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集合】音乐鉴赏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鉴赏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鉴赏论文1
内容摘要:音乐剧,现代音乐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一朵奇葩。其知识结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其以强烈的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性为外表特征,而内集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从而实现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完成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如能将音乐剧鉴赏课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对完成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关 键 词:音乐剧鉴赏 大学公共艺术课程 人文素质教育
20xx年3月8日,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明确该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并阐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保障。
该方案及实行可谓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对中国的艺术教育还是人文素质教育都势必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但细观课程设置中规定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影视鉴赏》以外,均为传统而古老的艺术门类,极富现代气息的音乐剧鉴赏未能入选,不能不说略有遗憾。虽然音乐剧鉴赏在国内尚未成为成熟而完整的学科,但国内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及大量可看的剧目足以完成这个课程的教学。而音乐剧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高度的综合性以及使这一特性得以尽情发挥的强大娱乐功能,不仅吻合《方案》阐明的公共艺术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而且堪当大学艺术教育的重任。
一、音乐剧知识结构多样化和对其他艺术门类的“高度综合性”,为大学生广泛了解各个艺术门类提供学习动机
和热情,“高度综合”地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我们将音乐剧视为一个整体时,“它的构成元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服装设计和声光艺术,甚至还涉及到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1]为了进一步剖析音乐剧,笔者采用西方音乐剧为例,设计了下列简略的图表,以较清晰地展现音乐剧的知识结构:
从上表可看出,音乐剧的知识结构是由多门相关学科知识及多种艺术门类共同建构的。而“从艺术构成学的角度看,音乐剧正是在整体上综合了话剧、歌剧、舞剧这三种综合性舞台戏剧样式的表现优势而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艺术的,因此可以说,它是综合的综合,是继一度综合后的第二度综合,是对综合艺术的再综合。”[2]这成为我们视音乐剧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理论依据。
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和艺术因素的音乐剧,涵盖的知识、信息的广度和密度是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如此众多的艺术品种在不同程度上被融汇于一剧,使音乐剧发散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当我们翻开西方音乐剧100多年发展的历史画卷,不得不为其壮观图景而惊叹。如“世界四大名剧”,一上演就是十多年、二十多年,各剧的票房收入均达几十亿美元;如音乐剧产业在英国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并占据该国音乐产品出口的最大份额。音乐剧所创造的奇迹使大学生在领略音乐剧艺术的神奇、陶醉于音乐剧魅力之外,对音乐剧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音乐剧为什么具有这般的魔力,而成为推动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使大学生热切地关注到音乐剧所包容的相关知识系统,使他们充满热情地自发了解欣赏各类艺术品种,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高度综合”地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吸纳人类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全面“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提出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这四项基本要求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顺应国际教育形势的进步,国家教委曾多次提出,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即实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促进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
音乐剧艺术具有强烈的娱乐功能为大众共识。而音乐剧内集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娱乐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将音乐剧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可以在音乐剧的五光声色、动感愉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是因为“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早期肤浅、庸俗的‘文化快餐’窠臼中跳脱出来,承载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3]“寓教于乐”的教育观念古已有之,延至当代,更加强调教育手段的丰富多样、教育环境的轻松活泼,采用“玩”的形式、创造“乐”的情境来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培育。音乐剧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舞美造型等诸多艺术凝结成一个整体。在这个炫人耳目、色彩斑斓的整体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多种艺术手段叙说故事的独特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快速转换的场景、变幻莫测的舞台装置等等能够满足大学生求新、多变的审美口味。学生在视听上获得多重享受的同时,音乐剧较深的教育潜力随之展现,即触动他们去思考不同题材下的社会内容以及要揭示的哲理、主题。
在那些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作品中,诸多有关“人”的主题,如人的命运、人的价值、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尊严和普遍的人类道德准则等一系列这个时代最为关注的重大命题,在音乐剧中得到了最生动、最感人、最彻底的艺术表现。纵览音乐剧的成功剧目,在嬉笑怒骂的戏剧表演、载歌载舞的舞台声色背后,是对“人”有着深层教育意义的人文精神的生动呈现。
如“反战”是西方音乐剧创作题材之一。《西贡小姐》是一部在越战结束多年后推出的反战剧,它将反思目光定在了全人类的立场上,而不是仅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无情地批判和抨击了战争在善良人类的身心上造成的严酷伤害,以及对战后几代人酿就的悲剧命运。在“和平和发展”已成为两大主题的当今世界,《西贡小姐》所表现的深刻主题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已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同和强烈共鸣。
“爱”是音乐剧中永恒的主题。只要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情感,在西方音乐剧的各类剧目中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等最淳朴、最美好的情感在诸多经典剧目,如《音乐之声》《南太平洋》《旋转木马》《国王与我》等中获得了最佳的诠释。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是多部优秀音乐剧的感情基调。例如《俄克拉荷马》,热情、真诚地歌颂了俄克拉荷马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综上所述,通过观赏蕴含人文教育意义的音乐剧佳作,使大学生在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与审美过程之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高度综合的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们实现主动地关切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用剧中爱、善、美等教育主题的价值内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给他们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教会他们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教会他们以爱美的心,完善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的理解。这完全吻合《方案》所阐述的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也正是笔者提倡“将音乐剧鉴赏纳入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的最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xx]3号。
[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13号令。
[3]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音乐鉴赏论文2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其进行欣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对音乐进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内涵 欣赏 音乐鉴赏
音乐是一种语言,音乐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是抽象的,无形之中引领我们,音乐散发的独特地魅力吸引着我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音乐带着朝气发展前进。音乐是社会的清晰再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更加需要丰富的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可以满足其中的需求。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对音乐进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鉴赏简单来说就是对音乐进行欣赏,并且在听到音乐时产生的一系列听觉情绪波动和情感体验的实践过程。有人觉得音乐是诗是画,但是音乐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放在那里变成具体的诗画,而是在时间的流动中,通过声波的震动和有组织的音符传达给听众。音乐所表现的很难与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不能一一对应,尽管音乐也是从现实生活获取题材,但音乐表现的是更深一个层面,与人类情感情绪紧密相连,音乐可以表现快乐、悲伤、喜爱、厌恶等等,听众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体验,精神的享受。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音乐音响是音乐结构过程中的最简单的一步,而当音乐进行时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和音乐精神,才是音乐结构过程里的核心体现。所以音乐的外部形式是音乐音响,内部形式是表达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思想情感。进行音乐鉴赏所针对的对象是音乐作品,音乐鉴赏是为了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所表达的音乐意境和情绪情感进行感受和理解,为了获得这种理解力就要求听众付出详细的、特殊的思维运转,需要听众能动的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带有鉴赏力的音乐思维活动。通过听觉由浅及深,最后到达核心,从音乐结构的表层音响,进入音乐结构的情绪情感,从而正确的细腻的认识感受音乐作品。
一、如何进行音乐鉴赏
音乐作品的层次和音乐鉴赏的心理特征之间有相似的对应关系。音乐作品的结构层次的传达过程是通过声音音响、情绪情感、意念意境来完成;音乐鉴赏的心理特征的表现过程是通过对音响的感知、听众自身的感情体验、能动性的想象联想、听众自身的'意识理解来完成。
二、对音响的感知
在听到一个音乐作品以后需要分析这首音乐作品最基础的内容,其中包括节奏节拍、音高、音色、强弱这些构成音乐的要素。听众如果不能分清节奏节拍,就不能判断这首乐曲是小步舞曲的风格还是律动感很强的风格等等;如果不能听辨作品是什么乐器的音色就不能欣赏多彩的音乐。所以音乐鉴赏需要这些基本的音乐要素的分辨,应该不断提升音乐素养。
三、对音乐整体性的感知
鉴赏音乐的时候要感受作品的旋律、织体、音乐整体感等等。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如果了解了这几项,并把旋律、织体、整体、结合在一起考虑,会发现作品中的美妙。通过这步可以使我们的欣赏节奏从单纯的听见音乐音响到听到音乐的深层次核心部分。音乐的美不止体现在它的旋律,更多的体现在它释放的情感,一部完整的作品凝聚了作曲家的灵魂和精神。音乐鉴赏的过程其实就是欣赏着将自己人生经历过的情感与音乐所释放出的情感结合的过程,在欣赏过程中,欣赏着为了找到音乐的灵魂会在大脑中搜索自己与音乐情感的共鸣,当欣赏者自身的情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吻合了以后,才是真正的音乐鉴赏。
四、对音乐中的情感因素的感知
音乐的鉴赏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会使欣赏者的人生感悟上升一个层次,使心灵暂时失落的人走过困境,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会提高自身的高度和宽度,音乐鉴赏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行音乐鉴赏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审美素质和审美判断能力,因为只有有了正确的判断能力,才会进行正确的音乐鉴赏。丰富的音乐来源于人生百态和社会生活,然后这些人生百态和社会生活再次作为音乐创作的核心对象。所以作为欣赏者来说,所积累的人生阅历越多,储存的信息量越大,欣赏更容易理解音乐,更好地能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因此音乐鉴赏能力越强。相反的,假如欣赏者所经历的事情少,人生阅历稀少,想象力所涉及的范围小,那他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也会无从下手。所以自身的情感经历是进行良好音乐鉴赏过程的主观因素。
音乐鉴赏过程中每个欣赏者的个人经历、阅历、情商高低不同,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使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会对同一首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在鉴赏过程中,欣赏着感受体会到的感情会出现表现形态不同类型的差异,因为音乐鉴赏者的欣赏能力有高低之分,而且每个欣赏者是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通过能动的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带着专属的主观想法对音乐进行鉴赏,所以欣赏者与作曲家作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不一样。但是这并不影响对音乐进行鉴赏,并且能使音乐鉴赏者的主观能动性与音乐的情感更好地结合,更准确、细致入微地品出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的感情内涵,这样才能真正称之为音乐鉴赏。
五、如何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
有计划地、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多聆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音乐必备知识,提高音乐鉴赏所具备的音乐素质;进行音乐实践,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特殊反映;有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音乐的理解有巨大的帮助,同时通过聆听音乐,也能将音乐所传达情感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心灵高度。
参考文献:
[1]赵晶.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音乐导入[J].学周刊B,20xx,(09).
[2]张敬红.浅谈音乐鉴赏情感审美教学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研,20xx,(11).
[3]李海霞.浅谈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认识[J].神州,20xx,(12).
[4]贾丽.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J].音乐时空,20xx,(03).
