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舞蹈教育专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师培养的重要基地,而舞蹈训练则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科目,除了为学前教育学生今后的幼师舞蹈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外,也对学前教育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有着很大的帮助。
文章将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训练中舞蹈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训练成果有所帮助。
幼师是我国对学前儿童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职业,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我国培养幼师的重要基地,需要通过对教学的强化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幼儿教育中,舞蹈教育是教学中一门对幼儿艺术素养培养重要的课程,因此,舞蹈训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科目。
在舞蹈训练中,对于舞蹈力量的训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锻炼肢体的稳定性,保持身体的重心垂直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耐力、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并能有效帮助学生预防舞蹈运动中的意外损伤,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必须要充分认知舞蹈训练中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充分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力量训练,以此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水平。
一、舞蹈力量训练的内涵
舞蹈的力量对舞蹈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舞蹈过程中舞蹈者需要通过力量对肌肉能力进行运用,使肌肉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以此来引导舞蹈动作的生成。人体的运动需要依靠力量的推动来发挥肌肉的能力来完成,而舞蹈动作又需要依靠肌肉的作用来产生,因此,力量的使用是舞蹈动作形成的基本因素。通过对力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锻炼肢体的稳定性,保持身体的重心垂直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耐力、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并能有效帮助学生预防舞蹈运动中的意外损伤,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训练中针对舞蹈力量的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习的基础,也是对锻炼学生肢体控制能力的'重要环节。
同时,通过对舞蹈力量的训练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舞蹈方面的表现能力以及在舞蹈能力方面的发挥,让舞蹈表演者能将自己的身体做为表现的工具,将自身的情感充分的融入到舞蹈的肢体动作中,使舞蹈成为情感表达和宣泄的一种方式,并且对舞蹈的力量的训练除了对学生自身各项能力有所提高之外,也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舞蹈技巧方面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二、舞蹈力量的训练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
1.锻炼学生肢体的稳定性
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舞动动作,或是为了保证动作的连贯性,需要舞蹈中的肢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比如舞蹈中最常见的不同的跳跃动作,不仅要求舞蹈者能以迅速的推地保证动作的连贯之外,还要保证舞蹈者在处于腾空状态时能够保持在空中舞动动作的稳定,这就要求舞蹈者在跳跃中能依靠肌肉的强度来维持肢体的稳定。
在进行舞蹈中的跳跃动作时,舞蹈者的肢体一直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运动中,而躯干则处于保持不变的状态,这就要求脊椎旁的肌肉能够通过一定的运动来抵抗外部力量产生的负荷,以保证脊椎保持不变的状态,而此时脊椎旁的深层肌肉则需要通过大力的收缩来维持在在肢体的运动中脊椎的稳定。同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力量的训练也能有效提高腹横肌、多裂肌、臀大肌的耐力,其中对腹横肌的耐力提高能有效使其在舞蹈中产生一定的张力,以箍筋的方式保持脊椎的稳定;对多裂肌的耐力提高则能有效使多裂肌在舞蹈中产生收缩,以此来增强脊椎的稳定性;而对臀大肌的耐力提高则能有效使其发生收缩并带动背肌对脊柱的控制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2.保持学生的身体重心垂直
人体的重心会在舞蹈中跟随舞蹈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也会根据舞蹈者动作力量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在舞蹈过程中维持舞蹈者身体的稳定其本质上就是需要对舞蹈者身体的重心进行有效调控,以保证舞蹈者的身体重心能保持在垂直的状态,从而来保证舞蹈者在舞蹈中身体的平衡。比如在舞蹈中的二位转和旁腿转这两个舞蹈动作,需要舞蹈者能够在旋转发力的瞬间明确身体重心的位置,而作为旋转动力的腿需要一直保持在抬平的状态并通过胯关节的作用来保证身体的重心不会变异,以此来保证舞蹈旋转的动作顺利完成。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训练中,就需要通过对舞蹈力量的训练来锻炼腰方肌、多裂肌等以旋转重心为核心的周边肌肉群的耐力来保证学生在舞蹈过程中能维持重心的的稳定,通过舞蹈力量的训练来提高腰方肌的耐力也能有效帮助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对呼吸的控制,以此来有效增加腹部的内在压力来保证脊椎的稳定性,从而实现舞蹈着在旋转过程中的身体平衡。
3.提高学生的舞蹈耐力
在进行舞蹈动作的展现时,需要舞蹈者能通过自身舞蹈技巧和肢体以及肌肉的协调配合来实现舞蹈动作的连贯性,这就要求舞蹈者具有一定的舞蹈耐力。在舞蹈过程中耐力是保证舞蹈完整性的基础,而舞蹈者则需要通过对力量的训练来保证舞蹈中的耐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训练中,应当要加强对学生舞蹈力量的训练,除了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耐力来保证舞蹈动作的连贯性之外,还能够在有效增强舞蹈者在舞蹈表演中的爆发力,是舞蹈的表演更加具有生命力。
4.锻炼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和柔韧性
学生舞蹈的灵敏性是指在舞蹈表演中动作和技巧之间的干净利落的衔接,以及能在保证跟随音乐的节奏来对舞蹈进行流畅的呈现。而柔韧性则是指舞蹈表演者自身的身体的柔软程度和拉伸程度,并且能通过自身的柔韧性完成舞蹈中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这两种身体性能进行训练时,也需要通过对舞蹈力量的训练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力量的训练能加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并以此来实现灵敏性和柔韧性的提高,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舞蹈方面的表现能力。
5.帮助学生预防舞蹈损伤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而言,大多数的舞蹈动作都会对人体的承受力造成一定的负荷,很可能会造成肌肉的拉伤或者是脊椎的损伤。而同类型舞蹈动作的重复也会造成人体肌肉的疲劳,使舞蹈中的力量明显减弱,对人体的腰椎有着潜在的威胁。因此,为了便免舞蹈过程中意外的损伤,就必须通过对舞蹈力量进行训练来增强肌肉的强度,使肌肉的强度能有效承受来自舞蹈运动所带来的负荷,以此来帮助学生预防在舞蹈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损伤。
三、结语
针对舞蹈力量的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的肢体稳定性、舞蹈耐力、灵活性和柔韧性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有效维持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的重心垂直,来提高学生的舞蹈平衡性,还能帮助学生有效预防在舞蹈训练中可能产生的损伤,应当引起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重视。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建议
1突出童趣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线幼儿教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要体现出儿童特点,舞蹈教育总体上要由成人化的舞蹈组合练习变为富有童趣的儿童基训民舞组合。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和学生具有一颗活跃的童心,在教学中多体现童趣。童趣是一个包含内容非常广泛的话题,其要旨是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富有童心。大凡飞鸟虫鱼等世间万物都可表现出童趣,例如,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儿时观察蚊飞、花台草木、驱打蛤蟆都写的天真活泼、童趣盎然。从中职学校的角度看,重点是要增强舞蹈课的研究。要组织本校舞蹈教师,并聘请一部分校外舞蹈教师,进行舞蹈教育目标、舞蹈教育策略方法的研究,开发出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课件。对于教师来说,要根据班级的情况,加强舞蹈课的设计。学校或校外机构制作的舞蹈课件并不适合所有的班级、适用于所有的情况,舞蹈教师要以课件为蓝本因地制宜在班级内开展适当形式和内容的舞蹈教学。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要以一颗童心积极地参加各种富有儿童气息的舞蹈训练。概括起来,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突出童趣,就是要“擅用夸张的舞蹈语言,追逐富于幻想的童心,演绎自然天成的童趣”。
2增强实践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最终要面向一线幼儿教学,这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不管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考虑,还是从提升教学效果来看,实践内容都应该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双导师制,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由学的好转变为能教好。应该承认,在不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是一味的学习教师教授的组合内容,只会学,很少练习如何教,学生到了幼儿园后很多都不懂如何教学。当务之急是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这个转变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舞蹈教学实践。现在通过增强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模拟演练、校外顶岗实习等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教。尤其是校外顶岗实习更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舞蹈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项目,以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实践课1000学时为例,舞蹈实践教学课应该占到15%左右。
3进行编排创新从目前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已发生很大变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虽然说:“这个看法在实践中不如在理论上那么被真正承认”,但幼儿园教育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素质教学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体现为,由单纯的数学、语文、美术课等学科教学变为综合性的教学,填鸭式、应试式教育早已退出幼儿园课堂,幼儿课堂代之以生动性、活泼性、多样性。比如学画一个苹果,不仅仅是教师教画苹果就可以了,而是可以先教幼儿一首有关苹果的歌曲,讲一个有关苹果的故事,再学画一个苹果,最后还可以以跳一个摘苹果的舞蹈结束。这种教学形式更新颖、活泼,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单纯的、割裂式的`舞蹈教学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幼儿园教学潮流。舞蹈教学要与知识教育、游戏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舞蹈的育儿作用。这就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舞蹈组合,还要能学会编排创新,相应的教学内容要很好地体现这一点。
4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各个艺术门类之间有相通性,对于单个人来说,要在一种艺术上取得大的造诣,需要其他种类艺术修养的支撑。比如在中国古代讲究的是诗书琴画一体、乐舞一体、诗歌一体,一些艺术大家如王维、苏轼等都是兼通各种艺术。在表演中,舞蹈一般是与其他艺术形式配合演出的,需要演出者通晓多种艺术。比如,唐代的著名舞蹈《霓裳羽衣曲》《唐王破阵曲》都是各种艺术形式的集合。现代的舞蹈演出更是如此,一个舞蹈演员往往都要歌舞曲演俱佳。中国传统舞蹈不仅是多种艺术的集成,还有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在里面。中国传统舞蹈讲究的是神韵,这一点是与中国诗歌、中国文学是相通的。“神韵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多多学习中国文学,以文学的神韵来帮助促生舞蹈的神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可以相应的增加中国古典诗歌、国学、现代美文等。此外,良好的书、琴、画、乐、歌修养对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艺也很有帮助。能边跳边唱、边跳边弹的舞蹈老师很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舞者善多技还可以扩大舞蹈艺术教育的外延。这些,都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结语
当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根本点。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还有很多不适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状的地方。之所以要进行改革也正是因为旧模式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幼儿园新教学模式的需要。综合各种因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四点:突出童趣性、增强实践内容、进行编排创新、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3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加强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旨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执教能力,为提高幼儿的舞蹈艺术兴趣,激发舞蹈学习动机,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加深其对舞蹈艺术的感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综合分析目前在教学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在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其积极主动参与舞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知识素养和技能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舞蹈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成为学生机械模仿的“自由天地”,这逐渐使舞蹈教学成为动作的拼凑、衔接与集合,舞蹈所体现的内在美没有充分展现。教师应该更新舞蹈教学理念,突出“以认为本”的现代化舞蹈教学理念。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灵活性
就教学方法而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不注重将多样化的舞蹈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致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明显。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属于“师承式”教学,但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与改革,这种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探索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譬如,舞蹈动作训练时发挥音乐的提示作用、引入多媒体视频教学等。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我国未来的幼儿舞蹈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学专业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应将幼儿舞蹈教育知识作为重中之重,分清内容主次,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应科学处理专业舞蹈与幼儿舞蹈知识的内容分配比重,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科学、清晰化的教学内容。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的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无论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材内容的处理或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内容方面,都浮现出一些问题不利于整个学前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因此,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配置尤为重要。
