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1
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主要课程,也是奠定学生基础的重要渠道。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必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优化措施,旨在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同时为其他科目学习奠定基础。但小学数学课程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并给出优化改进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数学课堂互动性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学时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生自控能力普遍不足,数学课程知识点繁杂且难度大,使得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注意力无法集中。此部分数学教师并未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氛围沉闷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得课堂上师生互动减少,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2、数学课堂趣味性问题
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分析生活现象中的数学现象。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给学生传授一些解题技巧与方法,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度不足,无法将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主要原因在于理论知识过于复杂,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3、小学生自身学习因素
可以说每个学生自学习开始便接触数学课程,很多教师与学生都觉得数学是一门简单的课程,我们就处于数学学习的环境中。这就使得一些师生虽然明白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但与其他课程相比重视度明显不足,这也是造成课堂高耗低效的原因。此外,部分农村小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督促与监督学生学习,加上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何教学中学生都没有被完全当成学习的主体,最重要的因素是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得不到较好的改观,大部分小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以老师为中心,只是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内鼓励他们认真主动思考,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能够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去进行学习,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创设情境教学对于每门学科来说都有其开展的必要性。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强他们的观察能力,更能让他们自主去进行探索。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得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通俗地呈现在小学生们的面前。利用数学知识创设丰富多彩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进而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快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某公司需要制定2000套制度,已經做了1200套,平均每天做120套,公司老板打电话试问工厂:剩下的能不能在八天内完成。然后可以让学生以老板的身份进行编题,使他们快速进入角色,进而也能快速理解该方面的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错题归纳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兴趣是促使一个人把事情做好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昂,就会主动自觉进行学习,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十分顽强的钻研精神。所以,如果想要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吸引他们兴趣的知识点。比如,在讲比较分数大小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孙悟空分西瓜。大师兄说:我分给八戒的西瓜,分给师父的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没有说完,八戒就大喊了起来:大师兄你这样分不公平。说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讨,对于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说孙悟空分的公平吗?这样不仅可以便于他们理解这一知识点,也能使得更加清楚地记得这一知识点,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好错题资源,建立错题卡或错题本,让学生通过纠错与改错发现知识薄弱点,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初步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与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实际中教师多次讲解、考过做过的题目,还有部分学生做错,这些错题只是表面上的内容,本质则是学习漏洞的存在,平常学习中不注意解决这些漏洞,积压造成学习难度增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日常学习中教师充分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总结错题的习惯。学生通过分类归纳错题,并详细记录错题的'正确解法、正确答案及错误原因等,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数学知识导入
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也有一定的基础,将小学数学加入具有生活化的内容,设置一些具有生活乐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加减乘除法”的时候引用在菜市场买菜的例子:李奶奶说她买了两斤菜花,三斤青菜,一斤菜花2块钱,一斤青菜3块钱,说完之后向学生提问“那么李奶奶一共花了多钱?”让小学生处于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这样就会使学生快速吸收新的知识,并且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所以教师应该将生活化与教学内容多结合,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吸收。
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明白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乐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的方式引入三角形内容,如三脚架、北方瓦房屋顶、三明治、粽子等;利用这些事物顺利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接着,组织学生利用三根木条、钉子制作三角形模具,并撕拉模具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解决生活问题,如桌椅不稳定时,可以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则进行处理,提高桌椅的稳定性。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加深学生记忆与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4、列举生活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结合这些事例进行教学。通过一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就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和完成数学。有人说,只要你对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感兴趣,那么你一定会做好它,只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一定能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比如,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日常碰到认为有趣的事情就可以记录下来;或者在和谁交谈的过程中听到的有意义的故事也可以积累起来,学生定会从中受益。
如:教授长方形周长概念时,让学生亲自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学习用品(如垫板、书等)四面(一周)的长,指出黑板的周长(黑板一周的总长),实地围绕教室走一圈,然后让学生描述周长概念。这样使抽象的周长概念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的过程,既激发了学习动力,又学会了知识。又如:小数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转转,了解小数的特点,或者做模拟买卖商品的游戏;星期天“当一次家”去菜场买菜等等。学习比的意义时,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头长与身长比为1:7、拳手的周长与脚长的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是7:1。通过这些明显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丰富数学课堂内容与趣味性。
5、生活问题数字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尽可能还原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类活动,并明白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从为一张画配一个镜框引入,配一个镜框需要木条和玻璃,木条的长短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而玻璃的大小是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创设了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后,学生兴趣倍增,在探究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中。
又如:数学统计知识初步学习后,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划分若干个的小组,自选专题,展开统计活动,比如可以统计全校各个年级的人数、统计学校男女比例、调查市场某种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通过相互合作顺利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他們在实践活动中所体会到的成功与欢欣将大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掘他们的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顺利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方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活跃课堂氛围并拉近师生关系,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2
小学数学教育,这是我国实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想实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切实处理好我国小学数学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措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说近年来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但也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改革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未能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难以协同,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呆板,这样就给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麻烦。
