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一、网络广播概念网络广播(Net Radio,Net Broadcast,Internet Broadcast),即通过网络进行广播。网络广播通过在因特网站点上建立广播服务器,在服务器上运行节目播送软件,将节目广播出去,访问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运行节目接收软件,访问该站点,收听、收看、阅读广播信息。这里讲的网络,包括因特网和局域网,但主要是指因特网;而广播的形式,不仅有音频,也有视频和文字。
网络广播亦被称为“流媒体”(streaming media),也叫流式媒体,或者流式广播,是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它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其他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
所谓流(Streaming),也叫“流式”或“串流”,是指一种传输数据和信息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数据能够用稳定的速率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而接收端可以在发送端还没有完全传输完毕之前即可开始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这特别适合于实现网络广播。因为因特网的带宽有限,传输数据较慢,特别是对广大的拨号用户而言,要将1个小时声音文件从网上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就不只1个小时。当采用流式技术传输数据时,可以让计算机一边接收,一边处理,节约了时间和存储空间。因此,人们把网络上传送、播放的音视频节目和多媒体文件的形象地称为“流式数据”,把通过网络传输的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称为流式媒体文件,简称流式媒体。流式媒体的播放系统(包括软件)称为流媒体播放器。
与传统的单纯的下载相比较,流媒体具有明显的优点:
由于不需要将全部数据下载,因此等待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由于流文件往往小于原始文件的数据量,并且用户也不需要将全部流文件下载到硬盘,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磁盘空间;
由于采用了RSTP等实时传输协议,更加适合动画、视音频在网上的实时传输。
二、网络广播出现的背景
网络广播的出现,源于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流媒体技术的进步。
网络的发展。互联网自从1969年诞生以来,经过30多年的成长,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其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用于科研协作的范围,现在已成为公认的 “第四媒体”,而且大有超过三大传统媒体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全球网民约为6.55亿,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910万,比1年前增加了2540万,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人民日报》 2003年01月17日第十一版) )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 流媒体技术还广泛用于多媒体新闻发布、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 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它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媒体比较,网络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迅捷性、无限性。正如“美国在线”老板斯缔夫·凯茨在1999年1月9日举行的“新闻业与互联网”专题研讨会上所言:“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加起来的总数还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者MTV的观众一样多。”网络媒介有海量信息,任何其他媒介都不可能有,这些海量信息还可以进行结构、分类,有用性更强,这是其他媒体没法比的。而且,网络的实时报道的能力远远胜过传统媒体。
二是交互性和个性化。这两个特性在某些方面也是一致的。网络媒体是一种传者与受者双向的互动式传播。用户在因特网上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即可以自己控制并选择以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信息,还可以随时就自己接收到的一则信息作出评价和反馈。这种反馈信息不是原信息的附属物,而是和原信息一起构成一个双向流动甚至多次反复的交互性文本。
