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音乐论文>案例法在高校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法在高校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5 18:54:53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案例法在高校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法在高校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的应用
  
  施绵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如能恰当应用,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四手联弹作为高校钢琴重奏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优势整合,总结出钢琴重奏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钢琴四手联弹;高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39-04
  
  1 案例法在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以特色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双向交流的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在钢琴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分析、演奏等让学生从中获得更直接的感受,并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扩展专业知识的目的Ⅲ。作为钢琴二重奏的演奏形式之一,钢琴四手联弹在高校音乐专业的重奏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课时数有限,在短短几堂课上很难达到全面系统地掌握四手联弹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对于具备一定演奏技巧与音乐理解力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达到成熟水平的音乐专业大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是一种优越高效的教学方法。几年来,笔者在钢琴四手联弹教学实践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合适案例的关键点
  
  案例是载体,因此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是至关重要的。所选的案例除了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外,更重要的是应有深刻的启发性和较强的针对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启发和引导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显然,在高校钢琴教育中,其案例的选择就是典型曲目的选择,因此所选曲目最好具备风格特征鲜明、主题旋律优美动听、乐段间情绪变化对比明显、节奏感强、音响效果佳、音色层次丰富等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钢琴四手联弹的演奏特点,应根据高低声部的属性选择相对应的演奏者,使他们自身的演奏特点与作品的风格气质相融合。大多数四手联弹作品的高声部表现力较为丰富,主题旋律比重较大,因此较适合演奏风格热情奔放的演奏者,而低声部则适合演奏风格偏内敛含蓄的演奏者。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选择好案例后,如何应用实施则取决于步骤和流程的设计,下面是两个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
  
  3.1案例1:贝多芬《大七重奏》OP. 20第一乐章。
  
  贝多芬这首七重奏,作于1798——1799年,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圆号、巴松而作,降E大调,是贝多芬早期的室内乐作品。这首作品具备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旋律乐句抒情优美、高低声部不同音色的对答乐句层次分明、合奏时音响丰富,尤其是对演奏者的音色想象力及两人的合作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很适合作为高校钢琴四手联弹的典型案例。全曲共6个乐章,第一乐章为慢板——灿烂的快板,练习此乐章前,教师应要求两位学生共同查阅资料,为演奏做好充足的理论支撑,具体如下:(1)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及此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此曲隶属于作曲家哪个创作阶段及其同时期作品);(2)古典主义风格的总体特征、贝多芬的作品在古典乐派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3)视听音像资料(钢琴版和不同演奏团体的管弦乐版),尤其应注意钢琴谱面上高低声部乐句所对应的管弦乐器标注。这个重要的预习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演奏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改变了以往钢琴课堂中教师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同时也迈出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第一步。
  
  1)序奏。序奏为小提琴主导演奏的柔板,乐曲开始高低声部以有力的和弦奏出似管弦乐齐奏般的庄严效果。弹奏这个小节时需注意两人和弦的高度整齐,应从触键的速度、力度及用力方式方面加以练习,以确保发声的协调统一。第5小节高声部的左手乐句与低声部的右手乐句要模仿小提琴柔美如歌的音色特点,因此演奏时应把慢触键、低指触键与手指重量的转移结合起来,这是获得歌唱性旋律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则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加深了“如歌”触键的直接体验和感受。(音乐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案例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A段】在本段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将围绕着“在钢琴上如何表现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这个具体的问题进行,在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演奏练习,而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不同声部或乐句所对应模仿的乐器。例如高声部第1小节与第2小节犹如弦乐和管乐的轮唱,第5小节高声部右手部分是模仿小提琴音色的主导演奏,而左手部分与低声部的右手部分则是模仿圆号、单簧管和大管的音色。高声部第10小节的最后一拍应弹奏出如单簧管般明亮圆润的音色,表现出如柏辽兹所说的:“能具有造成飘渺深远、空谷回响、余音缭绕、薄雾昏膜等效果的可贵性。”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甄别这些乐器之间的音色差异,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启发引导学生在单独练习时通过不同的触键方法、触键速度、高度及音符时值等掌握对音色的基本控制。
  
