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阳关三叠》教学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3 17:44: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阳关三叠》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1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找了很多与《阳关三叠》有关的资料,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对于教学的安排我也认真地做了规划,但是在实际上课时,由于学生初步上这样的课,都显得比较紧张,因此课堂的气氛不太活跃,而我由于经验的缺乏,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得整堂课上起来比较吃力。并且,由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的不够,使得课堂的师生互动不够自然。我想这也是我缺乏经验的表现。

  我想如果在上课之前,能够多试讲几次,在试讲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争取做到最好,那上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总而言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与设计让我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尤其是通过这种磨练得来的教学经验来之不易。我深刻地体会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非常重要,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反复地磨练,不断地总结,最终才能成功地建立起自己教学风格。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2

  《阳关三叠》是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以华夏古韵为主题,这首歌曲是古代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是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而音乐作品《阳关三叠》正是根据王维的诗改编而成的`,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同学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这节课的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演绎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

  不足的地方,课下找了很多影像资料,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放完,《阳关三叠》演唱部分只听一遍,应该全听完就好了。设计好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们把《阳关三叠》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升华,因为经验不足,我疏忽了,应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3

  1、本课的引入部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并成功地引入到课题;确实激发了学生想对古琴做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在感受与体验这一部分,两次对比鉴赏层层深入:

  通过吟唱上阕,对琴歌中上阕与下阕的音乐要素对比,学生可以感受到歌曲情感的递进,深刻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比如:课堂上学生讨论到八度大跳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反复吟唱所表达的无限眷恋与依依不舍之情等;

  接下来是合唱版与琴歌版的对比,通过对音色、速度、力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对比鉴赏,学生能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由此关注现代的合唱作品是如何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

  3、在创造与活动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被调动,参与面也很广,几乎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部分都积极参与,场面活跃。辩论赛上,两组学生都能很准确地阐述自己对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认识,并很具说服力。在创造性的改编活动中,学生结合所学,新的创意层出不穷,让人大吃一惊。整个后面的环节,可以说课堂里学生妙语连珠,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4、不足之处在于对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的背景等介绍还不够。还有吟唱的部分还可再加强一点。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4

  《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编的歌曲。为了让“友情”这根主线贯穿于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环节:一、激情导入 二、诵读古诗(通过对古诗的讲与诵读,去了解、体会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三、释疑、解决难点(1、讲解“阳关三叠”的`含义。2、同音相连、八度大跳、切分音、强音记号。)四、新歌教学(1、通过视唱、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 。2、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词,来体会诗人对元二那种伤感、悲凉、惜别、期待的内心世界。3、通过齐唱、接龙唱、同桌深情对唱等形式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同时,引导他们珍惜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是根据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歌曲。本课采用王震亚改编的合唱曲《阳关三叠》和竖笛版《阳关三叠》为重点教学内容,以古琴版为辅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熟练演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让学生借助古筝的基本指法“钩、抹、托”的示范及模仿结合小声唱并了解“三叠”的含义。让学生感受、体验古曲的韵律。

  2、能够感知音乐,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欣赏《阳关三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感受友情的珍贵。

  教学重点

  熟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感受古人的诗词与二胡、古琴的韵味。

  教学难点

  唱准“遄行,遄行”八度大跳音,体验难分难舍的情感。从相关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播放引入新课(播放课件一)

  1、展示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人的离别场景,为后面的学生表演作铺垫。同时,将本课的教学定位在中国古代与离别之情中。) 2、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音乐你会选择以下哪首? 播放(课件二)学生自行选择音乐并阐述选择音乐的的理由。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学生对音、诗、画的感受,对古人的离别之情有所初步感受。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主题,听曲、人声模仿古琴 。

  1、 教师配诗与音乐,引出《阳关三叠》(课件三曲谱)。

  2、 随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朗诵王维的诗。(课件四)朗诵要求(1)按平时朗诵方法读出诗的韵味。(2)、按歌曲的节奏去读。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长途越渡关津”指遥远的旅途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历苦心,历苦心”是指“要经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历历苦心,宜自珍”指“再累再苦啊,你要自己保重,自己多多保重”。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感染学生,通过配朗诵让直接体验诗中之情。) 4、 教师教唱《阳关三叠》主题旋律。

  (1) 发声练习(课件五和六)跟老师一同发模仿古琴的声音发(deng)唱.

  (2) 播放(课件七)简介古筝。

  (设计意图:为后面什么叫“三叠”作铺垫。)

  4、完整欣赏合唱版《阳关三叠》播放(音乐课件六)

  学习提示:(播放课件八)

  (1) 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

  (是简单的重复吗?(三次,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2)边听边思考,集中注意力体验,边听边画旋律线。

  (3)师带唱(播放课件九):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5.欣赏二胡版( 播放课件十)。

  学习引导:这个版本在音色、速度、力度、情感有什么变化?( 二胡、稍慢、中强、更加伤感)

  6、 齐唱.为了深切地体会这种情感,请大家随伴奏并在重拍处模仿古筝的弹奏指法(钩、抹、托)齐唱《阳关三叠》。(播放课件十二)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会乐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时代背景跟唱。

  三、创造与活动 情境创编与体验

  1、 通过我们的学唱以及相信大家对于这首歌所反映的音乐内容及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编这样一台音乐情景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分小组讨论,结合所学,发挥想象。

  创编提示:(播放课件12)创编(1)、自主创编古代人的离别情景。

  创编(2):A、编情景,要求创编现代人的告别情景。

  B、加肢体编唱2/4拍的流行风格的《阳关三叠》。

  (设计意图:打破这古琴曲欣赏闷气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歌曲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情感。 )

  四、总结

  感谢几位同学的表演,今天我们通过学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情绪,创编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三叠”,体会了《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音乐情感,同时也了课后,请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看看我国还有哪些古曲与《阳关三叠》有着相同的音乐结构呢?

