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教子读后感

教子读后感

时间:2024-05-15 09:20: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子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子读后感

教子读后感1

  最近我拜读了《犹太人教子枕边书》,感受颇多。这是一部献给天下父母—的读物,同时更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神奇之书。它荟萃了犹太人最具成果的育儿智慧,这些智慧一直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着千千万万有责任感的家庭。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材的希望带来了福音。看了这本书以后,它给我教育孩子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中国的父母总是在溺爱中教育孩子,结果使自己的孩子早期没有形成很好习惯和能力,到后来琢磨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问题。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大儿子。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总是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平均一些。商人也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决定。

  可是母亲想来想去还是不得法,于是坐在窗前哭泣起来。一路人看见走上前询问究竟后劝说她:“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得到全部,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

  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着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也不干,最后终于坐吃山空;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

  犹太人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我们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顶峰。

  犹太人认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自瞒自欺其实很容易,但是却无法逃离世人锐利的眼睛。因此,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

  犹太人认为: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对其进行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寻求救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也许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形成的。平时把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有责任感,这无异于白日做梦。

教子读后感2

  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教子读后感3

  这本书不该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人一种似乎这本书只适用于准父母甚至准妈妈阅读的感受。实际上,所有成年人都应该阅读。

  觉得医院里哭闹不止的孩子太烦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总想逗一逗表示喜爱?认为现在孩子太独不会与人相处,或是空会傻读书没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作者说,哭闹是家长的锅,不要怪孩子。逗小孩,对你来说有趣的行为可能对孩子来说不是。你妈妈不要你了,你爸要把你送给我们家,大人看着孩子害怕委屈的表情哈哈一笑,但这对孩子来说是种侮辱,甚至伤害。也别什么事都怪学校怪教育体制,是你自己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可能有人问,我们小时候长大也没你们这么多事,也没这样。这种想法往往老一辈居多,包括我们的`父母。

  可是真的没问题吗。

  不如说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会撒谎可能是因为你上次对他的错误惩罚太重,让他为逃避惩罚选择了欺骗。孩子做事总是没有什么信心,被别人想法左右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是因为你平时打击太多认可不够。其他方面,认为之前没有那些多事可能是事情发生了大家不知道而已。谁家孩子因为父母没看好被烫伤了,谁玩笑式的劝小孩喝酒喝出了事,这样的事故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能被群众快速感知,引起反思,过去哪里能做的到呢?

  现在说家庭教育问题,一是意识有了,二是经济条件好了,能为教育提供更多资源或精力。意识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是好事,但是更要讲究方法,盲目地送早教班补习班不是教育。这些观念也是家长们应该纠正的。

  但是和所有书一样,这些书中的方法也是借鉴为主,适用于否还是看自家孩子情况和大人们的性格,违背这些因素盲目模仿,就像强行凹了个造型,效果不好还容易受伤。比如那个装作自己不懂让孩子解答的方法,对早熟的小孩来说可能认为这样的大人有毛病,反倒不想理你……

  近几年网上流行一句话,熊孩子背后总有熊父母。

  所以看完这本书后若觉得有帮助,也建议大家随手分享出去,推荐给更多人。

  自己读,是争取不养出熊孩子,分享出去,是减少别人家熊孩子的出现可能,省着以后给自己家孩子添堵。

  打造安全积极的成长环境,人人有责

教子读后感4

  看完金老师的《教子有方》,让自己最想做的却是“检讨”。

  回顾自己的教女实践,的失误就是言教过多,身教过少。或者尽管也知道身教重于言教,但实践起来还是习惯性地容易陷入只顾言教不重身教的泥潭。

  自己有一个非常爱说的毛病,只要女儿在家,每天早餐后总要和女儿说很长时间的话,有时也会感觉出女儿有不耐烦的表现。然后就是教育的重点关键点也还不容易抓得住,好的东西不能一而贯之地坚持去做。

