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红旗颂》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红旗颂》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具准备:录音机、欣赏磁带、钢琴、投影主旋律谱、录像机、电视机、《红旗颂》演奏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
(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
⑴.A段:(第一段)
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⑵.B段:(第二段)
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⑶.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教案 fanwen.weiyujianbao.cn) 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
(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
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篇幅较长的管弦乐曲《红旗颂》,熟悉了她的主题音乐,从中体会了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后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你一定会倍感亲切。
附板书设计:
管弦乐曲《红旗颂》——吕其明
投影主题音乐
乐曲结构:A+B+A
A:宽广、辉煌、赞颂
B.坚定、豪迈、激昂
A.优美、深情、歌颂
综合课《茉莉花》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茉莉花》,体验民歌中小调的美感,并感受不同地区《茉莉花》的不同风格,了解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和形象,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音乐、舞蹈、画面,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风格、美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2、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片、纸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听《茉莉花》乐曲进教室。
2、引导学生讲出歌曲的名称:《茉莉花》。
3、通过听《茉莉花》乐曲,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设计意图:通过听赏音乐《茉莉花》进教室,让学生讲出歌曲的名称:《茉莉花》、以及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多层次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1、通过边听歌曲边欣赏画面,从小桥流水、美伦美焕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景启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茉莉花》的音乐风格。2、请学生观看教师表演舞,从中感受音乐的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茉莉花》的音乐,感受音乐风格、美感.]
三、感知、学习歌曲:
1、让学生模仿简单的舞蹈动作,伴随音乐表现出歌曲的美感
2、用“u”哼唱旋律。
3、歌词学习。
4、学唱歌曲
5、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合作,同时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欣赏了解
1、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地方的《茉莉花》
(1)、方言演唱
(2)、东北唱法
2、阐明歌曲《茉莉花》在重要场合多次出现,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我国的形象。
⑴、了解关于茉莉花的故事。
⑵、观看张艺谋导演的2008北京申奥宣传片,出现了《茉莉花》演奏片段。
⑶、欣赏了解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特》片段。
⑷、欣赏了解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唱的《茉莉花》片段。
五、课堂小结
六、表现演绎歌曲茉莉花,结束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茉莉花》是一首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民间小调,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后记:《茉莉花》是一首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民间小调,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因此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我以感受、体验、演唱、欣赏,创设轻松、民主的交流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感知、认识,在无意识的交流探讨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多种教学及表演形式来体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激情,在感受体验音乐当中去感知,并获得对祖国的自豪感,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
《校园的早晨》教案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认:“D.C.”、省略跨越记号、“Fine”记号。
3、拓展:了解台湾校园歌曲,欣赏校园歌曲《童年》等。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知道“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结束记号”在歌曲中的用法以及正确的演唱顺序。
3、了解校园台湾校园歌曲,感受清新、质朴的风格,领略校园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是清新活泼的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该歌曲有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共同创作,80年代曾经在我国校园内分靡一时,现在仍在传唱,最初是男女二重唱,后有多种版本出现。歌曲的旋律清新活泼、优美动听。曲中反复的地方很多,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各种记号,正确掌握演唱顺序。此外,歌曲中切分节奏、前半拍休止较多,学唱时要注意在适当的地方及时换气,以保证唱准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通过欣赏《童年》《同桌的你》等歌曲,充分感受校园歌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难点:
歌曲中前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以及各乐句间的紧密衔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的耳朵先来活动一下,一起欣赏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表现了什么?(欣赏歌曲《童年》片段)
生:(说感受)
师:说的真好,这是一首和我们同学有关,表现校园生活的歌曲,我们把这类歌曲就叫做校园歌曲。(介绍校园歌曲的特点)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一起来听一下。(听录音范唱同时出示歌谱)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地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这一首歌曲?
生:想
2、认一认
师:在学唱歌曲前,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几位新朋友,请同学们在歌曲中找一找他们在哪?
生:答(多媒体出示)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多媒体出示)
师:有了他们的参与,歌曲的演唱顺序就改变了,谁来说说下面的这一条应该怎么唱?(ABAC)
师: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大家,请你看一下《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它的演唱顺序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回答)
4、复听歌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看看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多媒体播放音乐)
5、学唱歌曲师:听着这么美的歌曲,老师的心也好象回到的童年时代。现在老师想把这一段歌词来读一读,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在什么地方加入了圆舞板?(教师朗读第一段歌词)
生:休止符
师:你能不能也想一种方法来替代八分休止符?
生:按自己的方式读一读
师:真不错。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打舌的方法,我觉得挺好的,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吗?
生:(读)
师:读的真棒!现在就让我们跟着琴声轻轻地把这一段唱一下。
师:想一想我们在唱这一段的时候应该是怎样一种心情,怎样一种情绪?
