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离平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离平衡教案 篇1
第二课时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②加入:
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C.D.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A.B.C.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
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与的求法:
弱电酸中浓度:(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浓度:(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溶液中,如需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的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溶液中的沉淀较为完全(使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溶液,使溶液为。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平衡与刚学过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浓度增大后,电离平衡向左边移动,浓度减小,所以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沉淀。
电离平衡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能理解一定条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4、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学习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学习难点:外界条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教材,判断下列问题的正误。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弱电解质不能。
2、强电解质溶解度大,弱电解质的溶解度小。
3、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
4、强电解质中的化学键是离子键或极性键,如NaCl中含离子键,HCl中含极性键,强电解质中无非极性键。
5、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电解质写成离子符号。弱电解质写成化学式。
6、NH3溶于水能导电,并不能说明NH3是电解质,更不能说明NH3是强电解质。
思考:1、怎样证明一份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还是非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思考:2、通过实验3—1知道,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其PH不同。PH不同说明什么?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电离平衡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
(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
(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电离平衡教案 篇4
1.知识目标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计算,提高有关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练习
1.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为()。
(A)1。0×10—7mol·L—1(B)1。0×10—6mol·L—1
(C)1。0×10—2mol·L—1(D)1。0×10—12mol·L—1
2.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B)7(C)6(D)2
3.纯水在25℃和80℃时的氢离子浓度,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前者大(B)相等(C)前者小(D)不能肯定
4.某温度下,重水(D2O)的离子积常数为1。6×10—15若用定义pH一样来规定pD=—lg,则在该温度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的重水中,pD=7
(B)1L溶解有0。01molDC1的重水溶液,其pD=2
(C)1L溶解有0。01mol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2
(D)纯净的重水中,>1。0×10—14
5.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乘积不变(B)pH增大了
(C)降低了(D)水电离出的增加了
6.常温下,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
(A)pH=4(B)=1×10—3mol·L—1
(C)=1×10—11mol·L—1(D)·=1×10—14
7.某酸溶液的pH=3,则该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一定大于0。001mol·L—1(B)一定等于0。001mol·L—1
(C)一定小于0。001mol·L—1(D)以上说法均欠妥
8.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的电离度a=10—10/55。5(%),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B)10(C)4(D)3
9.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
(A)pH=3的HNO3跟pH=11的KOH溶液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10mL0。1mol·L—1醋酸与中和100mL0。01mol·L—1的醋酸所需同种碱溶液的量不同
(B)等体积pH=3的酸溶液pH=11的碱溶液相混合后,溶液的pH=7
(C)体积相等,pH相等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中,H+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pH=3的甲酸溶液的与pH=11的氨水溶液的相等
11.今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1)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如果取等体积的0。1mol·L—1的三种酸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中和,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以上均用酸的序号填写)。
12.在25℃时,有pH=a的盐酸和pH=b的苛性钠溶液,现取VamL盐酸用该苛性钠溶液中和,需VbmL苛性钠溶液。若a+b=13,则Va/Vb=____________。
13.将pH=3的弱酸溶液稀释100倍,该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
1CD,2AD,3C,4B,5BD,6D,7D,8AC,9D,10CD。
11.(1)c>b=a。(2)b>a=c。(3)c>a>b。b>c=a。
12.1:10。
13.3<pH<5
电离平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从分类标准角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跟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等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离度、电离平衡等含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分类关系的认识,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有关实验,提高从化学实验探究化学本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电离平衡中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离子间的结合这种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体验化学平衡的“动”、“定”、“变”等特征。
[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本课时的难点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A)H2O、NH3·H2O、H3PO4、HF(B)Cu(OH)2、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A)NaF(B)NaHS(C)HNO3(D)HClO
3.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易溶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D)是一种弱电解质
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液(D)固体氯化钠
5.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
(A)熔融的氯化钠(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D)无水乙醇
6.将0.1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A)CH3COO-(B)OH-(C)H+(D)CH3COOH
7.浓度与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醋酸更多
(D)盐酸与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
8.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正确的叙述是()。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C)强电解质在任何浓度的溶液中都100%以离子的形态存在,而弱电解质则大多数以分子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
(D)在一般的浓度下,强电解质的一级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9.在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度最大的是_______;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的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H++CH3COO-的电离平衡。要求从促进和抑制CH3COOH电离两个方面写出简要操作、现象及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或结论。
课堂练习答案
1A,2C,3D,4D,5AB,6D,7AD。8D。
9.(1)在“O”点处还未加水,是纯醋酸,纯醋酸中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0。(2)c<a<b。(3)c点。(4)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碳酸钠固体;加入镁或锌等金属。
10.(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将上述溶液加热,发现溶液红色明显加深,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故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3)向(1)中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是由于醋酸铵溶解后,CH3COO-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即电离程度减小,H+减小,故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教案 篇6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电离平衡的特征;
2、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
3、掌握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概念,并能用平衡常数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课前预习】
对于醋酸的电离:CH3COOHCH3COO-+H+
1)开始时,V电离和V结合怎样变化?
