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11 12:56:12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教育论文15篇(实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育论文15篇(实用)

音乐教育论文1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寓教化于情感、趣味和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教育途径很多,作为中等职业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师,我仅就钢琴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略叙己见。

  一、培养学生们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就我校学生们而言,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而在培养自制力、耐力、毅力、自信力、专注力、适度感等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钢琴教育有着它独特的功能。这是因为音乐特有的非语言性的组织结构是和人类的情感、意志直接对应的。一个钢琴演奏水平很高的人,能准确地辨析音乐的极微小的差别,这是感受性极高的表现。这样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也往往具有一丝不苟、细致认真的精神。因此我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演奏技巧的提高,更要充分发挥钢琴教育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独特功能,重视对学生们优秀品质、顽强毅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1.在我上的每一堂课中,有意识地对学生们进行培养,哪怕对一种弹奏法,一个乐句或对指法、踏板的运用,都要严格要求,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2.培养学生们老老实实做人,从小事做起的品格。关心班级、热爱集体、上好每一节课,学会写课后笔记,保证每天的练琴时间,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

  3.钢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是时间的艺术。钢琴演奏的特点是演奏者平时练习的成果要在演奏的一刹那间完美地、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但在现实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们在会琴、考试和演出中怯场,由于心里紧张,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状态使音乐思维停顿,不能完整地表现音乐。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每位学生们的演奏能力进行有计划、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演奏欲望,表演的勇气和自信心。在我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们进校前没有学过钢琴对钢琴学习很陌生,一直都没有演奏欲望,表演勇气和自信心。因此我经常组织全班学生们进行钢琴展示会,每学期其中期末考试前各一次,给学生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同时注意训练思维高度集中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们科学准确地背谱,强调背谱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清晰头脑和理智的演奏习惯。第三,帮助学生们在演奏中克服技巧难关,使演奏技巧尽善尽美。我在上每堂课时都会对学生们的技术课题严格要求,让学生们懂得凭侥幸心理,靠一时的演奏热情,是学不好钢琴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二、激发学生们热爱所学专业、培养持之以恒精神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钢琴艺术也不例外。无论在智力或体力上,它都要求人们付出极大的劳动量,要有高度集中的思维能力。学生们要想学好钢琴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提高钢琴的演奏技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们坚忍不拔、忘我劳动的精神和习惯。第一节钢琴课,首先要对学生们进行理想教育,可以采取讨论式的方法进行,让学生们懂得,学习钢琴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是要热爱自己所学的音乐专业用心感受音乐,以考上理想大学为目标。明确了目的,学生们才有可能长期地、不间断地付出艰辛的劳动,从而掌握钢琴这门艺术。

  三、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作品中体会人格魅力净化灵魂

  在正在发展中的职业中专而言,我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和幼师专业的学生们都属于初级钢琴的水平,只有极少数能达到中高级钢琴演奏水平。而学生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理解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们演奏的效果。无论曲目大小其演奏的效果都要让听众感到悦耳好听,这才是最终目的。一首钢琴作品,如果对它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不了解,就很难使人在情感上被打动、在思想上发生共鸣。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我会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作品背景、作者生平的讲解,使学生们了解整个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时弹奏作品,就会按照作者的思想情绪、感情脉络去表现,而成功的演奏又反过来使学生们更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认识,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钢琴教师不仅要挖掘钢琴作品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们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宏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音乐教育论文2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利用外部激励机制是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改善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激励机制;应试教育

  一、全国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总体状况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开课情况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初级中学和小学每周至少两个课时。然而,实际上农村中小学中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有一个课时的音乐课,而且这仅有的一个课时也常常成为其他课程瓜分的对象。(二)音乐教师的素质和构成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音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几乎没有,大部分是中专院校、中师或幼师毕业的,虽然他们在校所学的专业是音乐专业,但由于多数没有进行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腐以及学校对音乐课及音乐教师的不重视,因此多数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提高专业水平。(三)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音乐器材、教材和教学场所等是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它们,即使是面对再有热情的学生和再有能力的教师,教学也不可能成功的。目前农村中小学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钢琴的学校寥寥无几。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有几架风琴或电子琴就很不错了。

  二、普遍性中的特殊性

  虽然总体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些农村中小学校,虽然不是乡镇重点学校,学校的资金也不是十分充足。但学校的音乐课不仅按课表正常上课,音乐器材也比其他学校完善,而且学校的艺术气氛也比较浓厚。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学校不是重点学校,为了在高考中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学校转变视角,走艺术“特色”教育的`路子,扬长避短以此来和重点学校竞争。

  三、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因势利导发展农村音乐教育。

  (一)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农村中小学还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许多学校还是视升学为第一要务。他们虽然倡导素质教育,但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单凭说服教育即使有监督也很难取得成效,只有将艺术与“利益”(升学率)挂钩,才能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关注音乐学科。其次,目前我国有许多专业院校,而且大部分高师院校都有音乐专业,作为一个专业,却没有一个和其他专业一样的通过“正规学习”而来的生源。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的是从小找专业老师上小课,有的是考前临时学习的,而中小学校正规的音乐课却从未真正的发挥过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提高学校对音乐与升学关系的认识,使其从一开始就进行有规模的学校音乐教学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二)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可行性1、农村中小学不应仅仅以培养文理科优秀人才为目标。对于有天赋从事有艺术事业的学生要给与足够的发展空间。学校要摆脱单一的培养模式要建立多元的、具有“特色”的学校和班级。强调音乐与升学的关系,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反而会使有条件的学校和个人多了一份选择。2、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合并。合并使得原本较为紧缺的师资、器材和资金等都能够集中到少数学校,从而缓解了音乐教学中的物质条件的问题,这时只要能够让学校和社会认识、关注音乐课,愿意为音乐课程投资就会改变目前的不利状况。3、从调查的农村中小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升学率,但只要学校把握得当,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还是利大于弊。一方面学校对音乐教学的加大投入会客观上刺激教学硬件的建设,;另一方面也为许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四、关于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通过外部刺激来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高中带初中和小学,以上带下高考是所有学校、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终极目标。只要哪所高中能让学生考上大学,那它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赢得更多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所以,首先要以高中作为突破口,让大家认识到只要认真上好音乐课,学生同样能考上好大学,学校照样能有高的升学率。而鉴于高中对音乐课的重视,中小学校也会真正承认音乐学科的地位。(二)由“普通”学校开始,由次带优由于较差的学校一般是由升学率决定的,而这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必然很乐意接受这种“特色办学”的思想。而本来就很好的学校迫于其他学校发展带来的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加之这些学校资金相对较充裕,所以他们也不会吝啬对音乐课程的一点投入。(三)特色班级和特色学校相协调,点面结合每个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特色班或特色学校应适应不同的学校。对于一些重点学校,由于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文化课,所以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要求这些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艺术课程上。我们只能通过对大多数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取得的成绩来影响和诱导少数的重点学校对音乐关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先在这些学校中开设个别特色班级的形式开始。而对于其他一些学校则可以从整体上加大对音乐课程的投入,为学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五、小结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同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当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根深蒂固时,在音乐教学基本软硬件设施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单凭宣传或监督都很难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因此,利用应试教育的外部激励机制,通过音乐课程与升学利益的关系可以使人们主动改变思想,加强对音乐教学的投入,从而使农村中小学校音乐课程获得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音乐教育论文3

