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教学论文1
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和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高效课堂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上更加注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逐渐建立参与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例如在讲解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时,第一课时需要讲解呼吸作用的类型,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先去实验室做自制酸奶、酒酿和将苹果密封保存等实验,让学生从生活的小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再回到书本的教学中去得出结论.充分的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2.创新课堂,提高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在高效课堂中,以小组为教学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在教师教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团队的'力量去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成自强自立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讲解选修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节时,需要学生去实验室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个实验是在先自学书本,然后再合作完成的一个实验,而且这个实验是一个连续的实验,需要学生连续几天分工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转变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全依赖与教师的授课情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快就露出了很多弊端,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走出这些弊端的有效出路.改变长久以来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过去在教学中处于主角地位的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而学生则转变为学习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由老师在讲课转变成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能够及时的帮助同学解答问题,起到很好的辅导协助的作用.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激励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这个事实,同时还要学生体会付出就有回报的真谛,并且对于表现很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一视同仁,关心和关注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20xx年我在上一节市级公开课时,我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堂高三讲评课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其他组帮忙纠正的方式,教师只在其中起一个扶正点拨的作用,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5.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培养高中生生物素养
培养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是能够发挥学生特长爱好,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在课程兴趣小组中,学生能够训练和培养生物学科中的各种技能.例如对显微镜结构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植物的栽培,动物的养殖,等等.课程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显示出课外活动的优越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生物知识竞赛.开展知识竞赛是促进学生学习,营造浓厚的教学竞争氛围的重要手段.在竞赛过程中,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另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重要途径.我校本身是“全国绿色学校”,所以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参加“保护环境”方面的活动,这对于我们高中生物的学习非常有益,学生会自己制作一些“小生态瓶”一些生物标本来丰富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这对于我们学习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节非常有益。
生物教学论文2
摘 要:怎样做好生物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学好作为每位生物老师的任务,可以从提高学习兴趣着手。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输工作,还应该鼓励学生将教变成导;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对激趣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激趣教学;高中生物;应用
北宋程颐曾经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怎样让学生爱上生物课,是上好生物课的条件,如果学生对生物学习没有兴趣,即使抓的再紧,也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局面。因此,在现行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激趣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保障学习成果。
一、创设课堂情境,做好激趣导学工作
Lesson源于拉丁语lectio,表示说出来与阅读,如果老师在一堂课中只是讲解,就会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明白教学重点在于学,不是教,并且做好引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输工作,还应该鼓励学生将教变成导;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当然,在此过程中,问题设置必须有规律和张度。
在设疑时,除了要整合教学重难点,还应该将沟通知识作为设疑的目标,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强化知识应用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提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设置有深度与难度的问题;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设置基本问题,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从高中生心理与性格来看,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好的情境,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实际情况,然后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提出具有探究性与启发性的问题。
二、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良好的导入方式对提高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老师必须从教材本身出发,提高学生兴奋点,在增强求知欲的环境下,让其进入乐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学生渴望了解事物以及生命动态的行为,我们不仅要结合知识体系,为学生有目的地提升趣味,还应该设置有质疑性的话题,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子代性状与显性遗传时,提出:为何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子女却是单眼皮,这类话题就能激发学习欲望,在打开思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从而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
从教学过程来看,成语、词语对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调动学习兴趣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如,吞吞吐吐指的是细胞内吞与外排作用,千篇一律指的是细胞分裂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古代诗词、成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与实践、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素养。
趣味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折磨,教师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设法为学生激趣,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激趣教学作为现代教学常用的方法,它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从各方面巩固知识,通过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生物教学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曹振国。"激趣"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xx,20(03):78-79.