  金老师的家教思路就非常清晰,即非常认真地实践曾国藩的家训:早起,习劳,读圣贤书。

  他自己身体力行,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一年四季,风雨不改,起床后就锻炼,做家务,读书。并要求孩子也这样,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慢慢就被父亲感染,也早起,锻炼,做家务,读书。金老师教女儿洗碗竟可以以四个月的耐心让女儿体会做家务的学问和乐趣,相比之下,我就没有能够这样的耐心,也没有这样去要求自己,也没有这样去要求女儿,自己虽说也知道做家务的重要,也要求女儿做家务,女儿也一直做她“力所能及”的分配给她的家务,也得到过许多家里孩子不做家务的朋友的赞赏,但女儿对家务的乐趣却一直没有完全培养起来,对做家务的主动性也一直存在不足,以致女儿现在家务也还不是样样精通。这个根源还是我自己,没有象金老师一样重视,做好示范,手把手教女儿。金老师总是说,模样模样,有模才有样,有模必有样,模不好样就不好,我自己过去本身也容易放逸,也没有能够一年四季总是五点起床,有时也睡懒觉,这个模就不够好。自己决心坚持早起也是近两个月的事,是女儿上大学之后,所以还是自己的问题。

  曾国藩家训中的早起、习劳、读圣贤书三点真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曾国藩曾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子孙不能早起,必是败家之象。我后来读到《黄帝内经》后才知道曾国潘所言不虚,人不能早起,阳气得不到升发,体质必弱,而曾国藩在他的.*之作《冰鉴》中说:富贵看精神。人,如果没有精神,哪来富贵?可见早起是多么重要!第二,习劳知感恩,习劳方成人。连马克思都说是劳动创造了人,皇明太阳能公司的董事长黄鸣说得更刺耳:你们大学生没有学会劳动,按马克思的观点,还不是人,还是小畜生。家务就是劳动的开始,就是成人的开始,非常值得用心去教孩子。第三,读圣贤书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不读圣贤书,没有圣贤指路,靠自己从零开始去摸索,跟傻子没什么两样,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哪会成得了什么人才。难怪曾国藩家族一直到现在绵延兴旺不衰,现今活跃在中国大地上的有建树的曾氏家族的人就有两百多,不服不行。这就是家规家教家训家风的力量。

  金老师是智者,用心去实践,身体力行,身教为先,上施下效,效果卓著,相比之下,我甚是汗颜。要深刻地检讨,以便改过。

  还要好好向金老师等有德有学问之人多学习。还要谦卑一些,再谦卑一些;精进一些,再精进一些。

  但愿以此检讨,能让闻者不重蹈俺的覆辙。若能如金老师一样去教育子女,则大吉!

教子读后感5

  这个成语故事的含义,听名称应该已经理解了吧!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就是为了不能为一时之利,骗了孩子。

  这个故事讲了: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曾子的人。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又哭又闹,非要跟去。曾子的妻子骗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赶集回来,曾子就拿刀来杀猪。他的妻子就阻拦说:“我刚才只是骗骗儿子罢了。”曾子严肃地说:“你欺骗他想买一样东西孩子,等于教孩子骗人。”曾子坚持把猪杀了,他的儿子也吃上了美味的猪肉。

  生活上,也有像曾子妻子一样的人。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听他们的话或不要跟着大人或想去买玩具等一系列的事,就会用某些方法来骗孩子,征服孩子。有时像我弟弟,他想买一样东西,可在宁波四处看了也找不到他想要的.,弟弟就生气的蹲着不走了,爸爸妈妈为了让他不再烦,就对他说:“先带你回家,下次再去。”过了很久,弟弟一定会忘记。这也是无可奈何才用的方法,要是弟弟能听话一点,也许就不需要这个方法了,也不用骗孩子了。

  这个故事比喻父母说话一定要算数,教子诚实无欺。要是长大孩子就会向父母那样去骗别人,这样既不文明,也会养成这个习惯,四处这样做。

教子读后感6

  作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很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与指导,但他的做法与大多数家长不尽相同。

