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07 12:43:02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1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要从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出发,认真研究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 ,把培养中小学生体验和感受情感视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论文关键词:高师音乐,音乐教学法,改进

  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专多能”的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教育必修课。这门课一般都开设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周2学时,共36学时。对于未来的音乐教师来说,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固然重要,但学好音乐教学法课,能够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并在以后的教学能够落实它则更为重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势在必行。

  一、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教学方式,注重用怎样的过程方法达到怎样的教学要求。这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惟师是从,惟书是从,被动地接受一个个答案,没有自己的体验和见解,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以来,高师将这门教育必修课称《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以教材为中心,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授方法,学生着重学习的是知识和技能的教法,淡化了音乐固有的审美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和形象性特征。从而使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枯燥,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学生无法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的享受,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厌烦音乐课。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首先要从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入手。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有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公民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任务。《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时间,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的新理念。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代替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中心,重在传授音乐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念。因此《音乐教学法》课要把教学的中心由知识技能的教法转移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上来。带领中小学生去发现音乐中的美,体验音乐中的美,最终去创造美。本人认为高师《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教学中转变观念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由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转向兴趣培养

  过去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教学中,教学的中心在于如何教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知识,识谱视唱等,在一堂课上要学会某一音乐知识,识读某段乐谱,学会几种节奏等成了教学的重点,比如在全音与半音的认识教学中,老师花费了好多时间用尽各种办法反复讲解又是级数、又是音数。学生还是听得一头雾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本来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而这种重知识讲授的教法却把手段变成了目的,为识谱而识谱已经成了音乐课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非培养未来的音乐家。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他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写到“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稳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活和一个更广阔的个性。”,好奇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对音乐的好奇也不例外,教师要保护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和尊重他们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在教学中要把握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原则,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课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能够持久。

  2、由重讲解说教转向重感受与体验

  音乐本身具有表现性、实践性、非语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过去在音乐欣赏课和唱歌课上老师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告诉学生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等等,将老师的感受或老师从书中看到的对作品的介绍统统以标准答案的形式讲给学生听,看上去一堂课在老师的启发和促使下师生将一部作品分析的淋漓尽致,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得到感受,更谈不上理解和表现作品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音乐课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反复聆听音乐,用讨论,提问的方式从音乐的情绪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风格形式等方面层层剖析。从而使他们发觉音乐是怎样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的,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表现的各种情感。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反复的聆听分析可以使他们有所体验和思考,即培养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得到了美的感染和享受。新课标制定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它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比如在《神州古韵》(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看大戏》(人教版《音乐》年级册)的教学中要了解山东的风俗人情、语言特点等。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不仅仅是唱歌、欣赏、器乐等单一课的教学,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音乐也不例外,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而且还要有广博的文学、历史、地理知识及文学、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知识。音乐教学法课要以课外读书活动、讨论会、剧目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二、挖掘审美因素培养丰富情感

  在近年的教育实习和试讲指导工作中发现音乐专业的学生最感到难上的课就是欣赏课。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发现不了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无法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新课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体验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应当成为教学法课的中心任务。

  首先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感情以及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在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音乐教学法课要求学生熟悉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努力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切身感受旋律的起伏、音色的浓淡、节奏的张弛、速度的快慢、调式的明暗等音乐表现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和表现音乐中的作用。为什么这样的音调,音色、节奏、速度就能表现这样的情绪、情感。换一种音调,音色、节奏、速度音乐形象和情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教师只有在自己不断的探究中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音乐表现要素在千变万化中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音乐形象等,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要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有多少种情感就与多少种音乐,不同的音乐表现的情感不同,比如《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等表现的是优美的情感;《黄河大合唱》、《红旗颂》等表现的是壮美的情感;《快乐的嗦》、《金蛇狂舞》表现的是快乐的感情等。因此教学法课要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和情感体验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在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三、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培养研究性人才

  教师技能包括普通话、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这是告示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教学法课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练。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结合起来,形成教师职业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这种训练主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近年来在学生的校内试讲和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口语表达能力薄弱,许多学生备课很认真,教案准备得非常好,但是时间教学效果却不怎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用充满感情色彩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法课可以通过配乐故事,小音乐剧、演讲、说课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工作中除了培养学生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过去教学法课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训练,谈化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工作,如书写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总结等的训练。教学工作是一项研究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那么未来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有合作与探究精神。高师音乐教学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只有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教学中的新问题,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得以发展。因此,教学法课还要以讨论会、论文比赛等形式鼓励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研究能力。

  四、改进试讲教学加强教育实习

  校内试讲和教育实习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校内试讲一般由音乐专业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文化艺术素养不同,所以试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采用教学过程分解实践的方法进行实践,比如将表现领域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情景创设、教唱歌曲、歌曲分析与处理、创造、小结等环节单独进行试讲。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由于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36学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试讲两三节课,所以教学法课也可以采用压缩课堂教学环节的方法进行试讲。比如将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分别让几个学生担任,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这样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备同一节课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环节实践的比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实习是音乐教学法课的延伸。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分散实习首先分散实习的办法,但分散实习不利于老师对学生教学的指导;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不利于对学生实习成绩客观公证的评定。实习尽可能采用分时段集中实习的方法,可以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对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对音乐基础教育的再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总结经验,发现自己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实际之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明确目的,在后期教育实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集中实习有利于教师统一指导;有利于集中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激发学生教育实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定实习成绩。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音乐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建设性人才,音乐在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替代不了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基础音乐教育开始,而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要从高师音乐教学的改进开始,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才能使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精神和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 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 朱咏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金亚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音乐教学法》 穆塞尔,格连 四川人民出版社

音乐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新课标指导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承载着学生智育和美育的双重作用,其中音乐欣赏教学更是对于学生审美品位与音乐感受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的地位并没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应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模式选择缺乏科学与合理性,极大的制约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1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专业性: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授课重点放在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歌唱等技能的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但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将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解构为相对枯燥抽象的音乐学习素材,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难以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不能在欣赏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动人之处,本身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无趣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欣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强调自己“教”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音乐作品的欣赏更具有主观色彩与开放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很难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欣赏过程并非聆听与感悟,而是变成了完成一个个教师安排的欣赏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品位以及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影响收效甚微。

  1.3欣赏教学偏离音乐本体关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的聆听与体会,并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作品认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上愈发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追求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安排了大量与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学的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比例上安排缺乏科学性,在拓展性内容方面投入了过的的教学时间,针对作品本身进行的欣赏理解教学则相对不足,学生注意力往往被背景故事所吸引,不能将经历集中在作品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课堂安排,淡化了音乐做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2]李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3,33:140.

