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规律的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到的规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六一节快到了,老师听说学校里要准备搞一次联欢会,每个教室都装扮装扮,看这些小朋友已经在自己装扮的教室里跳起舞来了。出示课件联欢会动画。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和花朵。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不是,是有顺序的。 是的,它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想不想找一下他们的规律呀?(想!)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领着学生认读
二、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 课件出示彩旗图
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都猜的是红旗,来看看对不对。猜的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因为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黄旗的后面是红旗。小旗的规律是按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让学生明白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这样的一组重复出现。)
2、 课件出示小花排列图
教室里还有小花,它的排列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也有规律? 我们发现小花是按照1朵红,1朵紫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3、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彩旗,小花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摆放和小朋友队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是的!它们都是重复排列的。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领着学生读一读。
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个后面都应该摆什么颜色吧?出示刚才的联欢会动画。
通过观察,发现灯笼是按照红蓝蓝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红色的。小朋友是按小女孩,小男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小男孩。
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真替你们感到高兴。
4、那利用你们明亮的眼睛来看看下一个是谁吧?先观察图形,找到下一个是什么图形,再讨论什么颜色?同学们发现的真快,立马就能找到它的规律,那我们一起拿出你们的图形来摆一摆吧,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教师巡视,检查每组摆放的规律,及时给他们表扬与赞美。你们的小手真是太巧了,能摆出这么多的规律来,那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快速的整理好你们的图形,看看谁能第一个看到老师的作品。
5、出示一组碗的摆放。让学生先观察它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也可以从数字的排列规律入手。
可爱的鸡妈妈领着她的小鸡也来到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规律填出数来吗?出示课件。
三、 知识运用
1、 摆一摆,填一填。
从图形观察,也可以观察小棒的个数。
2、 接着画一画,填一填。
3、 画一画:拿出准备好的作业纸,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形成一定的规律,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吧!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赞美!
4、猜一猜后面是什么?出示图形
(1)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并将后面的空格补充上
(2)应该涂什么颜色?
归纳总结:找图形变化的规律按照颜色的重复特点和形状的重复特点找规律。
四、 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出示图片,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并且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规律。
做动作,找规律:先发现小朋友是如何做的?
再找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我会创造规律。
好,请一位同学把你创造的规律表演给大家,请你发号使令带领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倒数5个数,一起来看他们创造的规律!
太棒了,大家都非常的开动脑筋能够创造出很多的规律。
五、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一起来说一说吧!
看着板书回顾今天的内容。
其实在生活有很多的规律。看看谁最善于发现,你注意到生活中的那些规律了吗?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欣赏。
这节课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美的眼睛。回到家把你发现的生活的规律告诉爸爸,妈妈,和你的好朋友好吗?看谁最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这节课我们同学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板书
重复排列的规律: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
1朵红花1多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
灯笼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
小朋友女男为一组重复排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板书:
练习五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学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12页《路(前后,左右)》
二、设计意图: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在设计时以启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重视和强调学生学的过程为重点,教师主要起点拨引导作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不但能在图上找到最近的路,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三、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1、2、3……6,还有6个。
方法二:想加算减9+6=15,15-9=6.
方法三:破十减15 - 9 = 6
方法四:连续减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3页例1、第116页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蓖ü具体、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2被峤行统计分类,认识象形统计图,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初步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联系。
3蹦芨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本历统计图或统计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从中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以及相关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参加森林小学的开学典礼,想去吗?不过森林小学里不仅小动物多,数学问题也很多,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出示例1情景图。
二、引入课题
教师:瞧,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但是这么多小动物聚集在一起,你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
教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把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再数一数每一种小动物有多少只。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师板书课题:统计。
三、教学新课
1焙献魈骄
教师:首先我们要将这些小动物分类(教师板书:分类。),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类,再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小动物的学具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合作对小动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展示你们分类的过程。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分类知识将这几种小动物分为小羊、小猫、小兔和小狗4堆。
教师:同意这组小朋友的分法吗?
教师:现在你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吗?
教师:我们还需要把它们一个对着一个地排起来。
教师板书:一个对着一个摆。
教师示范摆小狗学具。
教师:谁来说说老师是怎样摆的?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一个对着一个从下往上整齐地摆的。
教师:你们会摆吗?试着像老师这样摆一摆。
学生摆。学生摆好后作适当的。
教师介绍统计图。
教师:现在你能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了吗?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学生说出,统计图中每一种小动物有多少个头像,就说明有多少只小动物。
教师:请你完成统计图下面的填空。
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完成填空,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你知道哪种小动物最多?哪种小动物最少吗?怎样解决?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并汇报。
教师:从统计图中还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从图中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问题后同时抽学生来解决,并小红花进行鼓励。
2蓖臣仆夹危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师: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
要求学生说出先将小动物进行分类,再把同类的小动物从下往上一个一个对着摆整齐。
教师:你们想不想这种方法自己来统计?