  叶圣陶喜欢看书,平时他也常常鼓励孩子们要挤出时间去看课外书。他允许孩子们随时到书架上拿书,至于看什么书,悉听尊便,他并不过多干涉,只要孩子们自己愿意读就行。

  众所周知,叶圣陶是知名的作家,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从不教孩子们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他只是教给他们两个写好作文的“妙招”。一方面,他要求孩子们勤于动笔,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另一方面,叶圣陶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修改作文的习惯。

  晚饭过后,他经常将三个子女聚在一起,教他们修改各自的作文。每逢这时,叶圣陶一会儿带着孩子们出声朗读文章,一会儿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问题,一会儿又在孩子们的'作文上细致地批改。孩子们也时而静静聆听,时而热烈讨论,时而若有所思。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都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叶圣陶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就将笔头塞到他手里。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使,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时,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用时还要把它倒转过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孩子听了,红着脸低下了头。

  一个冬日的清晨,儿子走出屋子时没把门关上,叶圣陶就在他背后,开玩笑地喊道:“你怕把尾巴夹着吗?”孩子听了,连忙回头关上了门。

  就这样,在父亲不时地提示下,孩子慢慢养成了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

  叶圣陶告诫儿女,像递给别人东西开关门这样的事情虽小,但若懂得凡事为别人着想,就应该知道怎样做。

  叶老的儿女成年后曾深有感触的说:“我们良好品格的形成与学识的不断增长,和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教子读后感7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实,他一生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培养了优秀的儿子。他的家信汇集成的《傅雷家书》,爱意涌动,无不展示出这位严父浓浓爱子情。

  这是一部好的艺术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在这本书里,不仅仅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他还告诫儿子:“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事都不和西洋的礼貌。围巾和大衣必须一同脱在衣帽间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礼仪能够体现对别人的尊敬,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父亲教育儿子要注意个人礼仪,可想而知,傅雷也是一个非常谨慎,注意细节的人。一个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了基本的礼仪素养,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虽然傅雷早已远去,但他的教子之道永是我们成长的路上的一盏明灯。

教子读后感8

  这是本全世界父母必备的教育子女指南,看完这本书,获益匪浅,纵观全篇早期教育很重要这个观点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想写篇读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希望你们能从中学到一点东西。

  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比方说吧,一个生下来的孩子有100分的潜能,如果一生下来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了.也就是说儿童教育的越晚儿童与生路来的潜能就发挥的越少。所以,朋友们,看到了吧?早期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知道吗?父母决定着我们的一生,学龄前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这本书里用了很多实际例子和方法介绍了怎样挖掘孩子100份的潜能,相反,我们不要过分依赖学校,as we all know,今天的学校就其设备和教学方法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因此人们过分依赖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学校,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是极端错误的。 教育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龄前的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人们往往对学校教育的价值作为过高评价,而完全忽视家庭教育的价值。然而学校教育不论有什么样的好教师,使用什么好的教育方法,都不会收到多大效果。学校教育搞得好的话,可以使考进著名初中和考入高中的学生多一些,顶多也不过如此。但是它难以培养英才也不能培养出天才。而家庭教育搞得好的话却可以做到。

  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就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不佳的孩子,心得体会 教师花费多大的力气也难以受到太大的效果。

  我觉得在学校这种地方,对功课不好的学生合适,对功课好的孩子则是一种浪费。我们都知道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坐在后边会的孩子一经老师指点就搞清楚了,可是那些不会的孩子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他们还是不会,因此后边会的孩子无聊得很,老师一会儿让他们不要说话,一会儿让他们不要向后看,就这样,一节课大部分在无所作为中过去了,渐渐的.这很难让人忍受,所以这种有秩序的无所作为多妨碍孩子的能力发展。这样一来大部分孩子都成为庸人。我们都知道“乌龟赛跑“的故事,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时候,能有几只兔子不睡午觉呢?是睡午觉的兔子不好?还是让兔子和乌龟比赛的制度不好?学校让“兔子”和“乌龟”并足前进,所以“兔子”无聊的难以忍受就像后看,说话。学生精力越旺盛的越淘气,因而也常受指责。等到他变得安详,也不再受指责的时候,不再挨骂的时候,就已经由于无所作为的修养而是他的能力萎缩掉了。所以学校这种地方,是把兔子变成乌龟,把所有孩子变成庸人的场所。

