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0 16:10:01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概括的思维品质,渗透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四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知。

  (1)口算。

  (2)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订正时,结合这道题说说小数的意义。

  (3)0.9里面有9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4)0.07里面有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5)0.013里面有13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6)4.27表示( )又( )分之( )。

  [订正:(3)十、十分之九;(4)百、百分之七;(5)千、千分之十三;(6)四、百分之二十七]

  (7)口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师小结:前面我们复习了有关小数和分数的一些知识,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常常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今天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学习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因此,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1)出示例1:把0.9、0.03、1.21、0.425化成分数。

  可指名回答:先说说每个小数表示的意义,再化成分数。

  (2)归纳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数化分数的简便方法,可让学生讨论得出。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全班动笔完成,指定学生写在投影片上)

  0.7 6.13 0.08 0.65 1.075

  3.学习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小数的意义,把这些分数直接化成小数吗?可让学生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你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吗?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2)归纳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的特点,说说它们化成小数的方法。得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全班动笔完成,指名让学生写在投影片上)

  [订正:0.1 0.73 2.09 0.601 14.7 5.83]

  订正时,可再让学生说说方法,并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

  位小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的特点。(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提问:这些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想。学生讨论后,试做。然后指名回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方法,强调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就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四位,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用“≈”表示。

  (5)归纳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这组分数分母的特点,说说它们化小数的方法。讨论后,得出:

  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要用分母除分子;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6)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4.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看书,质疑,解疑。

  (2)巩固练习。

  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全班动笔完成。)

  0.5 0.8 1.07 0.85 7.25

  ②把下面每个小数和与其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

  订正时,说说方法,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比较。

  ③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订正:0.5、0.25、0.75、0.2、0.4、0.6、0.8、0.125、0.05、0.04。]

  订正后,教师说明这是常用的“分小”互化的数据,要牢记。并给出时间,让学生记一记。

  5.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注意强调分数与小数互化时,除不尽的,一般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四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并用“≈”表示。同时指出进行带分数、带小数互化时,不要丢掉整数部分

五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复习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出示问题:

  (1)谈话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

  (2)复习旧知: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

  师:草地上有三个盒子,小红希望一次就能摸出一个黄球,我们建议她从哪个盒子里摸?为什么?

  师:从B盒或C盒可能摸到黄球吗?

  2.师: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黄球,哪个盒子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3.导入: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吗?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二、验证可能性的大小。

  (一)研究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1.学生试验前的猜测。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盒子,里面放了黄白两种数量不一样的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呢?

  (2)出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3)学生选择。(统计)

  师:咱们这么猜,科学吗?数学是一种科学,是科学就得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下面就让我们来试验一下,在试验的过程中允许改变自己的选择。

  2.学生试验。

  师:请大家推选两名同学上来担任记录员,用写“正”的方法来记录大家每次摸球的情况。小组接龙摸球。师负责拿着盒子,每次要把球摇匀。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他们每次摸的结果,并大声告诉记录员。(小黑板出示表格)

  3.根据试验结果再次选择。

  (1)师:我们已经试验了20次,算一算黄球一共摸了几次?白球呢?看着这两个数据,你们有想法吗?如果再允许你们选一次,怎样选?

  (2)出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3)学生选择。

  4.发现规律。

  师:原来选择白球的同学你们为什么都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5.进行验证。

  师揭开盒盖验证。

  6.总结规律。

  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黄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数量比黄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在一定的条件下:

  7.深化结论。

  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结果会怎样?如果只摸一次,一定能摸出黄球来吗?

  小结:只有摸的次数越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研究三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1.导入: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两种颜色的球摸出来的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如果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然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定摸出哪种物体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

  2.出示试验提示:

  试验提示:

  摸的次数要尽可能的多,每次摸完放回摇匀再摸。

  3.学生小组合作试验。(每组一张试验记录表)

  (小组分工明确,组长负责拿盒子,2号同学负责记录,其他同学依次摸球,并把结果告诉2号同学)

  师:刚才我们说了数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如实记载自己的每一次情况,能做到吗?