  一、趣味游戏展开策略

  1.声音游戏展开策略。即模拟活动中即将运用到的生活化材料的声响。如中班打击乐活动《熊出没》,教师运用厚的塑料盆以及簸箕与钢丝球摩擦分别表现熊二走路时的“咚咚咚”以及光头强电锯砍树时的长音“哧———”,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熊二走路及光头强砍树时的声响,让幼儿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扮演的氛围中,通过声音的模仿感受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体验与感受,为生活化材料的乐器演奏做好铺垫。

  2.肢体游戏展开策略。即通过简单的身体律动感受生活化材料的演奏方法。如大班打击乐活动《竹竿舞》,活动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手部律动“开、合,开、合,开、开、合、开”来体会跳竹竿舞的节奏以及敲打竹竿的基本动作及节奏。运用在活动的开始部分,这样的方法简单明了,并且愉悦的氛围贯穿活动始终,幼儿充分感受到竹竿舞的热情。

  3.情境氛围展开策略。即简单的故事及语言的引导。如小班活动《有趣的舞会》中,教师简单地创设蜜蜂与小兔子举行舞会的故事情景,并在情境中用声音模仿蜜蜂的“嗡嗡声”及小兔跳舞时的“叮叮声”为运用塑料袋及玻璃瓶进行打击乐演奏创设良好氛围。又如中班活动《植物保卫战》中,教师通过创设种子发芽的情景并模仿“西瓜”投手和“豌豆”投手的投弹动作及投弹时的轻与重,为用不同的方式让圆凳发出轻与重的声响开了个好头。

  二、形象图谱推进策略

  它分为两个部分,即预设的图谱及活动中随机添加的`图谱。徐卓娅说:“图谱,就是用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因此,运用生活化打击乐材料进行打击乐教学的图谱的制作就更为灵活并且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如在大班活动《大中国》中,教师预设了一份节奏图谱,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的自由发挥及探索,不断地找来了教室里他们觉得适合的(教师预设之外)可以运用到活动中的生活化材料。这时候,教师为了更形象地分配角色,随机在图谱中简洁形象的画出幼儿手中的不同材料,并根据幼儿的经验做出标识进行角色分配,有效地指导幼儿探索及创造性的演奏,推进活动的继续进行。

  三、探索创作延伸策略

  分为“探索”与“创作”两方面。《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已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而生活化材料更具探索及创作的意义,幼儿能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与创新生活化材料的演奏方法及不同的演奏方法产生的不同音效。“探索”即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同种生活化材料不同声响。如中班活动《植物保卫战》中,教师利用幼儿园里幼儿的塑料圆凳给予幼儿探索及尝试的空间,思考“豌豆”及“西瓜”投手投弹时会发出怎样不同的音效,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不同的方法使圆凳发出不同的音响,与“豌豆”及“西瓜”投手投弹的音响相匹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不断地探索,尝试,通过敲击、刮奏等不同的方式使圆凳发出不同的声响,形象地表现“豌豆”与“西瓜”投弹的声音。我们的教师在组织生活化材料打击乐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幼儿获得美好的音乐感受与体验,并根据活动的需要,把趣味游戏展开策略、形象图谱推进策略、探索创作延伸策略以及指挥策略互相交织,穿插在一起综合使用,它们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绝对的分界线。最后必须说明的是,以上几种教学策略是我们的教师在生活化材料打击乐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些积极经验,我们鼓励广大的教师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出更多积极经验。

音乐教育论文4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现状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随着西方音乐的不断渗透,已经丢失了属于中国特色的韵味,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音乐知识被更替,“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应用越来越冷门,中国传统音乐知识逐渐被淡忘。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泱泱大国,其特有的文化艺术性应该被积极弘扬而不是被抵制。现如今崇洋媚外的现象显著,学生更乐于接受钢琴、吉他、小提琴等西方乐器,对于中国古代乐器所知甚少[1]。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歌民歌不被新一代的青年们接受,他们拒绝学习古老的音乐文化。因此,为了防止中国传统音乐被历史遗忘,我们应积极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乐器,继承和发扬记得住时间考验的中国传统音乐。

  二、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哲学的关系

  1、教育目的。中国古代将音乐教育作为学堂正式授课的内容之一,将音乐作为传扬道的一种方式,要求音乐服务于政治,规范道德,以求和平的社会氛围。所谓“致乐以制心”、“乐者乐也”就是这个道理。儒家认为,音乐可以塑造品格,培养情操,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音乐也一定高雅脱俗。

  2、教育过程。中国古代对音乐的教育在“体悟”上,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实践经历和前人留下的规律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讲究含蓄、暗示,强调激发个人潜力。这种抽象的“体悟”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以“举一反三”的教育模式为主,实现自我修炼。中国古代进行传统音乐的教育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点化式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情感,在有形到象有了质的飞跃[2]。

  3、教育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性,大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统音乐的教育。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音乐的琴谱是以简洁为主的古老音谱,在琴谱上没有显示旋律的强弱,没有规定的节拍,在增强韵味的指法上没有特殊标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曲谱中的意境,才能弹奏出有韵味的琴音,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点拨;另一方面,流行于民间的唱本和曲谱没有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只是在一辈辈人中进行传唱,口耳相传,家中晚辈从长辈那里获得传承,再一代代传下去。

  4、教育价值。儒家强调“礼乐治国”,其中音乐作为实现“礼”的必要手段,“乐”是作为“礼”的教育手段应运而生。传统音乐强调自我调整,锻炼心性,磨练意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讲究“和”,注重音乐的意向,在音乐聆听过程中体会“弦外之音”,认为音乐引导人们产生无限遐想,“留白”的`寓意就在于次。

  三、基于哲学基础传统音乐教育的反思

  1、传统音乐研究的反思。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发现,由于现在很多音乐学院采取西方客观认识论来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的分析,这就造成传统音乐的分析脱离了人物的“人格世界”,使音乐的研究只是重在音乐自身,而忽略了音乐所赋予的情感。而对于音乐的学习,如果脱离了传神的根基就使音乐本身的魅力大打折扣。同时,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是以地区或民族等集体的方式进行表达缔造的,因此带有中国传统民俗风格。在传统音乐研究中应坚持中国的特色,注重音乐创作过程和目的,接受产生音乐的意义,而不只关注曲作本身。

