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精华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音乐论文1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
方法
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音乐论文2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思维同样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互联网教育改革的意义出发,以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概念在各行各业日益流行,如果谁能利用好互联网,对互联网的研究和理解更为透彻具体,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下,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者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也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联网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进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第一,改革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从而找到乐于被当代小学生接受音乐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还有助于愉悦音乐教学的气氛。过去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被人诟病的总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学模式,例如先去识谱,然后练谱的传统方式。而改革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使得他们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充分享受到音乐带给人的美妙感觉。[1]
第三,改革还可以激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无限兴趣。当前环境和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是形势所需。小学阶段作为每个人学习的初始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这个阶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对每个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小学音乐改革将有助于营造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优良氛围,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对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2]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变革
那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充分实现“以学生为本”,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变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一张试卷,它带给我们的数据是什么?可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90分。若我们在对待这些试卷时,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想象,那么还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逻辑和规律的数据。而且不仅在考试中,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使得关注每个学生的细节成为可能——比如说某个学生在何时将书翻开,在听到老师讲授什么内容时产生共鸣,还有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平均次数一般是多少,等等。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解释怎样的师生互动方式受到欢迎?……而最为特别的是,这些数据一般都是在学生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收集到的,因为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提供给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发现学生的机会。互联网的环境下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让教育的对象从群体转变为个体。[3]
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下更有利于对于学生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育中通常都会布置完全一样的作业,比如完成哪几题,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传统教育的方式就是将相同年龄的学生聚在一起,讲授相同的知识,基本上就是给予同样的教育,从而可以大大节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将成为可能。[4]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则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就是互联网环境和小学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具体措施。
(一)翻转课堂触摸教育的未来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课堂可以用来写作业或者进行讨论,当学生们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由此一来,课堂就会成为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场所,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进而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该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发生情境出现了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转。[5]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暂停、快进和重复。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进而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翻转课堂中,互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二)微课程,回应翻转课堂
何谓“微课程”?它是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过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及时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后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师的指导。近些年来,微课程迅速发展,其发展方向同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对微课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形成微课程群,对微课程群的应用进而会产生新的应用数据,同时不断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针对的教学。
(三)实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人机一对一”是当下互联网教学的显著特征,只要课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当今社会,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随社会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服务。[6]所以,本人想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在课堂上,及时的帮同学们答
疑解惑并指导他们完成规定的任务,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鉴赏《茉莉花》这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只是教师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学生谈谈感受。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了以下实践。
SHAPE * MERGEFORMAT课后反思 课中交流 课前自学 课程资源 茉莉花微视频 教案和幻灯片 流程布置 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 资源优化
根据原有的教学环节,对现有的视频资源进行再加工,编辑微视频,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课前统一到机房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分别进行学习,课中再互相体验、交流,根据上课的情况看来,当学生进行“人机一对一”的学习时,注意力和思维力都灵活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通过前面的一些实践,我发现小学音乐课堂,真的能实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也能让学生得到了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备课量,音乐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他们对互联网的常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晓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及方法研究[J]. 群文天地,20xx,06:107.
[2]蒋英.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J]. 音乐时空,20xx,09:156.
[3]陈太香.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 黄河之声,20xx,02:75.
[4]高文华.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 才智,20xx,18:51-52.
[5]郑福友. 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电子制作,20xx,13:190.
[6]赵雪梅. 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小学音乐论文3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舞蹈有着巧妙的教学作用,音乐教师可以借助舞蹈元素,激活音乐课堂,让音乐教学的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舞蹈的灵活、生动是小学生喜欢舞蹈的原因之一,音乐课堂要营造它的活跃氛围,可以采用舞蹈律动、舞蹈学习及其舞蹈创编等一系列的舞蹈活动,来实现其课堂愉悦的目的,本文针对小学音乐课堂舞蹈的巧妙融合,展开了科学的论述,帮助音乐教师实现小学音乐的快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元素;快乐课堂
一、律动导入中融入舞蹈
音乐课堂要体现它的愉悦性,教师要在课堂的律动中加入舞蹈的内容,借助舞蹈的生动快乐,来创设音乐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之初,运用舞蹈律动,拉近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在律动舞蹈的带动中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体验快乐、感知节奏,以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歌曲《跳吧,跳吧》时,我在课堂的律动环节就结合了舞蹈的元素,我将歌曲《跳吧,跳吧》的伴奏作为律动音乐,因为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很适合作为舞曲,而且律动结合这首曲子,也有助于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进一步感知,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利的帮助。随着歌曲的动感节奏,教师进行舞蹈律动的表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模仿着老师的舞蹈动作,快乐地舞起来。当然,教师律动的目的不是锻炼舞蹈的技巧,而是在舞蹈的集体律动中愉悦身心,为此,动作的设计应该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舞蹈。律动是音乐课堂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音乐教师借助舞蹈形式来活跃课堂,有助于课堂和谐氛围的形成。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学生两人一组,展开舞蹈的互动表演,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我也与学生结成两人组,将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好地拉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学生更加愉悦地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习过程中配上舞蹈
音乐课堂要实现其课堂的活跃性,要让学生感知音乐当中的快乐,舞蹈元素的结合,让音乐的快乐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舞蹈学习的活动来丰富课堂,生动教学,让舞蹈的学习辅助音乐歌曲的学习,帮助小学生更快的记忆,达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教学歌曲《七色光之歌》时,我就巧妙结合了舞蹈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感知更加丰富生动的音乐教学,也让学生借助舞蹈的动作来记忆歌词,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舞蹈动作的设计和歌词内容紧密结合,每一个动作都是歌词形象的表演,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对歌曲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音乐教师在歌曲的学习中,巧妙结合舞蹈的学习,让学生边唱边舞,用舞蹈来帮助他们快速的记忆,用舞蹈来帮助他们充分表现情感,学生在舞蹈的生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将内心的情感尽情地展现。
三、拓展环节中创编舞蹈
音乐教学活动的拓展环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借助舞蹈的创编活动来丰富音乐课堂,让学生在舞蹈创编中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他们的灵动思维,让拓展互动更加地趣味生动,同时音乐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教学歌曲《哦,十分钟》时,我在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进行了舞蹈的创编,让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欢快的舞蹈中展开自由的创编,呈现自己个性的艺术形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创编任务,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组展开集体的互动创编,这样有利于提高创编的速度和质量,也让学生在互动创编中感知合作的快乐。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创编中的小问题,确保创编活动顺利开展。创编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演,这是检验学生创编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方法,学生在舞蹈的创编中,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愉悦性。教师借助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展开舞蹈的创编活动,让学生在创编过程中,既感知到了互动合作的快乐,也逐步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融入舞蹈的元素,要借助舞蹈的生动灵活性,来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舞蹈律动、舞蹈学习和舞蹈创编教学活动中,快乐的展现、自由的想象、畅快的创编,尽情展示小学音乐课堂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陈琰峰.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J].小学教学参考.20xx(06).