生:高兴、快乐
师:什么样的声音能表现这种心情?
生:清脆的、跳跃有弹性的
师:你能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吗?
生:能
师:听老师把第二段唱一下,你觉得它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教师范唱)
生:抒情、优美
生: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轻轻的把旋律哼唱一遍。(提醒:注意八分休止符)同时请同学们找一找有没有节奏相同的乐句?
师:把这两句跟老师唱一唱
生: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老师唱其他的几句,你们唱刚才的两句,看看我们的默契怎么样。(师生接口唱)
师:对调一下,你们唱老师唱的。
师:你觉得这几句中哪些地方有难度的?
生:指出难点
师:解决难点(直到长成参天大树)①切分节奏②找找不同的地方
师:把两句连起来,我们发现后面一句的音比前面一句要高,所以我们唱的时候声音也应该更高昂一点。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句(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在节拍上有什么特点?(混合拍)
师:现在把第二段完整的演唱一遍
师:唱的真不错。最后我们把结束句一起来唱一下,它和那一句很相似?
生:第一段的“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
师:哪里不同?
生:小树
师:把第一段和结束句连起来唱一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我们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老师希望在唱的时候能够看到你们愉快的表情。好吗?
三、拓展
师:校园歌曲还有很多,你都知道哪些校园歌曲?
生:(回答)
师:我们学校的校歌是不是校园歌曲?一起来唱一唱。
师:老师这边还给大家带来了几首校园歌曲,一起来欣赏。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校园歌曲,也学唱了歌曲《校园的早晨》、还欣赏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歌曲,当然,校园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搜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本节课是人音版音乐第14册第一单元的欣赏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14册第一单元是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欣赏的和学习,让学生了解红色音乐,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按照《音乐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这一学习领域。《课标》对该领域的学习如下表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内容及分析
内容: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
合唱歌曲《保卫黄河》
管弦乐曲《红旗颂》片段
分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是课外选取的教材,创演于1964年,是由一批革命历史歌曲组成的,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表现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
《保卫黄河》是第一单元的教材,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的一首合唱歌曲。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队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
《红旗颂》片段是课外选取的教材,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描写了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音乐内容、体验情感的变化,能够结合姊妹艺术与相关学科,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感受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增进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体验、学习团结斗争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中学生的认识领域有所扩展,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有所增强。通过多种媒体,也曾接触到部分革命题材音乐、影视歌曲等。学生对这类“老掉牙的音乐”可能缺乏兴趣,但学生对革命故事容易引发兴趣。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结合姊妹艺术和其他学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采用合作学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姊妹艺术与相关学科,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内容和情绪,从红色音乐中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背景,从而培养学生对革命题材的音乐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营造教学环境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尽可能地使学生融入音乐的氛围中,使其愉悦地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的美感。
2)设情境,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分组合作讨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获得主体经验,并互相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四、教学实施程序
渲染气氛,激发感情(1分钟左右)
先用歌曲《东方红》作为背景音乐进入教室,组织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渲染气氛,学生对熟悉的、会唱的歌曲有不自主哼唱的倾向,教师先故做不自觉地哼唱,带动学生,将其引入音乐。然后提问制造悬念:“你发现了这首歌曲背后隐藏的故事了吗?”从革命故事切入音乐,抓住学生对革命故事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主动去探究音乐的内容,创作背景等。
师:在这歌曲里,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走进音乐,去听一听看一看。(创设情景,以此为线索)
创设情境——投入感情(16分钟)
1、多媒体播放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片段(2分钟),视听结合,能使学生先对革命题材的歌曲、音乐产生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到音画中去,在学生的兴趣逐渐上涨时,再播放几首影视歌曲的小部分片段,或给学生展示一些电影片段,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的看过的电影电视,学过的历史知识等,对了解的歌曲或音乐积极讨论交流,对不了解的歌曲或音乐则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望就强烈起来,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探索研究,互相交流中去。此时,教师要进行适度的组织调控,避免学生因讨论热烈,自由交流过度而导致教学进行的失控。教师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处在抗战时期,我是战地记者,你能用几句话简要介绍一下境况吗?”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画面和故事中去,积极思考,展开想象。(6分钟)
2、结合图片,播放合唱《保卫黄河》,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时,称热打铁,给学生新鲜的学习材料,学生就有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保卫黄河》的音乐内容、情绪有了一个整体的感受体验后,开展音乐活动,让学生释放情感,表达自己的体验过程。(8分钟)
创造表演——表达感情(22分钟)
1、分小组,分部分复听《保卫黄河》,每组分别讨论一部分,将感受体验1的音乐内容,音乐情感,用绘画色彩、表演等展示体验音乐的过程,并用语言文字阐述解释色彩、表演各表现的音乐内容和情绪。教师给予启发提示和引导,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情感变化。教师要启发学生用所掌握的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知识感受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进行小组比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随堂进行点评。学生对《保卫黄河》也完成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感知体验过程。(19分钟)
3、继续以情境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教师:“在我们不同形式的抗战下,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结合开国大典图片,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让学生体验抗战胜利的激动心情,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3分钟)
总结——延续情感(6分钟)
1、在管弦乐曲《红旗颂》的音乐中,教师提问:这些音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这些革命题材的音乐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总结(音乐内容、音乐情绪、体现的精神内涵等)(5分半钟)
2、课后延展,你还知道哪些革命歌曲和歌曲里的故事?收集你最喜爱的革命歌曲和相关故事与同学交流。这一环节为下节课学唱革命歌曲作准备。在《东方红》的背景音乐中结束本课教学。(半分钟)
初中音乐《梁祝》说课稿
使用教材:《梁祝》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音乐,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1、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3、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附板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十送红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