  [3]杜言君.小学音乐欣赏课自主审美体验教学方式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11:111.

  [4]李静杰.“视觉音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112.

音乐教学论文3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一)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我国的古筝弹奏技法虽然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但传统弹奏技法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在古筝演奏中,运用较多的仍然是点、揉、吟、颤等传统的演奏技巧,这些传统技巧凝聚了古筝弹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筝弹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传统技法又具有较大的地域性特征,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元化音乐艺术需求。因此,古筝演奏技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创新,当前古筝演奏在规范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势的基础上,又着重发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筝弹奏更加灵活多变。

  (二)借鉴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乐器自身特点和音乐发展规律的,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筝演奏更有包容性和丰富性。古筝演奏对其他乐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现在对民族乐器技巧的借鉴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扫弦法以及木鱼的敲击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运用西方乐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参与演奏,同时,充分发挥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的古筝弹奏技法除了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演奏技巧,还吸收融入其他乐器演奏技巧,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点、揉、颤、吟等技巧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使古筝演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筝演奏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前音乐艺术国际化的时代特点。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教育作为古筝艺术的基础与动力,既为古筝演奏提供动力源泉,又跟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因此,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必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和体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古筝弹奏技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古筝的乐器特征和发展概况。掌握定弦、左右手手势、音位、基本手指指法等基础理论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践训练。在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弹奏时左右手指法的姿势和步骤是否正确。并且事先为学生讲解各指法较常见的弹奏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改正措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手势,从而确保弹奏的音色和速度效果。其次,在古筝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训练和调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让学生通过对音节快慢、强弱、粗细的把握,充分展现不同曲调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筝训练时,应当针对“复习曲目”和“新学曲目”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针对“新学曲目”要引导学生放慢速度,即便是节奏较快的曲目,也要从慢练开始。此外,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技巧手法比较复杂的曲目或片段,要分章节、分阶段逐层练习,在各章节熟练之后再融合练习,逐个击破训练的重难点。在学习新曲目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复习已学过的曲目,做到温故知新。并且指引学生根据已熟悉的曲目总结弹奏技巧和规律,并根据新曲目类型加以实践检验。此外,古筝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一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要求学生加强弹奏训练,通过举办各种晚会、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通过演奏实践,不断总结和思考,形成听觉与感觉的沟通交流,逐渐完善自己的音乐认知标准。

音乐教学论文4

  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各阶段开齐开足对学生素质品质提升的课程,音乐是其中之一。在以往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教育中,我们的音乐课多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很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既基本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因此,我们小学音乐老师,应该顺应形势,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音乐基本知识、能力,并在音乐美的感受中获得艺术的感染,情感的陶冶,获得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增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能力的问题。

  一、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学的兴趣

  现在幼儿教育已经普及,小学生在幼儿园就接触了比较多的知识,其中音乐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而幼儿园的音乐多是适合幼儿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因此,我们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以学生熟悉或者会唱的儿歌导入,那么,学生都会生出愉悦学习的情感。这样的学生能够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学生也能在生活情境中愉快的学习和接受。如在《时钟滴答》这一内容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幼儿歌曲《时钟在走路》,可能有些学生不会唱,但是这样的儿歌对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们在视唱活动中很快就有了愉悦的学习情感。然后,我们用多媒体展示钟表店的景象,并播放音乐,提醒学生们注意倾听和发现。在音乐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我们播放一段钟表店里的工人制作钟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各式各样的钟表给工匠们带来的自豪和愉快。这样,学生们就能在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中生出愉悦的情感,能够在倾听中感受音乐的律动,获得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当然,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激起他们的观察与感受的体验进行教学。如在《春天的小河》的教学中,我们先由冬天和春天的生活话题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冬天和春天的景象,然后展示生活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小河冰块融化的水流潺潺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想想河水流动的动态美和可能发出的声响,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情感,引领学生欣赏和学唱《春天的小河》。如此,学生就有兴趣产于课堂,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又好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

  二、重视互动合作学习,在交流展示中愉快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音乐课堂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学习。音乐学习也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乐于交流和展示自己,从而让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在新内容教学之前,就让学生们自己唱唱自己会的歌曲,先让气氛活跃起来。或者播放一些比较流行的动画片主题曲,让学生们有交流的话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自由,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他们在熟悉的乐曲视听中,也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倾听,歌唱。互动与问题探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范唱,让学生说说老师唱的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表达中就表现了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如在《好一个土娃子》教学中,我先范唱,让学生安静地倾听。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这首歌的情绪变化的情况。如果较多的学生没有听准、无法交流;我们可以将音乐再放一边,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谈论,然后用色块图谱让学生感受前半部分平和的欢快活泼和后半部分的跃动、高涨。之后,我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示歌曲的情绪的递进,让学生们视听结合地感受歌曲中情感的变化。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我通过色块的乐谱引导学生填词并随着音乐试唱。当然,我们学生的合作需要我们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生出歌唱的激情。同时,多与他们交流互动,多让他们自己探索着找到音调、节奏和强度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我们创新音乐课堂还是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学习活动,多给唱得好、也对音乐有一定理解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如在《铃儿响叮当》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倾听这支充满高兴与滑稽的乐曲,让学生们谈谈其中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等发现,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感受曲中孩子们欢声笑语、清脆马铃声,体会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而音乐学习与舞蹈动作是相连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手舞足蹈的学习音乐,给他们极大的自由空间,在尊重、关爱、信任中,让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灵动、活泼多样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学习。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强调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视角设置课堂,多联系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有兴趣参与课堂;重视营造自由、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吸收和表现的能力。如此,我们的音乐课堂学生的学习氛围就会浓厚起来,他们也能获得音乐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音乐教学论文5

