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教学反思1
本学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第二个学期,随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新教材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更加明显。我作为实施新课标的第一线教师,深深体会到课程改革的艰辛。以下对这学期来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一、“方程的应用”教材的设置欠缺系统,习题难易的梯度不够科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的例题只有三道,设置的课时为3节,其余的为五个探索题,课时为5节,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银行利率的计算、行程问题、调配问题、和差倍分的问题等问题以及他们的应用。部分习题的难度连初三的学生也会望而却步,例如课本P33的第11题:客车和货车分别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客车长150米,货车长250米.如果两车相向而行,那么从两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需10秒钟;如果客车从后面追货车,那么从客车车头追上货车车尾到客车车尾离开货车车头共需要1分40秒.求两车的速度.例如P35的问题1:要用20张白卡纸包装盒,每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者做盒盖3个。如果一个盒身和2个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盒,那么能否把这些白卡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分做盒底,使做成的盒身和盒盖正好配套?本来这些问题是现在考试中常考的问题,也是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问题,但在教学的处理上却很容易对教师的起到误导作用,当学生在对一些数学基础的知识,例如用代数式正确表示某个量的能力还未达到的时候,就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难题,这很容易使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学习后普遍觉得对解应用题没有信心,连一些在旧教材被认为是简单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解应用题的能力属于综合能力,需要有较为牢固的列代数式知识,且要求会熟练运用各类公式。然而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列代数式的时候还没有体会到这点知识的重要,更少联系生活实际领会它们的作用,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与列代数式相关的简单应用题题组让学生感受列代数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系,会难以培养学生学习这部分的知识的信心与兴趣。我认为对这部分的教学还是需要先训练学生正确表达各量之间的和、差、倍、分的关系,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题,并且各类问题还是需要用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复习公式,例如行程问题中的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利率中本金、利息、税率、其数、税后利息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背景能较为熟悉,并能建立数学模型后才进行探索有关的'问题,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数学语言的表达与规范的尺度。
“让人人学习必须的数学、让人人学习所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要改变在教学中消除原来苦涩严谨的数学表达形式。但是在考试的指挥棒还没有根本改革的时候,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却会显得无所适从。例如原来的一些表达因果关系的符号“∵、∴”都不再出现,一些解题的步骤在不同的例题强调的程度的差异也很大,那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要答成怎样的程度能行呢?教师在教学中对此应如何把握这个尺度呢?我在本学期中段考试的时候遭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已知在△ABC中,∠B=40°,∠C=60°,AD是角平分线,求:(1)∠BAD的度数;(2)∠ADC的度数。一些学生这样解:(1)(180°-40°-60°)÷2=40°(2)40°+40°=80°结果这位学生只得了这道题6分中的2分。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呢?对一些解题的格式我们能不强调吗?当学生拿着这份试卷问我错在哪里的时候,我应该如何解释给他听呢?
三、课堂中合作学习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由于学生的差异较大,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性不高,常使一些教学环节不能按预期的计划完成,或操作出现困难。例如第八章的课题学习《图形的镶嵌》,能按要求进行收集生活的平面图形的实例的学生比例很少,那么这节课作为教师的你在课堂上应如何处理?另外,一些问题本身很难回答,但在课堂上却出现了,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呢?例如第九章的“从部分看整体”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探讨与研究(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或组间交流):怎样估计一片森林里有多少只野鹿?要求写出具体方法。这样一个问题,本身与课本中的问题“一个鱼缸有多少休鱼容易数出来,可是,怎样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呢?”在研究上有本质的区别,教师也很难提供一种能符合生活实际的解答方案,这如何组织学生在课内进行合作学习呢?