  师:请大家观察统计的数据,结论和你们组原来的猜想一样吗?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1.全班汇报。

  六个组摸到黄球球的多,两个组摸到的白球多。

  学生讨论:两个组摸到白球多这种情况可能吗?

  2.得出结论: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现在我们用事实说明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

  6.师:我们在猜一猜,试一试的过程中做出了可能性大小的判断,现在你们能直接根据数量来判定可能性大小吗?

  三、应用可能性的大小。

  (一)连一连。

  每次摸一个球,在每个口袋里都摸30次,结果会怎样?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出的一定是黄球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二)设计转盘,灵活运用。

  1.师:现在如果你是商场这次活动的策划者,打算怎么设计这个转盘?

  如果你是一个顾客,你又想怎样设计这个转盘?现在请我们班这部分同学做商场活动的策划者,另一部分同学做顾客,分头设计这个游戏转盘。设计完后整理自己的设计想法,准备讲给同学听。

  2.动手设计。(师发有空白转盘的白纸)

  3.学生汇报。

  (1)商场策划者。

  (2)顾客。

  4.小结: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转盘设计问题,知道了涂色面大,转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转到的可能性就小。

  5.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思考题

  1、红绿灯问题

  红灯40秒,绿灯60秒,黄灯4秒。当人或车随意经过该路口时,遇到哪一种灯的可能性最大,遇到哪一种灯的可能性最小?根据是什么?

  2、抽奖活动

  看转盘,说出抽到几等奖的可能性大小并说明理由。

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略)

  统计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1、师:对,生活中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同学们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经上传到了校园。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我们的信息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5、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如:两物比较;发展趋势;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等)

  1、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咱们数学课本上的两种常见统计图。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师:老师在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填写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揭示课题。(3分钟左右)

  1、练习十五第3题。

  交流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回忆复式统计表,说说你对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进行思考。

  3、揭示课题。

  揭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统计表。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2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五第4题。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其中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B.交流从表中获得的'信息。

  2.实践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B.交流收集到的数据。

  C.小组合作,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D.交流:说说“合计”和“总计”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2)练习十五第6题。

  你一般怎样安排双休日?简单交流。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B.同桌交流填表。回答书本表下的问题。

  C.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双休日的时间安排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二学习,你觉得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

  总结:复式统计表其实就是由几张单式统计表合成的,所以从复式统计表中,不仅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还可以从“合并”和“总计”中看出总体的比较情况。

五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并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x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

  3、做练习第x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x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x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做“练一练”第x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x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x题解方程;练习第x题,第x题后x题,第x题。

  家庭作业;练习第x题前x题、第x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奥帆赛在哪举行吗?(青岛)那我们作为青岛的小市民应该怎样做呢?(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保……),为了迎接奥帆赛的到来青岛各个部门都在做着充分的准备,看,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的叔叔阿姨们为改善空气质量,还特地计划实施了“蓝天工程”。(多媒体展示)

  师谈话:根据二月份的统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迎接奥运会的奥帆赛这一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找出新知的生长点,这正是我们将要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更加贴近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

  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更多数学问题,依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①表格中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全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②空气质量等级为良的天数比轻微污染的天数多占全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也就是解决问题①。

  (1)指多名学生口头列式,板书: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分数式子,和前面我们学过的分数加法有何不同?谈话:(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能直接计算吗?分母不同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四人一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各小组交流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方法二:我们小组通过画图,借助直观图形理解算理。

  方法三:先通分,把不同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只要分数单位相同了,就可以直接加了。

  (5)比较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方法,你最喜欢用那种解法?说明理由。(通分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确:第1种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难以解决,有局限性;第2种较麻烦;第3种比较适用。)

