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新课改总结(精选9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总结(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改总结 篇1
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我总能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新知识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春天来了》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努力奋斗!
新课改总结 篇2
江苏省公道镇中心小学地处扬州西北边陲公道古镇,他们主动学习,观念新颖,理念先进。近年来在学校校长刘春友的组织与带领下,采用“开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本学期,他们在“如何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进行了思考、研究与探讨。他们觉得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一切学习与培训都可能落空;而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没有一系列新课型来引领与支撑,也同样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支点,以自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通过研究与实验,初步建立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新课型。
(一)
“超市式”课型。把课堂变成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火山》,汤波老师是这样上的: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火山的知识尽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进行“超市式”的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
(二)
“切块组合式”课型。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形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习任务的合作者。他们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组上当“老师”。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公道中心小学一般教师都会上这种课,每个班的学生也喜欢这种课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
“情境再现式”课型。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学习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新课改总结 篇3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新课改总结 篇4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一、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新课改总结 篇5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说,优生特别适应教材的改编,注重了学生各方面的培养以及各方面的训练,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却加大了难度。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课文结合
每篇课文都开辟了“我的词语库”这一栏。在课文的后面,把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或常见的词语都摘录在其中,学生边学边积累,既理解了,又牢记了。有的还会运用。对孩子说句子,写短文大有好处。
二、将说写与课文有利结合
语文园地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了双方互动的交流。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去兴趣。
三、 课文多,生字多,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现在的语文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生字特别多。一课二十几个生字。学期结束学生认识200个生字,会写300个。要知道识字本身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虽然课堂中花样百出,学生似乎当堂学会了,可是课文太多,每天一课书,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巩固复习。结果聪明的、记忆力强、家长负责的孩子基本能掌握。可少部分孩子学了就忘了。学得多就忘得多。使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语文书每课都有“我会写”这一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会书写这些生字。如果生字上面有拼音格,就方便学生正确书写拼音了。
新课改总结 篇6
经过几天的新课改培训,让我明白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及课程设置和结构;乃至实施的建议和评价建议。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新课改的创新之处。那就是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一、经过这次培训,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池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
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新教师,对我来说要做到这几点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但经过培训,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获,有经验的老师的讲解,一线教师的经验的传授,使我心里开朗了许多。
三、针对学生的教学。
1、体现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在让数学贴近生活的基础上与生活实际相互融合,让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得更真实、更紧密、真正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应用实际化。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2、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经历笔算方法的全过程。
3、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具操作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来源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4、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届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正如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一样,对知识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思维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由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互动合作、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充分体验享受每一次小小的成功的喜悦,这时他们对学习兴趣大增,一个个跃跃欲试。
5、重视学生方法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更重视学生方法的掌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面对课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应当在保证“双基”落实的前提下,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积累有益经验。新课程,给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得到发展、我觉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不轻,因为进行新课程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必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下一代人的数学教育,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行动,都应付出,都应探索。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数学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新课改总结 篇7
这两天听了专家的精采演讲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习,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总结 篇8
进入七月份以来,系列的新课改培训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于本学期我还在上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下学期还不能上高一,所以系列在桂林、柳州等地的各种培训都没有机会参加,更谈不上能直观的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分享,有点遗憾。所幸的是广西新课改培训项目网站上的新课改学习视频也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改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几天的视频学习、网上在线讨论及参与的专家答疑,收益非浅。作为一名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去适应的新课程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地教学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新课程的宗旨。
我认为新课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发展。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学也由原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到如今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能发挥自身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我们教师也由传授者为引导者。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教师的素质。由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中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又是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工,还要维护校园网,给其他老师制作课件,甚至还兼着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等。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化发展。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
三.理性看待学生差异,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在新课改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专题视频学习中,有一个专题就专门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了探究。专题认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这种差异尤突出。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理性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差异,是我们教师在未来教学中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教师应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已。
新课改总结 篇9
20XX年6月10至1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同济举行的物理新课程标准省级培训,有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观看比武教学实录,并听比武老师讲解课堂设计思想;第二部分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几天的课改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从师生关系看,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四)、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1、是本学科知识要精深。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2、是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是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
2、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3、是教育机制要活。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平,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平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新课改总结】相关文章:
新课改总结08-17
新课改总结(一)08-13
贴近新课改 走入新课改08-17
物理新课改总结反思08-23
新课改工作总结01-03
新课改培训工作总结08-13
新课改培训工作总结02-26
新课改体验08-05
新课改的个人感悟08-22
农村新课改之我见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