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社会学论文>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FDI安全性分析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FDI安全性分析

时间:2022-08-17 12:49:39 社会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FDI安全性分析

关键词:FDI,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要件,交往媒介,交往动机

一、交往理论的主要思想

关于交往理论,目前主要有五种相关学说:社会互动说、交往实践说、语言中介说、主体际关系说和双重关系说。这五种学说分别从运动方式、本质属性、实现媒介、社会属性和物质精神双重属性等五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交往这一范畴的不同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学说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交往观和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交往是生产的前提,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因为生产除了受人口增长的硬约束外,“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就是说,孤立的个人无法进行生产,一定方式的生产或劳动必然会要求相适应的生产者数量和质量与之匹配,从而形成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不同的交往关系和方式。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交往决不仅仅是指物质生产交往一种,而是包括人们之间的所有交往活动和交往关系,也即个人或团体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和交往关系。其中,物质关系与精神关系是人们社会交往关系中最主要的两种关系。此外,马克思认为交往需要媒介,这种媒介可以有物质的外壳——语言和契约等,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自我存在的和现实的意识。相比之下,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较深。他把交往称为“交往行为”,并认为交往行为是所有四种社会行为(目的性行为、规范控制性行为、戏剧性行为和交往性行为)中最为合理的一种。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化危机的关键都不在于工具——技术层面,而是指向交往关系层面。哈贝马斯很重视对交往媒介的研究,并提出交往的媒介应该是一种具备“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通用语言。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理论”的最主要贡献在于其所提出的交往环境“殖民化”:由于引入了不良属性的媒介——以技术、金钱和权力为基础的不平等契约等,导致原本自主独立的交往关系子系统被外界强迫同化。对此,他还呼吁要建立一套明晰的共同规范标准、开展对话活动、选择合适的媒介语言和大力提倡相互理解。

根据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观,社会是人类交往活动的产物,生产关系也是交往关系的一种,人类社会就是在新旧交往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嬗变中向前发展的。因此,运用交往理论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人类生产或劳动行为,尤其是以盈利为直接或间接目的的物质生产和交换行为。

二、交往理论分析框架

结合以上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笔者提出一个适于分析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交往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由交往的定义、要件、功能和结果四部分构成,见下图:

1.交往的定义。广义的人类社会交往活动是指联系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狭义的交往活动是指不同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之间的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类要素的有明确目的的交换行为。本文的交往是指狭义的交往。

2.构成交往行为的要件。(1)交往的主客体。交往是一种对象性活动,有其特定的主体和客体。交往的主、客体都是人。主体与客体的区分是相对的,只存在于交往活动的具体过程中,因为交往双方都是积极施加行动的主体,同时又都是对方行动的客体。(2)交往的媒介,即交往活动的中介手段,包括语言符号、实物资料、交往工具及其操作的方式。其中,语言符号是交往媒介的基础,实物资料是指运行于交往主客体之间并构成交往内容的物质产品,交往工具包括语言、货币、交易规则等。(3)交往的动机,即在交往活动开展之前形成于人脑的对交往结果的主观预测,是交往主体实施交往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交往动机在整个交往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直接影响交往的结果。交往动机一般来自交往主体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自身需求,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会产生不同的交往动机。(4)先前交往的结果。基于先前交往结果的经验和教训,会影响交往主客体之间的认识,修正其对以往交往动机和交往媒介的选择,从而影响整个交往过程。

3.交往的功能。(1)实现个人的社会化。通过与不同个体或团体的交往,个人接受社会一致认同的一些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适应社会成员普遍采用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一个携带特定社会属性的社会分子或网点。与此同时,交往还是个人形成外部认识和自我认识的重要中介,通过信息交流个人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促使其形成自我评价的标准。(2)保证组织的合理性。交往在组织运行中起到沟通信息、协调关系、优化管理和利弊互补等作用,是组织得以存在的基石之一。各种组织形式的产生和演化都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产物,正是由于日益增多的人口导致范围越来越广泛、种类越来越复杂和形式越来越多变的交往关系,“这种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3)提高资源互换的效率。旨在建立中长期关系的交往活动,有利于增进交往双方的相互信任,从而降低交往双方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便于建立中长期契约关系,增强资源互换的连贯性和利弊互补性。

4.交往的结果。即交往活动的成果,包括某一特定类型的交往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以及交往主客体对交往成果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交往结果也具备外在的客观形式,但其效用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也就是说对同一客观交往结果,持有不同交往动机和评价标准的交往主体会做出不同的评估。

三、交往理论在FDI安全性分析中的应用 wDXH'TdY  G}SRTB4e.w&NK+`9^Qq:金 融 学论文VBz:; Z ?$I,Y)*k3?,,t=}'O

笔者运用以上所提出的交往理论分析框架,对FDI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第一,基于交往理论分析框架的FDI范畴界定。FDI是一种基于中长期交往关系的跨国投资行为,其具体含义是:投资方母国的交往主体——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交往客体——东道国公司,输入资金、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等,以及东道国的交往主体对投资方母国的交往客体输入资源、利润和市场份额等。

第二,基于交往理论分析框架的FDI安全性分析。按照对FDI范畴的界定,运用交往关系中的交往要件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并着重使用交往媒介和交往动机分析每种类型FDI的安全性。论文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FDI安全性分析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1.按战略意图分类的FDI安全性分析。根据葛亮和梁蓓的理解,按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图划分,FDI可以分为资源摄取型、商品转让型、市场分享或占有型和集团内部化型四大类。运用交往理论分析框架对这四类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具体见表1:

 表1:基于交往理论的FDI安全性分析(按战略意图分类)

分析指标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FDI安全性分析】相关文章:

基于校园一卡通数据系统的学生行为分析研究08-19

交往行为公共关系论文08-18

交往行为公共关系论文08-18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Vlog传播08-19

基于Performance Assessment理论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04-09

基于三种理论对学校组织管理的启示08-25

基于NMET 试题分析的词汇复习策略探究05-31

分析QFII与基金公司投资行为异同08-18

分析股市反馈交易行为特征08-18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