[2]殷磊.随音乐律动创高效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xx(11).
小学音乐论文4
1信息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是超文本结构,可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机交互,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能力。
网络上包涵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共享,使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从而拓宽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和个人的具体情况,随时加以选择。
2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背景,在教学时,笔者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制成课件,上课时播放。结果,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投入学习中,取得良好效果。
2.2利用多信息技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知事物的效果要比单一的`感知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一般靠一些简单的图片、黑板及录音机等来向学生展示所教授的内容,时间久了,学生往往因缺乏新鲜感而感到枯燥,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内容更是体验不足,理解不深。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画面、实物、音响都可以在大屏幕上得以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教学需要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的时候,笔者将关于春天的美景,如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上课就被春天到来时的勃勃生机所吸引,使他们置身于心旷神怡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脑思、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时所表现出的喜悦心情。这样,不但加深了情感体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2.3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科整合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学科的整合,而多媒体课件可有效地将音乐教学与多种学科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的这首抒情曲时,可以从网上下载这首曲子的芭蕾舞剧视频,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天鹅湖》的剧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舞蹈这门艺术的魅力,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审美情趣。
2.4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德育实效
小学生正在生长期,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其正确人生观的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校工作永远追求的目标。音乐学科中包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非常优势的条件。如将《国旗,国旗我爱你》《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等充满爱国主义内容的歌曲制成课件,在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等情境中,可有效地使学生在正确理解音乐的同时,激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唤起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3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上,几乎都少不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很多教师认为,上课不用信息技术,就不先进,就不能算是有质量的好课。结果,除了使用信息技术外,其他教学手段很少用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其实,选择辅助教学手段有多种,方便的、实用的、效果最佳的,才是最好的。
3.2不能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信息技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因而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否使用,或什么时候使用,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恰当合理地选择应用,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3.3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除了能让学生唱歌而缓解学习压力之外,真正能达到通过培养学生兴趣从而发展学生个性能力目标的,还很少。究其原因,一是音乐课还被当作副课看待;二是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除了听就是唱。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注重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况下,通过师生沟通思想,转变学生情绪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的信息条理化,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配合得当,定会使音乐教学驰向高效率的快车道。
小学音乐论文5
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各阶段开齐开足对学生素质品质提升的课程,音乐是其中之一。在以往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教育中,我们的音乐课多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很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既基本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因此,我们小学音乐老师,应该顺应形势,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音乐基本知识、能力,并在音乐美的感受中获得艺术的感染,情感的陶冶,获得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增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能力的问题。
一、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学的兴趣
现在幼儿教育已经普及,小学生在幼儿园就接触了比较多的知识,其中音乐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而幼儿园的音乐多是适合幼儿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因此,我们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以学生熟悉或者会唱的儿歌导入,那么,学生都会生出愉悦学习的情感。这样的学生能够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学生也能在生活情境中愉快的学习和接受。如在《时钟滴答》这一内容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幼儿歌曲《时钟在走路》,可能有些学生不会唱,但是这样的儿歌对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们在视唱活动中很快就有了愉悦的学习情感。然后,我们用多媒体展示钟表店的景象,并播放音乐,提醒学生们注意倾听和发现。在音乐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我们播放一段钟表店里的工人制作钟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各式各样的钟表给工匠们带来的自豪和愉快。这样,学生们就能在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中生出愉悦的情感,能够在倾听中感受音乐的律动,获得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当然,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激起他们的观察与感受的体验进行教学。如在《春天的小河》的教学中,我们先由冬天和春天的生活话题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冬天和春天的景象,然后展示生活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小河冰块融化的水流潺潺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想想河水流动的动态美和可能发出的声响,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情感,引领学生欣赏和学唱《春天的小河》。如此,学生就有兴趣产于课堂,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又好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
