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申 颖
【摘要】语文教学始终是中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之一,而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只用综合利用多种创新教学方法,高中作文教学才能有所突破。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素材
在学生身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虽为戏语,却形象地指出了应试教育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不仅仅是学生,对很多教师来说,虽已执教多年,但作文教学始终像在大海中游行一样茫然,不着边际,没有“抓手”。然而高考语文150分,仅作文一项就占60分,其地位之重可想而知。本文探讨如何在高考重压和学校管理的条条框框之下“戴着镣铐舞蹈”,希望在作文教学方面实现有效突破。
一、多种渠道积累,丰富素材储备
1.生动视频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语文课。随着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进,教学也进入新的科技时代。在常规化教学中穿插视频教学,无异于在死水中注入“活泉”。尤其是在浅阅读时代,“读图”虽不可避免地会让文化流于肤浅,但其利远大于弊。搁在三四年前,笔者一定会在假期推荐学生读一些大部头的着作来瞻仰大师渊博的学识与闪光的人格魅力,如《南渡·北归》、《乔布斯传》等,因为学生只有靠寒暑假来接触新鲜、厚实的“大部头”。但现在除了上述做法,还会在高一、高二时每周安排一节视频课,利用鲜活的视听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素材的积累。
本届高一到高三,笔者和同事们精选了《大师》、《开讲了》、《感动中国》、《文明之旅》、《中国青年说》等一系列经典教学视频,提前审查并设置写作训练的角度与题目,供学生学习,实现视频与议论文写作的有机集合。学生透过动感十足的画面及声情并茂的讲解,仿佛穿越到了大师生活的年代与大师对话。在完成与大师的亲密接触后要“趁热打铁”,当堂或课下完成写作训练,或基于视频材料展开的议论微写作型素材积累,或进行人物评论,或拓展的话题作文写作,等等。很多学生看后深有感触,写出了完全超越自己课堂作文水平的文段,情真意切,洋洋洒洒。
2.精美时事汇编,引你密切关注热点。从高一开始,笔者意识到学生写作素材奇缺,之后便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广播,甚至利用家长会灌输思想。虽多次强调,但终不见起色,很少有学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中主动去实践。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光明时评》关于“布衣院士”李小文、“漫画助产”等问题的评论,觉得议论纵横捭阖,语言犀利。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读到好的议论语言,他才有可能模仿得好。因此,匆匆将《光明时评》近期所有的文章浏览一遍,精选出有代表性、有议点、语言老道、犀利的文章并附上相关新闻及材料,汇编整理,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阅读吸收。值得注意的是,为方便学生捕捉写作灵感,笔者特意在每则材料后留下一定空白,供学生进行时事热点点评。教师可将学生的时事点评做多样化的评价,或教师评判,或小组互评等。尤其是小组互评值得提倡,教师设置评价标准,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交流思想,深入思考,在“观人”与“观己”中实现了写作与评价的共同进步。
二、化整为零,层层突破
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把整篇作文写好,未免有些苛刻。考虑到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可以化整为零,由段到篇,从立意到结构,从论点到论证,每次设置一个训练目标,让学生不再一提作文就感到恐慌,逐渐实现层层突破。
比如,在“立意与首段”的写作训练系列中,笔者专门设计了根据给出的作文题目写出标题与第一段的习题。标题基本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立意,第一段要求学生由材料切入话题,点出中心论点。在反复的针对训练后,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写出合乎要求的文段。
又如,在练习《居里夫人的椅子》这一作文时,将本次的训练目标定为论点鲜明。关于论点鲜明,一方面是针对拟定标题的训练,标题即观点,不要一味追求华丽与朦胧美,写得似是而非;其次是关于论点及分论点的表达与照应。论点及分论点要鲜明,可置于段首或单独成段;此外还有事例论证之后的点题与归纳。
三、创作始于模仿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确美丽,但如果没有初始阶段高密度地模仿、消化与探索,也不会有莫言最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实践证明,多数写作程度偏中下的学生还是能够通过范文仿写获得进步。教师在作文讲评后可分层设置要求,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依据范文仿写,并将前后两次的习作装订,做好写作后记及反思的整理,教师针对两次习作及修改情况进行评价;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先从抄写范文中体味教师的讲解,帮助消化吸收。
例如,在讲评《居里夫人的椅子》这一作文时,教师讲解完范文,要求学生依据给出的时事汇编材料,模仿范文倒数第二段写一段联系现实的文字。范文中是从立意的对立面反观现实生活,进一步点题论证。教师范文倒数第二段如下:
反观当下,世人浮躁、功利之事屡见不鲜。有的导演为追求票房,搜奇猎艳、炮制暴力,不专注于纯粹的艺术,怎能陶冶人心,“以文化人”?有的建筑师急功近利,盲目模仿国外经典,出现“秋裤楼”、“马桶盖”,不专注于民族特色,怎能出现民族精品?有的学校攀龙附凤、沽名钓誉,挂出“祝贺本校女婿获诺奖”的条幅,不专注于传道授业解惑,怎能培养傲骨之人?他们急功近利,本末倒置,不专注于本职工作,事业怎能久远,社会怎能不受其害?