2)当V电离=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画出V~t图。
【课堂教学】
【交流与讨论】根据预习的V~t图像及已有的化学平衡的知识,请归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交流与讨论】观察课本P61的表格,根据已有的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知识,归纳和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及意义。
(2)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电离平衡常数与稀溶液的浓度_________,与温度________,一般来说随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
(3)电离度α的表达式及意义。
(4)电离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以致用】
以0.1mol/L的醋酸溶液为例,当改变下列条件时,下列各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平衡移动方向Kan(H+)c(H+)α
通入少量氯化氢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升温
加少量醋酸钠固体
加入少量冰醋酸
加水
【总结归纳】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课堂巩固】已知NH3+H2ONH3H2ONH4++OH-
加入物质盐酸NaOH溶液NH4Cl溶液加水通入氨气
平衡移动方向
【问题解决】
现有两瓶醋酸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mol/L和0.1mol/L,那么这两瓶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的比值是大于10、小于10、还是等于10?
【课后反思】我的问题和收获
电离平衡教案 篇7
[师]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决定?
[生]由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
[引入新课]既然溶液中H+和OH-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那么只要我们知道溶液中的H+或OH-浓度,就会知道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如某溶液中H+浓度为1×10-9molL-1,我们一看就知道该溶液显碱性,但对于很稀的溶液,离子浓度小,用H+或OH-浓度来表示其酸碱性很不方便,因此,在化学上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这节课就学习pH的有关计算。
[板书]2.溶液的pH
[师]我们已经知道,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酸性,那么pH与溶液中H+浓度有何关系呢?规定,溶液的pH等于H+浓度的负对数。
[板书]pH=-lg{c(H+)}
[讲述并板书]若某溶液c(H+)=m×10-nmolL-1,那么,该溶液的pH=n-lgm
[师]请同学们根据pH的计算方法填写下表。
[投影]
c(H+)molL-1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
PH
酸碱性
[学生填完后,指定学生汇报结果,最后得出下列结论]
c(H+)molL-1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14
PH0[1234567891011121314
酸碱性
—————酸性减弱中性—————碱性增强
[问]在上表中,c(H+)=10-3molL-1的溶液中c(OH-)等于多少?
[生]10-11molL-1
[师]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用水的离子积除以c(H+)。
[师]请同学们做以下练习。
[投影]1.求0.05molL-1的H2SO4溶液的pH。
2.求0.5molL-1的Ba(OH)2溶液的H+浓度及pH
[指定两个学生板演]
答案:1.pH=12.c(H+)==10-14(molL-1),pH=14
[师]如果我们已知某溶液的pH,怎样求该溶液的H+或OH-浓度呢?下面我们看一道题。
[投影][例]:计算pH=2的H2SO4溶液中浓度及溶液中OH-浓度。
[问]根据pH的计算公式,可推出由pH计算溶液H+浓度的公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c(H+)=10-pH
[师]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这道题。
[副板书]解:c(H+)=10-2molL-1
[以下师生边分析边板书]
因为1molH2SO4电离出2molH+,所以c(H2SO4)=c(H+)=0.5×10-2molL-1=5×10-3molL-1
因为c(OH-)=,所以c(OH-)=
[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以下练习:
[投影]求pH=9的NaOH溶液中的c(OH-)及由水电离出的c(OH-)水。
答案c(OH-)=10-5molL-1c(OH-)水=10-9molL-1
[问题探究]已知100℃时,纯水的离子积为1×10-12,此时纯水的pH等于多少?呈酸性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此时纯水中的但并不呈酸性,而是中性,。因为此时水中的c(H+)=c(OH-)=10-6molL-1,和H+和OH-的浓度相等,所以水仍是中性的
[师]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100℃时,pH=7的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
[生]因为100℃时,pH=6的溶液是中性的,pH>6的溶液中,c(OH-)>c(OH+),因而pH=7的溶液碱性的.