当然,网络还具有多媒体的传播优势,网络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集大成者,不仅有报纸媒体的文字、图片,也有广播媒体的声音,还有电视媒体的图像。这是建立在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的基础上的。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流媒体出现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了网络广播的加入,网络——这个长于传播,但短于内容资源的新媒体提高了可信度,增强了吸引力,正是流媒体技术为网络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没有网络广播的加入,网络很可能因为不可避免的缺陷而发展受阻。?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1995年4月,位于西雅图的“进步网络”(Progressive Networks),其网站吸引了大量的上网人潮。进步网络在其网页放置一个名为RealAudio Systems的试用版软件。这个软件带给因特网“点播声音”(audio on demand )的功能。这项技术对大多数使用者的意义是:为原本内容丰富但是欠缺声音传输的因特网增添声音。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在“进步网络”登场前,在网络上传送数字声音还是一个令人怀疑的主意——传送的声音要必须在完全下载之后才能收听到,而且下载时间可能比播放时间要多出5倍甚至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要听2到5分钟的音乐,可能要花上25分钟的下载时间。因为这个障碍,声音无法象文字、图片一样在网络上流传盛行。尽管一些技巧高超的人还是会利用网络传送声音,但是大多数人对此“敬而远之”,避免在网络上听取声音,他们认为“在网络上收听音乐就象是利用信鸽来传递广播一样”。
RealAudio软件不会等到声音完全下载之后才开始播放,它是从接受声音文件开始就能播放。在选取一个声音文件时,只有短暂的时间延迟,这种延迟是当作声音文件的缓冲区,保存在使用者的电脑上,而后,选取的声音便会响起——在理想状况下,直到乐曲结束,使用者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间断。当乐曲结束时,文件便从计算机上自动删除,不留下任何痕迹。RealAudio使得“即时播放”成为可能。
罗伯·葛雷瑟—— 进步网络的总裁与创业者,一直设法将他对政治与科技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在IBM与微软的工作经验一直使他有这样的挫折感:当所谓进步的人碰到使用新科技,尤其是通讯科技,就会全然变成“卢德派” 。当罗伯·葛雷瑟决定使用因特网作为传播工具后,在当时的条件下,葛雷瑟认为生动的图像传输可能需要等待网络传输技术的改进,这驱使他致力于网络声音的传递。经由简单地计算频宽与传递速度,葛雷瑟找到了昔日在微软认识的压缩专家,一起评估在14.4kbps的速率下能够得到的最清楚的声音信号,解决部分潜在的缓冲问题,并且利用个人电脑本身的计算能力,在接收声音数据流时同时解压声音信号。如此一来,RealAudio的核心关键技术很快得到解决。
论文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来自
RealAudio 首次登场因特网在1995年4月10日,内容包含来自美国广播公司、国家广播公司等。RealAudio随即登上许多出版物的封面故事,如《纽约日报》、《华尔街日报》、《经济人》。《今日美国》将RealAudio列入20个最能代表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产物之一。同时《时代杂志》也指出“葛雷瑟的系统不光只是为电脑高手所设计”。
人们对于这个新的传播工具十分喜爱,1995年7月,RealAudio第一次测试版测试结束,有超过20万份的试用版被下载。接下来的3个月,这个数字增长了3倍。1996年初,下载人次超过100万大关。到1996年10月,下载人次超过1000万。进步网络在这段时间内持续着改良RealAudio。1995年9月,ESPN的网站利用这项技术架设了一个新的棒球游戏。几天后,美国广播公司也用相同技术架设第一个现场新闻广播网站(辛普森杀妻案,也因为在此网站广播而更为渲染)。
随着RealAudio品质的提高,很多网站使用RealAudio来增添网页上的可看性,凸显网页的特色,并且吸引更多的人上网。许多新闻媒体(如美国广播公司和国家广播公司)也率先采用,许多原本没有传统广播电台的新闻机构特别是科技类),开始借此机会建立自己的传播渠道。
Real系统发展到现在风靡网上的RealPlayer G2,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音视频一体的、完整的网络流媒体解决方案,它在所有带宽上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流媒体的体验。对于网络广播来说,Real系统是可靠的、多功能的、经过充分测试的系统。它传输高品质的音频和视频,支持种类繁多的因特网、局域网和电子商务应用;对于节目制作来说,该系统功能强大,大大丰富了应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的网上广播。
(图1:Realplayer的最新版本RealOne的播放界面 2003年4月)
(图2:WindowsMedia 播放界面1)
(图3:WindowsMedia 播放界面2,WindowsMedia为用户提供了超过28种播放界面选择。)
