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读后感1
看完《干法》,轻轻闭上眼睛,浮现脑海的是“居安思危”“热爱工作”“追求完美”“人生*工作的结果=热情*能力*思维方式”等等,这些经典语录让我受益匪浅,它的确打开了工作的另一层定义......
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浅显易懂,其中的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坚持的实践,现在我们国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不仅仅是为了温饱而工作。对于经济条件好的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消遣时间罢了,他们更在乎自己业余生活的乐趣,即使领导提出加班,他也会拒绝。可是,在这个时代,特别是外贸,我们拼的不仅仅是价格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服务。如果缺乏服务意识,客户就会一点点流失。而对于那些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们会把工作当作事业来看,更多地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现在的企业不乏这样的人,业务能力很强,但是比较专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看自己的得失,忽视公司的利益。记得去年工作期间,我早上打开B2B,看到客户订单核算成本时,发现公司定价不对,原来是内控课昨晚上传B2B价格时把公司定价上传错误。
我立刻和组长说了,但是她说:“你不要管那么多,现在B2B价格比公司定价低,更利于我们接单,而且价格错误是内控课的责任,就算查也查不到我们头上......”然后我越级反映给课长,才及时纠正价格并呈报董事长。此时公司已损失折算人民币10万元。如果放任不管,损失则几百万乃至更多。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再高的业务能力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要像稻盛和夫先生一样,做一个“单纯”“利他”的人,因为心思单纯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进入“心流”状态,心无杂念自然会更容易成功!
如果丰倍是一辆大巴车,那么董事长就是掌握方向盘的人,业务是踩油门的人,QC则是踩刹车的人,所有员工要争先恐后去坐前排,大家一起同舟共济,把这辆车稳稳地驶向我们的希望之园!
经典读后感2
《活着》在同事推荐的上看到排名看到的,决定看这本书是名字吸引到了我,挺感谢同事给我的电子稿,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作者余华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徐福贵年轻时是个阔少爷,他吃喝嫖赌、挥霍奢侈,甚至目中无人。
在一次赌场上,他输掉了家里所有的地,作为地主阶级的.土豪,没有了地,他什么都不是了,从此以后,福贵一家家道中落、一贫如洗,一夜之间,从大少爷变成了贫农,但令人惊讶的是,福贵没有自暴自弃,他突然变得成熟起来,他带着母亲、妻子、儿女,在简陋的平房中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开始干苦活、下田耕作、早出晚归。但生活总是那样出其不意,令人捉摸不透。在一次回城的路上,福贵不幸被抓去当兵,就这样与家里音讯隔绝了三年,等到他辗转回到家中时,母亲已经离开了凡间,女儿凤霞成了哑巴。后来生活越来越痛苦,妻子病重,并一步步走向死亡,女儿因产后失血过多死亡,儿子因献血过多死亡,女婿做工时被板车压死,就连外孙吃豆子也被噎死了。
福贵的一生,最痛苦的是见证着一个个亲人的离开,而他还活着,活下来承受煎熬的孤独。之前亲人的离世,他还会痛苦流涕,后来他麻木了,他变得平静了,他也明白了,他就是要这样遭受无数次生活的暴击后仍然继续活着。对老父亲老母亲几十年的血脉恩情,对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儿子有庆十几年的家庭温情,对和孙子相依为命的几年爷孙情...道不完,诉不尽的感情早已无声沉淀,再也激荡不起他心中任何一道波浪。每一次亲人的离开,他能感受得到,是心在割痛,在流血,但却没有了嚎啕大哭,只有饱经风霜的脸颊任由清风刺伤。
人为什么活着?人为了什么而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段话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我认为,人是为了那短暂的幸福与快乐,就要心甘情愿地去承受一生的痛苦。无论多么黑暗的谷底,多么低迷的深渊,多么恐惧.无奈,都不能绝望,因为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什么,只有曾经在记忆中永存罢了。
生活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活着没意思”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
当工作稍有不顺心,生活不尽人意时,就开始自怨自艾、怀疑人生。
但只要读完《活着》,你就会明白:任何苦难都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只要勇敢趟过去,就是成长。
经典读后感3
《人生不设限》这本书是澳大利亚力克·胡哲的著作,内容以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在描述自己经历的同时,给人们以生活意义的启迪。
力克·胡哲是一个天生没手没脚的人,但他却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活出了不设限的'生命奇迹。开始,他一无所有,不愿意和人接触,最后,他战胜自我,不断超越,后来不仅拥有了温馨的家庭,同时在世界各地都有大公司和别墅。《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不是为了向我们炫耀他自己有多么富有,而是向我们讲述了他那激情的生命体验,以及教育我们怎样处理各种困难和怎样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踢毽子,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她们有些排斥我,主要是怕我给他们拖了后腿。我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心里难免会有些不平衡,在这种尴尬的氛围中,我想:既然踢不好,那就放弃吧,免得同学们为难,我也伤心。后来,爸爸给我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我每天坚持练习,日复一日,我进步了许多,很快融入了这个团体。
同学们,如果你在遇到困难打算放弃时,力克说:“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你会发现,拒绝退场的结果令人惊讶,只有拒绝再试一次的人,才会被打败。”如果你心里忧伤难过,力克说:“在悲伤的另一边,有一条不同的出路,会让你更坚强,更坚定,让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力克的故事带给我激情,带给我勇气,让我更有力量去面对一切!
