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股票市场需要扩大规模
中国股市无论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都太小,尤其是上市公司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比例太大,使得流通股的相对和绝对规模都小,无法真正吸引到大资金的参与□ 廖仕明/文
中国股票市场近期的焦点,大概在中科创业的股价操纵案件、上市企业股票增发和QFII、QDII机制的讨论。虽然这些事件都是分离的个别事件,但从某一个层面上看,这些市场焦点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对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发展需要海外资本直接投入
如果从1991年沪深股市正式设立算起,中国股市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股票市场有了重要的发展,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无论从何种角度上看,这种发展实际上严重滞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应该说主要在中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监督治理的态度上。
香港股市正式起步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了80年代,已建立起一个全开放和逐步成型的市场结构。之后,虽然有80年代初期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后的冲击、1987年的股灾和90年代香港主权过渡期间的前景不稳定,香港股市仍然稳步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与之比较,中国股市的发展虽然很快,却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
其中问题最大的,是中国上市公司流通股票规模太小。中国虽然有些大企业,如某些银行、石油化工和钢铁企业,但其上市流通部分太小,不流通的国有股部分太大,如果真正开放,能够吸引多少海外资本是成疑问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海外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但几乎全部集中在直接投资方面。即海外的企业直接在中国投资,建立生产基地,而纯粹资本投入的规模非常小。也就是说,基本上是海外资本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劳动力和税务优惠,而中国自己的企业,很少能够利用海外资本,得到海外的资本投入。中国股票市场本来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功能。
QFII不是灵丹妙药
我问过一个美国的投资经理,为什么中国在美国上市的“网络股”股价那么低,他回答说,这是企业在外国市场上市遇到的共同问题,不是中国企业所独有的现象。他说,欧洲的一些企业在美国上市同样受到冷遇,原因是当地投资者不了解这些企业和企业所在地的背景。实际上香港股市上的H股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用香港人的话说是“隔山买牛”,容易走眼,这是H股价格较低的原因之一。
显然,中国企业要获得大量的资金,重点绝对只能放在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市场。但中国股市的规模,无论市场规模还是企业规模都太小,尤其是上市公司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比例太大,使得流通股的相对和绝对规模都小,无法真正吸引到大的资金的参与。
B股市场应该是一个先例。最初进入的海外专业投资资金,大多属于“投石问路”型,随后不再追加投资,最后清仓离场。而B股市场试验终于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市场规模,而不在于交易成本和信息披露等方面。
中国政府现在非常希望国有股能够全部流通,却受到市场的限制。国有股流通是简单而且重要的一步,但经过10年的过程,A股市场国有股不流通已经成了惯例,约定俗成,变成投资者的投资背景预期之一,非常难以改变。所以,企业如果想要扩大规模,增发股票成为重要途径。
中科创业案件显示,庄家能够通过小投资户口,持有高达一半的流通股,进而达到控制股票价格的目的,同样是因为流通规模太小的缘故。在任何一个股市都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但通常而言,这只会发生在小型企业中,大型上市企业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形。
比如香港汇丰银行,最大的股东只持有不到1%的股份。因此海外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丰银行永远都是他们的首选。中国也有巨型企业,但其中单一股东持有的“国有股”比例太大,对其他股东的“潜在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即使实行了QFII制度,海外的投资资金也未必敢于进入。再加上郑百文这样的先例,显示小投资者无法依靠法律求得公平,海外的投资者就更不敢胡乱进入了。■
作者为香港《信报》“中国股市”专栏作家
来源:财经2002.12
【中国股票市场需要扩大规模】相关文章:
中学扩大办学规模的报告08-15
适当集中 扩大规模 优化布局 提高效益08-17
我省优质教育规模扩大百所高中成为示范性高08-17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08-17
团队最佳规模是怎样?08-17
在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08-15
对国学价值的认同与边界的扩大08-17
股票分析报告08-18
下放教学权力 扩大创新空间08-17
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