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04 10:52: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内容

  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受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重点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问题导入,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菩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故事,生字词的教学也要扎实有效。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学习下文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3、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复习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春耕糊涂怨不得糟蹋挨饿露面不饶人

  热火朝天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2)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4、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5、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1)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三、学文感悟过渡: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查词典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

  2、引导学生揣摩间架结构,努力把字写美观。

  3、积累成语,了解这些成语集中体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理解、欣赏、背诵《滁州西涧》。

  4、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地约请别人。

  5、学习“竖弯”、“竖弯钩”的写法。

  教学内容

  分析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第(一~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师生的对话。

  2、谁来说说如何查词典?

  3、请学生查“神秘”,并确定在文中的解释。

  4、查词典比赛: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二、写好钢笔字。

  1、引导学生观察“章”、“罩”、“举”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找出字的关键笔画——悬针竖。

  2、引导学生读“我的提醒”。

  3、指导学生书写。

  三、读背成语。

  1、请同学们借助词典或成语词典读准字音、理解成语的意思。

  2、谁能读准这8个成语。

  3、交流已经读懂的成语的意思。

  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炉火纯青:比喻品德修养、学问、技术或处事手段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鬼哭神惊:杜甫称颂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找出8个成语的规律。(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5、诵读、背诵。

  四、读背《滁州西涧》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提出古诗中的不懂的字词,学生教师互助解疑。

  滁州:现安徽省的滁县。

  西涧:在滁县城西。

  独怜:偏爱。

  4、谁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他却似乎不以为然。傍晚,因为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外渡口没有行人,惟有一只小船横泊在河里。

  5、你觉得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幽静)

  6、指导学生朗读。

  7、指名读、齐读。

  8、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约请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强化练习。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约请别人一起参与活动。那么,怎么去约请,约请是应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约请。

  2、请同学们把这次约请的要求读一遍。

  3、指导看图:顾老师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如果你是三(1)中队的中队长,你会怎样去约请呢?请同桌先讨论,再分角色演练一下。

  5、指名两位学生表演。(师生共同评议,明确训练要求)

  6、我们约请别人时除了说话有礼貌,还应注意说清楚约请的原因,约请的内容和要求要讲具体。

  7、现在请同桌之间再按要求表演一下。

  8、指名学生表演。

  9、同学们明天就是星期天了,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不想约你的好朋友出去游玩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3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 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 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4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 )”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这里栽着()。一棵棵榕树就像()撑开的(),树叶(),可以(),()。树下(),每逢(),()总是()。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5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6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7

  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 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 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 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 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 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 指名发表看法。

  4、 读例文,再交流。

  (1) 学生自由读。

  (2) 指明朗读。

  (3) 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三 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 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 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 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 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 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 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 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 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 好朋友之间互改。

  2、 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一 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二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三 誊写习作。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习——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近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平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 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习讲述

  1.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1.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上学期我们进行的古诗研究一样,模仿着写一篇文包诗。老师相信,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设计: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课文,写一次有趣的活动。

  教学内容

  分析《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看图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文(师配音朗读)

  2、解决字音:要读好课文,必须先扫清生字,大家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3、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兴假似将

  4、自读课文了,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优美的朗读?

  6解决字形: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7、解决字义: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三、理清脉络

  1、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课文写的是哪时发生的事?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能用“每当……便想起……”说句话吗?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输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1、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捡贝壳……”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二、精读课文,体验其“趣”2、引导学生交流。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5)乐趣五:满载而归。把句中的“战利品”换成其他内容,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可以怎么说?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 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1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

  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俺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身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测揣测该这样来演。呆会儿俺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扮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每,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俺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咦,怎么俺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俺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俺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4)、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俺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读)俺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俺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俺们可别光顾着自身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过渡:刚才俺们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捏大虾、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乐趣。那么,让俺们一起把体会到的乐趣用最动听的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俺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境呢?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假如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说,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示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假如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1、心情小结。

  今天,俺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出示《大海啊故乡》歌词,同时配上音乐)这是作者最爱唱的歌《大海啊故乡》,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俺们可以在音乐声中,把俺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

  4、生唱歌、读歌词。

  七、作业自助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曲。

  3、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美文。

  4、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5、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根据自身的喜好任选一至两项,课后完成)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xx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

  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2、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藏民 地区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下 动员 感激 平平展展 尽心尽力 多音字:挨 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 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5

  教学目的:

  1.对形声字有初步的了解,辨别形声字。

  2.了解形声字的结构类型,能正确说明生字表内形声字的结构。

  3.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复习生字表,并掌握生字表。

  教学重点:

  了解形声字的结构类型,能正确说明生字表内形声字的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复习生字表,并掌握生字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形声字

  出示儿歌:船上有只锚,家里有只猫。船上的锚两个爪,家里的猫四只脚。

  船上的锚能停船,家里的`猫四只脚。锚和猫,莫混淆。看看偏旁就知道。

  1)指名读。

  2)你是怎样借助偏旁辨别这两个字的?指名回答。

  师:“锚”是铁质的,所以是“钅”旁,“猫”是动物,所以是“犭”旁。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有这样一类汉字,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板书)

  二、举例讲解,掌握结构

  1.出示:“盯、鹂、竿、裂”四个字,说说这四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1)师:“盯”:“目”(形旁),“丁”(声旁),“目”表示“盯”的意义与眼睛有关,“丁”表示读音。

  2)指名分别说出其他三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2.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3)齐读。

  3.讲解“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1)出示“闷”字,指名读。

  2)说说“闷”字的意思。

  3)指名说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总结出“内形外声”。

  4.同法学习“阁”,总结出“外形内声”。

  5.教师小结形声字的六个结构类型。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指出下面形声字的构型:装、蚊、泻、爸、、型、、跨、、同桌,并指名答案。

  2.在生字表中找出一个形声字,并在旁写上它的构。指名回答。

  3.出三个同形旁的字,并明其异同。

  范例:江、河、湖、海、泪、

  4.出三个同声旁的字,并明其异同。

  范例:叮、

  5.明下面形声字的形旁,并根据其形旁判断其意。

  面壁思完璧

  人心惶惶灯火煌

  6.字填空

  心()

  眼()

  情清

  ()()坐

  晴睛

  ()

  ()天

  7.根据形声字的常,改正下面中的字:

  1.曲折蜿蜓(蜒)

  2.星期布(棋)

  3.架()

  4.涅着(捏)

  5.棉起伏()

  6.四啼生(蹄)

  四、小内容,布置作

  1.教小:今天我学了形声字,知道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成。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生字表中的汉字。

  2.作业:

  1)把生字表中的形声字根据6个结构类型进行归类。

  2)汉字家族中还有象形字、会意字等汉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三年级的教案02-02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5

三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03-09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4-29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1-28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08-25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9-26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29

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的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