(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受传统舞蹈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学习评价时,往往只将评价停留在对舞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与检测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舞蹈操作、舞蹈编排和舞蹈创新能力的考查,这种单一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评价缺乏公正性与科学性,极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舞蹈实践教学技能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为了促使舞蹈教学评价的公正、公平、科学,弥补目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忧心舞蹈评价弊端,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新出路
(一)更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
受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只是一味地追求了舞蹈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这种僵硬与老套的教学理念,不能将舞蹈过程中的艺术所独具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特性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能够从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中感染中高效的学习。长此以往,在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成为了学生机械的模仿,这逐渐使学生变为动作的模仿者与拼凑者的集合,舞蹈所体现的`内在美逐步退居到舞蹈教学幕后,使学生高效领悟舞蹈精神和内涵成为奢望。改变这一局面的只有变革,舞蹈授课教师必须改变舞蹈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现代化舞蹈教学理念,深刻领悟舞蹈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等方面的作用,不断用舞蹈艺术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教会学生用舞蹈艺术来表达和倾诉内心情感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舞蹈创意,提高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技能。
(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
由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以致在课程学时设置和教学内容编排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就学时而言,高校应适当增加课程学时即可,但就教学内容的设置于编排上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适当改变舞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选择难度适中、内容适度、专业性不是很强的舞蹈教学内容,依据学生个人的舞蹈基础设置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其次,设置基于学生能力的舞蹈教学培养与提升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接受舞蹈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学以致用,将幼儿教师的职能发挥到极致。高校教师应在舞蹈教学中设置舞蹈“实践体验课”,以“打造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师,提高幼儿舞蹈学习能力”为目标,将舞蹈实践课与舞蹈排练课进行到底。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幼儿舞蹈教学观摩课”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技能。最后,将优秀的舞蹈课程及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民间民族舞蹈、少儿舞蹈赏析、少儿舞蹈编排等课程的引入是很有必要的。
(三)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舞蹈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前提下,掌握尽可能多的幼儿舞蹈教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以致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常见的高效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模仿相统一、多媒体教学法、舞蹈表演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例如,在民族舞蹈的排练与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现该民族的生活场景,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与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其感悟力与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做到以下:一是在舞蹈教学实践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文关怀渗透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己当教师时更加注重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舞蹈教学技能方面,引导学生对儿童舞蹈进行探索求知。例如在儿童舞蹈技巧上,对儿童舞蹈的手法、步伐技巧等进行详细探讨和归纳,以便于儿童模仿学习。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
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与学生“学”,致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制约与阻碍,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基于以往教学评价的弊端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评价体系很重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应从两方面完善: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就评价主体而言,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尊的单一评价主体,不断将学校、组织、学生等引进来。综合各方评价得出最科学的评价方案。二是创新舞蹈教学评价内容。除了对学生的专业舞蹈知识进行考察与评价之外,教师还应通过即兴表演、舞蹈编排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舞蹈鉴赏、编排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舞蹈素养,为将来幼儿舞蹈教学打下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和舞蹈教学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问题也制约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进程。为了能够给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师,推动幼儿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一定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规律,立足长远,要通过更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工具丰富教学手段,逐步完善,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的评价等方式,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走向发展中的春天。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4
摘要:幼儿舞蹈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多种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幼儿舞蹈课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利陶冶学生情操,并且让学生具备能学、能教、能编、能跳的舞蹈表演和创造能力,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可以成为更加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舞蹈教学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研究
一、幼儿舞蹈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水平,并适应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需求就尤为重要。幼儿舞蹈主要是指幼儿利用身体动作、语言结合音乐,以喜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的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反映幼儿情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舞蹈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并非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为了通过幼儿舞蹈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幼儿教学工作,所以,在学习幼儿舞蹈课程时,应树立好正确的目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本持注重审美,淡化技术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就是提高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从而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要具备表现美的能力,将所学习到的舞蹈以优美的方式展示出来,舞蹈动作要求能够更好的感染他人。最后,要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幼儿一般很难具备按照要求完成一套舞蹈动作的能力,但是通过模仿和想象,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所以高职学生也应注重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不缺少美的元素,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发现美的能力和接受美的能力。
三、有效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教学内容避免陈旧,注重创新
为了教学更加方便,在教学内容上,很多教师会采取临摹以往作品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起到方便教学,省时省力的目的,但如果一味选择以往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时间一久,难免会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创造能力和动脑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作品的创新性,不能默守陈规。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创编或者改编一些适合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在创新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多想、多观察、多练习,通过对范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自己编排舞蹈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舞蹈创编的能力,并将优秀的舞蹈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舞蹈动作和音乐不断涌现,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适合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时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在以往的教学当中,通常都是以教学的次数和学生练习的数量决定教学质量的,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获得幼儿舞蹈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以情感作为教学的支撑,注重学生的感受,以提高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学习的热情,并将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将浅层的.、容易转移的兴趣培养成长期的由衷的爱好,让舞蹈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喜恶,按照学生的要求和特点对课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兴趣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路、启发智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作品。
(三)重视教学过程和学生体验
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也要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学生体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学习舞蹈、演绎舞蹈、编排舞蹈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因为幼儿舞蹈这门课程并非是一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所以学习的过程更加重要。同时,学生的体验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情绪和音乐相结合,从内心出发体会舞蹈动作,结合幼儿阶段年龄特点制定舞蹈动作,让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更加符合幼儿舞蹈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四、创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体系研究
(一)教学体系创新基本原则
教学体系的创新应遵守科学性原则。舞蹈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全身各个部分参与其中,并且具备一定的运动强度。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并且年龄较大,骨骼发育定型,也不适合进行难度较高的舞蹈教程,所以,在教学体系和方式创新方面,应结合科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幼儿舞蹈课程。同时,教学内容方面应突出时代特点,只有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才能避免被社会所淘汰,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未来从业后具备新时期标准的舞蹈技能。所以,教师应多选择新时期幼儿舞蹈元素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新的舞蹈技能。例如,当前幼儿教育中,更加注重利用舞蹈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利用动作开发智力,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心理学要求,创编出具有更强教学效果和丰富内涵的舞蹈动作。舞蹈教育是塑造个人性格的过程,利用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更好的丰富学生舞蹈表现力,从而开发更多新型舞蹈元素。因此,舞蹈教学在方式手段上应避免一味沿用传统方式,教学模式应避免固化,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
(二)教学内容安排研究
教学内容在具体安排方面,笔者根据幼儿舞蹈教学规律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利用四个阶段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幼儿舞蹈学习和掌握能力的目的。第一阶段,舞蹈基础课程训练。在基础舞蹈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古典舞蹈课程作为启蒙,让学生感受音乐律动和舞蹈元素,锻炼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动作开始训练,逐渐掌握组合动作,加强分解动作的练习,从而更好的放松学生身体,以便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将简单的舞蹈动作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避免学生因动作太难产生负面情绪。第二阶段,在教学中加入民族舞内容。我国民族舞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在加入民族舞作为教学内容前,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非让学生掌握多么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强调在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和表演形式的魅力,提高学生肢体的表达能力、舞蹈种类辨析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第三阶段,幼儿舞蹈强化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性更强,应着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对幼儿舞蹈动作特点和基本舞步能够做到熟练掌握,提高学生将舞蹈知识融入幼儿舞蹈教学当中的能力。第四阶段,加强舞蹈实践。幼儿舞蹈的实践培养主要包括舞蹈教学和舞蹈编排,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幼儿舞蹈教学水平,需要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并且根据不同的主题,编排各种类型舞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加胜任幼教工作的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的应用到幼儿教学当中。所以,这一课程的主要内涵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应以幼师专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5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言语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准确,极容易导致学生接受错误的信息。相反,如果教师用准确的言语进行表达,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误解的情况,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当然,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解,也体现在对舞蹈动作要领的传递。