经典读后感4
所谓一本营销著作,我认为更像一种读心的书,定位对于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不同。然而如何在其中抓到共同点,就好比书中所说抓住人的心智。
所谓定位一件物。好比汽车的品牌,宝马是动力,奔驰是商务,沃尔沃是安全。在之前,甚至有过每一种品牌的车经常出入场合的数据分析,这也是在做有关于车主的定位。所以通过事物也可以定位人,通过人也可以定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改变了其定位。
定位是某个时效中不断改变的。人的成长也是在每个时间段定位自己,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是CEO,也是在不断经历,通过时间的累计所达到的。然而每个人也可以做CEO,但是对其的定位又有所不同。
定位是每个环境中不断改变的,在环境的因素里,物是通过其环境而变。比方当下越来越多新能源的车,当下5G即将到来,又有很多新的物种诞生,然而如何给这些新的物种去定位,也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
定位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定位。所谓心智便是一个人的见识与成熟度。你去给小朋友推销汽车,他们不懂,你去给大人推销玩具,他们过了那个时候。
所以在定位中,我们首先要定位事物的本身,包括自己。你才能定位他人,因为是由内而外的思考。我们现在太多人向外求,导致定位的不精准。就好比本身一个庞大的土木工程,有人认为工程赚钱不顾一切去接这个工程,反而适得其反。也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对对方不负责任的表现。
更多由内而外,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懂得定位是什么!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中国网民聊天时,基本上把百度等同于搜索,虽然中国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几家,但百度靠着先发优势在网民头脑中牢牢占据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百度做外卖,明显是对自身定位的削弱,当你看着满大街百度外卖的送餐员时,你还能把百度与搜索直接挂钩吗?
经典读后感5
公爵、娜斯塔霞、阿格拉雅三人是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公爵憨直善良的透着傻气,而娜斯塔霞则是那么浓郁激烈,阿格拉雅又如此纯真美好,他们与身处的周遭世界似乎都格格不入,天真的如同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却又都无比深刻的洞悉着人心,所以他们才能发现彼此的美好可贵,惺惺相惜的错以为是爱情。
曾经,我天真的举杯庆祝“愿我们永远天真”,天真的想要知世故而不世故,天真的在30岁生日时大言不惭的说要“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恣意真性情为自己而活……兜兜转转磕磕绊绊,事实是,今天我依然天真的`向往着天真,虽然异乎寻常的可笑,如同“白痴”……
“昏头昏脑的蠢事做得够了,该清醒过来了。所有这一切,国外的全部生活,你们的整个欧洲——通通都是一片空幻。”
最后的最后,无论小说还是事实往往是天真的人们掩去怜悯,抹杀激情,隐没纯真,作为“白痴”活着,一个真正的白痴,麻木混沌的活着,永远活在这世上。
最后,陀受难和忍受顺从的宗教思想,顽固而可怕的如同他的癫痫病症。
另,读荣如德先生的后记因他最后那段话深受感动,感谢他精彩的翻译,更感谢他为每一个读者保留无限的思想驰骋空间。
经典读后感6
《稀缺》的作者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重新解读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稀缺。稀缺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意旨资源有限,稀缺总会产生。但是,这本书中主要讨论的是人们的稀缺心态。
时间,金钱,精力以及其他,包括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那么,稀缺随时伴随着你,睡觉也好,吃饭也好,都会存在你身边。稀缺俘获我们的大脑,使我们产生稀缺心态。我们集中注意力专注正在做的事情,但这样我们很容易产生管窥之见,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无法准确预测。