  音乐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结合音乐实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活动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中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一、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时,经常向学生灌输纯理论的知识,这些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虽然小学生很喜欢唱歌,但是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缺不高,就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的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运用音乐知识参与实践活动时,能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把音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在平等的关系中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究。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使他们认真学习音乐知识,不断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通过学习,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指导,增加他们的音乐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让他们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内容。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优美的乐曲,并结合多媒体给他们讲述乐曲的内容和创作背景。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他们对音乐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进行深入分析,加深他们的'音乐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

  2.对演唱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演唱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在演唱歌曲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歌词,还要对他们的演唱技巧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在音乐课上学会演唱教材中的学唱歌曲,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演唱能力,促进他们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演唱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演唱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演唱表演,对其他学生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歌曲学唱中,大大提高学唱效率。

  3.加强识谱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指导,使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识谱能力。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的方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教学,如可以利用《粉刷匠》《两只老虎》等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兴致高涨的进行学习,使他们的识谱能力有效提高,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指导的学习中,教师更容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三、结合游戏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是紧密联系的,他们对于感兴趣的知识能全身心的进行探究,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反之,不感兴趣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属于被动状态,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后不会进行主动探究,而是等待教师和同学告诉正确答案。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结合有趣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游戏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把游戏和音乐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快乐的游戏环节掌握音乐知识。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能在游戏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高效的掌握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你做我猜”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教师选出一名学生根据歌词做出动作,让其他学生猜测。在游戏活动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很快记住了歌曲,并学会了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还要结合音乐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节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知识,结合实践进行理解,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时,教师既要考虑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性,还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活动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高效进行。

音乐教学论文6

  参加工作十几年了,经历了三年制初中的教学,实践了四年制教育的改革,又转回了三年制初中教育。转眼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也已经很多年了。回顾这么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总感觉有一点遗憾、一点美中不足,虽然学生学会了怎么学唱歌曲、学会了怎样练习简谱视唱。偶然,在电视节目中听到了“音乐五线间”,我找到了答案,对,是我们学生现在接触的只是简谱,如果学习器乐、弹奏钢琴,他们到现在甚至不认识、不知道五线谱。

  音乐教育,这是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没有地域区别;音乐学习,是一种能力培养,也不应该有城市农村的差异。所以,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我们,应该为他们能力的增长做一个全面的铺垫,而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

  现在我们农村教育选用的课本都是简谱本的,无论是四年制“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本,还是我们现在应用的广东版“走进音乐世界”的新教材,我们的学生看惯了、习惯了简谱,接触到五线谱的时候他们会不知所措,学习器乐演奏这是一个让他们头疼的大难题。

  在这里将我的实践和尝试告诉大家,希望我们能够交流一下,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音乐。

  一、学习谱表“顺口溜”

  在五线谱的讲解中,过多的解释会让学生烦腻,所以,我把五条线画出来之后,就要求他们注意我接下来的书写和解释:“划完五条线,然后来写上高音谱号,这才能称之为谱表。高音谱号的写法:二线下开始,左到三线,右下到一线,再从左边上到第五线上,在五线上面左传到正上方,直线拉下来,然后给它画一个小脚(音符记录符号),这样它就可以称为谱表了——高音谱表。”然后把顺口溜和他们一起来总结,在嬉笑中我省略了讲解,也省去了他们的烦躁,顺口溜是这样的:

  五条线,四个间,

  从下向上一、二、三,

  高音谱号定谱表,

  C调1在下加一线。

  这个顺口溜的内容已经包括了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及其注意事项,在观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高音谱号的'书写方式、记录形式。

  二、音符记录

  画完了谱表,接下来就要记录音符了(很多的同学都说线谱就是一个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关于音符的时值讲解,在简谱教学中我们早就讲过了,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把简谱和五线谱对应起来就可以了。在这里要记录是它们的记录“模样”: 全音符是个圈,

  二分音符插根杆儿,

  四分音符象蝌蚪,

  八分音符长尾巴。

  这些音符的样子,根据这个解释同学们能够在谱表上画出来了(在一行里面记录音符的样子),不信你可以尝试哦。

  三、五线谱音阶记录

  有谱表,有音符,没有调号,我们还是没法确定首调,因此,我们还得进一步来引导:

  C调1在下加一线,这个同学们早就知道了,因为我们已经熟悉过这个内容,那么按照C、D、E、F、G、A、B上四下五的专业教育,我们能够把它们排到谱表上,但是我们要熟悉它还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建议学习一个调号要熟悉一段时间,然后学习另一个。我们不妨跨学科联系一下让学生很快地记住音阶,那就是——分别看看四个间的音排列名,不难看出,它们分别是:F、A、C、E。音阶中分别是——4、6、高音1、高音3,它们能组成我们熟悉的英文单词“face”即汉语的“脸”,这就很容易识记了。

  四、随身携带的五线谱

  学习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事情,不一定非得在书房或者教室才能学习,所以请你告诉学生:有时间记得多练习五线谱,你们随身携带的五线谱会给你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呢?伸出你的手,五指分开,放在脸前,你看到了什么?哈哈哈,不太规则的五线谱,对,就是他们,能让你随时都可以想起:五条线,四个间……还有四个间的音名:F、A、C、E——“脸”。然后,你可以想想那些记录音乐的符号,这就好了,一首简单的《小星星变奏曲》不用你引导,不用你强调,他们会让你大吃一惊,相信吗?