在模拟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讲解舞蹈动作,也可以向学生提问动作要领等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准确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动的语言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调节学习气氛,还可以唤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舞蹈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将需要讲解的舞蹈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教幼儿芭蕾舞时,有些幼儿的手型动作不到位,可以提醒幼儿想象一下天鹅挥动翅膀的样子,这时幼儿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手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手型像天鹅的翅膀一样美丽动人,这样更容易使得幼儿记住在舞蹈中正确的手型是如何摆放的。培养学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更提高了幼儿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舞蹈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语言要生动准确,动作也要规范标准。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全面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并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以优美的舞姿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获得学生的尊重。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舞蹈动作的能力可以从动作技能和表现能力两个方面反映出来。动作技能是对舞蹈基础动作的掌握,而表现能力是对舞蹈艺术性的体现。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幼儿舞蹈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示范舞蹈动作能力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和表现能力的学习。不仅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训练,还可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中,增加各个种类舞蹈的动作训练,如芭蕾舞、古典舞等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更大限度地了解以及掌握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动作要领,以便在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为幼儿传播更多不同风格的舞蹈知识,更全面地为幼儿打开舞蹈新天地。
三、编创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编创舞蹈的能力,以满足学生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对编创幼儿舞蹈的需求。进行幼儿舞蹈的创新,首先,要求学生对幼儿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掌握。幼儿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接受舞蹈能力也会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记忆、模仿、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心理特点进行编创舞蹈。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轮流进行创编作业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纠错、互相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用自己的舞蹈语言表达所学到的动作,进而学会思考、有意识地进行舞蹈组合创编。最后,注重锻炼学生对于生活细致观察的能力,因为在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在幼儿表达不同情绪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得到灵感,从而编创出能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要从语言表达、示范动作以及编创舞蹈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是教学的前提,动作的示范是教学的桥梁,舞蹈的编创是教学的升华。相信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突出幼儿舞蹈的特点,使学生学有所长,就一定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学前教育优秀人才。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6
一、前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但现阶段,纵观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去跟着怎么学”的被动式教学痕迹仍清晰可见,这不但使课程改革收效甚微,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认清当前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建构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舞蹈课课时偏少。某项对省内外多所大专学校舞蹈专业教学课时的调研报告显示,大专学前教育为三年学制,除去实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只有5个学期。每个学期上课12-15周,每周2个课时,那么五个学期的课时最多是150节,对于专业技能性很强的舞蹈教学而言,该数量的课时相对偏少,课时的不足使课程内容不能全面深入展开,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到舞蹈相关知识与舞蹈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够全面。
(二)无统一配套的舞蹈课程教材。实施系统的教学,教材是依据。而教材结构、内容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的达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密切的联系。当前,大部分大专学前教学舞蹈课程并没有适用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高校舞蹈专业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中职院校幼教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大专院校学生而言,要求过高或过低,偏离了教学实际,对大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造成阻碍。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因舞蹈课程不属于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无专业的课程管理者,通常课程设置是由授课教师完成。课堂上,舞蹈教师的授课缺乏计划性,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方式看似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不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学生舞蹈基础差。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传达情与意的艺术,对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此前并未进行过舞蹈专业训练,甚至未接触过舞蹈,学习舞蹈务必从头练起,也因学生年龄大骨骼已发育定型,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可塑性不高,加大了授课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大专学前教育院校舞蹈专业教师对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不够了解,同时教学时没有依照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把握不准。例如,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粗略学习一些舞蹈基础知识或者在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大量进行舞蹈创编教学,这些都是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推进。
三、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索
(一)合理编排课时。舞蹈课程设置一般为每周2个课时连续授课,从单次学时来说,90分钟教授一个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从周课时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周只有2个课时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每次学习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复习与练习,导致学了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舞蹈教学的周课时,例如,每周增加一个课时或者每两周增加两个课时,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安排旧内容的复习、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性别、舞蹈功底、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学到最多的舞蹈知识;对于男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适合男性气质的舞蹈类型进行教学,例如拳类、操类舞蹈。女性学生则选择广泛,一般的舞蹈类型都可以考虑。对舞蹈功底较弱的学生,将其单独编组进行多次、重复教学,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其能力。
(三)拓宽教学内容。现阶段,大部分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认为,舞蹈课程内容是偏向技能训练,对音乐美学、艺术欣赏、形体矫正等与舞蹈有关的周边内容涉及较少,这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舞蹈技能学习,也要增加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选择一些舞蹈欣赏、音乐欣赏、健美知识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趋向于全面发展,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从事幼教研究工作。
(四)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重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以音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各类音乐,进而伴着音乐节奏做出有节律的肢体动作,使其能充分感受舞蹈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以及力量之美。另外,可以采用观看歌舞剧或舞蹈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达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目的。
(五)重视舞蹈课程管理。大专院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科学设置与高效管理,由专业的舞蹈教学管理者根据专业的特点实施教学管理,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授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课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选择适合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舞蹈教材,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规范,更系统。
四、结语
总的而言,目前大专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仍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希望教育者能认清现状,从实际入手,不断探索、探索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舞蹈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7
随着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当前教育理念已逐渐发生转变,素质教育被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使得我国教育教学迈入新局面。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其对幼儿学习舞蹈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成为当前高校需要考虑的重点。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地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对策,希望能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水平。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本文对地域文化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融合进行讨论,以此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提升。
1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思想
时代虽在不断发展,但任何时候幼儿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涉及到幼儿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素质能力水平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幼儿舞蹈教学不仅是教给小孩子舞蹈技能,更需要通过舞蹈来引导孩子认识文化的内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培养出技能与思想同样过关的高校生。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堂设置过于重视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而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却缺乏重视,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练习舞蹈,而不会向学生介绍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思想,这样使得学生慢慢淡化了了解舞蹈作品的想法,失去了对舞蹈文化精髓钻研的兴趣
1.2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和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和发展,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已经开始转变思想。但舞蹈教学内容目前仍然维持传统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也比较单一,不能突出特色,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机械性地进行舞蹈技能训练,而缺少文化思想的涵养。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区别于其他舞蹈专业的内容,也不能和社会上的文艺团体相混,舞蹈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素质,所以在高校教学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全方面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固定,逐渐与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所差距,也不能满足当前新一代个性鲜明的学生的需求,这是目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舞蹈教学缺乏创新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学院不同,这里的学生既是学生的角色,也是未来幼儿储备教师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舞蹈水平,还应该学习其他教学内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包括舞蹈技能、舞蹈理论、舞蹈编导等多个部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学生刻苦练习。但在学习中,舞蹈教学常常忽视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个人舞蹈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为了以后学生投人到幼儿教育事业中必须考虑的。然而,当前各个高校的舞蹈教学几乎都采取了同样的授课方式,缺乏对特色地域文化的考虑,使得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都形成了统一的固定模式。舞蹈教学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对舞蹈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揣摩。
1.3舞蹈教学中文化渗透程度低
我国舞蹈种类繁多,很多舞蹈类型都与特色地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民族舞,就是汇集我国少数民族智慧的传统艺术。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高校很少从文化熏陶角度设置课程,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具备地域特色的学生,也
难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学前舞蹈教学如果不能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很难使学生掌握地域舞蹈文化的内涵,这样,将来学生去到不同地域的幼儿教师岗位上,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教学能力。
2加强地域文化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融合的对策