音乐鉴赏论文3
摘要:
音乐鉴赏是高中学生的必修模块,它是对欣赏音乐有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感受和体验。目前学校音乐课仍然采用以“教材为主”,采用传统知识性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忽视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要采用一种多元文化态度,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工作。
关键词:音乐鉴赏;体验式教学
一、“体验式音乐教学”的特征与模式
(一)“体验式音乐教学”的作用
1、提供多元的审美内容:如汲取世界音乐精华,融合姊妹艺术文化:“体验式音乐教学”的内容选择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2、学会自主学习:音乐教学的网络环境,教师引导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现在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给学生带来强有力的吸引力和选择范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把优秀流行歌曲和通俗歌曲纳入教学计划,让学生自动学则健康有益的流行歌曲,在此过程,教师只进行把质量关即可。
3、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一大半的时间都在为考试而学习。并且无论在学校.老师还是家长眼里,成绩就是说明学生的一切。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压力下,心理健康受成绩额影响很大。在音乐课堂上采用“体验式”,让学生敢于交流自己的内心,缓解学习压力,培养他们的群体合作精神。
(二)“体验式音乐教学”的基本模式
1、课内型的“体验式音乐教学”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如通过教师示范辅助,如在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学习当中,老师会结合不同地域的民歌作典型乐句的不同的范唱,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各地民歌的演唱特点;有的音乐老师还给他们跳各地的民族舞蹈片断,让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这样的音乐教育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时,在音乐教育中,老师会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需要,把流行音乐带入课堂。让学生有选择去唱优秀的、明朗向上的作品。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陶冶了情操而又毫无说教的枯燥。
2、课外型的音乐体验式教学
“艺术源于生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文艺汇演、民间艺术活动;组织学生欣赏综艺节目,或者一起对晚会、节目、台词、灯光、音响、服饰等进行品评和讨论。
二、“体验式音乐教学”的实施措施
“体验式音乐教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坚持“诱发性、真实性、接近性、合作性”的原则。具体措施初步归纳如下:
(一)创设体验情境,融入情感
首先可创设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情境,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如欣赏竹笛曲《姑苏行》时,可以用笛子演奏片段,用投影仪播放苏州园林美景,教学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日落时分》、《海滨》、《圣歌》、《短小的故事》、《仙境》、《往日时光》,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当让学生欣赏或演唱《太空计划》、《前奏曲》、《希望之歌》、《旋转》、《巴赫主题变奏曲》以及朝鲜族歌曲《红太阳照边疆》时,学生都觉得自己更自信了;还有当让学生欣赏诸如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田园》以及《五星红旗》等这些雄浑大气、荡气回肠、催人奋进的音乐,可以缓解学生的自卑胆怯心理;而让学生们唱朝鲜族民歌,促进他们热爱自己家乡,自己民族的情怀。
(二)让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巧妙融合
在学校,除了在班级内采用“体验式音乐教学”外,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如课间广播,在不同的时间段选择不同的音乐进行播放,如在早上可以播放《山水情》、《振作精神》、《松弛》等,而晚上可以播放《小憩》、《晚安》、《日落时分》、《往日时光》等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早上起来有个好心情,晚上可以放松的睡觉;中午课间播放能解放紧张的精神和肉体的音乐如《玛雅的故乡》、《多伦布的黎明》等类型的音乐;在饭间可以播放进餐音乐,如《爱》、《我渴望的欢乐》、《记忆》、《我得爱》等。通过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下,心理都得到放松,这样会使学生能更投入学习。在音乐课内外,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创造不同的环境来刺激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有助于对学生既“扬长”,又能“避短”,一专多能。
(三)师生互动,分享体验
在音乐的学习中,让每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同学们之间敢于面对面讨论音乐,学生之间的互相分享在知识上可以互相增进,每位同学可以有机会查看彼此的内心世界,学会不同方位的思考,也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结语老师音乐教育课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尽可能的多体现多样化及现代化的特点,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代社会音乐的发展走向。在音乐课上,老师要多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的表现.审美的能力。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善于运用“体验式”教学,还需要教师的长期揣摩和学习,能让学生在主动参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是一项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文庆。音乐鉴赏课“参与———体验”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20xx,(07)。
[2]赵冰。浅析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现代阅读,20xx,(21)。
[3]张静。如何提高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水平[J]。中学教学参考,20xx(33)。
作者:冷保全单位: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
音乐鉴赏论文4
一、挖掘高中生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艺术,情感体验在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音乐鉴赏过程就是情感体验过程,体验的是音乐的情感内涵,或者是学生情感与音乐情感的共鸣性。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情感内涵时,需要让他们明白这是一种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初步体验,包含了各种感情元素,比如喜、怒、哀、乐等等。教师在教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时,应该帮助学生从音乐标题及歌词中去找到体验线索。有的音乐作品没有标题,那么学生既要专心欣赏,以主观感性知觉去体验,又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创作目的、作品风格、表现特点等方面去深刻地体验,以准确的领悟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作为抒情艺术,音乐的内涵既丰富又深刻。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音乐情感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和音乐思想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以外的'因素去理解音乐感情。比如声乐作品中可以从歌词找到依据,在标题音乐中可以从标题及文字说明去理解。有些没有标题的音乐作品需要学生更加用心的体会作品情感,在反复倾听中根据直觉去细细体会。另外,还要根据音乐的社会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创作目的、艺术特征等环节去鉴赏,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鉴赏到位。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来讲,为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恰当领会三个乐章的情绪变化,不但要给学生介绍贝多芬的创作目的、艺术特征,还可以结合贝多芬在1801年创作《月光》时正经历失恋的背景,来了解这是一首他献给恋人的作品。当时他也耳鸣了,这两种打击让在将痛苦与失望情绪深刻地反映在了作品里,因此该作品也是一部“幻想曲”式的奏鸣曲。只要学生把握了这些,那么在鉴赏《月光》时,也就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二、激发高中生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想象、联想能力
音乐情感表现是作者在某种思想中基于生活基础来表现情感内涵。所以,学生在鉴赏时应该充分发挥其想象、联想心理,以揣摩音乐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想象、联想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并将这种声音形象转换也成客观世界的形象来进行理解。这是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的鉴赏问题。比如,在鉴赏《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旋律,并联想生活感受。以高中生的鉴赏水平来讲,他们通常会以春天、花草等自然景色来进行联想,很多都难以明说,更难以想象。故而教师在学生刚接触这首协奏曲时,通过乐器演奏效果与乐器使用、鉴赏乐曲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想象。例如,呈示部分,轻柔的弦乐颤音和长笛使人感受到如鸟叫般的美丽旋律,而引子主题中双簧管奏出的柔和抒情,则给人带来一种花鸟共舞、春光熠熠的美丽画面。小提琴奏出的柔音是娇细的,而大提琴则走出了浑厚的低音,让学生们对梁祝的爱情有更好的理解。这些感受都是要通过类比联想来体验。教师根据高中生的音乐知识来教授他们音乐理论,并不断引导他们通过联想来想象作品、体验情感,既净化了心灵,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总之,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鉴赏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需要基于学生的审美心理来进行教学。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带给每个人的都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沟通。故而高中音乐鉴赏中,只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根据她们的审美心理实施音乐鉴赏教学,那么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育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来说也是大有裨益。
音乐鉴赏论文5
【摘要】
音乐教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从多角度去认知和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历程,并掌握音乐鉴赏能力,从音乐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就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展开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高中音乐;学生;鉴赏能力;策略;问题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性分析
音乐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可以很好的感受到该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诗经》中很多的素材都来源于民谣、乡间小调,由此可见,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站在教学的角度分析,音乐是日常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高中音乐教学必须得到重视且多元化的开展下去。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而言,音乐欣赏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类型音乐的熏陶及感染下释放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这些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极为有利。
(二)问题分析
首先,重视度不足。欣赏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重点围绕音乐欣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非常少,即便是部分教师意识到了该活动的重要性,在缺乏经验与计划的前提下,鉴赏教学的效率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于是,鉴赏教学成了音乐会,漫无目的的聆听与曲目选择逐渐削减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其教学的需求。音乐教学需要较好的环境来实现,如各式各样的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环境等,而这些无法在各高校得到实现,因此,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无法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鉴赏教学的原则
任何的活动都有其既定的原则,这种原则可以理解为规律或方法。音乐鉴赏教学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一味的要求学生去品味高雅的音乐作品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枯燥、单一的理论灌输与大量的作品聆听都不可取。循序渐进,即注重不同阶段的教学重心转移,初期,需以趣味性、故事性来吸引学生,从中传递一些基础性的音乐知识,然后从基础了解上升到欣赏,最后一步才是鉴赏,由欣赏到鉴赏的飞跃阶段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教学素材的选择也需非常谨慎。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实践表明,学生自发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效果显著,同样,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是如此。当代学生个性鲜明,获取音乐的途径也非常之多,因此,音乐教学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以流行音乐中的精华来获取学生的共鸣。在高中音乐教学初期,教师可适当的穿插一些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盲目的选曲或屏蔽流行音乐,帮助学生站在专业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曲目,课程结束前可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推荐,共同品评,使学生初步形成音乐审美观念,学会分清音乐作品中的精华与糟粕。
(三)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鉴赏需要学生发自内心去感受与品评,让学生明白不同领域都有其自身的魅力与吸引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初衷也不例外。音乐教学应区别其它教学,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欣赏都不能成为课程的中心,应该将课程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在教师讲解、曲目欣赏结束之后,学生的个人观点交流与探讨才是鉴赏教学的核心。如在《辽阔的草原》的鉴赏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发表对草原的认知,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更好的去感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豪爽、草原的辽阔,在长调与短调的交替中走进草原,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教师可利用与本节课相关的歌曲做铺垫,如在欣赏《卡门》序曲时,可先播放张惠妹的《卡门》,这版《卡门》学生熟识度高,且中文歌词易于理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将音乐作品的相关产物与学生进行分享和讲解,比如《卡门》系列电影,这些都更便于学生鉴赏音乐。
(四)注重音乐基础的累积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学会去听、去唱,因此,基础知识的累积十分重要。音乐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音乐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音乐鉴赏也应广泛涉猎,不可有所缺失。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适时的讲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慷慨激昂的音乐氛围下了解该时期祖国面临的危机局势,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音乐不仅仅是生活的附属品,它更是该时期人们的精神食粮,时刻鼓励着人们去奋斗、拼搏。教师可以组织多重合唱等形式来加深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好的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尊重个体,允许多种形式的交流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每一位学生都会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应予以尊重,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可以更好的确保音乐鉴赏教学的有序、顺利开展。如在《第九交响曲》、《C小调练习曲》等作品的鉴赏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绪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聆听去构思与想象,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与思考。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舞蹈、撰写听后感等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此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各展所长,提高班级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积极性。
三、总结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体现在素质教育上,同样也体现在其自身综合能力上。长期以来,相较于其它课程而言,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度稍显不足,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很难落到实处,因此,基于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教学工作者应调整心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与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萍。高中音乐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04)。
[2]刘荣。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探讨[J]。北方音乐,20xx,(02)。
作者:陈丽红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
音乐鉴赏论文6
摘 要:以往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往往都会忽略通俗音乐,然而通俗音乐作为音乐形式的一种,而且通俗音乐往往聚集了更多的群众文化和群众艺术。如果将通俗音乐引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元化的音乐,同时对于提高高中生鉴赏音乐的积极性也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音乐鉴赏;通俗音乐;高中
通俗音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音乐形式的一种,通俗音乐除了流行音乐之外,还包括摇滚乐、爵士乐等。由于通俗音乐的旋律朗朗上口,结构较为简单,通俗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也更高,也更受年轻人喜欢。很多的高中生对通俗音乐也有很大的兴趣,而且相当部分的高中生支持将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引入通俗音乐,由此可见通俗音乐的魅力。
一、通俗音乐进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意义
大部分的古典音乐,高中生难以完全接受,理解古典音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于通俗音乐,高中生接触得更多,而且很多通俗音乐是与时代共同发展的,反应了特定时期的特定意义,可以寄托更多大众的情感。高中生处在感情丰富的阶段,很多高中生喜欢的歌曲都属于通俗音乐,通俗音乐虽有“俗”一字,但是优秀的通俗音乐其实并不粗俗或者俗套,其中蕴含的`内涵并不亚于传统的古典音乐。而且从音乐本身的审美来看,优秀的通俗音乐旋律优美,情感深切,能够传递给听者更加直接的感受,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在聆听通俗音乐之后,人往往会感到心情舒畅,情绪得到了排解,这对缓解高中生紧张繁忙的课程压力升学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如何将通俗音乐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之中
对于通俗音乐的选择要比其他的古典音乐、民乐更加慎重,因为通俗音乐的大众化也就说明了音乐水平的参差不齐,音乐表现的情感有的粗俗有的高雅,因此在引入通俗音乐时也要特别注意通俗音乐的质量和旋律是否优美动听。例如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里就有专门介绍一些优秀的群众音乐,如《绿叶对根的情意》《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这些优秀的通俗音乐不仅不会让人感觉到肤浅粗俗,反而会在这些群众音乐中感受到很多人世间的美好感情。
而音乐世界丰富多彩,应该让学生全面接触,既然通俗音乐是音乐体裁的一种,也广受群众喜爱,那它就有它存在的价值,将通俗音乐进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施栋梁。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J]。科技信息,20xx(04)。
音乐鉴赏论文7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美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不但包含对音乐的情绪感受(基于音响)、情感体验(基于联想与想象)过程,同时包含对音乐的思维、表现、创造等审美过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努力做到通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体验、表现、创造过程中,积极自主地去探究音乐的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五类教学引导方式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一、创作式引导
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上引导学生创作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需要。根据当前高中生的学情,口头创作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达到“低入高出”的效应,在音乐鉴赏课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音乐活动。
案例:《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师:如果你是个捷克人,从文学角度出发,你将如何来表达对“沃尔塔瓦河”这条母亲河的爱?
