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政治教学中材料的选与用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政治教学中材料的选与用作者/彭文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善于选择和使用材料,教学定能如虎添翼,教学效果定能更显著,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材料的选择
高中政治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材料的“新、准、活”是课堂的生命力。
(一)新
材料“新”是课堂生命力所在,我们需要将教科书上的“死”理论在解释生活当中活生生的例子上“活”起来。
教师为获得当前第一手资料,需要关注传递信息的各种媒介,可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电视节目如,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时事直通车》,中央台的新闻频道。听广播,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频点89.3的新闻等等,上网可以浏览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页等。报纸类,如《广州日报》、《参考消息》等等。
如教授“文化塑造人生”一课时,“乔布斯的逝世”当时正好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第一位。基于此,笔者采用了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视频。在演讲过程中,乔布斯讲述了三个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这正是教学的极佳材料。
以下是引用乔布斯的原话,也是他每讲完一个故事之后的小结。
“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而已。”
“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心。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
这是三个关于:“勇气”,“信心”以及“如何面对会死去的人生”的故事。(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乔布斯的人生是不一样的人生,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思想的不同,信念的不同,乔布斯的思想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也在思考我们自身: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文化”(实质是一种精神)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只有活用当下的材料,课堂才有生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接受新事物。
(二)准
材料选的“准”即选择的材料“典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度的关键。如果一味求新,而材料不典型,所教授的知识只会丧失说服力。
例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很经典,这是十年前就流行的段子。内容是说,有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了,一个来自中国,一个来自美国。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而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大房子,晚年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由于消费观念不同,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来,中国古语有云:“由俭人奢易,南奢人俭难”,二来中国人实在是穷怕了,即使挣了钱也要到银行存起来。在讲授《多彩的消费》一课可以采纳。当然消费观念与中国的国情息息相关。在社会保障等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借贷消费没有安全感。
这个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在今天看来依然不显陈旧,一方面是其“经典”的特征,另一方面这个故事还在继续,具有了时代的“新”特色。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塌让几乎所有人一夜之间不再相信“美国老太太”,借钱高消费,贷款买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而中国百姓却逐渐接受了超前消费,接受了按揭买房,接受了信用卡消费。当前居高不下的高房价,是否会让中国老百姓步“美国老太太”的后尘,令我们担忧。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大可以拓展这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故事。
材料用的准不准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活
除了求新、求准之外,还需要让一些材料“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这需要教师有挖掘材料的敏锐度,要做到这点,可坚持“小处大做”的原则。
例如,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被掷鞋。这个事件在一般人看来,多半是一则娱乐新闻。但是,这却被笔者用在了正在教授的哲学课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温总理在国外演讲实则代表是一个国家,扔鞋之事虽属个人行为,但也隐含着,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国外仍存有不可忽视的敌对势力。
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他用凝炼、有力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一个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中国,阐释了中华民族追求进步、崇尚和谐的精神世界,用信心、合作和责任鼓舞人们勇敢地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渡难关。然而,正当全场认真聆听温总理精彩演讲时,会场后排角落里一个西方人模样的男子突然开始吹哨喊叫,并向讲台投掷鞋子。温总理在台上始终镇定自若,他停顿了片刻,用平静而坚定的声音说:“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全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温总理举起右手,有力地一挥,又说:“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如温总理所言,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学生如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观察周边的生活,善于思考,那么大家眼中的平常事件,也能看出不平常来,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当然,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二、材料的呈现
有了好的材料,还要讲究材料的呈现方式,如果这一环节做不好,材料依然发挥不了好的效果。以下从三个角度以及材料的类型来说明呈现形式以及注意的问题。
事例型主要由教师展示;视频图片型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小品型可由学生展示。
注意问题:
1.在课堂上教师展示材料往往占主导。在这里对于事例类型,教师用讲故事的手法把事例讲出来效果最好,而切忌用过多的文字展示在PPT中。