2.1引入地域文化,丰富教学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将地域文化融人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的舞蹈类型都极具民族特色,除汉族传统类型的舞蹈外,很多舞蹈都涵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引人课堂,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们感受到将地域文化与舞蹈进行融合后的魅力。学生们通过二者的融合既能了解传统文化,又能提升舞蹈技能水平。高校可以邀请地方文化名人到校开展教学讲座,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域的文化内容。地方文化艺人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对地域特色文化内容与风俗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可以为学生介绍每一个区域的舞蹈特点,甚至可以亲自为学生表演一段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2.2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开展多样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极为必要的,所以高校应该不断地探寻将地域文化融人舞蹈教学模式中的方法。课堂教学能够直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课外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具备地域文化气息的地方,感受文化的熏陶,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现场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布达拉宫,亲自感受藏族神圣之地的魅力,从中体悟藏族舞蹈的特色,提高学生对藏族舞蹈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准备具有特色地域文化内涵的课件,将一些民族活动制成视频或,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域中举办的盛大活动,感受舞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会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2.3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创新高校舞蹈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同样的基础教材,编导课程、民族舞课程、幼儿舞蹈课程等的教学内容也大致一样。这种统一的舞蹈教学,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缺少特色,对未来培养幼儿造成不利影响。就像不同地区饮食、穿衣风俗不同一样,在有差异化的区域,舞蹈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创新舞蹈教学内容,积极引人地域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感悟力,促使学生在地域文化熏陶中获得灵感,将来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幼儿,使地域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
2.4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地域文化影响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但是又会对整体的传统文化有所影响,身为中华民族一员,高校学生应该继承这些民族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抓住先机,向学生宣传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介绍其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对地域文化的钻研和探究,提升舞蹈创作能力,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3结语
地域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够培养出具备文化涵养的储备教师。将来这些储备教师通过地域文化魅力和舞蹈魅力向幼儿进行耕耘和熏陶,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8
一、高师音乐教育现行舞蹈教材存在的弊端
首先,是无统一或比较明确的舞蹈教学大纲。笔者通过对几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在音乐学专业教学目标及大纲的制定上,师范院校舞蹈必修课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执行学校自行制定的教学目标与大纲;二是教师参照高师音乐学专业教育目标制定大纲;三是舞蹈教师各自定制教学大纲。也有少数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大纲。总之,各学校舞蹈必修课教学目标与大纲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清、教育理念模糊等问题,教师们在具体教学中随意性较大,课程内容参差不齐。
其次,在教材的使用上,普遍存在内容陈旧,不规范、不配套等问题;教师选用教材随意性较大,上课时所使用的教材大体分为专业性大纲教材、文字性理论教材、影像资料类多媒体教材等。长期以来,高师舞蹈课基本沿用的是专业院校的模式,教材内容偏难、偏深,或者退而求其次的使用它们的简化版,学生常常因为难以掌握和完成训练任务而失去信心;教师不能充分把握音乐学专业舞蹈必修课程的定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向学生提供适宜于课堂教学的教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教材的使用上由于受教师个人修养、表演方法及欣赏品位等方面影响,不同教师在教材的选用范围和程度上造成的差异,使学生之间学业的内容掌握方面大相径庭。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教材选用的结构和取向的随意性,等于将舞蹈教育这偌大的园地放任自流,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师的目标的实现。
二、舞蹈教材的选择和提炼
总体上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选择和提炼要遵循面向高师院校学生实际和坚持为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服务的原则。以此为据,笔者提出高师舞蹈教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选择和提炼?
(一)精选通用教材目前,高师舞蹈课教学大多采取专业舞蹈院校使用的教材,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教学习惯、年级不同的划分、对象的不同进行重编与改造。根据舞蹈教学大纲规定,大学一、二年级舞蹈课为普修课程,旨在解决形体问题和具备一定舞蹈表演能力。如,笔者在舞蹈形体训练教学中,为解决学生形体上的不良习惯,以古典芭蕾基训作为训练内容,使学生在单一训练中了解和运用自己的关节和肌肉,初步达到开、绷、直、立,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的基础。其次,根据舞蹈的功能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以往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舞蹈主要是表演性舞蹈,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可分为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等。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出现的舞蹈元素对生活舞蹈中的民族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等都在运用之列,因此广泛了解和掌握各种舞蹈语汇,丰富舞蹈知识体系,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材选择
要关注的内容之一。常规教材不是指把现成节目或片断拿来当做教材进行训练;素材不等于教材,节目也不能代替教材,更不是指专业舞蹈院校教材的简化版应用。例如在对借鉴专业舞蹈学院对具代表性民间舞作为教材的.选择问题,并不是直接全盘拿来,主题方向可以借鉴,但是具体内容不能定位成它的简单化处理,而是把具有“代表性“有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观点”基础动作进行整合,纳入高师舞蹈教学的常规教材中去。比如汉族民间舞可以选择东北秧歌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本体态、“扭”的动律、基本步法(压脚跟、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手巾花的基本动作就足够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着重是针对既无基础身体又不灵活的高师成人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能迅速地掌握丰富的舞蹈元素。
(二)从中小学音乐教材里进行提炼笔者通过分析“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发现书中有大量舞蹈教学环节的运用,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音乐(舞蹈)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音乐舞蹈欣赏’“集体舞’、“即兴舞”和“群舞”。对‘‘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涉及到的舞蹈技能与知识进行提炼,可以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材选择的重要部分之一,如?关于音乐(舞蹈)律动方面,在形体训练环节,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探索,找到肢体舞蹈运动的规律,配合不同的音乐,做出律动反映。另外,在常规教材中要学习不同文化的舞蹈,但舞蹈的种类何其多,单说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在每个民族中又有它地区风格特点的区别。在上文说到的教科书中有大量的舞蹈组合的编写“遍撒网”不如‘‘定向、定点、定位’,直接采用教材中涉及的舞蹈组合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解决了教材选择的问题,而且,加深了对中小学教材的熟悉程度,有利于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再发挥。当然,在这方面也需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改革,常教常新。
(三)开发乡土教材各地都有风格各异的原生态音乐舞蹈或者仍然活跃在现代都市的民俗音乐舞蹈,它们是文化艺术的一块宝藏,也是一块被人忽略、或未被发掘的领域。由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乡音乡情》一节里,把湖北民歌、民俗音乐舞蹈纳入学习范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湖北民间风情,用歌表演的形式体验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些经典的民歌、民俗舞蹈除了具备较强的根源文化传承价值外,其对音乐、艺术课程以及舞蹈教育都有着较大的意义。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对原生态音乐舞蹈和民俗音乐舞蹈学习同样十分重要,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舞蹈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可以采取由学生作为教学的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用观摩或探讨的方式进行传递。把各地的原生态舞蹈或民俗舞蹈的素材通过各所在地学生进行搜集,这也是我们教材选择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搜集一体验一交流一传承的过程。
(四)遴选多媒体资料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高师舞蹈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的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变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扣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些资料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毕业生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都将是无尽的知识财富。与此相关的还有影像类教材。随着我国舞蹈电教的发展,用录音录像的方法纪录舞蹈教材,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以适合的影像资料作为教材,用电视机、CD机、DVD机等工具播放影像和音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及时发掘新的舞蹈教学元素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材具有实用价值,我们许多高师舞蹈教育者通过实践,将基训、民间舞等舞蹈内容配合流行音乐改编成有表演性的组合。如用《中国功夫》的音乐来完成男生班的古典舞基训的脚、手位的组合,在创编组合动作中,充分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歌词所描绘的意境,使组合具有表演性、可观性。《中国功夫》音乐本身就颇具阳刚之气,男生在完成手、脚位的动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表现出古典舞的精、气、神。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9
舞蹈作为一门常见的表现艺术活动,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思想、审美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因为其教学对象是我国未来的幼儿教师,因此更受社会的关注。但是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努力探求有效途径加以解决与创新,从而确保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最终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与幼儿教师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状况却步步受限,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具体可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于重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一般是由专业的舞蹈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虽然在专业舞蹈教学上有优势,但是他们却很少能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第二,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当前我国中职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依倨舞蹈专业的学生制订的,过于注重高难度舞蹈技巧的传授,与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关系不大,实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第三,教材选择不合理。舞蹈教材的好坏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各类舞蹈技能的把握。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并没有统一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选择的舞蹈教材局限性太大,实用性不强。有的中职学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时,干脆不配备教材,由舞蹈教师自由发挥,这样就很难保证舞蹈教学质量[1]。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
(一)积极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太关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其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仍然沿袭着原来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舞蹈看作一系列动作的集合,过于注重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呆板模仿。这样就忽略了舞蹈作为一门表现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在审美属性与审美情感,不利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学校必须积极革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舞蹈在培养人们审美意识、陶冶人们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舞蹈塑造学生的体形,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
(二)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明显的舞蹈教学质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必须坚持“趣味教学”的原则,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2]。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自身的认识能力与受教育状况不同,其舞蹈素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必须从学生舞蹈素养的实际状况出发,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舞蹈水平基本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组,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逐步提升全体学生的舞蹈能力。
(四)创新舞蹈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不同,其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这就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区别,不必过分注重高难度的舞蹈技巧的训练,而应该传授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打好学生的舞蹈基础,然后再依据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设计舞蹈教学内容[3]。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思想、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众多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适时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求舞蹈教学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xx,(12):132,99.