三、网络广播的发展历程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广播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之后,国外的广播电视机构陆续设立了众多网站积极加以利用.在广电媒体介入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广播只对音频技术有要求,加之美国RealNetworks公司出品的Realplayer软件率先对音频网络模式较好的支持,因此广播较早地参与到了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专门的网上广播电台也应运而生。而动态图像的处理要比单纯的声音处理复杂得的多。如同20世纪初先有广播,后有电视一样,在网络上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先从声音开始的。网络带宽是视频网络应用的主要限制之一。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国内网络广播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96年前是网络广播的发展摸索阶段;1996-1998年是网络广播探索提高阶段;1999年以后则是网络广播快速发展阶段。
1996年以前,中国大陆地区没有开办网络广播,而早在1994年,香港电台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支持下,率先实现了“香港电台网联版”,提供粤语广播和精品节目的回顾,开始了网上服务;1995年,香港电台成功取得同步直播Live Real Audio的科技,与美国Progressive Network合作,在香港立法局选举日,进行了全球首次36小时的电台网上直播。
大陆的广播媒体在1996年开办网络广播。当时国内广播媒体受到了电视媒体的长期巨大冲击,听众群大量转移。尽管广播在节目内容、编排形式、扩大节目播出量和向专业频率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广播的影响力还是有所下降。广播急需寻求突破口。恰好互联网在当时逐步在国内发展,广播媒体敏锐地发现,可以依托互联网谋求自身的发展,于是国内广播媒体从一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介入到了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
199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办了网络广播,成为大陆第一家上网播出的广播电台。随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其他三个专业频率也在开办了网络广播。
1997年1月4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人生热线》节目网上专栏《网络人生》正式推出,开广播热线节目上网之先河。
1998年10月1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通上海电台国际互联网站,将上海台的新闻、文艺、音乐等节目的声音覆盖面扩大到全世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上网过程代表了国内大多数广播媒体上网的历程。
1998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注册英文域名www.cnradio.com和www.cnradio.com.cn,并在网上开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介及节目介绍宣传页面。
2000年5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进行第一次改版、推出全新主页,首次系统设计并开始使用网站标识。
2000年6月14日,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开幕。网站派出记者与广播记者一道,对大会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同时推出“21世纪论坛”专题站点。 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第一次专门派出自己的记者采访重大报道。
2000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实现全台第一、二、三套广播节目在线实时直播,《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午间半小时》、《中国民族歌曲榜》、《中国流行歌曲榜》5个重点节目在线点播功能。
2000年11月16日,以“大地飞歌”为主题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广西南宁拉开帷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和中央电视台网站联合进行全程跟踪报道。这次合作是对广播、电视、网络三大媒介深层次合作的有益尝试。
2001年3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药咨询台》、节目和网站联合推出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特别节目开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对该节目进行网上音频、视频直播。这是网站第一次进行网上音视频直播活动,也是第一次进行广播、网络互动直播。
2001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实现了全台8套节目全部上网,在线点播节目增加到32个。
2002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改版,正式启用新的网站名称:"中国广播网"。全新的“中国广播网”设有“新闻”、“财经”、“体育”、“调频”、“书院”、“汽车”、“军事”、“民族”、“台湾”9个频道、300多个专题栏目以及8套广播直播节目和34个点播节目,音频文件的容量达到600Gb。
2002年9月1日,开始实行24小时新闻发布和技术保障并行值班制度,标志着网站进入全天候运行状态。