二、重视互动合作学习,在交流展示中愉快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音乐课堂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学习。音乐学习也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乐于交流和展示自己,从而让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在新内容教学之前,就让学生们自己唱唱自己会的歌曲,先让气氛活跃起来。或者播放一些比较流行的动画片主题曲,让学生们有交流的话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自由,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他们在熟悉的乐曲视听中,也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倾听,歌唱。互动与问题探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范唱,让学生说说老师唱的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表达中就表现了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如在《好一个土娃子》教学中,我先范唱,让学生安静地倾听。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这首歌的情绪变化的情况。如果较多的学生没有听准、无法交流;我们可以将音乐再放一边,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谈论,然后用色块图谱让学生感受前半部分平和的欢快活泼和后半部分的跃动、高涨。之后,我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示歌曲的情绪的递进,让学生们视听结合地感受歌曲中情感的变化。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我通过色块的乐谱引导学生填词并随着音乐试唱。当然,我们学生的合作需要我们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生出歌唱的激情。同时,多与他们交流互动,多让他们自己探索着找到音调、节奏和强度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我们创新音乐课堂还是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学习活动,多给唱得好、也对音乐有一定理解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如在《铃儿响叮当》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倾听这支充满高兴与滑稽的乐曲,让学生们谈谈其中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等发现,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感受曲中孩子们欢声笑语、清脆马铃声,体会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而音乐学习与舞蹈动作是相连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手舞足蹈的学习音乐,给他们极大的自由空间,在尊重、关爱、信任中,让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灵动、活泼多样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学习。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强调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视角设置课堂,多联系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有兴趣参与课堂;重视营造自由、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吸收和表现的能力。如此,我们的音乐课堂学生的学习氛围就会浓厚起来,他们也能获得音乐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小学音乐论文6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把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发挥音乐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树立爱憎分明的心理素质。在大量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潜意识地通过大量欣赏活动和能力学习,进一步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接触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逐步记录下来,经过与生活周围的事物和大自然反复而密切地接触,有效获得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感知识,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这是唱歌的冲动,用音乐作品为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对小学生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小学生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用歌声弘扬真善美,用歌声鞭笞假恶丑的爱憎分明的决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认知世界,在愉悦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
小学音乐论文7
【摘要】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发学生音乐天赋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重小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和审美水平,还对提升学生智力水平、认知能力有显著效果。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引入新鲜教学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小学音乐的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不是单纯的聆听歌曲,教学方法也不能是传统音乐教学的单一歌曲播放,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关注学生音乐欣赏需求,解决学生在音乐欣赏中遇到的问题。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往往缺乏音乐欣赏兴趣、而且对音乐知识了解不够、完全不了解音乐欣赏方法。本文就这三个问题提出了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课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欣赏课中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不高,欣赏课教学效果极差。为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欣赏课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充实音乐欣赏课堂教学,通过创建有趣的音乐情景,增加欣赏课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教师可以在音乐情景中加入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再通过背景故事引出音乐欣赏内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欣赏音乐。比如在《平安夜》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小故事介绍一下平安夜,用PPT展示平安夜的来源、西方平安夜吃火鸡等习俗,在提出让学生们听一首《平安夜》的歌曲,从而成功地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音乐欣赏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引出音乐欣赏内容。这里以《三个和尚》的音乐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挑水游戏”,让学生们讨论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时分别怎么挑水,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有三个和尚也面临着同一情况,然后带领学生去看看这三个和尚是如何解决挑水问题的,从而引出音乐欣赏内容。
二、教授学生音乐知识
音乐欣赏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欣赏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学生基础音乐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中穿插基本乐理知识,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音乐知识,在学会音乐知识后又可以更好的欣赏音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唱歌曲。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欣赏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重音记号的.乐理知识,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中,“中华民族到了”使用符号“>”进行了重音标识,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来感受重音标识,并通过练习唱国歌来体会重音表示。又比如在“起来,起来,起来”一句中,涉及到“上行”的乐理知识,教师应告诉学生这是使用“渐强记号”进行标识,表现了逐渐增强的情感。又比如歌曲最后“前进!前进!前进!进!”使用了三个前进一个进,反复强调来增强情感。学生在了解这些乐理知识之后,可以再次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更加深入的欣赏国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歌曲中最后一个“进”去掉,让学生歌唱体会,感受歌曲中的精妙之处,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基本音乐知识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欣赏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歌唱能力,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三、指导学生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还需要有正确的欣赏方法,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音乐欣赏方法,让学生能尽快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背景法、歌曲聆听法、歌唱体验法三种音乐欣赏方法,这三种方法应该结合应用,从而从多个角度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背景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歌曲背景,比如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让学生通过了解歌曲背景对歌曲内容有一个大致猜测,再欣赏歌曲时就会联系歌曲背景体会情感,比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当时中国的大致情况。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年,聂耳主动请缨,为田汉创作的《风云儿女》电影剧本作曲,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概况,再欣赏歌曲就可以体会歌词含义和其中强烈爱国情怀。此外,教师在教学生歌曲聆听法时,可以播放一段歌曲让学生细心聆听,让学生通过听歌曲来了解情感。再次,教师在教授学生歌唱体验法时,可以在学生聆听完歌曲之后,带领学生进行歌唱,在歌唱中尽量去表达情感,并在歌唱中去体会歌曲情感。比如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音乐欣赏方法,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欣赏方法对音乐有一个更加深入地了解,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也不一定要完全参照我的教学方法去做,广大教师可以借鉴我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兴趣、音乐欣赏方法、音乐知识三个方面中寻找适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引入新式教学手段,创造适合学生的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思琪.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13):150-150.
[2]叶云.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新课程小学,20xx(7).