[2]黄艳.提升幼教学生水平,实施教学创新——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8):213,215.
[3]廖欣莉.中职舞蹈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8):253.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0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许多综合性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蹈类专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但由于舞蹈类的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学习内容,对综合性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本文对舞蹈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在20xx年9月颁布了新的高校专业目录,其中的新增艺术类学科对许多高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200多所艺术院校将舞蹈类专业开设为一个单独的教育专业,这说明我国的舞蹈类专业已经成为综合性大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分支,这对综合性的大学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 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多所综合性大学的舞蹈类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很多的教育方向,有的高校将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舞蹈精英人才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有的高校则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培养高水准的复合型舞蹈人才。由于教学目标不同,导致高校的舞蹈类专业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据统计,在现有的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教学中,通识教育在教学课程和学时中仅占25%左右,而其他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则占据了全部课程的75%。这说明高校在进行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上,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类的课程中,理论课只占据了20%,而实践课程则占据了整体专业课程的80%。
而在教学形式上,大部分的高校舞蹈类专业的学生通识课程是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而设定的,同高校传统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基本一致。对于这一类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一些单独的技能进行简单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在最后的试卷考试中,高校对舞蹈类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考核标准一致,而不会对舞蹈类专业的学生进行特殊的照顾。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所有的课程都是由舞蹈类专业学生所在院系自行安排教学内容,且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能够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将文化软实力作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个发展战略能够深入到每一位民众心中,高校应该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将该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我国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青年一代推动的,青年的价值观往往能够影响未来我国整体社会的价值观取向。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发展时期,能够很好地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青年自身的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为了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在这一时期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对于入学时年龄较小的舞蹈类学生,其价值观的形成才刚刚开始,价值观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在学生入学时可以对其进行学前教育,将大学生应该遵守的相关行为准则告诉学生,使其在入学时就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然后,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遇到问题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使其能够真正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另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和年级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价值观。
2.重视法纪观念教育,强化制度建设,督促学生遵纪守法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法纪观念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堂的教学将一些纪律观念传输给学生,然后通过一些通识教育内容对其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纪观念。
而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制度的执行,教师可以根据学院和班级以及寝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使其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同时还能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从而提高制度在学生执行中的效率。此外,教师可以对学生周围发生的一些实际事件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制教育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3.以“三观”教育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时间和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且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和社会进行接触,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价值观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另外,由于学生此时心智成长较快,教师和院校的影响往往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规划,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规章和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使其能够正确树立人生的发展目标,然后通过一些心理教育和时间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和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在大学生活中能够尽快适应,提高生活能力。
4.立足职业发展方向教育,以就业作为学生的培养导向
对于高校来说,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会从事表演和一些艺术教学类的工作,其他的一些工作领域则很少有学生涉及。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也会招收一些舞蹈类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从事办公室的文职工作,在企业开展一些节日活动和庆典时可进行舞蹈表演,提高企业的文化氛围。
因此,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就业问题,适应市场的需求,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将传统教学中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构进行一些调整,在保证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这种课程结构的改革,既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会遗落,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工作中的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校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
5.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教育是一个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行业,其对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需要尽快建立专门的思政队伍,从学生骨干和教师队伍中选择具有较高能力的人才组成专业的管理服务人员,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局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能力。
三 总结
舞蹈类专业是我国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新兴专业,其设立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能够解决我国综合性大学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高校需要大力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另外,学校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合格素质的专业人才,教师在进行舞蹈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身工作的最高标准,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1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教学要求、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鉴于此,本文将探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希望对一线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在提高人们审美情趣、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肩负着儿童舞蹈素质培训、基本技能训练的重任,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对其进行舞蹈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幼儿舞蹈教育的质量。从本质上来说,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一种艺术启蒙,其以美育为理念,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舞蹈行形式为特征。在幼儿园教学中,舞蹈教学属于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它将身体语言与戏剧、音乐表演等相结合,全面提升幼儿审美情趣。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在教授学生基本舞蹈动作、舞蹈技术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使其在具备形体美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悟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美、气质美。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探究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与时间。舞蹈教学需要学生多体会、多练习。故而,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舞蹈练习时间。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排练中,在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热情的同时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编创,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美学感悟及情感融入到舞蹈编排中去,使舞蹈表演充满艺术情怀。另外,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幼儿心理知识的渗透,通过启发、情境、游戏等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幼儿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特征。学校还可加强与幼儿园的联合,让学生了解幼教职业,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创新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应打破师徒传承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舞蹈教学方法。在第一节舞蹈课上,教师应通过摸底评估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舞蹈基础,针对性开展舞蹈教学,尽可能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学生舞蹈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芭蕾舞、民族舞的基本动作时,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小组之间自行编排动作并进行表演。教师及时录下学生的'表演过程,选出精彩照片进行展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舞蹈文化。学生还可通过观看舞蹈视频等方式,发现自身的不足,为接下来的舞蹈练习奠定基础。再如,还可将分层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相结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为无舞蹈基础、舞蹈基础一般、舞蹈基础良好三个层次,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合理设计舞蹈练习方案,并督促学生按照计划进行舞蹈练习。与此同时,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合理设计任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升。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积极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三)渗透舞蹈文化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更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舞蹈艺术魅力,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故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渗透舞蹈文化,丰富学生的舞蹈情感与舞蹈知识。教师还应重视舞蹈教学中文化理念的渗透与传承,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审美标准,还应向学生介绍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促使学生获得舞蹈形式、内在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蒙古舞时,播放蓝天、草原、肥羊、蒙古包等民族风情画,然后配上民族特色的舞蹈,不仅加深学生对舞蹈风格的记忆,还让学生认识到蒙古民族风情,从而对蒙古舞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总之,通过感知舞蹈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表演舞蹈的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殊性为切入点,从学生主体、教学方法多元化、舞蹈文化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旨在全面提升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金羽丹.浅析舞蹈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xx(11).
[2]朱琳,王琳霭.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1).