  2)主部。主部是具有活力的、富有生气的快板。主部开始的前4小节,高声部的主题旋律奏出小提琴般明亮秀美、清脆跳跃的音色,仿佛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充满着春天温暖清新的气息。低声部的右手模仿中提琴温暖厚实的音色,在音乐上表现出活泼欢快的情绪。当乐曲进行到11小节时高声部左手又再次引出主题,这与第一次以单音单声部形式出现的主题相比,第二次主题的双声部和弦形式在音响效果上显得较为丰满并富有青春的活力,情绪上也更加活跃激动。演奏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相同或相似的旋律和节奏在作品中以各种形式反复出现,而如果演奏时再用相同的音色、触键和感情处理对待,那么整首作品必定机械枯燥、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对相似的片段冠以不同的处理手法并进行对比示范,使学生在直观的示范演奏中体会音乐所呈现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贯穿整个流程,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和有的放矢的训
  
  【B段】高声部2、4、6小节的二分音符应奏出如小提琴般清晰响亮的音色,触键时除了指尖的良好站立外还需让学生体会手臂与手指力量的同步转移,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发声。第9——12小节高声部的左手扮演着单簧管的角色,而右手则扮演着小提琴的角色,跳跃的旋律在管乐与弦乐之间轮番交替,音色不断转换,别有一番风味。低声部第9小节中,右手模仿大管甘美饱满的音色,表现着诙谐的情趣,左手则奏出似圆号般雄浑有力、轻快明亮的音色。随后的第10小节,左手乐句模仿大提琴深沉中略带典雅的音色并与高声部一起进行着管弦乐间的轮唱对吟,在这四小节中高低声部的左右手模仿着多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并在短时间内轮流交替。因此,在练习中教师需让学生分声部、分音色练习,这种分声部训练能使学生明确各声部对应的乐器及其所需要表现出的音色属性,并在合奏练习中建立良好的立体听觉,使他们在聆听自己和别人的演奏中切实提高合作协调能力。
  
  第23小节——C段第5小节高声部与低声部之间恰似小提琴与圆号、巴松的轮番对唱,乐句间不同的音色进行着呼应与对答,歌唱性的旋律优美流畅让人如沐春风。练习时两位演奏者应从乐句间的问答、语气和音色对比等方面加以配合训练以期达到深层的统一。对于高声部B段25小节与低声部C段第3小节的二音连线,演奏者需严格按谱面标记做出正确的奏法,并与前后乐句的连奏形成对比,因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奏法才能演奏出正确的“句读”和“呼吸”。教师应从这一典型案例的演奏细节中让学生在养成认真读谱习惯的前提下体会演奏方法的多样化。
  
  【D段】高低声部1N 11小节同一节奏型的乐句由单手单声部到左右手三和弦的进行;音色的变化越丰富,音响的共鸣也愈加宏大,两位演奏者应体现出乐句间音响效果的变化。13——20小节,高声部奏出抒情温暖的旋律,低声部柔和平稳的伴奏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奏出,两人合作演奏时,应注重音响比例和声音之间的平衡,如果担任伴奏声部的一方弹奏时音量太大,就会对旋律造成影响,破坏音乐的表现力。因此,要提醒学生把握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有意识地在演奏练习中审听自己弹出的高低音区音响比例与平衡以及控制与他人合作中的音量音响,以期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内涵。F段的第15小节是再现部的开始,音乐整体较之前更显活跃生动。最后,在恰似弦乐般欢腾的齐奏中结束第一乐章。
  
  当该乐章的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此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在钢琴上模仿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或演奏效果,而学生则通过触键、对比示范、分声部练习、音响比例和控制声音之间的平衡等各个方面的学习与判断,学会在钢琴上用丰富的演奏技巧获得交响性的音响和戏剧化的效果。这样,不仅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2案例2: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二首。
  