张爱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激趣策略.科技信息,20xx(17):330.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生物教学论文3
摘要: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现代生命科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职院校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医学遗传课“分组生物学”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几个角度探讨医学遗传课中“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医学遗传课;“分子生物学”问题;教学改革策略
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遗传规律和变异规律的课程,是医学遗传课中的主干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护理学、生物科学等专业中的必修课,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以极快的速度扩展至了各个学科中,因此,在遗传学中,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广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遗传课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1医学遗传课“分组生物学”教学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
我院采用的教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图文并茂、讲解清晰。但是我院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方面的水平具有差异,对于这门复杂的内容,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在医学遗传课堂中,重点内容为遗传学方面的知识,现行的教材与专业内容之间也存在脱节的问题。
1.2实验课程建设滞后
在客观因素的限制下,我院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相关实验只能在科研项目、专业实验中进行,学生的实践机会并不多,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1.3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上,忽视了专业的建设,且由于学习难度高,学生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听讲,影响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2医学遗传课堂“分子生物学”的改革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课堂的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采用分层授课、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搭建起教材与专业之间的桥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实践、社会发展需求等多个角度重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关注度。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转化为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传统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为此,还需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与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深入浅出的再现这一学科的魅力。
3医学遗传课中“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3.1利用科学史提高教学趣味性
如何从分子角度上为学生阐述生命的奥秘,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任何一个假说与理论,都是源自于实验的,每一个实验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利用科学史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知识背后的故事。这种课程导入方式降低了课堂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可以轻松学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内容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3.2优化传统的教材理论教学内容
为了降低“分子生物学”的难度,我们从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将大纲分为几个内容:①绪论部分: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发展趋势有全面的认识;②基础知识:介绍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概念、DNA复制、蛋白质合成、RNA转录等基因表达过程;③研究方法:包括体外操作技术、蛋白质操作方式、体内与体外重组技术;④分子生物学的应用:采用实例的方式介绍生物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以教材为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夯实基础知识。并将分子生物学融入生活案例中。
3.3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时教学法,创新教学方法。对于对遗传学新知识点有重要铺垫作用的其他课程的基础性知识,可采取布置学生课前或课中自学、再集中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之,还要注意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同一知识点,突出遗传学的学科特色。如,在讲解关于人类基因组测序应用、亲子鉴定的知识时,即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引起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来提出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我院还会定期举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会、生物学研究进展讲座等,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更新知识体系。此外,还可以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将各类教学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动画、音频、视频、图形、文本、仿真软件的方式来直观的呈现相关内容,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逐步解决课程教学难点。并构建了“精品课程网站”,其中的内容包括教学录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线辅导、毕业设计等内容,并结合课程内容及时来更新,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3.4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是“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多为验证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的创新性不足,为此,需要将实验资源与科研力量整合起来,提高实验的创新性、启发性、实践性、系统性与完整性,根据专业要求划分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是常规实验内容,在大一阶段开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点,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相关理论来确定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设备,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是依托科研项目开展的实验项目,由学生按照主题来设置实验方案,重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3.5采用灵活的考核模式
传统考核模式单一,以理论成绩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中间环节的考察。为此,需要采用灵活的考核模式,从“过程后考核”转化为过程中考核,内容包括“考勤与纪律”、“小组论文”、“课堂讨论”、“期末闭卷考试”、“开卷随堂测试”几个方面。这种全新的考核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既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4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在揭示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实验性学科。随着DNA和RNA聚合酶的发现、遗传密码子的揭示、乳糖操纵子的发现、PCR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组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合成生物学的诞生,使分子生物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遗传学与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局面将变得愈来愈突出。因此,调整遗传学教学内容势在必行。但无论进行怎样的调整,都必须遵循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保持基础遗传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邢雪琨,武红艳.医学遗传与优生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21).
[2]廖亚平,梁玉华,蔡绍京.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xx,(2).
[3]温扬敏,丘丹缨.社会化行为生态学在高职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xx,(11).
[4]苏立宁,魏会平,宋小青,尹海峰,董明纲.家系调查在医学遗传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生物教学论文4
摘要:多媒体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诸多不足,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活化教学内容,优化学习方式,促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只有从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形象演示、变抽象为具体,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多媒体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四方面出发,才能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运用策略;教学效果
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物质。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习内容在理解上可能有较大的难度。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能够让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更直观地将要学习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不是让学生面对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难以理解的图形。多媒体教学还能第一时间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认识食物的消化部位”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食物消化过程的短片,让学生认识到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哪些器官。播放完短片后,教师可进行提问:食物一共经过了几个器官?分别是哪些?学生看过短片后得到答案,接下来教师就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在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的`问题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于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
二、形象演示,变抽象为具体