二、我国小学数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处于停滞阶段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施教要求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习积极性不足,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直线下降,从而难以达到实质性的效果,而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二)数学教学与实际联系方面的缺陷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都不是很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就难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并且在上课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两者联系不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由于教师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导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形成高度的统一性。
(三)教学改革与质量整体上缺乏平衡性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若是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还是将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任务,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学校的领导管理水平较差,这样就会缺乏必要的监管制度,便会形成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从而没有真正将教学改革要求重视起来,甚至会让教学改革和实际教学质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走出我国小学数学困境的举措方法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革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阶段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小学生在课堂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中坚力量,相对于教师而言,已经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没有占据主导性地位,而且数学教学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数学活动。而且,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渐将抽象问题演变为具体化,教师有效地利用模型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营造全新的数学教学氛围。对生活情境模拟,才能提升真实度,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思考水平,促进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进步。
(二)注重自主活动的设计,不断提升数学学习促进的乐趣
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体验能力等方面着手,只有通过设计更加高效的自主探索活动,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合作交流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此类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继而能找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教师必须要使得情节设置上更加简单化,在所探究的数学内容上必须要做到精华化。同时,在数学问题探究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灵活,这样就能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容量。
(三)注重小学数学的激励评价
在新时期下,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尊重。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其中,在教学问题设置上,一定要尊重不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及时对每位学生进行相应的激励评价,帮助小学生迅速地端正学习态度,切实促进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激励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这样才能使激励评价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面临的困境,并及时提出解决举措,要注重利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路,从而可以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新方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学习好小学数学,全面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3
摘要: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多不符合数学课标的问题。教师应该克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情境教学。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状案例分析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真正体现数学的素质化教学。情境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然而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现实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反思
案例:一张课本上的主题图。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课本提供了一幅游乐场的情境图。一位教师是这样运用这个情境的: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全都描述了一遍,甚至有些学生提出了“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我看到天上有气球”等与数学无关的信息,教师都不假思索地一一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八分钟过去了,学生的答案还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此时,由于学生的回答始终没有涉及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教师虽然还“面带微笑”,却笑得越来越勉强,甚至额头上已冒出了汗珠。
这样的紧张和不安又是谁造成的呢?
反思:教学情境要处理好问题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本案例中,教师只是原原本本地把主题图拿到课堂上,由于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缺乏目的性,又没有适时引导,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侃着。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思维很活跃,实际上却使课堂教学陷入了“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没有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优势。情境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情境的运用中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处理好教学情境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二、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三、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创新教育
算出下面两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的周长,并说明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周长。此时,我给予肯定,并说:“请大家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长?”学生有的皱起眉头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划,最终大家摇摇头。在这突然出现的新问题面前,他们不安于束手无策,出现了思维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尺子上滚,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各自测量自己的圆的周长,问题得以解决。正当同学们为想出好办法量出了圆纸片的周长而得意时,接着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算出面盆的周长?”经过同学们的仔细研究,最后学生得出用一根线贴着面盆圆周绕一圈,量出一圈线的长度,就是面盆的周长。老师说:“大家很聪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圆的周长,可是谁又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呢?”老师边说边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看着黑板上画的圆,滚不能滚,围没法儿围,怎么办呢?接着老师又画了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问学生:画圆的时候什么变了,周长也就跟着变了?周长和它有什么关系?通过实践,很快发现“圆的周长÷直径=π”,进而成功地得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个圆的直径就可以算出圆的周长。然而这节课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巩固。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我们学校教学楼前有一棵松树,谁知道这棵松树树干的直径该怎么测量呢?”有学生说:“把树锯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最后得出:用线先测出树干的周长,再用“周长÷π”得出直径。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4
新课改对基础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千变万化,课堂教学变成了游戏,更多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却少了,导致学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下降,这是目前小学生数学课堂的问题之一。改革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往往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判断力,反而阻碍了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无效提问
提问无疑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最有效也最直接的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在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凸显提问的重要性,无休止地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还有个别教师为了活跃理科课堂的气氛,提出的问题也没有下限,指向性十分不明确。例如,“长方形有几个角,正方形有几个角,平形四边形有几个角,圆形又有几个角”等,答案是前面三个都是四个角,而圆形根本就没有角。如此将几个不搭边的问题放在一起提问,反而容易误导小学生。虽然用诸如“圆形有多少个角”这类问题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再想明白后会觉得好玩,因此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但该问题指向性十分不明确,难以达到提问的效果。
(二)教师把握教材不精准
