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5-29 15:52:11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 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1、 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2、 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3、 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24×13 45×67 15×47)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四、课堂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

  你能在下列的 内填上合适的数吗?

  28+320=320+ ;

  (27+138)+62=27+( + );

  35+ = +35。

  提问:你能说出填数的依据吗?谁能用字母分别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出示:

  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 (2○3)○5=2○(3○5)。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如果填乘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啊,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

  3.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首先来研究乘法是不是有交换律呢?

  【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通过复习填数和在等式中填运算符号,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回忆,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不是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乘法运算律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把加法运算律的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迁移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来,促进主动学习。】

  二、举例验证探索规律

  (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略)

  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吗?

  学生列式:3×5=15(人)或5×3=15(人)。

  提问:我们知道,每组有5个同学踢毽子,求3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列式3×5,也可以列式5×3。所以,这两道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联结?

  板书:3×5=5×3。

  【说明:充分运用例题资源,让学生理解求一共有多少人踢毽子,就是求3个5是多少,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列出两种不同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法的交换律,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2.举例验证。

  谈话:我们知道3×5=5×3,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举例。

  引导:你是直接写出了等式还是先算出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结果,然后再写等号呢?

  学生交流,教师选择一些等式板书。

  电脑验证大数相乘的结果。

  谈话:像这样我们学过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3.总结规律。

  讨论:你写出的每一个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每组算式等号两边的两个乘数相同,积也相同,不同的是两个乘数交换了位置。)

  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提示:你能像加法交换律一样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的交换律吗?

  板书:a×b=b×a。

  提问:等式中的a和b可以分别表示什么数?你是喜欢用语言来叙述,还是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呢?

  【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等式中变与不变的规律,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更加简洁明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4.回忆乘法交换律在过去学习中的运用。

  谈话:乘法的交换律,我们在二、三年级就遇到过,你能回顾一下,过去在学习哪些知识时用过乘法的交换律吗?(学生可能想到: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算两道乘法算式;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乘法等。)

  【说明: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乘法交换律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的运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交换律,同时使学生体会学习乘法交换律的价值。】

  (二)探索乘法结合律。

  1.初步感知。

  谈话:我们已经通过举例的方法研究了乘法交换律,那现在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的结合律。

  出示例题。(略)

  谈话:仔细观察,现在操场上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呢?你会列式计算吗?

  组织学生交流。选择列为(5×3)×4和5×(3×4)的同学板演。

  2.引导比较。

  提问: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两个算式中都是5、3、4这三个乘数相乘,乘数的位置相同,运算的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相同。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提问:两道题的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得数还相同呢?(都是求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都是把5、3、4三个数相乘)

  板书:(5×3)×4=5×(3×4)。

  3.举例验证。

  谈话: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你能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吗?请大家同桌合作,写一写,说一说。

  组织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一些等式。

  4.总结规律。

  讨论:

  (1)你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中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2)你能从这些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归纳乘法结合律。

  板书: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谈话: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板书:(a×b)×c=a×(b×c)。

  【说明:乘法结合律的教学,教师引出一个实例后,就把研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结论”的思路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鼓励学生同桌共同研究,既可以避免学生因计算复杂而影响规律探究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p.13、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3、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生活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对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老师想考考大家:咱班这是多少名同学?1位老师我加48位同学,等于多少人?

  生1:49人。

  生2:49人。

  师:太简单了,是吧。那增加点难度怎么样,来注意听:1块黑板加48位同学,等于多少?

  生思考。

  师:大胆说,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室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

  生1:不能相加,因为他们的单位不同。

  生2:不能相加,因为他们的单位不同。

  师:是的,只有单位相同的量才能直接相加。

  我们先聊到这,现在可以准备上课了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了小数的知识,相信大家对小数有了更深的认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用到小数?

  师:小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遇到小数,而且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以前学过什么加减法?

  生: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生:十以内的加减法。

  师:也就是整数加减法,对吗?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师:怎样把相同数位对齐的?