本学期在教学还未完成,很多问题还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通过这阶段的反思,使我加深了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用高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使工作少走弯踣,才能使工作的效率更高。
新课标教学反思2
《除法》是二年级下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一个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首先,引发学生平均分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我一个追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上的提示,这对中等往下的学生更有所帮助,他们可以借助学具去分一分。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他们也可以直接在大脑里想分的过程或者联系乘法的意义来寻找答案,平均分和几个几相加本质上就有相通的地方。
其次,暴露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完善知识结构。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可以请身边的圆片帮忙,也可以在大脑里思考,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找到答案,后者比前者的思维层次要高一些。在组织汇报交流时我沟通了这两种方法相通的地方,“在这道题中是几个几相加是12个呢?学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一方认为是3个4相加,一方认为是4个3相加,我让学生举手表决了一下,发现几乎是半对半,随后我说“有理走遍天下,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此时有些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意义来解释,有些学生知道想乘法来找到答案,但意义解释不清,我引导这部分学生去观察平均分好的圆片,最终是心服口服了,为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算式中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经历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加强理解。
其实,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用圆片去分一分去解释难度不算大,而对于是“几个几是12?这是一个从直观形象到完全抽象的一个中间的初步抽象过程,这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纽带,需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明晰、完善。
新课标教学反思3
《前后》是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
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到学生们学会了本节教学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使他们认识并理解了前后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确定前后,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同时,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导入部分,我便充分利用教室这一现实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同时同桌合作说出你的前面、后面是谁?你们组最前面和最后面是谁,让学生从现实的情境的活动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
在理解前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通过看挂图,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在这一环节中还通过赛车游戏,三人站成一行辨前后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
在体验相对时,确定前后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把观察、操作同口头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
最后在游戏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探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口令摆物体(由慢到快)的简单游戏,使学生充分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知识增长------事物的相对性。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求知世界的精神。同时也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刻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意识首先要创新,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我坚信,在我的教学中会结出创新的硕果。
新课标教学反思4
几年来实施了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与以往的课程相比,新课标有了更多的人文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留给了学生更多独立自主的空间,更多的思索,同时也给教师带了更大的挑战性。
在这种改革下的教学已经几年了,我本人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思考:
一、新课标强调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能够领会其内涵,留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组的组织上,我是落到了实处。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将学生按好、中、差搭配,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讲清要求,选好各小组长,由他们自己分配任务。每一次的小组活动,都做好记录。有了小组活动,学生就有了很多自主权和支配空间,学生除了上课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别人获取经验。学生的独立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形成,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上升,中下面不断减少。
二、关注成绩中下层学生的学习。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学生刚开始时对学习普遍是充满着热情的,开始阶段对教师也很崇拜,但随着所学习的知识增加,难度增大,学生会逐渐遇到很多的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很大,而他们却没有足够的毅力去排除学习上的困难,往往会把困难推向教师,认为教师没有把学习的要点给他们讲好,所以逐渐对教师的工作怀有不满的情绪,继而出现一种叛逆的心情。这往往是在初中阶段出现大量的双差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让学生长期在学习过程遭遇失败,而要在课堂中实施分层,关注中下层学生,设置好这部分学生力所能及的习题,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导的作用。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导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少讲,学生多思、多做。在实施新课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林少杰教授的“非线性主干单元循环活动型”,我基本上做到每节课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从而为学生赢得了大量的时间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与内容。
经过几个学年的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际的情况,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着重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1、加强基础训练。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简单的计算以及基本推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务必要使这些内容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好,具体的措施是通过印发练习卷和课余作业,教师认真落实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学生将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的能力较低,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让他们能数学的问题与生活背景联系起来,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贯彻。
3、采取措施减少后进面。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分化越大,一部分差生开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减弱,甚至出现放弃的现象。要提高整体成绩,减少差生的落后面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有相当一部分差生也能做的练习,而且要设计成他们喜欢做的形式,这是培养他们兴趣与信心的重要举措。另外,在课余的时间也要采取有相应的措施来督促他们完成有关的练习。
经过几个学年的教学,虽然很辛苦,但在工作也感到很充实,在不断的摸索中感觉所学习到的东西很多,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很快掌握新课标的要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和学校的教学水平。
新课标教学反思5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识字六)。本课是图文联系,词串组成的韵文。教学中不要在理解上多花时间,而要在反复诵读中把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反复诵读中,把学生带入想象乡村夏夜意境,引起学生的遐想。刚从课堂上走下来的我,仍然充满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和学生真心交流的四十分钟,静静回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仍然激动不已。现在,我将结合本课的教学环节,谈谈我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标中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小朋友,春天过去了,什么季节到了?喜欢吗?
