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1元及1 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2 、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在活动中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及互换。
一、 导入新课。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二、 新授。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6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再指名回答。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6页第二幅图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c.完成书第66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 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三、换一换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几枚5分硬币可以换成1枚1元的?同桌两人换一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四、练习:
1、第1 题。
连一连,看谁都能连对。
2、算一算。第2、4题。
得出元和元加得几元,角和角加得几角,分和分加得几分。10角=1元
3、付一付。第3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学习的加法题,学生口答得数并选几题说说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学习6、5、4、3、2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
讲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提问:你能帮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计算6+5的思考过程。
(4)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算法。
(5)谈话: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谁来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教学“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书上第94页的“试一试”。
6+6= 4+9= 5+8=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计算,完成后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是怎么来做的。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这些加法。
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写得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将得数写在书上。
(2)教师出示本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5.“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读题,然后完成列式计算并交流。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每题加法算式后写出得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通过比一比,估一估,进一步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提高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请小朋友想想,我们这两天学了哪些数学知识?(数的顺序与比较数的大小)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基础练习巩固
1、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课本练习六的第1题,引导学生看题,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数吗?认真观察这几个数,想一想,谁最接近90,为什么?那么97是接近100,还是90呢?为什么?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想想:93是接近100还是90呢?
2、数一数
练习六第2题,从21数到40,再从40倒着数到21。
3、邮递员送信
练习六第3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六第4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比大小,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三、综合发展练习
1、练习六第5题
接着填一填。让学生先观察找出排列规律。学生练习后交流结果。
2、认识单数、双数
(1)练习六第6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明房子上的'数是门牌号。提问:左边的门牌号是哪些数,你能接着数下去吗?右边的呢?53号在那一边?68号呢?它们各是单数还是双数?
(2)练习六第7题
圈一圈,读一读。
3、练习六第8题。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选择答案
4、思考题
读题,明确题意。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12-9=10-9=14-9=18-9=11-9=19-9=16-9=13-9=17-9=15-9=5、出示算式: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17-916-913-912-915-911-914-918-9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十几减9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方法二:10-9=11+3=4方法三:先减去3,再减去6.方法四:9加(4)等于13.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P8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走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线路。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行走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到动物园玩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再次到动物园游玩,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好吗?
2、揭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火车站出发向行驶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动物?
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b)指名介绍路线图。c)集体评价。
三、达标训练
1、我来当导游:通过下面的路线图说说从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进的?途中经过哪些地方?
2、从动物园向( )走到电影院,然后,又向( )走到少年宫。
3、从火车站向( )走到站前街,又向( )走到商店。
4、从游泳馆向( )走到图书馆。又向( )走到医院。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0 5-7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理
教学准备:实物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示卡片口算。(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20+10=()6+5+30=()
4+9=()20+13=()9+3+40=()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东、小刚和小芳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谁又能帮助解答呢?
2、师把算是呈现在黑板上:
9+624+924+6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24+9=()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朋友,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24+6=30
20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
③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④试一试(补充)
38+2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4+9=33
204
13
(2)24+9=33
231
10
(3)24+9=33
321
30
(4)24+9=33
63
30
4、优选方法,小结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小结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填一填、算一算。
(2)集体交流:算的过程。
2、第2题
(1)学生独立做。
(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
(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
(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补充题
(1)下面()里可以填几?46+()=5()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五、总结揭题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2、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六、实践运用
现在一遇到一些问题,小朋友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想想做做”第3、4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进行解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2-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x=8: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8∶2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认识图形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且能够辨认和识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各种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通过实物图片,使学生感受这些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及名称,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难点:正确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够对这些图形进行辨认和区分。
教具准备
课件、PPT、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实物若干、白纸、钉子板一块、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搭积木。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情境图。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是什么,老师在相应的图形上面板书名称。
(2)感受从“体”到“面”。
提问:“这些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里去找它们呢?”