  生:末位对齐。

  师:看到今天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生: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1、初步探索,理解算理

  (1)课件出示有价格的商品。(水彩笔元,笔记本元一本书元,)

  师:这里有三件商品,谁来读出三种商品的价格

  根据这些信息,你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本书多少钱?

  买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多少钱?

  一本书比水彩笔贵多少元?

  ......

  (2)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一个一起来解决。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谁能列出算式?+=?(板书)

  你能试着用竖式算一算这道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一生上台板演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计算完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师:来看黑板上这个同学算的,你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

  同伴提醒了,赶快填上吧)

  师:你同意他这样写竖式吗?你们也都得这个结果吗?

  师:诶!同学们,那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你们感觉陌生吗?

  生:以前用过。

  师:什么时候用过呀?

  生:加法。

  师:什么加法?

  生:整数加法。

  师:对吗?哦,整数加减法时也是这样计算的是不是?那你们感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相比怎么样?

  生:不一样。

  师: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生:有。

  师:那哪不一样呀?

  生:数不一样。

  师:没错,数变了,不是整数啦。那就从你计算的方法来看,整数加减法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或者减。

  师:是不是基本的方法感觉一样?

  生:是。

  师:那哪不一样?

  生:数是小数。

  师:有同学已经看出它是小数,说吧,差别在哪?

  生:有小数点。

  师:差别就在小数点上,是吗?

  生:是的。

  师:我们把小数点盖上,就变成了整数相加了,但要记住算完数后要点上小数点,小数点点在哪呢?和上面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3)师:看来小数加法同学们都会算了,老师想要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淘气包马小跳》,你能帮我算算要多少钱吗?

  +=

  学生列竖式解答。

  指生板书。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手指黑板)是这样写的竖式吗?都得这个结果吗?

  生齐说:是。

  师:你们以前做过许许多多的加减法吧。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末位对齐,怎么这次没有把末尾的两个数字对齐呢?

  生:小数加减法要小数点对齐。

  师:他说的你们听清楚了吗?你们同意他说的吗?小数加法要怎么样?

  生:小数点对齐

  师:我把你们说的方法记录下来。(板书:小数点对齐)看来,你们挺有想法的,小数加减法中要把小数点对齐,只要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

  (生:数位对齐。

  师:对吗?

  生:对。

  师:怎样的数位对齐呢?如果我就把末位对齐了。(指8)这是什么位?

  生:百分位。

  师(指2):这呢?

  生:十分位。

  师:百分位对着十分位,不也叫数位对齐吗?

  师:究竟应该怎么说?)

  生:相同数位对齐(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怎样能快速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答:小数点对齐。

  师:奥,小数加减法要小数点对齐,就能保证把相同数位对齐。你们还真是有方法,而且这个方法看得很准,一下子就抓住了小数加减法的关键。那这样做一定有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呢?

  生答:可能会算错。

  师:可以结合这道题来说说。

  6在什么位?表示什么?8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师:6、8有什么不同?

  生疑惑。

  师述:他们的计数单位不同。(板书:计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在加减法中,要想两个数字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怎样?

  生:记数单位相同。

  师:通过讲道理明白了这道题为什么不能末位对齐,得小数点对齐了吧。

  师:还能不能从其它的角度来解释解释表示元元整数部分代表的是元小数部分代表的是角分,6分和8角能直接相加吗?如果相加的话等于14分,还是14角呢?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实际上就是确保了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只有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情况下,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2、迁移到小数减法,深化算理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不光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还找到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明白了它背后的道理。

  同学们,如果老师拿20元买这两样,够吗?还剩多少钱呢?再帮老师算算吧!学生列竖式解答,选取不同的做法板演。

  20

  -6-6

  4

  此处一生板演错误。

  师:同样都是20-6,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你们觉得哪个是正确的?

  师提问正确的那个学生:20没有小数点啊,你是怎么把相同数位对齐的呢?:

  提醒余生:把整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

  师:你的意思是在20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和两个0,大家觉得他这样有道理吗?这是根据什么呀?

  师:奥,根据小数的性质,就可以在这添个0。别小看这个小小的0,一旦把0添上,你们看,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出百分位上是几减6啊?