此时,你可能会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于是,我们深究,原来是许多稀缺问题占据了我们大部分带宽,我们没有多余的带宽获取对现状的认知来预测未来如何。我们的带宽缺乏余闲,而稀缺心态带来带宽负担,进而产生借用行为或管窥心态,由于缺乏余闲,周而复始,我们会陷入稀缺陷阱的循环中。
不妨,我们用一个逻辑图来看下稀缺心态的内层逻辑:
时间稀缺或金钱稀缺<我们注意力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或关于金钱的问题<稀缺带来了带宽负担,无法有效思考,产生管窥心态或借用行为<没有预留时间或储蓄,余闲不足,陷入稀缺陷阱<循环
可能,这样说明,你会觉的稀缺很可怕,其实,可怕的是稀缺心态,也可以称为“贫穷心态”。就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我们需要始终考虑有限资源如何利用。但是,真正问题开始于资源充裕的阶段,由于资源的利用不当,造成的浪费现象,而这种持续的行为隐藏在背后的稀缺埋下了种子。
我们了解了稀缺的.内层逻辑,那我们如何减轻稀缺心态带来的不良后果?
第一,保持足够余闲,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区。
作为职场人士都知道,我们做工作计划安排时,我们需要在计划表上预留出一定的时间作为缓冲区,不把时间表安排得那么满,保持工作计划的弹性。金钱方面,就是先储蓄,学会理财。
第二,面对漫长的截止日期,设置多个提醒节点。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写毕业论文的截止日期比较长,对于充裕的时间,我们需要做个详细的时间管理计划,多长时间达到怎样的程度。制定人生目标或职业生涯规划,都是需要制定详细策划方案和计划表。
第三,繁忙的人生,设置一个减速器。
现在社会,人们都是匆匆忙忙,没有时间了思考人生,没有时间了陪伴家人,没有时间了关心自己,没有时间了关心国家大事。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用时间换取金钱,用金钱换取时间。忙忙碌碌,人总是用自己赚来的金钱为自己摆平自己惹的麻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停一停认真思考一下,人生不需要那么忙碌,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
第四,计划与评估,总结与反馈,两者齐头并进。
资源充裕阶段,我们需要对资源进行管理,这需要定制计划。我们需要事前做好调查,防止在管窥心态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们安排好各项失误,这样就不会需要时刻保持警醒才去做值得鼓励的事情,不定期地对这些行为重新评估总结以及反馈。
第五,反向思维:我们专注于自身的领域,会成为专家,但需要为了管窥心态的到来做准备,抽离熟悉的领域,站在更广阔的一面看待这个领域。
我们专注于一事,会形成心流达到专家标准。可是,这样的现状却容易使人产生恃宠而骄的心态,只看到自己擅长的一面。我们需要是不是脱离现在的状态,抬起头来看看星空,这个世界又有怎样的新事物出现。和不同行业的朋友交流心得。最后,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得出熟悉的领域。
稀缺问题不止关注在人的个体上,更涉及到世界性问题上,比如扶贫项目问题,经济发现问题。我们从大的角度审视我们自己那个渺小的一角,其实,真得很渺小。但是,作为渺小的我们却能从大的角度看到自己做的贡献。
最近,看到一句话“焦躁,是匮乏者的源泉,起点,是匮乏者的失败。”能力不行者总在抱怨,能力强的精英们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当我们处于低谷时,抬起头来看看星空,从整体上,对比自己的不行之处和优势,从优势中找到一条出路。当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时,更要抬起头来看看星空,整个世界都是有稀缺的存在,整个世界也都在变化,我们需要的是把握方向。
这本书的结尾有一句话:“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凑,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虽然说稀缺在许多重要问题中都扮演了主角,但充裕却是其根基。”
世界如何运行,我们就是怎么的活着。站在世界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充裕阶段和匮乏阶段,清晰地认清世界的充裕和匮乏的运行规律。我们需要在充裕做好防范措施,比如,资金储蓄,富有弹性的详细计划,清晰的人生目标。