从网站开始运行至今,中国广播网组织策划了多个重大事件的报道,包括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峰会和200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报道。2002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开始,中国广播网推出了专题报道《聚焦伊拉克》;4月中旬,非典型性肺炎在全国蔓延,中国广播网又及时推出《非典型肺炎专题》。
下图显示的是中国广播网首页,我们可以看到有新闻的滚动发布、新闻专题、音频点播以及图片报道等栏目。中国广播网从一个依附于传统广播媒体的网站,成长为具有采编、报道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媒体。
(图4:中国广播网首页 2003年4月21日20:20)
四、中国网络广播现状
网上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由于其开放性、收听的无地域性和实时在线性开始在互联网受众群中逐步得到认同和肯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收听群。
发展快速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随着国内互联网普及和宽带网的加速发展,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的视频、音频标准的确立,国内网上广播呈现出可喜的变化,广电传统媒体拥有的丰富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在技术上与互联网实现了高速对接。每逢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网络广播最大的优势——网上直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如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报道中,一些媒体的网站作了48小时的连续直播,受到国内外网民的关注和好评。
而国内宽带网络的逐步普及,千兆光纤网络的社区接入和internet接入的平民化,以及国内的互联网用户尤其是宽带网络用户激增,使得众多的传统媒体越来越看好互联网这块“大蛋糕”,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介入互联网阵地,形成了一个与互联网专业网站媒体竞争的格局。在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等的介入过程当中,国内众多的广电传媒也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Web站点,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媒体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和新手段扩大传播范围,这在今天形成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共同发展的一个亮点。包括央视国际网站、《人民日报》网络版和《广州日报》“大洋网”在内的综合性网站都开办了音视频广播服务,而一些商业网站,如“中国爱维网”则提供包括150家中外网络广播节目的直播、点播,60家中外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网站节目的播放,以及其他一些点播内容,如超过5000首中外音乐在线点播。另外,个人网络广播也正在不断增多。宗上,国内网络广播领域出现了传统广电媒体、新兴商业公司、专业社会团体和业余爱好者争相建立网络广播的局面。网上的检索数据表明:到2003年4月,共有200多家中文广播电台在互联网络上开办了网络电台或实现了广播节目网络播出,还出现了60个企业或团体、私人自发开设的网络电台,形成了集体和个人竞相介入的格局。
(图5:2003年4月21日16:40 在“雅虎”网站上搜索中文“电台”的结果。图中特别圈出的数字包括传统广播媒体的网上广播和纯粹的网上电台,其中有一些由非广电集体和个人开办。)
发展不平衡
网络广播发展存在不平衡性。网络广播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及网络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一致的,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上网电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及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东部发达地区广播电台的网站以综合性大型网站为主,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开放意识、竞争意识较强,广播改革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广播媒体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敏锐地把握了网络提供的机遇,成为网络广播的先行者。如广东电台、北京电台、上海电台、中央电台和中国国际电台。而中西部地区的电台由于经济实力和观念方面的原因,网站建设比较落后。在“雅虎”网站“电台”的搜索结果上(参考图三),我们看到东部几乎所有的省级电台、一些市级电台和部分县级电台已经上网,并且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比如新闻信息、互动空间、音频直播和点播、以及电台的相关信息(节目时间、主持人等)。而在青海、西藏、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上网的电台很少,能提供网上音频服务的则更少。当然,有一些中西部电台克服困难,网站建设的水平赶上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地区的广播电台,如河南郑州电台的网站。
