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谈起——东西方文化差异一瞥
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谈起——东西方文化差异一瞥
曹炯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一方面简单阐述了东西方文化反映在语言上的共通性,另一方面,也从语言中反映出来的文化因素,阐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es the consistence in language between west culture and east culture by means of enumerating several typical examples; meanwhile, it also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 culture and east culture through the cultural elements in language.
【关键词】文化因素 语言 文化差异
【Key words】cultural element; languag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在《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课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 (《潦而不倒的女士们》)一文中,讲述了一群生活再 纽约的孤独而奇特的女人们,她们或无家可归,或离家出走,她们既不公开乞讨,也不骚扰别人,这些人追求自由,自得其乐。文章在谈到街坊邻居对她们所持的态度时,写到:If she chooses your doorway as her place to sleep in the night, it is as morally hard to turn her away as it is a lost dog. 在此,作者用“丧家之犬”的 比喻来 说明对她们报以同情的态度,并给予她们接济。对作者的这一比喻,如果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丧家之犬” 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用来描述那些做了坏事,走投无路且令人厌恶的人。然而,在英美文化中,人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西方善待动物的大气候下,把一只无家可归的狗从家门口赶走就是一件极不道德的事情。因此,只有了解了英美国家这一文化知识,才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文化?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定义不下两百个,有的侧重于文化的物质性,有的侧重于文化的精神属性。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风格与传统。实际上,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可以说,文化几乎无处不在,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一方面,语言是形成整体文化的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又要通过语言来表现。语言中的文化现象除狭义地指社会意识形态外,还泛指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离开了文化因素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地掌握或正确地理解某一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C.Catford指出:“Meaning is a property of language.”(意义是一种语言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意义(meaning)即代表了文化。(论文范文 fanwen.weiyujianbao.cn)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其《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他认为:“无论在笔译还是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事实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正如前苏联符号学家Juri Lotman所说:“No language can exist unless it is steeped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and no culture can exist which does not have at its corner, the structure of natural language.”即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万恶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不可分性在语言中表现出的文化是相通的,它反映到实际中,就成了交流顺利进行的基础。例如:两个人初次见面,英语中说:“I’m glad to meet you ” 或“I’m pleased to meet you.”汉语中也有“幸会、幸会。”或是“见到你很荣幸。”的说法;再如,英语中分手时说“See you later.”或“See you tomorrow.”,汉语则说“再见。”或“明天见。”还有,由于气候原因或人们缺乏安全感,美国人分手时说“Take care.” 或“Take care of yourself.”而汉语中也有“珍重”或“多保重”之类的说法。再看下面的例子: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Barking dogs don’t bite.
会叫的狗不咬人。
A penny’s worth of quality, a penny’s worth of price.
一分钱一分货。
Bring up your beloved child with a stick.
棍棒之下出孝子。
A fall in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何其相似的两种文化氛围! 同样地,我们可以毫无疑义地把to shed crocodile tears说成是猫哭老鼠假慈悲。因为“流鳄鱼眼泪”与它的文化内涵相同,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我们谈到了中西文化反映在语言上的共通性,下面让我们再从语言这一角度来看一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例如,看到“to pull one’s legs”这一习语,我们很自然地会在头脑中形成“拖后腿”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开玩笑、捉弄、哄骗、打趣某人。”(to make fun of sb.、for a joke),而汉语中的“拖后腿”用英语表示应该是“to hold sb. back”或“to form an obstacle to”。因此,把“to pull one’s legs”理解成“拖后腿”是犯了见树不见林的错误。再如,同样是说东风、西风,在中国提起东风总是给人以暖洋洋、陶然欲醉的感觉,而提起西风则会让人产生寒冷刺骨的感受。英国地处西半球,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反映在气候上就是东风冷,西风暖。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怎么能对《西风颂》中使万物复苏的西风产生共鸣,对摧残万物的东风产生厌恶呢?同样地,正如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梅、竹能使中国人心驰;大海、城堡、夜莺也常令英国人神往,这其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如不能深谙英美文化,又怎能心领神会?又如当中国人看到someone is a wolf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凶残”、“狼心狗肺”、“如狼似虎”等词;而英语中,当a wolf指人时,意为 a man who is always ready to make sexual advances to a woman.即汉语中的“色狼”。当然,由于wolf有狡诈的一面,所以也有a wolf in a sheep’s clothing(伪装友善的敌人),汉语“批着羊皮的狼”即源于此。让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个句子: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联想到汉语中有关动物的谚语,学生很可能就会理解成“下雪下雨,猫狗高兴”,而实际上这句话在英文中只是表达了“倾盆大雨”的意思罢了。类似的还有:His father and mother live a cat and dog life.这一句子中所谓“猫和狗的生活”并不是“他的父母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而是“他的父母经常吵嘴而已。”可以看出,对以上例子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是属于特定的文化现象。
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许多孤立的词都隐含着文化的成分,如前文中提及的“dog”。在英语中,dog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个人”。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之中都有得意之日),又如:a gay dog(快活之人,好玩之人),a top dog(身具高位之人),a handsome dog(美男子);而在汉语中,尽管狗在某些地方也为宠物,但狗在用来指人时多含贬义,如“狗头军师”、“狗腿子”、“狗咬狗”、“狗咬吕洞宾”、“鸡鸣狗盗之辈”、“哈巴狗”、“癞皮狗”、“走狗”等等。又如,说到fat meat(肥肉),在英语中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该扔掉的 东西;而中国人在说某样东西是块肥肉或某差使是个肥缺,言下之意却是不可多得或求之不得的事物。
与单一的词汇相比,英语中大量的习语、成语和典故更是体现了文化的氛围,特别是《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更是对英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Why I Teach 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如果不了解《圣经》故事,又如何能理解作者是借上帝赋予人类生命之气的故事,高度赞扬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如,《大学英语》精读地一册,P11有这样一个句子:To Vingo, Florida was in fact the land of Promise. 学生们如果不了解《旧约》(The Old Testament)第二篇《出埃及记》Exodus中讲述的犹太民族英雄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向神许给的福地迦南(Ganan)艰苦跋涉的故事的话,是很难理解这个句子隐含的意思的。在这个故事里,摩西成为大英雄的化身而福地旧被喻为美好的归宿,这样一来,把这个句子理解为“佛罗里达州的家对文戈来说是一个美好的归宿”就顺理成章了。所以有人说,学英语的人不了解《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就无法认识英美文学,这话虽然略嫌偏激,但事实上的确是,离开了它们,许多英语典故都很难理解。大家都知道,克服词汇困难可以凭借查词典,而要逾越文化障碍则只能依赖对文化环境的了解。当文章中的字字词词都认识,却无法领会文中之意的时候,文化背景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从这一点看,我们不应该只学习研究语法规则,还应该认真研究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把握语言现象的方法,无疑有利于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而这正是语言学习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岱年 方克立
[2]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二期
[3]《英语成语典故》 福建人民出版社 彭在义 彭兆荣
[4]Communications Between Cultures [M] 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Samovar
[5]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谈起——东西方文化差异一瞥】相关文章:
东西方文化差异初中英语作文08-06
文化差异作文02-16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08-17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08-08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08-08
东西方传统文化与数学08-07
文化差异(Culture Difference):社会 Society08-08
文化差异(Culture Difference):权威 Authority08-08
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