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高考政治学科试题:如何准确审题

高考政治学科试题:如何准确审题

时间:2023-02-22 20:48:42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政治学科试题:如何准确审题

高考政治学科试题:如何准确审题
  
  作者/陈吉君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高考政治学科考查的首要能力,是其他三项能力得以表现的前提。获取和解读信息,实质上就是审题。而审题,包括审读设问和审读材料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最好的顺序是先审读设问,再审读材料,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审读材料,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准确获取和解读设问的信息
  
  审读设问也是有讲究的,要注意9个限定,并用符号把这个9个限定在设问中圈划出来,这样才能刺激眼球和神经,使解题的信息指引更加明确和清晰。
  
  1.背景材料限定。政治试题主观题的信息,就是背景材料、设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设问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题和灵魂,是关键信息。在广东目前的文科综合模式下,每道政治主观题都不是只有一个背景材料,也不是每道大的主观题只有一个设问,而是同时具有几则背景材料和几个设问。在每一个设问里,几乎都规定了针对哪个背景材料来回答该设问的。所以,我们在审题时,首先就必须搞准确该小题、该设问是专门针对哪则材料的,否则,就会出现观点与材料不匹配甚至是文不对题的情况。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6题第(1)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公司的有关知识,概括广汽集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
  
  再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7题第(1)题、第(2)题、第(3)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评析网友甲的认识。”
  
  “(2)结合网友乙的说法,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我们在看待当前的诚信缺失问题时,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标准。”
  
  “(3)结合网友丙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2.知识范围限定。根据高考考试大纲,政治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部分,每部分又包括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各自包含了许多子系统。如果考生没有看清试题的知识范围限定就贸然答题,就极有可能会出现所用知识完全不符合试题要求的结果。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36题第(2)题,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是《政治生活》的知识范围,但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两个主体可以看出,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
  
  再例如,(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7题(题略)。
  
  第(1)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辩证法”;第(2)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生活与哲学》;第(3)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生活》。
  
  3.行为主体限定。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6题第(2)题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为什么能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主体限定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而非其他主体。如果回答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那就不能得分。
  
  4.认识对象限定。这里应当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准确读出试题设问给出的全部认识对象,不能遗漏,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决定着组织答案完整性。第二,准确读出认识对象的本身结构,很多情况下,只要把设问对象结构弄清,然后按图索骥,就能找到答案,不需认真借读材料和情境。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7题。
  
  第(1)题,设问的认识对象限定是“网友甲的认识”;第(2)题,设问的认识对象限定是“诚信问题”;第(3)题,设问的认识对象限定是“诚信文化”。
  
  5.问题题型限定。问题的类型不同,组织答案或一般格式就应该不同。如“为什么要……”,要从原理依据、现实状况以及意义影响三方面去答。又如,“如何体现”答案要点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不能简单一味抄材料),二是理论。要实现材料和理论的有机对接或者一一对应,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理论和材料两张皮。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体现?”和“体现了什么?”,尽管其实质是一样的,但组织答案的顺序是不一样的。一般地,对于“如何体现?”的回答,其顺序是先答材料,再答观点;而对于“体现了什么?”的回答,则要先答要点,后答材料。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7题的第(2)问(题略)题型是评析类,要求评析结合、“点析对应”。
  
  6.问题层次限定。一般来说,政治试题设问角度有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直截了当的表达出结论,不需要解释;为什么,要从理论和现实(或实际意义)两方面去阐述理由。怎么样,如果是正面的现象一般只需要说出意义;反面的,不仅要说出危害,还要说出解决措施。设问角度不同,解答思路也不同,看不清角度,要么所答非所问,要么化简为繁,画蛇添足。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7题第(3)题(题略),问题的层次限定是“怎么办”。
  
  7.问题问数限定。这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该大题有几个小题,二是每个小题实际上有几个问,其中,容易审题不准的是第二层。在第二层里,有些句子表面上是一句话,但实际上是两句话,如“和”、“并”、“以及”、“且”等词语就是如此。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6题第(2)题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为什么能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表面上看,好像是一问,但实际上可以拆成两问,即人大代表的建言为什么能够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政协委员的建言为什么能够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
  
  8.意图导词限定。如,“这是指”,说明要求考生进行定性分析,重在整体判断;若是“有哪些”,表明要求考生进行定量分析,侧重内容鉴别;若为“区别是”,则要求进行比较;若是“由此可见”,要求考生进行推导。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6题第(1)题(题略),设问的意图导词限定是“概括”,即从材料中概括出答案,而不是从课本中照搬出答案。
  
  9.分数多少限定。试题设问本身规定了命题对考生的要求,试题设问标注的分数规定了组织答案内容详略。同样类型题,不同分数下,组织答案有较大差别。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7题第(2)题(题略)①设问的分数限定是8分。我们可以推测,可能是2个要点或4个要点。
  
  二、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的信息
  
  审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一般有5种方法。
  
  1.层次划分法。在一般情况下,题目所给的材料较长,想一下切住要害,把握主旨非常困难。材料虽长,但有层次,审读材料要读出它的层次,化整为零,使问题简洁明了。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解题的向导和信息源,读懂材料,明了题意,应是我们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4题的材料“2011年12月1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新发现的两个元素(暂被命名为livermorium和flerovium)填人元素周期表右下角的第114号和第116号空格,但这两个元素都太不稳定,只能在实验室里合成,而且在自然界里也找不到。”
  
  显然,材料有两个层次:第一层“将新发现的两个元素填入元素周期表右下角的第114号和第116号空格”,这一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第二层“这两个元素都太不稳定,只能在实验室里合成,在自然界里找不到”,这一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术语转换法。有些题目,只限定了材料,对知识范围只是作了大的范围限定,但具体是哪个知识点并未明确,要求考生从材料中去找。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材料采进行术语转换。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6题第(1)题“根据材料一,结合公司的有关知识,概括广汽集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解答该问时,就需要把“发起人持股比例分别为:广汽集团占91.9346%,万向集团占3.99%,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占3.6909%,广钢集团占0.2%.长隆酒店占0.1845%。其中,广汽集团占91.93460/0”这些材料信息运用学科术语转换为:表明国有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坚持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词语频率法。顾名思义,词语频率法就是在一段材料中,频率出现最高的那个词就是材料主要要讲的道理。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6题第(1)题:
  
  用词语频率法得出:兼并重组。
  
  4.段落首尾法。
  
  我们平时写论文,一般都会有把要点放在一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准确地提取文字材料的信息,从段落的角度看,就要掌握段落首尾法。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3题的材料,“在谈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时,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曾说,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因为谁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生或死有一种态度。有人认为生命不值得珍惜,因为它终有一死,有人却认为正是时时出现的丧失生命的危险,才有助于我们体会生命的价值”。
  
  显然,这道题整个材料的信息就是段首的第一句话“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抓住了材料的主旨,我们在其四个选项中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D.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和意义的智慧之学)。
  
  5.同一中心法。即合并同类项,把相同的内容归纳为一个信息。
  
  例如,2012年3月广州一模第36题第(1)题。(试题同上)
  
  表格中的四项内容,都属于“兼并重组”,这就是答案要点中的第二个要点。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
  
  

【高考政治学科试题:如何准确审题】相关文章:

如何对作文进行审题08-12

如何准确把握说明的方法08-16

高考政治试题难度实证研究与迎考策略08-09

新课程高考政治试题论文:研究试题特点把握备考方向08-14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08-07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08-07

如何准确把握课堂练笔的关键点08-16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07-22

中考政治试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