  音乐就这么简单,那是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音乐就是这么麻烦,用我们一生的时间来研究的也只有七个音符,不过乐在其中、趣在其中。

音乐教学论文7

  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技术技巧能力以及对未来就业定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学校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不够系统、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对于钢琴教学太注重弹奏而忽视理论等,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外,还有一些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产生的,在以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前提下,所以改革创新是必须的。

  一、明确教学目的

  明确音乐学专业钢琴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创新改革的前提条件。注重学生“三观”的培养。学生进学校学习,都会跟着老师进行更详细的学习,教师更是应该担负起学生“三观”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甚至应该改善学生的学习观。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相应的学习方向,教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走怎样的道路,明白自己应该运用哪种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音乐学钢琴专业的学生要有着比别的学生更高的音乐审美培养要求,是因为不部分音乐学钢琴学生以后要教书育人,较高的音乐审美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对钢琴以及音乐的热爱。首先,在学习钢琴专业的同时,可以加入历史背景知识、文化知识以及相应的图像描绘知识等,使学生明白音乐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是与各个学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向学生推荐跟音乐、文学、心理等相关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新的灵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后,让学生自主的去聆听、学习,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中升华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注重学生音乐才能的培养。学生综合音乐才能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业期间应该注意的重点内容。首先,音乐最基础的就是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是最关键最难的,教师应该细心的指引旋律的节拍韵律,使学生有律动感,这样学习起来也不是很难;其次,乐感也是音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一个乐曲的示范上也占有很大的先机,示范做的.到位,学生就有兴趣有耐心去学习,如果示范的不足够吸引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一定是不尽如人意。最后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鼓励学生多背一些名家名曲,并且有理解的去记忆,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完善是高校必须注重的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钢琴技巧与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教师在教授学生技巧的同时,要注意理论知识的渗透,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理论知识作为内在支撑,钢琴技巧作为外部支撑,这样才能将乐曲的内涵表达出来。不仅如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便于以后的工作与学习。既增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单一、枯燥,教师的教授应该更加全面、综合,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目标,采用投影讲课,生动活泼,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接受。高校图书馆可以扩大电子音像数据库,方便学生学习交流,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面,并且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数据库进行视频学习,进行模仿,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巧。

  教学的灵活性要增加。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学校可以以举办音乐会的形式来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也是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有着更多的学习机会,更是加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可以举办优秀讲座,让学生通过讲座的形式补充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学生与老师一起合作,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与学生一起谈论、交流,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并缩小其之间的距离感。

  三、结语

  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技术技巧能力以及对未来就业定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学校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不够系统、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对于钢琴教学太注重弹奏而忽视理论等,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外,还有一些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产生的,在以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前提下,所以改革创新是必须的。

音乐教学论文8

  一、利用游戏教学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尤为重视兴趣对音乐教学的作用,因为兴趣一直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就要利用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培养相关的能力,促进音乐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及时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并对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做足准备,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比较好动,也爱玩,对未知的事物一直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在学习单一的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常常被外物分散注意力等等,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就可以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在游戏学习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协作能力,增强了综合能力。例如,在进行《云》和《陀螺》这两首歌曲的欣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准备好陀螺,以及画好当天的天空上的白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云与云之间的对话,最后教师将“云”能够发出的声音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然后再游戏比赛谁的陀螺能够转的最久,仔细观察细听陀螺的声音,将长短音分辨出来,最后再进行歌曲播放,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出来,对音乐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教育理念进行时时的更新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与教育理念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的'不足之处,在吸收其中的“精华”后,要不断的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着学生开展,利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感官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的掌握每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情况,有的同学之前并没有音乐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一步一步的跟上整体教学的步伐,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位学生都掌握教材的内容,与集体共同参与,加强对音乐学习的认同感。例如在教授《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时候,很多学生无法掌握好二部轮唱的技巧,教师就要分层次进行教学指导,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2/4、3/4、4/4拍的运用,基础中等的学生就在一旁进行巩固学习,再通过欣赏其他二部轮唱的歌曲,如《抗敌歌》或者《卡农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起学生对音乐的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年龄段,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展现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有所端正,开始重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这时音乐教师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在充分的理解新课改的要求之后,全面的对素质教育进行贯彻落实,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审美、感知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乐器,通过自身的演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在音乐的美妙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音乐的美妙。例如,教师在教授《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通过钢琴演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首歌曲的曲调比较柔和,能够引发听者的共鸣,进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学生的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出来。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理解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有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才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

音乐教学论文9

  摘要:音乐创造教学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进行创造性音乐学习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学生音乐创造性的培养具有双重目的:创造能力和音乐能力的形成。音乐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中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从模仿中学会创造;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从内心听觉启发创造。音乐创造教学应遵守基本的原则。

  关键词:音乐课堂 创造性教学 模仿 即兴演奏 内心听觉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代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尽管创造性可以通过专门性的、独立的创造性课程或思维课程进行训练,但最有效的培养方法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既将创造性训练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音乐创造教学(创作教学)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学习的教学活动。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来让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作为音乐教学的“创造”领域,《标准》指出,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探索音响与音乐(音响探索);即兴创造(综合性创造活动);创作实践(音乐创作)。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探究的问题。我认为音乐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中可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模仿中学会创造

  “模仿”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仿照一定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取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

  我们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是否可以归纳步骤:1.完全模仿,2.小部分变化(限定变化),3.大部分变化(无限定变化)。

  例如,在竖笛初步教学,学习吹奏si la sol时,是这样设计的:

  1.在教会“si”音的正确指法后,老师不断地在“si”音上吹出不同的节奏。如:(师)7 7 7 0|,那么学生进行模仿吹奏(生)7 7 7 0|;接着,老师变化节奏(师)7777 0|,(生)模仿吹奏7777 0|;老师再变化节奏,吹出一小节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师)777 7-|,学生也模仿吹奏(生)777 7-|等。

  2.学习了“la”和“sol”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和变化的练习。如:(师)吹奏6 5 6 0|:学生先模仿,接着即兴变化一小节,如:(生)6 5 6 0|6 56 5-|,也有的吹奏:(生)6560|66 55 6 5|。

  3.学习了“si、la、sol”三个音之后,进行即兴旋律问答句练习。如:(师)6 5 6 7 |6 56 6 0|,(生):6 6 6 7|6 56 6 0| 或(生)6 7 6 5|66 55 6 0|

  这堂课从最容易、最简单的三个音开始,先易后难,且学了就用,这是器乐教学的一条原则。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二、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创作或改编乐曲则需要经过准备孕育,在酝酿创意之后再进行的加工塑型,最终成为一部音乐作品。

  即兴创造与创作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无论是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还是音乐创作都可以尽量多地采用即兴性活动。“多用即兴”的好处在于:首先,即兴性创造活动不必依据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较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性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则,即兴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由于即兴性活动没有事先准备(酝酿、设计、排练),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创造的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是难免的。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们对于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综合课(动物说话》,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完歌曲后,进行了生动