总体水平不高
国内广播网站大量网络新闻媒体简单的复制母体媒体的内容,缺乏多媒体动态信息;与读者即时交互功能欠缺;缺乏深度报道;服务功能单一。互联网的潜能并没有充分开发出来。
浏览国内广播电台的网站,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个层面:
纪念册层面。内容包括“电台简介”、“节目时间表”、“主持人介绍”、“广告价目表”,可能还有一些新闻。这种“网上广播”只是平面化的,是传统广播的网上宣传画册。
可更新的CD层面。可以提供节目的在线点播服务,也提供了少量的音乐点播功能。国内很多电台网站处在这一层次,虽然在网上安了家,但对如何建好这个家,使之吸引更多的来访者,还缺乏认真的考虑和清晰的思路。互联网的空间比传统媒体的空间要大得多,因为它面对的是全球受众。从一般意义上说,它给上网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潜在用户。因此,上网媒体所提供的内容就不应再是简单的广播电视内容的翻版。它要更多地考虑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的不同需求。
(图6:国内某省台尚未建设完善的网站。2003年4月22日11:53)
媒体层面。以中国广播网(www.cnradio.com)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www.cri.com.cn)为代表。能提供音频、视频和文字信息;虽然依附于传统广播媒体,但具有独立的采编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自身的报道体系,较好地发挥的网络媒体的优势。(参考图一,中国广播网首页)但是,这一类广播网站对事件的报道没有形成多媒体传播渠道的合力,声音画面文字“三张皮”(参考网络广播发展趋势);提供的音频点播还是照搬传统广播节目。不论是中国广播网还是中国国际广播网站都没有深入的挖掘音频的网络传播优势。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今天,传统广播节目正在因为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介入而显得很有互动色彩,而网络广播却仍然没有摆脱我播你听的格局,听众没有或缺少参与的互动权利。在一些相对做得较好的国内广播网站上(如上述中广网和国际台网站),我们看到的是传统广播节目的点播,并没有实现听众自由组合、随心点播。网络广播不是传统广播的翻版,网络上提供的音频决不是将传统广播节目搬上网了事。而正是因为没有关注网上受众的需求,没有提供适合网上收听的音频服务,导致国内很多传统广播媒体网站上的音频点播成立一种摆设,没有真正发挥网络广播的应有功能。与国外网络广播还有很大差距。
在下图英国BBC广播公司网站的音频点播界面中,右边有两个可以下拉的自选菜单,分别提供13个网上广播频道和16种音乐风格的选择。听众各取所需,非常方便。
(图7:英国BBC广播公司网站的音频点播界面 2003年4月21日21:49)
五、网络广播的特点
网上广播主要有随时点播和实时直播两种形式,提供用户在线收听(有的也提供完整或下载。它具有以下特点:
没有国界的传播领域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从战争开始的一刻,全球媒体就没有停止对战争的报道,受众可以通过一国的广播电视报纸了解最新的战况,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倾听其他国家的声音。英国BBC、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纽约时报……只要你上网,只要你轻点鼠标,不一样的声音就会回荡在耳边。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还你资讯自主权”成为现实。
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互联网具有无地域性和无国界的特点,传播范围广、造价和维护费用相对低廉,同时还具有多媒体的传播优势,非但可以传播文字,还可以传输音频和视频。通过互联网,广播可以面向全球,只要与互联网连接,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听到其他国家、地区的声音。网络广播跨越了地域界限,实现“国际化”覆盖,使远在地球另一端或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地方的听众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通过网络收听实时广播。因此电台的经营范围与影响力,以及广告的收益都可以通过网络而无限拓宽。而相对于国际广播运营费用,网络广播无疑是非常经济的选择。
没有闸门的信息高地
2000年4月21日上午九点半,中央电视台互联网站、光明日报网站、北京信息港及阜外医院联合在网上进行了一次冠心病搭桥手术网上直播。海内外近两万人观看了网上直播。此次活动中,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及学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其他的网友也普遍反映这是一种较好的科普形式。