  2、传统音乐教学的反思。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主要采用西方的音乐逻辑形式和方法,在教学中以逻辑讲解为主,忽略了语言的地域风格和中国的哲学艺术,使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如浮萍般没有根基。现在的中国音乐教育都以“哆、唻、咪、发、嗦、啦、啼”为主,丢掉了中国原有的音乐唱名。传统音乐讲究韵腔、润腔等具有传统特色的音乐风格都被西方音乐替代。中国古代乐论中,庄子曾说过:音乐可以分为三类,“天籁、人籁和地籁”,天籁是最自然悦耳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地籁是指地下的音声;人籁是人歌唱的声音。而佛教中讲究音乐可以”明心见性”,是指以琴音来看一个人的心性[3]。中国的传统音乐艺术是气韵出于自然,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产生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北方的音乐刚硬强烈,带有粗犷悲壮之情;南方的音乐柔美婉转,意在清淡细腻。中国传统观音乐教学更应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带有中国的哲学思想,在创作和学习上才能具有中国特色,真正将中国传统音乐继承下去。

  四、结论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是基于中国哲学思想的特殊文化教育形式,中国特有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贯穿于传统音乐教育之中。研究传统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推助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论文5

  在音乐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开展或加大传统音乐教育比重,培养传统音乐的表演者,促进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面临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音乐教育领域,传统音乐教育的地位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这个领域中,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反思和思想重建的问题。

  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类选修课已经在各高校中广泛开设,但多以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为多,传统音乐教学只能在这种综合性的欣赏课中略微涉及。另外常见的有《西方交响乐欣赏》、《外国歌剧欣赏》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课程,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课程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体系中反倒不多见,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比重大大小于西方音乐课程。在这种严重向西方音乐文化倾斜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失落。在大学生心目中“西雅中俗”的观念十分普遍,很多学生在大学的音乐课堂中都欣赏过西洋歌剧,舞剧,但是却从来没有完整地欣赏过一出我国传统戏剧;西洋交响乐名曲能数出很多,对我国的民族器乐名曲却了然不知。可见,大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淡漠和无知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二、探寻其原因

  探求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是历史原因,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从开创之始就已经打上了“以西为师”的烙印。上个世纪初,我国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就是从“以西为师”开始,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这一批教育先行者在认识西方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上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盲目认为西方音乐比中国音乐更先进,致使当时的音乐教育依据并完全效仿欧美音乐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这种“重西轻中”的理念对百年来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直到现在,我国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方面仍然沿用着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历史的原因虽然有,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由于其自身原因也难辞其咎。一直以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功能没能引起人们的必要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到现在其功能仅局限于育美或到育德,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得到显着体现。在文化属性认知方面,传统音乐课程始终表现为一种单一的音乐形态而非一种更为广阔的文化形态,以致“在这种学科知识范式作用下原生民族音乐被抽象、被还原,历史、地域、时间、文化被抽去,所剩下的便只有一个个音符、一种种形式,民族音乐只是理论的真实,远离了文化的真实。”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传统音乐教育的认知目标被降低,社会功能不被重视。

音乐教育论文6

  一、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介绍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明显呈现加速发展。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有三个特征:全民化教育、终生教育和过程终于结果。全民教育特点主要是指我国的正式音乐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等教育单位,而广大人民群众缺难以接触到正式的音乐教育。而实际上音乐在其本身特性上就是需要更加广泛的传播,全民的音乐素质提高也更有利于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终生教育是指音乐受教育者并没有固定的年龄限制,从幼儿到老年,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和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因为人类的天性需要音乐艺术。另外,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受教育者大都是因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而选择接受音乐教育的,他们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享受,并不注重最终的结果。目前,我国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主要群体是广大工人、农民、职工、干部和中老年人。随着多媒体技术、电视传媒技术、电脑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接受社会音乐的人们成倍增长,人民的整体音乐水平正在不断上升。

  二、计算机音乐技术在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社会音乐教育领域,技术及音乐技术的影响非常深远,无论是音乐传播范围,还是音乐的欣赏水平,甚至是人民大众的音乐理解和创作水平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计算机音乐技术在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算机音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加速了我国音乐在人民大众间的传播,大大普及了我国音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社会音乐教育无疑是非常合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必要的艺术教育,他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应。协调好音乐与社会的作用,也是我们每位音乐教育者思考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大众对于音乐的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大家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取得任何喜欢的音乐资源。此外,计算机音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很多音乐相关行业,这些行业有进一步促进了音乐在我国更大的发展。其次,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了人民大众对于音乐的欣赏和创作水平。由于计算机音乐技术已经步入软件化时代,出现很多音乐创作和欣赏软件,这些软件让拉近了音乐与普通人民群众的距离,创作、制作、加工、处理音乐已经不是专业音乐人的专利,普通群众也可以借助软件轻松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再加上其它软件的辅助,不仅可以制作出良好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制作有趣的音乐Flash、小电影等等。再次,随着人类社会和外在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教育中重要教育方式的音乐教育与正随着社会的`变化在发展变化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脚步的加快,使得音乐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维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而这种工具是无形的,但却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对人们的精神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计算机音乐有着巨大的优势,能够更加快捷广泛的来传播人们需要的各种音乐元素,这也需要我国的音乐教育者能大力推广计算机音乐,使之快速的发展起来。

  三、计算机音乐在社会音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起来,积极的音乐能够给人们和社会带来有利的一面,缓解压力,协调气氛,反之则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而计算机音乐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社会这个大环境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如何将进算计音乐更好地运用到社会音乐当中来呢,就需要以认为本,切实的从人们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暴利,让计算机音乐成为简单的赚钱的工具而已。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需要政府和国家艺术管理部门,乃至社会各个地方艺术培训机构,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运行方向,提倡和推动就算几音乐良好的运用模式,不以利益为目的,让计算机音乐能够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当中。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接收到的数字音乐文化会越来越多,如何将计算机音乐更好的运用到社会音乐当中去的同时还能够保留和继承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是我们当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总之,在社会音乐教育层面上,计算机音乐技术的与专业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相比,其在相关软件的使用上普及度更高,传播速度更快。丰富的计算机音乐软件以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让音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开始在人民大众中普及,大众与音乐的关系不仅仅是视听的关系,很多人已经开始接触简单的音乐制作和创作技术,对音乐在大众中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好推动作用。

音乐教育论文7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呈现出对文化的多层次追求,世界各国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这场风暴的冲击下,音乐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高校音乐教育对未来的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国外的音乐文化融入本土,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传承和推广的基础上,培养出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加强民族的团结力。

  关键词:

  多元文化;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我国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使得音乐教育管理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在不断地完善教学管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各个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成了院系管理方式。虽然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很可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近十多年来我国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引领社会的核心,使得经济管理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就是把经济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单向地、毫无理解地运用于教育管理当中。老师的教、课本知识和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被高校音乐教育普遍重视,而轻视了学生的学、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之间整体的知识的把握。其中具体体现在:一是学生足够宽的知识面,而知识的深度不够;二是学生的还有待提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社会的适应性;三是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别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最重要的还是教育与管理脱节的问题。