小学音乐论文8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20xx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出台,是我国音乐基础教育改革史上全新的理念成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物。虽然这一实验稿摒弃了过去一直以来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的知识本位、学生接受式学习等弊端,在引进西方音乐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开始注入和强调“学科综合”的新理念,但基础音乐教育还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非艺术化的音乐教学倾向。基础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只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是辅德、益智等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像、创造等审美体验,忽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而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1]同时教学形式和手段过于注重形式化,教学过程太过于花哨,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实质性的内涵。笔者在本科学习期间,曾在宁波市级实验小学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实习工作,分别担任过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的音乐课程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看到老师们都在积极践行着“学科综合”这一新理念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她们将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不同学科穿插于小学音乐课堂之中,但却并未得到应有的效应,其结果却使音乐教学内容呈现出过度综合的态势,并且愈演愈烈,最后甚至演变成了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美术课,如在介绍刘天华二胡名曲《空山鸟语》时,整堂课竟然全部采用了美术课的教学手段,从头至尾让学生听着曲子作画,俨然成了一堂美术课;还有的老师在上《渔舟唱晚》时,竟将筝曲作为背景旋律,大篇幅的讲解此曲的来历以及对于《腾王阁序》的诗句解读,成了地地道道的语文课。如此,其他学科成为了音乐课教学的主导内容,导致小学音乐课缺少音乐性。
(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原则倾向。认为音乐知识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音乐知识作为音乐审美和音乐兴趣培养的基础,是无论歌曲演唱、弹奏器乐、音乐鉴赏还是音乐创造活动都必需的理论依据,甚至有人提出“编写一套行之有效的带有视唱练耳内容的音乐教材势在必行”“必须在小学阶段就打好基础”。[2]在“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呈现出学科地位偏斜的倾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显露出“喧宾夺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凸显出音乐艺术学科特性,而是采用了与其它学科相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例如在讲解像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等理论知识时,笔者就曾见到有老师仅采用语言口述的方式来做讲解,而并没有用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具体音乐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伴演着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着重于传授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学生在自身技能之外对音乐的感想和表达。音乐教学模式单一,过于注重理论化的教学手段,而缺乏实践性,轻视学生的体验参与。
(三)教学内容专业化的倾向。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现行的音乐教材在体例编排上强调逻辑安排;在内容要求上过分追求系统、全面,致使各类音乐知识分割成条状分布,而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整合,致使学生接触到的只是孤立的知识点;在难度上又超出了义务段学生的现有音乐水平和接受能力。一段时间内,各式各样的“音乐实验班”“音乐加强班”曾成为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主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基本上沿袭了音乐学院附中、附小的模式,大大加剧了基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3]音乐课的教学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实施,实践的过程更要注重应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综合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那么,音乐课应该如何实践?实践的过程如何安排?音乐教材又该如何选用及编排?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摸索过程中,认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黎锦晖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蓝本,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借助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来解决、完善和提升小学音乐教育中所面临的现状。
二、黎锦晖及其音乐思想理念
黎锦晖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大师,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歌舞音乐之父,也是我国早期儿童歌舞音乐作曲家,他热衷于儿童音乐的创作以及儿童教育事业的研究,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是为了配合当时的“推广国语教育”而创作的,他共创作了儿童歌舞表演曲24首、儿童歌舞剧共12部,这些音乐作品均取材于儿童生活,是用充满爱心和美的形式的神话和寓言故事创编成集舞蹈、诗歌、故事、音乐、游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来对儿童进行施教,因为这完全符合儿童好动的身心特征,并且充满童趣,深受儿童的喜爱,他的儿童作品在当时享誉全中国。在其儿童音乐作品中大都蕴含着“美、善、真”的教育理念,重视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广泛运用。
(一)“爱”的宣扬。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通过“爱”的描述向少年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其作品中“爱”的内涵丰富,构思巧妙,用少年儿童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形象而生动地进行表达:如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中歌颂高尚无私的母爱;《葡萄仙子》洋溢着互助友爱的精神;《月明之夜》借用神仙与人的关系来歌颂人间之爱。即便像在儿童歌舞表演曲这类内容单一的作品中也处处体现了“爱”的传达:如《寒衣曲》感人之深的母子之爱;《可怜的秋香》中对孤独牧羊女的爱怜。“爱”的主题始终贯穿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之始末,从不同侧面表现着“爱”,无不鲜明地体现了“爱”的教育这一主旨,体现了其“爱”的教育积极性。“这乃是他的作品得以在学校教育中广泛传播并经久不衰、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3]
(二)符合儿童特征的创作手法。为达到对儿童们的教育目的,黎锦晖在音乐创作中,从儿童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采用儿童所喜爱的'艺术形式,运用儿童的语言来进行创作,在他所创作的神话故事或寓言故事,主人公全部做了“拟人化”处理,例如蝴蝶姑娘、百合仙子等,便于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直观的认识世界。他谱写的音乐大都具有音域不宽、短小精焊,明朗流畅、简朴的旋律与节拍等艺术特点,极其富有儿童情趣,使儿童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并充满儿童所特有的活泼可爱的稚气。
(三)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在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作品中,处处可以看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运用,如歌舞剧《月明之夜》采用了《朝天子》《进士腿》《打雁》《滴滴金》四首民间曲牌;《葡萄仙子》运用了潮州雅乐旧曲《香丝影》、民间歌曲《四季花过门》、湖南曲调《卷珠帘》;《麻雀与小孩》采用了民间乐曲《大开门》《苏武牧羊》、湖南曲调《嗤嗤令》。[5]可见,黎锦晖儿童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民间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在内容上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形式上极其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爱好,这种有歌、有舞、有说、有表演的歌舞小品的形式,通过具体、生动、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儿童,当时曾轰动一时,在祖国各地广为流传,深受成人和孩子们共同的喜爱,在今天看来仍不乏鲜活的生命力。同时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对于积极践行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和内容不但具有很高的契合度,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启示