如学生的回答与作者一致,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的文学构思与作者的音乐构思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一致,祝贺你们!”如学生的回答与作者的思路不一致,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从多种角度展示了独特的文学构思,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构思音乐的。”
教师投影作者的构思:
案例说明:交响诗本身是文学的音乐化,因此学生的文学构思为接下去的音乐鉴赏做了情感上的铺垫,而教师的点评将使学生对音乐的内容充满好奇心。
师:这些内容,你们觉得用什么曲式能较好地把它们组织起来?(投影)请在以下三种曲式中选择合适的结构,并说出理由。
案例说明:学生对这三种曲式已经很熟悉,有利于课堂上小组讨论,小组间的交流、质疑。教学引导看重的是学生音乐思维的过程,而不是评判出谁对谁错。
二、悬疑式引导
悬疑式引导是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或使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大多具有好奇心和自信心,高中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受到冲击时,会出现矛盾的心态,这种矛盾心态在一定的情境中便会转化为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悬疑”,利用学生产生的好奇心催化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导学生探究音乐。
案例:《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师:平时大家初听一首音乐作品,通常对音乐的旋律、节奏会有较明确的感知,这是因为两者是构成音乐最为重要的基本要素,下面请同学们听几个音乐片段(只放音频,不告诉学生曲名),说说你对音乐的旋律印象深刻,还是对音乐的节奏印象深刻。
●音乐播放顺序:
1.旋律富有歌唱性的《春之歌》;
2.节奏性强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3.淡化旋律线条、无典型节奏型的《水中倒影》。
●课堂显示:跟着第一段音乐,同学们可以把旋律线条哼唱得较清晰;跟着第二段音乐,同学们击拍得很整齐,但对第三段音乐唱得、拍得则七零八落。不过,课堂气氛迅速变得活跃起来。
师:同学们听了第三段音乐后,老师观察到你们的表情很纠结,这是老师早有预料的,请不要责怪自己耳朵不行,是这类音乐的风格使得你们无所适从。这类音乐不像第一段音乐有清晰的旋律线条,也不像第二段音乐有鲜明的节奏型;它呈现出旋律上的片段性、不断地变换性,节奏较松散、流动性强,属于印象主义音乐。(揭示课题)
案例说明:通过教师的第一段导语,学生的注意力已集中在是对音乐的旋律印象深刻还是对音乐的节奏印象深刻方面,第三段音乐的出现使学生感觉遇到了障碍,产生了矛盾心态。通过教师的第二段话,修复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印象主义音乐的好奇心。
三、“电眼式”引导
“电眼式”引导是指使用较强吸引力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奠定学生探究音乐的情感基础。“电眼式”引导的同时,应设置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情境,防止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画面的形式上去。
案例:《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的.音乐》
●视频一:选用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被誉为欧洲新古典钢琴王子、钢琴圣手,曾为雅典奥运会弹奏奥运会主题曲《奥林匹克之梦》)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录像。马克西姆英俊的形象,深邃的眼神,加上电声乐队、弦乐组的伴奏及闪烁的灯光,让学生们热血沸腾。
师: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你如何评价这首音乐作品的“诗境”?肖邦通过这首作品想宣泄怎样的情感?
●视频二:选用俄罗斯古典钢琴演奏家瓦莲京娜(善于演奏肖邦的音乐,多次获得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一名)演奏的《C小调夜曲》录像。演奏厅内,一盏追光灯照射在大三角钢琴上,朦胧近似古典油画的视频中,一个表情惆怅且忧郁的古典美少女在琴键上探寻着肖邦的情感世界。
师:肖邦的夜曲浪漫而凄美,这种风格通过哪些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汇聚而成,融入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案例说明:音乐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为了营造一种课堂情境,是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需要,本课选择的两个视频在音乐情境上是强烈对比的,虽然学生的音乐注意力起初主要来自于令人心动的演奏者或演奏场景,但教师的引导最终却让所有的同学都自然地进入到了音乐情境中。伴随音乐风格的转换,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情绪也强烈转换,这种强烈对比给予了学生较开阔的音乐思维空间,学生的探究变得热烈而有深度。
四、探寻式引导
我在教学中时常揭示一些普遍认同的“音乐结论”,让学生探寻这些结论的“来龙去脉”,即“音乐结论”背后的音乐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要素组合、创作思维等。
案例:《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师:听了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老师深深体会到为什么人们把莫扎特的音乐称之为“含着眼泪的欢笑”,下面请大家仔细聆听乐章的呈示部,一起探寻音乐中的“眼泪与欢笑”。(播放音乐)
师:你能在音乐中感受到“含着眼泪的欢笑”这种独特的音乐情感吗?“欢笑”如何呈现?“眼泪”何处寻觅?
●每当发现学生的探寻出现困难时,我便给予探寻方向的提示。
●提示:请在呈示部两个主题旋律中寻找“眼泪”,在乐队配器与音乐的节奏中寻找“欢乐”。
案例说明:这种探寻式的引导给了学生“音乐方向感”,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音乐作品案例,认识音乐风格的独特性,懂得音乐发展的规律性,在多姿多彩的音乐创造中逐渐提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年轻人喜欢探寻奥秘,这种探寻式引导让学习小组的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音乐结论”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能运用的机会是比较多的,例如:贝多芬成熟时期的音乐风格——“熊熊燃烧的火焰”;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所展现的悲观主义者的形象等等。
五、热身式引导
所谓的“热身式引导”可以理解为大作品或较难理解的音乐作品在鉴赏之前的“投石问路”,它使教学产生“梯度”,课堂效果较好,是实现低难度向高难度跨越的一种教学策略。
案例: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鉴赏之前让学生在其作品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中预先体验忧伤、沧桑的音乐情感。
案例说明:《如歌的行板》在音乐的基调上与《悲怆》第四乐章较为接近,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流下眼泪,并说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音乐中的“苦难”也为《悲怆》中“生命的熄灭”之结局埋下了伏笔。《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作品之一,很多同学对此曲有所了解。同时,乐曲ABA的结构清晰,音乐主题形象鲜明,加上旋律非常优美,再以弦乐重奏的形式演奏,较容易打动学生。
结语:教学引导说到底是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是有效教学的表现形态。它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高中音乐鉴赏的最终目的是审美,审美过程就是音乐探究的过程。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生动活泼地参与、积极自主地思考去探究音乐的美,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
音乐鉴赏论文8
音乐是我国的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的音乐已经发展为多种多样,像爵士乐、古典乐,等等。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也可以使人心情低沉,这都是被音乐的意境所感染的。
我国的音乐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课是我们必修的科目,但是由于未列为考试的范围,因此音乐课上也就是喜欢音乐的同学能用心听讲。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虽然音乐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但是由于学校及学生的不重视,音乐课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1.初中音乐课本内容单一
初中音乐多是以简单的曲目或是大家所熟知的曲目作为课程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歌曲之前就会唱,他们根本不需要跟着老师的节奏去演唱,也不需要老师领唱。再者就是些简单却不好听的歌曲,犹如催眠曲般,学生不喜欢,自然也就不爱听,因此音乐课实际上就是学生放松自己的课程,喜欢听的歌曲学生就跟着学习,不喜欢的歌曲就在座位上睡觉或是聊天。
2.课堂教学简单
音乐课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识别音谱,培养学生鉴赏的能力。而现在普遍的教学根本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老师上课就是机械地教导学生唱一首一首的歌曲,音乐课结束后学生什么都没学到,连音乐的五线谱都不认识,这样学生只会教一首会一首,十分被动。这样简单的教学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了。
3.教师的综合能力下降
现代社会音乐在不断地发展,同样研究音乐的人也应该不断地进步,但是现在的音乐老师很多都是安于现状,不知道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上课单纯地应付了事,导致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学校也不加强对音乐科目的约束与监督,从根本上就忽略了音乐的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诞生就是供人欣赏的,好的音乐可以带来不同的感情,可以引发听者的不同感想,例如节奏缓慢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很多的幻想,可以是悲伤的,可以是缠绵的,还可以是思念的.。人们经常说的“知音”,就是指懂得音乐的人,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因此音乐的内涵是丰富的,是需要解读的。可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
1.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由于音乐不是考试科目,因此学校与学生都忽视了音乐的重要性,所以要提高学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度,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不是枯燥无味的,通过音乐可以传达很多的感情,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用音乐来传递。而且通过对五线谱的学习,以后看曲谱就可以唱出歌曲,不用再等别人教才会。对于还想学习乐器的学生来说,五线谱是学习一切乐器的基础,因此音乐是很重要的。
2.改变音乐课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兴趣
单一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了,学生喜欢的是活跃的、有互动的、有新意的课程教学,因此单一的跟唱模式需要改变,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思考与研究,找出一种可以提高学生情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可以与实践将结合,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尤其是新出的比较火的音乐,教师可以以这些音乐为题材进行教学,以学生喜欢的音乐艺人为向导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还可以引入一些电影作为教育的题材,很多电影都是以音乐作为题材的,例如《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面从始至终都贯穿着音乐,而且每首音乐都是经典的、值得学习的曲目。学生在观赏电影的同时也是在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培养的,是需要从小开始的,很多有天赋的音乐家都是从小就体现出不同于他人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初中是音乐教育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喜好来进行教学,和学生共同分享音乐的乐趣。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听古典的音乐,那么老师就找来一些古典音乐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们静静地倾听,希望他们通过聆听自己能够理解音乐中的意义,听完后可以让学生发表他们的感想,说说他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能想到什么。然后再由老师进行讲解,讲解后老师要把这个作家的背景和一贯的风格告诉学生,并比对和这首歌风格相近的曲目,加深学生的理解。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要想得到有效的开展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需要改变学校与学生的观念,彻底地摆脱考试制度的制约,加强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合理地规划音乐课程,从小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从而彻底地改革音乐教育教学。