  杜威是美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随着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局势下,人们把视线转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势不可挡的成为当前新的发展对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并存的新形势下,基于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里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未来和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增强民族音乐的人才教育观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各部分区域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然而各个民族发展的进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必须要构建起原生态音乐文化,所有高校都应该加大对这个目标任务的重视力度,所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也应该是建立在当地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的,结合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保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充实。高校应当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支点,单纯的单科改革已适应不了现状,让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得到彻底的转变,从源头上改进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项目,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统一民族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新和延续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它能够持续高效地传承下来。在以多元化属为背景的社会音乐教育形势下,人们看高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受到条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乐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响。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本、以人文作为主题、把音乐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头开始以不同的层次,多个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围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评判,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每个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呈现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方式也不尽相同,喜怒哀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乐情形大不一样,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不但丰富性了音乐本身,而且形成多样化的世界民族音乐,例如,《梁祝》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协奏曲的核心题材是我国的越剧文化,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闻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进行演奏,音乐效果更上一层楼,他在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所具备的音乐语言,是这首曲子更加圆满动听。这就是说,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够驾驭我国传统乐器,外国的乐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现在传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有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逐渐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发展,得以“润物细无声”,提升大众的欣品味,提高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品质,这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我国人民潜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三、对外来音乐加以借鉴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育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类社会文明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彼此相互支撑,相互通融。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当把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跟音乐教育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使传统民族文化、音乐教育文化都渗透到音乐教育理念中。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中起着垫脚石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选择最有利于促进音乐发展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民族音乐能够得以发扬光大,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方面是,为了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高纯度,和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是他人的音乐文化在这里得以改正,同时得到一些回馈信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新,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首脑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多元文化的背景给了创新民族音乐的契机,借鉴的外来音乐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教师在民族音乐创新过程中,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这样能够促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不断发扬广大和源远流长,在自身内涵得到丰富的同时,也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实现教育人的目标,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激励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设,给予精神支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对各民族音乐之间的贯通和相互借鉴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音乐人才有独到的作用,对加深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有不可多得的益处。以上可见,传承和发展是多元文化时代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明显的民族特点可以是生活充满乐趣,特具情趣的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昂扬的斗志激励他们向艺术的最高峰前进。受日益开放的大环境影响,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有相对的地位,根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和持续发展,目前,以我国的文化为特征,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的系统,对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xx(7):86-86.

  [2]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xx(10):212-212.

  [3]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xx(S2):269-270.

音乐教育论文8

  [论文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音乐教育 美育 素质教育 学生

  [论文摘要] 正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如果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美育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将会是职业教育的缺失。笔者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音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20xx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上,伟大领袖总理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三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我们的领导人的谈话中,不难看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了孩子们今后是否能更好地担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前苏联巴班斯基、日本铃木、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中早已突出强调:“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音乐教育有着“首先培养人”的作用。由于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特有的“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现实,表现情感,人们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欣赏和创作,来感受、鉴赏、表现它的美,进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同时得到美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也是“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然而,非艺术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育没能真正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改变这一状态,使音乐教育回归本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教育发展需要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尝试在音乐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职教育的实施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合格的中职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多为中等偏下水平,家庭也比较贫困,且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在弱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自信心不足,对职校生活和学习热情不高,少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要把这些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总是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同时,它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教育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民族的自豪感、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传承革命的传统,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音乐教学还通过许多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们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享受“美育”的同时,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以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利用音乐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小、从实、从远入手。所谓从小就是从小的方面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可塑性都很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集体行为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合唱队等集体性的声乐练习了。集体性的声乐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举手投足都给人们留下整齐划一、振奋的印象,这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以我校为例,大家都知道,《校歌》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让新到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学唱《校歌》就是我校新生教育的一个环节,优美、激情的旋律、展现学校发展壮大、师生勇于开拓拼搏的精神的歌词,让学生在演唱时,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把学校的教育溶入到他们的心灵。每年的文化技能节活动中,我们还会举行一场全校性的“红歌比赛”,旨在通过全体学生演唱革命歌曲,让学生们不忘历史,我校的“铜管乐队”和“合唱队”学生的表现,也是学校亮丽的风景线,队员们刻苦训练和每次精彩的表演,不仅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在第二课堂开设《音乐》课,使校园总是充满歌声和欢笑……在这些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校的校风、学风风气正,学生精神焕发、朝气蓬勃。

  音乐教育是以其独特的“寓教于乐”教育形式,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它的优势,运用得当,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爱国主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帮助职校生提高综合素质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载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1.促进职校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年龄段多为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锐,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表现的欲望较强。他们多数有爱唱、爱跳的本性,非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张扬、宣泄和倾诉他们的热情和困惑。音乐教育作为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各种模式,如在课堂上的音乐教学、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以及音乐的社团活动等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尽情地释放,尽情地彰显个人的魅力,使他们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

  2.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音乐教学,主要以优美的旋律,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因此,音乐教育多数思想性不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与有关事物相联系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性,并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在职校三年中,学生们正是处在个性形成、思想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净化他们精神世界,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知道,音乐作品的内容广泛,有表现重大社会题材的、有反映风俗习惯的,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抒发人们的生活感受和各种思想感情的,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当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中外音乐作品时,他们精神世界会在音乐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中畅游,比如,在唱《红旗飘飘》、《国家》、《北京欢迎您》、《长江之歌》等歌曲时,在他们心中会涌动起对国家自豪感和爱国心,在欣赏《梁祝》、《春节序曲》和《蓝色多瑙河》等作品时,他们的心灵不仅为中国的优秀民族音乐的魅力而骄傲,而且也会被外国民族音乐的多彩而称奇,从每一个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中,他们又可以了解和讨论各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一些历史事件,一些社会问题,等等,这些无疑使他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前面我也谈到,职校的多数学生来至偏远的农村,视野不够开阔,自卑心理较重,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学习、文娱活动时,多数人不敢表现自己,或有些学生想表现而又不会表现。这些种种现状,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质量,长此下去,对职业生涯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在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表演”就是最能锻炼人的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如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们跟随音乐进行音乐形象的表演或在歌唱课上让他们每一个人大声地表演唱;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参加学校的或专业部的音乐社团活动,如合唱队、乐队或吉它小组,通过平时的训练让他们掌握歌唱或演奏的技巧,训练、指导他们的台风,然后,再参加各种比赛。经过各种形式音乐表演的平台展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的锻炼,表现力和自信心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此外,教师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乐曲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点,从而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在音乐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与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也会更加容易,个人的自信心也就随之同步提高。

  三、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学生事业更顺利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的美,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并可以激起人内心的美好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音乐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音乐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音乐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想像能力。只有正确的想像,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