经典读后感7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成语,叫做“守株待兔”。
内容大概是一个农民在种地的时候,一只野兔撞在了旁边的树桩上,农民看见了,哈哈大笑,说:“哈哈哈哈!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晚上能吃上烤野兔了。”后来,那个农民每天几乎就想:要是今天又有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就好了。过了好几天,一只野兔也没撞死在树桩上,他终于想起那些农田了,可她回去的时候,他发现那些农作物全都长出了杂草,全都长满了虫子。农民后悔极了。
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比喻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的侥幸心理的人。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今年三十五岁,不高的'个子,薄薄的嘴唇,较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大镜片的无框眼镜,还有一头乌黑的短发,是一名电脑工程师。我爸爸耐很有耐心,不但热爱工作,而且性格开朗,从不对人发脾气。
有一次,我做数学练习册时,有一道星号题把我难住了,我左想右想,草稿纸就用了二张,还是做不出来。我去问爸爸,爸爸一看就明白了,拿一张纸,画起图给我讲,他讲了两遍,我还是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爸爸又讲了一遍,这一遍我听懂了,我把作业做得有条有理。第二天,老师还表扬了我的那道题。我心想:这都是我爸爸的功劳。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热爱工作,从不对人发脾气的好爸爸。
经典读后感8
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唯一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涓生的视角,去描述两人的爱情悲剧。其实我也只是从爱情的角度去看这篇文章,说来惭愧,以我现在的能力所看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我认为这篇文章讲诉的是涓生与子君的悲惨爱情故事。总的来看,就是涓生理想的幻灭。他们都是在五四新潮激荡下开始觉醒的知识青年。值得注意的是,子君是在涓生的引导下觉醒的。但是,子君的觉醒只是部分的,是不完全、不彻底的觉醒,她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她只是接受了婚姻自主的新思想,还没有摆脱封建的女子治内的思想。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子君婚后回归生活,不再看书,甚而为了不让被房东低看给阿随吃的比人吃的还要好。子君变的平庸,我认为一大部分是因为她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的解放,以为和涓生在一起就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是我自己的,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在我眼中,子君是有勇气的,她敢于与家里决裂也要和涓生在一起,冲破了封建势力的重重阻挠,追求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自由。这在那个年代是难得可贵的,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但是,后来子君婚后把整日为柴米油盐的琐碎事而忙碌着,子君似乎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子君了,和平常妇女并无二样。于是,涓生渐渐地发现自己无法再喜欢上子君了,回家成了他的负担。他无法爱上这样的子君。最后,子君离开了,在涓生说不爱她了之后。 最后的最后,子君死了。至于她为什么会死,我认为一来她不堪忍受生活给她的种种压力,二来她仍旧是爱着涓生的,婚姻的失败给子君带来的打击巨大。但我还是非常欣赏子君,她能够勇敢地和涓生在一起,也能够决绝地离开。
我在想子君为什么要离开?也许是不能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许是为了成全涓生,他比较明确地说出了要子君离开的话;也许是因为自尊,自己的丈夫宁愿待在图书馆也不愿回家,如何能忍受得了?