[3]蔡玮玮.小议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J].音乐大观,20xx(8).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2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定位不充分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定位应该落脚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出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幼儿教师。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能够将学前教育中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设计出能够针对幼儿全方位发展的教学活动。当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对舞蹈课程的定位还仅仅停留于对幼儿教师的基本形体训练这样一个初级目标上,对其他学前课程的投入精力有大于舞蹈课程之势,舞蹈仅作为一门本类技能学科而开设。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对舞蹈这一艺术本体的理性认识,学生难以将舞蹈知识灵活应用,就无法完成学前教育教学五大领域的互利互益、互渗互透,更何谈创新性教学实践。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
放眼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舞蹈与音乐、美术课程同属于学前教育艺术领域内的基础类课程。舞蹈课程的学时依然以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为依据进行分配。一般在其前期教学中重视学生基本形体的训练,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基于学前专业学生自身舞蹈身体素质的不完善,要解决学生基本的舞蹈素质问题。而课程中期,开设藏、蒙、维、汉、傣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课程,往往由于学时限制,一学年的课时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也如蜻蜓点水般教授几个民族民间舞的组合而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短时间的教学学时中,初步体验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特色。舞蹈课程的后期则几乎要求学生“大跃进”似地进行各种幼儿舞的创编与排练。由于前期与中期的舞蹈教学形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灌输技巧、传授动作,学生补足技巧、模仿动作——结果导致学生的舞蹈能力不能有效而充分地挖掘出来,具体体现为:在幼儿舞创编能力方面,缺乏对基本舞蹈理论知识的构建,创编过程中出现舞蹈语汇不丰富、舞蹈结构不清晰、舞蹈主题不突出等问题;在幼儿舞教学能力方面,虽然有其他教法课程学习的支持,教态与教师口语能力相对较好,但是其教法能力难以与舞蹈艺术本质特征相匹配,缺乏对幼儿舞蹈教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理论课程设置的策略
(一)捋清舞蹈历史——形体训练中的突破口
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舞蹈史类课程,目的并非仅仅从历史学的角度来了解舞蹈发展的始末,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舞蹈发展史的学习,让学生从其历史源流角度来辨识并掌握课堂形体训练中每一种舞蹈的基本风格。笔者认为,从理性认知的角度入手,加上简单的舞蹈形体风格性的训练,要强过单刀直入地进行枯燥、艰苦的感性体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大部分是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舞蹈基础训练的,舞蹈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学生自身的舞蹈形体缺陷,强行地对他们进行软度、开度、力度等基本功的形体磨合,这样传统的教学思维无疑又走进了揠苗助长的死胡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形体训练,重点应该落实到对学生进行风格性的形体训练上来。舞蹈教师可从舞蹈简史入手,让学生大致了解中西方的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的基本形态特征。避免学生在因搞不清舞蹈历史源流的情况下,混淆舞蹈风格特征,对其认知也只能靠课堂和课后的东拼西凑、依葫芦画瓢的模仿来完成舞蹈的学习。通过对舞蹈历史源流的梳理,学生能在舞动的时候主动地去比较中国古典舞讲究“形神劲律”的圆曲之美与西方芭蕾舞讲究“长而舒展”的延伸之美的差别。舞蹈教师抓住学生这种理性认知的学习体验,将其强化进学生的把杆训练部分,让学生自己能够有意识地通过把杆部分的训练,解决自己身体素质在开度和力度上的薄弱之处。同时通过风格性的形体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感性的体验巧妙地融入到今后民间舞蹈的学习之中,理解并更自如地来表现某一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衍生出的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律动特征。即使学生的舞动从专业舞蹈的评审标准来看,还相差甚远,但学生能够感知到这些简单的舞动,均是自己的胴体因有着对舞蹈的理性认知而产生的情感外化体现。
(二)认清舞蹈本体——幼儿舞创编中的累积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当中,音乐类课程开课比例相对较大,学生对音乐类课程的应用也相对较多。学生在进行音乐类教学实践课时,往往在面对需要弹、跳、唱的技能时,对于“跳”的掌握还停留于对音乐中主题形象的部分肢体模仿。学生还没意识到,或者说,还根本没有将音乐与舞蹈这两门艺术的互生互存的艺术本质在实际运用中建构起来。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听音乐,并将听到的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律动表达出来时,学生往往呈现出肢体语汇的贫乏。语汇贫乏的具体体现为:不懂得如何借助时空关系来创造动作,不懂得如何用动作来表达情感体验,不懂得如何创编出符合人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动作等问题。在一次幼儿舞创编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播放了一段傣族象脚鼓的音乐,要求学生创编出大象这一主题形象。学生在创造大象主题形象时,虽然注意到了要用单脚站立、吸腿、勾脚来表现大象粗壮的腿部,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如何调动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来更好地呈现象腿粗壮的特征。在象脚鼓点消失,伴随葫芦丝悠扬的音乐出现以后,学生尽然难以找到合适的身体语言来继续表现大象的形象特征,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在傣族民间舞的学习中,摘取的傣族舞蹈动作片段。学生能够听出音乐配器的变化,却无法准确地用身体语言继续围绕大象的主题形象进行塑造,这不得不说明,学生在创编过程中,产生了知识脱节,举一不能反三的现象。因此,要通过教授一定的舞蹈艺术概论课程,向学生阐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与时空的关系、与人类胴体的关系,让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进行幼儿舞的创编与表演,使舞蹈成为幼师与幼儿沟通的一种自然、本真,且最接近幼儿本身的艺术工具。
(三)看清舞蹈发展——学前教育发展的助力
前面提到,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设置最终应落脚到学前教育。那么,幼儿舞蹈的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又该如何取向呢?首先,幼儿舞蹈是“利用幼儿身体动作、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等相结合的手段来反映幼儿的生活、表达幼儿的情绪”。由此,学前教育舞蹈的`发展也应与学前教育语言、学前教育音乐、学前教育戏剧表演等齐头并进,而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设置更应渗透于这些相关课程之中,舞蹈课除了讲舞蹈技能,更应讲舞蹈教法、舞蹈鉴赏,乃至舞蹈的延伸课程——舞蹈美学、舞台灯光等,摒除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狭隘认识,拓宽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课程外延,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譬如,在20xx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么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如何与学前教育游戏课程相辅相成,使得教学活动既要富有趣味性,还要将本堂课预设的知识内容揉合进来,即关于”游戏“与”舞蹈“关系的问题,这也是作为学前舞蹈活动的教师应该思考的。就以中国舞蹈家协会出版的《快乐小舞星》教材中的幼儿舞组合《对数歌》为例,该组合以”对数歌“为活动形式,每个空间方位点又分别代表一种动物的家,通过对八种动物的形态模仿,形象而非机械地深化了幼儿对八个空间方位点的记忆,这类将游戏形式与舞蹈知识点结合的舞蹈组合,便是一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巧妙之作。同样地,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不能只会带领幼儿跳几个幼儿舞组合、模仿几个动物形象,还应该形成自身对舞蹈教育与幼儿教育之间本质属性的整体把握,用适宜的教师语态、体态与幼儿进行沟通,从舞蹈与同类姊妹艺术的点、线、面关系中,将自己从舞蹈中体验到的对于美、善的感受,用富有童趣、幻化色彩的方式传达给幼儿,启发幼儿用”身体“这一载体来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丰富体验。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可孤立于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外,认为它仅仅是一门必修的形体技能训练课程。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如何推动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整合、渗透发展;如何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理氛围;如何兼顾学前教育的教育价值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等问题,都避免不了要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理论课程设置的强调和落实,这是推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3
〔摘要〕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是我省实施“全科型”农村小学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本文分析了在这一专业学生开展舞蹈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今后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策略
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是我省实施“全科型”农村小学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作为必修课,目的和意义不言而喻。通常舞蹈专业的学生作为舞蹈课程的授课对象,其拥有系统的舞蹈训练基础,其身体协调性、肌肉的控制力、各技术技巧及舞蹈的表现力优势较为突出,但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均为普通生,其中未接触过舞蹈的人相当多,且比专业学生热爱舞蹈的程度低,不少学生甚至比较排斥舞蹈,这就对该专业舞蹈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该科目的教材内容安排、课程定位、课时分配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学生学法用法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开展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讲究全面发展、身心发展、个性发展”是社会对小学生培养的要求,这就需要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所培养出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一专多能和全面发展的本领。根据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舞蹈不仅属于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属于教育教学技能课程之一。舞蹈课在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开设,其必要性主要为两方面。⒈培养学生技能。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并不是进行专业舞蹈演员的培养,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性和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要求学生将各舞种的风格特征基本掌握好,且具备一定程度的舞蹈编排能力和教学示范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对小学的多学科教学能完全胜任,不仅能从事语文和数学教学,而且也能胜任音乐和舞蹈教学。倘若担任小学班主任,还应具备在各种庆典、节日编排节目的能力,其中自然少不了舞蹈节目。因此,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程,对学生提出必须将基本的舞蹈教学与舞蹈编排技能掌握好的基本要求。⒉开展审美教育。所谓审美,主要指人们关于一定事物或者艺术品的领会、辨别和认知过程。舞蹈审美意义众所周知,在西周时期,我国就产生了乐舞,在乐舞过程中,人们可使心灵获得愉快和满足,并得到教化。不少美国大学均在必修课中列入舞蹈,例如,学生在阳伯翰大学就读,必须同时获得理工和舞蹈两个学位。舞蹈训练可使学生的性情被陶冶,情操得到培养,并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增强感受美的能力。舞蹈还可使学生进行优美举止有效养成和正确体态习惯获得培养,让自己的身体能够灵活敏锐,智力得到发展。因此,在参加舞蹈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获得美的教育,这就为其走上社会后,以舞蹈形式为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舞蹈素质较差等一些问题。⒈舞蹈基础普遍比较差。该专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基本没有接受过舞蹈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可以说,其舞蹈基础非常差。这些学生也没机会进行相对纯粹的舞蹈作品欣赏,几乎对舞蹈知识一无所知。仅有为数不多的学生与舞蹈有过接触,也仅仅是上音乐课或曾经观看过业余文艺活动的舞蹈表演节目。⒉各方面条件参差不齐。因为学生个体都存在不同的自身条件和受教育条件,这必然导致其协调性、柔韧性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不仅有的学生缺乏柔韧性、协调性,还有的学生存在乐感比较差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没有任何一方面具备条件。仅就体形体态这方面来看,很多学生不是过于肥胖,就是比较矮小。⒊心理素质存在差异。在关于舞蹈的认识和态度方面,见解不一样,在对待舞蹈学习上,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障碍也不同。如,以前从未跳过舞的同学,要在同学面前跳舞,总感觉羞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协调性,跳舞不优雅,就有自卑感产生,一上舞蹈课就抵触。⒋合适的教材比较缺乏。在目前,尚无一种面向该专业配套的舞蹈教材,这就增加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困难。教师有的'选专业院校教材上课时使用,也有的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由自己安排。这样做虽可理解,但明显存在系统性、针对性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⒌教学时间相对比较少。在该专业,通常有两个学年开设舞蹈课,基本是每周一节或两节,全班男女一起上课。因一般班级编制为40人左右,男女所学的动作和要求又不同,就必须分开教学,在这么短的上课时间内,教师要将每个学生都照顾到,显然不太可能。教师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未免就显得比较仓促和忙乱。