  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都能为国家输送大量实用型人才,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我们的中职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学校应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狠下功夫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一般在学校比较喜爱音乐、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在他们走进社会时,在适应能力方面比较强,工作积极上进,与上下级沟通顺畅,工作业绩不错,不少学生成为工作能手、部门负责人,有些学生音乐方面表现突出还成为了部门的文艺骨干。比如,旅游专业的陈小飞,是我们合唱队的一员,她现在是某饭店的经理;旅游专业的梁媛媛,是部门的文艺骨干;计算机专业的朱辉是乐队的一员,他现在也成为了部门的负责人……接受音乐教育容易养成好的性格,如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做事时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善于交际,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最好的人格素质教育,是社会非常需要的素质。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很好地把音乐教育推广和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让它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左玲玲.音乐素质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3]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音乐教育论文9

  摘要: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部分,起着很大的作用,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和音乐节奏,还可以让小学生对世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其背景下,世界是美好的,欢快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对真善美有了一个健康的认识,才能让他们快乐的,健康的成长。但是在现阶段中,有些老师不大注重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从而导致小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本文通过研究现阶段下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并根据其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生;现状;激发和培养对策

  音乐,作为陶冶情操、追求真善美的途径之一,在咱们的素质教育中占重要的部分,它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是我们生活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因受到教育体制以及教师素质的影响,使小学生对音乐教育失去了兴趣,从而不能很好的受到美育教育,培养音乐细胞,培养感性的素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对于咱们教育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现阶段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真善美,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不同,有的偏向于进步,有的却偏向于进步,所以,为了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己培养人们的感性素质,国家吧音乐教育纳入了小学生教育当中,目的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美德,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但是,在现阶段中,有些教师仍按着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小学生,他们把理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课堂的枯燥乏味,自己教师的古板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导致在追求真善美,追求感性素质,追求正确的三观道路上缓慢前行,这妨碍了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妨碍了国家教育的发展。

  2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教学方式:一个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否正确,决定着学生是否对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他们通过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让小学生们了解音乐,已达到他们教学的目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小学生由主动变成被动,从而导致小学生们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天生好动的,他们自身孩童般的天性还没有蜕去,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就得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这样小学生们才会逐渐对音乐感兴趣。(2)开展创新性活动,让学生从乐中收获快乐:小学生是好动的,是活泼的,他们不甘心与一整节课都一动不动的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偶尔会说点悄悄话,又或者做些小动作什么的,这时候如果音乐老师强行让学生做好,或者批评他们的话,他们就会觉得这个老师很严肃,从而也会对这门音乐课不感兴趣,因为小学生的想法很单纯,不想咱们大人一样,会思考很多。所以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多开展些创新性活动,比如同学之间互唱,歌词接龙,又或者老师可以放些欢快性的歌曲,让同学们边跳边唱等等,这样不仅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心里,同时也让小学审核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且还提高了课堂的效率。(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唱歌比赛,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当大人评价小孩时,往往会用到“人小鬼大”这个成语,意思是说这个小孩胆子大,调皮,但是他们殊不知在小孩的内心世界里,还存在着小小的害羞,又或者是胆怯,也往往是因为这个,他们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音乐是一个很好展现自我的一门艺术,通过他,可以把我们的快乐、我们的悲伤表现出来,它是我们释放情感的最好方法,所以教音乐的老师们,要鼓励小学生们参加学校,又或者是其他机构举办的唱歌比赛,成功了会让学生们获得快乐,收获掌声,对音乐不仅产生了兴趣,也有了感情;失败了,会让他们感悟人生,对人生多了几分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这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教导学生,让学生从失败中成长。(4)课间一首歌,精神百倍升: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无处不在,除了课堂上教小学生学唱歌曲意外,学校方面也可以在课间的时候给小学生们播放欢快的乐曲,或者是他们熟悉的歌谣,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让他们身心得到一个全面的放松,准备迎接下一堂课,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受到音乐的渲染,从而导致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3结语

  音乐,它是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而小学生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细胞,缓解学习中的压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1]。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运用课堂上的时间,以及充分了解他们的喜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创新性活动,让小学生们对音乐感兴趣,从音乐中收获快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败家音乐活动,这样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对人生多了几分认识。

  参考文献

  [1]姚瑞敏.浅议小学生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祖国.2016(20):242-242.

音乐教育论文10

  【摘要】教育革新方面的调整越来越大,但如果不在源头问题上改变固有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就不能跟随时代前进的脚步,适应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而音乐教育又因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在教育改革时将会面临更加艰难繁杂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一、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现状

  (一)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更注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为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习渠道,让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汲取经验,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反馈,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而在我国音乐教育中一味地注重音乐知识方面的积累,但忽略了音乐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高师音乐教师经验不足,对待学生的需求和知识接受能力没有一个好的把握,导致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接受能力差,侧面体现出我国音乐教育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应该加以重视。

  (二)实习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经验不足,使教育实习效果不明显。据了解,很多音乐特长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因其兴趣爱好而报考的,很大一部分考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临时性学习音乐,时间仓促,不能将知识完全掌握,再加上大学期间由于缺少兴趣也不会对其深入学习,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在教导学生时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现代大学生在音乐方面更加注重歌唱、舞蹈,往往会忽略了理论性的知识,在实习过中缺少对理论知识的专业解释和辅导,无法让学生多方面地对音乐有所了解,而且也因为年龄原因和经验不能更深入地走进学生内心和了解学生需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高师音乐实习生的水平偏低。

  二、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分析。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是每一个师范学生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将学生从一直听讲、学习的学生身份,转换成教授知识的老师身份,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完成身份上的转变,学生的身上就有了更多的职责和义务,老师的这个身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做一些事情时更加严于律己,慢慢使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规范、优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更加清楚的认识,通过教学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加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有对学生的心理和传授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会逐步探索,因此实习对于学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地提高自己能力,探索教学模式,逐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二)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作用分析。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可以起到两大方面的主要作用,第一对学生所在高校的外部认知作用,学生实习时代表的是从本高校经过高等素质教育的人才,在代表自己的同时也代表着所在学校的脸面,通过实习生的教学质量和所在实习单位的评价还有学生的反馈,对外部认知本高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对学生自身的评价,学生通过实习阶段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知道该怎么传授知识,能够将自己所学有所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还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新的思索,无论是对学校还是本身,实习都起到了直观重要的作用。

  三、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改革

  (一)增强教育实习安排的科学性。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在学生还未达到实习阶段时,安排学生多走进中小学课堂,学习老师授课经验,感受中小学教学氛围,固定时间由学校统一分配学生去进行学习,为了保障效果,见习时长至少要持续一周,在此期间学生应多于中小学学生交流,了解其内心世界,除此之外在自由分配的时间里也应多参与一些与中小学学生接触的兼职工作,例如家教、助教,为以后的实习提前做好铺垫,积累经验。(二)对高师的音乐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在音乐课程的设计中,在主体教学方面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教师应针对学生对不同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来自我调节不同课程所占比例和时间长度。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增加课程节数,延长教学时间,让学生对其讲课进行评价,倾听学生意见,帮学生攻克难点。互联网时代,音乐课程中也应适当添加对音乐软件的学习,让学生跟随时代的脚步进步,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音乐人才,同时还应辅助性对学生进行一些相关心理学的教学,保障学生在学习压力的情况下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去学习,而高师音乐教师也能通过心理教学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讲课会更加走入孩子的内心。

