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回眸
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回眸
真情搭建“连心桥”奋力实现“村村通”
------竹山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回眸
听上广播、看好电视是偏远贫困山区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最大心愿。1998年国家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我县共实施了三批“村村通”工程,先后完成了102个盲点行政村的广播电视信号落地建设任务,全县17个乡镇实现县乡光纤电缆大联网,联网行政村达163个,占全县行政村的65,有线电视用户达3.8万户,20多万农民群众听上了广播、看上了电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广播电视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丰富文化生活,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亲切地把“村村通”工程称为“连心工程”、“民心工程”。
2004-2005年期间,以50户以上自然村为重点的第四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上级批准我县5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任务为254个,是十堰地区数量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县。为了按时间、保进度、高标准完成任务,在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工程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第四批“村村通”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科学制定方案,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用超常手段、超常措施,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5月底,全县254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共架设光纤电缆789.2公里,光节点226个,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892户,有效解决了68127名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同时,在实施县乡光纤大联网的过程中,加快恢复“返盲”村广播电视建设,着力建立长效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农民群众收看广播电视的时间、内容和质量,确保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户户通”、“永久通”。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广泛宣传,认识到位。
竹山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县,有着传播农村广播电视文化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良好文化氛围。在实施“村村通”工程的过程中,我们着力以“思想通、认识高”为先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整合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利用广播电视、《今日竹山》及网络媒体,开办专栏,定期通报“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进展、成效,大张旗鼓宣传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人物,激励和引导更多的群众投入到“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来。二是组织队伍开展入户宣传。抽调技术人员组成7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队,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走村串户,深入农家开展宣传,通过召开中心户长座谈会、利用村民大会发放“村村通”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解答群众心中的疑惑,让“村村通”工程深入民心。三是多管齐下开展重点宣传。以乡村两级基层干部为主体,通过出动宣传车、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村通”工程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实施方案,把基层干部的思想、行动和工作热情统一到服务“村村通”工程建设上来,形成上下联动、干群齐抓的合力。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竹山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县发改局、扶贫办、财政局、广电局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县“村村通”工作。县政府还把“村村通”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县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和督办项目,批转了我局制定的《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召开联席会、专题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为推进工程落实,县委书记董永祥、县长沈学强多次深入乡村院落了解村村通进展情况,察看信号覆盖和进村入户情况,现场解决“村村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定期听取广电部门的汇报,在全县掀起“村村通”建设热潮。为加快进度,春节过完,县政府从政府办、发改局、广电局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技术骨干组成“村村通”督查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由县长助理王光武带队,深入各乡镇工程一线,巡回督导检查。4月份,继省局督办之后,更加引起了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县长沈学强亲自布暑,并以竹政办发[2006]41号文件下发给各乡镇、县政府有关单位,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办检查,要求从政府办、发改局、广电局、交通局、工商局等单位抽调人员、出动车辆、集中十天时间,对全县17个乡镇254个项目村,逐村逐院进行检查督办,任务到项,时间到天,责任到人,村村过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办通报;5月初又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兑现,确保了工程的圆满完成。得胜镇等17个乡镇为支持工程建设,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下发文件,明确专人负责,层层召开