音乐鉴赏论文9
摘要: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更多音乐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音乐论文
一、前言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是一扇门,让走进来的人感受到门里别样的风景,但风景的感受如何,还需进来者者细细体会”。音乐家的话语中全然说出了鉴赏中的关键点一定要好好把握,音乐的特点就是让人体会和回味,给人以轻松和惬意,但是如何鉴赏将是很专业的事情,需要用专业的方法来找到关键点,找到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音乐鉴赏的含义
所谓音乐鉴赏,就是鉴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音乐鉴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提高身心素质、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打造个人独特魅力和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鉴赏能力,能让学生自身建立起音乐人生的结构和框架,为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多人对于自己所钟爱的音乐作品仔细揣摩,无论是中外名曲,还是流行金曲,爱好不同的人都对于自己所收藏的作品赏玩不已,这就是一种鉴赏行为的体现。其实在很多的西方电影中,我们都能看到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共同赏析一部音乐作品的感人场景,可以说,鉴赏行为成为了维系学生自我生存发展的一个必须行为,成为学生情感交流、抒发情怀的有力支撑。
三、音乐鉴赏关键点的有效把握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不是靠语言描绘来体会的,也不是保持沉默的东西,它是一种无法说出的朦胧美,其中的独特之处让人体会到舒适感、欢快感,以及欣赏美的特殊韵味,这就是找到了鉴赏的关键点,让人无法忘记。
(一)把握音乐乐律是音乐鉴赏关键的基础
音乐的独特魅力就是声音的全方位展示,让人的耳朵感受音乐,让心灵倾听音乐,领悟音乐中诸多要素传达的感情,其中音乐的乐律是最重要的要素,只有用听觉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等这些表达音乐情绪情感的作用,能够切身体会到音乐作品本身情感内涵的体验,在鉴赏激昂的音乐时候,在雄浑苍厚、慷慨激情的力度节奏中,学生会体会到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激起心中熊熊激情;在婉约旋转的乐曲中,学生听着抒情、力度适中的音响,可以感受作者含蓄低沉、绮丽清新的乐风,让人恬静中释放胸中的不悦;而触景生情的音乐中,通过节奏的不同变换,在调式和声音的交织变化中,学生的内心都会随着乐曲鲜明的变化,经历和感受愉快、愤怒、同情等不同心境,在这样的听觉冲击中,加上对音乐的反复倾听,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层层递进,最终从感性的愉悦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二)把握音乐内涵是音乐鉴赏关键的核心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有其内容上的与众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学生欣赏的不同作品,内心的感受都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音乐作品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纵使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诸如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者是一些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在通俗音乐流行初期曾使很多青少年误以为这是代表 “音乐艺术”的最佳作品,值得关注和鉴赏,在它们中才能体会到感情的流露,而一些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青少年群体中被看做是毫无生趣、平淡无味,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艺术价值高的音乐凭借着内容上的'绵远留长,成为了永远的经典,让学生们鉴赏起来感觉更多的感情孕育其中。
(三)把握音乐的色彩是音乐鉴赏关键的主体
音乐虽不能用实物的形式来形容,但学生可以用色彩来为理解音乐服务,在抒情的音乐感召下,是那样的恬静、让人遐思无限,对音乐带有色彩的鉴赏中让人浮想联翩,用有型的颜色形容了感受中急促、欢快、活泼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在一些热烈的音乐作品中又可以用更加鲜艳的颜色来替代,比如热烈的红色、活泼的橙色、羞赧的粉色表示出音乐的魅力所在,再恰当不过了。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有了切合的的交叉,完全是借助绘画的手法和思路来感受音乐,来构思音乐的意境,学生有了这种色彩鲜明的感受,可以很快掌握音乐的主题和情绪的泼洒,理解音乐中形象的设计,触景生情、由景而生,开拓出更多思维的空间,让音乐的开放性一览无遗。
总之,音乐鉴赏的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音乐素养来控制,不能以形式和方法来限制,将音乐与非音乐元素有效融合,鉴赏活动将更加有助于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音乐鉴赏论文10
内容摘要:我国有一部分普通高校没有开设音乐鉴赏课,原因是对此课的意义认识不足。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素质教育,音乐鉴赏课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如何在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鉴赏 意义 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音乐鉴赏》提炼整合为“交响音乐鉴赏”,突出强调了音乐审美课程的核心——“交响乐”。这是一门起点高、立意新的音乐选修课,以体裁和题材为切入点 ,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广泛性于一体,以史带人、以人带曲,以审美理解、感受和体验为特征,从编写大纲到鉴赏内容都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有所不同。
我们知道,交响乐起源于欧洲,词出于古希腊文Symphonia,其中的“sym”即“一起”“同时”的意思,而“phonia”则是“鸣响”的意思,合指“数音和鸣”。在中世纪(公元500—1450年)常指“一组协和的音”。这之后,交响乐的属性含义随着器乐体裁(种类、样式)的长足发展而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器乐体裁从附属于声乐的地位逐渐提升,并在1750年以后超过了声乐体裁的地位。
音乐学家杨名望先生认为:交响乐(Symphonia)一词的含义,在18世纪前含混不清,例如意大利的歌剧序曲和某些舞曲前的独立性序奏,都可以冠上交响乐的名称。我们现在所说的交响乐或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乐队演奏的多乐章交响曲,还有交响诗、协奏曲、组曲和音乐会序曲等。杨先生的这一观点也代表了学院派对“交响乐”一词的界定。其实,交响乐一词的含义从一开始就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交响乐自意大利作曲家加布里埃利(约1553—1612年)首次将其用作带有乐器伴奏的多声部《神圣》(1597年)的称谓之后,才泛指由声乐和器乐合演的乐曲。狭义的交响乐是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普雷托里乌斯(1571—1621年)在其所著论文集《音乐大全》(1619年)中提出“交响曲为不含任何声乐声部的纯器乐合奏作品”的观点以后,才被广泛用作歌剧或清唱剧的器乐序曲、前奏曲或引子等的称谓。巴赫所作《三声部创意曲》,海顿的一些弦乐四重奏等,也曾以交响曲作为曲名。杨名望先生也承认,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曲目常常包括歌剧序曲和舞剧音乐等。
我们认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1732—1809年)作为交响曲创作的先驱是无可争议的。正是由于创作了104部交响曲和83部弦乐四重奏的海顿的探索和努力(这里,还不能忘了柏林乐派和曼海姆乐派的努力),才使得古典奏鸣曲和交响曲套曲的结构形式逐渐完整完美,交响曲成为了横亘数世纪绵延至今的曲式结构的管弦乐。因此,称海顿为“交响曲之父”是不为过的,但许多音乐史书或教材称他为“交响乐之父”,这倒是需要商榷的。我们认为,交响乐是宏观的,可包罗其所有的内涵及外延,即可指文艺复兴后期以来作曲家所创作的一切具有戏剧性发展手法和交响性音响的声乐和器乐作品;而交响曲是狭义的,仅是交响乐的内涵之一,即指基本规范曲式为: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的抒情性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为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为快速的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管弦乐作品。
另外,面对为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开设的《交响音乐鉴赏》课,不能拘泥于“交响乐”一词的“学院派”定义。否则,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钢琴诗人肖邦的《玛组卡舞曲》和《波兰舞曲》,以及巴赫所作的清唱剧《马太受难乐》等一大批具有交响性发展手法的音乐体裁和名作,将与大学生们失之交臂。
为此,我们认为从对交响乐内涵与外延的广义的理解出发,针对大学生欣赏交响音乐时常感无所适从的状况,应该有针对性地分章论述各个时期交响音乐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和主要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艺术成就与审美特色,并精选各个时期的交响音乐名作进行赏析介绍,所举鉴赏曲目,除了交响曲、协奏曲、序曲、交响诗、交响组曲以外,还应例举歌剧、舞剧、清唱剧、康塔塔(大合唱)的选段。在鉴赏知识简介中讲述音乐的品种,范围应尽可能宽广些,也该时常涉及非交响乐队演奏而与交响音乐有关的体裁和形式。这样做,对于扩大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是有好处的.。
在教学与实践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一要坚持,二要加强,三要贯穿”的原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一要坚持:尽管《交响音乐鉴赏》只是一门选(必)修课,但也必须坚持教书育人、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坚持业余音乐教育模式中高质量的审美教学和管理,用高品位的交响乐精品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来对选修课学生进行熏陶和培养。
二要加强:加强在教学中对选修课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应用。课堂教学内容包括鉴赏交响乐的历史知识的基本理论讲授。在教学中,要求采取“以史带人,以人带曲”的讲授方式,从交响乐作品的体裁和题材切入,注重各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特色,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注重鉴赏知识点的相关性、延伸性的同时,突出和强调最为本质的音乐审美特征,并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形象与音乐”相结合的鉴赏分析,使学习者能形象地了解中外音乐史上各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音乐)审美特点,以及交响乐名作的审美特色。
三要贯穿:是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不但要给学生以“鱼”,还要教给学生以“渔”,把对学生听赏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始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的实践性教学、观摩交响音乐会等,让同学自己谈鉴赏交响乐作品的赏析体会,以及通过网络下载和欣赏音乐等等。
通过以上课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使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艺术美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对交响乐艺术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感受和审美能力,所取得的效果事半功倍,深受学生欢迎。执教的教师们也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从普及交响乐来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落实了《交响音乐鉴赏》课的开设计划,尤其是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紧密配合的方法,打破了“非有乐谱不能欣赏交响乐”的常规。