演示:老师手里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一个面,问:你们看这个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明确: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能找到长方形。下面就请每个同学从桌子上找出长方体,看看你能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谁找到了,摸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在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①这些面摸起来是平平的。
②这些面摸起来是滑滑的。
追问:还有谁找到了更多的长方形?
提示:表扬在长方体上找到6个长方形的同学。
(3)小组合作学习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提问:你还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吗?
小组内互相讨论: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得出:圆是圆柱体的一个面,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三角形是三棱柱的一个面。
(4)给新朋友照相。
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怎样将物体上的面画在纸上?也就是说怎样给这些新朋友照相?
汇报方法,并把小组内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并说出所画图形的`名称。
(5)小结——说说我的新朋友。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们能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这些新朋友吗?(特征)
明确:①长方形——长得长长的、平平的,一般的长方体上都能见到它。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四个直角。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②正方形——长得方方的,摸起来平平滑滑,可是它绝对站不起来。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四个直角。四条边一样长。
③三角形——平平的,有三个角。特征:有三条直直的边,三个角。
④圆——长得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征: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
教师归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7页“想想做做”。
第1题:略
第2题:图略,不能围出一个圆。
第3题:涂色略4 5 3 2
第4题:画图略,找一个长方体实际画一画,最多能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第5题:画出的正方形都相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经历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到了“面在体上”,感受了“体”与“面”的联系与变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本节课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在每次活动后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地方老师没有进行有效地反馈,致使时间被浪费,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例如,每次学生的回答,老师不要都一一重复,除非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还有老师的一些结语不一定要等到学生所有活动都结束了再进行,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将结语穿插进去。
4.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自身的魅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第7---8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2、 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善于与同伴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创建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征,建立一个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4题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争取1分半时间内完成,最多不超过2分钟。
第7题可以竖着分三组比一比,被减数不变,减数在变;也可以横着分三组比一比,被减数在变,减数不变,让学生感知差也在变化。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启发谈话引入练习。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到了我们的教室与大家一起学习?(生:小玛丽)她有一个提议把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比赛,看哪组在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算对的题最多,那么那一组就是这次竞赛的冠军。(注:每个环节设红花奖,最后哪组红花多的就是冠军)
二、练习
1、 第1题。练习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填出的两个数之间的联系。
2、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第3题-----堆箱子。
4、 第4题。(1)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2分钟内做完。(2)订正,了解学生计算情况,指名分析错误原因。
5、 第5题。看图说一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再列式计算。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6、 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
7、 第7题。比比,猜猜,算算。
先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猜一猜结果会怎样?通过比一比,猜一猜让学生初步感受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那么差就变小。最后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8、 第8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3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再计算。并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9、 第9题。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比赛,看看谁先回到家。
10、 第10题。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三、总结评价
1.师: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十几减8、7的练习),十几减8、7可以怎样算?
2.小结比赛结果,进行颁奖。 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测试》p8 和p9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与测试》,实物投影仪
本练习适当地在堂上完成,老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提示学生竖着做,以加深对加减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p8:1
(集体订正)
2、直接写得数(限时2分钟),对速度很慢的同学,教师进行个别的技巧辅导。
3、p8:3 、4、 5读题后独立完成。
4、p8:6 7引导学生完成后交流。
5、p9:1、2可独立完成。教师巡查指导即可。
6、p9:3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出,总数不变,减去的数越多,剩下的就越少。
7、p9:4(要提示学生按规律填写,完成后交流方法)
8、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9、p9:6 7独立完成前,进行方法的指导。
一、 全课总结: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读数、写数等练习活动,加深对10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说出一个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熟练口算几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进一步了解求剩余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2.使学生通过思考,体验不同表示方式,进一步获得认数学习的经验。提高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的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难点:
进一步理解减法含义。
课前准备:
光盘、计数器、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数的组成、读写
1.用小棒数数。
(1)出示4捆小棒,说明每捆10根。(引导说明4个十是四十)
继续往下摆,到四十六时,提问:为什么是四十六?(4个十和6个一)数到五十,提问:满10个一根可以怎样?(演示:捆成一捆)
追问:这里面有几个十?是几十?