  余生台下及时订正。

  出错的'学生上台订正。

  师:这是小数加减法中一种非常复杂且容易出错的情况,今天刚开始学,出错是很正常的,倒是这位同学的错题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我想这节课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位同学了,看,她把一道不会的题很快就学会了,真了不起!

  3、验算

  我们计算的结果正确吗?怎样验算?

  生说

  小结: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4、总结计算方法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谁能完整的说说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呢?同组同学交流

  a.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b、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交流,大家不仅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数学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的解决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闯关游戏,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1、勇闯第一关: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颗智慧星要奖励给大家,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须正确计算出智慧星上的算式才能得到,你有信心闯关并摘取智慧星吗?

  课件显示:=

  +=

  =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巡视指生板书)想想自己的算法。

  师:大家看第二题的计算结果等于多少啊?小数的末尾出现了什么?像这样的结果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这又是根椐什么呀?

  生:小数的性质

  师:的确。当小数加减法计算结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计算结果要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师划掉学生竖式及横式末尾的0)这也是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哎,刚才计算的第一题中结果中也有0,这个0能不能去掉啊?

  【师:计算第三题时,百分位上没有,你是怎么算的,能把5直接落下来吗?】是:其实,小数加减法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正确的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就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此时小结下课。余下内容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处理。

  看看你得到了几颗智慧星?

  2、勇闯第二关:火眼金睛。

  课件出示:3

  +3—8

  98

  马小虎在计算这两题是是这样算的,你们能帮他看看他算的对吗?如果不对,又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学生判断后进行评析。

  3、勇闯第三关:走进生活

  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现在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2、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估算的正确率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板书:48×112=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思考后,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

  师: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第3题

  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4—6题

  这3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第7题

  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

  第4—7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48×100=4800,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一、观察实物引入

  1、教师手里举着一个盒子,盒子高度在胸前,师生互动游戏“比眼力”。

  2、教师选择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盒子,并介绍所看到的范围。

  3、教师近距离观察手里的盒子,并向学生介绍所看到的范围。同时宣布游戏结果:老师获胜。

  4、学生由此发表争议,教师质疑: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观察的范围和效果呢?引出新课,并板书。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互动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要注意全面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中探究新知。

  (一)、观察位置高低变化:

  1、课件出示节日礼物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出它所传递的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贝贝四次观察的不同位置。

  3、学生小组内讨论、猜测:贝贝这四次观察,它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想象它每次看到的礼物可能

  是什么样子。(小组内可以用桌上的物品亲自去尝试、感受一下观察位置的变化引起的观察效果的不同。)

  4、汇报交流。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书中第56页标出贝贝四次观察的顺序。

  5、交流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板书。

  观察位置观察对象

  低→高范围扩大

  6、联系生活讨论:你在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经历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学习素材,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从教师指导到放手让学生迁移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学会观察的方法,体现“动态”的教与学。在有趣生动的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为接下来的独立观察作好方法上的`指导与铺垫。】

  (二)观察位置远近变化:

  1、实际观察:

  (A)请坐在最后的同学看教室的前方,你能看到哪些物体。

  (B)再请这位同学从教室后面向前走,边走边观察,你看到的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C)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会有什么不同?

  (D)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解决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沿着小路去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学生思考并讨论:小明越走近房子,他观察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两幅图片)先比较这两幅图的区别,然后说出哪幅是在A点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看到的?

  (3)画出小明站在A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强调画法)

  (4)反馈交流后学生独立画出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

  (5)拓展应用:说说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远近位置不同,所看到的景物有所不同的经历。

  (6)小结:教师补充并板书,课件出示:

  看物体时,离得越远看到的物体越(),越(),比较模糊。离得越近看到的物体越(),越(),比较清晰。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与同伴交流的的好习惯。】

  三、拓展实践。

  1、摄影大赛(课件):小军、明明和亮亮对一辆轿车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请找出各摄影作品的作者是谁?