通过对《交响音乐鉴赏》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我们认为:普及交响乐首先必须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只有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只要是为培养提高大学生对交响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的,我们都要去做,才能真正在有限的教学中收到实效。其次,普及交响乐必须有实质性投入。由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处在初创阶段,许多地方在这方面一无设备,二无师资,但只要领导重视、加大实质性投入,就一定能抓出实效来。尤其重要的是,校领导能否“慧眼识英雄”,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到普及交响乐的重要性是个关键。再次,我们还认为普通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必须走出小教室、扩大覆盖面。由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它在教育手段(吸引与激发)、教育模式(非一对一方式)、教育评价标准(社会或地区音乐教育效果)、人才培养规格(全面综合型)等方面与专业音乐教育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提高普及率、扩大覆盖面,必须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方式,而利用网上的《音乐鉴赏》课程进行远程教学,是一项符合我国普通高校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现代化艺术教育模式。
注重专业与人文艺术素质的渗透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接受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认识,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非常鲜明的辨别力。否则,就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我们认为,必须加大优化音乐教师队伍的力度。对于从事《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师资要求,不仅是专一的音乐水平,还需具备全面的人文艺术修养、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才干,以及具有研究艺术和美学理论并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于已有音乐师资的普通高校,希望能重视优化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为音乐师资的文艺理论和美学知识的补充和培养大开绿灯。另外,现在离退休的老教师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身体好、精力充沛、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又强,对于缓解高校艺术教育合格师资缺乏的矛盾,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
早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了全面论述,并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即:“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今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则是落实中央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名望 著《世界名曲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
[2]缪天瑞 著《音乐百科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
[3]胡企平 著《交响音乐名作鉴赏》,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8月
音乐鉴赏论文11
满族与蒙古族同为生存于北方的两个少数民族, 虽然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抗衡与纷争, 但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 却是两个存在着较近族缘关系的少数民族。 其相近的族缘关系体现在地域空间、 文字、 宗教、 社会军事体制、 婚姻等方面。 因此, 这两个民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这种可比性存在于两个民族生存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 具有广泛的可比范围, 其中也包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学艺术。 而在文学艺术成就中, 两个民族各自所创造的说唱艺术体现着更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比较研究学术价值。
一、满族蒙古族说唱艺术差异性比较
(一) 满族说唱艺术汉化倾向明显; 蒙古族说唱艺术民族化特色和风格浓厚
1.传达媒介———语言运用的差异
满族入关以前, 满族的社会活动基本还保持着民族的本色, 满人说汉语仅仅是政治需要或者只是部分人参与的满汉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满族入关以后, 他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变成了绝大多数满人都必须与汉人交流, 正是这种社会活动质的改变才产生了 “满式汉语”在满人中的主流地位。 满族说唱的表达工具也经历了满语→满文汉音记录→汉语这样的变化过程。
今天所能看到的满族说唱艺术表演大都是用汉语来演唱的, 只是在东北三省有为数越来越少的活化石式的民间艺人用满语说唱。 汉语言文字成为满族说唱艺术这种文化遗产的记录和表达工具。
蒙古族作为统治民族创立了一个历史朝代———元朝, 但蒙古族统治中国的时间较为短暂, 在思想文化方面并没有达到与汉民族相互深度融通的程度, 况且, 丧失统治权力后, 他们便退守到民族发源和崛起之地———广袤的蒙古高原, 形成了集中、 固定的生存区域和环境, 即使是流散到其他地域的蒙古族, 也依然以部落为单位, 据有了较为稳固的一方生存水土。 这样, 因为生存环境较为固定, 人口较为集中, 民族文化的传承便获得了一定的保障条件, 对外来文化的阻拒能力也相对较强,被汉民族文化思想同化的速度也相对变得缓慢。 蒙古族的说唱艺术全部是用本民族语言来表演的,即使是取材于汉民族或其他民族的说唱内容也是运用蒙古文字改编, 再用蒙古语来表述的。
2.说唱内容方面民族化色彩强弱差异
在满族说唱艺术种类中, 最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是 “说部”。 满族说部早期均采用满语讲唱, 清中期以后逐渐采用汉语讲唱。 同时, 说部在清朝中叶及以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又发生了新的裂变,形成了与传统说部有嫡传血缘关系的新生说唱形式, 如八角鼓、 拆唱八角鼓、 子弟书、 岔曲、 单弦等等。 这些新起的满族说唱艺术种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传统的说部有区别, 同时所表现的内容范围也较之说部有了极大的开拓。 随着清王朝统一全国进程的不断推进, 满族生存的区域已不再囿于白山黑水这一方相对狭小的空间, 他们走出山海关, 融入到更广阔的生存区域中, 生存范围的扩大使其从历史一路讲唱而来的说唱艺术的内容也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与丰富。 反映本民族生活和生存境遇的说唱作品依然存在, 但大部分作品的内容已超越本民族的生存历史和现实, 呈现出更广阔的反映视角。 我们先以子弟书为例, 张寿崇编有 《满族说唱文学: 子弟书珍本百种》 (民族出版社,20xx 年版), 收录了传统子弟书一百种, 并在正文之后以附录的形式列出 “清百本张底本子弟书词曲目全目”、 “别墅堂子弟书目录”、 “首都图书馆存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子弟书总目目录”等。 从其珍本内容和所列资料看, 子弟书讲唱内容涉及到了汉民族大部分文化历史典籍。 我们试看其中的一些篇目: 《子路追孔》、 《论语小段》、 《子胥救孤》、 《明妃别汉》、 《击鼓骂曹》、 《马嵬驿》、 《拷红》、 《白蛇传》、 《吕蒙正》、 《玉簪记》、 《芙蓉诔》、 《孟子见梁惠王》、 《湘云醉酒》、《风波亭》、 《范蠡归湖》、 《郭子仪》、 《长坂坡》、 《朱买臣休妻》 等。 再如单弦有 《胭脂》、 《杜十娘》、 《翠屏山》、 《武十回》 等。 拆唱八角鼓有 《劈牌》、 《射雁》、 《小上坟儿》、 《赵匡胤打枣》、 《胡迪骂阎》 等。 这些大都是据汉民族古典小说和戏曲等改编的曲目。
从说唱内容角度来看, 蒙古族说唱艺术也更多地保持着民族化的本色, 尽管讲唱的作品中也不乏对汉民族文学和历史经典文本的改编。 乌力格尔: 蒙古语意为 “说书”, 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 其中, 胡尔沁 (手持四弦琴说书的艺人) 说书是东蒙一带历史悠久的说唱形式。 李青松撰着的《胡尔沁说书》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xx 年版) 中列有胡尔沁说书的书目 (曲目), 涉及的内容范围也可谓广泛: 从夏商周到唐宋时代的重要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尽在胡尔沁的悠扬弦声中获得民族化的艺术演绎。 但在蒙古包中或乡村炕头儿田间侧耳倾听胡尔沁动情讲唱的蒙古族父老最喜欢欣赏的还是这样一些民族本色的.曲目: 《成吉思汗传》、 《格斯尔汗传》、 《江格尔》、 《青史演义》、 《忽必烈传》、 《满都海斯琴皇后》、 《嘎达梅林》、 《陶格套呼》、 《骑兵之歌》、 《鄂尔多斯风暴》、 《茫茫的草原》、 《扎那巴拉吉尼玛》、 《草原烽火》 等等。 再比如蒙古族另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形式———好来宝,既有改编自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等汉民族文学经典的曲目, 更有传唱至今的民族本色曲目 《燕丹公主》、 《僧格仁亲》、 《英雄陶克套》、 《两只羊羔的对话》、 《富饶的查干湖》 等。
(二) 满族说唱艺术文人化倾向较鲜明; 蒙古族说唱艺术民间化色彩较浓郁
满族说唱艺术创作表演主体多为城市知识分子, 观赏主体多为市民阶层。 满族说唱艺术起源阶段也同样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 但随着满族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 说唱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开始集中出现在奉天 (沈阳)、 北京、 天津等一些通都大邑, 成为城市有闲阶层和市民娱乐消遣之物, 大批的城市知识分子参与到创作和表演中来。 如八角鼓, 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形成于松花江、 辽河流域,原为满族民众的自娱歌曲。 清廷定都北京, 由八旗子弟带到中原, 乾隆年间受汉族讲唱文艺影响,逐渐演变为表现完整故事的叙述体说唱艺术, 后又传回松辽地区, 在满族与汉族混居之处继续流行,这期间, 已用汉语表达。 词格、 韵律皆仿汉族曲艺形式, 曲目吸收大量汉族故事。 再如子弟书, 文化渊源、 产生过程以及流行状况等同于八角鼓。 清朝乾隆中叶, 多在八旗子弟圈内流传, 唱词趋于雅化, 被称作 “八旗子弟乐”。 嘉庆年间以来, 尤在沈阳显得兴盛, 因为只在八旗子弟中演唱, 不进茶社和书馆营业卖艺, 所以又称为清音子弟书。 光绪年间, 沈阳出现两个专以子弟书文学创作为主体的诗社, 即由缪公恩、 程伟元为核心的 “芝兰诗社” 和韩小窗、 缪东麟、 喜晓峰等人创办的 “荟兰诗社”。 两个诗社联系着很多文人雅士, 创作和出版了大量子弟书词曲。
蒙古族说唱艺术创作表演主体和观赏主体多为农牧民, 讲唱表演的地域多为广袤的草原或田间农家。 我们试看蒙古族常见的一些说唱艺术形式。
好来宝具有不受演出场地限制、 演出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很适合在交通不便、 居住分散的牧区流动演出, 从而深受蒙古族群众欢迎。 绰邦、 席恩尼根、 琶杰、 毛依罕等均为享有盛名的好来宝艺人, 他们长年身背四胡在草原上流动演出, 每到一地, 均会给草原上的牧人带来欢笑和快乐。
乌力格尔说唱与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生活习性一致, 具有浪漫豁达的民间气息。 它最初的形式与西方中世纪的吟游诗人相似, 艺人们身背四弦琴或者朝尔 (马头琴), 在大草原上随处漂泊, 一人一琴, 自拉自唱, 精彩的说唱、 长篇的传奇成为草原上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乌力格尔远古的琴声和传承人原生态的说唱, 充分展示了草原的辽阔魅力, 呈现出了较明显的民间气息和民族化色彩。
(三) 艺术表现方面的差异
1.说唱伴奏乐器的差异
满族说唱艺术以鼓、 板等打击乐器为主, 而蒙古族说唱艺术以琴弦类的弹拨乐器为主, 而两类乐器在营造艺术氛围与艺术意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满族说唱活动中, 乐器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和引导讲唱叙事的顺利延续与完成。 当然, 鼓与说唱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存在着审美化的对应关系。 “鼓在萨满跳神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它既是贯穿始终的道具, 同时又是演唱和舞蹈的伴奏乐器。 因而, 鼓点的快慢强弱变化是节奏节拍的生命之所在; 而鼓声的高低音色变化犹如旋律的灵魂。 唱腔的起始、 终结, 行腔和舞蹈时的伴奏、 间奏均由其所担当。 萨满在跳神中, 举凡神抵与人的喜、 怒、 哀、 乐, 场面的热烈、 阴森、 欢腾、 恐怖以及各种情感的表现, 都离不开鼓点的渲染和烘托。 ”
