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高公共决策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提高公共决策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文/李春生
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减少公共决策失误,节约决策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
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内涵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系统为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作出各种决定的过程。公共决策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或是牟取私利,而是为了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决策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公共决策科学化就是指公共决策这一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分析公共问题,提高对公共决策的认识。二是科学的决策理论、方法、手段。积极运用我国在公共决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同时,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理论、方法和手段,指导公共决策实践。三是完善的公共决策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情报信息系统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四是公共决策民主化。在公共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使决策能够充分体现民意,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影响公共决策科学化的主要因素
目前,存在许多影响和制约公共决策实现科学化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错误思想和落后观念的影响。决策是决策主体对需要解决问题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者的思想观念制约着公共决策目标的选择、方案的优化、实施和评价。决策者的错误思想和落后观念会导致决策结果脱离实际,背离群众,造成失误,甚至违背公共利益。第二,决策体制不健全。决策体制是影响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公共决策体制仍不健全,决策权与执行权不分,决策咨询组织发育缓慢,决策的预测、沟通、协调、参与、监控、责任、评估监督等机制亟待完善。第三,决策理论研究落后。我国公共决策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滞后,而西方决策理论、方法、技术与我国国情和实际存在差距,无法照搬,致使理论指导作用发挥不够,经验决策占主导,制约着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第四,公众参与不足。一方面,我国公众参与决策的范围狭窄,缺乏有力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公众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对社会公共事务缺乏责任感。以上两个原因致使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度较低,造成公众对公共决策缺乏认同感,阻碍了决策的民主化。
提高公共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1.强化决策主体的素质
当前,随着公共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公共决策问题日益复杂。决策主体作为决策过程中主观能力的体现者,其素质关系到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提高决策效率,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有原则和活力,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高素质决策人才,让他们在决策实施过程中担任领导者、组织者,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自觉地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决策理论和方法。此外,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政府要始终坚持“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吸收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到决策部门,保证决策主体的素质。
2.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合理运用决策方法
公共决策科学化,很大程度取决于决策程序及方法的合理运用。没有科学的决策程序,就难以形成正确决策,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是现代科学决策制度的重要标志。科学决策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一是认识决策问题;二是确定决策目标;三是拟定决策方案;四是分析方案;五是选择方案;六是实施方案;七是评价决策效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要坚持决策科学程序。对各种公共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研究,根据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决策方法,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3.建立有效的公共决策法律监督机制
为了防止公共决策不良后果的出现,提高决策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必须建立民主、开放、有效的决策监督机制。建立公共决策监督机制,其核心是对决策主体进行有力的民主监督,使其决策职权在民主、科学的管理下实施,把权力和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感。从目前公共决策来看,一是要建立整套决策监督机制,如政务公开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对行政决策领导者是否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决策进行监督,对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督查。二是要规范行政决策领导者的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该集体讨论的,要严格按程序、按原则集体表决,避免少数人越权处理重大问题,搞少数人说了算;该分工负责的,要职责权限明确,责任到人,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事无巨细,都推给集体讨论,搞形式的集体领导,实际上无人负责。
4.规范决策后评价及责任追究机制
决策后评价和责任追究是目前公共决策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待重视及加以改进。决策评估体系可以使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决策的成效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了解,有助于检验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决策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各级人大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决策评估,制定决策评估制度,保证重大决策必须受到准确、及时的评估。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坚持目标导向的原则,决策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效,依据执行决策的结果作出评判,防止只看重形式、夸大成绩的不良倾向。坚持综合分析原则,对于执行效果要作具体分析,综合考虑科学合理性、协调性、可操作性,从执行者能力素质、权威性以及客观环境资源、社会群体认同等方面统筹考虑。坚持标准化原则,根据不同的类别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公正的决策评估结论。其次,完善评价机构。出于主观因素,决策的制定者或实施者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跟踪决策实施并作出评估结论,可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有利于评价体系的完整、科学和客观。力求使公共决策过程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制思想,真正做到“谁决策、谁负责”。
5.疏通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正努力开辟多种公民参与渠道,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更便捷的沟通。然而,实际中却存在民意不能准确及时上传的现象。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彻底改观,必将阻塞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保持参与渠道的畅通无阻。实现公民参与决策的法制化。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府应不断完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规定公民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权利。以此保证公民参与到各种公共决策中来,从而推动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作者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党校
【提高公共决策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相关文章:
探寻科学写作路径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04-26
有关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点思考05-31
提高乡镇党委经济决策水平的思考工作体会08-24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08-23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08-24
浅谈教学反思提高生物教学水平08-24
提高学生字词水平的几点做法08-25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字水平08-23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10-13
经验交流: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