三、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今后应采取的策略
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建议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今后应采取如下策略:⒈难度应适当降低。学生入校后没有基本功训练,其软开度就比较差,并且身体骨骼发育已经大体定型,难以再有所突破。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那些简单易学且有代表性的动作引导大家去学。由此,可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激发出来,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去。⒉进度要讲究循序渐进。舞蹈教学进度必须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予充分考虑,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安排课程内容和要求,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强度逐渐加大。要因人而异,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能力。如开展软开度训练时,开始不要要求学生一下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⒊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地强调动作要领。由于舞蹈课要求技能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同时也需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目前,他们虽然不具备很好的舞蹈基础,但其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都相对不错。舞蹈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多注重要领的体验与掌握,课堂讲解要与示范、欣赏舞蹈作品等密切配合,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如教师组织学生练大踢腿时,可告诉学生注意头脑要有脚背这个发力点,由此学生就不会出现踢腿变抬腿的问题。⒋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由于该专业舞蹈教学面临时间少、内容多、学生基础差等一些现实情况,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简单实用,在课堂教学中,要纳入一些训练学生协调性和有典型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所学内容在走上社会时能学以致用。可以安排一些芭蕾舞基本训练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安排舞蹈编导和舞蹈欣赏等内容。在该专业有限的舞蹈教学时间内,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对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和教学编排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⒌音乐的选择必须精心。人的舞蹈冲动通常由音乐作品的感染性和舞蹈性所引起。因此,舞蹈伴奏音乐的选择,必须节奏鲜明,让学生易产生感觉,进入舞蹈情绪相应就比较快,其学习欲和表现欲也能获得迅速增强。如为民族民间舞选择伴奏音乐,可用现代气息强的新民乐取代不常用的纯民乐。⒍作品欣赏要重视。由于学生在学校观看专业团体或其他形式舞蹈表演的机会少,而欣赏大量的舞蹈作品可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而这个过程离不开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去欣赏作品的好与坏,体现在什么地方,让学生搞明白。在进行欣赏过程中,还应在其中贯穿舞蹈基本知识和编导知识,由此就比单独上舞蹈理论课要好许多。总之,在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中开设舞蹈课非常重要,在舞蹈教学中,由于授课对象的差异性,教学过程具有相当多的特殊性,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切实提高舞蹈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程成.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探析[J].艺术教育,20xx,(17).
[2]黄夏梅.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舞蹈课程的设置初探[J].戏剧之家,20xx,(16).
[3]许芸芸.试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育价值[J].大众文艺,20xx,(8).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4
【摘要】从体态律动的角度来看,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主要是将身体动作、情感和音乐融合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思维、视听、情觉的共同进步。基于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得出结论该教学系统可以很好地应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与此同时对于舞蹈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探索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艺术类高校实际教学之中的应用。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舞蹈教育;音乐;构想
从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角度来看,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育能够很好地适应地域文化以及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本校为例,大多数舞蹈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都以幼儿园、小学、各类培训机构为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一方面要具有较好的教授幼儿舞蹈体态、表演组合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具有编创、教授幼儿舞蹈律动的能力。尤其是即兴表演与编创舞蹈的素养,这是每个舞蹈教师都应该具有的基础能力。从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角度来看,尽管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教育系统,但是其教育理念同样可以应用在各种艺术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应用这一教学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效果。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概述
(一)体系的由来
著名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了该教育体系。1892年,他所从事的职业正是音乐理论教学,并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全新的学说。依据他的观点,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注重音乐性,实际上这违背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律动息息相关,律动又和人们的运动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说,一味地传授音乐知识而不与身体运动联系在一起,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观点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音乐领域,被普遍运用在戏剧、舞蹈、音乐治疗、康复领域等方面。
(二)体系的教育理念
达尔克罗兹最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体态律动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将身体联系和音乐充分地联系在一起,指导学生充分脱离传统理念的约束去感受自由律动。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将运动感觉内化,进而形成一种听觉意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生基于自身体验,立足于情感与理性的角度,将身体转换为一种诠释音乐的乐器。与此同时,达尔克罗兹还充分强调了“即兴训练”的意义。他非常关注即兴创作,提出这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是培育音乐家能力的关键。即兴练习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挖掘创造潜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独创性
通过达尔克罗兹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其将音乐和体态律动充分结合在一起,理论成果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差异,并不仅仅从声乐、乐器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他的分析成果大胆挑战了传统思想,将音乐与和身体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身的体态与动作,把握音乐情绪、韵律并做出自然的反应。他带领学生充分挣脱了旧思想的约束,注重身体的自然状态,指出我们应当顺应音乐去体会自然的节奏与律动,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
2.原本性
学者蔡觉民通过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分析了达尔克罗兹的观点。音乐的根本就是对于情感的一种表现与反应,人们通过身体表达内心世界并将其转换为音乐,可以说音乐来源于此,因此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馈。事实上,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结合引导人们充分认识音乐本能,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体验。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感受,引导其通过感受音乐来挖掘内在的听觉。他较为注重音乐教育对人们感受的影响,引导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进一步体验艺术作品的力量。
3.创造性
众所周知,达尔克罗兹认为即兴创作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是培育音乐家的重要一环。他提出学生应该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依据他的观点,学生的音乐表演绝不是对于老师演奏的机械模仿,而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基于即兴表演将内心的深刻感受变成音乐。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音乐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系统主要包含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节奏训练、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其中,身体节奏训练为核心内容。他相信“生命的成长首先来自感官感受和印象,所有感受和印象的获得都在于运动”。这句话也可以说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系统核心思想的起源。其课程结构中也含有与声音以及人体运动能力相对应的表现元素,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把自身所感受到的声音感觉和人体的肌肉感觉结合起来,把听力与情感、情感与动作、动作与思考等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声音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情感思维能力等。
三、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的视唱练耳
达尔克罗兹指出:“所有的音乐练习都应该以听觉为依据,而不仅仅是音乐模仿和数学计算上的练习。因为听觉才是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的重要依据。”而在任何和音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都需要具备优秀的视听才能。此课程体系将视唱与听觉的练习紧密结合了身体节奏练习教学和视唱练耳的传统教学内容。在视唱练习教学中,固定唱名法是训练学习者绝对音感的主要教学手段。主要的教学原则是以手势为纽带,联系声音和音符,最后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理性的音乐教学内容。这是一个理性到情感,再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其内容主要分为十三条力量规则、十四条短语规则和七条重音规则,比如所有向上的旋律都必须以加强的方式演唱,而向下的旋律必须以衰减的方式演唱等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习者正确掌握音符并迅速采取行动。
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舞蹈教育专业中推行的意义
在目前课改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达尔克罗兹教育思想对于舞蹈教育专业教学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一)从培养方案上看