弹拨乐器主要起到对音乐的铺饰作用, 使音乐的音色更繁富密丽。 这一类乐器虽然音量较小,但表现力特别丰富, 运用不同的弹奏发出极富特色、 极有韵味的乐音。 这一类乐器固然也在说唱艺术活动中起到规定和协调演唱节奏和氛围的作用, 但其更主要的艺术功能似乎在于情感的传达与抒发。 蒙古族传统弹拨乐器所发抒的音声具有接近自然的质地, 人嘶马鸣、 风吹草动等自然、 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原生态的声音响动都可以在荡漾、 流动的琴声中获得传神、 写意化的艺术再现。 蒙古族说唱伴奏乐器与演奏者内心以及讲唱内容所蕴涵的思想、 情感联系极为密切, 或者说, 在很多演唱情境中, 琴与演唱者特定的生存体验生存情感已融为一体, 琴声担负起了抒情表意的艺术功能。 蒙古族说唱中的乐器伴奏是 “法无定法”, 演奏固然也存在着应遵循的总体套路, 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说唱者, 却有着处理此套路的极大的自由权, 这种自由权存在的依据便是说唱者对说唱对象与内容的情感化理解与感悟。 例如蒙古贞地区著名说书艺人查格德尔扎布 (1912—1976) 的说唱: “强调音乐的感染力, 人物的思想感情多以音乐来渲染。 ”在蒙古族说唱表演中, 时常间以不闻唱词的乐曲独奏, 这往往是达到情感高潮时而以琴声代为倾诉。
2.舞台及舞台表演方面的差异
满族说唱表演体现出较强的舞台性。 说唱者在舞台上取站立的姿势讲唱, 面前还往往放有可以置放乐器等物件的小桌, 为表演提供一些方便。 也就是说, 满族说唱表演一般都具有一个虽简单,但也能引人眼光的舞台设置。 而更重要是表演者采取的站姿为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我们通过观赏一些满族说唱演出实况和视频节目可以发现, 满族说唱表演中说白与唱词固然是表演者叙事抒情的主体手段, 但伴随讲唱的手势、 身姿、 步态、 眼神等对叙事抒情起到了极强的补充和强化作用。 比如根据荣剑臣五十年代录音, 李志鹏配像演出的单弦八角鼓名作 《杜十娘》 中, 李志鹏先生便以其与说白、 唱词相映成辉的, 老到、 传神的形体动作营造出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情境。 而荣派单弦的第三代传承人律承荣不仅 “*活” 利落, 而且在运用形体语言表情达意方面更显出灵动的朝气, 同时在 “*活” 与形体动作中渗透进了一些现代因素, 观赏之后令人耳目一新。
蒙古族说唱艺术活动因为大多存在于相对偏僻的牧区或半农半牧地区, 而且是随机表演的, 所以大都不存在一个规范的舞台, 一人一琴便可开口说唱。 蒙古族说唱艺人表演时大多取坐姿, 说唱欣赏者聚拢于说唱者周围, 甚至是并肩而坐, 双方近在咫尺, 气息相通, 毫无台上与台下的空间隔阂与心理距离。 这种特定的说唱姿势限制了其肢体大幅活动的可能性, 但却强化了表演者头部及头部各器官表情达意的功能。 乐·图雅巴图尔对著名艺人演唱史诗的情景, 有如下描述、 “乌梁海史诗艺人阿毕尔米德演唱史诗时在两三层毡子上盘腿而坐, 以深邃的目光凝望远方, 歌声轻盈洪亮, 陶布舒尔琴的节奏逐渐加快, 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而在描绘山神阿利亚·洪古尔时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艺人显得很亢奋, 陶布舒尔琴的节奏逐渐加快, 脸上也露出笑容。 而在描绘山神阿利亚·洪古尔的骏马———神奇的黄骠马时, 陶而舒尔琴弹出了骏马奔腾的马蹄声, 艺人的身躯也微微摇动, 犹如他自己己经骑上了那匹神马一般。 所有的一切, 给人感觉好像不是艺人故意表演, 而像是某种神秘的力量在驱使他这么做。 ”
二、满族蒙古族说唱艺术的融通性分析
(一) 相同的主题和内容
1.英雄崇拜主题
满族和蒙古族作为北方少数民族, 性格粗犷豪爽。 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经历又养成了这两个民族尚勇好武的精神。 英雄崇拜成为他们亘古以来所持有的一种挥之不去的 “集体无意识” 情结。 这种民族情结在满族和蒙古族的说唱活动中都得到了共同的艺术化的呈现。
满族的传统说部有窝车库乌勒本、 包衣乌勒本、 巴图鲁乌勒本、 给孙乌春乌勒本等四大类别,但英雄主题却是四大类别共有的主题。 满族传统说部中的一些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人类创世之初或民族草创及发展过程中的宏大的历史叙事, 可以视为民族史诗或广义的民族史诗, 如 《天宫大战》、 《西林安班玛发》、 《尼山萨满》、 《萨大人传》、 《阿骨打传奇》 等。 在这些说部作品中, 讲唱者以无限崇拜和追思的激情塑造了一大批对民族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或虚拟的或真实存在的英雄形象。
满族晚近形成和出现的一些说唱艺术形式, 如八角鼓、 子弟书、 单弦等虽不以本民族英雄说唱作为集中的主题, 但这种英雄崇拜的情节和文化心理获得了延续。 从八角鼓、 子弟书等说唱作品中依然可以观睹到满族英雄人物的威武神采。 随着满族与汉民族交往与沟通程度的加强和对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熟悉与了解, 很多汉民族历史上或文学经典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走入满族说唱艺术, 成为人们咏唱的对象。 如子弟书中的 《醉打山门》、 《挡曹》、 《盘丝洞》、 《李逵接母》、 《救孤》、 《长阪坡》、 《借芭蕉扇》、 《单刀赴会》 等。
蒙古族说唱艺术自古以来有讲唱英雄的传统。 蒙古族有许多英雄史诗, 如 《江格尔》、 《格斯尔可汗传》、 《镇压蟒古斯的故事》、 《英雄道喜巴拉图》、 《阿拉坦嘎拉布汗》、 《好汉阿里雅胡》、《阿斯尔查干海青》、 《宝迪嘎拉布汗》 等。 这些英雄史诗大都成为蒙古族乌力格尔、 好来宝等说唱艺术的惯常题材。 此外, 如有关成吉思汗的故事与传说, 尹湛纳希 《青史演义》 中的英雄人物, 近代蒙古贞作家恩可特古斯的 《兴唐五传》 等英雄类作品也都成为蒙古族说唱艺术常见的讲唱对象。
而随着民族间相互交往和沟通的加深, 汉民族文学之中的一些英雄传奇类作品也走进了蒙古族说唱艺术中。 叁布拉诺日布、 王欣着有 《蒙古族说书艺人小传》 (辽沈书社, 1990 年版), 书中记载了每一位艺人擅长的说唱书目, 其中涉及到的汉民族英雄传奇类作品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三侠五义》、 《薛刚反唐》、 《罗通扫北》、 《隋唐演义》、 《花木兰》、 《林海雪原》、 《烈火金刚》 等等。
满族和蒙古族说唱艺术中出现的大量的汉民族英雄传奇故事是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表明英雄崇拜情结在他们心中根植之深厚。
2.祖先崇拜主题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形态是 “家国同构” 型的形态, 国是放大了的家, 而家则是缩小了的国。 国有君主, 家有家长、 族有首领。 君主、 家长、 首领维系着从国到家的绝对领导和统治权威, 而且,这种领导和统治权威在不自觉中会渐渐得到不断的神化。同时,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以较为封闭, 自给自足的农业 (包括牧业、 渔业等) 为主体的形态。 这种经济形态具有依赖自然, 年年岁岁重复操作的特征, 这种重复操作若想取得持续的成功便需要前辈经验的传承,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经济活动的重复演绎中, 也培养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心理。
满族与蒙古族同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 在各自漫长的发展历史中, 也代代承袭着祖先崇拜的民族文化意识。
满族远古祭祀有宫廷祭祀、 王府祭祀、 民间祭祀等类型。 在这些祭祀类型中, 都存在着祭祀祖先的内容, 但具有更广泛民众基础的是民间祭祀。 满族各种祭祀中神歌演唱是必不可少的, 民间祭祖也同样如此。 如吉林九台佛满洲石克忒力氏家祭神歌便从家族元祖 “头辈太爷” 舒崇阿玛发一直咏唱到百余年之后的 “五辈太爷” 抢扦玛发, 是一首家族列祖列宗的庄严颂歌。 这首神歌的结尾唱到: “石克忒力氏的根基, 百有余年, 神 不断, 陆陆续续, 子子孙孙世代承继, 代代循礼, 全家幸福, 世代祈求, 三面关闭, 四角整齐。 ”满族其他各氏族在祭祀祖先时大都有颂祖神歌。
满族传统说部中颂扬的英雄形象大多又是满族各个氏族或部落的祖先或传说中的祖先, 英雄与祖先往往是合二为一的, 诸如阿布卡赫赫、 西林色夫、 完颜阿骨打、 努尔哈赤、 萨布素等都是集英雄与祖先于一身的形象。 因此, 很多英雄颂歌同时也是抒写祖先崇拜情结之作。
蒙古族说唱艺术活动中祖先崇拜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蒙古族萨满教有翁衮崇拜的习俗。 蒙古族 “初期是单纯崇拜祖先, 到后来逐渐变成了崇拜翁衮。 所谓翁衮是蒙古人祭拜的他们所尊敬或恐怖的死者对象。 ……能够决定什么人的灵魂当翁衮的, 只有萨满。 因为不能是一切灵魂都作翁衮。这就是说: 对人民行过大善的人成为善翁衮, 恶人就成为恶翁衮。 ”
而善翁衮则成为人们祭拜和歌颂的先祖神灵。 蒙古族有许多向翁衮祈祷的唱诵祝词, 如东蒙科尔沁草原便有这样的祝词: “本自唐朝起 / 翁衮始周游 / 辽阔草原上 / 往来又倏忽 / 苍天赐符徽 / 逆师须戒律 / 宝木勒启机运 / 此乃承天意 /青铜勇士是翁衮 / 阔阔出·把秃儿是我祖 / 虔诚信奉长生天 / 多方保佑赖后土 / 科尔沁蒙古是故乡 / 霍布台克·把秃儿是教主 / 黄膘骏马是坐骑 / 毒蛇挂带兜后头”。
蒙古族英雄史诗有很多同时也是祖先崇拜之作。 乌力格尔中的许多篇目便同时兼有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特征。 如 《成吉思汗传》、 《格斯尔汗传》、 《江格尔》、 《忽必烈传》 等等。
3.自然崇拜主题
满族与蒙古族有许多相同的原始崇拜对象, 如日、 月、 星、 火、 山、 河、 湖、 鹰、 鱼、 熊等等。
满族和蒙古族原始自然崇拜的意识和观念在漫长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获得了延续和保持,这在说唱艺术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如 “火” 是萨满教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自然崇拜物, 因北方较为严寒的自然气候和渔猎、 游牧生活的特性, 使 “火” 成为北方各民族维持生存的一种更为迫切的需要, 这种需要情感化、 艺术化地呈现于他们的歌咏说唱活动中。
满族著名东海萨满史诗 《乌布西奔妈妈》 中也有对 “火” 的倾情赞颂: “锡霍忒林那丹格格山尖, 咳咿耶 / 燃起七堆彻夜不灭的篝火, 咿耶, 咿耶, 嗨咿耶 / 这是得利给妈妈的火呀, 嗨耶 / 这是拖洼依女神的火呀, 嗨耶 / 这是突姆离石头的火呀, 嗨耶 / 这是卧勒多星神的火呀, 嗨耶 / 这是巴那吉胸膛的火呀, 嗨耶 / 这是额顿吉天风的火呀, 嗨耶 / 这是顺格赫永生的火呀, 嗨耶”。
蒙古族在举行萨满祭祀时有颂火祭词: “以火石为母 / 以火镰为父 / 以石头为母 / 以青铁为父 / 青烟冲入云端 / 热力可达九天 / 脸像绸缎般闪光 / 面似油脂般发亮 / 那发明火的火神圣母啊 / 我们向你敬献奶油和肥肉 / 我们向你敬献醇香的奶酒 / 祈求你赐予最大的福分 / 让我们在这幸福中永生”。
满族和蒙古族自然崇拜的古老意识通过说唱艺术历时久远的广泛传播已深深植入广大民众的思想和情感中, 并随时代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不断地衍化出新的内涵, 关爱自然、 关爱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满族和蒙古族民众中似乎有更朴实而自觉的体现。
(二) 艺术因素的借鉴和融合
远古时期在满族和蒙古族间存在着一种歌舞艺术形式 “倒喇”, 也称为 “倒瓦喇”, 是一种分为末角和旦角的有戏剧因素的歌舞表演形式。 “倒喇” 究竟起源于哪个民族, 有不同的说法。
说法之一认为 “倒喇是女真乐舞传至元代, 融入了蒙古族艺术风格, 至明清时, 成为满蒙两族的歌舞形式。 ”
说法之二认为 “‘倒喇’ 就是唱歌或弹唱的意思, 曾流行于京师, 是蒙元时期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在汉地兴起的一种说唱艺术, 其表演形式是伴以乐器的说唱形式, 与江南评弹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
从现实看来, “倒喇” 究竟产生于哪个民族这个问题似乎显得并不十分重要, 重要的是 “倒喇”这种乐舞艺术形式曾为满族和蒙古族所共有, 它对两个民族的说唱艺术发展应该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蒙古族音乐在清朝宫廷音乐中也曾占有一席之位。 康乾时期, 蒙古族音乐舞蹈曾一度在清皇室娱乐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乾隆撰写的 《律吕正义》 中收录蒙古 “茄吹” 曲共 67 首, 远远超过所收录的满族及其他民族乐曲的数量, 这可作为蒙古族乐曲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佐证。
清代宫廷音乐分为 “雅乐” 和 “燕乐” 两种。 雅乐为清皇室祭祀天地、 神灵时用的音乐; 燕乐为清皇室举行宴飨时用的音乐。 蒙古乐当时被包括在燕乐当中。 每当清皇室有大婚、 庆寿、 礼宾等重大礼仪活动时, 都可看到蒙古乐舞表演的场面, 蒙古族音乐成为满族音乐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清代宫廷音乐之一的 “雅乐” 虽与满族民间音乐分属于不同的音乐畛域, 但统治者的好尚往往会对整个社会自上而下的不同层面产生较显明的影响力, 所以, 蒙古族乐舞也必然会对满族民间音乐产生一定的影响。
满族与蒙古族说唱艺术所使用的伴奏乐器各有不同, 但这两个族缘密切的民族在说唱乐器方面也存在着相互借鉴为我所用的情形。 满族远古传统音乐 (包括说唱) 运用的乐器中有曾二弦、 龙笛、贝、 画角、 仗鼓、 响铃 (碰铃) 等, 而这些乐器原本都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满族吸收采纳这些乐器运用于民族音乐的演唱和表演中, 强化和丰富了本民族音乐 (包括说唱) 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魅力。
满族与蒙古族因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生境生计条件而形成了具不同风貌的说唱艺术。 同时, 又因相近的族缘关系而使两个民族的说唱艺术具有了相互融通性。 对此二者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认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说唱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和价值。