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识字6,就是描写夏天晚上的景色和有趣的故事,想学吗?这样学生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趣味识字,培养学生
1.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1.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
2.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
3.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4.读书形式多样。有自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打乱顺序读,小组比赛读等。
新课标教学反思6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二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学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
根据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教学《牙刷牙膏》一课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培养交往技能。
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请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三、提供交往机会。
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交往中识字。实用语文要求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读生字。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生字卡片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同学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同学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新课标教学反思7
《识字六》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创设的语言情境中识记要求“会认的9个字。学生在掌握量词使用方法的同时,主动交流识字方法,再识记字形,让学生快乐地和生字交上朋友。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形式,识与用有机结合,除带拼音读,除去拼音读外,对照图片读,还把能认的量词与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识记,把量词放到短文里读,并延伸至课外,在课堂上正确运用生活中所知道的量词进行交流介绍。因此,9个字在课内较好地掌握了,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由瞬时记忆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巩固变成短时记忆,再通过课外阅读等形式不断巩固,这样学生就能长时记忆,从而达到识字目标。
同时,我在本课设计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读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幸福的生活。我设计的从景点选择、认识生字、游戏巩固生字,使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胡同流畅的情感交流,闪动着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知识火花。课堂不再如“死水一潭,而是充满活力生机,让人感受到课堂上挥洒智慧的乐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接触生字,如,看图说量词、用量词来说老师,同时我让联系生活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这样既巩固了生字,又很好地进行了口语训练, 有效地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将识字与发展学生语言结合起来,将识字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这一点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尤为重要。
当然,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强,如以下几点:
1、自身还需更加的从容,语速应慢一点,这样才有益于一年级学生消化。
2、《识字六》本身就一趟识字课,课文不难理解,所以教学设计还可加大难度,如:让学生用量词来说物品时,可引导他们加上形容词,例:一盆鲜花课转换为一盆(美丽的)的鲜花。
3、还可用多种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练习数量词。如出示一片短文,让学生纠短文内数量词的错误,最后还可仍学生朗读正确的但闻,以加强记忆。
4、还可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小老师的方式来学习,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实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学习的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的心中不彷徨,因为我相信,在砂小人性化、多样化、自主化的工作环境下,每个老师都能获得更近一步的提升!
新课标教学反思8
对于网络,孩子们了解得并不少。上课时,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再加上学校里已开设了电脑课,所以对课文上所涉及到的`内容,孩子并不陌生,甚至知道得更多。当然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玩电脑中的游戏,画画图,看看片子。针对社会上上网玩游戏过度的情况,我还是委婉地提出,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网络的优势,要让它为我们服务,合理地使用电脑,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
新课标教学反思9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用什么来衡量学生是否具备了较好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一”,即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而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水平的基础的就是能够写一手好字。因此,我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
本学年,我任教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这个班基础较差,学生习惯不好,特别是当我看到作业本上的字一塌糊涂时,气就是不打一处来,我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状况,因此,我选择分两步走。
第一步:“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