(一)构建多维式教学结构模式。根据最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现阶段首要任务是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主体”的教学结构,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主体”的教学意识和观念,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型向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也应转变地位意识,达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多维式教学结构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标配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体系,在分级式基础教学架构之上,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灵活选择学习环境和媒介,将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有机有效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将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分解为低龄段(1-3年级)和高龄段(4-6年级)。低龄段的教学应在活动中进行,重点突出趣味性的游戏和动作的模仿中来进行贯穿学习,从而激发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相比于小学低段的儿童,小学高段的学生自律性增强,注意力较为集中,同时他们内心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相互开始形成小团体,集体合作意识增强,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更加的深刻;这时,可以选择完整的歌舞音乐剧来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另外,在诸如综合实践活动课或校园文化等活动中加入歌舞剧的正式排演和歌舞剧表演的编创也是非常可行的,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加入歌舞剧的排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做音乐体验活动的主人,自己排演、自己组织、自己安排场景和制作道具,集体合作、协调配合排演。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儿童的表演才能、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还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想象能力,培养难能可贵的创造能力。
其次,通过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排演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歌舞剧基本知识,在小学高段鼓励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联系生活学习实践的经验,编创出学生自己的歌舞表演剧,并定期的在校园中开展展演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业余音乐文化生活,活跃校园的艺术文化气氛。
(二)优化完善课程体系。
1.丰富现行教材内容现行全国范围实施的小学音乐教材版本有人音版、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湘艺版等,但唯有在湘艺版音乐教材中收录了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中的《飞飞曲》和儿童歌舞表演曲《老虎叫门》。纵观现行小学音乐教材基本以歌曲、器乐曲和外国名曲欣赏的构架编成,具有知识性强、实践性弱的总体特征,与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实践为中心”的主导思想脱节,而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爱好,这种有歌有舞、有说有唱、有表情的群众化歌舞形式,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本身预期达到的效果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可以在原有教材体系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充实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编排,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将黎锦晖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安排在低段教学,重在选择歌舞表演曲的教唱与律动性表演,此类作品词曲平易、节奏规整,特别是作品的音调和语调的高度协调性,使低龄儿童更易于接受和掌握;内容积极向上,能帮助学生在这一个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2)高段教学重在选择完整歌舞剧的欣赏和教唱与表演,这一阶段重在进行带角色的歌舞动作表演,歌舞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音乐内容丰富,一部歌舞剧中会分好几场,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的编排由浅入深、渐渐推进,既考虑到了不同学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又结合了黎锦晖儿童歌舞表演曲和歌舞剧的不同特点,具体教学时可以结合时下国内外最新音乐教学法,将各种课型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选用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2.探索课堂内外行动过程教学行动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又要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必要,找到课堂内外教学的契合点,强化有效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经过体验活动之后,就会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切实感受到音乐的美,最终能得以使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认识,在掌握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黎锦晖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形式丰富,有配合舞蹈化动作的的表演唱,也有配有生活化舞姿的表情对唱等,这些内容形式的多样丰富了普通的教唱课程,使学生在提高歌唱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学生们在体验欢快的音乐情绪基础之上,不仅掌握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对唱形式、节奏音准、音乐情绪的把握等知识技能、更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友谊的渴望、解放了孩子们的天性。歌舞表演曲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在欢乐的嬉戏中培养他们即兴表演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感受、体验歌舞音乐的魅力,并促进表现力、合作力和创造力等素养的提升。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有音乐,可以通过将这种歌舞剧创设典型场景,充分利用形象,模拟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动态过程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去表演、去演唱、去感受,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歌舞的律动教学、歌舞剧相结合的情景教学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审美体验,学生们对角色的扮演模仿亦会加深其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理解,是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这种音乐形式的教学可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激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学习、探索知识中,在美的情境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真正变“学会了”为“会学了”。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集体意识和动手能力。任务安排中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划分排演小组,可以划分为统筹的导演组、角色表演组、伴舞组、伴奏组、舞美道具组和综合评价小组等等;如组织能力强的同学鼓励他们进行导演的尝试,美工好的同学负责道具舞美的制作,歌唱能力强的同学侧重演唱,舞蹈能力强的同学侧重舞蹈表演等。儿童歌舞剧排练的基本步骤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也可按照“初步感受—了解剧情—体验角色—刻画人物”进行。
首先,引导小组的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和观看表演范例,认真揣摩和研究一部歌舞剧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促进学生对剧情有完整和初步的了解;当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指导导演们引导各角色按剧情,分层次的对演唱、舞蹈表演和对白练习等。在一部歌舞剧完成后,学生也可将成果在校园内演出,可以邀请家长和老师观看,获得更多的成果体验和收获。对学生而言,参与儿童歌舞剧的排练和演出,在一个剧目中体验演唱、演奏、舞蹈和综合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也就是主动地参与了一项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
四、结语
笔者通过联系当下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经验,初步设想推广教学和实践排演,遵遁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可以看到音乐课充满了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了黎锦晖这种有歌有舞有戏剧有情节的素材资源,在歌舞音乐的情景表演和舞蹈编创环节中,不仅训练了学生一种美的肢体语言和形态,也提高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和欲望。教学中注重视听结合,音乐、表演和游戏融于一体,使整堂音乐课更加生动有趣,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同时也能达到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歌词与曲调的口语化和生活化,也使其音乐作品更易于学生演唱,黎锦晖这种富于儿童情趣的歌舞音乐作品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感。虽然这些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其所蕴含的无论从音乐形式也好、音乐内容也好还是音乐思想层面,在今天看来都还是非常适用的。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教学实践不仅与20xx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宗旨完全相契合,而且也完全符合儿童音乐审美情趣,在当下的义务音乐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现实积极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8.
[2]周乔.小学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现状与分析研究——以酒泉师范附属小学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xx:4.
[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7.
[4]孙继南.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经验——纪念黎锦晖先生诞辰100周年[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44-51.
[5]张利强.论黎锦晖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xx:22.