(2)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五十到一百。
2.计数器表示数。
(1)说说计数器从右面起,按次序各是什么数位。
提问:个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位上呢?
六十要拨几个珠子?让学生拨一拨。
(2)十个十个的'拨,从六十到一百。
(3)老师说数学生拨。
二、100以内的读写法
1.第1题。
(1)左图:看小棒图先填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填出合起来有多少。
(2)右图:看图先填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再填出这个数的组成情况。
(3)适时复习数位顺序表。
2.第2题。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位?它们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填空,指名回答。
提问:第二题你是怎么样想的?
3.补充练习:
36里面有()十和()一。
84里面有()十和()一。
6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
2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
三、计算练习
1.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
抽几题让学生说计算的思路。
2.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得数。
70+4= 27-7= 50+20= 20+9=
100-50= 86-80= 8+80= 97-7=
四、解决问题
1.第4题出示光盘
(1)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问:表格里画了什么事物?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填表。
(3)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第5题。
(1)让学生看图,告诉学生: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小鱼。
(2)提问: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信息?你知道小猫钓了多少条鱼吗?让学生列式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计算的?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科书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教科书。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7 8 04 6 4
-2 8 - 5 1 - 2 2 3
1 2 97 3 924 1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啊,这几天天气晴朗,星期天有没跟爸爸妈妈出去玩啊?(有)
我们看,蓝蓝双休日就和妈妈去了动物园玩,但他碰到了一些问题,小朋友,你们愿意帮一帮他吗?(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描述:他数了一数,有64只鸽子,50只小鹿,9只老虎,26只兔子…。接着妈妈准备考考蓝蓝:
(1)鸽子比小鹿多多少只?
[预设]学生列式计算:64-50=14(只)
(2)老虎比小鹿少多少只?
[预设]学生列式计算:50-9=41(只)
(3)兔子添上几只就和小鹿同样多?
[预设]学生列式:50-26=?(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50-26
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答案,教师要追问他是怎么算到的?)
同桌同学讨论计算方法
师:我发现小朋友讨论出了很多方法,有摆小棒的,有用计数器的,还有小朋友用竖式计算的。
[预设]
生1:我准备借助小棒来计算(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
50我们可以用5捆小棒来表示,50-26,怎样拿掉2捆6根呢?
我们不妨拆开一个整捆的,现在5捆小棒变成了4捆加10捆单根小棒,我们从10根小棒中拿掉6根,从4捆中拿掉2捆,这时还剩下2捆和4根,所以50-26=24
(教师在圈小棒的过程中,提醒学生1捆小棒拆开来就是10根单根小棒“1个十就是10个一”)
请小朋友结合图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然后大家一起说说过程
生2:我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计算
师:恩,很好!刚才我们是用摆小棒发现50-26=24,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验
证一下,刚才用小棒摆的结果对吗?
问:50应该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啊?