  活泼的创造活动。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创各种各样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这种配合歌词的即兴表演,在小学各年级,特别是低年级可普遍使用。

  随着学生音乐学习经验的积累,音乐能力的提高,在较高年级可以在继续保留一定的即兴性创作活动之外,可逐步进入非即兴性的创作练习(如按要求编写、创作曲谱)。

  例如在一堂小学中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主题与变奏》时,教师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这是一节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学习“什么是变奏”和“常见的变奏方法”。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

  开始是导入环节,使用学生们熟悉的,《闪烁的小星星》主题,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感受、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

  然后进入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

  最后进入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

  这堂课在教学上采用集体、分组和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分小组进行创作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尤其值得提倡。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两点:1.任何即兴创造都不是随意创造,更不是任意地粗制滥造。2.任何即兴创造都是在符合艺术规律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

  三、从内心听觉启发创造

  在《标准》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强调“听”,围绕倾听来进行。让孩子们从小多听、多想,不仅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而且更能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注重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例如: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这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g大调2/4拍子、复三部曲式的波尔卡舞曲。作者采用描绘性的手法,以生动而逼真的造型性音响,表现了电光霍霍、雷声隆隆的景象和人们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场面。这首乐曲用定音鼓来表现雷声、用钹表现闪电。

  教师先启发学生回忆听到的雷声、闪电声、风声、大雨声这些自然音响,在没有打击乐器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学生发挥想象,讨论后得出:用跺脚表现雷、用拍手表现闪电、用嘴巴发出的“呜、呼”表现风、用抖动纸张表现雨点砸在地面上等。然后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用乐队和打击乐器演奏的表现雷鸣电闪的音响效果,与之对照。接着老师去掉音乐作品中原有的用打击乐器表现的音响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刚才想到的表现方法,与乐队一起“合作”,完成整首音乐。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里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在创设大自然的音响中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围绕“倾听音乐”来展开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象,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景,使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但应当注意遵循一般原则。我们认为课堂音乐创造教学原则有以下原则:

  1.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尽量降低创作的难度。设计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使他们感到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2.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注重创作的“成果。。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衡量他们的“作品”。体验他们创作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3.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尤其 要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

  4.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体现创造教育,包括唱歌课、欣赏课、器乐教 学课、律动舞蹈课等。改变或尽量减少采用老师给学生“标准答案”,不用或少 用“统一标准”、“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想象──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创造”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音乐教学论文10

  一、“优化”教学环节,建设音乐课堂的“立体工程”

  1.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要把唱歌、奏乐、欣赏、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歌唱表演、唱游、音乐游戏等内容结合起来,并做到有所侧重,合理安排,有所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来感染学生情感,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内容,适当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和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高雅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如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多声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那使人感到激动、振奋的旋律,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使人陷入深思,圆舞曲使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高雅艺术能震撼人的心灵,激起崇高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2.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学中应力求生动活泼,因“课”施导,因“材”施导。如发声练习采用模仿法;节奏训练采用游戏法;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谜语法、谈话法;歌曲处理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欣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法等。教师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搭配,综合使用,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时而穿插启发式提问,时而组织气氛热烈的讨论,时而组织生动活泼的弹、唱、跳、拉、敲的表演,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等等,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快乐的节日》,可以让学生谈谈过“六一节”的感受与过程。让学生自编舞蹈,来配合这首歌,接近音乐与现实的距离。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稳定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程整合化,建设音乐课堂的“开放工程”

  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值得注意的是,学科的整合不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机械叠加,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因此,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当然,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上出真正的“音乐味”。

  三、形式“层次化”,建设音乐课堂的“趣味工程”

  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而“激趣”必定为首位,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审美体验。而音乐审美体验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标题入手,激趣

  对一部音乐作品思想意蕴的把握,往往从标题切入,标题往往总领全曲。有的标题描述某些传说或英雄故事,如音乐剧《彼得与狼》、《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标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标题;有的标题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如《只怕不抵抗》、《团结就是力量》的标题;有的标题表达了某种情感,如民乐合奏《喜洋洋》《赛马》等的标题。

  2.从局部感性音调体会全曲神韵,引趣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色阳光,窥一斑而知全豹。很短小的一个乐句就奠定了全曲或喜或悲的基调。而民乐合奏《喜洋洋》中,快速、强力度的大齐奏,一开始便能使人感受到人民群众在春节这一传统的喜庆日子里,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延趣

  这样的情感引导,常常在于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欣赏是“一步又一步地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是由音响感知,以及与之自然相伴随的感性体验与联想构成的,是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如听到欢快的乐曲,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欢快起来,听到悲哀的乐曲,自己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悲哀之情,至于这是怎样的一种欢快或悲哀,为什么这么欢快或悲哀,则无暇或无力深入思索和探寻。这就是指对音乐感情表现的初步的、感性的体验,称为“情”。当学生学习那些民歌时,感知其独特的方言、发声特点等。学生学习了歌曲之后,会唱了,爱唱了,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等相关知识,全方位地感知民歌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这是个延续,也必须这样做,让音乐走出课堂。

  四、评价“多元化”,建设音乐课堂的“人文工程”

  “是人都爱听好话”,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放到教学中也一样。《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出: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呢?