  (三)完善“单独实习”与“集体实习”相结合的模式。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要单独实习与集体实习相结合,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拓宽实习渠道,不会让学生因找不到实习单位放弃实习机会,而且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学校应跟其实习单位有紧密联系,掌握学生实习动态,针对学生实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那些可以通过自己找到实习渠道的同学,也应当与其实习单位取得联系,做好调查反馈,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有真实收获。

音乐教育论文11

  摘要:音乐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愉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对你念念不忘,那就是莫大的欣慰。

  关键词:宽容、理解、改变

  音乐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愉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对你念念不忘,那就是莫大的欣慰。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周而复始地唱着熟悉的歌曲。从陌生的面孔到熟悉。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时,就又迎来了新的学生,所以他们就像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匆匆而过。可是却有这样一名学生让我难忘,也让我在教学中有了很大的反思。

  他叫王川,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有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看我时,说了一些令我震惊的话,他说:“老师,您知道您是哪天给我们班上的第一节音乐课吗?”我茫然的说:“不记得了。我上的班级很多,哪还记得!”他说:“8月16日,星期二。当时你拿着课本到我们班去上课,我和同学闹,撞到你身上。当时我想,你一定会批评我的,可你却笑了笑,对我说:慢一点!就您这一句话,我就开始留意你了,感觉您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才喜欢上音乐课。”

  一句不经意的宽容的话语,改变了一个学生。

  从此,他很喜欢到我的办公室来,天天帮我把电子琴从备课室送到音乐教室。和我说一些知心的话,我也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再学习上、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他的成绩下降了很多,我当时很生气,很不留情面的批评了他,他欣然接受了,反过来,却买了雪糕安慰我:“老师,您别生气。吃点雪糕消消气,我下次一定努力!”第二天,我的办公桌上留有他的一封信,信中说:“老师,我可不可以叫您姐姐?这么长时间以来,您对我的照顾和帮助,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而我却让您失望。对不起,姐姐,以后不惹您生气了,生气就不漂亮了!”

  看完这封信,我就乐了,真是小孩子!但我知道这是他们的心里话。每次来到音乐教室上课,很多的学生都会对我说“老师好!”“老师好想您呀!”“老师今天好漂亮呀!……我知道自己长得很一般,但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所以我每次上课都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给他们展新的一面,让学生感到亲切、热情,还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课了。

  生活中这样点滴的小事很多很多,有让我欣慰的,也有让我遗憾的。他对我说:“老师,您教了我们四年的.音乐课,可从来没有在我们班讲公开课。”我们老师每学期都要讲一节公开课。而我为了让自己的课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大多选择年级里最好的班级(因为只有一节)。由于我的自私,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我们班不好吗?为什么不让我们班在全校老师的面前展示?”的阴影。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弥补的机会了,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离开母校了。我真想对他说:“对不起!以后老师一定一视同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很注意这些小事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和我都不再留有遗憾。

音乐教育论文12

  具有韵律感的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所听,而音乐以其自身的语言、韵律以及格调影响着各类人群。浅层次的音乐影响主要是从人的心理层面而言,不同形式的音乐格调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观,从舒缓紧张到高昂亢奋的韵律都激发着人或者弱化人的情感。而音乐教育不单单是以音乐的欣赏为目标,它要将音乐的实质灵魂进行解剖,给听者更多的理论性知识。相比于单纯地听,教育则是将人进一步升华直到理解音乐背后的逻辑。音乐教育管理是对音乐教育的保障,保障顺利地展开,通过以学科的计划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将教育外围的管理工作全部承包,这样避免了教育这项复杂工程在进展中的各种阻力,当然管理也是需要以动态化人性化的眼光来审思各项因素力保教育管理顺利的展开。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高校中展开音乐教育具有层次化的特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其程度以及内容都有较大的差异。将音乐教育融入到高校中终究是因为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浅层次上影响学生的某些认知,在深层次上将会导致学生世界观的转变。

  (一)陶冶性情,提升品位

  音乐本身具有韵律感,在高校校园环境内,音乐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兴趣爱好不同学生可能会欣赏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音乐成为学生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音乐在制作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标准,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韵律的走向都是按照创作人自己的思想进行演绎,听音乐的人将会对音乐产生一种想象, 在另一种情境中置换自己的心情, 长时间听音乐将会使听音乐的人形成一种品位。无论是专业性的音乐教育还是具有通识性特征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再是简单的教育学生听音乐,而是教育学生去感受音乐,接触更多的音乐知识,利用知识来思考所听音乐的构造,从而提高审美度。

  (二)净化心灵,规训行为

  音乐能够净化心灵,在于音乐将为人创造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帮助人驶离现在的状况,人为制造一个虚幻的空间。音乐教育则是要保证受教育者能够辨析音乐的质量、了解音乐的相关原理。学习的人可以从音乐中感悟到相关知识。音乐教育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更加专业。音乐教育其实质是关于美的教育,学生接受教育将能够获得美的熏陶,将能够自觉地净化心灵,起着调节器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将产生新的概念,反映在行动中则是学生将会自觉地规训自己的行为。音乐教育从思想到行为都对人产生影响,这种潜在的影响可能是有时间差的,也就是说影响不会立即地出现在人的生活中,而是以一个渐进的过程来影响人。

  (三)感悟智慧,提供动力

  音乐教育是将音乐深层的含义释放出来以供学生学习, 学生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发掘更多的智慧。音乐的创作虽具有个人性,但是作为艺术它又具有普遍性。音乐能够调动人的情感,在工作和生活中赋予人更多的积极性。将音乐作为一个学科门类进行学习是对音乐的重视,同时也将对促进音乐的发展,普及音乐最基本的知识,使得音乐能够为人所知。人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将会遇到各种人生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某些人形成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特别是受到音乐的动力作用推动下将会积极地应对这些问题以及挑战,从而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意义

  音乐教育管理是对音乐教育的保障,尽管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音乐教育只有在有秩序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而这种秩序性需要对音乐教育进行管理。除此之外,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是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音乐教育中存在着硬件和软件资源,这些资源在组合上如果没有人为的管理参与可能就不会出现最优化的状态。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就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将师资力量恰当地运用在需求量最大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从课程安排上有的放矢将一些重要课程设定由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担任授课,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师资力量的分布可以合理化的安排课程。音乐教育管理是一个统筹协调的行为,在音乐教育中能够利用管理的杠杆作用,有计划引导资源的流向,如在教育活动中可以组织相关类型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将吸引更多的学生以及教师参与,这就发挥了一个明显的引流作用。在高校内部,不同的高校拥有着不同的师资力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较好的学校拥有更多的师资资源,而稍微差一点的学校缺少这些资源,反映到音乐人才的培养上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虽然不能完全地将这种后果归结为音乐教育管理,但是教育管理确实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好的.管理将发挥资源间协调互动的作用,最终推动课程的教育质量。

