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9 10:36: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近似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1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似数教学反思2

  对于本节课我认为是属于较难理解的,虽然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所以要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二、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困绕我的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3

  这是课本第13页例7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就是“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掌握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四舍五入”法基础上更深一层的`掌握“四舍五入”法,将亿以内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并且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重点要求学生要先找到万位,然后再找出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几,最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当注意的是:1、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近似数的作用,了解求近似数的必要性。2、加强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实际上是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所以得到的是一个近似数,要写成“≈”而不是“=”,进而加深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我深深的感悟到,老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一定要到位,帮助学生疏通思维的障碍和盲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尽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达到课堂的高效和师生关系的和谐。

近似数教学反思4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近似数教学反思5

  本案例是一堂新教材新教法的课例.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的讲解式、问答式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学习与探讨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对问题的争论与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在课的开始,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近似数的概念、近似程度(尤其是科学记数法和带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解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待后解决.

  (1)为什么使用近似数的原因、使用近似数的意义没有在课例中讲述不太清楚.

  (2)学生对形如2.4万、3.05×104的近似程度的理解及有效数字的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课中一些好的做法仍值得借鉴.如何更好地贯彻新的课改精神,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是今后教学的首要问题.

  (4)如何在小组讨论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起来,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不是一个旁观、旁听者,也是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5)通过选做题的形式,将所学知识引伸到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提倡.

近似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4、重点比较2.5和2.5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2.5的取值范围在2.45~2.54,2.50的取值范围在2.495~2.504,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2.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近似数教学反思7

  作为一名刚工作一年的新教师来说,第一年还没有真正接触到本专业课程的新教师来说,通过这次的公开课,让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理解;深度的把握等等是我的弱点,众多问题的暴露,促使我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学习、可以提高的机会来充实自己。现对这节课作如下反思总结:

  首先是教学设计上,对教材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不够,对于准确数和近似数,学生在没学习这堂课之前学生也能分辨出一些数,然而我在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必要性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特别是没有涉及到近似数的必要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但有些实际数字是无法来表示的,其实可以这样一句带过,让学生明白就可以了。另外本节课设置的难点未顺利的突破,可以在深入的练习一个下去,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以后这方面还必须要加强。另外本节课程序的安排,例题的选择,比较合适,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吃透教材才可以更好的教学。

  其次是课堂教学上,由于是我自身对教材的认知不到位,教学中对概念的处理过程不恰当。对部分题目的引导,分析应该更彻底,让学生易懂;还有就是最关键的是题目完成后要做适当的总结,给学生有个方向,更加的明确目的,不然学生还是浮在那里,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借助书本的例子,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官。另外作为新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站稳教台,这就需要我各方面的提升。还有课堂上的组织形式,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板书问题,课堂上的评价等等,在这节课上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些都成了以后教学活动中要改进和提高的各个方面。

  再次就是我自身各方面的问题了,一个语言上的不够精练,对一些问题重复述说,还自觉与不自觉的搀杂着些口头禅。对于这方面以后可以在课前把课堂上要说的话都写下来,反复练习,得以提高。另一个就是上课的投入方面,由于本节课精神比较饱满,真的可以感染到学生,他们也个个提着精神在听课。还一个就是形体要放开些,大胆些,肢体语言到位和丰富些。

  总之,从这堂课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与失,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近似数教学反思8

  教学内容

  课本73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数的位数,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734562 38460 50074 10274

  让一位学生说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2、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546≈ 47()0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掌握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图。

  他们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板书:0.984≈0.98 保留两位小数

  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因为第三位小数小于5,所以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

  师板书:0.984≈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写:0.984≈0.9,0.984≈1,0.984≈1.0.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接着让做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小数上的数字8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末尾的0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

  师板书:0.98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想法。

  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74页做一做。

  2、课件显示填空题。

  3、课本练习十二第一题。

  4、课件显示判断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练习十二第2、5、6题。

  课后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习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近似数教学反思9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人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材安排了两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划线的数在表达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约”字,体会其表达的'意思,从而引出近似数和精确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本班人数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32≈30,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出示480000到490000之间的数,让学生口答它们的近似数,并观察比较,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10

  《用四舍五入法把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改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千”、“百”等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而四舍五入法,四舍比较简单,难的是五入。

  从课堂反应及学生的作业批改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很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教学不够严谨、细致,才导致问题的面这么多而广。

  原因一、 没有激发部分学生的兴趣

  原因二、 上课内容比较抽象,后进生难以理解,故此没能投入学习互动中来。

  改进后,二次教学设计。

  汽车价格是193500元,558800,( ),( )

  理清几个概念。

  1、什么叫尾数?1389567万位(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什么?