  2、出示几张本节课小组学习活动的照片,说一说照片是教室的哪个角度拍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及眼前的教室和互动学习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总结提升:

  引用我国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课件出示)一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总结本课,并对学生进行“只要我们的视野放得开阔些,我们的胸怀就会变得更宽广”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总结环节,将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相联系,实现了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时,还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节日礼物

  观察位置观察对象

  低高范围扩大

  远近范围缩小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内容:

  图形世界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 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能计算出三角形的一个角。

  3、能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基本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二、重点练习

  1、 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哪几类?按角分哪?

  每种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2、 第108页第9题。连一连。

  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3、 计算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

  第32页第1题。生板演

  计算等边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40度,计算底角的度数。

  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是85度,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4、 判断:

  第34页第1题

  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下面画“对号”

  生画在书上。先画完的到展示台上展示。并说出为什么?

  5、 你能用下面的纸条拼出字母吗?:

  第108页第10题

  生动手拼一拼,在展示台上展示。

  6、数图形:

  第108页第11题同桌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三、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6)完成P18做一做2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五第1题。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作业

  教材练习五1.2题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 b+a

  (88+104)+96=88+(104+96)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学过的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

  3.认识乘号".",知道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知道省略乘号时的书写规则,知道因数是1时,1省略不写。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小组合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5.巩固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将数学与信息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方法。

  教具准备:

  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字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相当广泛,例如(演示多媒体课件)

  键盘上的字母路标刊号LX-100

  教师: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字母吗?(学生回答)

  教师:不仅生活中我们要用到字母,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还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自主探索(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勇闯岁数关:爸爸比小奇大28岁。

  学生用多媒体课件操作,(输入正确答案,按Enter键进入下一题。)

  教师:如果小奇b岁,用一个式子表示爸爸的.岁数。

  学生:爸爸应该b+28

  教师:这样我们可以写许多,所以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里的b可以表示为不同的数,如果小奇10岁,老师就是10+28=38岁。这里的b就等于10。不过前面的1、2、3是确定的数,而b表示的是不确定的数。

  第二关--智闯速度关:速度、时间与路程。

  教师::如果用v表示汽车的速度,t表示行驶的时间,那行的路程就可以写成v×t。这个式子既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程,同时也表示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这里的v×t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为运算的结果。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书本此课内容。

  交流要点:乘号的省略

  数字前字母后

  1的省略

  用字母修改学过的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

  第三关--齐闯知识关:探究与巩固。

  判断:

  a×4可写成a4 …………()

  (a+b) ×7就是7(a+b) …………()

  8×2可写成82 …………()

  B+2可写成2b …………()

  1×m可写成1m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52页例1.

  教学目标: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根据要求改写成近似数。

  245600985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

  省略百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

  四舍五入到百位是( )

  师: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

  例如,量得小明身高是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只说大约0.98米或1米。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数。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知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例1:0.984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还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数就是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或者说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仍然采用“四舍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5以上的数,省去后在前一位加l,是4以下的数舍去。

  在明确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试算,得出:

  0.984≈0.98 0.984≈1.0 0.984≈1

  引导学生分别说明省略的方法。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三、巩固练习

  P52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吗?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十三1、5题。

  板书设计: 0.984≈0.98 0.984≈1.0 0.984≈1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

  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

  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五、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p.106、107

  教材简析:

  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发展符号感。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以及简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说了n次了,你怎么还不知道?n年过去了,我依然还记得。

  这里的n是什么意思?(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量)

  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二、学习例题:

  1、边比画边问:搭这样的一个三角形需要三根小棒,2个呢?3个呢?

  (开始数据较小,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得数,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就会想到算式了,老师把算式整齐地板书。)

  如果搭的三角形个数用字母a来表示,那需要的小棒根数是多少?

  板书:a×3

  你知道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当a是某个具体的数时,a×3会有具体的结果。)

  2、算一算老师和学生的年龄差:23岁

  分两列板书:学生年龄老师年龄

  当你们刚出生是1岁的时候,老师是多少岁?(用算式说,老师板书。下同)

  当老师55岁退休的时候,你们有多大?

  当你们是a岁时,老师是多少岁?

  当老师是b岁时,你们多少岁?