  教学这首乐曲前,教师应要求学生预先对此作品进行背景资料的查阅,譬如: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共有21首,是他运用匈牙利民间音乐创作的早期佳作之一,分别有钢琴四手联弹、钢琴独奏和管弦乐等不同的版本。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巧妙运用匈牙利民间舞曲旋律和节奏的特色,体现出吉普赛音乐粗犷豪放的气质特点,贴切地表现出舞曲热情奔放、生气蓬勃而又具有丰富民族色彩的风貌。这些匈牙利舞曲中糅进了吉普赛舞曲的成分,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装饰,速度变化激烈,拥有即兴性的形态,而其中的第二首为d小调(Allegronon assai不很快的快板,活泼地)。掌握以上基本概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1)勃拉姆斯创作这些作品最初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2)匈牙利旋律在当时为何较为流行?(3)典型的匈牙利民间音乐节奏型有几种?(4)曲式结构的特点是什么?(5)不同演奏版本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这个步骤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并能应用已学知识有针对性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1)乐曲A段(1N 48小节)。1N 16小节,舞曲的主题旋律先由强有力的和弦整齐奏出,随后,高声部的乐句运用附点节奏和各种连音的创作手法,体现出浓郁的匈牙利舞曲风格。而低声部则采用切分的节奏型,演奏时右手需把节奏的韵律表现出来,另外不能忽略左手第一拍上八度或单音重要的低音音响基础作用,这样低声部才能与高声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较好地烘托高声部的旋律。此时,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从以上片段的处理中体会到低声部在四手联弹中的重要作用:在某些乐段乐句中,低声部充当的不仅是配角的角色,有时甚至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演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高低声部的音响比例有所调整平衡。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自身的合作演奏中对乐句的划分与呼吸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使他们懂得只有在音乐语气的处理上保持统一的步调,才能使乐曲中的高低声部在扮演好各自角色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统一。
  
  17——32小节,高声部的旋律乐句是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的结合,弹奏时除了节奏型所对应的强弱处理外,还应把左右手的高音(旋律音)恰当地突出,和声部分稍弱以便旋律声部更好的表现。低声部仍以切分节奏型为主,弹奏时仍需重视左手低音音响的支撑作用。由此可见,在四手联弹的演奏中,只有两位演奏者在技术和情感上融为一体,才能弹奏出如一位演奏者左右手配合般的默契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求学生对自己以及合作者每一个声部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清晰明了,并启发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四手联弹中各个声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应严格按每个声部所处的地位和关系来处理演奏中的主次问题。
  
  2)乐曲B段(49——84小节)。49——84小节是全曲的中段,它以活跃的音型、急骤的速度、丰富的强弱变化生动刻画了匈牙利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纵歌欢舞的场面。第49——54小节,每两小节为一个小分句,小分句运用向上模进的音型层层推进至55小节第一拍强拍(最高点),而后的55——58小节则采用向下模进的音型结束乐句。55——58小节高声部的右手部分与低声部的左手部分都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旋律声部,需要求学生在课下先进行单独的声部练习后再进行这两个声部的合奏练习,亦可将两个声部中的一个声部轮流与其余的一至两个声部进行组合练习。这种多声部组合的练习使学生在聆听横向旋律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纵向和声丰满的音响效果,锻炼了学生立体思维的能力及听觉的立体空间感,并能在演奏中主动发现问题,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这大大改变了学生上课依赖老师单向指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方法不失为训练四手联弹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
  
  63——68小节高声部的左手仍保持着前面乐段清晰跳跃的舞蹈节奏,而右手向上模进音型的乐句则由腾飞旋转的快速十六分音符组成,再加上低声部右手主题旋律动感的节奏,呈现出多位踏着不同节奏、跳着不同舞姿的舞者热情欢舞的场面。69——72小节、77——80小节高声部较之前的单音旋律增加了和声声部。因此在演奏中应有所侧重,突出旋律音的主导地位并重视和声声部的辅助作用,85——137小节为乐曲的Al段再现部。这个案例看似简单,但是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有可塑性,能锻炼学生的多项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这个案例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配合教师授课,还可以在课后与其他同学共同寻找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案,真正发挥了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和易于学习、理解的优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凸显了“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而四手联弹作为高校钢琴重奏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对一系列典型性作品进行学习积累,同时对新『日知识实行优势整合,总结出钢琴重奏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为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得到提升,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3.
  
  [2]张慧,“‘海伦钢琴’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钢琴专业教师演奏邀请赛”评述[J].钢琴艺术,2011,(12): 4-11.
  
  [3]施绵,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新探——以李和平《钢琴集体课教程》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2012,(1): 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