  2、“省略”是什么意思?是像语文里讲的一样直接省略不写吗?(区别语数中“省略”一词概念的'不同)

  3、那么,什么情况下直接舍去尾数,什么情况下要向前一位进1呢?关键看哪一位?

  4、辩证思考:193500为什么不看成20万?558800为什么不看成55万?

  5、拓展:怎么改变这个价格,使它能约等于55万?

  预设:生1“千位上改成4、3、2、1、0”,师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生2:万位上改成4,千位上改成5、6、7、8、9。

  师板书各情况,并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小结:约等于55万的数,最大的是四舍得到的554999,最小的是五入得到的545000。

  6、完成作业本第6页第5题。

  7、完成练习二。

  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白“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把1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1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还要把10000改写成1万。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每一步的用意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进行,每一步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教学的重难点来分析。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苦的是学生,害的是学生,其实受害最大是老师,因为课后你得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那些知识上有缺漏的学生。

近似数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虽然教学内容已经讲解完毕,但是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明白。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比较多。虽然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数的读与写,对大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大数的改写尚且不熟悉,另外又加上还要学习大数的近似数的写法,所以学生一下子接收不了这么多的知识,以至于学生没有听明白。

  二、教学环节联系不都紧凑。在讲解完大数的改写后,我直接讲解道:整万数可以这样简单进行改写,那非整万的数呢,应该怎么写呢,然后引入四射污染方法,这里的引导有些生硬,没有给学生缓冲的时间,所以造成学生云里雾里。

  改进的方法:

  一、首先大数的改写和近似数应该分开来教学,这样留给学生自己消化的时间和充分的练习时间,在上次教学过程中,大数的改写虽然简单但是还是容易出错,比如:有的学生会把最后的万字丢掉,或者改用=的时候用了≈。

  二、在教学环节的引导上,应该提前组织好语言,应该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整万数,什么叫做非整万的数,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然后讲解完之后,

  让学生知道整万数可以进行改写,把个级的.0去掉,再加一个万字,那如果非整万的数也想改写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先把非整万的数近似成整万数,按照整万数改写的方法进行改写。

  这样上课时,学生可能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大数的改写,为什么大数的改写还需要近似数。

近似数教学反思12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某市人口总数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课利用数轴,让学生体会多位数所在区域,靠近的整万数,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但是在练习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精确到万位,有的学生精确到多位数的最高位,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13

  四年级上册数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难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的开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人口吗?先估计一下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认识近似数,再通过班级人数这样一个准确的数字与近似数对比,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认识到生活中常用近似数表示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沟通新旧知识联系。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法并不感到陌生,已经知道小于5就舍去,大于5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但是不能完整给予表述,而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明确四舍五入法的具体含义,并根据具体的要求利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数。在这节课中四舍五入法并不是教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这个具体要求上,这是因为以往经验没有涉及“尾数”的概念,所以学生会产生理解上的不足。因此我在教学中,我通过复习求万以内的`近似数引入,让学生回忆“四舍五入”的意义,

  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省略百(或十)位后面的数或者是估算整百(或十)数,所以我就先让学生试着完成以下几个复习题:

  574(省略十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782(省略百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 2659(省略千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让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的求近似数的方法: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近似数。为接下来的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打好基础。

  接着让学生观察例7,指名读题,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再让学生试着独立解答并板演。在学生板演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已是怎么想的?说出:省略万位后的尾数,只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将求出的整万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思考理解为何前面是“≈”而后面是用“=”:因为第一步求出的是近似数,要用“≈”,而后面是直接把这个近似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没有改就变它的大小,所以要用“=”。

  最后通过13页的“做一做”的练习加强巩固,在这题中分别是省略百位、千位和万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共把学生平均分成三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近似数。

  这节课,因为利用了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对省略万位后的尾数这个方法掌握起来还是很轻松的,不足之处是让学生说得太少了,要让学生多说说为什么是这样求的,根据是什么,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会更有帮助,今后还要加以改进。

近似数教学反思14

  《商的近似数》是堂新授课。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近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150÷44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似数教学反思15

  《义务教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可见,学生低层次的模仿是不易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更难以品味出数学思考的韵味和乐趣。因此,本节课在对近似数的教学上,通过实例直接告诉学生什么近似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和精确数的`区别,通过练习找近似数、找生活中运用近似数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在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四舍五入法,怎样采用四舍五入法,而是给出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己质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小组学习合作,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比较探究得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建立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近似数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近似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04-16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01-16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1-20