传播信息更有效率的方式是更精简的节目安排。CNET长期扮演电脑产业观察家的角色,每天在网络上提供语音摘要。像CNET这样的付费网站,全世界每天仍有数千名听众上网收听。CNET也可以仿照CNN的方式,建立一个24小时的现场新闻联播网,每隔半小时更新新闻内容。但是24小时播出新闻的问题是:每天24小时的新闻内容并不是真的全新且不重复,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精力来维持频道播出。所以,对于那些觉得24小时不间断播放节目不够经济的媒体,网络给他们很大的弹性来调整节目时间的长短。他们可以每天放1小时的节目在网络上,或是每个星期只有几分钟。这样一来,小型的媒体或社团也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而那些集中在专业领域内的节目也可以通过付费点播得以继续生存。
网络传输手段的方便、快捷、廉价使任何时间的实时新闻发布成为可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音频、视频或者文字进行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是没有闸门的,是不设防的信息高速路。
没有时限的资讯中心
传统广播受播出时间的限制,声音具有不可逆性,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留意收听,就会错过精彩的节目。而网络广播不再是你播什么我听什么,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节目。受众可以通过文字来了解广播节目的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要听的内容。即使听众错过收听时间或没有听清楚,也可以再听一遍,大大弥补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 “线性传播”的局限。而且网络广播能通过声音、文字、图象等多种表现手段,声画同步,动静结合,使信息的传播真正做到全方位、立体化。许多球迷喜爱收看“欧洲足球锦标赛”,由于举办地在欧洲,与我国的时差较大,多数比赛都安排在午夜或凌晨播出,如果坚持观看比赛势必会影响休息,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但是不看又觉得遗憾,传统媒体只能在固定时间内安排直播或重播,收听和收看比赛依然受到时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将比赛内容放在互联网,球迷朋友有时间、有精力的,可以半夜起来观看直播,没有时间的可以在其它闲暇时候,登录到网站观看比赛,而且可以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比赛场次。在观看比赛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访问相关网站,看到和听到大量的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网站为例,它利用RealAudio技术来传送广受欢迎的“All Things Considered”节目。这是一个深度探讨当天热门新闻话题的节目,拥有一批忠实的观众。在广播电台播放时,它需要听众在节目进行时参与。如果你没有现场收听,就无法参与讨论。但是网络播出却没有这项限制。一旦节目上网,听众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听取节目内容,听众可以在节目上网后立刻收听,也可以在1小时、1天,甚至1年后收听节目。网络广播摆脱了“线性传播”实时收听的限制,受众作为媒体提供资源的使用者,不须经过事先安排或与人协调,既方便了受众,也提高了媒体资源的利用率。
没有限量的资料库
传统广播每天的节目量受播出时间长短的限制,要增加节目量就必须增加时间和频率,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在互联网上,每个服务器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可以把大量的音视频信息储存起来,随用随取。一台音频节目服务器,假设存储空间是10Gb,那么就可以储存将近200小时以MP3格式压缩的音频资料。信息可以方便地被检索,可以随时供需要者下载、拷贝,而且非常迅速、简单。
广播虽是即时性的产品,但Internet丰富的资料库却可以储存许多节目资料,即使听众忘了收听或是错过了精彩节目,也可以在网上重复收听。将来在“资讯有价”的观念下,那些语言学习、在线教学或相声、阅读、旅游等内容丰富的节目,还可以在网上让听众“付费下载”,进行二次出售。例如美国的中广新闻网就特别提供了即时新闻的查询,他们只要把新闻稿放进电台的网络,听众就可以同步在网站上看到。传统广播播出受时间限制,因此,信息容量也是有限的。网络广播可以利用网络庞大的存储空间和强大的传输能力,大大扩展广播的信息容量,为受众提供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料库。
没有等级的互动空间
网络广播能向用户提供充分的信息选择权,还能同传播者进行更密切、更快捷的沟通,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广播同步互动交流的优势。就传统广播而言,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是听众与电台联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受节目播出时间长短的限制,而网络为受众提供广阔的发表意见的空间,利用电子邮件、电子论坛、聊天室等,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受众参与节目的需求。
在这种传播方式下,信息接收者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也可以参与信息的发布,人们还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重放需要的声音、图像、文字的任何片段,即能提供点播服务(On-Demand),如视频点播VOD(Video On-Demand)。网络功能的多样化使网络广播不再仅仅局限于声音的传播,还可以进行图文、数据信息的传播,大大拓展了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的出现让广播超越了声音方面的限制,让听众尽情领略网上听广播、看广播、读广播的无穷乐趣。
