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综合资料>苏轼《浣溪沙》讲稿

苏轼《浣溪沙》讲稿

时间:2023-04-05 14:23:58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轼《浣溪沙》讲稿

  苏轼《浣溪沙》讲稿

苏轼《浣溪沙》讲稿

  安楠

  此文系语文课外古诗词中东坡词《浣溪沙》之讲稿,整理如下。

  我们首先要确定,在我们"股掌之中"的是一个什么文体的作品。没错,是词。讲小词,就绕不开王国维和他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考》中说:"一代皆有一代之文学。"唐代有诗,宋代有词。那么诗、词有什么区别?我们用《人间词话》中的语句来解答:"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也就是说,词中有一种细微的、难以言表的情感,这是诗无法表达出来的。

  基于对诗、词的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来看这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头一句:"山下兰芽短浸溪".兰芽,一种兰草的新芽。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当中。什么叫"浸"?泡,使渗透即为浸。也就是说短短的兰芽在水中清晰可见,所以溪水是很清澈的。有一点不知诸君想到没有?"兰芽".既然是"芽",那一定是在春天了,万物复苏,兰草发芽。这个词就是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象喻"——象征的作用。在这里"芽"就象征着春天。后面的"子规"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

  这样清新、明快的景色,使我联想到了苏东坡的另一首《浣溪沙》中的句子:"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粘须。""雨脚"是什么?密集的雨点。半收,雨势减半。雨势减半,密集的雨点打在屋檐上,落下来的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多么精巧的用词!所以读者就立刻被带入了作者精心布置的世界,一幅画卷就徐徐展开在我们的眼前。

  第二句:"松间沙路净无泥。"我们联系后一句的"潇潇暮雨"就知道这是个阴雨天。即使是尘土飞扬的沙路,让雨水一冲也是"净无泥"了,好一个春雨洗尘埃!但我们知道,苏轼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来清泉寺参禅悟道,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景色,"溪水西流"的奇观,势必会觉得全身焕然一新。原来这暮雨洗去的不仅仅是沙路上的尘埃,更是东坡心中的尘埃。这眼前的清新春景,让他忘却了心中的一切不快、一切忧愁、一切负能量,他的心被洗涤了。

  我们来看第三句:"潇潇暮雨子规啼。"何谓"潇潇"?这是风吹雨打的声音。早在先秦时期,荆轲刺秦。临行前就唱着悲凉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中也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一句中啊,一个"子规"最值得推敲。子规就是今天的布谷鸟,古时在文人的作品中大多表示悲伤、凄凉的意思。比如我们上学期背诵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送别友人,的确很悲伤。那么这个"子规"在此句中和"暮雨"相配——傍晚下着雨,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着,似乎有点压抑啊。但是,写文章不都讲究个"欲扬先抑"吗?这个"子规"究竟是不是为下一句作铺垫呢?我们就来看第四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这里的"少"是"少年"的意思,故而读四声。谁说人生无法再像少年一样焕发青春?这句很直白,直抒胸臆。果然,积极的情绪迎面而来,最终"扬"了上去。这一句又让我想起了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头一句鼎鼎大名:"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一个老人也能像少年一样,左边猎犬右边猎鹰,在外打猎。这就是不服老,要学少年啊。那么"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意思与其相似,可见苏轼的豪放旷达。

  "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流。我们都知道中国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所以几乎都如刘欢歌曲中的"大河向东流".可是这条兰溪就能像西流,难道人就不能"返老还童"吗?当然,这里的"还童"并不是真的变成一个小孩,而是精神上的返璞归真。老子主张人们最终要变回一个婴儿的意识形态,并不是要我们学变形术。婴儿代表了什么?是一种纯净的、无染的、美好的、安详的形态。这才是返璞归真后呈现出的样貌。

  最后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唱黄鸡,时光流逝,虚度光阴。前面提到了苏东坡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诸君一定存有疑问:苏轼自称"老夫",贵庚究竟是何啊?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是三十八岁。三十八岁?!我可没逗你玩。在今天这连壮年都不是,但恐怕诸君都忘记了宋代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三十八岁,不老也老了。就是这样一个"老夫"苏东坡,尚且惜时,我辈怎敢虚度光阴"唱黄鸡"?东坡给读者留了一个"谁道人生无再少"的问号,我也给诸君留一个大大的问号。

  好,分解完毕。我们再从整首词的维度上来看。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也就是说,若是"云破月来花弄影"改成"花有影",那就全完了,没境界了,庸庸碌碌了。(见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所以正是这样的细微之处,才决定了大词人为什么被称作"大词人".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要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事情的中心来写生动?同理,我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是不是要抓关键词、关键字才能很好的抓住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情感?显然,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还是赏析古诗词,都是一个"套路"的。

  这首《浣溪沙》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用词精巧又大气磅礴,所以说只有"真"情才会有"真"境界。

  此次讲演,我一不用百度百科,二不用赏析词典,三不做课件处理,除个别常识性内容需要再三查清之外,其余全部由我自己进行分析。这样一个"三无产品",怎么说也应该是有错误和不周之处的,所以管窥之见,还请诸君多多包涵。

  二零一六年九月二日讲演

  九月三日整理成稿

【苏轼《浣溪沙》讲稿】相关文章:

浣溪沙作文08-18

浣溪沙作文02-21

《浣溪沙》和《赤壁》08-16

《浣溪沙》教学反思07-21

《浣溪沙》《赤壁》(网友来稿)08-16

苏轼的诗句08-17

苏轼经典诗词05-02

苏轼的诗词06-16

剧本:苏轼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