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需要必要的“形式”
在教育中,“典礼”是一个大可利用的教育契机,有“教育的节日”之称。搞不搞,搞得好不好,效果是显而易见,大不一样的。 前些天,参加在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中加合作教师英语培训项目第一期结业典礼暨第二期开学典礼,当场出现的一件新鲜事让我颇为感慨。该区中小学54名教师依次走上讲台,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院长和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的手中,接过了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签发的结业证书,而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律师作为见证人,始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作证”,并一一合影。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证书,这似乎是常事。但这次主办方对结业典礼这么看重,而且4人合影每个学员一张,这非同寻常。据主办方介绍,请律师到场见证颁证,具有双重意味,一是表示所发证书的严肃性,二是增加了颁发现场的神圣感。 看来,教育是需要规范的。据说,徐汇区与加拿大合作举办的教师培训,是通过“引进”方式实施的首个中外合作英语师资培训项目,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学员入学考试和结业考试使用的试卷,均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通过空运到沪。执教的加拿大教师,既亲切又严格,对学员要求很高。近年来,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走出了一条境外培训本土化的路子,成为教师“不出国也能留学”的范例,他们是在规范中求发展。 同时,教育是需要神圣感觉的。一一上台领证书,也许占用了一些时间,但这对于学员而言,现实和潜在的意义不可小视。这样的场面,会长久地保留在他们的心里。而这种人文化的“公平”正是教育神圣的体现。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学校对毕业典礼的轻视,把发文凭当作像发扑克牌一样,由毕业生代表统一领取,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请律师到场,或许是国外的通行做法,在国内是否推广可酌情研究,但他们对所发文凭的重视程度应该说不会是“多此一举”。 还有,教育是需要必要的形式的。不搞形式主义,并不是说把该有的形式都当作形式主义而废弃了。尤其是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结业典礼),这种教育的契机并不多。不该搞的形式费很大力气去做,那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会滋长不健康的风气。反过来,该搞的形式不去做,那是资源、精力和思想的枯萎,同样是教育良机的错失。
【教育需要必要的“形式”】相关文章:
必要的句子11-11
浅谈美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08-24
谈重视农村家庭教育的必要性08-25
略谈爱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方法08-18
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08-17
教育要抛开形式,重抓根源08-21
幼儿教育需要耐心08-23
教育需要“淡泊”和“宁静”08-23
教育需要"遇见"08-18
论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