  (二)维持教育秩序,推进音乐教育科学发展

  音乐教育管理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适宜的学习环境, 保障学生在秩序化的教学中学到知识。就音乐教育管理的制度安排而言,制度是维持音乐教育的规范性文件,通过稳定性较强的文件,音乐教育将能够沿着固定的逻辑轨道进行运转。音乐教育管理表现在制度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管理方面,两者形成软硬两种途径形塑音乐教育的模式。在音乐教育管理上结构化的安排能够实现分工合作,避免各种管理事物边界不清,相互扯皮的问题。在音乐教育管理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授课,而行政部门主要的职责是管理,两者是不相同的,但是事实上行政往往干预教学,音乐教育管理需要从学科发展的规律来纠正这种现象。教育管理要明确的界定管理对象的职责,在制度化中的保障下才能够实现对音乐教育的管理科学化。

  (三)引导人才发展,促进音乐人才培养

  音乐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而教育又需要在一个健全的稳定的环境中生长,因此最终的落脚点还是音乐教育管理。音乐教育管理对学科的宏观发展走向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资源的动员调取以及制度结构的保障,音乐教育管理引导整个学科的发展。学生接受高校的音乐教育管理,因此就有服从管理的义务,当资源实现交叉流动,学生跟随着资源进行流动,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实现着转变。所以说音乐教育管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才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但是学习的效果如何除了取决于自身以及资源的因素外还有受到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高效的学习。音乐教育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教学安排和教学体系搭建,学生在其中受到教学安排的各种资源影响,人才培养方案影响着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结构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模式代表了高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管理思维方式决定了管理的效果以及人才的最终输出质量。

  (四)更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虽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 但是在执行管理功能的过程中会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改变策略。也就是说,音乐教育管理作为机动性的策略将会改变管理的模式,实现在原有管理基础之上的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的更新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能够给管理带来更大的便利性。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关系,管理模式是对复杂关系的真实性反映,它赢得了被管理者的认同,因此在管理中适合的管理模式将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音乐教育管理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种具有科层化的形式导向暗含压力倒逼的因素,因此在管理中不受欢迎,管理的效率自然不能得到提高。伴随着新的环境条件改变,更多的参与主体进入到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过程更加开放,同时管理也呈现扁平化,平等化趋势加强。

  三、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管理开展路径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保证这种意义效果的持续性还需要能够加强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开展既可以从宏观上建构,又可以从微观上落实,主要是将最恰当的措施应用于实际的管理中,能够重视人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能够调动资源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激励机制

  音乐教育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制度性的规定来实现对人的重视。相比于传统的音乐教育管理,自上而下单向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忽略了被管理者的主观愿望,因此音乐教育管理的期望值很难实现。在音乐教育管理中需要树立起新的管理模式,以新的管理理念注入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观因素发挥。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中要能够重视多元化的表达意见,能够从学生以及教师的实际需求中出发,实践管理为人服务的理念。在管理中重视人的作用,围绕制度的变化,强调多元参与共同管理。制度引导人的管理行为,因此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要能够发挥出制度的激励作用,通过制度的激励引导实现管理目的。

  (二)重视教学管理评估,改善教学管理效率

  音乐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层意义只有在教学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意义才能够实现。而要保证教学管理的预期效果实现就需要能对教学管理进行评估。教学管理效果如何,是否出现了问题,如果教学管理出现了问题,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必然会受到误导,因此只有加强教学管理评估,有效地控制教学管理的风险,才能够实现教学管理的预期效果。重视教学管理评估一方面是对相关问题的预防,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前提。教学管理评估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有关教学管理内容全面性诊断,采取措施完善教学管理。作为教学管理输出的意义需要教学管理输入相关的内容,改善教学管理。

  (三)强化制度建设,更新管理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规范管理。制度是管理行为稳定化正当化的保障,将一切管理行为以制度的形式体现出来将使得管理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管理中制度化建设表现在对组织机构制度以及管理行为制度方面。组织机构制度是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主体的相关规定性文件。而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这些规定的适应性条件就会变化。要实现对这些变化的有效应对就需要保持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制度的动态化,能够根据现实条件随时的改变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模式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只有将各种因素考虑到才能够实现对音乐教育的全面管理。

  (四)丰富教育资源,破解音乐教育发展难题

  高校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性,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整个音乐事业的发展都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则是要保障音乐教育顺利的开展,因此就需要综合利用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而要保证资源得到利用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前的音乐教育发展中,一些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特别是在地方的高校,因为经济的原因以及高校本身的知名度综合实力等原因,很难得到国内国际专业前沿的理论指导,因此也就需要在音乐教育管理中能够提供相关的平台,引入资源发展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发展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要求将实践平台作为管理的另一维度给予重视。教育实践资源因为平台的问题未能达到发展的要求,因此只有加强对教育平台的重视,丰富实践的内容以及途径才能够实现音乐教育管理的全面性。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管理。根据发展要求,在层次上区别专业音乐与非专业音乐教育,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利用音乐带给人的美感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管理则保障这些教育实践顺利进行,教学效果能够及时的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音乐发展的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意义的认识需要从各个角度来保障有效性实现,教育管理也要有人性化的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实现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

音乐教育论文13

  第一篇:学前音乐教育中奥尔良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一位德国的音乐家创建的,他从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和心理特征出发,将各种肢体行为和语言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音乐,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最原始的表达,而不是各种音乐知识的组合,音乐可以很好的引导孩子们去表达自己,并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独特之处

  首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将各种可以被利用的元素都加入到音乐中来,保持音乐的原始性。例如,在各种活动中都加入音乐的元素,朗诵、讲故事、唱歌等等,让孩子们将进行的活动以及身体行为和音乐联系起来,这样既加强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又能给孩子们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其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同我国的教育模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孩子们来做音乐教学中的主角,让他们亲自去体验音乐,真正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们积极地去参与教学,又能真实地感受音乐。最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保留孩子们的天性,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去抑制孩子们的原始能力,而是尊重他们最原始的想法。不为他们设定任何的框架和要求,任由孩子们凭着自己的想象来创作音乐,表达自己。并通过引导,让孩子们的形象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是不同于其他任何音乐教育教学的,它所针对的人群是特殊的,也就意味着其他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是不适合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但是我们国家暂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沿用其他音乐教学模式来教育孩子们。例如,教孩子们认识乐谱,教他们唱歌等等这些乐理知识,虽然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那些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枯燥的,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孩子们会对音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专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丰富学前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对基础知识和音乐技巧的重视,侧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的特点融入到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表达音乐的时候能够利用生活中的任何元素,可以是行为、语言、颜色、声音等等,这些元素的种类越多,就越有利于孩子们将音乐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的音乐能够更加的真实。也通过对各种元素的引入,拓展孩子们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艺术手法,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艺术能力。

