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以广州为例

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以广州为例

时间:2023-02-24 22:27:06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以广州为例

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以广州为例
  
  王 越
  
  一、广州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现状
  
  1.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宏观环境
  
  (1)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广州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对象。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广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008年以来,广州市财政连续三年投入10亿元以上用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广州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并取得了实效。到2009年,广州市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剔除交叉部分)已占加工贸易出口总规模的七成,占全市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分别为63.66%和85.21%,为广州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打下坚实基础,也为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十二五时期是广州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为了牢牢把握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强化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广州市将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在继续做大做强核心产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基础好、成长空间大、引领广州产业高端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整体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发展产业。
  
  (2)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产业背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下,广州劳动力需求出现了相应变化,普工需求不断下降,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下降。广州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11个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合计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005年的20.0%下降到2009年的16.1%。相应地,劳动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日俱增,成为未来广州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预测,未来五年,高新技术、汽车和船舶制造业等三大行业的技能人才最紧缺。尤其是以下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将面临巨大缺口: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信息化产业、下一代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二是汽车电子电控、汽车模具、动力传动、电控集成系统等;三是船舶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
  
  2.制造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转型升级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含量、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企业的用工重心从廉价的普工向技能型人才转移,对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为细致的关注。调查发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项。
  
  (1)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范文先生网 fanwen.weiyujianbao.cn) 企业转型升级首先面对的就是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功能更加齐全,操作工艺更加复杂,对操作工人的技术适应能力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技术工人不仅要学习和具备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质,还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能够将技术原理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迅速学习适应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新的操作技巧,才能有效配合企业的生产发展。
  
  (2)具有娴熟的设备操作能力。生产效率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操作能力娴熟的技术工人则是保证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要求技术工人实操能力强,进厂后不必进行深度岗前培训即可投入工作。据企业反映,技术工人,尤其是刚毕业的技校学生,由于在校实操资源紧缺,普遍存在实操能力差的问题,加上各个企业的生产设备存在差别,入职后,技工一般需要接受1——3个月的岗前培训,根本无法即时满足企业的用工短缺,企业效益也受到影响。
  
  (3)具有稳定的职业发展预期。目前,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的技工流动较大,呈现不稳定性,对企业的长期生产规划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外来工人比例较大,劳动力供给呈现短期和季节性;另一方面,企业争相提高薪酬吸引工人,使工人跳槽意愿更加浓厚。事实上,企业更青睐能够长期在稳定的工作岗位为企业服务的技工,保证生产线的流畅运作,稳定生产效益,也保证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得到有效回收。
  
  3.广州技能型人才市场面临的问题
  
  (1)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广州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技能型人才供给出现严重短缺,无法满足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生产的人才需求。以2011年第二季度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为例,高、中、初等各个等级技术工人的供应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尤其是初级工的求人倍率高达1956.71(见右表)。广州目前有29所技术学校,在校学生10.7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万多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广州技术学校17年来连续扩招,如2009年招生规模是3.3万,2010年是3.7万,2011年招生规模达4万人。相对地,2011普通技校就业率超96%,技师学院达98%,机电专业等热门专业甚至达100%。但人才缺口仍然庞大。官方预计,十二五期间,广州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在200万左右,而目前这类人才总量大概150万人,缺口约50万。未来五年,广州高技能人才缺口年均5万人,每年至少补充5万人才能满足需求。
  
  (2)技能型人才企业间流转度过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由于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企业争相抬高技工薪酬,在技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市场环境下,技工在企业之间的流转频率也越来越高,缺乏稳定性,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效率无法得到保证。
  
  二、导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因素
  
  1.技术教育内在因素的限制
  
  制造业技工岗位大多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国家规定需持证上岗的职业岗位,接受技术教育是必经途径。技术教育普遍采用学制式培养方式,具有周期性、高成本等缺陷,产能有限,人才生产速度远远无法赶上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长。广州在读的技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人,较以往有很大发展,并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旺盛,每年的增长率达10%,致使高技能人才成为稀缺资源。
  
  2.国家教育体制因素
  
  按照政府部门职责,教育部门承担学历教育,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负责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技术教育长期游离于教育部门统管的教育系统之外,生源、经费、文凭等级等发展都由于体制的限制举步维艰。长期“重学历,轻技术”的教育体制发展使社会上形成了对技术教育的偏见,把技能型人才看成低层次人才,严重限制了技术教育的优秀生源招录。另一方面,农村生源没有财力和渠道接受技能培训,无法满足教育投入要求。广州人力资源市场2010年曾对6000名求职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有证书的仅为20%,技术人才缺口巨大。
  