而涓生,我认为他是软弱的、自私的、不负责任且可怜的。他与一些友人的绝交不过是谋得心灵安慰,他为了这盲目的爱,提出与子君同居的想法,后来却又嫌弃子君只顾柴米油盐不再浪漫,甚而最后说出不再爱子君的话,只为了自身的逃脱。他没有再去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了。生活的重担压垮了他,他没有能力给子君更好的生活,爱情,没有物质的支持,是无法长久的。子君在这场爱情中是处于弱势的,她至始至终都爱着涓生,爱得热烈、爱得纯真。她为了成全涓生,选择离开,最后早逝。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很多人都说涓生没有爱过子君,他爱的不过是当初子君身上那行美好的品质,爱的是自己所影射在子君身上的东西。我并不这样认为。涓生是爱过子君的。他曾常常期待着子君的到来,渴望见到她;被子君的勇敢所震撼;子君离开后他还尝试着营造子君还在的氛围……最重要的是,他自己也说,“我不应该将真实说给子君,我们相爱过,我应该永久奉献她我的说谎。”
涓生一开始就说自己的悔恨,那么他在悔恨什么呢?他在悔恨自己不能多忍耐几天,再告诉子君真话,甚而不应该将真实告诉子君。子君当初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没有了爱,子君便什么也没有了。子君为什么会死呢?一个年纪轻轻的人,不可能会这么容易地就死掉,唯一的可能就是——自杀。家庭关系斩断了,再回去势必会遭受冷眼,家里人也不可能再像从前对她那么好了。在社会上,她无法谋得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还得忍受周围的冷眼与嘲笑。她注定是找不到出路的,所以,她选择去死。涓生所悔恨的,是他没有了当初的勇气与坚定,是他将真实展露在子君面前。他所悲哀的,是他们婚姻的无果和子君的早逝。
子君与涓生的婚后悲剧也反映了当时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社会若是还没有解放,那么,个性的解放与婚姻的自主是无法实现的。
经典读后感9
听说,《一九八四》这本书多年来,曾在多个国家被禁,这是一本关于政治寓言的小说。
大洋国,是一个集权社会下的国家。
这个国家里面的人民,每天都要在被监视下生活,每个家庭里面、路上、公共场所,都有无数个个监视器,你不能关掉它,不管上厕所还是睡觉,你的所有行为和语言都在监控之下。
不仅是行为,你的思想也会受到监控,这个国家的教育鼓励孩子举报自己的父母,只要他们的思想出现一点不忠与党的行为,那么过几天就会被无声的消失掉,连你曾经的.存在都不知道。
所以有你之前身份信息都会被抹去。
这个国家一共有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核心党员,以政治领袖老大哥为主,第二阶层是外围党员,可比做是中产阶级,第三阶层是无产阶级,也就是普通民众。
核心党员负责各种社会制度的制定,他们是整个国家的领导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他阶层所无法达到的特权,和丰富奢侈的物质生活。
外围党员则负责一些制度的执行,整个大洋国一共有四个部门,分别是真理部、富裕部、友爱部和战争部。
这些部门特别有意思。
真理部,主要负责文化和教育,虽然说是负责文化宣传,其实他们实际做的事情就每天撰改历史和造谣。比如老大哥曾经发表了一篇演说,但过几天发现错误后,或者里面的某个目标没完成,就得把全部书籍收回,写过再重新发表。
有时候普通民众还在饿肚子,真理部却说,今年的GDP超额完成了几倍,大家过着幸福的生活,老大哥受到了更加的爱戴。
他们也会说,一些重要的发明是大洋国发明出来的,比如飞机、火车等等,总之他们能撰改一切历史。
这让想起了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历史总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朝代都有当权的时候,那么他们在当权的时候,必然会去修改一些对于当下统治阶级不利的一面,呈现出来的都是好的一面。
就像这本书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一样——“控制过去就能控制未来,控制现在就能过去”。
其他三个部门,分别富裕部负责经济、友爱部负责刑法、战争部负责军事。
每个部门在集权社会主义下都显得很荒谬,然而这荒谬里面却以各种形式在曾经,现在,在我们国家,在其他国家的现实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
比如前苏联下的斯大林模式,法西斯主义,及我们国家曾经出现的文革都多少有些影子。
关于这本书的书名,其实作者是在1948年写的,但是这是一本政治预言小说,作者希望我们现实的国家避免出现像书里面的一种现象,有点警惕未来的感觉,所以就4和 8就调换了一下。
这本书与扎米亚京的《我们》,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并称为20世纪文坛“反乌托邦三部曲”。
希望每个人都有时间看看。
——自由即奴役。
经典读后感10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一本书和十本书》。
文中讲一天,大家围着小明看书。小青见了,说:“才一本,我家有十本新书呢!”于是大家来小青家。当大家提出给他们念一本时,小青却把书箱关上。第二天,大家又围着小明看书,小青说出了昨天的那句话,而大家头都没抬。
我知道,书很多,而你很小气,不给别人看是不行的。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乐趣和别人分享,不可以那么小气。我们不要学小青那么小气,要像小明一样把自己的乐趣和别人分享。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一定不要小气。这样别人才喜欢你的。
经典读后感11
烈日炎炎,酷暑充斥着整个假期,正好和友人约着一起去美丽的凤凰古城感受下湘西的独特魅力。了解一座城,必定要从她的文化入手,正好在学生时代学过沈从文老先生的《边城》,虽然只是一节选片段,但依旧找好友借阅了这本书籍。