  指出:通过这些算式,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岁数之间的关系。

  3、暑假快来了,我们会有不少的兴趣班。说说你所知道的兴趣班名字。(师板书)

  如:语文、数学、英语、电脑、美术、体育

  按要求完成式子:如果报语文兴趣班的有35人,数学的比语文多5人,怎么算?

  英语的比语文多a人,英语有多少人?

  电脑的比英语少b人,电脑有多少人?

  美术的是语文和英语的总和,美术的有多少人?

  4、刚才我们学习了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更需要用字母式子来表示。

  板书:正方形

  关于正方形,你知道哪些知识?计算方面的呢?

  板书: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问:感觉用文字写比较慢,我们更习惯的是用字母来表示。通常,周长用字母c表示,面积用字母s表示,边长用字母a表示,宽用字母b表示。

  改写成:c=a×4 s=a×a c=(a+b)×2 s=a×b

  比较两种写法,感受用字母写的.简洁。

  指出:在用字母表示某个式子的时候,“×”是可以特殊处理的。比如说它可以写成“”,注意它的写法,和小数点的区别是它应该写在中间。也可以省略不写。

  举例:a×4= a4 a×b=ab=ab

  比较这两个算式:前面两个乘数分别是字母和算式,后面两个都是字母。我们要区别对待:有字母和数字的,我们在省略乘号的时候要把数字写在前面,变成4a

  比较:ab和a×a,这两个式子虽然都是字母,但前面式子两个字母是不同的,后面两个字母是相同的。后面式子还可以写成a,读作:a的平方

  所以我们前面曾经看到过3,应该怎么算?

  5、从板书中找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哪些可以简写?怎么简?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注意“1×x”,指出:当乘数是1的时候,可以直接写字母。

  2、填写下表,说说求总价的数量关系式。

  3、看懂线段图,完成练习中的填写。

  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5、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填写下表。

  掌握用字母表示: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计算路程的公式可以写成s=vt

  四、布置作业。(略)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

  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会用数代替字母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进一步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2、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发展符号感。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以及简洁性。

  教学重点:

  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把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板书:2a a

  问:这两个式子相等吗?为什么?

  (分别写出它们简写前的写法:a+a a×a)

  比较:虽然都是两个a,但2a表示的是两个a相加,a表示的是两个a相乘。它们是不同的概念。

  二、学习新知:

  1、画一画(图略):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板书:3)

  增加1个三角形(继续画),共用的小棒根数是多少根呢?(板书:3+2)

  增加2个三角形呢?(板书:3+2×2)

  增加3个三角形呢?(板书:3+2×3)

  增加a个三角形呢?(板书:3+2×a)

  比较这些式子,上面的式子都能算出具体的结果,而最后一个只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要知道具体的结果,一定要当知道a表示具体的数量。如果a=10,你能算出需要的小棒根数吗?

  当a是10的时候,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注意区别共有几个三角形和增加几个三角形。)

  补充“鱼”图(图略),让学生说说摆成这样的一条鱼需要几根小棒?每增加一条鱼呢?增加a条鱼呢?如果a=6,总共需要小棒多少根?

  说说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些什么?

  2、学习例2:

  看懂图意,指名说一说。

  用式子表示冷水壶里还剩下多少毫升橙汁。交流式子。比较不同的写法并做适当评价。

  以前我们曾经测量过,这样一个杯子的容积是多少?

  (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1)容量是200毫升。1100-3x

  =1100-3×200

  =1100-600

  =500ml

  (2)容量是250毫升。

  通过这几次计算,你懂得了什么?(x表示不同的数量,其结果也不相同;x的值并不是任意的,有时根据具体情况会有一定的范围。)

  3、完成试一试。学生自己读,读完后完成解答。

  交流检查些法是否规范。

  三、完成想想做做

  1、看图填空。指名说出结果

  2、填写表格。在填第一格的时候要请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总的苹果-运走的苹果)依次指名说说后面的填空

  3、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指名说,若遇到有困难的加以指导。

  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3的度数。

  先请学生说说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再分别完成下面的3题

  5、完成第5题。

  四、布置作业(略)

  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学内容:p.110、11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即简单的合并同类项。例题根据学具操作提出求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在交流中发现方法,并联系乘法分配律进行理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会化简这样的式子。

  2、让学生在用形如“ax±bx”的式子表达一些数量关系并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作业讲评,板书:120加a的3倍

  老师读,注意停顿:120加a的3倍,学生列式:120+3a

  120加a的3倍,学生列式:(120+3)a

  指出:同样的题,不同的读法,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列出的算式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时题目后会多一个问题:和是多少?