  (6)通分的方法你是怎样想的?先指生说,在同位相互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种方法,理解算理,知道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就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可以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家交流,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将学生的学习、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

  3、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也就是解决问题②。

  (1)学生独立试着完成

  (2)汇报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总结异分母加减法的法则。

  (1)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计算呢?告诉你的同位吧!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梳理并板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感受分母转化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感受、明晰通分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加深

  1、快乐出发、巩固基础:

  先让学生看图分析算理。

  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多说计算过程。

  2、小试身手,火眼金睛:

  说明原因,进一步理解算理。

  3、登高望远,展示能力

  (1)一根电线长米,剪去米后,还剩下多少米?

  独立完成,并说计算过程,主要看是否会正确运用通分进行异分母相减。

  (2)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两天共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同第一小题)

  在巩固练习中,顺着快乐出发,巩固基础——小试身手,火眼金睛——登高望远,展示能力的练习顺序,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课的设计中尽量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在新知识的探讨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推动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和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学生能够计算有关的应用题。

  4、 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上。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操作、讲解配合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出光明小学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光明小学的校门口,那里的学生种了300课蓖麻,平均每棵树收蓖麻籽0.18千克,而每千克蓖麻籽能压出0.45千克的油,请问一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生:列出式子(也可能列不出式子)

  师:列出式子,大家会不会求这种小数的连乘运算呢?

  生:不会。

  师:那咱们就一起去探究探究。

  生:好

  师:同学们,咱都来说一说下面几个计算的运算顺序。

  12×3×60 50×7+85 150×4-100

  1.2×0.3×60 50×0.7+8.5 1.5×4-0.1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师:那我们就来考考小数的运算顺序。

  生:好的`。

  师: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那刚刚那道题大家是不是会算了呢?

  生:会。(然后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好的,那这节课我们也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咱们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生:好。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师:板书:0.9×0.9×100=81<85(平方米)

  生: 老师100块不够

  师: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师:方法二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大家好好想一想。

  师: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下面咱们就来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文字题让同学们列式

  ② 学生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

  ③老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 做乘加题应注意什么?

  1、出示:

  50.4×1.9-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1)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3) 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四、小结:

  ①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太懂得地方吗?

  ②同学们以后到课外也要好好利用到课堂的知识,那样才叫学有所用。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情景的创设,成功地进行了导入,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了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方法,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年级数学教案8

  练习目的:

  1、联系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经历探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要求:在图3-5(A-B)中用阴影表示各分数,再说说体会?

  1/31/3

  (A)(B)

  2、出示图形后,由学生说说应怎么涂颜色,教师板书配合,完成后再引导提问。

  师:数一数,分别涂了几个?

  生:一边是涂1个,另一边涂2个。

  师:你有什么体会?

  生:由于整体(总数)不一样,所以“部分”(1/3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二、专项练习。

  完成书P、36的第5、6题。

  1、第5题。

  (1)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2)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2、第6题。

  (1)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并和同学交流。

  (2)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3)在完成第(2)小题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接近0,什么样的数接近2。

  三、巩固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学到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就基本学完。

  组合图形的面积在义务教育的教材中是选学内容。本单元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如下: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提出解决比较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面积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三角形的面积。

  为让学生能自主地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教材除呈现了学生需要解决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如何把三角形进行转化的要求,这也是学生寻求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思路。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教材呈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及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目的是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之中。

  3.梯形的面积。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利用学生前两个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活动,教材呈现了多种探索的方法,并说明了不同的探索过程。

  4.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先通过呈现生活中具体物品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以巩固对组合图形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所安排的例题及练习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外,更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

  5.整理和复习

  这部分内容先把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用图示帮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习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沟通各种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再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已学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提高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在小数除法运算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在计算过程中,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并提高的计算能力。

  3.经历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取值。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逐步学着将已有的知识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0.54÷3.6 69.01÷0.67

  2. 完成后集体交流。

  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说说小数除小数的计算方法。

  3.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例题12(预设7分钟)

  出示例12的表格,学生根据导学单独立完成。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说说你从表格中读到了哪些信息?你都想到了什么?