  我并不是咒骂学校,社会上不懂教育的重要性的人很多,有的人知道也不想对自己的孩子好好教育,学校对这样一些像鱼一样生了孩子就放弃不管的人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单靠学校要教育孩子是办不到的。所以不要过分依赖学校。

  其次,我们不要相信天才论。赛德尔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黏土一样,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和教育愿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就能培养成什么样的。培养音乐家是最容易的事,两三岁教他音乐就行了。但如托尔斯泰夫人所说的那样,人只能全面发展,保持平衡,不这样就不能称为真正幸福的人。教育的如何取决于它成就的大小。确实如此,小孩只要从小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是人,学者等等。

  朋友们,看看社会上,你会注意到,名人或学者的孩子不一定是有名气的人,过去有个学校的教员在一次集会上作出一个结论: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绩不好。这当然片面,孩子能否成为伟大的人单单看成绩是难以断定的。可是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伟人却是正确的,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才能这东西不靠遗传,重要的是智利是否发达。心得体会 只要幼年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一定会成为庸才,反过来说,庸才的孩子幼年时期好好教育,也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

教子读后感9

  可爱的孩子,可爱可敬的妈妈。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散妈不仅用自己的智慧教会了孩子很多知识,更用自己的成功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孩子的成功心态。非常值得学习!把孩子教育好应该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读了这本书,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子方法,平时对孩子太严格了,给孩子施加了很多的压力。

  而且也没有用心去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一直觉得孩子跟我很有隔阂感。现在想想,我实在做得很不够。如果有散妈一半的耐心就好了。

教子读后感10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孟母教子》,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孩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曾三次迁居,当时搬一次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多么爱她的儿子。孟子长大后有那么大的成就,孟母功劳功不可没。

  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读了这故事后,我想起了我的母亲。记得二年级的一个晚上,我发烧感冒了,妈妈立即用电瓶车把我送到了医院,可是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妈妈连忙把自己的外套脱给了我,给我披上,雨水滴答滴答地响着,毫不留情地打在妈妈的头上和腿上,妈妈不一会被雨淋湿了身子,妈妈我爱你。谢谢你,这几年给我的养育之恩。

  妈妈,我真是太爱你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下决心,做个听话的孩子,不让妈妈伤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长大以,我一定会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教子读后感11

  断断续续间读完了这本书,或许应该说是听完了这本书!最近一段时间读书总是没有耐心,所以,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但是却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读完!

  书中的很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每个父母都想给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为何在教育过程中却总是事与愿违!如何教育孩子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去学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自己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的很多错误!总是会想当然的`用自己的认知去要求孩子!跟孩子的关系并不平等!

  书中的很多方法对于平时教育孩子都有指导意义,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来制定,很多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尽力而为吧,没有人敢说自己的教育完美无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父母只不过是参与其中!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辅导工作就好!