看到孩子们的字写得歪歪斜斜、潦潦草草时,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你写什么字给我,我就给你回复什么字,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一开始,我有空的时候就注意观察那些书写较差同学的字,后来,在草稿纸上进行模仿,最后,我终于下手了。有一次,周一的周记本收上来了,我又发现了几个同学的字写得特别地差,于是,我就模仿他们的笔迹在下面写上评语。对于学生的周记,我不仅仅扡这个当成一次小作文、一次练笔的机会,而且也是我和学生交流的又一个平台,他们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世界,所以我也会把我读后的想法写下来,孩子拿到周记本时也会津津有味地阅读我写下的文字,这样我和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不出我所料的是那几个孩子刚拿到周记本时就开始猜测我写下的和他们类似的文字,最初他们问同学我写的是什么,无果后终于找到我了,问:“吴老师,你字写得我们都不太认识……”我心中暗自偷乐,淡然地回答道:“你们写的是什么,我也不认识呀,再说我写的字都是模仿你们的,那这样看来,你们也不一定能认识自己的字吧,要不你们把自己的周记念一遍我听听吧,我也把我写的念给你们听,好吗?”孩子们红着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一位学生首先开始了,拿起自己的本子念起来。在漫长的煎熬中,第一个念的同学总算结结巴巴地差不多完成了。他一边读我一边看,我发现他自己有好多字都不认识,是猜出来的,而他自己在读完后更是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先不说你这篇周记写得怎么样吧,至少有20个字,你自己是不认识的,是猜出来的,对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那第二个开始念吧!”学生们的头更低了,恨不得能缩进肚子里。这时,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能体会我的痛苦吗?我想读你们的周记,想进一步地了解你们,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可你们不给我这个机会,因为我不认识你们的字呀。再说了,都上四年级了,你们写这样的字,不觉得丢脸吗……”已经有一个孩子开始低声啜泣了,我叹了一口气说:“那这样吧,你们重写一篇,但前提是你们自己能认识自己的字,也要保证大家都能认识,我能认识,能做到吗?”孩子使劲地点头,然后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一样离开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有理由相信他们一定能改好,至少会写出端正的字来。
放学前,孩子们将重新写的周记拿过来给我看,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孩子的本子上用不同笔迹写出的很多个“认识”两字,一问才知道,他真的把本子拿给同学们看了,大家看了之后写下“认识”。我微笑地看着他,孩子特有的害羞让他此时是如此的可爱,我抚摸他的头说:“老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我也有理由相信你能坚持下去的,对吗?”其实,这话是鼓励他的,他的字虽然端正了,可间架结构、笔画等方面都有较大问题,而且班上像他这样只是做到端正而不够美观入体的字也不在少数。是时候开始下一步了。
第二步:打通任督二脉。
如果不加强指导的话,单靠孩子们自己仔细观察,是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所以,我非常重视第一课时的书写指导,有时课堂上时间有限,我就抽空找时间来进行指导。当然,这了对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首先从板书上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在平时的书写中还要更加地规范自己的书写。后来我还发现,很多孩子在书写时部分笔画弄不清楚,比如点和捺,在写“头”这个字时,最后一画应该是点,而学生们却大都写成了捺。还有“人”字头在写的时候,应该如同大鹏展翅,而学生们却是象征性地蜻蜓点水,还有一横什么时候该长,什么时间该短等等方面学生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失误。看到这样的字,我感到任重道远,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我想指导一个字是一个字,总比不指导的要好,那怎么指导,从哪里下手?一方面,我归纳一些有规律的字放在一起进行指导,比如有些半包围结构的字,里面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点,像“启、戴、司”这样的;一捺在写的时间应该在快结束的时间稍加停顿,然后略向外扩;走之底里面的一捺就应该变成一点,像“迷、述”这样的……经过有规律的总结,学生们加以练习,有些字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随机指导。在学生的作业之中,我一旦发现有间架结构的问题的就在一旁写出远东的字,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并改正。特别是在《习字册》的使用中,对于学生书写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习字册》在我们班里已经不仅仅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而是提高书写的重要工具。我都会非常仔细地观察,对于好的字加上“☆”以示表扬。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学生的书写有了明显地进步,绝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工整、端正,有一部分学生慢慢入体了,学生们笑了,家长笑了,我也笑了。
此外,我还建议学生购买字帖回来练习,我最喜欢在他们字帖的扉页上认真地写下“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新课标教学反思10
ReadingandWriting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新课标写作教学的目的是表示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学生规范的写作习惯,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培养学生整理思路、组织材料,规范文章结构、列出提纲、起草文章、组织语言、遣词造句、修改文章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的大小写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交际法、过程教学法为主,结果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和写作策略。
一、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积累与写作的联系
通过指导学生对范文结构、语句、论点、论据等的深入分析与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课文,记忆重要短语、句型,另一方面积累话题写作内容,使学生对议论文体裁的结构及写法更加明确,使“阅读”与“写作”两个独立的`版块自然地融为一体,建立起“阅读积累与写作”的知识体系,即阅读为写作服务,高效地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二、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合理利用范文,并结合多媒体,就范文的四个主体部分分别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使学生明确写作练习的具体内容、要点、具体事项,通过一意多译的方法,学生归纳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学生选择可供使用的句型和短语,按照文体和篇章的要求,写出完整的语篇,这种讨论式的写作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提高写作技能,教学反思《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