请同学们统计出书上116页第1题中每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课前准备好的与第1题相符的学具进行统计。
教师:统计好了吗?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
要求汇报的学生说出先把各种图形分类,然后再一个对着一个的摆好。
教师:你们和他的统计图一样吗?小组内互相看看谁的统计图做得最好?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摆的.,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出示横着摆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将这种横着摆的方式与前面学的竖着摆的方式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式虽然在摆放形式上不同,但是都要把一端对齐才好观察另一端数量的多少,这种基本的统计方法是没有变的。出示统计表:三角形()个正方形()个圆()个
教师:小朋友们能看懂这个表格吗?谁能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列表示图形的类别,第二列表示每种图形的个数。出示例1统计图和填空题。
教师:观察一下这个表格,和我们刚才做过的填空题一样吗?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这两道题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实际意义都是相同的。
教师介绍统计表。
教师:现在你能根据你刚才制作的统计图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然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从你的统计图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来考考你的同学,小组内比赛看谁提的问题多?
小组活动后全班汇报,对提得好的学生发小红花奖励。
四、巩固运
教师:看来小朋友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统计的方法,能不能你学到的方法小动物解决问题呢?
教师:是哪些小动物遇到问题了?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带来了一个袋子,袋子装的是什么我不告诉你,但是里面的东西有多有少,需要大家进行统计。小组内商量你们想帮助谁?
学生汇报后发给活动材料,再分组活动。
教师:你们组帮助的是谁?是怎样进行统计的?从统计图中你想问大家什么问题?介绍得好的发小红花。
教师:你觉得这些统计图怎样?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
五、课堂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些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教师作必要的。
六、巩固拓展
教师:今天每位小朋友都表现得好,小组合作也非常成功。你们想知道究竟哪组合作学习得最成功吗?
教师: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结果呢?
教师:从这幅图中你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多进行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同学们刚才统计的方法对你们自己的表现作了。老师今天表现得怎样呢?我也想统计一下。每个小组都有三种表情牌,(如下图所示)如果你们觉得老师这节课上得好,就选择微笑的笑脸贴在黑板上;如果你们不满意这节课呢,就贴哭脸;觉得一般,就贴没有表情这个脸,懂了吗?
学生上台贴表情牌,教师根据统计结果作相应的,如果满意的学生多,就感谢学生的信任;如果学生不满意,就了解不满意的原因,并今后加以改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第3——4页
教学要求:
1、 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
3、 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两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教师要多留意学生喜欢的方法是否有变化,思维层次是提高还是降低,以便以后在教学中注意。
可进行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纠正。
一、 做p3: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
1、 尝试计算14-9和12-9
2、 组织交流算法。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哪些用在自己方法做起来感到困难的学生向别人学习,调整算法。
3、 指名汇报。
4、 电脑演示强化计算的`破十过程。
二、 做p3:2让学生先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看能发现什么。
三、 游戏:跳树桩。(以4人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2人一组,1人拿着数字卡片9,分别放到树桩上,另一人算,算好一题再跳下一题,看哪组快,再轮换另一个人拿)
四、 过关检查。
P3:4(限时2分钟)对于2分钟内完成,又基本对的学生予以过关,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课后抽查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五、 做p3:5:
讨论一下两步计算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再开始独立完成。以同桌互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校对。
六、 分组比赛
(青蛙跳)p4:6
七、 看图列式(复习图画问题,先表述图意,再列式解答,说说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八、 做p4:8
(先数一数,再填一填,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九、 作业:
用11、12、13、14、15、16、17、18减9,看一看得数与个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会这样,与家长交流。 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 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 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本单元的内容是: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
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课题:认识人民币(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
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咱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咱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开业的情景图)。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习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习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1.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体验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在 数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 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并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你说我摆”一课时,让学生听老师说自己动手摆物体。师:“摆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球体,在左边摆一个长方体,右边摆一个圆 柱体”学生摆完后,让学生观察自己摆的与对面的同学摆的有那些相同,那些不相同,为什么?学生:“中间的正方体与球体是相同的,长方体与圆柱体与对面同学摆的正好相反。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人,人坐的方向不同,所摆放的物体就相反。
2.练习的设计讲求趣味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设计,设计课堂练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里的习题做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针对性、开放性、趣味性。
例如:在“你说我摆”一课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小组把各自带来的各种物体集中并打乱,然后,学生把眼睛闭上,老师说出物体的名称学生凭已掌握的物体的特征,摸出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数学中,教师讲得多,占用的时间多。而现在,以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孩子们是多么的快乐。而且孩子们在尝试中,会有所发现,在讨论中会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质疑中能发展自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 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 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 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 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3. 师:看,小巧的对面是谁?她也要过马路,如果你是小亚,向左会看到什么,向右会看到什么?
4. 比较,发现不同点。 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 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 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 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 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4. 师:“超级变、变、变”,超女周笔畅来到我们课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学本领。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师:根据今天所学的本领,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区图,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国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我们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别是哪个城市?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 (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咪咪笑。 (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 (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 (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 (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