经过范文的抄写、消化,在随后的一次考试中,作文题目是“对牛弹琴”,立意为变通,一位中等水平的学生从仿写中得到了收获,运用自如,他写道:“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还是有思想僵化、不懂变通的人和事存在。例如,前段时间‘秋裤楼’、‘马桶盖’等奇怪建筑的出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盲目追求国外的独特设计而忘记了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是生搬硬套,而缺乏独立、灵活的思考。不仅浪费了金钱与时间,还遭到了民众百姓的唾弃。”
但需要注意的是,模仿终归是为了学会创作而设置的起跑点,如若学生始终停留在原点,不知起跑,恐怕终无起色。此外,写后反思非常重要,却是常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反思本身就是对范文消化、吸收的一个过程。
四、人文性、发展性的评价更能激发写作动力
新课改实施以来,人文观和发展观备受关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二者却并未实实在在、不打折扣地得以渗透和应用。人文性、发展性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1.评价主体多元化。很多时候评价作文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只是写作的主体,还是评价的主体。如学生写完初稿后,可以有自评自改;教师讲明评价标准,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小组互评互改。此外,家长、社会、网络媒体,都可以加入到评价学生作文的行列。家长的评价可依据教育程度设置简单的评价内容,如学生写作的态度、搜集资料的过程,等等。网络时代可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网站、博客或QQ群,将优秀的学生论文推荐到网站或博客,如王欣老师的“杏林语文网”中,有很多学生的优秀作品免费发表,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力。
2.评价标准层次化。在评价标准方面,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因而要因人而异。教师不要一味地拿着“显微镜”找问题,而要尽可能地拿着“放大镜”发现学生及作文的闪光点,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此外,横向比较固然重要,但也要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写作成长袋。在使用评语时,尽量避免话语单调、老套、冰冷,不要吝惜表扬,充满人文关怀的发展性评语更能使学生在表扬中进步,在激励中成长。
(编辑:易继斌)
教育部:各地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35.8万人
2015年4月2日,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指出,通过督导评估,各地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从教师补充、交流、培训和待遇等方面入手,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推进城乡间和校际间均衡。
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表示,各地采取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动态调整编制、按生师比与班师比合理核编、将编制和岗位向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目前,已经有10个省(区、市)统一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
此外,在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方面,何秀超说,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级财政投入44.4亿元,组织区县级以上培训达到1168.7万人次。教师培训从全员参与的基础性培训转向分层分类的个性化培训,包括组织名师高端培养、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农村教师定向培训等多种形式。
评估报告指出,为了带动薄弱学校,各地不断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一年多来,各地参与交流的教师达50.1万人次,占义务教育教师总人数的6.2%,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矛盾。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初探】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08-17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初探08-17
高中语文课中的和谐教学初探08-13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尝试与探讨08-17
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初探08-19
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08-18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初探08-19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08-19
中小学信息技术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初探08-17
农村中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