互动性是新传播科技最特殊的一个性质。互动式(Interactive)传播具有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媒体两方面的传播特性,但是与两者各有区别。“传播”的拉丁字根—Communis,暗示了共同的参与或沟通。因此,传播的观念应该意味着此一过程中参与者之间资讯的交换,然而,传播常常被赋予完全不同的定义,它被视为个人影响他人的单向活动,这就是传播的线型观点。新的传播科技对于这些过去我们认为完全分开的媒体,正在进行整合。电话代表着一种互动式的传播媒介、一种科技,今天,新的传播科技分享了电话“互动”的突出特性。传统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信息多是单向的,听众和观众对节目没有选择权和自主调节权。此外,电台和电视节目在单位时间内涉及的知识范围有限,相关的人物、事件、地理、历史等背景资料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面面俱到的详细介绍。新传播科技导致全然不同的传播行为,受众要求高度的个人参与。被动的媒体时代已经过去,或者至少正在消逝当中。
六、广播媒体网络广播的运作
开发具有广播电台特色的互联网站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可做:
以速度弥补深度。据调查,84%的人上网是浏览各类新闻,广播电台作为新闻媒体,利用自己强大的新闻采集队伍和广泛的新闻搜集渠道,进行新闻网上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网上媒体,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是争取受众的重要条件。目前在网上运行的各广播电台,大都把新闻发布,或是其它各类信息(如经济、股市、交通、旅游等)服务作为运行的主体。在形式上,既有消息、时事评论,也有各类专题。通过将广播节目迅速推上网络的途径,保持了广播在信息传播中快的优势。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例,国内和国际新闻已实现了动态发布,时效性很强,这意味着,一则消息在广播中播出之前就已被送上因特网。2003年3月20日,美国开始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中国广播网”马上推出了《聚焦伊拉克》,设置了最新消息、国内声音、国际反应、战争影响、相关资料和战地图片等栏目,对战事进行了快捷、全面地报道,尤其是信息的滚动发布很及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也有不俗的动作,除了开通了《伊拉克战争专题》,并且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千龙新闻网联合开通短信订阅海湾战报活动。
(图8:中国广播网《聚焦伊拉克专题》2003年4月21日21:22)
以“多媒体”弥补“单媒体”。传统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以电波为载体,仅仅依靠声音进行传播,供受众收听。而网络广播的传播方式是“视听兼备”的。网络广播的节目既有收听功能,又可配以文字内容,有效满足用户听和读的双重需要,弥补了传统广播节目仅有声音而无图像和文字的缺憾。广播上网后,部分节目内容可以在网页上用文字表达,还可配发图片、甚至配发视频信息。与普通电台听众相比,网上用户不但可以同样收听音频广播,还可以浏览节目内容和主持人介绍等文字、图像形式的信息,或通过超链接手段获取节目的背景材料,更可以通过BBS、聊天室和电子邮件与主持人及其他网友交流讨论。对一些重大的活动、特别节目,广播电台与网站可以同步进行直播,并在直播中进行视频传输,突破在网上进行单纯音频广播的界限,真正实现声音、图像、文字三合一的多媒体传播效果。由于视觉比听觉的信息保留率高,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广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网络时代的报道已经突破了单一媒介传输手段的界限。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纷纷利用多媒体手段报道新闻。世界报界领袖——《纽约时报》,不仅在传统纸质媒介领域走在前列,而且也是多媒体报道新闻的先锋,该报网络版的报道已经能非常娴熟地将音频、视频和文字融合在一起,全方位报道新闻,向受众展示新闻的各个角度。2003年4月22日,著名爵士歌手Sina Smone去世,时报网络版的报道一方面提供了文字报道,另一方面,提供了她的音乐点播。而该报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则引入BBC的在线广播以及前线记者的口头报道,并且提供视频资料,当然还有大量的文字报道。现在,该报网络版的多媒体报道已经成为一种报道的常态。下图是该报网络版策划的关于汽车的多媒体报道的其中一期。
(图9:美国《纽约时报》网站采用多媒体方式报道新闻。图为《纽约时报》记者采访通用公司的高层的视频点播界面。)
国内媒体也已经意识到了多媒体报道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广州日报》的大洋网设有音频和视频频道,专门提供相关服务。但是没有将文字、音视频融合在一起,处于“三张皮”的状态。而广播媒体更多的是提供成型的广播音频节目,以及网上文字信息,视频报道很少。
七、网络广播的前景
网络时代的传统广播
由于网络广播的强劲冲击,有人怀疑传统广播是否能在多重竞争压力下生存。那么,网络广播是否会对传统广播构成威胁呢?