同一本小学数学教材,同样的.教学过程,而不同班级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差异,那怕是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同样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同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不够精准,没有将小学数学的教材完全吃透,甚至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教材进行改编,没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小学生毕竟还处在一个开始认知世界的过程,对很多事情无法进行有效判断,如此一来,甚至会误导小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到小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當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有效提问的策略性
无效的提问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学生总是担心课堂上回答不上而遭到同学的耻笑,思想负担过重,提问变成了纯粹的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思考的目的性和动机都不明确,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后就忘,从而失去了有效提问的目的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前就要做好考量,熟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认知水平,再提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目的地、分层次地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要想在课堂上使小学生专心学习,激发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多方位考虑,让问题既能满足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感兴趣,做到这些,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
(二)把握好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可谓是教学效果的灵魂。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与知识点的把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假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势必会出现重复,效果将大打折扣。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五年级的课程中关于“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纸张对折两次,折成原纸张的1/4大小,或是用铅笔画出1/4的线段,通过设置这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效果好,其实是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义理解得不透彻。其实,在三年级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已对分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学会了同分母的情况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所以,在五年级的课程中这样的教学是重复的,耽误了教学时间。
新课改的开展,对我国基础教育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我校小学数学教师都认真学习了相关教学理念,积极推动新课改在基础教育的实施,且对以往教学方式中的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理科教学的方式变得更生动有趣,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效果显著。但也不能忽视这种多元化教学的弊端,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多揣摩,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发挥出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5
【摘要】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相比普通教育而言,特殊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相对而言具有难度大、教学特殊的特点。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升特殊儿童的技能,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本文结合当前特殊教育中聋哑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包办”到指导。因此,指导、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提高智障儿童学习的效率是增强智障儿童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也不例外。尤其是培养智障儿童学习兴趣能把他们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能减少厌学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本文所指的特殊教育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一点是有爱心,让儿童在这种被关爱的环境之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近年来,特殊教育备受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都比较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当前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
一、特殊教育中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在特殊教育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教学效率未达到理想效果和水平。
(一)教师教学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特殊情况
从特殊教育的定义我们知道: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的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因此,就特殊教育本身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以促进教学效率提升,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一点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不是特别了解,对于聋哑儿童的实际情况把握不明,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已经形成特殊教育普通化的教学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不利于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长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不习惯制定教学目标。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称之为“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详细的目标,缺乏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特殊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当指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旨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实际经常偏离实际轨道,知识技能的单向传输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被动的学习模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特殊学生实际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呢?
(一)用沟通搭建爱的桥梁、用爱心唤起儿童自信
特殊教育是针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尤其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对于这部分有点缺陷的`儿童而言,他们在生活中更需要关心和爱护。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形成“用沟通搭建爱的桥梁、用爱心唤起儿童自信”的教学理念。所谓沟通,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继续沿用传统干巴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在这种互动教学环境之下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如哪些学生具有哪些特殊的心理需求,哪些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哪些学生属于特殊教育中的困难群体等,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用爱心、关心和诚信消除学生的心理自卑感,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用一种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未来,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生存技能。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學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预习、听课和复习是亘古不变、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的听课变成加深知识印象的过程,而不是初步学习的过程;其次,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己的预习状况,对已经了解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和了解,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学生认真听讲,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复习,这种复习方式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总之,对于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殊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创新教学模式上,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对聋哑儿童听力和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形状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一至九的乘法口诀时,我为智障学生安排了教—扶—放的学习过程。在讲一至五的口诀时,以教为主,让他们互相讲解。讲六和七的口诀时,以扶为主,请互助伙伴与学生一起按我给的表补充完整。而讲八、九的口诀时,则以放为主,放手让他和小伙伴一起按表格完成。让智障儿童自己学习乘法口诀。不仅培养智障儿童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衔接能力,而且让智障儿童亲自尝试,加深智障儿童对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记忆,训练智障儿童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智障儿童知识迁移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看到自己的发展,自然就会对学习感兴趣。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的“特殊性”,并且善于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当前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6
