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式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高效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科技应用是关键。我国许多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而农产品质量却低于别国水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落后的差距将使中国农业遭受巨大的冲击。所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使我国农业朝着无公害、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当务之急的大事。一方面各级财政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依靠社会力量尤其是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尽快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许多农民想致富,但因不了解市场信息,种啥养啥常处于盲目状态。而中介流通组织却犹如农民的眼睛与双脚,通过为农民提供中介服务,使农民准确把握市场脉搏,能根据市场需求来发展自己的产业,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如赣县成立400多个农产品流通组织,在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建起118个销售网点,一年推销价值1.05亿元的各类农产品,由此可见,中介组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充分发挥县、乡农业经济服务部门以及乡村农业技术员的作用,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指导与技术服务,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与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树立品牌意识。一个好的品牌,可能会带来数亿的经济效益,如信丰的脐橙,大余的板鸭,因为有了名气,全国各地来此采购的人络绎不绝,从而能生意兴隆通四海。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叫响一个品牌,往往要靠过硬的质量,良好的信誉与宣传媒体广泛的传播,一般情况,要依赖龙头企业把品牌打出去,但有些由地方命名的品牌,由某家企业来掌握,往往是行不通的,如赣县沙地板鸭,个体加工户认为,沙地板鸭是沙地人多年经营逐渐创立的,应属沙地人民共有,凡沙地板鸭均可打沙地板鸭这个品牌,所以谁也不愿为品牌宣传花钱,尤其是一些个体加工户受利益的驱使,不按操作规程加工,甚至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些行为极大损害了沙地板鸭的声誉,所以,凡以地方命名的农产品品牌,应该由地方政府来宣传,并由政府来经营品牌。这样才能通过品牌的效应使农业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居住城镇化——解决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水平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9亿种田的农民。美国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7%,而中国农民却占了总人口的76%,所以,只有走城镇化之路,让大部分农民进入城镇或者相对集中起来居住,才能使农民这具庞大的群体消肿,轻装上阵走向富裕之路。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首先要拆除城乡樊篱,统—城乡劳动力市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城巾劳动力再就业问题的凸现,有些地方制定了以保护城市劳动者为重点排斥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歧视性政策,这不仅无助于两种就业市场的统一,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使城乡隔离,阻止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因此,摒弃歧视性的就业政策,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间生产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形成具有特色的农贸市场。兴建农贸市场既转化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对城镇化建设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崇义县的冬笋交易市场、大余县花卉交易市场、安远的无公害脐橙交易市场、章贡区的农资大市场等等,这些农贸市场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凝聚了人气,增加了财气,繁荣了城镇经济。第三,要依托工业化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如果没有产业基础,农民到城镇就只能“居住”,不能“乐业”,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农民集中在一起,否则,盲目的城镇化只能让农民走向失地失业的困境。一个大型企业需要成千上万产业工人,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小城镇;工业化引起城市聚集必然要求行业间的要素、商品、信息发生各种交换与联系,引发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各类市场的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第四,要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我们提城镇化,不讲城市化,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地少人多,分布面广,不可能叫亿万农民都涌向大城市居住,只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既要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要引导县乡小城镇合理有序的建设,逐步形成科学的城镇体系,使城镇化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统筹城乡发展,要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着力改善城乡生活环境。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镇居住、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现阶段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是城市。但不能因此忽视小城镇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各地要有计划地将一些分散在贫困落后区域的农民集聚到条件优越的城镇中来,通过居住城镇化,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民知识化——解决农民素质偏低的问题
没有知识是导致愚昧贫困的根本原因,所以要使农民走向富裕,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掌握各种新的农业科技本领,善于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1、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鼓励青壮农民通过电大、函大等形式的学习,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农民子女强化义务性教育,许多农民都渴望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所以农村教育发展应与城镇化相结合,要抓住农村撤乡并镇的机会,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集中力量搞好中心乡镇教学点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培养出更多有文化知识的新型农民。2、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着力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组织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让农民学会、掌握、使用农技知识,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真正在种养业中发挥优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应重点培养一批农村土生土长的田秀才、土专家,发挥他们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运用中的典型示范作用,3、提高农民的经济知识水平。在农村,我们常看见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见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如有的看着养奶牛赚钱,就把种稻改为种草养牛,结果经济效益大增,有的看见发展果业有前途,立即大胆承包荒山,因而很快走向了富裕之路,而有些农民却只知道世世代代“以粮为纲”,结果辛辛苦苦劳累了半辈子,仍旧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两者的差异就是经济知识的差异,经济知识是生产观念与生产经营方式的综合反映,要使广大农民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经验交流、组织参观等形式,让农民开拓眼界,增长经济知识,让他们懂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养项目,学会在特色产业中找出路,学会用最经济的手段换取最高效的利润,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新时代,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的作用,让农民及时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掌握最新的经济知识,从而找准最快的致富路子。
管理法制化——确保两个“文明”的健康发展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处于管理的薄弱环节,要使农村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必须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1、依法治理生态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因此在大力发展经
济的同时,一定要依法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要重点解决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采矿、冶金、造纸等污染源,要严禁滥砍滥伐破坏山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要大力治理整顿采矿、造纸等“五小”企业,防止废渣、废水、废气的随意排放,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2、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一是强化农村财务收支管理。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要纳入财政专户,坚决杜绝侵吞、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坚决制止挥霍公款的行为。各级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农村建设资金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违法乱纪者,要坚决严肃查处。同时要规范涉农收费,着力治理“三乱”。要坚决杜绝各种变相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以及巧取名目的“三乱”收费现象。涉农收费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收取。乡村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必须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而且年内不得超过税改所规定的限额。二是抓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工作。要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通过人员分流减轻乡镇财政负担。同时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督、约束。推行政务公开,发扬民主,健全法制,还权于民,增强农民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努力依法行政。认真维护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对非农建设用地的征用,要做到用地占补平衡,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对未发包或承包到期的“三荒”水面,滩涂等经营权一律实行公开招标,竞价拍卖。
【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式】相关文章: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理论创新08-16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08-16
解决“三农”问题不妨做做“农退”文章08-05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08-12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08-16
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08-16
通过“三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08-16
招商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尝试08-16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