传统广播收听的伴随性、便携性,以及人性化的特质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传统广播在移动人群的媒介接触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优势。正像开车不可能看电视、上网一样,其他移动人群也不可能端着电脑听广播、看电视。在一对多的传播状态下,电台广播是远较网络广播更受人欢迎的。
然而,德国和日本发明网络收音机的消息,让很多人不禁又为传统广播担心起来。其实,这种收音机只是借助网络传输音频信号(也许将来还可以传输视频信号),与传统广播相比,这种收音机能收听更多的电台,据称达到5000个;但就其传播和接触方式来看,与传统广播媒介并没有不同,可以认为是传统广播的拓展。
回顾电子媒体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广播媒体本身具有深厚的持久力,任何新媒介的诞生带来的是传统媒介的变革,而不是消亡。传统媒介将与新媒介共存。
网络广播的市场前景
在3C整合的趋势下,网络广播也可以是消费内容ICP发展的一环,比如网络广播的构想可定位于社群功能,与电子商务、数字版权、信息家电进行整合行销。在播送节目的同时,收听者可以直接进聊天室用文字模式即时与节目主持人互动。除了现场广播节目、精彩节目随选回顾、互动游戏外,还可以结合电子商务商场,利用社群功能引领电子商务的销售。
就美国的实例来看,Internet广播电台还有一项吸引企业广告的特别优势。据Spinner.com统计,网民平均停留在该网络广播电台网站90分钟。而Disney所属Go网站的统计则为40分钟。对广告商来说,比一般网站更长的停留时间能让网民更有可能接触广告。目前在美国已经有1.03亿人以上已经体验过互联网音频或视频广播,44%的人表示,他们已经体验过互联网广播。在国内,情况还没这么乐观,但前景实在诱人。随着国内网络带宽的增加,网上广播的接触条件将有很大改善,从而吸引广告商的注意,网上广播的境遇也将会有很大改善。
而且,一旦各企业内部的电脑全面上网,办公室将会是网络广播电台的重要市场。美国的经营者充满信心地认为:因为人们留在办公室的时间会愈来愈长,而且面对电脑的机会也将愈来愈多,所以网络广播将是职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是说,办公室将会是网络广播电台的一个大市场。
另外,为电子商务及其他信息增值服务配套的服务业务将是一个大市场,包括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网络交互性游戏、证券、生活类信息服务和音视频有偿点播服务。目前中国网络广播一部分尚处在触网阶段,还有一些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网络广播的市场开发还有很广阔的拓展空间。在这方面,中国广播网是处于前列的网络广播媒体。其页面上有广告、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还有手机铃声下载;最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将联合举办企业冠名的手机短信大赛,这一系列的举动不失为开发网络广播市场的有益探索。
流媒体的发展趋势
流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叠更替。传媒处在时代变革的前沿,已经不仅仅是消息的载体,它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和创造消费与生产的价值载体,因而是新型经济的最前沿的产业。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逐步解决“窄带”这一制约流媒体的“瓶颈”,届时,流媒体才将显示它威力巨大的一面。正象SONY公司总裁Edward Grebow在NAB2000新闻发布会的开场白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广播时代。21世纪将是广播、个人电脑和电信大融合的世纪”,“数字广播、广播与电信基础设施的融合、因特网和宽带网都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发展,内容创作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管流媒体多么具有诱惑力,观众与制作人都将很快厌倦粗糙的产品。节目内容最终将走到幕前,而媒体本身将慢慢地退居幕后。
CCTV.COM在2000年新制定的发展规划中将中长远目标定为:组建基于宽带互联网的以多媒体信息服务为核心的现代传媒企业。“现代传媒”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要建成一流的多频道专业化信息服务网站,包括新闻、经济、体育、娱乐、生活等频道。
基于宽带互联网的视频点播业务(互动电视)。(这属于网站内容的一部分,由于其规模庞大以及内容的特殊性,需要单独列出)
为电子商务及其他信息增值服务配套的服务业务。包括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网络交互性游戏、证券及生活类信息服务。
对现有传统媒体的整合,包括报纸、杂志、音像公司等,形成以宽带多媒体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媒体互动格局。
(图10:CCTV.COM视听在线界面 2003年4月23日20:30)
参考书目:
《网络传播概论》金梦玉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互联网媒体与网络新闻业务》 廖卫民 赵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联系方式:
北京广播学院148信箱
邮编:100024
电子邮件:exinyuan@sohu.com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相关文章:
网络广播的昨天、今天与明天08-11
昨天、今天、明天08-17
昨天·今天·明天08-15
昨天,今天,明天09-14
昨天,今天,明天02-18
昨天今天明天08-17
昨天·今天·明天作文05-26
昨天,今天,明天作文02-08
昨天今天明天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