新课程标准改革作为近年来基础教育界的重大改革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深刻的探讨。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改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学生接触正式数学教育的开端,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广义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科科目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应该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运算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数理逻辑,还应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看待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正确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生观和方法论,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需要获得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基本数学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需要理解和认识到数学各类知识的基本联系、数学与自然等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数学与人类生活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此基础上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培养对数学学科的一定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实施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业压力有着非常大的关注,这要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相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更为高效,可以在更短时间教授同样多的内容和教学任务。考虑到高效率的教学主要就是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新课程标准减负、高效的理念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做出改进和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手法单调
在部分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法非常单调,基本可以归纳为上课照本宣科、课后布置习题,对课堂内容和主题缺乏引入和启发。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刚刚步入正式学习中的小学生难免会在感到课堂内容多、理解困难的同时觉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也是可以想见的。若坚持这种单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教师无法得到所需的教学效果还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可谓是事倍功半。
(二)作业量大
作业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方式,起着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但在课堂教学未能达成应有效果的情况下,部分教师本末倒置,将学习寄希望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指望学生以做作业的方式理解所学知识和课堂所应掌握的要点,并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强迫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用来填补课堂效率不足带来的空缺。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学科特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脱胎于生活,因而结合生活进行教学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数理逻辑都未发育成熟,无法进行太过于抽象和概念化的思考,脱离生活实例进行数学训练较为困难。但是教师只要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以生活经验引起思考,就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数学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应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的提升,主动摒弃盲目依赖于习题的“题海战术”,因为对作业的`重视一方面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余毒,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缺乏信心的体现。在对课堂效果不报信心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为保证学生充分理解课业内容而布置大量作业进行训练,不仅占用了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课业压力,而且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谓是得不偿失。
(二)进行启发式教学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归因为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缺乏必须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的体现。随着新型教育理念的纷纷诞生和逐步成熟,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要形式、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理解能力限制的旧式教育方法已经逐步被抛弃和淘汰,而代之以新课程标准为代表的新型教育理论。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再泥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积极学习和适应新型教育理念,逐步吸取最新教育理论化为己用,革新和改进已有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学生犹如一张白纸,需要教师的足够呵护和正确引导,以自己的耐心和坚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效果。在具体方法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启发式教学,使用预设问题、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并鼓励学生主动从课本中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自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出会“提问”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以利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有着相当大的探索空间,有赖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7
一、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我国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小学阶段的学习经验积累对学生未来十数年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的数学成绩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为小学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数学课堂。我国已经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打造优质课堂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未能够充分体现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认识不清楚,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水平和难度过高,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回答,这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还有另一种情况,教师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教学方案过于简单,一开始学生的确会感到一定的成就感,但是长期下去将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烦躁。
二、打造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有效对策
(一)把问题融入生活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把问题设置得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多加引导,就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把问题变成故事形式的提问,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举个例子,在学习加法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森林里有三只小熊,一天它们三个一起到树林里寻找食物。它们边走边看,终于在森林的瀑布前面发现了一棵枣树。
于是它们都飞快地爬上树去摘枣子,第一只小熊摘了三个枣子,第二只小熊摘了五个枣子,第三只小熊摘了六个枣子,那么这三只小熊一共摘了多少个枣子呢?”通过提问,为学生创造故事性的趣味情景,那么学生肯定会认真地思考加教师的问题,然后积极地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当大部分学生都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开始教授知识点,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全面分析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所以,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对学习数学保持一定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根据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把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教师提问只是针对教科书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对学生是否对知识点透彻地理解清楚,教师是不能够清楚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发问,不仅教师能够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做小老师,回答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到了结束课堂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对同学们的表现和问题进行中肯的总结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性思维,提高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小学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尚未形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适当把知识点进行延伸和扩展,让学生能够有初步的知识结构构建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知识点和问题的类型、难易度,注意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知识点的范围,让学生能够更容易进行思考,强化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质疑,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数学潜能。
结言
打造小学数学的优质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采取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帮助学生对在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构建初步的知识点架构,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预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学生因为回答不了问题而产生对数学厌恶的消极心理。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清楚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自身的教学技巧,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5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论文10-22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03-15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能力论文11-02
数学教学论文10-29
数学教学论文11-06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12-08
提高数学教学论文11-0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