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
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10分钟
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30分钟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教案 fanwen.weiyujianbao.cn) 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
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5分钟
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四、板书设计十送红军——江西民歌
留恋、企盼
七年级《渴望春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二)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二、说教法
步骤教学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评价
课前准备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展开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复听《渴望春天》两遍。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避免音乐课成为特长生的课堂的现象。
学习作品的风格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弹奏《渴望春天》,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学习作品的结构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
a+a1+b+a2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介绍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为摆脱大主教的控制而斗争,悲惨的生活,乐观的精神,创作出许多美好的作品师充满激情的讲述: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缅怀一代音乐大师。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拓展尝试创作a+a1+b+a2结构的小短歌,巩固所学知识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要求注意:
1.词曲风格要统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3.最后要有结束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共同评议,及时进行表扬鼓励。通过创作实践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巩固会用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老师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利用下节音乐课,召开一次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班会,以文字、图像、音响、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够展开交流和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收集的成效和意义.
当兵的人说课稿
歌曲演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授课内容是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曲《当兵的人》。教学重点: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唱《当兵的人》;根据歌曲
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振奋学生精神,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对歌词的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方面的培养和渗透。
一、说教材
《当兵的人》写于1994年,是歌词作家王晓岭和曲作者藏云飞、演唱者刘斌共同创作的一首当代军人歌曲。此曲反映了中国士兵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主动放弃很多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职责。
本课选唱这首歌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聆听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使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振奋青少年的精神,使他们能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歌曲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2、能力目标:在初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后,(如:声音在歌曲中的作用;气息的支持;掌握共鸣腔体的运用;唱准切分音及倚音。)能够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要求学生感受词曲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感情。
4、德育目标:要求学生探究歌词的含义,通过多媒体教学,教育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从中学会感恩;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向人民解放军学习,夯实基础,争取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说教法
1、导入法:通过演唱我们最喜欢的歌曲,导入思考军人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然后进行歌曲《当兵的人》的教学。
2、象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人民子弟兵与老百姓究竟那里不一样,体现人民子弟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3、对比教育:通过展示伊拉克战争中的图片,问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让学生通过对比感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
2、体验法:通过聆听及学唱《当兵的人》这首歌,使学生在音
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与体验,通过多媒体的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好奇心和探究课题的愿望,并激发学生、产生学唱歌曲的极大欲望。
四、说学法:教师创设情境,以探索讨论式的方法学唱这首歌。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识:
通过7个小矮人引出7个音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进行竖笛曲《麦克唐纳》的复习。
(二)通过《麦克唐纳》欢快的旋律导入学唱新歌《当兵的人》。
(三)认知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演唱者,及对歌词大意有初步的了解,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
(四)传授新知识与新技能
1、切分节奏的训练。
2、前倚音的作用。
3、段落的分析。
4、歌唱中气息的运用,吐字,行腔的歌唱方法。
5、熟悉旋律与歌词,达到基本完整的歌唱。
(五)歌曲的艺术处理,即(情感及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幻灯片展示的一些事件及其人物的对比,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真正感悟到我幸福我们生在中国。
《雪绒花》说课稿
一、说内容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2、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3、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
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
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
学生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六)最后要求学生满怀激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七)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所学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能。
2、学习演唱中情绪的变化,情感培养是否达标。
(八)作业:小练笔《夯实基础,为国争光》。
唱歌综合课《采金秋》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教材分析: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目标: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节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了《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
【七年级《红旗颂》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欣赏课教案01-13
音乐欣赏课教案03-18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04-11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02-10
快乐颂音乐教案03-28
音乐教案-《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08-17
《雷电颂》教学设计08-18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07-30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颂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