[总结]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常温下,才能说pH=7的溶液显中性,温度改变时,中性溶液的pH可能大于7,也可能小于7。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溶液在稀释时pH有何变化。
[板书]①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投影]1.常温下,取0.1mL0.5molL-1的硫酸,稀释成100mL的溶液,求稀释后溶液的pH。
[师]请同学们先求一下稀释前溶液的pH。
[学生计算后回答]pH=0。
[师]稀释后H+的物质的量是否改变?
[生]不变。
[师]请同学们算一下稀释后溶液的pH。
[一个学生板演]
c(H+)==1×10-3molL-1
pH=-lg1×10-3=3
[师]碱稀释后如何求溶液的pH呢?下面我们再做一道题。
[投影]2.pH=13的NaOH溶液稀释1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师]pH=13的NaOH溶液中c(H+)和c(OH-)分别为多少?
[生]c(H+)为10-13molL-1,c(OH-)为10-1molL-1。
[师]NaOH溶液中的H+来源于什么?OH-主要来源于什么?
[生]H+来自水的电离,而OH-主要来自NaOH的电离。
[讲述]NaOH溶液稀释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所以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也有很大变化,但由NaOH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所以稀释时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由水电离出的OH-可忽略不计)。在计算碱溶液稀释后的pH时,必须先求出稀释后溶液中的OH-浓度,再求出H+,然后再求溶液的pH。下面我们做一下第2题。[以下边分析边板书]
解:pH=13的NaOH溶液中c(OH-)==10-1molL-1,稀释1000倍后,c(OH-)==10-4molL-1,所以c(H+)==10-10molL-1
pH=-lg10-10=10
[投影练习]
1.常温下,将0.05mL1molL-1的盐酸滴加到50mL纯水中,求此溶液的pH。
2.pH=10的NaOH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答案:1.pH=32.pH=8
[师]如将pH为5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溶液的pH为多少?
[生甲]pH=8
[生乙]pH接近于7但比7小。
[师]酸稀释后可能变成碱吗?
[生]不能。
[师]所以甲的回答是错误的。[讲述]在上述的几道题中,实际上我们都忽略了水的电离。但当溶液很稀,由溶质电离出的H+或OH-浓度接近10-7molL-1时,水的电离是不能忽略的,忽略水的电离,会引起很大误差。下面我们共同计算pH=5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后的pH.
[副板书]
解:设pH=5的HCl取1体积,水取999体积。
则稀释后:c(H+)=≈1.1×10-7molL-1
pH=7-lg1.1<7
[师]同学们从以上的几道例题可以找出溶液稀释时pH的计算规律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a.pH=n的强酸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b.pH=n的强碱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c.若按上述公式算出的pH改变了溶液本身的性质,则稀释后pH一定接近7,酸略小于7,碱略大于7。
[师]下面我们再讨论溶液混合时pH的计算方法。
[板书]②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
[投影]1.将pH=8和pH=10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H+)最接近()
A.×(10-8+10-10)molL-1
B.(10-8+10-10)molL-1
C.(1×10-4+5×10-10)molL-1
D.2×10-10molL-1
[分析]两种性质相同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可根据溶质和溶液体积分别相加后,再重新求解,要求碱溶液的pH,必须先求混合液OH-浓度。
[副板书]解:因为pH=8,所以c(H+)=10-8molL-1
则c(OH-)==10-6molL-1
又因为pH=10,所以c(H+)=10-10molL-1
则c(OH-)==10-4molL-1
等体积混合后:
c(OH-)=≈×10-4molL-所以c(H+)==2×10-10molL-1
所以答案为D。
[投影]2.常温下,pH=4的HCl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启发学生思考]酸的c(H+)和碱的c(OH-)分别为多少?盐酸和NaOH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后生成什么?