  (2)如何求海狮游速是每分钟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出结果)

  (3)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要保留两位小数,除到商的哪一位就可以了?

  2、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商的千分位(比要求的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写出结果。

  横式上要用“≈”,答语中要写“大约”。

  三、组织练习。(预设13分钟)

  基础题: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海洋动物求出它每分钟的速度。

  (2)集体订正,说说是怎么想的?

  专项题:

  2.练习十三第9题。

  集体订正,说说每个近似值是如何得到的?

  追问:谁能来说说怎样来求商的近似值?

  3.练习十三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教师巡视。教师充分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思考过程。纠正巡视中发现的错误。

  创编题:

  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衣架超音速飞机大约飞行2200千米,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难点: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

  3、教学过程

  (1)引入

  1、出示几个语句,你知道那些句子表达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你是根据句中的哪些字词来判断的呢。

  (1)我们班有28人。

  (2)台门小学现有学生数约600人。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体重约60千克。

  2、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

  生:四舍五入法

  3、师:现在就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思考并回答:

  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去它们的近似值。

  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4、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积的近似数

  (2)探求新知

  1、出示小女孩买苹果的画面

  师:从这幅画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生归纳:已知苹果2.45元/千克,买2.5千克,需要付多少元。

  师:如何列式。

  生答,师板书:2.45×2.5

  师:你想付给他多少钱。(钱的单位:元、角、分)

  生自由回答

  师引导:还有比分小的单位吗。

  (生:没有)那么,我们最多只能保留两位小数。

  根据四舍五入法,结果如何。

  2、过渡:上题是因为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取积的近似数,那么如果是题中的要求呢。

  3、出示例

  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列式计算,板书:0.049×45

  (2)指明板演,集体订正。

  (3)按要求,积保留一位小数,怎么保留。结果怎样。

  4、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那么谁来归纳一下。

  生答,互相补充,归纳概括: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3.58,准确值(三位数)可能是下面哪个数。

  3.0593.5783.5743.5833.585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整数的近似数是14,精确值可能是哪些数。

  个位上的数是4,十分位的数是

  4、

  3、

  2、

  1、0;

  个位上的数是3,十分位上的数是

  5、

  6、

  7、

  8、9。

  (4)体验: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5)作业:课堂作业本

  (6)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投2.45×2.5≈6.13(元)

  影 竖式

  区

  答:......

  ......

  教学反思

  (一)优点:

  (1)从实际问题中取材,使学生更快进入新知的学习中,也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实际生活而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出示图片后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提问、解答,意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

  (1)引入太冗长,“四舍五入法”是四年级所学的内容,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因此可以直接入题。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准确,没能很好分析学生的学情。

  (2)内容过于简单,不够充实,练习的时间过长了。可以再根据生活中实际情况深入内容,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

  (3)在上课时,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在对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引申方面有很大欠缺,比如:我在问学生你们想付给他多少钱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说6元,有的说6.1元,这些我都没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完美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4)在巩固练习的习题设置上不懂得延伸,2、3两题设计意图有点重复,其实可以直接用其一进行延伸。

五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式子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作用。

  3、在具体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的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生: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用来表示常见的计算公式。

  3、师:同学们回顾的很好。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用

  二、探究新知:

  (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师:我们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课件演示)

  小胖今年11岁,他想知道某些年后自己的年龄。

  2、师: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呢?

  3、生:用列表的方法,每一年增加1岁。

  1、师:但是这样的话,方法比较繁琐,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几年后小胖的年龄吗?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汇总反馈:

  4、 小结:

  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在表示数量关系时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5、师: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自学书本P44)

  6、完整写出,强调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时括号的运用。

  (二)试一试:

  1、师:学校举行图书义卖活动,图书一律3元一本。(课件演示)

  2、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这次义卖活动一共筹集到的款项吗?

