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史论文>历史论文>羊舌氏兴衰原因探析

羊舌氏兴衰原因探析

时间:2023-02-27 09:18:37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羊舌氏兴衰原因探析

  羊舌氏兴衰原因探析
  
  阴亚南(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晋国是先秦诸侯国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国家。晋献公时期晋国确立了无公族制,此后晋国再没有形成新的公族。但是晋国历史上仍然存在着公族,这些公族的历史命运与晋国的政治发展相关,并与晋国公室的命运互相影响。羊舌氏作为晋公族的一支在晋国历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对羊舌氏家族兴衰原因的探讨能够为分析晋国宗族斗争与晋公室衰亡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晋国;公族;羊舌氏
  
  中图分类号:K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92-02
  
  纵观春秋历史,晋国是诸侯国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国家。在春秋列国中最强大、强盛时间持续最久的就是晋国。晋国的历史始终交织着晋国内部公族与卿族的各种纷争以及合作,而晋国的强盛或衰败始终与国内各宗族势力的发展息息相关。晋国的公族亦与别国不同,晋国公族的发展有其历史特殊性。
  
  一、宗族林立的晋国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一个宗族林立的诸侯国。这些宗族按照其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晋国同姓异氏的宗族,如氏属桓庄之族,栾氏属于晋国老公族,还有魏氏这样与晋无血缘关系的姬姓宗族;第二类是与晋国异氏异姓的宗族,这类宗族大多是先晋遗留下来的或者由外国迁入。例如,“怀姓九宗”是周代以前就有的宗族;第三类属于不知源的异氏宗族,这一类中许多是晋国建立以后新分出的宗族,也有些是以官职和技艺为氏而形成的宗族,如中行氏[1]19。
  
  根据《世本》“羊舌氏”条下记载,“羊舌氏,晋之公族,羊舌其所食邑也。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突生职,五子赤、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大夫,生子容,字叔向,亦曰叔誉,鲋字叔鱼,虎字叔罴,号羊舌四族。”[2]221可见在众多宗族之中我们要说到的羊舌氏属于与晋国同姓异氏的宗族,羊舌氏子宗为晋武公之子伯侨,羊舌氏与晋公室的关系可以说非常密切。
  
  二、羊舌氏的起源
  
  关于羊舌氏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出自杜预的《春秋释例》,《春秋释例》卷九《世族谱》“羊舌氏”条下云“羊舌氏姓李,名果,有人盗羊头而遗其头,不敢不受,受而埋之。后盗羊事发,辞连李氏,李氏掘羊头而示之,以明己不食,唯识其舌,舌存得免,号曰羊舌氏也。”[3]250这是对于羊舌氏姓氏起源的第一种说法,但这一说法目前没有更多的史料予以证实。
  
  《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三中,“杨”条记载,“杨,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为杨侯,其地平阳杨氏县,即汉之河东杨县也。幽王犬戎之难,杨侯失国,及平王东迁,实依晋郑,以杨赐晋武公,晋于是有杨国。……晋武公生伯侨,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食邑羊舌,凡三县,一曰铜;二曰杨氏;三曰平阳。突生职,五子赤、鲋、虎、季夙,字伯华,为铜大夫。生子客;,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号曰杨石,又曰杨食我。食我党于祁盈,晋并灭羊舌氏……”[4]183羊舌氏起源的第二种说法是“羊舌”起源于其采邑“杨氏”,羊舌氏以邑为氏。第二种说法似乎更令人信服,羊舌氏应该最初先有采邑杨氏,这可能是晋武公将杨赐予羊舌之宗伯侨的,杨氏这一采邑名称渐成羊舌氏宗族代称。
  
  三、羊舌氏的兴衰
  
  羊舌氏作为晋公族的一支,其家族的兴衰始终与晋国国内政策局势的发展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羊舌氏之宗是晋武公之子伯侨,故而其宗族的发展史应上溯至曲沃代翼之时。
  
  (一)羊舌氏诞生初期的晋国局势
  
  桓公二年(公元前745年)晋国始乱,曲沃小宗经历从桓叔至武公弑五君,“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僖王”后,终取得合法名分,完成了曲沃代翼的历史转折。晋献公即位以后,献公日感“桓、庄之族逼”,为了避免晋国重蹈曲沃代翼的覆辙,晋献公“尽杀群公子”[5]232,又“诅无畜群公子”,自此之后晋国始无公族。因而,晋献公以后的晋国再也无法形成新的公族集团。这一时期,羊舌氏家族未见于史载。晋献公诡诸与羊舌氏之宗伯侨同为武公之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羊舌突见于史载已在献公十七年(公元前659年)。从年代上看,羊舌氏家族在献公之时仍是一个新生不久的公族支脉。献公“尽杀群公子”,采取无公族制后,为羊舌氏的发展排除了许多阻碍,至献公十七年,羊舌大夫已在下军担当要职。
  