三、仿写为主,注重文章的整体性
模仿优秀的英文范例,在学习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对于迅速提高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帮助很大。首先,阅读范文可以使学生增强感性意识,熟悉作文所必须的开头、衔接、结尾等基本技巧。再则,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参照一些同类体裁的范文,对于谋篇行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四、有待改进之处
(一)、作文教学中,范文的选择在突出体裁特点的同时,难度应适中。本节课选取的文章内容对学生来说较难,篇幅有些长,致使学生在理解与接受议论文写作相关知识方面有些困难。如果事先将其中的内容删减一些,学生接受效果会更理想。
(二)、对于初中议论文的写作,没有必要讲解得过于繁杂。比如论证方法的讲解,只需要列举几种简单易懂的即可,而我在此颇费了一番唇舌为学生讲解各种论证方法,结果很多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并且初中学生也没有必要掌握这么多论证方法。再比如有些概念及方法的讲解,如果换用中文作以解释,学生理解得会更到位。
(三)、板书设计里,生僻且拼写复杂的单词较多,不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没有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同时标注汉语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四)、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短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最后写作实践环节,我应该引领学生重点练习中间段落的写法,突出重点。集中突破关键段落中论据、主题句及拓展句的写法,使本节课的教学落到实处。
总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过程中,有成功的一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如果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引领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与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掌握英语写作技能,学生一定能写出出色的妙语佳作来。
新课标教学反思11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具体地说,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发现、表征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简而言之教学反思主要是在教学行为之后回过头来分析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成败,目的是校正与改进今后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反思是指英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认识对象所进行的全面深入的审视、思考、分析和总结,从而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重构自己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看法。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它包括意识期、思考期、修正期,同时也意味着在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这样的长期不悔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其一,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梳理,选出特定问题给予关注。
其二,分析问题。收集、分析和整理特定问题的相关资料,形成课题,进一步对课题进行评价 和论证。
其三,解决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各种假设,加以实践验证,从而优化教育思想、改进教学行为。当这种行动带来一定的实效时,教师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经过这样的循环往复,教师会形成新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的反思状态。
三、教学反思的特征:
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反思性教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经验型教学。反思性教学至少有如下特征:
1, 实践性:英语教学反思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完成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反思的结果最终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实践是教学反思的起点、基础和归宿。
2,针对性:英语教学反思是针对自已现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的解剖分析。反对脱离实际,胡思乱想,好高骛远。
3,反省性:英语教学反思是否针对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的多视角、多层次的观察思考,体现教师自觉意识和自控能力。
4,时效性:英语教学反思是纠偏矫正当今教育教学存在的非理性行为和陈旧的观念,与时俱进。这种时效性具有个人化、及时化、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
新课标教学反思12
本课是在学习的圆的初步认识和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隐含着一种重要的“转化”与“极限”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方格图大胆地猜想出圆面积的范围。之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使学生获得用转化法可以求出圆的面积,体现一种“化圆为方”、“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操作、探究得出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过程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不仅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价值。
教学中主要通过回忆、迁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最后课件清晰演示加以辅助,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新课标教学反思13