  (二)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成为主角老师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引导者,所以老师们要领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神,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孩子们为中心,围绕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来制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能力比较低,对音乐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味去死板的给他们讲知识。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的小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简单的音乐剧,让他们大胆去唱,去表达自己。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去接触不同的乐器来感受音乐和节奏。这样都会让学前音乐教学的课堂变得充满趣味,孩子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大胆去尝试。

  (三)利用孩子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孩子们的思维和成人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受到任何的约束,也没有规律可循。其实这样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孩子们能够比成年人更好的把握音乐的.精髓,更充分的表达自己。但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需要老师们做好引导,而不是去限制他们的思维。这样的话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这一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指导方法。它注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即兴创作,不为他们设定任何的范围和要求。这样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想法是可以被鼓励和认可的,这样才会勇敢的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音乐上的潜力往往就被挖掘出来了,他们的作品也就会比成年人更具有创造力也更有灵魂。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和艺术的追求。音乐是一种最平民化也最能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之一,于是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去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并且深信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于是学前音乐教育就这样产生了。但是我国的学前音乐教学并没有像家长们预想的那样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对幼儿造成了一种无形的负担。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分析和理解,并运用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音乐教育论文14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近些年音乐教育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有了积极的变化,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转变尤为突出,然而其依旧有待提高。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以自身的音乐修养去衡量幼儿的心理世界。如果过多的涉及音乐常识类的教学只会使得音乐课堂变得尤为压抑与无趣。如,乐理知识、歌唱技巧等的教学。如何有针对性的向小学生传授音乐,首先是老师自身需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也不是教会学生识谱,而是为了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喜爱音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及审美能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其懂得欣赏音乐甚至是表现音乐。这也正是新时代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宗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意义何在?

  一、中小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意义

  第一,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更能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中小学教育者精确把握审美教学内容是做好审美教学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最大化的展示其艺术内涵;更需要对所教内容做更为深入的挖掘,使教授内容真真切切的成为学习的审美对象,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美的熏陶,最终到达塑造其审美欣赏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过程是塑造审美精神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具体体现,这一过程是动态美的展现。它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形象、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之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审美的熏陶,最为有效的增强了其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修养。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二、实行审美教育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来说尽管许多大城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但基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依旧有待加强与提高。如何有效的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础音乐教育依旧是个严峻的课题。那么如何作为工作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们该如何做出积极反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呢?对此,我认为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点,从而方能真正的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一)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最为直接的感受便是通过倾听获得没得享受。因此通过对音乐语言全面而精细的解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都因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需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牢牢把握歌唱声音所呈现的魅力,更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达要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理解,这其中包括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节拍以及相关的表情记号等等,当然也包含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歌词等,从而更好的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习音乐。这也能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其在听到看到的同时有所感、所思、所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首先在形式上要给予学生以吸引力,因此将现代化教学设施运用于教学之中,如,学生乐于接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在教课过程中老师通过熟练的课前准备,使音乐语言与音乐展开可以有效的同步进展。始终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的同时,既能够看着大的草原画面,又可以感受到大草原的辽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专注的享受这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通过长期的精心教学便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应给予其无限的想象空间。除音乐音响带来的享受之外,还应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美好的联想,进而领悟到所听音乐的意境美。此刻教师需给予学生以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如旋律与歌词、音乐创作背景、图片等,让学生展开聯想,进入音乐想要展现的内涵,从而理解与感受到音乐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在审美想象力的过程中使既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又极大地增强了其审美的想象力。

  (三)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门类,主要是通过声音的传递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审美创作力的培养呢?在我看来有一下几点:①审美演进,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演进到不同的行为习惯之中,如,《美丽的草原》一课体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同时可以想象到辽阔的草原如同一位胸怀博大的长者。在这一审美感知的前提下,使得学生对于长者更加的敬爱,这正是一种审美创造力的体现。②审美类比,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转移到相同或相似场景之中。同样是《美丽的草原》一课表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当学生在看到相似的场景中便会想起这部作品。这同样是一种小小的审美创造力的体现。

  (四)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力

  首先审美评价取决于评价主体的个人审美能力。而音乐的审美评价能力则是受到了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所限制。然而,就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其思想上以及音乐素养都还未得到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持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判能力。对于音乐审美的判断力,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审美判断。这正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没类,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音乐教师正是这一审美艺术传播的纽带和中枢。因此,我们应以最为严谨的态度及责任意识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塑造出真、善、美的学生,使其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树立对美的正确观念。

  三、小结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也不是教会学生识谱,而是为了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喜爱音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及审美能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其懂得欣赏音乐甚至是表现音乐。从而构建起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这也正是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宗旨。

音乐教育论文15

  一、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策略的作用及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策略的作用

  高中音乐教育是一个比较灵活性的知识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对教材中音乐知识的领悟能力以及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认知能力。而自主性学习策略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自由探索和领悟,这与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十分吻合。此外,自主性学习策略的发展也是学生潜能意识的爆发,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潜在的领悟能力,并且还能让学生更贴合音乐创作者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的自我学习,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前需要教师将音乐课程的课堂目标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目标的进行音乐学习,这样既减少了教师教学上时间的浪费还能加快学生自主性音乐学习的步伐。另外,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的是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进而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也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自主性学习策略对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策略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策略除了对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外,对其今后的生活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意义。自主性学习策略的培养是为了锻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学习能力,也是对现有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对于高中生来讲,自主性学习能够促进其在今后生活中、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并且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在无人监管下的主动性学习,因此,即便将来学生踏入社会后也能自发性的学习社会上先进的知识技能,从而为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的措施

  高中音乐教师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更加明确、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能够自主性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教学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与当下学生的音乐发展需求出现严重的脱节,因此,促进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需要教师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化的评估,从而找出最适合高中音乐教育发展的自主性学习策略,以下是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问题因素深入研究后,探讨出的自主性学习措施。

  (一)增加高中音乐课堂的生动性教学

  如今的高中音乐教学大多是都是千篇一律的灌输性教学,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大大折扣,也就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加音乐课堂的生动性教学一方面是缓和高中音乐课堂中沉闷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性的音乐学习。高中音乐课堂的生动性教学的具体措施可以表现为将理论性的音乐学习知识加入到有趣的'音乐游戏当中。并借助于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将理论知识全面的渗透于学生的脑海中。此外,音乐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于如今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展开音频教学或是视频教学,通过对音乐歌曲和艺术舞蹈的的欣赏,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对音乐歌曲和艺术舞蹈的模仿,活跃音乐教学氛围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并且借助于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二)采用互动性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位置,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高中音乐教育采用互动性的音乐教学,一方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状况,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自主性学习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现有学习行为的一种转变,让学生由教师的被动性知识灌输转换为学生主动性知识的吸取,并且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此外自主性学习策略的养成也有助于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后对各项能力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育论文06-10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08-23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20

综合音乐教育论文08-17

高中音乐教育论文11-06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必备]06-09

(合集)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10

初中音乐教育改革论文08-15

【必备】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5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