很多生物知识都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即使课本上有一些彩色图片或者案例,但也仅仅是静态的演示而已,难以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这使得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不彻底、一知半解,知识无法得到运用。即使学生当时记住了知识要点,过后也很容易就忘记。在课堂中使用多媒體教学,能够使知识点形象生动,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节课时,学生需要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运动示意图以及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活动之一,但一些学生不知道呼吸需要经过哪些器官以及气体是如何交换的,更不知道为什么在运动时需要比平时更大量的氧气。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气体的交换过程以及氧气会经过哪些器官等动态图或视频。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再让学生以自己作为实验对象,让自己进行小范围的活动,看看自己呼吸的变化。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其他的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形象演示,把抽象变为具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重难点知识的突出略显不足,而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课件可以设计成色彩丰富的版式,将重难点用鲜明的色彩或者是其他突出的格式标示出来;还可以运用超链接等形式,插入动画视频等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还能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动漫人物来进行排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能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更为融洽,这对开展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在学校教学环境下不能完成的生物实验。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一章节就属于教学重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微生物,但用肉眼是无法知晓它的存在的,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就可将课件做成较为生动的版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微生物具体化,还可给微生物画上五官,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多媒体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对于一门新课程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和相关知识,其系统性是其他新型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的是能更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思想,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也不能只靠传统教学。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现代教学中,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习的奥妙之处。
五、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动态、立体、全方位的观察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呆板、枯燥的缺陷,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佳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教学论文5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持续向前的源动力。因此,各级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主,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还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拟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例,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以提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创新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十分关键。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创新是国家与民族发展进步的驱动力
创新指的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即人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某种技能,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三方面的能力。创新被我国列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培养重点与核心,高中生物作为培养生物人才的必经教育阶段,同样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高中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新颖性以及独特性的创新思维。学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现代化生物人才。
(二)创新有助于培养人才认真严肃的科研态度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生物实验,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直观教学法也是以生物实验为主。高中生物通过各种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感性认知获得启发,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基础生物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独立操作能力。[1]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动手技能与实践技能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未来生物领域人才树立认真严肃的生物科研态度。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恰好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相吻合,因而,学校通过加大此阶段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基本素养与基础创新能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包含的生物实验理论知识、生物实验工具、生物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等,都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供了重要资料与平台,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未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譬如,“灌输式”与“填鸭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验课程的机械操作,对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没有予以足够重视。[2]与此同时,在当前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学习的氛围与环境,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模仿实验,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必然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形式化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等新兴科技已经普及到了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均已被广泛应用。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功能更多,如能将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视频、图片、声音等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因此,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兴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替换了板书教学,而没有实质性的优化教学思维、教学方案等,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化教学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功能,也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
大多数高中生物实验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化现象。在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种单调的、枯燥的生物实验教学手段并不是没有优点,如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失误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药品的实验性浪费,也能避免一些因学生实验失误而造成的危险状况等。[3]但与这些优势相比,这种单一化教学手段的缺点更为明显,过于乏味的实验课程必然会消耗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动力,机械的示范与模仿更是束缚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创造力的发展。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减少机械性的知识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彻底突破传统封闭式的固化教学模式,鼓励与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比如,教师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教学中开展关于“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探究实验时,可以要求学生先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最后观察分离出的色素带的数目、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这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分析不同实验组之间出现的现象差异,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改良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设计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与动脑,启发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
(二)教学模式功能最大化
当前,多媒体教学模式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但要想实现这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功能最大化,则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要做好教案设计,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切实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以此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如在“生物技术实践”选修模块中,关于植物的组织培养、DNA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这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生物实验视频,让学生组成不同小组,分别对实验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现场演示,并总结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以及解决方案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板书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予以演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PPT或设计板书并展示给其他同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中生物实验教师要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知识的兴趣与动力。比如,对于一些操作较为简单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并让学生总结实验重难点;对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首先反复播放视频,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团队,并让这些小团队轮流做实验的不同环节,直至所有小团队都完整地做了整个实验,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需要紧密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教学大纲标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双向提升。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动力与生物实验兴趣。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授生物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生物实验课程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以及生物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蒙美葵.从学生的一次实验失败说起———高中生物实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xx(2):121-122.
[2]王洪振,刘淑华,程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xx(1):115-116.
[3]田战胜.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如何开展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69-70.
[4]王更强.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xx(9):10-11.