xx年秋半学期始,我市新初一开始使用鲁教版生物新教材。新教材、新理念给生物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的生物教师从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使生物教学及实验改革如火如荼。但同时也给农村学校,尤其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1课程资源的开发面临着挑战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第九次课程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开放性、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但在近半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新课程改革并未能真正变成实际教育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课程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可分为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等部分。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而言,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性、整合性、综合性,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学生的生均占有实验仪器量和微机数少得可怜,四率工程建设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教师没有资料可查,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的落实打了折扣。
2实验硬件建设面临着挑战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普九”验收投入,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观,但面临的新的困难也日益显著,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生源高峰,班级数及人数剧增的情况下,更是捉襟见肘,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质量。由于经费紧张,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的验收标准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3农村初中教师素质面临着挑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更谈不上什么实验教学创新及课程改革了,其具体主要表现在:
新课标教学反思14
20xx年9月20日,我去xxxx中学参加了xx省市名师工作室“新课标、新教法”教学观摩暨研讨会。此次活动以“紧扣新课标,探究新教法,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我作为主讲老师,现场展示了一节原创作文教学课《公益广告好,全靠语言妙》。
首先来回答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选择广告作为教学素材?因为它实在是随处可见,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广告总是无处不在,从报纸到广播,从电影到网络,从公交站牌到厕所门板。它是真正的接地气,和每一个人如影随形。所以当我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广告语的时候,学生们才不觉得陌生和有距离,这才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广告语先打下一个情感上的基础。
为什么是公益广告?广告的类型很多,为何要选公益广告?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希望教育教学不分家;从课程标准来讲,自然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从国家意志来讲,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搭上界,比如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等,公益广告都有所体现。
为什么是公益广告的语言?因为这是一节语文课呀,又不是什么媒体专业的专业课,所以我不能研究什么画面啦、播出频次啦、展示位置啦,等等。另外公益广告的语言一般都是经过匠心雕琢,短小精悍,非常易于记诵传播。其实司空见惯的背后往往是匠心独运。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体现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我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堂上以及课下去努力践行。
最后一个问题,研究公益广告的语言最终想干什么?想让学生们有铸炼自己作文题目的意识,尤其是高考的应试作文。正如生活中我们对大多数公益公告也只是扫一眼就匆匆而过一样,高考作文阅卷也是如此,很少会有阅卷老师把一篇作文翻来覆去研读,多数情况下也只是扫一眼就给分了。但是无论一个阅卷者有多么不负责任,但他一定会把作文题目仔细看清楚。而所谓“题好一半文”是有道理的,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既可以表情达意,又可以展示作者的写作功底。对高考作文题目而言,其实各种修辞手法都可以运用,但是综合考虑的话,还是对偶(对仗)效果最好,因为它一目了然,既利于表明观点,又可以展示文采。
接下来说一下这节课的基本流程。(之所以用“流程”而不用“过程”这个词,是因为狄聪玲老师点评说这节课推进得“行云流水”,毫无斧凿之痕迹,呵呵。)
一.展示现象。先给学生展示了自己日常生活中抓怕的一些公益公告,有爬山时拍的“峡谷风光无限好,出行安全最重要”,有逛街时拍的“小草微微笑,请从旁边绕”;有工地边拍的“宁绕百步远,不冒一步险”,有小区里拍的“家庭防火注意啥,煤气电源勤检查”。这些平时早就有积累,职业病嘛,走到哪,拍到哪;所以用的时候也是“信手拈来”,没有费太大气力。
二.分析好处。每展示一张公益广告的图片,就让学生们点评一下,觉得怎么样。感觉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何处。我不说,让学生自己说。从感性到理性,这里需要思维参与,这大概就是新课标所说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了罢。
三.归纳特点。最后我把多张广告放在一张PPT上集中展示,然后让学生们“提取公因式”,看一看这些广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们畅所欲言,当然,答案基本都在自己的预设之中。接下来自己用比较整齐的语言总结了四点:对偶修辞务必用,五言最佳七言行。押韵口耳易传诵,仄起平收对联成。
四.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了两张写得不太好的'公益广告,一个是草坪上的“手下留情,脚下留青”,一个是山上的“山高人为峰,脚下需当心”;让他们先指出其中的问题,然后再现场修改。第一个“手下留情,脚下留青”学生的点评非常到位。他们认为,第一,这是个草坪上的广告,一般情况下用“手”踩草坪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二,只有八个字,而“下”和“留”就用了两次,重复啰嗦,显得语言太过贫乏;第三,“情”和“青”虽不同音,但却同调,而且都是平声,读起来非常别扭。接下来的修改对学生来讲还是有点难度,没有特别让人满意的答案出现。不过我觉得这样也好,起码让学生明白:从听懂到掌握,从理论到实践,有一条长长的路要走。从这一点上讲,语文一点都不比数学简单。