  1.内容标准多元化

  其实,我们常常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地说做到了公平,但人文地说有点独裁。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样,对于音乐的感知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有“给个凳子,摘到桃子”的扶持,也可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开放,更可以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合作。学生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基础实力,选择较为实际又真实展示自我的内容来进行考核,有助于他们减轻心理上的负担,不再惧怕,以此来推动音乐学习的圆满。一个节奏带、一张简单的视唱单,一个和声、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都是我考核学生的标准,可以选择,可以挑战,可以合作。学生在考核中有了放松,有了成就,有了合作,有了被肯定的满足。

  2.形式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并且比较单一、枯燥。而学生是多元化发展的,只有我们的评价形式多元化了,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体态语、琴中的“合成器(鼓掌声)”、幽默的评价,既是肯定,又是调节气氛,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结合小学音乐书末页的学期自我评价为标准进行补充,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

  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的,既苦了教师,又抹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音乐教师在自己掌握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观的同时,要把评价的部分权利“退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而互评这种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从中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习是一门学问,教学亦如此,育人更是如此。让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介,不断提高”的教学追求来践行我们的“有效工程”建设,努力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论文11

  【摘要】对于许多综合类高校而言,随着多年来对于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不断研究以及实践,我国已经具备自己一套成型钢琴教学系统,同时也孕育了许多优秀钢琴弹奏人才。不过,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与进步,我们仍需不断创新、优化我们钢琴教学系统。笔者将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当前钢琴教学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对于创新优化钢琴教学系统的看法,希望对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类高校;钢琴教学系统;创新;优化

  众所周知,钢琴教育在我们综合类高校音乐教学中担当着必不可少重要角色。为了使我们钢琴教学课堂更加合理、高效,更好地进行钢琴方面人才培养,我们应该紧跟潮流步伐,不断更新自己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更加完善钢琴教学系统。

  一、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系统现状

  当前,对于许多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而言,大多采用是传统“听练”模式,即学生先听教师演奏,再在教师讲解后进行反复自我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更多注重是训练学生听力与钢琴演奏能力,强调熟能生巧概念。通过这样教学模式,虽然学生钢琴演奏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于音乐理解、剖析以及整体掌控上,效果明显差强人意,很难实现学生艺术提升[1]。

  二、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系统创新与优化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整体理解、剖析以及掌控能力,笔者认为,我们不应停留在传统“听练”模式,在“听、练”后,我们还应加上“解、探、述、演”教学过程。也就是说,除了听教师演奏以及进行自我练习,学生还要做到能够理解音乐内涵,能够对曲目进行探究,并能够积极与同学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不断进行思想碰撞,最后实现曲目完美演奏。这种新教学模式,在以往强调学生具备熟练钢琴弹奏能力外,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理解、剖析、掌控能力培养,能够更加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一)传统模式的“听”与“练”

  新钢琴教学模式没有打破以往钢琴教学模式“听”与“练”,无论我们的钢琴教学系统如何更新,这两个环节都是钢琴教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笔者不再详细叙述。需要注意在“听”过程中,教学环境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听”结果不同,环境改变就会导致氛围改变,而氛围改变也会影响学生听状态以及对于音乐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带学生去一些钢琴音乐会现场“听”,这能够带给学生更多更丰富音乐感受。

  (二)新模式增添的“解”

  “解”的过程是笔者提出的钢琴教学新模式中至关重要环节,所谓“解”,即学生要能够真正理解音乐内涵。“解”在我们钢琴教学课堂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讲解前首先需要对曲目进行理解,其次,教师将自己理解诠释给学生,最后,学生根据教师诠释对音乐进行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作品内涵,教师在讲解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把音乐创造背景、作曲家所处社会环境以及作曲家创造风格等内容原汁原味地还原给学生,并通过适当引导与诠释,让学生能够“解”到作品意境与内涵。我们不难发现,“解”过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三)新模式增添的“探”

  所谓“探”,即探究、研究。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高水平钢琴技艺,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探”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艺术培养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学生真正做到了“探”,才能够实现对音乐的创新以及创作。

  (四)新模式增添的“述”

  所谓“述”,即论述、交流意思。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述”的能力,单纯的'“解”仅在脑海中有一个对于作品理解,学生想要真正把握音乐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还需能够论述其理解,并跟同学以及教师进行交流,不断地进行思想上碰撞。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音乐理解不同角度、不同意见、不同结果论述以及交流,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掌控能力。

  (五)新模式增添“演”

  所谓“演”,不单单是指钢琴技艺上演奏,笔者所认为“演”,强调学生在对曲目做到真正理解以后综合演奏。这种演奏,不仅对演奏者钢琴技艺进行展示,同时也对演奏者对于作品理解以及内心世界进行展示。这样演奏能够引人入胜,带给听众更多感染力与想象力[2]。在笔者所提出“听、练、解、探、述、演”新钢琴教学模式中,更多强调和关注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理解、剖析以及全面掌控能力。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时,对于每个环节实施,都应提前列定详备教学计划。并且,在列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具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自身情况以及学生接受、理解情况等,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对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系统创新提出了一定想法。笔者希望的是,当今钢琴教学培养出的钢琴人才,不仅具备一流钢琴演奏技艺,同时演奏曲目能够带领观众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徐彩霞.试析中职教育音乐专业班钢琴教学的优化创新[J].教育科学:全文版:00251-00251.

  [2]方园.高校音乐专业钢琴课程创新教学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0):37-38.

音乐教学论文12

  [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组织律动活动,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又有利于激发欣赏的兴趣,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开阔音乐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律动活动呢

  [关键词]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培养素质

  律动是一项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是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有律动感、节奏感的身体动态,它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幼儿音乐教学中组织律动活动,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又有利于激发欣赏的兴趣,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开阔音乐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律动活动呢?一、感受音乐是律动活动的基础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活动要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受音乐、认知并了解音乐。在音乐律动教学中,我们要使儿童感受到音乐中不同的节奏变化,有的是规律的,有的是不规律的,还有一些是特定的节奏,知道如何将长短不同的节奏加以组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儿童亲身体验到音乐所表现出生命和动态感的一面。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把握音乐的节奏、律动,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

  在律动教学中除了让幼儿感受音乐外,教师适当地对幼儿提示,给予律动的素材。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幼儿就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以身体各部位的律动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表现音乐是律动活动的过程

  音乐也是一种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

  律动活动教学的特点就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律动的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例如:在学习律动《小花猫》时,有的幼儿在表现小花猫捉老鼠的情节中把地板踩得嘭嘭响,我便告诉他们:“小花猫捉老鼠的`时候,走路可轻了,要是老把地板踩得咚咚响,老鼠早就逃光了,小花猫就会捉不到老鼠,饿坏的。”幼儿听了,很快地纠正动作,而且还象模象样地表现小花猫捉老鼠时警觉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在一次次的引导下,一次次模仿中,幼儿一步步地学习着、感受着各种不同的音乐,学习用各种富有律动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来。