  3.人才培养操作策略因素
  
  处于人才培养一线的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操作层面也具有一定的策略失误,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企业结合不足,导致毕业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脱节。二是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盲目跟随市场,形成人才培养的“扎堆”“撞车”现象,不仅没有形成学科特色,还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比如很多职校办学,他们只从各自的小集体和眼前利益出发,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开设某些专业,也不管这些专业的前景如何,只要眼下能吸引学生,就“一哄而上”,这样,势必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三是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多层次的终生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技术教育也属于学历教育的一种,必然以学制式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模式。但是在教育模式上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例如中、短期培训,专题培训等等,以供应不同层次技术工人的需求。
  
  4.人才需求的企业制度因素
  
  面对用工结构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没有进行相应调整,依旧使用对待普工、季节工的短效的管理策略,对技术工人没有长效的吸引力。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调薪酬是企业吸引技工的必然手段,却不是唯一的方式。技术工人在自身能力的培养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他们的职业需求必定不能以一次性的薪酬上涨为满足。但是当前广州乃至珠三角企业仍然以“价格战”为主吸引劳动力,方式单一原始,导致技工在不同企业的薪资波动下迅速流转。
  
  三、促使技能型人才供求平衡的对策1.政府层面
  
  (1)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对技术教育重视程度。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能人才的充分供给是企业技术升级发展的有力支撑。技术教育所需的经费投入需要比普通高中高得多,据国际有关测算,同等规模的职业中学所需经费投入一般应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目前政府对技术教育的投入远不如普通高中。克服教育体制的缺陷,提高对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技术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政府要加大资源投入,尤其是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专业必需的实训耗材。同时,加大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面和资助力度,畅通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渠道,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2)完善信息平台,促进人力资源供求双方高效对接。政府能够发挥信息整合优势,完善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平台,确保用工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畅通,促使技能型人才供求双方的无缝对接。政府部门之间加强沟通,跟踪产业、企业发展及相应的劳动力需求动向,发布技术人才的培训策略参考,引导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发展,以便提供更多更合适的人才。
  
  2.学校层面
  
  (1)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技工核心素质。技术学校要克服硬件不足,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模块式”培养,利用工厂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学生进行实习教学和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科设置、培训科目设置与社会生产项目衔接的力度,增强技工的实操能力。
  
  (2)改进专业设置,打造技工学校办学特色。技工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技工学校应发挥好这一优势,有针对性地选取和依托产业发展,搞好专业建设,形成办学特色,避免“扎堆”现象,培养适合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学校专业设置要根据自身办学能力和社会需求,因时因地而异。可根据城市就业的形势和行业特点设置专业、与行业联合办学,增强岗位针对性;打破原来专业设置的程序和限制,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按照各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规格、层次的差别,学制宜长则长,需短则短。
  
  (3)调整招生策略,吸引优秀生源和扩大农村生源并重。技术教育城市生源的争夺中不仅面临着学历教育的强势竞争,技术教育学校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技术学校需要重新审视调整招生策略。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建立社会声誉,提高教学质量,严格学生管理,从而吸引城市优秀生源;另一方面,加大农村生源的招生力度,发掘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潜在受教育群体,作为城市生源的有效补充。
  
  3.企业层面
  
  (1)建立合理的留才机制,提供稳定的职业预期。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建设才是企业留才的关键途径。具体地说,企业可以在提高起薪点的同时,改革薪酬制度,依据技术等级细化薪酬等级,激励员工提高技术;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晋升机制,为技能型人才预留充分的上升空间;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员工参加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塑造企业文化,增加员工集体活动等员工福利,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等等,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
  
  (2)积极与学校沟通合作,开发技工资源的后备力量。企业可以积极与学校对接,将人员招聘和培养起点前移,探索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直接与学校合作培养适合企业岗位和企业文化的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培养稳定的技工后备力量。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以广州为例】相关文章:

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08-17

技能型人才紧缺说明了什么08-17

关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07-23

基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考试类型与方法研究08-22

课例研究心得11-22

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07-30

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论文07-17

课例研究职教论文08-24

对“课例研究”的关注与思考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