  要好好学习,多读书,多与人交流,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教子读后感12

  凭心而论,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孩子从呀呀学语直到小学5年级,细想起来,自己并没有对她细心呵护,采取某某教育理论,而是几乎处于“散养”状态。孩子每次考试能取的不错的成绩,周围的熟人不约而同的把赞誉的花环戴在了我的头上:“她爸爸是教师嘛,会教育孩子…‥”,听见这样的话语,我实感愧疚。寒假期间,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了《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这本书,作者是一名中学教师,他的儿子吴敌为20xx年江苏省高考状元,而且还在20xx年中考,取得了张家港市中考第一名。同为教师的我,对此深有感触,索性网购一本,细细研读,也算是弥补一下自身教育理念的不足吧。

  吴爸爸字里行间始终贯穿着对儿子那浓浓的爱,书中看不到有关家庭教育的套话、空话,也没有千篇一律的道理和口号,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举家从偏僻的内陆省份迁自东部发达地区;为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不装宽带上网;为给孩子做典范,自己从不在家看电视剧;为激励孩子孩子高考的信心,专门做了三个“清华园”的相框,放在孩子的'房间、客厅、学生寝室…‥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动容、思考。吴爸爸是教育的自觉实践者,看似无为,实则有心。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学生的班主任,真是存在巨大的差距:为孩子一点小小的错误,大声责怪;为一次考试的丢分,迁怒孩子;为班级学生的违纪,只知处罚,较少沟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来自农村的孩子占大多数,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务工子女,家庭教育本身就很欠缺。在失去家庭教育的前提下,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长期探索的话题。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考试成绩的高低不能成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像作者所说:“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孩子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学习和成长,在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和快乐,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喝彩和掌声。”

教子读后感13

  假期拜读了《犹太人教子枕边书》,这本作为世界经典的教子书籍,书中没有生涩的说教,而是用一些精小的故事,先让父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导孩子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会崇高的品质和人生需要的卓越智慧!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犹太民族是个非常优秀的民族,其人口只占据了世界上的0.3%,却贡献了超过20%的诺贝尔奖,同时还掌握着世界上40%的财富,而这一切都与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犹太人非常注重教育,教育意味着传承智慧,让后代少走弯路,这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去改变世界。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犹太人孜孜不倦地求索,广泛吸收他人优点,坚韧隐忍,从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取得事业的成功。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犹太人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重视亲子教育,是犹太民族最为突出的优良传统。那个被大众所熟知的典故《书本是甜的》,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正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父母学习和借鉴,是我们当前家庭素质教育最好的参考。

  我们平时多数的闲暇时间都被手机霸占去了,拿着手机陪孩子玩、陪孩子做作业,想想真的很惭愧!许多犹太人家庭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问的话是:“你又提问题了吗?”他们教育孩子学习应该以思考为主,思考是学习的基础。懂得越多,产生的怀疑就多,问题就随之增加,所以提问使人进步,提问和找到答案一样重要。而反过来看看自己,我在接孩子放学时,从没问过此类问题,一般会问,今天的课上学的是什么?今天的作业多不多?看来,以后也要学会向孩子灌输“提问”的重要性。我想鼓励孩子勇敢发言,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再要求孩子学会提问,不懂就问是学习的方法之一。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故事,告诉你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导孩子走上正途,具有实际操作性,我们可以借鉴书中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有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少女,离家出走,妈妈一直给她留了一扇回家的门,自从少女离家出走后,这扇门一直都没有上锁。在一个凌晨,少女正犹豫着要不要敲门,没想到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妈妈给她留了一扇回家的门。书中说道:对于误入迷途的孩子,最好的挽救办法就是一如既往地关爱他们,不抛弃,不放弃,总有一天,爱的力量会唤醒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迷途知返。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具有借鉴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还谈到,具有缺点虽然不是一件好事,倘若利用得好的话,缺点也是优点。讲了一个事例:格兰恩·卡宁自小双腿因烧伤无法走路,可他却是奥运会历史上一流的长跑运动员。为什么一个腿部有残疾的人却还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呢?因为他的成功绝大部分在于他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说,你要有自信,要执着。暑假期间,线上钉钉检查作业,让我刮目相看的其中之一就是梁同学了,之前他不太偷懒,书写潦草,作业能不做则不做,但是暑假每周的作业检查,他次次都能上交,再我不断地表扬鼓励下,他开始规范书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孩子小,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就需要老师做好激励和引导,让他们有所进步,坚持不懈,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教子真经,育生好书,智慧人生,从容生活。培养孩子良好品质,从平凡走向进步,走向优秀。