学生时代觉得书中的几个人物,无非就是之间有着爱情、亲,甚至有着老套的两男喜欢一女的情节。当然学生时代的懵懂不一定就是书中所有表达的那层层含义。现在有了岁月的沉淀,再拿起书又是另一番的领悟。
《边城》里的湘西,有着秀丽的风景画和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那里有着幽碧的远山、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质朴的百姓。还没等到书看完,凤凰古城之旅就开始了。一路上,我都在古城中寻找边城的影子,书里的远山、白塔、沱江是不是就是我现在所来到的地方。
可是我却看到的是一座尽显商业现代化的古城,甚至叫她“酒吧古城”也不为过。还好我将书带了出来。傍晚映着古城的灯光,坐在沱江旁客栈里的摇椅上继续领略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古城。这里有山,有水,有人家。古城是淡的,很美,很纯,很远,像缥缈的白云,若隐若现。边城里发生的事也是淡的,友情、亲情、爱情它经不起大风,受不住大浪,只能有杨柳风轻。感觉一切都是淡淡的来、淡淡的去,时间在走,故事在走,留下的只有后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故事情节的美好憧憬。
还记得开篇里写到“……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一座纯粹,简单的小城,什么时候傩送的歌会在不经意间唱起?什么时候清脆的小调、杜鹃的鸣唱、爷爷充满沧桑的古腔调会再次响起……这声音是属于边城的。
字里行间,湘西跃然于眼前。雨后泥土的味道,锅中炸油饼的滋滋声,家长里短嬉笑怒骂。一霎时好想将湘西看个透,起身站在地图前呆呆看了一会,我要把那片水流在心里。那是赛龙舟时沸腾的水,那是山洪来时奔流不息的水。那是《边城》里人们生活过的地方。
“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希望美好的故事会一直永流传,希望等来的都是你想要得到的。
经典读后感12
我喜欢读有关动物的书籍,尤其喜爱沈石溪的作品。他的作品我如数家珍:《白天鹅红珊瑚》、《黑天鹅紫水晶》、《狼王梦》、《情豹布哈依》、《花面母灵猫》……,其中《鹿王》这本书最让我有感触。
作者沈石溪是个“动物小说大王”,在他眼中,人类与动物皆是平等的,共同生活在这个有血有泪的世界。他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动物小说,说明他对动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鹿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对马鹿母子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却因多次被猎狗追杀,母亲为了引开猎狗,而和自己的儿子失散了。从此再没有音讯。最后一次被追杀,马鹿小伙因疲惫、虚弱倒在了小溪中,清凉的溪水拖着小马鹿缓缓坠入了瀑布,“扑通”它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许多友善的朋友:爱唠叨的兔子珍妮,忧伤的锦鲤夫妇,多疑的老狐狸,多管闲事的喜鹊……它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多姿多彩,让我身临其境,各自鲜明的性格那么有趣。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马鹿对马鹿小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趴在这儿别动,等我回来”。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无私的母爱。小马鹿在与母亲走散后,每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它是多么孤独、无助,但它终究是头公鹿啊!是将来成为鹿王的料子。所以它告诉自己要学会勇敢,乐观面对生活,不能成为一个依赖母亲的胆小鬼。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总是在默默地为孩子付出不求回报。在生活中,我的妈妈也是一位这样为我无私奉献的好妈妈,我要学着感恩,体谅妈妈,做妈妈的“小棉袄”。本书也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我们和大自然沟通的语言,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以《鹿王》为代表的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值得推荐大家细细品味。图片
经典读后感13
今天,我翻开了古今闻名之书——《论语》。
这是一本在哲学上十分有价值的书。它记载的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人物——孔子的思想以及他的言论。在书中,每一句话都是经典,无不重要。这些意味深长的语句让我们知道,他既提出了“仁爱”,也强调“忠恕”的重要性。
当我读到《公冶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诸?’”这句话让我思绪万千。我感到宰予太懒了。他的行为如劣质的木头,不可雕成木雕;如不清洁的软土不可做出漂亮的墙。懒,使人不知不觉地走向失败。它用一时间的休闲和舒服来引诱人们。它就像一只外似柔弱,实为凶恶的虎爪。让一个人本来有美好前途,却因懒而变成一个“废人”。在历史长河中,多少人因为勤劳而有成就: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牛顿忘食……在沧沧的`世界,多少人又因为懒惰成性,而被世人所抛弃?让我们勤劳起来,多学习,多做事吧!这样的行为,我们就会有美好前途。就像古人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
合上《论语》,我觉得它真是神圣的书啊!