[结论]混合液pH=7。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pH=5的盐酸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什么性?
pH=3的盐酸与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什么性?你从中可找到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强酸和强碱等体积混合
[讲述]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pH的计算方法,从pH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看出,当H+或OH-浓度大于1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并不简便,此时pH会出现负值,因此,对于c(H+)或c(OH-)大于1molL-1的溶液,直接用H+或OH-浓度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溶液的pH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综合科目考试的热点,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两题:
[投影]1.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2CO3H++HCO。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
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C.太浅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D.太浅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pH过高)
答案:AC
2.生物上经常提到缓冲溶液,向缓冲溶液中加少量酸或少量碱,pH几乎不变。举例说明生物上常见的缓冲溶液加酸或加碱时pH几乎不变的原因。
答案:常见的缓冲溶液:①Na2CO3与NaHCO3②NaH2PO4与Na2HPO4③NH4Cl与NH3H2O等。
以NH4Cl与NH3H2O为例说明:在NH4Cl与NH3H2O的混合溶液中,NH4Cl====NH+Cl-,NH3H2ONH+OH-,加酸时NH3H2O电离出的OH-中和了加进去的H+,使NH3H2O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几乎不变。加碱时,溶液中的NH与OH-结合,生成NH3H2O,使溶液pH几乎不变。
[布置作业]课本习题二三、2
●板书设计
2.溶液的pH
pH=-lg{c(H+)}
若c(H+)=m×10-nmolL-1,则pH=n-lgm
①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a.pH=n的强酸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b.pH=n的强碱稀释10m倍,稀释后pH=n-m;
c.若按上述公式算出的pH改变了溶液本身的性质,则稀释后pH一定接近7,酸略小于7,碱略大于7。
②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教学说明
本节的重点是溶液pH的计算,但在给出pH的计算公式之后,求出H+浓度,再代入公式求pH学生是很容易掌握的。本节课在教学中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在使学生掌握pH的简单计算的同时理解以下几个问题:①pH≠7的溶液不一定不是中性的;②要计算碱的混合液的pH,必须先求OH-浓度,再求H+浓度,最后再求pH;③溶液稀释,混合时pH的计算规律。从而使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认识pH。
参考练习
1.某溶液在25℃时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10-12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O、HS-、HPO等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该溶液的pH可能为2
C.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片后,一定能生成H2
D.若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它一定是酸或者是碱
解答提示:“由水分子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12molL-1,这是水的电离平衡被抑制的结果。抑制水电离的物质,可能是NaOH等碱,也可能是HCl等非强氧化性酸,还可能是HNO3这样的强氧化性酸,另外也可能是NaHSO4这样的盐。”
答案:AB
2.25℃,NaOH溶液pH为a,某酸溶液pH为b,a+b=14,a≥11,将两种溶液按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的pH必定为7
B.混合溶液pH≤7
C.向混合溶液中加入Cl2溶液,可能生成Mg(OH)2沉淀
D.混合溶液中可能有两种溶液
解答提示:酸溶液中的酸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弱酸
答案:BD[
3.在25℃时,若10体积的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溶液的pH与强碱溶液的pH之和应满足的关系是()
答案:pH酸+pH碱=15
电离平衡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目标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目标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通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基础理论知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本节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最后,运用演绎法,讨论盐类水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对盐类水解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知识准备(布置作业):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因此可把盐理解为是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完成的,又因为酸有强酸、弱酸,碱有强碱、弱碱,所以生成的盐就有四种,即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强碱盐。要求上述四种类型的盐各举出2—3例(写化学式)
2.采用实验探究引入新课。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3-1]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即“向盛有固体Na2CO3和NH4Cl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4ml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引出课题。
3.对于“盐类水解的本质”,建议通过分析CH3COONa、AlCl3的水解,
引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4.对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学生只有理解了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才能更好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条件;而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只要求学生会判断该类盐能水解就可以了,不要扩展。
5.在讲解如何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时,要强调说明以下问题:
①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号。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的量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如H2CO3,NH3·H2O等)
③多元弱酸的盐的水解反应分步写方程式,但以第一步为主(如H2CO3);多元弱碱盐水解不分步写(如AlCl3)。
④盐类水解反应可视作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6.“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的教学,对于重点,可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自主探究;对于普通,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盐本身的性质才是主要因素,渗透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7.对于“盐类水解的利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溶液的配制、除杂外,在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如化肥混施、明矾净水,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8.本节内容结束前,总结归纳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以便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教会学生。
教学设计方案一
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K·c(H2O)高一,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电离平衡教案】相关文章: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08-17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08-17
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12-28
电离平衡--电解质08-17
条件的改变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08-20
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一课时]08-17
电离平衡(第二课时)08-17
电离平衡[第一课时]08-17
电离平衡[第二课时]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