  五、在流行风格的《阳关三叠》歌声中结束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演绎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八年十班的孩子是一群充满灵气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课下找了很多影像资料,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放完,《阳关三叠》演唱部分只听一遍,应该全听完就好了。设计好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们把《阳关三叠》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升华,因为经验不足,我疏忽了;虽说我是声乐专业的,但课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会尽全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我要传达给他们的情感,也会让他们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这次公开课,真的让我成长了,课程和细节安排方面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也许整节课都要在梳理规整一下,恳请各位前辈老师们给予我帮助,我会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6

  《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编的歌曲。为了让“友情”这根主线贯穿于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

  二、诵读古诗

  通过对古诗的讲与诵读,去了解、体会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

  三、释疑、解决难点

  1、讲解“阳关三叠”的含义。

  2、同音相连、八度大跳、切分音、强音记号。

  四、新歌教学

  1、通过视唱、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 。

  2、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词,来体会诗人对元二那种伤感、悲凉、惜别、期待的内心世界。

  3、通过齐唱、接龙唱、同桌深情对唱等形式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同时,引导他们珍惜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7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我写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课题,乍一看,有些像上语文课的意味,课题选用的是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后一句,其实不然,我是想用这句话引出今天音乐课的主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抛开浮躁,体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对古曲《阳关三叠》的鉴赏。我想用这个课题,最能表达作品的意义,离别的惆怅顿时溢满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同学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情感体验:

  第一步:铺垫,体验别离的情绪

  《送别》的旋律响起来,这是学生们不反感的歌曲之一,也是学生们在合唱比赛中会选择的曲目之一,当学生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哼唱起来,旋律的`悠扬,节奏的平缓,幽幽的离别情绪在教室里铺散开来。学生们进入到情绪里,体验开始了。

  第二步:引出主题,体验时空的别离::

  对于唐诗,学生们不陌生,都能背上几首,在唐诗中,表达离别情绪的有很多,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王昌龄《芙蓉搂送辛渐》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诗句,我开了个头,学生们就帮我举了很多例子,黑板上《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当学生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今天的主题已经呈现。

  第三步:《阳关三叠》,体验作品的别离

  在欣赏这首歌之前,我在课下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让学生合着《阳关三叠》的二胡曲进行配乐朗诵,在二胡如泣如诉的声音中,学生们也渐入佳境,原来时空并不遥远,音乐的魅力无穷尽。三段基本相同的旋律重复三次,最后一声叹息,这就是“三叠”,“阳关”不仅仅是地名,而是别离的代名词,比如“断肠声里唱阳关”等等“阳关”的泛指。在二胡声中,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了,朗诵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情感有些不到位,声音太小。

  第四步;《阳关三叠》,直观体验别离

  由于我是声乐专业的,遇到歌曲的鉴赏,我总会给学生范唱,直观体验比听碟的效果要更具杀伤力,这已是我课堂的特色了。当我坐到钢琴边时,学生们就笑了,老师又要演唱了,当钢琴上的第一个音响起时,我就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感动自己就能感动别人。古曲的旋律有别于现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及韵味,在娓娓到来的旋律中,感情层次的变化犹如水彩画,明和暗的对比,细腻而分明,每一叠中,又分前段和后段,情绪的走向又不十分相同,钢琴的音色和着我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在古曲的曲调中,学生们空前的感受了不一样的离别情绪。当我弹下最后一个音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离别的忧伤,相信学生们也和我一样。

  第五步:《阳关三叠》,亲身体验别离

  欣赏完后,我决定让学生们来唱一叠,古曲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涉及到的音乐,学生们饶有兴致的和我一起唱了起来,我建议他们在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个小倚音,古曲的味道就能出来了,学生们演唱的很好。

  第六步:走出《阳关三叠》,体验现代人的别离

  古今的别离是不一样的,古时的别离,一去不复返,常常老死在异乡;在通讯发达的现代社会,距离不再是距离,而变成了一种期待,一种希望,没事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上网聊天,别离的日子中等待重逢是每个人的心愿,双吉他弹奏的类似校园民谣的歌曲《永远的画面》应该能表达我们现代人离别的心声了,从忧伤的情绪中走出来,朗朗上口的旋律:“芳草碧连天,固执的季节,寒冬一过,还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谢……”

  在充满希望的旋律声中,这节情感体验之旅也告一段落了。

  这节课的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高一(27)班的孩子是一群充满灵气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因为是第二次上公开课,还没有达到其他老师那样游刃有余,难免有些紧张,设计好让学生和我一块有感情的朗诵《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部分,我自己朗读了,忘了让学生一起朗读,有部分学生是和我一起朗读的;在让学生配乐朗诵时,音响声音过大,因为学生的音量小了,朗读的部分前面有些不清楚,这点我没有估计好;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们把《阳关三叠》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升华,因为经验不足,我疏忽了;虽说我是声乐专业的,但课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会尽全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我要传达给他们的情感,也会让他们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这次公开课,“成长杯”真的让我成长了,课程和细节安排方面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也许整节课都要在梳理规整一下,恳请各位前辈老师们给予我帮助,我会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08-25

古琴曲《阳关三叠》有感论文08-23

九年级音乐教案《阳关三叠》(通用10篇)01-10

阳关优秀作文07-27

三叠泉作文05-12

敦煌阳关导游词08-24

敦煌阳关导游词06-14

江西三叠泉作文08-16

游三叠泉作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