  (二)羊舌氏在献公时期的发展
  
  献公十七年(公元前659年),羊舌大夫任晋军尉,随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羊舌氏始见于先秦史载。新兴的羊舌氏家族在献公初期不但没有受到政治上的打压,反而因为献公对桓庄之族及群公子的政治高压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空间。
  
  然而,这种发展的势头却因太子申生的命运受到了抑制。据《左传·闵公二年》记载:“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5]272
  
  羊舌大夫在随太子申生所将之下军任下军尉,随申生伐狄。可是这次出兵伐狄完全是因为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欲令其出征战死。行前献公赠太子偏衣,这种服装左右异色,中线分明,含有分离之意。令纯德的太子穿这样的衣服,是表示晋献公有意疏远太子。同时献公为太子佩带金,金是金属所制的有缺口的圆环,暗示恩义断绝。太子此次伐狄,实为献公对其极不信任所致,太子内忧外患可谓危机四伏。
  
  随太子出征的下军中有狐突、先丹木、梁余子养、先友等人,这些人见到献公赠太子之物后分别对太子说了自己的看法。除先友宽慰太子继续出征外,其余各人都对太子的命运表示担忧。狐突更劝太子不要出征,而太子不听。在太子伐狄胜利归国后,狐突即闭门不出。梁余子养亦劝太子快快逃亡,太子亦不听。唯羊舌大夫劝太子继续伐狄,否则为不肖不忠,太子听之。以上三人的态度表明,他们于太子下军中任职,其命运与太子之命运息息相关,故而均为太子之存亡担忧。他们与献公、骊姬的政治立场是不同的。考察羊舌大夫任下军尉佐以及羊舌氏在后世的发展,可以看出羊舌氏此时既不与献公、骊姬同气,也没有追随后来的惠公文公。羊舌氏的政治抉择我们无从知道,但此次出征后羊舌氏的发展便陷入沉寂,羊舌突不再见于史载,而羊舌氏直至晋景公五年才有羊舌突之子羊舌职论政。这种家族在历史上的沉寂必然与太子申生的死不无关系。
  
  (三)羊舌氏活跃的开始
  
  晋景公五年(公元前594)、六年(公元前593)羊舌大夫之子羊舌职两次出现。晋景公五年《左传》记载了羊舌职对晋景公赏赐荀林父、士会表示肯定的评论。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2年),悼公即位后,封“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5]910可见,晋景公以后,羊舌氏家族再次受到晋国君的重用,或者献公时期对羊舌氏家族的打击致使该宗族直到景公以后才得以恢复元气抑或者是晋国公室与卿族的角力在此时初露端倪。总之,羊舌职以后羊舌氏的发展迈入了鼎盛时期。
  
  (四)羊舌氏在晋国的鼎盛
  
  羊舌职五子,其中伯华,叔向,叔鱼,叔虎号曰“羊舌四族”。羊舌氏以这四族最为强大,而羊舌职另外一子季夙独不见于先秦史载。羊舌四族,皆为强家,他们活跃于晋悼公与晋平公时期。这一时期是从悼公恢复晋国霸业到平公时期卿族公族相互倾轧斗争的时期,公室公族的力量衰败而卿大夫主国政。
  
  晋平公年幼而继位,晋国大权旁落在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卿之手。六卿执政之时,各族势力忙于争夺国内政治权力,卿族之间相互倾轧,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无暇顾及晋国对外的争霸事业。晋国内部公室、公族、卿族相互之间明争暗斗,六卿按照各自势力的大小,拉拢其他大夫,掌控晋国局势。而晋之公族公室则要在斗争中保护自己的力量,压制卿族势力的不断扩大。
  
  《左传·昭公三年》载,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晏子与叔向谈话,当叔向谈及晋公室已至季世时,“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之宗十一族,唯羊舌在而已……’”[5]1237可见,羊舌氏的鼎盛在公室将卑之时,其中缘由不免有公室考量晋国政治形势而对公族采取的提携聚拢政策。羊舌氏鼎盛的同时又肩负着保存晋公族与公室势力的历史使命。羊舌氏家族在平公、悼公后的迅速崛起使其成为了维护公室利益的核心力量。“之宗十一族,唯羊舌在而已”,这时羊舌氏成为了晋公族的唯一保护伞,其存亡决定着公室的命运。羊舌氏俨然变成了各卿大夫倾轧的重点。
  
