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时间:2024-02-19 07:18:29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

  本复习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而且能在由易到难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本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所学知识,散落的知识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珍珠”被穿了起来,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的思维魅力。

  2、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通过把知识用情境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系统化的整理归纳。

  3、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4、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本课应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轴对称和平移。

  引导学生按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梳理: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如何利用平移和轴对称设计图案?

  (4)完成教材111页3题。(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经历轴对称和平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先想一想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再借助方格纸,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与图①面积相等的图形。

  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

  3、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2)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①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②将图形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形的特点,将整个图形分割为若干规则的小图形,通过求小图形的面积,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③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图形的面积。

  4、复习底和高。

  先让学生在纸上分别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然后边画高边总结方法。

  (1)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2)复习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

  ②从这一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但把高画在底边延长线上在小学阶段暂不要求。

  (3)复习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4)复习用三角尺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

  ②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

  (5)复习梯形的底和高。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旋转方向

  1、观察喷洒的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旋转现象,是怎样旋转的。教师结合钟表上表针的转动介绍顺时针、逆时针转动。

  2、拿一把转椅,按不同方向实际转一转,让学生描述旋转方向。

  二、旋转90°

  1、教师简笔画分步演示喷头顺时针旋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并描述旋转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转转椅,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90°,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转椅是沿怎样的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说一说

  1、观察书中的两组图形,了解书中有什么。教师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判断的时间。

  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三、图形旋转

  1、提出画图的要求,并提示画图时要先确定旋转方向,再考虑旋转90°后的位置。

  2、展示画出的图形,交流画的方法。教师介绍先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另一条边的方法。

  3、让学生看书中画的三角形旋转90°后的图形。

  练一练

  1、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判断。

  2、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教师辅导后进。

  3、先引导学生了解图的特点,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

  教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5页例4第106页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探讨,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中位数的方法。

  难点

  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

  通过尝试理解,讨论交流体验来突破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导与讲解相结合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体验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复习准备

  1、教师投影出示

  王丽同学1分钟跳绳比赛成绩如下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成绩124108136132

  她这四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看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且用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但有些时候平均数并不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中位数

  体育课上同学们掷沙包的成绩是多少呢?学生汇报,同学们可真棒!咱们去看看五1班同学正在进行掷沙包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何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投影出示教材第105页例4情景图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钢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36.834.725.824.724.624.123.2

  从他们的.成绩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获得信息,师: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组同学的掷沙包的水平呢?

  生:学生小组中议一议算一算。

  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小组算出了这组数的平均数

  师:根据汇报板书27.7m

  如果用27.7m这个成绩代表这组掷沙包的水平你没有异议么/?

  生:观察数据特点,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生:发现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

  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用平均数表示这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么用什么样的数表示呢?

  学生这是可能有些困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估计,计算比较,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适,从而引入新的内容——中位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师:介绍中位数

  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来寻找新的统计量来弥补平均数在描述某数据组的不足,这个数的名字叫中位数,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置居中的就是中位数

  优点(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五1班掷沙包成绩的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动手尝试,从小到大排列找出中位数24.7

  师:小结求中位数的方法

  a按大小顺序排列b求中位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理解,体验求中位数的过程,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并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小结: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表,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师,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教学例5

  投影出示例5五2班7名男同学的跳远成绩表

  姓名李志强陈文王文贤赵军张鹏刘卫华于国庆

  成绩3.062.902.743.522.832.892.78

  师问: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这一组数的一般水平呢/

  生:

  (1)求出平均数2.96

  (2)按大小顺序排列,求中位数2.89 2.96比这一组数据中大多数数据都高,用它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不合适,应选中位数

  (3)同学之间议一议

  (4)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杨东的成绩2.94m,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

  矛盾产生;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找不到/

  生:小组内讨论,议一议

  得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和除以2

  (2.89+2.90)/2=2.895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这合作中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并动实践求平均数,中位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1)生读题,小组讨论,共同解答,汇报交流

  (2)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三第3题

  学生讨论自由解答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水平,能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拿些收获?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区别/

  怎样来求中位数?

  板书设计

  中位数

  例4

  23.224.124.624.725.834.736.8

  中位数是24.7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例5

  (3.06+2.90+2.74+3.52+2.83+2.89+2.78)/7

  =20.72/7

  =2.96

  中位数:2.742.782.832.892.902.943.063.52

  (2.89+2.90)/2=2.895

  课堂设计说明:

  1创设情景生产问题,在教学开始,我提出一个生活中的真问题,让学生参与引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引起学生对掷沙包的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认识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不合适,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渐构建。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回答)我们班的同学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经常在一起进行体育比赛。前几天有七名同学举行了一场投沙包比赛,让我们去看看吧。(幻灯片:照片)

  师:这是他们比赛的成绩统计表,从表上你知道了什么?(统计表上只出示7名同学的成绩的平均数,没有个人成绩。)

  生:7个人的成绩平均数是27.7。

  师:有一名同学叫刘云,他的成绩是25.8米,你猜猜他可能排在第几?

  生猜测比较靠后的位置。

  师:你为什么猜他排在后面呢?

  生:因为他的成绩比平均数小,所以成绩在后面。

  师:我们看看是这样吗?(出示七名同学的成绩,刘云排在第三)

  师:为什么刘云的成绩比平均数低,还能排在第三呢?

  生观察统计表后回答。(预设)

  生:因为这组数据中有两个数特别大,平均数就跟着大了。所以刘云的成绩比平均数低还能排在第三。

  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的投沙包水平合适吗?(生:不合适)想想办法。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的投沙包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生:我找到的数是24.7。

  师:为什么找这个数?

  生1:因为7个数中有3个数比它大,有三个数比它小。

  生2:它处在这组数据最中间的位置。

  师:这个数在这组数据中这么重要,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师:数学家给这种数命名中位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板书)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在习题纸上圈出来,再想一想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生:中位数是2.78,我先看他是不是按顺序排列的,再找到中间的数。

  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这一组数的一般水平呢/

  在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平均数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生寻找办法。

  师:你的办法真棒,按照你说的方法,求一求吧。

  生在习题纸上计算,一人板演。

  师:谁能说一说,怎样求偶数个数列的中位数?

  生:按顺序排列后,找到中间两个数,再求出他们的平均数。

  师:(板书)好,请你看着黑板,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如何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练习后汇报。

  教后反思:

  教材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比较平均数,从而产生中位数的教学的必要性。本人循着教材的思路和自身的理解设计了“平均数有时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有时能——发现概括平均数时候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该用什么数表示,学习中位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关系,——在练习中分散难点,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平均数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而中位数则可以,深入理解中位数的稳定性。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

  教学内容:

  “住新房”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4-17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06-09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22篇)12-09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6-13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1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15篇06-10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13篇06-11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篇08-0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21篇)12-07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通用22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