经典读后感14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夜莺》写的是中国皇宫里的一只鸟,天子的宫殿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御花园很大,花匠都不知道绝头在哪,在那里能望到世界上最珍异的花,走到一个茂密的树林,树很高,夜莺就住在那里。
世界各国的旅行家到首都来,赏识这座皇城、宫殿和花园。当他们听到夜莺唱歌的时候,都赞不尽口,说这是皇城里最美的东西!
当天子收到旅行家门写出的书,赞美皇城和夜莺时,却不知道他的帝国里有这么一只遥近驰誉的`鸟,大臣们也没见过夜莺,竟把牛啼声和蛙声当成是夜莺的歌声,荒诞乖张至极。只有御膳房房里干粗活的小女孩熟悉夜莺,由于她天天深夜归家途经树林,在那里休息一会,就会听到夜莺那美妙的歌声。
安徒生的这个故事揭露了天子、大臣们只知道养尊处优,脱离实际和愚蠢无知。
经典读后感15
昨天到温泉出差,恰逢市里召开全市文联工作会,我办完事后赶到会场,给与会的各级领导、各县市文联、作协领导送我新出的散文集《春来春且去》,史上最美的读后感。通山前任文联主席(现任党校校长)孔帆升拿到书就看了起来。在我从温泉回崇阳的路上,收到他的信息,说要为这本书写点什么。今天,就在刚才,接到他电话,叫我看他博客。我打开电脑,看到他的散文诗一样美丽的读后感,非常感动和感谢。即转过来,留念。
偶伴《春来春且去》清思
桃花
那些花睡了,在春天里苏醒。那些香褪去,在清悠时喷发。
吃着桃子,其实在品着桃花。那一朵朵粉红的鲜艳,是那么自如地化做果实,让人有气力在来年再赏桃李满天下的盛况。红落尘泥,清润早浸入内心。
枯树
那棵树,它死了。矮矮的,长满结节的树。那从头顶处伸出的枝头,仍可见其昔日蓬勃,以及别样风姿。
是的,不倒,死也不倒。风中不倒,雨里不倒,雪来就邀之绽放满树花絮。
不用发芽,不用抽绿,不用开花结果,只在风中摇动身姿,如同对思者之交流与示意。世界需要这样无色无欲无语的默默凝望。
憩园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弃园,一片荒草地。来过,思过,爱过,流泪过,它就是主人生命之不可忘却。即便会有更好的住处,更美的风景,憩园在心底如何抹去?
那些伤,那些痛,那些忧,那些悲喜与想往,定是岁月馈赠的'信物,值得用心珍藏。
在憩园,见到又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她冷艳的外表,掩不住灼热而丰富的情感。
月夜
月夜里守望。坚信那轮相思,那缕遐想,那个亮亮的梦,必是恒久悬在心上,贴着天空的。
无论赏与不赏,见与未见,忧戓乐,愁也罢欢也罢,她都是那么妩媚柔韧地行走。岂关风雨与冷暖。
【经典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读后感01-03
假期读后感:《简爱》读后感08-15
《青铜葵花》读后感_读后感01-10
家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3-30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0
假期读后感:《漂亮朋友》读后感08-15
【寒假读后感】《法律与道德》读后感08-12
秘密花园书籍读后感 读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