生物教学论文6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国家对其有明确要求,能够以教学理念上的创新作为引导,将教学的优质资源及信息化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基础保障,然后将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在该种大环境下,教育活动中逐渐兴起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它大幅度的加快了我国现代教育摆脱传统“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的步伐,通过信息技术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视频、音频、微课等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而学生接受教育信息的成功与否,是我们教学效果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
1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生物学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联系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生活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极高,我国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学考、高考的压力,分散到课外实践的精力少之又少。同时,生物属于小科目学时安排较少,内容较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很难将教材里的知识吃透弄懂。所以生物教学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而信息技术的注入可明显的缓解此种矛盾。教师可以利用幻灯、投影、视频、音频、微课等计算机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将陌生的生物结构带入课堂、将漫长的生物过程浓缩、将重难点知识制成微课反复学习等。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知识的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文、声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活泼的学习和开发自己,提高课堂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易忽视问题
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给中学生物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跃了课堂。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殊性设计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规范。生物学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做模型、探究性活动等学习内容不宜仅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代替。过多的视频观看会让学生忘记学习的目的,变成学习的旁观者,甚至影响课堂秩序。
(2)设计要实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创意教学设计远比制作技术重要。教师制作PPT时,围绕核心知识点,时间分布合理,突出重难点。PPT背景与文本、图片颜色合理,文字大小布局合理,不宜过于花哨。软件中设计的一些小花絮,如鼓掌、喝彩、动画鼓励、切换声音等软件制作者基于想要吸引学生的目的,实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起学生反感。
(3)引用要创新。教学软件制作周期长,全部自己制作费时多,现网络资源丰富,可以有偿甚至无偿下载使用,但在借鉴过程中应注意使用者和使用对象的差异,不可云云亦云,注意合理的创新并继承。
3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生物《探索种子的结构》一节中,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进程控制等要能够进行精巧的设计。教学设计思路:(1)图片导入,提问引题:(图片形象鲜明,从颜色、大小到形状都有较大的区分度,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3)层层深入,构建新知:(对于两种植物种子结构的探究主要采用视频观看结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模式,学生在有清晰思路的基础上再动手实验,更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功带来的学习推动力。探究结果利用投影仪展示,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于易错点当场纠正。)知识点一:种子的结构活动一:探索大豆种子的结构方法: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步骤:
(1)观察种子的外形———种皮上的种脐。
(2)解剖大豆种子,用镊子剥去种皮,试探种皮的坚韧性,想一想种皮的作用。
(3)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
(4)观察时首先区分胚芽和胚根,中间相连的部分是胚轴。
(5)两片豆瓣是两片子叶,想一想它的作用。教师讲解,观察视频之后,学生上台并利用投影汇报:活动二:探索玉米种子的结构教师指导步骤:(1)观察种子的外形。(2)从玉米的中央纵向解剖玉米种子。(3)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有什么现象?(4)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教师讲解,观察视频之后,学生汇报:知识点二: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结构的异同PPT出示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完成表格。并通过8种不同种子,以种子找家的活动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分。在《探索种子的结构》一节中,在视频教学的基础上有效优化教学过程,相比传统“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洪秋凌 单位:常德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一春.Web2.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xx(01).
生物教学论文7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普遍对实验教学缺乏兴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132.6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xx)07-0004-01
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获取生物学知识,加深理解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实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实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实验题,一般都涉及实验设计与能力的考查。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生物实验内容大幅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增加,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多样化。实验教学越来越成为生物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普遍对实验教学缺乏兴趣。一些学校生物教师数量较少,课时多、工作量大,缺少时间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加之高考理综试卷中生物学科总分在90 分,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所以生物实验课开设率大部分都很低。
1、在生物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生物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深刻领会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和书面应是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生物实验教学。有些实验都是教师演示一下,学生很少或根本无法主动参与或认真思考,甚至很多实验演示都没有进行,纯粹讲授实验,而从不动手做实验,抑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学生实验缺乏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学生随意去做,无法形成熟练地实验技能;或者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按部就班的演示一遍,缺乏研究,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地实验材料和仪器上,不愿去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难以完成。
3、实验效果不理想。由于听讲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实验进展缓慢。有的小组到下课,还没完成实验操作,只能参照其他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来完成实验报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教育经费不足制约着实验课的开展。实验仪器的配备、实验仪器的损耗无不与教育经费的不足相矛盾制约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3.2、受考查方式的影响。多年来,我国教育传统上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考查基本没有进行过,导致了目前“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学生普遍“做实验”不如“做实验题”。更看重考分而忽视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变形成了目前的实验课讲授方式。
3.3、教师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新课程教材变化较大,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有些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且这样的实验教学课堂,往往秩序较乱,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过程很不流畅,使很多老师感到很难受,逐步又恢复到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体验不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发现时的快乐,抹杀了学生学习生物时的个性思维。
二、对今后生物实验教学的建议
1、积极推进实验操作考核工作。
充分运用实验操作考试这一工具,调整并加强实践教学,是学生边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实践,必然会带动生物学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实验素质。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作为合格的生物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实验教学管理水平,要有较强的实验意识,爱岗敬业、肯吃苦、肯钻研。
3、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客观条件。
现在《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已经由教育部颁布,它和《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规范》构成了新课程高中阶段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的新的标准要求。
4、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明确目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
5、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节性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上课前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
6、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