2.媒介使用的优点在于使展现的材料更加直观、形象。所以展现材料应多为图片,精选的视频,还有《经济生活》中尤其需要作理论支撑的数据表格。
3.学生展示在课堂上采用较少,考虑到常态课学生需课前准备不合实际,那么可以把准备好的,有剧本的小品交给学生,以及朗诵教师准备的诗句散文等等。
三、材料的使用
材料的使用,也就是如何从材料到我们所要的结论,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说材料的选择,是成为巧妇的前提条件,呈现是材料“外形”上的修整,那么从材料到结论这一步则考验巧妇“巧夺天丁”的手艺了,这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最集中的体现。以下介绍几种典型的论证方法。
(一)类比与对比
1.类比。所谓类比,就是多个材料表达一个意思,得出一个结论,多个材料切忌用一种类型的材料,例如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材料,是事例、名言警句、已知论点、数据等,这样说服力会更强。
在讲授《文化生活》“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紧迫性”这一问题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如下材料:
(1)事例
“《功夫熊猫》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主题,一举拿下了36届安妮奖的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版等15项大奖。该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周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35亿的票房。同样的还有美国人根据我国历史传说《花木兰》制作的大片也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
(2)学者名言
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一文中说:“美国真正的‘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大街的形象设计厂、马特尔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
(3)数据
“我国是服装出口大围,然而50%以上的服装出口为来料加工,30%左右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进行复样加丁,自己的品牌仅占10%左右。”
2.对比。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以下以“横比”为例。
中西方文化环境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课,采用了《家有儿女》里的情节。
电视情节实录(部分):
戴天高:(转向迈克):迈克,我想问你点儿问题,(转向刘梅)聊点什么?
刘梅:呃,(有点尴尬地笑)你父母是做什么的呀?
迈克:Idon´;tknow.
刘梅:(眼神转向夏东海):Idon´;tknow是做什么的呀?
夏东海:(一下语塞):他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两手一摊)。
迈克: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刘梅:咳,(笑)我问的不是他们现在正在干什么?(正要继续说)
迈克:将来的事只有上帝知道呢!
刘梅:(面露难色)唉呦,(面向夏东海,小声说)这交流一点儿都不费劲,(面向迈克)我是问哪,说你父母的职业,(面向夏东海)职业英文怎么说啊?
夏东海正要问,被迈克打断。
迈克:这是警察问的问题,我父母的职业跟我都没有什么关系,跟别人就更没有关系了。
夏东海:(打圆场)咱们换个话题吧,迈克,我听说我们的孩子,想跟着你去周游世界对吗?
迈克:你去问他们自己吧。
夏东海:(面向刘梅)交流起来一点儿都不费劲。
戴天高:(掳了一下袖子)我今儿就问你了,怎么着?
迈克:你这样绕着圈儿问问题,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与环保精神……(摸脑勺,思考状)猴子吃麻花,蛮拧。
美国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矛盾与冲突,在他们的交往中一一展现。父母的职业与子女是否相关?美国子女独立自主的观念碰上了中国的家长式作风,交流是如何困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二)因果论证
所谓因果论证,即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明结果的必然性。
例如在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中,2010年开始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为什么在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呢?“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较低,根据当年人口普查统计,只有13.26%。考虑到我国当时工人阶级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具体情况,为了体现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选举每一代表所需的人口数作了不同的规定。1995年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加速,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由1995年的29.04%上升为2009年的46.6%。”(《王兆国:按城乡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条件已具备》,人民网,2010年3月8日)
可见,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与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要较好地利用因果论证,需要教师对事件的历史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只有理清了前因后果,结论自然水到渠成,学生更能理解所教授的知识,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三)比喻
“喻巧而理至”,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能帮助说清道理。在讲授“意识的本质”一课,我们把产品的产生过程比喻为意识的产生过程,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识的本质,理解人脑只是意识这个产品的加工厂。
总之,要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但哪一种都少不了对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如何挖掘身边的材料,活用身边的材料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实验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政治教学中材料的选与用】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08-2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论文08-25
小组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07-30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烹调”政治课08-15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01-26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08-24
高中政治个人教学总结05-09
现代教学环境下的高中政治教学08-05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