动员会,积极组织民工义务投工投劳,对工程占用青苗补偿等费用全部减免,得胜镇党委书记范琦、双台乡党委书记毛光伟等领导多次深入建设现场对工程中埋杆架线,破土移树,穿河挂桥涉及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为工程提供后勤保障,营造良好的环境。楼台乡明确一名副书记,在春耕大忙之际,组织劳力30多人,日夜施工,确保6个项目村任务如期完成。麻家渡镇在村村通工程实施中,有几根杆子涉及到占用老百姓农田青苗补偿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安排每根杆子按40元现金,由镇宣传委员李光才亲自送到农户家中,从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县呈现出领导关心,部门努力,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三是建立村村通工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县委、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作为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明确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级负责,落实服务”的方针,在研究制定我县“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实现我县165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的目标,本地广播电视网络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为保证工程推进,县委、县政府设了专项资金,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仅2005年落实到位配套资金40万元。2006年初又从扶贫办、发改局,解决资金20万元。县直单位和乡镇把资助贫困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作为扶贫内容,纳入了包村扶贫计划,积极帮扶联系点群众解决收看有线电视问题。县信用联社为支持联系点---深河乡两道村开通有线电视出资1万元。县广电局、县网络公司去年还为联系点擂鼓镇腰庄村农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今年又为金岭村300户农户及深河乡井泉村农户全部无偿安装有线电视。同时,全县还广泛发动干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捐助活动,各部门投资、投劳、投工折算达291万元,全力支持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四是建立村村通工程考核体系。全县“村村通”工作采取落实责任的办法,确定县、乡、村三级责任范围,将覆盖任务进行分解,年终会同其它工作和目标一起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并作为考核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农户的重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特别是去年还列入党员先进性教育实事工程,作为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一个有效载体。有效地推进了工程进度。
三、科学规划,快速推进。
在认真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光纤联网26 4和电缆联网26 4即工程实施至少收看26套电视节目和收听4套广播节目,确保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少儿频道和湖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和竹山新闻频道电视节目,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竹山调频四套广播节目,工程建设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所有实施项目的村与县光纤联网的组网方式,以县局中心机房前端为中心,以网络分公司各营业部为基础,通过二级光纤辐射竹山全境,即到行政村的光纤采用6芯光纤,到自然村的采用4芯光纤,实行光纤到村,电缆入户。网络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要功能,以改善收听,收视节目质量,增加节目套数,增强服务功能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全县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增加入网率,实现“全县一张网,县乡一盘棋”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之初,我们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追求合理的性价比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方便性,进行一次性规划,分布实施,在网络设计上坚持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注重效益。根据我县实际,采用目前catv网络传输主要采用的入网方式之一: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做到既满足目前的基本收视,又便于升级满足将来新业务对基础网的要求。网络结构先进合理,既能支持当前模拟业务,又要兼顾数字业务,为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打好基础。为保证质量,迅速出台了《网络工程立项管理实施细则》、《网络工程施工规范》、《高空作业管理规定》、《网络工程验收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行为。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既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又非常好的维护了广电用户的收视利益,还为长期通、永久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工程实施中,将市场经济理论运用到“村村通”建设过程中,把“村村通”不仅作为广电事业推进,更是作为广电产业来突破。我们坚持以建设为主,发展为辅,边建设、边发展的工程建设思路,不等不靠,积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一是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和财政部门借款,想法筹措资金300万元。二是利用与合作企业和单位的良好信誉,与厂家签订协议,先发货,后按工程进度分批付款,保证了工程中的配套材料及时到位。确保了工程的快速推进。
四、强化管理,严格验收。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按标准规范操作。一是严把方案编制关,严格按照县政府批转的《2004-2005年竹山县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二是严把设备配置关,对国家统一招标采购到位的设备,认真做好验收,入出库工作,按设计规划使用设备,做到不浪费每一台设备,每一米光纤、每一米电缆,甚至一颗螺钉。明确县广电局技术办,统一发放,网络公司签字领取,全部用于村村通建设。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村村通配套资金,设立专户,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竹山县“村村通”广播电视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并严格按照县物价局制定的《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及安装收费标准》向农民收费,但我们为了让农民得实惠,涉及项目村有的减半收取初装费,有的甚至免费安装。