多数学生把实验简单理解为“看”,对实验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来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缺乏严格的训练将会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应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注意维持实验纪律。
7、分析实验程序和分析实验现象。
在学生实验中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及个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
关注重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途径,更是学校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实验教学和普通课程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课堂所获得的一些知识,如果能够在实验中的到验证,则能加速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具备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更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
生物教学论文8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得所有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而参与到了课堂中,因此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而对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生物学科有了更为深厚的兴趣。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互帮互助互补来学习知识,不仅改善了自己同其他组员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和睦共处。第三,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孤军作战,而是与他人一起完成,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了解了合作学习的几点重要性,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力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1.合理分组,合理搭配组员
对于合作小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实不是合作,而是分组,是组建学习小组之前的分配组员工作。如果小组分组不科学,一个组内都是学困生,或者都是学优生,或者一个组内学生性格不合,经常发生口角,那么便是失败的分组,也就注定了是失败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等)进行分组,确定每个组都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一般的,都有男生有女生,有沉默的有活泼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学生是具有合作能力与组间竞争条件的。
2.注重课上合作指导
初中生物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讨论活动或者是实验活动、比赛活动等,在布置合作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合作学习保障实效性。例如,本人在学生进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小组内曾经出现了几种看法?(2)小组一致认同哪种看法?(3)评价自己对本小组讨论的贡献。通过这些问题,不仅促进学生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错了不要羞于承认,而要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见解。有的问题由于思考角度不同,观点不一致时可以先保留意见,或找机会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或找老师寻求帮助。
3.开展课下合作
生物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其他学科可能在课下没有合作探究的任务,只需要学生课上合作完成即可,但是生物是一门变化莫测的.学科,它具有实验性,很多实验是我们课上不方便做的,因此教师会将小组合作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学习更多、更深广的知识。那么在这个时间段,教师是否依然需要引导学生合作?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学习“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内容时,课堂上各小组完成整个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而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则需要课外一周时间观察。至于深入探究“光、土壤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让各小组的合作富有成效,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分工进行了指导,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对现状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4.注重合作的评价与反思
合作学习越来越将教师解放出来,使学生居于学习的漩涡中,而教师则是冷眼旁边,仅做指导。其实,学生就是教学的中心,就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合作形式的学生主体性凸显则印证了这一点。但是需要注意,教师的“放手”不是毫无原则的,也不是完全放手,因为合作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共享的过程,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无法对合作学习负责,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之余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也要总结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以免在下次的合作中依然出现类似的问题。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注重学生主体性与合作性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了各科教师的青睐。的确,小组合作学习十分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初中生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不是无所不包、无往不利的,重要还在于我们的认识与运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为彻底地了解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合理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教学论文9
一、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及构成
一是正确对待班级内学生差异。在常态编班下,各班级学生存在个别差异现象,部分学科学的学业成绩呈现双峰现象。分组合作学习最常采用学生能力异质分组,便是运用学生差异,使不同特质的学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不仅能降低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可使学生得到适性发展。这也即是所谓的尊重差异、截长补短、互惠双赢。二是提升学生参与的学习动机。传统的教学形态偏向教师单向的讲述,学生被动的接受,上课感到无聊,不敢提问,容易分心或打瞌睡,学习动机较低落。分组合作学习则改变教学的形态,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实证研究发现:学生越积极参与学习,学习的成效越好。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Vygotsky潜能发展区理论主张:个体的独立表现和经由协助下的表现,两者之间的差距,代表个人的“学习潜能发展区”。所谓“协助”,其方式多元化,包括老师对于学生提供的学习框架,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以及经由搜寻学习网络资源获益等等。
二、初中生物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实质重于形式
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移动桌椅吗?若是在上课中,为了讨论,就开始移动桌椅,这样的做法是否恰当?因为别班正在上课,搬桌椅难免有声音。又或者时间上的不允许,有时上堂课耽误到下课时间,耽误搬桌椅的时间,移动桌椅是否有弹性的做法呢?在校内的某次研习,请到某初中的老师来进行翻转教室的演讲,讲者提到排座位的形式,有些班级愿意,有些班级觉得移动桌椅麻烦,但重要的是这些班级都有在进行合作学习。在今年的六月,也曾北上参访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实际听课的班级,学生也是围坐在一起或是并坐在一起,并非一定是移动桌椅排成固定的形式。考虑其他课程,有些课程并不需要移动桌椅,而且若是移动桌椅造成学生的困扰,这样对学习并无益处,因此我认为在实施活动时,四人一组或活动时间较长,超过半节的时间,会请学生们移动桌椅围在一起,但若是只有短暂的时间,未达半节时间,例如五分钟、十分钟,两两互相复习观念,可以允许学生转头,或是相邻的.两人左右讨论。
(二)以座位的形式,从聊天到讨论
在实际的教学现场,很多教师可以发现,开放课堂讨论,学生们会天真以为可以讨论私人的事,而沦为聊天,对于“讨论”的界线,似乎很模糊而分不清楚。因此讨论时间的控制,并非要完整的一节,可以是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让学生们学习有效率地讨论,应专注于主题,而非离题。甚至是前述所说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帮助对讨论界线的界定,有移动位置是可以讨论主题,回到位置就不可以再无限延伸话题。
(三)应激发教师的教学热忱,使教学更为多样化
实践中,教师多会选用“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配对讨论法”及“共同学习法”等教学策略。而在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后,教师会自觉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学习表现及课堂参与等面向上均有提升,在学生间的互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也有提升。此外,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也能增进教师的教学热忱,使教师的教学更为多样化,并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分组合作学习对于班级学习气氛有明显地改善。教师们也认为教学前的备课非常重要,课程经过重新解构、分析、审视与不断修正,使教师于教学时能呈现课程精华,也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互享讨论及学习。且通过教师社群的组成,共同备课及观课,进行专业对话,不仅使教学质量精致化,也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成长。
三、结语
总体而言,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用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对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非常有效。
生物教学论文10