五.应考迁移。上课的是高三学生,我安排他们上课的时候带上月考刚写过的作文,让他们现场修改自己考试中的作文题目。从实际情况出发,我适当降低了要求:在不改变愿意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作文题目改成对偶的形式即可,如果可以押韵最好,如果能仄起平收就完美。同时随便找了三个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原题目写在黑板上,本来设计的是让他们在黑板上修改,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但是从前面我对学情的把握来看,估计效果不会太好。于是就临时决定自己跳出来当众修改,光说不练假把式。三分钟时间,我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很快将三个题目全部改成了对偶样式,而且全部押韵,遗憾的是时间局限没有弄成仄起平收。然后叫学生们起来读自己修改前后的题目,这里有一个纵向对比,让学生自己和听课老师都看到了什么叫收获和成长。还是有几个让人耳朵一亮的很不错的修改;而我最后展示的自己的修改,也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平等中的首席”。
六.总结升华。我谈了以下几点意思:第一,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的外延,处处留心皆学问;第二,不仅要学会审视美,更要会创造美;第三,学好语文,高考拿高分,更要让语文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
现在说一下效果。
基本达到了自己的预设目的。后来点评的时候有老师提出来说感觉前松后紧,感觉课好像没上完,留给学生现场练习的时间有点短。其实从教的角度来讲,我仅仅是想给学生们播下一颗种子,就没想着陪着他们发芽、生根,然后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已经有了修改的意识,并初步尝到了甜头,或者说看到了别人从麻雀变成了凤凰,自己也有点“蠢蠢欲动”,这就行了。
还有老师说关于如何修改应该给学生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不是给他一些具体的办法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怎么写对联,三言两语就可以把要求和办法讲给学生,但是他立马就会了吗?依然不会。这跟他们多年的语言积累、思维品质、文化修养、灵感智慧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恰恰就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课程“综合性”的特点。而且任何“名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所以我才没有给太具体的修改办法,我给了是我的,不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意义就会小很多;我给了也许还会限制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因为,我是一个人,他们一群人。相信最后一部分展示自己作文题目的修改结果时,学生已经明白:最好的老师在身边,同伴互助,效果突出。
有老师建议最后展示老师自己的修改结果时,应该顺便把自己的修改原因给学生说一下。我觉得很好,下次如果时间允许,这一点可以考虑。应该把自己所有的修改过程完全暴露在黑板上,然后给学生一步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怎么样变成对偶的,押韵的那个字是如何找出来的,怎样再做局部调整直至完美的。就当解剖一个麻雀,相信学生们收获会更大,畏难感也会少一些。
这节课得到了张老师、狄老师和马老师的一致好评。
张老师认为我“眼里有学生,手里有方法”,“眼里有学生”不敢说,但“手里有方法”没虚美。我觉得这是自己一贯坚持并且要继续研究、突破的方向。一个语文老师,讲得再天花乱坠,整天想着“诗和远方”,却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高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觉得自私了点,也缺少了底气。
xx中学狄老师的评课很高大上,对照新课程标准条分缕析,令人佩服。她夸我胆子大,说我在外校借班上公开课的时候竟然敢“挤”学生,有几次都把学生“挤”到墙角了。当时我听着有点蒙,我虽然在教室里走动比较多,但是没有跟学生有过任何身体接触,更不用说“挤”学生了。后来问了一下任艳老师,才明白狄老师的“挤”是“挤兑”的意思。是说我多次在课堂上各种讽刺、无情打击学生,毫不客气地指出学生的种种错误;而最让人佩服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HoLD住场面,收放自如。我觉得这里面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上课的是xx中学最好的学生,他们的水平高,境界高,修养高,不跟我这个客人一般见识;第二,我是本色出演,不是矫揉造作,不虚伪,表扬是真表扬,批评是真批评,而多数人都喜欢和真实的人打交道;第三,我本身是一个有趣味的人(同学、学生评价,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自我标榜,呵呵),虽然没有预先埋伏很多包袱,但是课堂上有不少现挂,氛围很好,听课师生们都很享受,情绪高了,就会明白什么是玩笑,什么叫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四,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表现欲,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那么多老师。所以虽然我一次次有意无意地“挤”学生,课堂依然很和谐,其乐融融。
xx中学的马老师和我接触较多,了解较深,评课时不吝溢美之词。她非常赞同我是“生活语文观”(不过她以为用“大语文观”表达更好),赞赏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我敢于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现场修改学生三个作文题目表示非常佩服,她都担心我挂在黑板上。这一点倒不是我有意卖弄,既是临时决定,也是有意为之。我总跟其他老师说一句话:你没有的,你没有办法给学生。换句更通俗更时髦的表达——你是怎样,学生便是怎样。她还说这节课切口小,功利性强。切口小有两个原因,因为我不是他们的老师,我想尽可能画一个句号而不是逗号;另外切口大了,师生们都难以驾驭,无法做到精致和唯美。功利性强,我把这句话当表扬听。我的教学理念一直就是“学以致用”,坚决不用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屠龙之技”忽悠学生的同时为自己谋取功名;而这里的“用”既包括解决物质问题,比如高考,也包括解决精神问题,比如审美。如果说我有一些“功利”的话,我首先也考虑的是学生的“功利”而不是自己的“功利”,是不是有点伟大啊?哈哈。
总而言之,这节课不管成功不成功,但是我自己和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都感觉到过得嗨,也许这就够了,因为快乐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当然写完这篇反思,自己的快乐又增加了一点,因为,没有人逼迫,我选择,我喜欢。
新课标教学反思15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新课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2-01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01-24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反思01-27
新课标教学计划06-25
对高中地理在新课标下的总结与反思02-01
新课标数学教学计划06-15
数学新课标教学计划03-19
语文改革教学 适应新课标10-13
基于新课标实现教学需求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