  问:现在应该选哪个算式?为什么?

  如果是问:积是多少呢?为什么?

  二、学习例题:

  1、依次画一画:小华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了a个,小芳用小棒摆正方形,也摆了a个。

  看了这图后,你可以问什么问题?

  问题一:两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么列式?

  (1)3a+4a(2)(3+4)a(3)7a

  分别说说每个式子是怎么想的?

  指出:7a是这两个式子化简后的结果。这两个式子可用“=”连接(板书),看了这个等式,你能想起什么?

  (乘法分配律)

  分别把用字母表示的5个运算律板书。强调:不能随意改变。

  适当补充“提取公因数”的说法。

  问题二:小芳比小华多用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列式并交流。再次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

  化简:4a-3a=1a,通常只要写成a

  补充化简:

  4a-a=?(可能会有学生等于“4”,让学生交流这题的思考方法。)

  三、完成想想做做

  1、看图后,依次指名回答:苹果有()千克,梨有()千克,苹果和梨共有()千克,苹果比梨多()千克。

  后面2个括号,可以用基本的关系式来表示也可以写化简后的式子。

  2、计算下面各题。

  “8y+y”、“7x-x”这两题学生可能会有困难,选择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看线段图说式子。比较两种式子,说说每一步的含义,说说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4、读题后继续完成第4、5题。

  5、介绍“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图形分两次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认识沿斜线方向平移的困难

  教学方法:观察、课件演示、讲授等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雪橇、滴水、缆车等),回忆是什么数学知识。

  2、说说下图分别是怎样平移的。

  (1)、

  重点解决平移的方向

  (2)、

  重点让学生回顾平移的距离是怎样确定的。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

  (3)、说说火箭图是怎样平移的?

  小结:在平移时要考虑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板书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图

  (1)、先指导学生认清原来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样移动,沿什么方向?

  学生汇报,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向下移动,再向右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再向下移动。

  (3)、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平移。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情况。

  (4)、学生汇报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他们结合作品进行介绍(注意体现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

  教师小结,并以电脑演示:可以先确定一个点,接着将这个点向右平移6格,连成图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动后的图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两种平移的方法外,还有别的平移方法吗?

  教师在图上介绍沿斜线方向平移,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困难。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认清原来与后来的位置,然后尝试解决。

  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平移?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画图,然后请学生在电脑上介绍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核对答案,并进行订正。

  3、解决实际问题

  (1)、思考,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什么地方用到过平移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根据的平移的知识画出指定距离的平行线。

  思考,在画的过程中,谁在平移?

  (2)、

  先指导学生认识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请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条路线,老师会走的多一些呢?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猜测。

  四、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对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掌握的怎样?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等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程。

  2.认识小数数位顺序表、数位,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会比较大小。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小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一下学过的整数的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顺序表

  二、首轮自学

  ①小数数位顺序表。

  回忆完数位顺序表,及计数单位顺序表之后结合我们现在学的小数,试想小数是不是也有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顺序表?如果有,又会是什么样的?生看书。

  师:提示:你发现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与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有什么不同?

  (比较整数部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中多了一个"分"字;小数部分数位是从"十分位"开始的,没有"个分位"。)

  ②表示的.意义。

  百位和百分位上上的数各表示的意义,我们刚才都理解了。那十位上的7、各位上的2和十分位上的3又各表示什么呢?