我国的GDP现在已经超过日本,处于世界第二,但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古代丝绸之路的消失、一九九八年的特大洪水、全国各地遭受的雾霾都是由于环境遭到破坏,工厂和汽车排污过多造成的恶果,这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此可知,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发达国家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对此,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生物学科是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学科,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在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经常性地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奠定基础。现我就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渗透环保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环保知识分散于各个章节,我们生物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已有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还要不拘泥于教材中的案例,进行适当的拓展,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让学生对环境保护形成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述根系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时,我联系生活实际,做了一个实验:分别选取有植物和无植物的两块土壤,用水冲击它们,让学生比较哪块土壤被水冲走得较多。然后再选取含较多有机物和枯枝落叶的土壤(即老土)和光秃秃的新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让学生进行思考比较。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现在有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虽然提升了但灾害(如泥石流和山洪暴发)却更频繁、更严重的原因。这跟原始森林的减少、次生林的根系不够发达、树冠不够繁茂、腐殖土大量消失有关。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讨论,学生懂得:既要植树造林,更要对一些老树、原始森林加以保护。又如,在讲到珍稀生物的.保护时,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为学生展现了保护珍稀生物的紧迫性:若有一种生物绝灭,就会造成某条生物链的中断,进而影响到生物链后面的物种的生存。而保护生物最主要的是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二、课外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及环保宣传,渗透环保教育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和延伸课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和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对此,在每年的“312”植树节,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校园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都是很缓慢的,要十年才能成材,应当爱护一草一木。每年的“爱鸟周”活动,我也会组织学生去观看鸟展,并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搜索互联网或访问一些老农去深入了解鸟类,让学生知道绝大多数鸟类对人类都是有益的,都是我们的好朋友,都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在开展上述实践活动之余,我还积极向学生做各种环保教育的宣传。我们地处农村,山火时常发生,山火过后,到处一片焦土,山泉断流,一下大雨,由于森林的调节能力没有了,下面的梯田不是被冲走,就是被泥土覆盖,最终导致农业的减产,甚至绝收,因此我常教育学生上山绝不能带火种,不能乱扔玻璃瓶。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严重环境违法可违法入刑加大了法律的惩戒力度,我们应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及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环保宣传。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渗透环保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它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不燃烧废旧塑料(它会造成污染空气),应把它们收集起来,重新回收再利用,不乱丢实验用品、防腐剂等,这些物质一旦进入土壤就会被植物吸收,当这些植物被动物吃了,所含的毒素就会进入生物圈。在实验中,尽量不去损伤动物,实验完毕,检查它们的身体状况,若没有问题就把它们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若有伤则治好再放生。我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时时不忘环保,加上我住在学校,又年年当班主任,言传身教,学生受我的影响很大,再加上平时注意检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许多学生的环保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要做好环保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加以渗透,积极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关注,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生物教学论文11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还面临着不少问题,除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尚待完善之外,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和实践基础上的,并且具备较强研究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一切物质和生命的运动规律。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除了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之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断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对我国生物科学技术发展来说,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方法极大地影响了新课程改革中“改”的程度,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还保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师这一群体当中,新课改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核心仍旧还是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片面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因为没有看到时代发展给生物学科带来的巨大改变,所以造成了学生思想的僵化,导致其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从而对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
(二)教学方式单一
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工作时,都采用的是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法,受这种方法的影响,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生物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也被过分强化,学生真正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也没有多大的变化,仍旧以重复啃读教材为主,教师“一言堂”的状况普遍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极度缺乏交流与沟通,整个学习过程显得非常单调和无聊,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实践缺乏
因为高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很多教学实验。然而,就目前看来,我国还有很大部分学校因为生物实验设备的缺乏而没有办法正常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教材中的课堂实验大多都是以“纸上谈兵”的方式来开展,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也就因此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层面上,与实际的结合程度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高中生物生物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自身素质
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应新课改要求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塑造。传统生物教学观念明显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思想,主动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使自身作为教师这一角色的促进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准确地把握新课改教育思想,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时代潮流逐步更新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比如,高中生物教师这一群体之间可以每周组织一次教学谈论会,所有参与讨论会的教师在会上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传授自己的经验,甚至还可以说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取长补短的方式来改善自身的不足。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就应该着力寻求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但却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构建起一种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再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实践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探究学习机会,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提出诸如“枫叶为什么只在秋天变红?”以及“为什么窗台上的植物要向阳生长?”等比较生活化的问题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使其感受到生物课堂的乐趣所在,由此而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强化教学实践
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生物教学也是如此,生物教学的本质属性也要求广大高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生物教学实践的重视,因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使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之外,还要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可以动手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实验中去,使其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其观察和创造能力,进而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大势所趋的新课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这为高中生物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和持久。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面对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有敢于改变的勇气,要用更新的、更合理的方法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以从整体上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作者:丁英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虎林.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上),20xx,07:20.
[2]陈淑娟.关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高考(综合版),20xx,10:38.
[3]蒋卫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xx,02:116+118.
生物教学论文12
摘 要: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增加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具体描述了有关研究的事例和方法。生物科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选取生物学史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启发教育学生。那么,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价值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结合教学经验谈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精神;教育教学功能