四是严把验收关,为强化“村村通”验收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据《湖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试行办法》(鄂广技字[2005]15号)文件的验收标准,县广电局与县发改局联合组成“村村通”工程验收小组,对254个项目自然村逐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发给《验收合格证》。在组织工程验收过程中,对出现不符合规定的,由网络公司负责全部整改到位,以测试达到标准为止。五是严把行业管理关。为确保“村村通”工程长期通,永久通,我县还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让利于民,对有线电视网内的“小天锅”进行依法取缔并免费入网。入网后按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只收取维护费用,既提高了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又理顺了行业管理秩序,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政策、送给千家万户。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村村通的维护由网络公司分片负责,责任到人,一包到底。推行企业化经营机制,并使之成为服务社会化的企业,搞好社会化的服务,确保真正实现村村通“长期通”、“永久通”、“户户通”。
五、倾心为民,真情奉献。
为了让广大农民早日看好电视,我们一边跑项目,一边搞建设,发扬竹山广电人不怕苦、不怕累,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想尽千方百计把好事办好,让村村通工程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工程。在项目建设筹资上,广电系统干部职工拿出个人积蓄,组织社会资金,借资260万元,支持工程建设。动员外出务工人士为家乡村村通工程奉献爱心,为工程建设争取到了难得的建设资金,缓解了整个工程所需1479.2万元的资金压力。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组成四个施工专班,东西南北,风雨无阻,同步进行。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施工人员放弃了节假日和双休日,坚持吃住在工地,抢晴天战雨天。施工队同志们的真情奉献和艰辛劳动,深深地感动了山区的老百姓,许多农户还主动为他们送水送饭,谱写了一曲曲团结奋进,共建村村通的动人篇章。网络公司经理李东升一直坚持和施工队一起并肩作战,栽杆、拉线亲自上阵,头顶烈日,脚登高山,腰系泥龙绳,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在去年腊月28日的傍晚,还坚守在深河乡茅坝村架线的一线。秦古镇营业部主任朱霞,虽为女儿身,干起活来却不让须眉,一天到晚指挥并参战在施工一线,爬杆子,挖窝子,架线、安装、调试,样样干在先,技术严把关,一年发展500余户有线电视用户,打破五个行政村多年不通有线电视的历史,保证了项目村的按时完成。正是这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确保了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254个自然村的工程建设任务能够按时间、按标准、按质量圆满完成。(作者系县广电局副局长)
动员会,积极组织民工义务投工投劳,对工程占用青苗补偿等费用全部减免,得胜镇党委书记范琦、双台乡党委书记毛光伟等领导多次深入建设现场对工程中埋杆架线,破土移树,穿河挂桥涉及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为工程提供后勤保障,营造良好的环境。楼台乡明确一名副书记,在春耕大忙之际,组织劳力30多人,日夜施工,确保6个项目村任务如期完成。麻家渡镇在村村通工程实施中,有几根杆子涉及到占用老百姓农田青苗补偿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安排每根杆子按40元现金,由镇宣传委员李光才亲自送到农户家中,从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县呈现出领导关心,部门努力,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三是建立村村通工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县委、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作为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明确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级负责,落实服务”的方针,在研究制定我县“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实现我县165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的目标,本地广播电视网络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为保证工程推进,县委、县政府设了专项资金,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仅2005年落实到位配套资金40万元。2006年初又从扶贫办、发改局,解决资金20万元。县直单位和乡镇把资助贫困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作为扶贫内容,纳入了包村扶贫计划,积极帮扶联系点群众解决收看有线电视问题。县信用联社为支持联系点---深河乡两道村开通有线电视出资1万元。县广电局、县网络公司去年还为联系点擂鼓镇腰庄村农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今年又为金岭村300户农户及深河乡井泉村农户全部无偿安装有线电视。同时,全县还广泛发动干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捐助活动,各部门投资、投劳、投工折算达291万元,全力支持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四是建立村村通工程考核体系。全县“村村通”工作采取落实责任的办法,确定县、乡、村三级责任范围,将覆盖任务进行分解,年终会同其它工作和目标一起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并作为考核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农户的重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特别是去年还列入党员先进性教育实事工程,作为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一个有效载体。有效地推进了工程进度。
三、科学规划,快速推进。
在认真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光纤联网26 4和电缆联网26 4即工程实施至少收看26套电视节目和收听4套广播节目,确保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少儿频道和湖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和竹山新闻频道电视节目,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竹山调频四套广播节目,工程建设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所有实施项目的村与县光纤联网的组网方式,以县局中心机房前端为中心,以网络分公司各营业部为基础,通过二级光纤辐射竹山全境,即到行政村的光纤采用6芯光纤,到自然村的采用4芯光纤,实行光纤到村,电缆入户。