  (分别表示7个十,2个一,3个0.1)

  三、交流研讨

  师:刚才我们说的100,70,2如果去掉前面的数字,就是百、十、个,这些又叫做什么?(计数单位)对,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那么是不是相应的小数部分也有类似地计数单位呢?(有)好,下面老师就对小数部分计数单位做一下简单介绍: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0.1也可以说是1/10;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0.01,也可以说是1/100;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0.001,也可以说是1/1000……以此类推。

  四、质疑答疑

  师:介绍完计数单位,想一想172.31的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

  (1个百,7个十,2个一,3个0.1『或1/10』,1个0.01『或1/100』)

  专项训练:

  师指名三人上黑板分别写出这三个数的读法。

  总结小数读法法则。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看来同学们个个冰雪聪明,读几个数看大家会不会写出小数。

  五、综合训练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并比较大小。

  师出示数轴让学生观察。

  师:你发现什么?(1-5的自然数,每格有10个小格,也就是平均分成10份。)

  师:你能找到0.7的那个点的位置吗?1.8呢?(指名学生答)下面我们打开书65页把这四个数写在对应的点上。

  师:你能把这四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下吗?师指名,并让其说明想法。(越靠数轴的右端数就越大。)

  师生交流总结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在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以此类推。)

  练习

  "练一练"第四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再过几个月,就将迎来北京08奥运会。这几天我国的运动健儿们纷纷投入紧张的训练中,积极备战奥运。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届奥运会中令我们激动人心的田径比赛。(媒体演示刘翔在决赛中冲刺的画面。)

  师:在那次110米栏决赛中,古巴选手加西亚的成绩是13.20秒;刘翔的成绩是12.91秒;美国选手特拉梅尔的成绩是13.18秒。

  师:有谁知道在110栏比赛中,怎样衡量比赛者的成绩吗?

  生:在1 10栏比赛中,全程时间最短的人获胜。

  师:你懂得真多!那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给这三个人排出名次?

  生:我可以用数射线的方法。(媒体演示)

  :在数射线上可以找到13.20、12.91、13.18这三个小数。然后我看到,12.91在最左边,因此为判断它最小。也就是说刘翔的时间最短;而13.20在最右边,也就是说它是这三个数中最大的,加西亚用的时间最多。因此,排名第一的是刘翔、第三的是加西亚、第二的是特拉梅尔。

  【教学策略】:08奥运开幕在即,以奥运比赛作为情境引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思维激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让孩子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在为国骄傲的同时,感知小数的大小,体会比较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一)提出问题:

  师:如果不用数射线的方法,你还能比较吗?怎样比?先请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比较方法同小组伙伴们说说!也可以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向其他小组说说。

  (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想法。)

  (二)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与指导。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进行引导与总结。

  【教学策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不至于使有的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试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集体汇报,得出结论。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比的,12.91与13.2 0以及13.18比较时可以先看整数部分,12<13,刘翔最快。而13.20以及13.18的整数部分相同都是13,接下来比十分位的1和2,1<2,所以特拉梅尔比加西亚快。

  生2:我们小组认为要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生3:我们小组还要补充,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若十分位相同,则比较百分位……

  注:伴随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相应媒体。

  小结: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学策略】:通过一定的提示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一)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师:你能应用刚才这种比较方法来做下面的题目吗?(书第25页、试一试)

  1.生独立完成。

  2.集中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多让几个学生说。)

  (其中12.001○12.01请同桌互相说比较方法。)

  (二)提问:

  “小数大小的比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有什么异同点?(个别回答。)

  (三)游戏巩固。

  请每组的同学每人出一个小数,然后把这些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看哪能一组的同学排得最快。(最快的那组最先汇报)

  师:对于刚才的排列,你有更好更快的办法吗?

  学生先说说,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组,教师来说明:

  第一步:先把要比较的几个小数,小数点上下对齐竖排起来。

  第二步: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法则,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进行比较,并根据题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写;

  第三步:根据编号情况进行排列,也可以使用“<”。

  【教学策略】: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单调的练习巩固环节中加入游戏的形式,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思考,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并且温习今天所学的知识,从而起到熟练运用、加深巩固的作用。

  四、总结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案03-16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20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2-25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20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01-15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02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精选)05-29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05-27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28

数学下册教案 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