一、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生物科学史料,蕴含着多种教育功能。科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揭示了人们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体现了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教师要深刻理解生物学史料的这种丰富内涵,了解生物学史料教育功能的侧重面,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知识的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研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进而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教学功能。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是生物科学史最主要的作用。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融入了科学发现史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科学发现史的了解和分析,自主的生成科学结论,往往印象更深刻;因此,学生对探索生物学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会大大增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展示科学史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引路人。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科学发现史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具有代表性,如果能将其转变成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探究课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再发现和再生成已有的结论和知识。由此可见,在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上,生物学史的教学和科学探究不但不矛盾,而且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主要有以下几个史例:
史例一:1648年海尔蒙特柳树实验。
结论:柳树营养生长物质不是来源于土壤,而是空气和雨水相关。
史例二:1771年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
史例三:1864年萨克斯“叶片半遮光―碘蒸汽”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能产生淀粉,并需要光。
史例四:1880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史例五: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在光合作用科学发现史的教学过程中,用光合作用反应总式的规范书写来贯穿于上述5个史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书写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还有助于学生记住史例,并且从史例中得出结论,使得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任何科学结论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坚韧的科学探索精神。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潜心研究了八年,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活动,最终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逾越重重障碍,最后获得巨大成就,这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经历。更有甚者,需要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产生了一项科学发明。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坚强的信念,更需要修正自我,推翻原有理论的勇气。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存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之前是忠实于“神创论”的,但在经过了环球航考察,并认真比较和分析了世界各地的物种之后,打破了固有思想的禁锢,以坚强的意志确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科学史的介绍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勇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
巴甫洛夫说过:“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这就是一个科学家的坦诚。
二、将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生物科学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生物科学史不可能成为教材的主线。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选取相关生物学史料,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育启发学生的目的。
1.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科学史例。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所以对相关史料进行适当整理才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其主题和关键事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
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
1951年春天,英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在意大利举行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上展示了一张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沃森和克里克以该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成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被否定了。在失败面前,他们并没有气馁,又重新构建了一个将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螺旋。其中相同的碱基进行配对,即A与A、T与T配对。但是当时的化学家提出这种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载。
在“DNA的分子结构”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融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阅读之后的感想,并从中找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融入该史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教学难点,同时也符合教学目标。
2.尊重科学发展的事实
如,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凡科学理论都会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犯过科学错误的学者和他们的过失曾经成为科学研究阻力的科学家,从而培养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科学而客观评价的能力。
总之,只要科学史例选择恰当,将生物科学史适当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使得生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教学论文13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安静地听讲,中途穿插着教师的提问,这是教师一直以来所采取的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课堂参与程度低,学习效率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差。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教师长期僵化的教学观念导致的,传授知识一直以来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则完全忽视。同时,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以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作为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保障。因此,教师一直将知识的灌输作为课堂的主要任务,将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忙于记录教师所讲的内容,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这种教学观念和教育思维的指导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多为枯燥的理论传授,侧重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讲解和补充,而不注重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缺乏相应的实验课,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对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却不甚了解,使生物教学趋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其实用性。
二、完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对生物的教育教学进行改进,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就需从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能力上进行改进,使其不断与时俱进,与时代相适应。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定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内容,防止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束缚学生的思维,于生物教学无益。
(二)教师要改变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1.改革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创新思维往往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而不应为了强调严肃的课堂纪律,紧闭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由学生自由组合,集思广益,对生物课上的一些课后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在讲解蝗虫的有关知识之前,可以提出一些诸如“蝗虫是靠什么感知外界信息的”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常识和对昆虫的了解,查阅相关的书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调动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见识,积极讨论,组织答案,这个过程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锻炼有很大的作用。