音乐鉴赏论文12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当中,音乐教育不可或缺,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养成具备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民族音乐教育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进行探讨:第一,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第二,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三,民族音乐教育渗透到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措施。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分贝阐述和讨论,主要是为了让读者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继而感受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然后对民族音乐加以重视,旨在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借鉴,综合各方力量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更加完备的发展条件。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我国高校教育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进步,课程设置也向着更加契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方向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大重点,也需要逐步完成其完善和更新,人文教育的被重视,让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也有提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音乐教育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高校以西方音乐为主的教育模式尚未改变,因此,要想让民族音乐教育逐步发展起来,首先需要在高校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振兴。
一、渗透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1、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不仅给中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途径,也让外国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中国里来,就音乐方面来看,西方音乐和音乐理念传入中国,形成目前备受年青一代青睐的流行音乐,就高校课堂而言,许多西方音乐观念和教学方式也带入中国音乐课堂,这样,让学生对外来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但是,这样重视外来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非常稀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缺失,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里无法展现其精彩。因此,高校音乐课堂中带入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音乐,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帮助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展,达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标。
2、提高教学质量
相比西洋乐,民族音乐的唱法所包含的内容和方法更加复杂多样,每一个唱法中都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唱法的训练分布在表演方式、情感模式、声调选择、留白技巧等各个方面。民族音乐讲究声腔的选择和节奏的精确,细微的差别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在对民族乐近乎苛刻的学习中,会对教学起到更好的作用。
3、提升学生素质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全面,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需要得到展现,为了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为了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各个专业教育都应该做出自己的更新。音乐教育像是人体构造当中的折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加入,不仅对音乐课堂的完善和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首先,民族音乐的加入完善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更加完整;其次,学生在上课期间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可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当中产生灵感,在帮助他们扩宽就业和创造机会的同时,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再次,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课程能力增强,而且增加了他们对民族事物的审美能力。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民族音乐渗透到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音乐基础差
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理念当中重视素质教育的发簪,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弊端,因为素质教育的广泛发展带来的就是应试教育,因此,美术音乐一类课程得不到学校教师的重视,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这些课程的学习非常不足,初等教育中对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视让学生对文艺课程非常忽视。学校、教师、家长一致的行为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艺术的审美能力相当缺乏。长此以往,大学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便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障碍,这样子不仅影响学生音乐欣赏的发展,也对学生心理构建有所阻碍。
2、学校课时较少
我国自小学开始的.课程设置里诸如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都非常少,应试教育之下,语文数学等科目成为学校的主要科目,而美术音乐课程每周只有一节,甚至有时候还会不上或者被占课。而高校的音乐教育仍旧延续了这样的做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课时非常少,而且因为各方面条件不足,学生对这门课程也很难提起兴趣。课时少让学生对音乐审美有缺失,而西方音乐理念与中国学生教学、生活环境的不符合让学生一时难以融入其中,无法对其音乐提起兴趣。因此,民族音乐的加入会让学生开始接触我国传统文化,而这些都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等有着丝丝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在音乐课堂上也更具有求知欲望,如此才能使这门课程更快地朝着民族、特色、完善的方向发展。
三、民族音乐教育渗透到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事物,生活之余,音乐可以带给人类很多不同的感受和体会。高校学生作为一群即将踏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他们心智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的教学责任,对音乐的学习和审美能力培养是课堂上教学环节进行的主要方向,因此,教师在讲述音乐时,需要在作品中加入中方和西方两种风格,让学生自己感受,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该音乐作品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在了解这些之后,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更加清楚音乐创作的来源和创作的方法,在了解本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对音乐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校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主体也是他们。我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课堂的渗透,有利于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和了解。传统音乐的初步形成在于人们真实情感的迸发,它只是先辈们在表达自身情感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对此,要想在课堂上达到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音乐感知力运用良好。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要以引导和启发为主,传统音乐对中国学生长长的渊源能够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第一,教师要根据传统音乐的意境和情感等,引导学生自己先体会音乐,感受传统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在这样自行的感知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感受加以阐述,以期待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或者各抒己见。第二,音乐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对音乐的感知,也需要学生对音乐专业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尤其是对音乐节奏、乐理知识的掌握,只有在专业知识的支撑下,学生才能达到对音乐整体的学习和认知。第三,增对目前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在西方音乐、流行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中找到平衡点,鼓励学生自行创作,将传统音乐元素加入到音乐创作当中,达到对音乐全面的学习,这样也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
3、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
传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国家和学校的支持,更加需要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因此,选取一些优秀的教学师资是学校应当首先考虑的事情。要想让传统音乐更快更好地走进高校音乐课堂,对教师应当有这样的要求:第一,教师应当对中国传统音乐非常熟悉,传统音乐博大精深,只有教师做到对它的全面了解,才能够有信心和能力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教学体验。第二,教师应当具备创新能力。新的音乐和新的风格不断在社会中涌现,在这样信息资源广泛的社会当中,音乐以不同的形式快速涌入学生的世界当中,传统音乐要想在这样多样的音乐中占到一席之地,需要教师将传统音乐不断创新,这样的过程中,既达到对传统音乐的学习,也能够满足学生对流行乐等的学习需求,由此形成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对传播传统音乐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教学与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相结合,必须有强大的教师团队才能够实现。
四、总结
今天,社会的全面、多面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国教育更应该借此机会大展中国之特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音乐教育应当担负起这一重任,因此,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是必然的趋势,不仅可以传播民族文化,也可以在国际上展现中国风采。在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高校音乐教育完成对各类音乐教育的吸收和拓展,对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前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即使目前民族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尚不能达到完全的融合,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民族音乐的大放异彩是大势所趋,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这些民族音乐的魅力,为传播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地方高校音乐鉴赏课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探讨[J].娜响.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xx(7).
[2]地方高校音乐鉴赏课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探讨[J].尹娜.求知导刊.20xx(12).
