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体验
新课改体验时下,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已没有了刚开始的神秘,它的理念、方法,已逐渐被了解。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也少了一些盲从,一些困惑,但是这次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场在基础教育领域展开的深层次、全方位的深刻的教育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积重难返,再加上我们因为地区发展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的匮乏,我们每天所进行的教学,还是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便是所听过的一些公开课,充其量也是新瓶装老酒,穿上新鞋走老路。
首先,看我们的教学目标,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关注的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注重的是教学的效果,而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是我们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的着眼点、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如果从目标上忽视,那么,教学过程既使设计得再好、再丰富多彩,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其次是教学过程,虽然用一些诸如谜语、故事、歌唱等激情导入,但本身缺乏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不能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效果只能停留在激发一时的兴趣这个水平上。教师又不自觉地扮演起“导演”的角色,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实际上学生学得并不主动,教师讲解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像一条无形的绳子牵着学生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似乎思维活跃,实际上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很小很小,几乎没有发挥的余地。虽然老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讨论这一环节,但也是为讨论而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千人一面,每个小组都是个别同学说,其余同学听,时时处处暴露着安排表演的痕迹,学生不是自主学、乐学,而仍然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接受,思维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得不到情感的体验,学生没有感受到自已发现知识的快乐,思想的脚步不敢越雷池半步,整堂课上只有老师的智慧在闪光,没有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师仍然是指挥者而不是组织者、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惟书”、“惟师”思想仍然禁固着学生的头脑,在课堂教学中扼杀学生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向素质教育迈进。
再此,看一看我们对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处理,我们只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根本没有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我们的课堂氛围看似活跃,实际上并不宽松,我们只是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把问题回答出来,并没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没有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不允许更不提倡怀疑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只须一点技能,而前者却须要的是创造性的想像力,对于这样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造精神的重要环节,我们也忽略了,我们在担心学生提问会影响教学进程,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教师无法解答的时候忘记了学生的发展。
总之,我们的教学还是重结果而轻过程,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没有放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学习上,没有让学生参与教学,没有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去看、想、做、疑、观察、体验、感悟,最后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而只重视知识的结论的教学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的压制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思维过程。
另外,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课堂资源方面,我们也是“惟书”思想,只是被动地按书本上规定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目标只放在知识传授准确明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上,而没有结合地方学校实际,开发利用更多的课程资源,为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出更广阔和自由的空间,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增长智慧,增强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我觉得我们虽然对这次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不够深刻,很浮浅,我们的教学实践距离真正意义的新课程还很远很远,我们广大一线的老师,还需要不断深入地学习新课程的理论、技能,这样才能做到不误人,不被时代淘汰,才能适应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新课改体验】相关文章: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教学论文08-15
贴近新课改 走入新课改08-17
新课改总结08-17
体验08-18
新课改论文 深化新课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05-24
农村新课改之我见08-17
新课改与特色办学08-17
如何走进新课改08-08
新课改总结(一)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