2.重视生物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在许多的教学中,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和书本知识,忽视了实验课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初中生对生物得到直观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在相关理论知识讲完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结构,自己动手看细胞在不同酸碱情况下的变化。学生对这种环境下学习的知识记忆能力更强,同时更有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一些生物现象,捕捉昆虫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性,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利用新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有些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学生不常见的动植物,学生对它们的认知程度低,很难理解。若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则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一些3D特效做成的,如种子发芽过程之类的动画,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书本上的图片和教师的讲解所不能实现的。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接触生物知识,真正了解大自然规律的开始,对于学生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符合学生特点和心理需要的教学方式,在和谐的课堂和自由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和重视生物课,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教学论文1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已经进入科技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生物学科是一门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中职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中职生物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引进先进教学方法,笔者从事中职生物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生物教学的方法与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希望对我国中职生物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生物教学;方法;探索
最近几年,国家着力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但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当前中职教育现状发现中职教育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中职学生都是不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本身不具备较好的学习态度,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如果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而不顾学生的亲身感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那么更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的生物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引进新型教学方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及时引进先进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教学不应只重视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理论知识而应该将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建设要与当前市场需求相适应。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有着较强的教育针对性与专业性,应该利用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传授给学生丰富的技能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当前市场需求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要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笔者调查了学生对生物课的看法,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利用各种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重视开展思想教育。如讲解生物学的发展史,讲一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等,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激素等。
三、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能与普通中学相比,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职学生认为生物老师讲课速度较快,学生不能理解。因此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特点,适当放缓讲解速度,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才能进行深入学习。如果学生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实践学习与动手训练中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如果学生不具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那么就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在生物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生物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较为抽象的问题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学习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多媒体可以播放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课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因此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针对市场需求科学设计实验
实验课在生物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学好生物课就需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因此做好生物实验实训教学,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校要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设计实验实训内容时,要结合实验实训的开展顺序进行,逐步减少理论验证、基础知识方面的实验,大量增加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实用性的实验,保证实验与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方向相一致,才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总之,中职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好生物的重要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发展创设教学情景,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引进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虹.浅谈提高中职生物教学成效的方法[J].新校园(中旬).20xx(04)
[2]杨慧娟.浅议人文关怀下的生物教育生活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06)
[3]张晓莉.浅议生物教育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探索[J].情感读本.20xx(26)
生物教学论文15
初中生物创新教学论文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所学习和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严肃课堂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设疑来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使他们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逐渐增进时,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学习生物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对他们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
1、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主动进行探究。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会轻松地和教师进行知识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从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新颖性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产生学好生物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他们从情感上拉近和生物学科的距离,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物知识。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能更积极地进行学习;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生物综合素质。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操作,并让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和分析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实验操作,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1、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操作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自己设定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2、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生物综合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认真观察,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并整理和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他们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让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和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
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进行创新教学
要使初中生物教学实现创新教学,教师不仅要利用好生物课堂教学的时间,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激发他们思维活跃性的同时,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中,把他们带入到对大自然的探究中。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例如,让学生观察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深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还要走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想法,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认真思考,积极谈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11-03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3-23
高中生物论文11-25
生物教学心得11-13
生物教学反思02-25
音乐教学论文08-10
数学教学论文10-29
美术教学的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