教子读后感14

  读完傅雷家书之后,我感受到的是傅雷对儿子的一番心灵的教诲。一封又一封的家书,拉近了他们父子以及他们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很多人都认为书信是最真切的文字,所写下的文字都是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它是亲情的纽带,使远隔万里的一对父子紧紧相连。在黑白书页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傅雷优秀的思想品质所散发出来的强烈光辉,也能感受到他对儿子的无限希望与关爱。傅雷希望用自己人生的经验来教会儿子做人,让儿子少走弯路,寻求更好的自己。

  每次傅聪要演奏一个新的音乐家的作品时,傅雷总会搜罗这位音乐家的所有生平事迹,并且努力揣摩其演奏这首乐曲时的感情,只为了让儿子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去,并且深切感受其作品所表达中的思想。

  傅雷也在信中多次告诫儿子,要学会批评,告诫他不要被四周的赞扬声所冲昏头脑,不要迷失自己,不要放过每一个有待改进的小细节。比音乐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傅雷对儿子人生的教诲,他就好像黑暗森林中的一条光明小路,带领儿子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他对儿子的爱是傅聪追寻音乐梦路上最好的导向。

  傅雷也在时刻培养傅聪的民族自豪感,他自己永远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爱着中国,也同时让儿子在西洋时仍然多多接触中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他立身行事,要注重中华礼貌;立志成才,要记得报效祖国。在傅聪异国漂流的生活中,是一封封父亲的书信让他汲取了那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刻给他指导与鞭策,让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追梦路上的.各种障碍。

  傅雷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也通过书信殷切的灌输在儿子的身上。他们父子之间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每一对父母子女以强烈的启迪。傅雷立身行事的准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在读书中,学会像他一样做人和学习。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我们才会更加茁壮成长,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教子读后感15

  这周,我买回了一本叫《洛克菲勒教子法则》的书,这本书讲述的是世界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利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子女的故事。我很快就看完了它,获益匪浅。

  洛克菲勒虽然出生贫苦,却野心勃勃,自幼养成了节俭、勤奋等许多优良品行,最终帮助他创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要数关于工作——天堂与地狱比邻这一节,洛克菲勒说:我的儿子,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是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总是梦想着免费得到一大笔钱,然后尽情玩乐,周游世界。可是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只有天知道吧!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经历很多困难,才能到达胜利的顶点。

  有这样一则寓言:在远古的欧洲,一个人在他死后,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尽情享乐的地方。他刚进去就有一个侍者摸样的人走来问:“先生,你需要什么吗?这儿有你想要的一切东西!”这个人很惊讶,但是非常高兴,这不是我在人间梦寐以求的吗?于是,他就整天吃喝玩乐。直到有一天,他对这一切厌烦了,于是他找到侍者说:“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请你给我一份工作吧!”他没有想到,侍者摇摇头说“很抱歉,我们这里唯一不能向你提供的就是工作。”这个人沮丧极了,愤怒地说:“我还不如到地狱去好了!”“你以为你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呢?”侍者温和地说。这则幽默的寓言告诉我们: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了快乐。

  洛克菲勒还告诉他的孩子:工作以最卑微的储蓄表示出来,这奠定了幸福的基础。但人们必须先热爱它,工作才能给人们最大的.恩惠、获得最丰厚的奖赏。

  对于我来说,我的工作就是学习,如果学习不认真,图应付了事,不热爱学习,就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就可能觉得学习就是地狱,就会觉得困难、无趣。

  我要热爱我的工作——学习。

【教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子征文:教子心得08-18

教子心得08-24

教子征文08-18

教子的作文04-11

“左邻右舍”的教子高招02-24

《孟母教子》08-15

科学教子征文08-18

关于教子心得08-30

诚信教子作文08-24

教子心得征文范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