小学音乐论文9
一、引言
电子白板是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这种电子白板可以直接连接电脑,各种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白板上书写,也就是相当于把原来的黑板替换成白板,这样不但可以进行多种图形绘制、文字的输入、图像的编辑,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得教学计划顺利的实施[1]。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不再单一,扩大了教学的资源,一堂简单的音乐课也可以变得如此有趣,由此可以看出,电子白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很好的把声和像结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正如俗语所说“过犹不及”,电子白板的使用要恰到好处。过度使用电子白板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电子白板虽然能形象直观的展示出音乐内容,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这对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想象与联想是有影响的。因此,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关注这些问题。
二、电子白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一)运用电子白板,激发兴趣。事物的变化和规律告诉我们,兴趣是选择事物的源头。它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获取新的知识,也是形成新技能的重要活动。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都是枯燥乏味的听音练习,一遍一遍地不断重复,然后让学生跟着哼唱和练习,小学生好动,加上记忆力时间短暂,对音乐的概念就是为了好玩,注意力完全不在学习上,所以,就算教师很有热情的去教学,也无法真正的将音乐知识传递给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可以把电子白板运用到音乐课中,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方式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热情高涨的情绪下去学习音乐,这样才能发掘他们身上隐藏的音乐潜质。例如,在欣赏音乐《在农场里》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图片展示,利用电子白板的透明度功能,把小动物图片像变魔术一样地变出来,给学生创建一个神秘的环境。随后,可以播放一些Flash动画,让学生去发现美,让他们感受到农场的愉悦,把他们渐渐地带入其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播放一些不同乐器所出现的不同效果,比如小提琴、大提琴等,让他们同时描述和感受哪种乐器代表哪种小动物。要把电子白板多种多样的功能渗透到教学中,提高电子白板的使用率,使得课堂更加有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时刻保持着新鲜感,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注意力[3]。(二)运用电子白板,拓展音乐知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自己的轻松,就是给学生不停地播放曲目,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认为好像都是在听音乐,并没有学到音乐的知识,有的甚至把音乐当做催眠曲,直接在课上睡着了。这样一味地让学生听,学生对乐曲并没有了解,也无法感受到作者在乐曲中所表达的感情,而乐曲中所采用的乐器有哪些等知识点,都没有教给学生。如果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首先电子白板能提高学生在音乐上的兴趣,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的资源中找到本节需要学习的资源,比如曲目中乐队的规模、风格和所采用的乐器等,从而更加方便地去分析曲子的特点。例如,在《咏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大提琴乐器,这首曲子里有一段运用了大提琴,很多学生可能听都未听过,如果只是靠讲解是很难给学生描述清楚,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给学生讲解大提琴,以及它的音色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对此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类似乐器的表演,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区别,从画面中,学生还可以知道它的演奏方法[4]。(三)运用电子白板,进行直观试听。音乐不仅仅是在于听,唱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而在唱歌中不只是包含了合唱,还有独唱,如果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进行示范唱,那么很难唱出合唱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课件,给学生把曲谱呈现出来,随着曲子的播放,谱子里会用不同颜色来标出唱时的不同形式和变化。这样,学生可以从听觉上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从白板上感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了解合唱和独唱之间的区别。例如《凤阳花鼓》,在此曲目中,很多乐句都是一样的,为了能让学生看到相同乐句,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在标注中,有很多种方法进行标注,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把相同乐句用“框”框住,在练唱时,学生就会更加的有节奏感。有了这些不同的标注,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进行划拍,唱起来也更加容易。(四)运用电子白板,突破教学难点。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的难点和重点都是很难突破的,不但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学生的感触也不深。电子白板可以把抽象具体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突破对音乐的看法,电子白板在教学的运用可以突破难点。例如,在节奏教学这一难点中,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无趣,常用的节奏很简单,但是也很重要。最简单的就是一拍一音,一般训练的.拍子就是“da”发音,嘴上发出“da”音的同时,手上就拍打一下,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找出一些相仿的乐器。节奏之后,就是音准,对于歌曲中不同的音,可以运用电子白板上不同的图片代表一个音,用不同的图片起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然后教师呈现不同的图片,并搭配不一样的音符,通过这样的听音练习,更容易突破教学难点。(五)运用电子白板,唤醒创新意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重要目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探索性的创新活动,慢慢地引导学生从单一的思维发展成扩散性思维,发掘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歌曲,然后让学生根据歌词进行改编,尝试其他的唱法,比如美声、民族、流行等不同风格,让他们尽情地唱,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让整个课堂更加的活跃[5]。(六)运用电子白板,进行美育、德育教育。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的教育,这也是新课程里面重要的一项任务之一。例如,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唱,还要让他们运用电子白板对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合并,把音乐里面所表现的自然风光或是多彩的场景很直观地展示在他们的眼前,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所存在的美好,这也是美育教育的体现。又比如,在歌曲中要注意歌词的部分,如果包含了很多的名胜古迹或是当地的特产,教师就要适当地进行德育教育,把歌词中所出现的名胜古迹或是特产当作音乐背景的地方用电子白板标注出来,让学生在练唱时,不但可以欣赏到美景,还可以了解到歌曲中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情怀,通过这样的教学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不自觉地产生爱国情怀,感受到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三、结论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可以充分地发挥它所起到的优势,但是要克服其中的不足,不要只是为了方便而运用电子白板,不要把电子白板当作是工具,要更人性化的,更注重音乐情感教育,要以情动人。在课堂中,要把电子白板的功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发挥电子白板最大的作用,从而真正地掌握音乐这门学科的特点。只有找到音乐中的乐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造,使得音乐课堂更加的活跃,让音乐这种看似简单的学科更加的有深度[6]。
小学音乐论文10
摘要:学生的成长从小学开始就需要有好的德育作为辅助,德育教育同科学文化教育一样,对新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我国实践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渗透方法 小学音乐 德育
教育是每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东西,在多元化相互融合的今天,对音乐等学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德育是树人的关键,是我们国家一直注重的教育要素。每一代新力量的产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作为铺垫,也需要德育的侧面辅助作用。现在,我国开始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以各种新颖的方法来促进两者的完美融合,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这个极其重要的过程中,小学音乐老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育学中融入德育的方法
音乐课堂上的德育是个很新鲜的话题,也正是因为它的创新使小学教育中的德育上升了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学中的办法有很多。在众多的方法之中,大部分是从基础入手的,从教育的根源就注入德育的因子,使长成的大树更加茁壮,而完成这个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是我们的小学音乐老师。
1.教学题材选择使融入德育。将德育教学有效地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从最基本的教材的选择做起。而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教学题材的选择,要做好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就要从选择教材开始。在苏教版社的简谱音乐教材中,《再见吧,冬天》等歌曲被选入。与此同时,那种对春天的渴望里所蕴含的满满的希望也随之传递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唱着歌儿去劳动》这种与劳动号子有相同作用的歌曲也被选入了教材中,孩子们通过这首歌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这种将难能可贵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德育课,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以后面临挑战的筹码。像这类具有德育功能的曲目应该被更多的编入小学音乐教材之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2.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融入。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融入德育,其中起重大作用的就是小学音乐老师。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就是引导,尤其是在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里。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德育部分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有的老师在孩子们欣赏《摇篮曲》的时候吟诵一首直白如画的表达母子深情的`诗。在音乐的衬托下,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像水一样流淌着。有的孩子出神地望着远方,调皮的孩子也在此刻安静了下来。然后老师抓住这个时机在课后的作业中布置孩子制作一份对妈妈表示感谢的礼物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的心中会种下一颗孝的种子,这就是德育教学的魅力所在。