  通过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的学习,幼儿逐步掌握用动作表达情感的一些方法,如高兴时拍拍手,着急时跺跺脚等。

  为了让幼儿真正投入到音乐中,使每个动作都表示出音乐的情感,用身心一起表演,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放一些内容易理解、适合幼儿欣赏的乐曲,引导他们用形象的动作,合拍地反映他们的情绪。

  三、培养素质是律动活动的目的

  音乐素质,是指幼儿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表现、创作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结构。律动教学通过动作来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通过身体的动态来领会、表达音乐语言,并随律动进行自我表现,再现音乐的情绪和意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音乐文化艺术的“潜质”,也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素质的任务,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重教材的选择和安排,采用不同性质,风格的歌曲、乐曲,让幼儿在理解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去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用身体的动作表达出来,使音乐的情绪发展和律动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创造能力,达到乐感的升华。如:《拜年》是一首民间小调式的乐曲,描绘过年时小朋友们去拜年的情景,音乐较诙谐、活泼。教学中让幼儿通过听赏,鉴别乐曲在发展中的变化和对比,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景想象乐曲描写的场景,如出去拜年时男孩子们抬轿子,女孩子们坐花娇、拎蛋糕,一路爬坡、下山的情景,随着较欢快的乐曲扭秧歌等等,然后把想象的情节用体态动作组合并表现。这样,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素质也得以培养。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律动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中美的情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创造能力,使幼儿通过活动得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组织律动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作用,是全面发展幼儿音乐才能的有力手段,大量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证实了律动活动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各种音乐素质,而且对良好性格的培养、判定能力的提高、心理的发展、身心的健康、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还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作者简介:李佳(1982—),女,四川岳池人,四川省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对媒体技术应用到具体教学工作当中,成为目前教学工作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尤其对音乐综合性的课程来说,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节奏性,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艺术细胞,促进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

  高校音乐是艺术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质较强,也是大学生重要专业课程。高校的音乐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加强学生乐感以及音乐原创能力。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音乐知识变得更生动具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节奏变化,为学生带来视听享受的课堂教学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艺术修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更多原创作品。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内容更具体化

  音乐的具体节奏能够充分给予人听觉和视觉上的艺术享受,音乐相对于其他课程,内容上更丰富多彩,表现形式上更多元化。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将乐谱都采用大面积的板报形式进行教课,即使借助于音乐弹奏乐器也没有办法带来全面的视听享受,学生只能了解认识基本音乐知识,并不能充分感受音乐自身的魅力特点。

  (二)促进学生效率提升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视听结合所获取记住的知识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这种科学有效的数据调查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音乐教学中提供了有力保障。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生动表现形式,将学生从原来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学习,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三)增强音乐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就等于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对学习成绩造成严重影响,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极大程度的增强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兴趣,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理论历史方面的教学大多数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大部分学生敷衍应付的心理比较严重,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将枯燥无味的音乐历史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出历史人物、历史乐器以及历史音乐作品,多种形式的展现更加详细的诠释了音乐历史内容,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二、关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在理论知识的应用

  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进行授课,将相关知识要点全部记录在黑板当中,学生主要注意力全部用在摘抄课堂笔记上,严重忽视了教师所讲的相关音符、节奏以及调号等内容,影响听课质量与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将很多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教师通过具体的音乐教学软件帮助提升教学效果,在讲解相关知识要点时通过软件的配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多媒体现场演示不仅节省了教师书写黑板笔记的时间,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演唱练习的应用

  演唱练习对学生音乐学习至关重要,也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演唱练习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音乐学习情况,以及对相关音乐节拍乐律掌握程度。传统的高校演唱练习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由教师利用钢琴伴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的节拍、乐感以及发声等方面的指导,长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并且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基本需求。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可以有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演唱练习平台,有很多专业的练习软件,不仅师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在线互动,还包含数十种音质调试与声音特性联系,可以为学生带来综合练习。

  (三)在音乐鉴赏的'应用

  音乐鉴赏简单说是针对某一音乐作品的整体欣赏,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对其作出相应的听后感与评价,他是一种主观与客观基本意识统一的行为活动。音乐鉴赏在高校音乐课程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能够将艺术情操贯穿学生整体欣赏过程中,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加强音乐节奏感,对将来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作品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多高校音乐课堂中可以看见电脑以及智能投影机等先进多媒体设备,由于传统音乐鉴赏教学,方式存在落后,教学内容不够生动,影响了教学效果,但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电影、视频等形式的展现,现场向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演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极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全面了解音乐给人内心带来的情感影响,通过音乐可以理解作者创作时的主要情感,能更深入的了解音乐本身内涵,将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有效结合到一起。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可以将学到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与鉴赏课堂中感受到的思想情感,充分的运用到日后原创作品当中,提升学生音乐创作的热情,促进高校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短片,图片以及音乐演唱表演等形式的表现,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是每个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大学生艺术情操,为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家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颖周.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xx,11:29-30.

  [2]尹娜.探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xx,6:20-22.

音乐教学论文14

  1钢琴即兴伴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是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钢琴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强化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还能够充分的将伴奏与教学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完美的音乐作品。而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中的一个类别,是一种最有效的、最实际的演奏技巧,对于伴奏者的要求很高,既要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还要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在旋律条件的限制下进行一瞬间的艺术再创作。伴奏虽是一种衬托的作用,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定条件下的即兴伴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作热情,还凸显了音乐作品的艺术精髓。即兴伴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对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良好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带给大专学生听觉上的启迪和享受。清晰的旋律、丰富和声色彩、优美的复调旋律以及和谐的低音走线、流畅的演奏产生的不断涌动的律动,不但能够起到一般的伴奏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同时,钢琴的即兴伴奏还可以实现对音乐教学的优化,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也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点缀,完美展现音乐的魅力。