音乐鉴赏论文13
【摘要]
音乐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它能够表达人的思想与情感,能够带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够提高人的气质和修养。因此,我国将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音乐课中,音乐鉴赏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音乐鉴赏并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随意听音乐,而应深入思考和分析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关键词】
音乐要素;高中音乐;音乐鉴赏;表现作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代教育主张和提倡素质教育,而高中音乐课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绝佳平台。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是通过其中的各种音乐要素表达给听众的,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以及力度等要素,把握好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把音乐要素贯穿于整个音乐鉴赏教学当中。
一、音乐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所谓音乐要素,就是指构成一部音乐作品的各种元素。就像构成一篇文章的元素是文字与符号等一样,构成一首乐曲的元素则是其旋律、节奏、节拍、速度以及力度等,这些基本要素结合于音乐之中,使得音乐表现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若是缺少了音乐要素,那么音乐也将不存在。不同的音乐要素所构成的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各不相同,因此给人带来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只有把握好一部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要素,才能够真正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与作曲者及演奏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表现作用
(一)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音乐场面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当学生第一次听一首乐曲时,所关注的都是该乐曲的旋律,而对其他的要素关注不深;而当经过教师的有意引导后,才会注意乐曲的节奏变化、节拍规律、速度快J漫、力度高低等要素,以及考虑乐曲都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与情感等等。而通过以上这些音乐要素,会使乐曲表现出一种特定的音乐场面。不同的音乐要素所描绘的场面是不同的,有的特点比较鲜明,有的则需要认真揣摩和分析才能够感受得到。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和容易地感受到音乐要素的变化所给音乐场面带来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场面变化非常明显、叙述性很强的音乐作品来让学生进行鉴赏。例如舒伯特的《魔王》是根据歌德的同名诗歌《魔王》所创作的一首乐曲,其主要讲述了一个孩子被魔王所引诱,父亲想救他却没有成功,最终孩子还是被魔王所吞噬的故事。在这首乐曲的演奏过程中,随着故事情境的推移,音乐场面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通过乐曲中的音乐要素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在乐章开始,音调和节奏比较低弱,之后伴随着故事进人高潮,音调越来越高、节奏越来越快,这正表现出了孩子越来越接近危险边缘和情绪越来越激烈恐惧的心理变化;同时,魔王的音调也从开始引诱孩子时的轻松,到最后达到目的后的凶残。教师通过让学生鉴赏这首乐曲,并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其中角色的情绪变化与剧情的形势变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要素给音乐场面带来的影响。
(二)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音乐情感的变化
作曲家创作一首乐曲,目的之一就是借助乐曲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这说明了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这点也是所有艺术的共通之处。而在鉴赏一部音乐作品之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由于音乐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并且我国的学生往往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音乐这门课程,所以高中学生大多都已经对音乐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从一首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中大体听出其的情感基调。但是,通过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而体会出其中情感仅仅是第一步,这只是一种简单而基础的情感体验,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还需通过分析其中的各种音乐要素,了解情感是如何被表达出来的。例如,舒伯特的《蹲鱼》这部作品,开始时用了轻快的节奏和舒缓的音速来表达蹲鱼在清水中自由遨游时的轻松自在;后面节奏由J漫变快,又表达了蹲鱼被捕捉到时的愤怒悲伤。作者在同一首乐曲中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情感,鲜明的对比使得学生更容易把握住这其中的情感变化。
(三)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音乐体裁的变化
音乐有着无数种体裁,有进行曲、舞曲、夜曲等等,而不同的音乐体裁中的音乐要素也是不同的,例如进行曲的音乐节奏和音乐力度往往更快、更高,舞曲的音乐节奏和音乐力度则往往更缓、更低。通过让学生分析音乐要素的不同,可以让他们分辨出不同的音乐体裁,这也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培养。
三、结语
以往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很少有教师会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音乐要素的作用,而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音乐教师也开始关注让学生了解音乐要素。音乐要素是一部音乐作品的灵魂,只有把握了音乐要素对乐曲表现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乐曲。
参考文献:
[1]张婷。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的表现作用分析田。音乐时空(理论版),20xx(04):52,33。
[2]邓燕霞。高中音乐鉴赏中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探析田。音乐时空(理论版),20xx(04):119
[3]叶国剑。试论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的表现作用—《幻想交响曲一柏辽兹》一课例谈田。黄河之声,20xx(01):20一21。
作者:祝江燕单位:浙江省嵘州市黄泽中学
音乐鉴赏论文14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广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挑战。为了使我们的人文修养更上一城楼,在这个学期为我选修了《大学音乐鉴赏》这门课,当我上完这门课的第一节的时候,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感觉我听到了“音乐” ,听到了真正的音乐。
许多人认为欣赏音乐,首先要先了解乐曲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音乐结构(和声、伴奏、配器)。我认为音乐的产生非常自然,是出自感性、本性和天性的东西,它出自人类第一声喊叫。欣赏音乐、走进音乐,首先要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感动和心灵的共鸣,然后才能理解音乐、表述音乐。
音乐包含了艺术和思想等在内的丰富内涵。要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含义进行深入的体味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就必须从“感情”欣赏上升到“理智”欣赏,从“感觉”上升到“感受”。
①熟悉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依靠它特有的各种表现手段,包括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要素构成了音乐形象。听者要对不同的要素具有一定的敏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良好的分辨和记忆能力。不同的作品都有自己的主体及主题变化发展的手法,听者应努力培养自己具有依靠听觉去感受器乐化主体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离不开对音乐语言的熟悉。
②掌握乐曲曲式结构形式:曲式是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典型的结构方式。正是这种形式决定了主题呈示,重复,发展变化或再现的基本规律。了解和掌握它,才能进一步体味音乐作品的内容所体现的整体及形式美。
③了解音乐流派和风格:听者必须对作曲者所处时代、环境、经历、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他写作此曲时的动机、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最好也了解一些音乐形式和手法等)。如此,在听音乐时,听者就能随着乐曲感情的起伏变幻,而在内心得到一种讯号,随着乐曲之乐而乐,悲而悲,愤而愤,并转化成哲理概念。
④把握准确的欣赏方法:音乐在精不在多,而且要分层次和整体相结合。首先,面对一部作品,最好采取分章分段和完整聆听行相结合的方法。感情上,我们要熟悉它,跟踪音乐的信息;理性上,作品文字介绍或讲解能够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其次,分层次听,可以感受旋律、伴奏、织体的进行等。最后,整体综合欣赏,感受整体的立体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深入。
⑤现场聆听音乐会:听现场演奏可以使人感受音乐,使人置身其中,在无言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对于提升个人音乐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课上, 老师也为我们介绍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像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有节奏和旋律, 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音乐. 还介绍了像贝多芬和肖邦等音乐大师的一些作品. 这些音乐知识都很吸引我。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浪漫乐派代表人物: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罗西尼、肖邦、柴可夫斯基、普契尼、理查施特劳斯。
在西方古典音乐欣赏中, 老师还给我们欣赏了中国的古典音乐, 其中使我感悟最深的是我国在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这首曲子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歌颂了他们真挚纯洁的爱情。尤其是乐曲的展开部,描写“英台抗婚”和“楼台相会”的情景。铜管乐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阴森可怕的大锣和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与大提琴,拉开了这场悲剧的序幕,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由于封建礼教的摧残,一对青年男女无法摆脱即将降临的厄运,他们在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倾吐了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切肤之痛。通过老师的讲解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使我们受到了艺术的感染和熏陶,美化了我们的心灵,而且培养了我们有崇高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以及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美感能力。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大学音乐鉴赏》课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对欣赏音乐的看法不再是那么简单了。通过上《大学音乐鉴赏》课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使我更加注意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使我懂得了在欣赏音乐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习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只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音乐鉴赏论文15
音乐是寓于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音乐没有视觉形象,也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但它可以抒发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描绘大自然中人和物的景色、形象以至某种意境,所以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音乐鉴赏的能力,与聆听者的知识和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艺术通过作曲演绎聆听这个三位一体的创作过程来完成,作为音乐聆听者,欲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先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
1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1 课前采用多种导入,引发兴趣课前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起至关重要作用,适当而贴切导入学好歌曲关键。高中音乐课,许多作品都借助故事形式和肢体语言形式去表现,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进行审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欢乐颂》时,笔者先讲述贝多芬悲惨生,又绝不向命运低头伟大精神,引起了学生极大同情和崇拜,欣赏起《欢乐颂》首曲子时,为了解作品内涵奠定了基础。又《梦幻曲》教学,笔者先示范做了睡觉动作,引发学生好奇心,问道:同学们做过美丽梦些样梦呢! 学生立刻发表自己感想,笔者再让学生听一遍《梦幻曲》,学生也用各种肢体语言去表现曲子意境,不仅仅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还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大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1.2 听看结合,增加兴趣
音乐课堂,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图片、重要歌谱、歌词等引入学生视野,对学生产生视觉上刺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与看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对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无法得增强。例:在给学生讲解《北京喜讯边寨》首管弦乐曲时,笔者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边让学生观看小伙子和姑娘们此伏彼起,纵情歌舞场景,边让学生倾听乐曲,使学生体会乐曲所表现出北京喜讯传南方边寨时引起各族人民欢歌跳跃热烈情绪。学生倾听过程已被乐曲深深地感染,由自主地模仿着画面上人物进行舞蹈动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得增加,对乐曲感受力和理解力也得到了提高,长期往,对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也非常有益。
1.3 贴近生活,提高兴趣
要培养高中生音乐兴趣教育,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份真情和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们享受音乐无穷乐趣。-节奏教学,笔者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先叫学生模仿母鸡下蛋时声音,再把学生对动物叫声感受巧妙地迁移歌曲节奏去,变成 咯咯咯咯蛋节奏形式, 使学生用生活熟悉并喜爱各种动物叫声读节奏,快乐小动物叫声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游戏般生活情境成了整首歌曲节奏教学。又歌曲《小放牛》教学,当学生唱会了歌曲, 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给歌曲创编或改编歌词, 经过小组讨论, 有同学把歌名改成了《我放羊郎》《我读书郎》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歌词,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了,既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演唱新歌兴趣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总之,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 运用多种形式来欣赏
民族的传统音乐遗产也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以及各种形式的器乐作品,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所需要的精神事物。如果我们的眼界放的更宽些一些,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亚、非、拉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都盛开着绚丽的音乐之花。为了使自己真正拥有一副有音乐感的耳朵,就必须经常的、广泛的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扩张我们听觉得感受领域,在千百次聆听中、欣赏中,逐渐提高和完善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 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采用欣赏音乐来激发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播放一些歌曲而且是一些比较易学的歌曲, 大家都知道当一首歌曲听多来自然而然的就会唱。例如:《浏阳河》《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祝你平安》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熟悉其中旋律,听得越多就会积累不同音乐的旋律,在此学生就可以感受音乐旋律给自己带来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学生需要在日常中积累更多的'音乐作品,来提升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是要使我们和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我们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我们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 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 它也是一种艺术境界,给人类提供了学习音乐的机会,音乐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让人养成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逐渐使自己具备能适应各种风格变现形式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鉴赏论文05-24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论文07-31
美术鉴赏论文06-22
美术论文鉴赏05-22
音乐鉴赏教案02-15
小学音乐鉴赏教案12-26
美术鉴赏论文15篇11-04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11-09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教案11-03
音乐鉴赏教案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