3.用音乐本身的力量进行德育。音乐本身拥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是某种宝贵精神的承载者。苏教版教材中,《郊外去》乐曲用轻快明丽的曲调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乐观快乐的心境。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无法理解高深的文字里所蕴含的哲理,而通过乐曲所表达的难以言明的情感却可以被孩子们读懂,这是为什么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之中的重要原因。
二、小学音乐教师所承担的德育重任
小学音乐老师在德育方面同其他科目的老师一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将德育融入到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的过程,缺少了小学音乐老师的付出,就无法达到培养孩子思想品德的作用。
1.小学音乐老师要有绝对的耐心。小学音乐老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仅仅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在这个时候,老师们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时候,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只可以听出曲子里的快乐因子,除此之外很难有别的感悟。但是我见过有的老师会在听音乐的同时叫孩子们积极上台表演各种各样小星星的模样,来表现孩子们心中的变奏曲。结果台上就出现了酣然入睡的小星星,也出现了撅着嘴赌气的小星星。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让人们不禁捧腹大笑,这就是老师的力量。
2.小学音乐老师要鼓励孩子表达。表达音乐的方式其实不只是唱、跳跟演奏乐器,还有很多方式。如,有的孩子比较善于涂鸦,有的孩子喜欢跳舞。有的老师就会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欣赏《月儿弯弯》时,鼓励孩子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出听到的感觉,用稀奇古怪的姿势来表现孩子的舞蹈。这是对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这是对大脑的立体化培养。
三、德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将德育融入到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学中是我国对德育看重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德育的一个新发展方向。这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性的融入,当然也是成功的、和谐的融入。以音乐为载体传递德育,是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培养的一种捷径。孩子们自小学开始就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以后塑造良好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起一板一眼的讲述硬道理,这些会跳动的音符对于孩子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对孩子的培养有着更突出的作用。
每一代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的辅助,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音乐被巧妙地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工具,以孩子们最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德育,这是最有效的做法。老师又将这一任务巧妙地从多种途径进行完成,形成了多种将两者相融合的方法。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促成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翎雁.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乐,20xx,(04).
[2]谭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20xx,(09).
小学音乐论文1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创新教育引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形成,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氛围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一、营造良好音乐氛围,促进创新教育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教育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创新教育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xx,(05):221.
[2]王庆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xx,(02):346.
[3]张丽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J].新课程,20xx,(09):113.
小学音乐论文12
一、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理运行方式
音乐游戏运用在音乐教育之中,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新颖的模式来传播音乐的教学发展,换句话说,在这一过程中,游戏只是一种介质和依托,音乐才是真正的主体和基础。在小学的课堂上运行音乐游戏的时候,应分清主次,区分好孰轻孰重。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存在着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区别,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好管理的方面,而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在运行音乐游戏的同时,没能把控好游戏与音乐的关系,在课堂上注入过多的游戏元素,便会难于管理,脱离了教授音乐的本意,不能达到教授音乐的.目的,不能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合理发展起到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之前应提前做好完整可行的教学计划,充分整理好音乐游戏进行的形式、步骤,并提前做好出现突发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认清主体,不可在游戏的进行中脱离了音乐教学的初衷。另一方面,即使是集体性的音乐游戏活动,也应尽最大可能的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参与度,根据不同年级的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程度,从而因材施教。例如,《音乐之声》里有一种音乐游戏,即指定学生为某固定音高的音符,指到谁就把自己所代表的音符唱出来,连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简单的旋律。这种游戏虽简单,但却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考验孩子们对音符音名的记忆和音高的记忆,也同时激发了孩子们潜在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是一种比较适用于低年级孩子们的课堂音乐游戏。而歌曲接龙游戏则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同学,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歌曲素材,通过接龙,能将自己记忆里的歌曲唱出来,并且每个人在参与游戏的时候都能听到别人展现的歌曲,渐渐地转化为记忆片段并且储存在脑海里,成为自己的音乐素材,扩大个人的积累量。
二、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发展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施还只是出于开始状态,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优良教学模式,还应在音乐游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必然带动广泛学生群体音乐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从小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音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积极效应是学生心理健康心身调节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在这一时期特有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特别敏锐的感知力,同时他们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采用音乐教育方式比传统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其作用也更容易显现。
三、总结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游戏,都应切记保证音乐的合理性,不能曲解音乐纯粹的精神,更不能为了课堂的活跃性而偏离了音乐教育的宗旨。学生在小学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会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发展及个人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做好音乐游戏的实行,不仅影响着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还会多多少少的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音乐论文13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意义。在义务教育时期,音乐课的主要重心并不是培育音乐方面的专才,而是关注全体学生,无论是对音乐不敏感的还是对音乐没有太多兴趣的学生,都要实施音乐教育。因此,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不是只关注具有音乐天分的学生,要为大部分小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进行服务,使全部学生都可以充满兴趣的进行学习。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学生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健全学生的个性。不同学生都是可以以自身不同的形式去学习音乐,发现音乐的乐趣,参加不同的音乐活动,表现自己的情智。但不同的学生的音乐能力会有所不同,所以对其音乐所表现的兴趣、爱好以及方式等也会不一样。因此,无论是什么音乐教学都不应强迫,需要鼓励学生的个性获得自由的发展,学生可以用自身的学习方式学习音乐,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紧抓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的教学是多姿多彩的`,音乐教师应该用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不停的改善教学形式,确保不同的课堂可以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在课堂学习上,不单单要使学生学会唱歌,还要知道一些比较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乐谱知识等。利用多媒体的新教学形式,欣赏音乐,培育学生的对音乐享受能力。除此之外,要着重重视发展个别有天赋的学生,可以进行重点培育和教授。另一个方面,音乐教育需要强调有关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这样的话,可以调动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全方位的提升其素质教育、学生要适当的建立音乐兴趣小组,一定时期内进行内容丰富健康、方式多样化的音乐竞赛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音乐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利用比赛这样的形式,在校园内建造浓厚活跃的音乐气氛,进而推动学生学习其余科目的冲劲。同时,还能够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应从3个方面进行入手,分别是:以学生教育发展为核心,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紧抓音乐课堂教学课堂,慢慢深入进行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学音乐论文14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兴趣教学而过度地重视技术教学,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讲究的是技术与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形式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的发展。