  3、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解决。

  4、汇报交流。

  如果用n表示卖出图书的数量,那么义卖活动共筹集到(3n)元。

  如果本次活动共卖出1300本图书,那么共筹集到3900元。

  5、 小结。

  一、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写出表示下面数量关系的式子:

  1) a与b的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b的3倍少c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除以b的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式子表示下面数量关系:

  1)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e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周长是______米。

  2)某车间生产的男袜有a双,生产的女袜是男袜的6倍,女袜有______双。

  3)每瓶可乐a元,每瓶雪碧x元,9瓶雪碧比3瓶可乐贵__________元。

  4)一堆黄沙,每次运走b吨,运了5次,还剩8吨,这堆黄沙原有_____吨。

  (二)填表格:

  1、根据条件填下表:

  3、根据原有的橙汁-喝掉的橙汁=剩下的橙汁就可以填表了。

  课堂小结

  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课后习题

  作业设计

  练习册54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小强

  剪子

  布

  石头

  结果

  小丽获 胜

  小强获 胜

  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可能用n+ 30表示,n表示小红的年龄,n+30就表示爸爸的年龄;也有可能用a+30,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数式)

  思考:大家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这些式子中的字母n、a……都表示什么?

  (都表示小红的年龄。)(板书:小红的年龄)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任意字母来表示小红的年龄。

  质疑: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呢?能表示200吗?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

  引导学生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时,在特定的情况下,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取值范围的,比如表示年龄时。

  5.质疑: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表示什么呢?

  (表示爸爸的年龄,也表示小红比爸爸小30岁。)

  归纳: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多媒体出示)

  6.提问:如果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学生自主计算,汇报:a+30=11+30=41(岁)

  当a=12时呢?学生汇报:a+30=12+30=42(岁)

  (二)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1.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月球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出示教材第53页例2):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在地球上我只能举起l5kg。

  你们知道为什么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吗?

  拓展:是月亮的质量小的原因,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2.探索:在地球上能举起l千克的物体,那么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在地球上能举起2千克的物体、3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呢?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表格。

  通过刚才的列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入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把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的质量用字母表示(以用x表示为例):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就是x×6千克。

  3.简写乘号。

  直接教学:x×6,我们可以写成6x,中间的乘号省略不用写。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引导学生小结:人能举起的质量是有限的,因此字母表示的数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能过大。

  4.(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6x=6×15=90(千克)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纸条的面积公式:长×宽。

  引导:此题的宽是3cm,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方形纸条的面积?

  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3x。教师提示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回忆厘米、千克用什么字母表示(厘米:cm;千克:kg),再自主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以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2.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五、作业: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二第3、7、8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数

  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乘法简写:省略乘号,数字在字母前面。

五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几张用来折纸的纸张。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复习引题

  1.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还记得怎么计算吗?

  2、先看书上的`折纸活动

  师:要知道他们两个人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要怎样列式

  3、新授

  1.估一估他们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再算一算他们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重点教学加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先通分然后才能计算的算理。

  口算。

  2/7+3/7=5/6+1/6=

  13/14-3/14=

  1/12+5/12=

  同桌的两个同学也像那两个同学一样折一折纸,并列出算式:

  1/2+1/4=

  通过折纸来估计

  小组讨论书上两幅图的计算方法,理解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就是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相加减的办法。

  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折纸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学习必要性。

  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不是简单分母与分母,分子与分子的相加。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5.自学异分母分数减法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练习

  Ρ65练一练

  5、全课总结

  学生讨论刚才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

  学生自己看书学习

  第(2)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根据加法的法则自己总结法则。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在独立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知识的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折纸

  异分母减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教案09-29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22

五年级教案数学教案12-27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01-14

五年级数学教案10-12

【经典】五年级数学教案12-12

五年级的教案数学教案02-17

[经典]五年级数学教案05-08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07-02

【热】五年级数学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