  (五)栾、范之乱中的羊舌一族
  
  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栾范之乱爆发。栾氏、范氏两家族本是姻亲联盟,范宣子将其女祁嫁给了栾家。栾祁在其夫死后与范氏家臣私通,丑闻败露后慌逃回娘家以求庇护。栾祁对范宣子进谗言说:“(栾)盈将为乱,以范氏为死桓主(栾桓子)而专政,曰:‘吾父逐(范)鞅也,不怒而以宠报之,又与吾同官而专之,吾父死而益富。死吾父而专于国,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其谋如是,惧害于主,吾不敢不言。”[5]1058-1059栾祁为自保,诬陷栾盈对范氏家族不满,将要谋害范宣子。于是,范宣子士大兴党狱,捕杀栾氏一党。栾、范之乱由是爆发。羊舌氏于平公、悼公时初兴,而逢晋国内部宗族间倾轧之乱世,羊舌氏必然要依靠力量强大的一族才能得以保存。羊舌氏与栾氏同为公族,羊舌四族中伯华、叔向、叔虎依靠的正是栾氏家族的力量。此次栾范之乱,羊舌三族遭栾氏牵连,羊舌虎叔罴被杀,羊舌赤和羊舌被囚。羊舌家族唯有羊舌鲋攀附六卿之一的范氏而未被牵涉其中。
  
  栾范之乱后,羊舌求得公族大夫祁奚帮助,得晋平公之许而不死,释放出狱。随后羊舌赤获释出狱。二人复位如初。除羊舌虎之外,羊舌四族中的两族因祁氏的解救而幸免于难,羊舌氏家族失去了栾氏的力量。羊舌氏家族在这次的事件中虽然得以保全但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之后羊舌赤、羊舌两族开始向祁氏靠拢,在后来的祁盈之乱中羊舌氏遭受灭顶之灾正印证了这一点。
  
  (六)叔鱼之死
  
  鲁昭公十四年(公元前528年),晋国大夫邢侯与另一大夫雍子争夺赂田,久而未决,执掌司法之官士景伯出使楚国未还,叔鱼代替他进行断案。《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5]1366-1367羊舌鲋因贪腐而被斩杀于朝,成为史上第一贪官。羊舌鲋叔鱼与羊舌氏其他三族所依靠的势力不同,依靠范氏一族。这种宗室内部力量的分离是利弊相随的,一方面它分散了羊舌氏的力量,另一方面则为羊舌氏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就这样随着羊舌鲋被杀而消失了。
  
  (七)祁盈之乱与羊舌氏的灭亡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祁胜与邬臧通室,祁盈将执之,访于司马叔游。叔游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无道立矣,子惧不免。诗曰:「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姑已,若何?’盈曰:‘祁氏(下转109页)(上接93页)私有讨,国何有焉?’遂执之。祁胜赂荀跞,荀跞为之言于晋侯,晋侯执祁盈。祁盈之臣曰:‘钧将皆死,使吾君闻胜与臧之死以为快。’乃杀之。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5]1491-1492祁胜、邬臧通室,他们都是祁盈的家臣,这桩丑事本是祁家自己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件家事为祁氏招来了灭顶之灾。祁盈不顾司马游的劝阻逮捕祁胜与邬臧,而这恰为其他卿族消灭祁氏留下了把柄。祁胜贿赂荀跞,使其向晋侯进谗言以逮捕祁氏一党。羊舌氏因依靠祁氏而在这次的事件中作为祁氏党羽遭灭族。羊舌氏家族初兴便在晋国卿族的斗争中化为了灰烬。
  
  诚如叔向之言,晋平公之时“之宗十一族,唯羊舌在而已”,面对卿族的强大与公族势力的骤减,晋公室与公族的衰亡已不可避免。羊舌一族于悼公之前在晋国历史舞台上的戏份并不多,而到平公时期,羊舌氏发展至鼎盛,但同时又肩负着保存晋公族与公室势力的历史使命。平公时期羊舌氏家族内部并不团结,“羊舌四族”各自选择自己的政治道路,依附不同的卿族。然而在晋国卿族强大的历史背景下,弱肉强食,衰败的晋国公族随着羊舌氏宗族的灭亡终究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历史的深渊。而晋公室的命运亦如叔向所言,“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公族陨灭之后,晋国公室岌岌可危,羊舌氏一族的煊赫为晋公室奏响了哀乐。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一个国家的命运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完全掌控的,历史的运转仿佛是上好发条的八音盒,每个角色只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在履行着自己的历史使命,一切都那么偶然,却又是一种必然。羊舌一族的命运也不过是晋国政治斗争的另一个悲剧罢了。
  
  参考文献:
  
  [1]张有智。论春秋晋国宗族组织间的政治关系[J].史林,2002,(1)。
  
  [2][汉]宋衷,注。[清]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3]杜预。春秋释例[G]//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4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邓名世,王力平,点校。古今姓氏书辩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张文富。晋国羊舌氏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7]吴高歌。晋国公族与卿大夫[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2,(2)。

【羊舌氏兴衰原因探析】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复习低效原因探析08-15

我国城市选民“厌选”原因及对策探析08-15

我国城市选民“厌选”原因及对策探析08-12

垃圾债券的兴衰与启迪08-05

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08-20

兴衰成败说崇祯08-11

我国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的困境与原因探析08-13

新农村孝文化建设问题的深层原因探析08-17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