(2)采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尤其是让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创造和兴趣是互为因果的两种因素,让学生自己利用音乐创造、表演,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学生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就会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学生在体会到表演的喜悦之后就会更加喜爱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简化表演形式。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经常进行小组舞蹈比赛,教师给出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学习,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使学生亲近教师,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需要音乐教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信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就会有进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为了给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快乐。
小学音乐论文15
一、师生合作,创设氛围,突出音乐教学的愉悦性
小学音乐学科不同于小学语文、数学,不属于应试科目,虽然现在的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功利的学习观念导致社会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度不高,音乐教师的地位往往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师生关系尴尬。家长们重语数、轻音美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学科以及音乐教师的态度。经常在学校看到,学生会主动问候语数老师,对班主任更是毕恭毕敬,而对音乐教师则可以视而不见。因此,音乐教师要学会合作、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愉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第一步。”钢琴之王李斯特曾指出“:音乐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学习音乐需要用心灵来体验。”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够像语文、数学课那样,通过简单的规律性总结和讲解来获得知识,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音乐教师在这种建构的过程中要充当好学生的“脚手架”,与学生在对话中构建活泼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浓郁的兴趣氛围中体验音乐之美。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节》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法国作曲家圣桑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世界名曲的主题旋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提前制作好的各种“动物头饰”带领学生举办“森林音乐会”,让学生模拟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动机。又如,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环境,我在课堂教学中用优美的音乐代替枯燥、生硬的指令,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常规训练。音乐课师生问好后,在钢琴上弹奏上行、下行的旋律提示学生起立、坐下,形象又生动;在集体活动时用节奏鲜明的钢琴曲进行指挥,学生会随着旋律的`变化在音乐的指令下进行踏步走、对齐、拍手等,有时在音乐旋律中加入一些动作引导,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队伍排好,并能在音乐的指挥下变换队形。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则在钢琴上弹奏一段由强变弱的音乐,学生们就知道老师在提醒自己调整好上课状态了。这样做不但实现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有效地避免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课堂常规训练与学生对立的局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运用优美的旋律创设学生喜爱的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使学生在激情中学习。
二、师生互动,注重沟通,突出音乐教学的和谐性
当前,我国小学关于音乐课程设置方面,与其他基础学科和非基础学科具有明显差异,每个班级一周只有一至两节音乐课。小学音乐教师一般都要面对跨年段不同教学班的几百个学生,教学对象多、接触时间少。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交流、思想互动和感情沟通的时间微乎其微,很多老师没有办法在短时间里认识几百个学生,叫不出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在师生接触机会和接触时间都比较缺失的情况下,师生之间的情感就较为淡薄,严重制约了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互动,注重沟通,突出音乐教学的和谐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自然而然就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可以体现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主动问候学生、对学生的问候要积极应答;认真地倾听学生正确或错误的发言;对学生的帮助表示感谢等。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固定教低年段或高年段的老师还要面临频繁更换教学对象的问题,往往是刚熟悉学生情况又要换教学班级了。那么,音乐教师如何在有限的音乐课堂中运用音乐的特性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知道,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的,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让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如视、听、动作等),就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因此,为了快速记住学生的名字,我编创了姓名歌《你的名字叫什么》。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动作,这个动作是根据学生的名字特点自编的,这样富于个性的动作会让我和同学们很快互相记住对方的名字。当然,还可以画出音乐室的座位列名单表,每节课提问时对号入座教师可以温故而知新;课间候课时和学生多交谈;开展阶段性的小型班级音乐会,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表现;还可以利用音乐课的特点,用名字进行节奏接龙游戏;用歌唱的方法问候学生,如《师生问好歌》等。
三、师生交流,科学选材,突出音乐教学的创造性
小学音乐教学涉及唱歌、唱游、欣赏、器乐、识谱等内容,知识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容量大,学生学习吃力,感受不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学科和教师产生了负面情绪。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增强文化体验,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教师需要克服课时量大、学生数量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统筹兼顾、科学选材,突出音乐教学的创造性。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效果。在充分研究教材和领会学期目标的基础上,我先拟定学期教学
计划,对不同的题材重新进行调整规划,对不同的知识点有所侧重,再精心挑选一些与学期学习目标一致的备选教材内容,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与学生交流,由学生思考后提出意见与建议,师生经过慎重的选择达成共识,充分体现音乐教学中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建议得到认可,既让学生明确了学期学习目标,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师生共建,延伸课堂,突出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小学音乐教师面对几百个性格各异、音乐学习与认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时,往往只关注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关注音乐特长生,忽视音乐认知弱的学生,由于音乐教师缺乏正确对待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造成了音乐教学中师生关系失衡。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特点都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侧重点。”在学生中也是这样,诸如有些学生天生就唱歌跑调,缺少演唱的天赋。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能够剥夺这些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全纳教育”理论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尤其要注意不能只关注音乐特长生,必须以培养兴趣为主,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美,学生需要老师的赞美来肯定自己的行为并树立自信心,真诚的欣赏是良好师生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要学会用赏识赞美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音乐表演活动关注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的学生,及时给予赏识和赞美。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学生数量的影响,缺少师生互动的平台,因此,要师生共建,延伸课堂,对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谁不说俺家乡好》一课时,可以实施“两段拓展”,即课前拓展与课后拓展,充实音乐课堂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均能够得到表现与教师赞美的机会。在课前,可让学生在网络收集四川民歌的资料,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底蕴。在学习完这首歌曲后,可组织学生参观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然后根据《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曲子进行“填词”活动,比一比哪些同学的“填词”最好,看谁能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师生共建,延伸课堂,突出音乐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使得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教师的“赞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音乐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论文06-2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6-24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20
小学音乐论文【集合】06-23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8
(合集)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10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必备]06-09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小学音乐论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