《认识近似数》教学反思04-15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3-27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8-27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3-23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4-22

近似数教学反思 15篇04-1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近似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1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似数教学反思2

  对于本节课我认为是属于较难理解的,虽然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所以要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二、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困绕我的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3

  这是课本第13页例7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就是“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掌握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四舍五入”法基础上更深一层的`掌握“四舍五入”法,将亿以内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并且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重点要求学生要先找到万位,然后再找出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几,最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当注意的是:1、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近似数的作用,了解求近似数的必要性。2、加强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实际上是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所以得到的是一个近似数,要写成“≈”而不是“=”,进而加深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我深深的感悟到,老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一定要到位,帮助学生疏通思维的障碍和盲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尽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达到课堂的高效和师生关系的和谐。

近似数教学反思4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近似数教学反思5

  本案例是一堂新教材新教法的课例.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的讲解式、问答式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学习与探讨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对问题的争论与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在课的开始,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近似数的概念、近似程度(尤其是科学记数法和带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解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待后解决.

  (1)为什么使用近似数的原因、使用近似数的意义没有在课例中讲述不太清楚.

  (2)学生对形如2.4万、3.05×104的近似程度的理解及有效数字的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课中一些好的做法仍值得借鉴.如何更好地贯彻新的课改精神,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是今后教学的首要问题.

  (4)如何在小组讨论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起来,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不是一个旁观、旁听者,也是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5)通过选做题的形式,将所学知识引伸到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提倡.

近似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4、重点比较2.5和2.5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2.5的取值范围在2.45~2.54,2.50的取值范围在2.495~2.504,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2.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近似数教学反思7

  作为一名刚工作一年的新教师来说,第一年还没有真正接触到本专业课程的新教师来说,通过这次的公开课,让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理解;深度的把握等等是我的弱点,众多问题的暴露,促使我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学习、可以提高的机会来充实自己。现对这节课作如下反思总结:

  首先是教学设计上,对教材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不够,对于准确数和近似数,学生在没学习这堂课之前学生也能分辨出一些数,然而我在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必要性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特别是没有涉及到近似数的必要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但有些实际数字是无法来表示的,其实可以这样一句带过,让学生明白就可以了。另外本节课设置的难点未顺利的突破,可以在深入的练习一个下去,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以后这方面还必须要加强。另外本节课程序的安排,例题的选择,比较合适,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吃透教材才可以更好的教学。

  其次是课堂教学上,由于是我自身对教材的认知不到位,教学中对概念的处理过程不恰当。对部分题目的引导,分析应该更彻底,让学生易懂;还有就是最关键的是题目完成后要做适当的总结,给学生有个方向,更加的明确目的,不然学生还是浮在那里,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借助书本的例子,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官。另外作为新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站稳教台,这就需要我各方面的提升。还有课堂上的组织形式,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板书问题,课堂上的评价等等,在这节课上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些都成了以后教学活动中要改进和提高的各个方面。

  再次就是我自身各方面的问题了,一个语言上的不够精练,对一些问题重复述说,还自觉与不自觉的搀杂着些口头禅。对于这方面以后可以在课前把课堂上要说的话都写下来,反复练习,得以提高。另一个就是上课的投入方面,由于本节课精神比较饱满,真的可以感染到学生,他们也个个提着精神在听课。还一个就是形体要放开些,大胆些,肢体语言到位和丰富些。

  总之,从这堂课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与失,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近似数教学反思8

  教学内容

  课本73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数的位数,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734562 38460 50074 10274

  让一位学生说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2、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546≈ 47()0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掌握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图。

  他们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板书:0.984≈0.98 保留两位小数

  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因为第三位小数小于5,所以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

  师板书:0.984≈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写:0.984≈0.9,0.984≈1,0.984≈1.0.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接着让做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小数上的数字8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末尾的0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

  师板书:0.98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想法。

  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74页做一做。

  2、课件显示填空题。

  3、课本练习十二第一题。

  4、课件显示判断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练习十二第2、5、6题。

  课后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习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近似数教学反思9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人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材安排了两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划线的数在表达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约”字,体会其表达的'意思,从而引出近似数和精确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本班人数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32≈30,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出示480000到490000之间的数,让学生口答它们的近似数,并观察比较,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10

  《用四舍五入法把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改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千”、“百”等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而四舍五入法,四舍比较简单,难的是五入。

  从课堂反应及学生的作业批改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很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教学不够严谨、细致,才导致问题的面这么多而广。

  原因一、 没有激发部分学生的兴趣

  原因二、 上课内容比较抽象,后进生难以理解,故此没能投入学习互动中来。

  改进后,二次教学设计。

  汽车价格是193500元,558800,( ),( )

  理清几个概念。

  1、什么叫尾数?1389567万位(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什么?