舞蹈学(师范类)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舞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以培养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需求、一专多能的专业艺术人才为目标,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通过与院团、学校等协同育人,构建了“素质模块+专业模块+职业模块”的育人机制,实现能教、能演、能编、能导的`综合型舞蹈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艺术实践机制与艺术实践载体的不断创建,推动了本专业“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的人才供给与改革,开辟了“嵌入式”的舞蹈人才输出道路。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区域文化产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并且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符合职业发展需求,适应基础教育和适应区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从培养目标上不难看出,现在的舞蹈学师范毕业生不仅要在舞蹈专业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在综合能力的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为了毕业后能更好地衔接上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在舞蹈学专业教学中,对音乐的教学一直都在走知识融合路线,避免单一知识的输出,要求专业老师在基础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逐步把单一知识点转化融合到学生本专业学习中。在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推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从专业课程特性上看
在所有舞蹈课程中,舞蹈与音乐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对于舞蹈教学而言,主要发挥着提示节奏、渲染气氛的作用。不论是舞蹈基本训练还是各种舞蹈组合,都需要音乐进行辅助,从而更好地培养情绪以及优化教学效果。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组合,舞蹈可以充分唤醒人们的情感表现,充分发挥其对于舞蹈动作的感受。在课堂上,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教学动作的层面,还要通过自身的感受去表现动作,将舞蹈感情传达出来,增强自身的舞蹈感受能力,从而强化舞蹈表现水平,增强舞蹈感染力,这与达尔克罗兹的思想不谋而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舞蹈课程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与舞蹈教育专业培育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从就业方向上看
人培方案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舞蹈学、舞蹈表演、群众舞蹈辅导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成为能够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舞蹈教学、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舞蹈专业人才。同时方案还要求本专业毕业生5年后要达成6个目标预期: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准;能够进行中小学项目的教学工作并能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展演、比赛中的问题;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在一个由不同角色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以领导者身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中小学舞蹈教学、舞蹈教学研究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现阶段的中小学舞蹈教学依然没有独立成为一门课程,还是以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这就对毕业生的音乐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舞蹈教学能力,还要有音乐和舞蹈结合教学的能力。显然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推行,无疑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平台,拓宽了就业路线。
五、在舞蹈教育专业中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构想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主要是将音乐和体态律动充分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舞蹈教学过程也是同样的原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一套固定动作,这就缺少了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过于机械化。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结合,充分唤醒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感受与反应能力。教师要注重音乐教育本身自然触及人们感受的部分,使学生通过艺术活动,更好地体会艺术作品的情感。从即兴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音乐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学生应该具有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同时也要懂得怎样更好地创造音乐。而对于舞蹈来说,音乐又是非常关键的表现要素。对于怎样将该教育体系应用到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中,笔者提出了以下设想: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该注重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结合;从教学目的的角度来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造与表现舞蹈的水平;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通过达尔克罗兹教育理念制定考核评价方式。
六、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科特征建立教学思路,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实践性,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注重感觉,同时还要将其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灵活应变,用心感受,充分考虑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摸索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意义,并进行推广。在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推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只是对这一教育体系融入舞蹈教育专业做了初步的设想,具体的实施操作还需要对该教学法如何合理地应用到舞蹈教学中进行深层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亚鑫.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D].大理大学,20xx.
[2]王韵.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江汉大学,20xx.
[3]陈蓉.论音乐教育中动作与音乐的关系与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xx.
[4]李茉,保罗·希勒.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体系对传统教法的革新与发展——世界体态律动教师联盟主席保罗·希勒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xx,47(04):3-10+110.
[5]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15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其他专业院校的业余舞蹈学习、舞蹈训练有较大差异,其要求学生通过舞蹈教学掌握规范、正确的舞蹈专业术语与动作,以便以后在教导幼儿舞蹈时能够使幼儿学习到正确的舞蹈知识与技能[1]。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创编以及艺术教育等能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似乎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过于注重对学生高难度基本功、超复杂舞蹈组合的培养[2]。就笔者自身而言,已收到较多幼儿园的反馈:学生的舞蹈跳的确实完美,但舞蹈的创编以及教学能力却有所欠缺。诚然,学生自身舞蹈能力固然重要,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相比之下,是否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更为重要呢?[3]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中,笔者已有意识地对教学重心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以期能够培养出真正的教育人才。
一、舞蹈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对其而言极为重要。笔者在对部分毕业生所在幼儿园进行调查后发现,有较多学生自己舞跳得极好,各个动作做得极为完美,但在舞蹈教学中却无法将一个简单的动作标准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导致幼儿无法有效掌握该动作要领,难以学会舞蹈。因此,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与幼儿的交流必须要简单、易懂、通俗以及口语化,只有符合幼儿的语言习惯,才能精确将一个动作、一个要领通过语言传递给幼儿。
(二)鉴赏分析能力
鉴赏分析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欣赏能力与判断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鉴赏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动作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分析,鉴别哪一个动作更好看、难度更高,并且在鉴赏之后让学生们互相表达自己的意见。此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对动作的分析与动作要领的掌握也更为透彻,其舞蹈教学能力自然也随之提升。
二、舞蹈编排能力培养
(一)模仿训练
舞蹈的创编极为复杂,单凭在学校中的两三年学习远远不足以支撑学生独自完成对舞蹈的创编,无论是在舞蹈能力上,还是在舞蹈动作素材与词汇的积累上均有所体现[4]。若非要学生创编舞蹈,恐怖也不过是将一个个动作进行堆砌。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对于舞蹈的创编应循序渐进,首先可以从对其他舞蹈动作的模仿进行入手,通过模仿逐渐摸索出新的舞蹈动作。对于刚刚接触舞蹈创编或接触不久的学生,可以通过分小组等方式从创编舞蹈的结束队形、结束动作,到创编整个舞蹈的队形,再到选择一个基本动作、主题动作展开创编,促使学生创新,在模仿的基础上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创作启迪。此举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现有舞蹈知识的运用,提升其组织能力,更使学生了解创编,不再因对创编的一无所知而畏惧创编。
(二)动作重组
所谓动作重组,即对原有的动作进行变化[5]。动作的变化方法较多,主要可以从顺序、部分动作、下肢动作、上肢动作、节奏等方面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个舞蹈的动作进行拆分,并对动作的重组进行示范与举例,随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最后将重组后的动作进行展示与点评。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即教师的点评。教师的点评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知道优点与缺点所在以及改进的方法。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动作重组的关键所在,思路得以开拓,舞蹈创编能力自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舞蹈词汇
所谓舞蹈词汇,也可称为舞蹈专业术语,舞蹈词汇是舞蹈创编的基础也是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对于舞蹈词汇的积累,如开设欣赏课,对欣赏舞蹈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欣赏中积累素材,为舞蹈的创编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编方法
道家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其学习知识的方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够解一时之饥,却无法解决长久之饥,若要一直都有鱼吃,便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育亦是同理,教师将成品舞教给学生,不如教学生如何创编舞蹈。首先,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引导其如何跟随音乐进行创编,让学生以音乐为基础,明确舞蹈主题;其次,以舞蹈主题为中心,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与改变,设置舞蹈的开始、过程以及结尾;最后,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整合,编成相对稳定的舞蹈组合,根据内容发展成为舞蹈小节目,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编舞方法。
三、结语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艺术实践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演出,由教师编排舞蹈,学生上台演出;二是幼儿园实践,学生深入幼儿之中,尝试幼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显然,第二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尽量多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幼儿园的时间需要循序渐进,由最初的听课,慢慢至自己上课,最后帮助幼儿园教师编排舞蹈。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有效掌握一系列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是其能否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培养学生自身舞蹈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对其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重视。只有如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才能尽到一个教师的职责。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舞蹈论文11-04
学前教育舞蹈论文15篇11-05
舞蹈教育专业求职信10-17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11-06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论文11-03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7篇11-07
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论文07-29
师德教育论文10-22
舞蹈教育教学计划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