生:十位上拨5颗珠子(师生共同演示)
师:那减26应该怎么减那?由于个位上的0不够减6,因此要向十位上借“1“ 在十位上拨去1颗珠子,就是在个位上拨上10颗珠子,“这里教师要突出说明1个十就是10个一”然后在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这时计数器上个位上还剩4颗珠子,十位上还剩2颗珠子,所以50-26=24)--(师生共同演示)
☆生3: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
师:是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也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那怎样计算那?(教师一边板演过程,一边讲注意点)
(1)先用纸遮住左边十位上的数
师:个位上的0够减6吗?(不够)
师:那怎么办哪?学生讨论(预设:可以向十位借“1”)
(2)拿开遮住十位上的纸
师:为了表示个位向十位借了“1”,我们通常在十位上画一个小圆点。这里借的“1”表示1个十, 1个十就是10个一,10个一减6个一就是4个一,所以4要写在差的个位上。
(3)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的数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十位上的数,发现5已经被借掉了“1”,剩下4就是4个十,4个十减2个十就是2个十,十位上应该写2,所以结果是24。
5 0
—2 6
2 4 (板书)
注意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这里的1是指1个十;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戴上小圆帽的数要少看1
2.教学“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竖式掌握了吗?请你们把书本翻到90页来“试一试”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说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自述过程)
小结:刚刚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了50-26这个减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有摆小棒,有用计数器还有利用竖式计算。今天老师就是和大家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揭示课题
三、巩固训练
1完成90页想想做做“1”
师:接下去老师和小朋友来做几个练习,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统计错误人数)
2.当当小医生
师:现在这里有几道算式,有几道有一些“小毛病”,你们愿意当当小医生来帮它们治治病吗?
3.填一填
师:刚刚蓝蓝和妈妈看到了很多动物,现在他们看到有两个班级的生物小组正在收集昆虫标本,你们愿不愿意一起帮他们去算一算,填一填。
蝈蝈蚂蚱黄粉虫蜘蛛一班捉的只数231816二班捉的只数1913合计405162
4.拓展提高:
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填一填,再算一算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你们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啊?(竖式)那你们说说竖式要注意哪些地方啊?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
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
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
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
①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②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③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二、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教科书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
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材分析: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上半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中的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使学生把握住质数和合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
教具准备:纸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学过求过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生:“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师:“谁又能说说每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纸片)时说:“请两名学生分别写出左右两排数的约数。”点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
1的约数:1 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 8的约数:1、2、4、8
3的约数:1、3 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 10的约数:1、2、5、10
5的约数:1、5 11的约数:1、11
6的约数:1、2、3、6 12的约数:1、2、3、4、 6、12
师:“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有一个约数的是:(生)1
有两个约数的是:(生)2、3、5、7、11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生)4、6、8、9、10、12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张贴质数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质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质数?”
生:“13、17、19、23……”
师:“质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数不完,质数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张贴合数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合数?”
生:“4、6、8、100……”
师:“合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合数的个数数不完,它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张贴概念)。”
2、教学例2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看例题。”
投影: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质数有:(生)17、29、37
合数有:(生)22、35、87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质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学生填完后,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17、29、37是质数。因为17只有1和17两个约数,29只有1和29两个约数,37只有1和37两个约数。”
师:“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合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学生填完后,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数。因为22除了1和22两个约数外,还有2、11两个约数,35除了1和35两个约数外,还有5、7两个约数,87除了1和87两个约数外,还有3、29两个约数。”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下面请同学在书上第59面完成中间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9 21 43 67
质数:(生)19、43、67
合数:(生) 21
请两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分别写出答案,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20以内的数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学生自己动手制出20以内质数表。
师:“如果给我们一个数,如87,我们怎样知道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是个质数呢?”
生:“我们可以用2、3、5、7、9……去除这个数,如果这个数不能被2、3、5、7、9……这些数整除,就说明这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那么它就是一个质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我们通常可以用2、3、5、7、9、11……这些数除这个数,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说明这个数是质数。”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请看屏幕。”
投影:题一
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1 57 69 83 87
质数合数
投影:题二
在自然数1~20中:
奇数有:偶数有:
质数有:合数有:
投影:题三
下面的判断对吗?说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引导小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的.定义;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的课题就是……(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从课本第62面的第1题中的99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自己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做完以后与第59面中间的质数表对照一下,看谁能够一气呵成,制出100以内的质数表。我们今天到此为止,下课!”
六、简评。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循循善诱,层层深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例1中12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初步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其次,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三个概念。再次,教师让学生从例2中渐渐熟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完全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11-09
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01-27
【热】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17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