  2、“省略”是什么意思?是像语文里讲的一样直接省略不写吗?(区别语数中“省略”一词概念的'不同)

  3、那么,什么情况下直接舍去尾数,什么情况下要向前一位进1呢?关键看哪一位?

  4、辩证思考:193500为什么不看成20万?558800为什么不看成55万?

  5、拓展:怎么改变这个价格,使它能约等于55万?

  预设:生1“千位上改成4、3、2、1、0”,师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生2:万位上改成4,千位上改成5、6、7、8、9。

  师板书各情况,并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小结:约等于55万的数,最大的是四舍得到的554999,最小的是五入得到的545000。

  6、完成作业本第6页第5题。

  7、完成练习二。

  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白“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把1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1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还要把10000改写成1万。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每一步的用意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进行,每一步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教学的重难点来分析。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苦的是学生,害的是学生,其实受害最大是老师,因为课后你得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那些知识上有缺漏的学生。

近似数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虽然教学内容已经讲解完毕,但是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明白。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比较多。虽然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数的读与写,对大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大数的改写尚且不熟悉,另外又加上还要学习大数的近似数的写法,所以学生一下子接收不了这么多的知识,以至于学生没有听明白。

  二、教学环节联系不都紧凑。在讲解完大数的改写后,我直接讲解道:整万数可以这样简单进行改写,那非整万的数呢,应该怎么写呢,然后引入四射污染方法,这里的引导有些生硬,没有给学生缓冲的时间,所以造成学生云里雾里。

  改进的方法:

  一、首先大数的改写和近似数应该分开来教学,这样留给学生自己消化的时间和充分的练习时间,在上次教学过程中,大数的改写虽然简单但是还是容易出错,比如:有的学生会把最后的万字丢掉,或者改用=的时候用了≈。

  二、在教学环节的引导上,应该提前组织好语言,应该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整万数,什么叫做非整万的数,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然后讲解完之后,

  让学生知道整万数可以进行改写,把个级的.0去掉,再加一个万字,那如果非整万的数也想改写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先把非整万的数近似成整万数,按照整万数改写的方法进行改写。

  这样上课时,学生可能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大数的改写,为什么大数的改写还需要近似数。

近似数教学反思12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某市人口总数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课利用数轴,让学生体会多位数所在区域,靠近的整万数,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但是在练习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精确到万位,有的学生精确到多位数的最高位,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13

  四年级上册数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难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的开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人口吗?先估计一下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认识近似数,再通过班级人数这样一个准确的数字与近似数对比,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认识到生活中常用近似数表示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沟通新旧知识联系。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法并不感到陌生,已经知道小于5就舍去,大于5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但是不能完整给予表述,而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明确四舍五入法的具体含义,并根据具体的要求利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数。在这节课中四舍五入法并不是教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这个具体要求上,这是因为以往经验没有涉及“尾数”的概念,所以学生会产生理解上的不足。因此我在教学中,我通过复习求万以内的`近似数引入,让学生回忆“四舍五入”的意义,

  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省略百(或十)位后面的数或者是估算整百(或十)数,所以我就先让学生试着完成以下几个复习题:

  574(省略十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782(省略百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 2659(省略千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让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的求近似数的方法: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近似数。为接下来的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打好基础。

  接着让学生观察例7,指名读题,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再让学生试着独立解答并板演。在学生板演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已是怎么想的?说出:省略万位后的尾数,只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将求出的整万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思考理解为何前面是“≈”而后面是用“=”:因为第一步求出的是近似数,要用“≈”,而后面是直接把这个近似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没有改就变它的大小,所以要用“=”。

  最后通过13页的“做一做”的练习加强巩固,在这题中分别是省略百位、千位和万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共把学生平均分成三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近似数。

  这节课,因为利用了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对省略万位后的尾数这个方法掌握起来还是很轻松的,不足之处是让学生说得太少了,要让学生多说说为什么是这样求的,根据是什么,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会更有帮助,今后还要加以改进。

近似数教学反思14

  《商的近似数》是堂新授课。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近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150÷44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似数教学反思15

  《义务教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可见,学生低层次的模仿是不易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更难以品味出数学思考的韵味和乐趣。因此,本节课在对近似数的教学上,通过实例直接告诉学生什么近似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和精确数的`区别,通过练习找近似数、找生活中运用近似数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在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四舍五入法,怎样采用四舍五入法,而是给出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己质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小组学习合作,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比较探究得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建立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