网络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要功能,以改善收听,收视节目质量,增加节目套数,增强服务功能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全县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增加入网率,实现“全县一张网,县乡一盘棋”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之初,我们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追求合理的性价比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方便性,进行一次性规划,分布实施,在网络设计上坚持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注重效益。根据我县实际,采用目前catv网络传输主要采用的入网方式之一: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做到既满足目前的基本收视,又便于升级满足将来新业务对基础网的要求。网络结构先进合理,既能支持当前模拟业务,又要兼顾数字业务,为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打好基础。为保证质量,迅速出台了《网络工程立项管理实施细则》、《网络工程施工规范》、《高空作业管理规定》、《网络工程验收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行为。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既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又非常好的维护了广电用户的收视利益,还为长期通、永久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工程实施中,将市场经济理论运用到“村村通”建设过程中,把“村村通”不仅作为广电事业推进,更是作为广电产业来突破。我们坚持以建设为主,发展为辅,边建设、边发展的工程建设思路,不等不靠,积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一是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和财政部门借款,想法筹措资金300万元。二是利用与合作企业和单位的良好信誉,与厂家签订协议,先发货,后按工程进度分批付款,保证了工程中的配套材料及时到位。确保了工程的快速推进。
四、强化管理,严格验收。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按标准规范操作。一是严把方案编制关,严格按照县政府批转的《2004-2005年竹山县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二是严把设备配置关,对国家统一招标采购到位的设备,认真做好验收,入出库工作,按设计规划使用设备,做到不浪费每一台设备,每一米光纤、每一米电缆,甚至一颗螺钉。明确县广电局技术办,统一发放,网络公司签字领取,全部用于村村通建设。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村村通配套资金,设立专户,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竹山县“村村通”广播电视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并严格按照县物价局制定的《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及安装收费标准》向农民收费,但我们为了让农民得实惠,涉及项目村有的减半收取初装费,有的甚至免费安装。四是严把验收关,为强化“村村通”验收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据《湖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试行办法》(鄂广技字[2005]15号)文件的验收标准,县广电局与县发改局联合组成“村村通”工程验收小组,对254个项目自然村逐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发给《验收合格证》。在组织工程验收过程中,对出现不符合规定的,由网络公司负责全部整改到位,以测试达到标准为止。五是严把行业管理关。为确保“村村通”工程长期通,永久通,我县还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让利于民,对有线电视网内的“小天锅”进行依法取缔并免费入网。入网后按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只收取维护费用,既提高了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又理顺了行业管理秩序,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政策、送给千家万户。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村村通的维护由网络公司分片负责,责任到人,一包到底。推行企业化经营机制,并使之成为服务社会化的企业,搞好社会化的服务,确保真正实现村村通“长期通”、“永久通”、“户户通”。
五、倾心为民,真情奉献。
为了让广大农民早日看好电视,我们一边跑项目,一边搞建设,发扬竹山广电人不怕苦、不怕累,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想尽千方百计把好事办好,让村村通工程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工程。在项目建设筹资上,广电系统干部职工拿出个人积蓄,组织社会资金,借资260万元,支持工程建设。动员外出务工人士为家乡村村通工程奉献爱心,为工程建设争取到了难得的建设资金,缓解了整个工程所需1479.2万元的资金压力。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组成四个施工专班,东西南北,风雨无阻,同步进行。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施工人员放弃了节假日和双休日,坚持吃住在工地,抢晴天战雨天。施工队同志们的真情奉献和艰辛劳动,深深地感动了山区的老百姓,许多农户还主动为他们送水送饭,谱写了一曲曲团结奋进,共建村村通的动人篇章。网络公司经理李东升一直坚持和施工队一起并肩作战,栽杆、拉线亲自上阵,头顶烈日,脚登高山,腰系泥龙绳,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在去年腊月28日的傍晚,还坚守在深河乡茅坝村架线的一线。秦古镇营业部主任朱霞,虽为女儿身,干起活来却不让须眉,一天到晚指挥并参战在施工一线,爬杆子,挖窝子,架线、安装、调试,样样干在先,技术严把关,一年发展500余户有线电视用户,打破五个行政村多年不通有线电视的历史,保证了项目村的按时完成。正是这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确保了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254个自然村的工程建设任务能够按时间、按标准、按质量圆满完成。(作者系县广电局副局长)
【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回眸】相关文章:
县“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事迹材料08-17
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08-12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汇报08-12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汇报08-15
在全市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16
在全市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08-16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8-16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8-15
县校安工程建设工作总结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