  2歌曲即兴伴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即兴伴奏课程应该广泛应用到音乐专业教学中,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设置好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要分析歌曲的调式和调性,分析歌曲的节奏、速度和风格,同时还要视唱歌曲的旋律,分句,还要掌握编配伴奏织体与和声功能等,以确保即兴伴奏的有效发挥;另外,在音乐方面的教学大纲中要求作为音乐系的学生一定要掌握歌曲伴奏的基本功,所以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要配有专职的教师,以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这就对即兴伴奏课程相对应的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先是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稳固的钢琴技术,还要有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熟悉每一个作品的题材和体裁,准确的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对作品的高潮部分进行合理的处理,解决好歌曲与伴奏之间的关系。引导大专学生领略不同音乐作品的内涵,加强对艺术领悟能力,提升艺术修养,从而演绎出更好的作品。其次,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对于即兴伴奏的课程没有一个统一化的教材,不同的地方出版了不同的即兴伴奏教材,还有部分学校的音乐老师也编写了一些即兴伴奏教材。

  但是,对于任何一种即兴伴奏教材来说,它都需要一个完整性的内容结构,然后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恰当的调整,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习,都要稳扎稳打,打好学生的基本功很重要。因此,即兴伴奏的综合知识的学习很关键,要注重对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的培养,不能急躁,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因材施教,为后续教学工作打好基础。第三,对于歌曲的即兴伴奏而言,需要的是深厚的和声学知识做指导,而后依照不同的歌曲的各个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做好和声结构和织体的设计。但是,目前不同地区的音乐老师所采用的教材有所不同,学生对和声学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再加上教学内容有些枯燥,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在编写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和声学与即兴伴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将音乐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即兴伴奏也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轻松愉悦的环境,提升师生的艺术修养。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3结束语

  从新课改出台后,我们认识到进行教育改革的根源是进行观念的转变。因此,音乐教学的改革也要从教学理念开始,不断的进行创新,将音乐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实践中,积极的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特性,发挥好即兴伴奏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即兴伴奏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论文15

  摘要:要造就一支高品质的教师队伍,针对师范类学生开设普通艺术教育课程就必不可少,因此,结合当前世界各国积极倡导和实施的综合艺术教育方式,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体系,势必进一步推进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进程。

  关 键 词:普通艺术教育 综合化课程

  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的发展目标中指出:“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xx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课程逐步相对规范化,为综合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奠定了基础。笔者在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教学中积极探研,从校本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研究角度出发,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力图将高师公共艺术课程秩序化,进而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作用与价值。

  一、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化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思潮,发展的最初阶段在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综合艺术教育已经步入世界艺术教育的舞台,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积极倡导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由此将综合艺术教育逐渐推向了艺术教育的中心,并对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综合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第一,艺术教育应在尊重和保护人类文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每一个学生都有通过教育丰富其艺术知识和技能、了解人类文明、充分发展自我的权利;第三,艺术教育应该为所有的学生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而不只是有艺术天赋的人。

  高师院校综合艺术教育的课程根本目标定位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定位于文化、教育的发展。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要求艺术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体验、了解、评价并创造艺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师范生的艺术素养,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综合艺术课程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为目标。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艺术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为他们交流观点、评价艺术及其本质提供了机会。综合艺术教育的课程要求艺术教育学科之间的综合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这种整合将艺术作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被延伸到其他学科当中,改变了传统学科教学间的无联系,因此,综合艺术教育必定影响并推进教育的发展。

  二、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的原则

  1.学科之间的综合统一与相对独立

  艺术教育的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综合的目标、综合的学科与综合的内容三个方面。这种综合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是一种概念性的结构,给各个地方教育组织和不同特征的学校施以充分独立自主的空间。

  2.师范技能与审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美的生存,形成完美的人格与健康的情操是任何艺术教育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在相关技能训练过程中拓宽艺术视野,进而提高师范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

  3.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与可选择性的综合

  高师院校普通艺术教育课程的技能与鉴赏应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强调非专业性,不可走“专业”的路子;内容选择要与时代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注重现代化教学媒介的运用;教学内容要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教学内容的编排要多样化,为学生学习提供多个可选择性空间。

  4.多元化教学活动形式,校园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艺术资源,使艺术课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他们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从而提高艺术素养。

  三、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1.我国高师艺术教育长期以来都以欣赏教育为主,学生所学知识往往同高中的`艺术教育重复。而如果采用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标准来培养普通师范学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艺术实践与技法课程的内容比重过大,而艺术理论相对不足,不能起到很好的素质教育作用。综合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四门学科间的整合。在综合化课程实施中结合相关理论课程开设,使这些相对专业化的艺术活动走出“纯粹艺术”的殿堂走进大众生活,同时实现了艺术教育的个体和文化发展的目标。

  2.综合方式打破以往依据不同艺术门类划分的学科界限,不是一种普通教育学意义上的“学科综合”。一般以美术或音乐学科的概念体系为中心,在保证艺术教育宏观整体的统一控制中,综合性依然采取分科的方式。以统一开设理论课程为前提,同时开设多种不同科目的专业技能课,供学生自主选择,使高师艺术教育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都有可伸展的空间。与此同时,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在实施教学时保证每一门艺术学科依然相对独立。

  以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艺术教育为例,音乐学科可以围绕欣赏、美学分析理论教学为主,同时开设乐器类(钢琴、古筝、琵琶等)、声乐类 、表演类等技能指导小组。美术学科同样在保证欣赏、评论理论分析的同时,组成以“写”(书法、手绘pop广告、标志设计)、“画”(简笔画、中国画、装饰画)、“做”(纸工制作、扎染、纤维、综合材料)三个方向为主的技能小组开展教学。

  3.根据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总体情况,课程设置为艺术理论与专业技能两个部分。艺术理论课程的课时计划一般安排在36学时左右,每周以2学时进行,18周内完成教学内容。 每一学期同时开设专业技能课程,每一科目课程设置同样36学时,组成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单项技能训练小组。

  总之,综合化有一种相对较宽松的概念化结构,自主性很强,因此在教育的实施中比较灵活,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情况灵活设置课程内容。这种综合性艺术教育对于师范生提高艺术技能与人文修养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顾平.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xx.

  [2]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20xx.

  [4]常新航.师专公共美术课教学模式论.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1).

  [5](美)阿瑟·艾夫兰著,刑莉,常宁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xx

【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08-10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08-2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

音乐教学论文: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现状02-24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08-23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07-30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3

音乐教学论文(精选15篇)11-03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