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规律》教学反思1
《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构成过程,用心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
为他们建立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透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潜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透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激发创新意识
5、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透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找规律》教学反思2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找规律》教学反思3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出问题:你在图上看到什么?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你是从哪边看起的?你发现了什么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较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愿望。
2、教学例1这一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大部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再组织小组交流。这样,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机会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优劣,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方法的优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归纳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研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4、教师设计的摆棋子的活动,把巩固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愉快地学习,不仅再次体验了周期现象的规律,实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5、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简单周期现象,使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周期现象的规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现象中常常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6、本节课存在的重点问题是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有点前松后紧。
《找规律》教学反思4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自己上了一节示范课—《找规律》。在这门“遗憾的艺术”获得了一点点成功。高兴之余,也不忘记录下自己的所得所失。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我设计的环节如下:
一、找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这节课重点要学生去“找”规律,而不是规律的应用,更不是做竞赛题。我设了这样的导入,我先以有节奏的拍手欢迎听课的老师,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有节奏的拍手。在游戏中渗入找规律,初步感受和体会规律,并说出自己的发现及时的导入新课。出示有规律排列的盆花,彩旗图,让学生找规律,小组内交流,感受这样有规律的排列显得整齐漂亮。
二、找策略
图中的盆花的'颜色依次是红、蓝、红、蓝、红、蓝……学生找出规律,我及时提出问题,按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小组内合作,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交流。
三、优化策略
学生解决盆花的问题出现三种策略,一种画图方法;一种是列举法;一种是计算方法。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彩灯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红、紫……照这样排列第17盏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比赛谁完成的快,交流时学生发现计算方法还是比较快。
四、发现生活中规律
数学是解决生活的问题,用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找生活中这样的规律如:“每四年一闰,每7天一个星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十二生肖……”
五、用规律设计图案
我用今天这样规律设计一幅图案,向学生展示,再一次唤起学生对规律美的认识,让学生自己设计,让学生同样体会到数学的美。以上五个环节,其中“一,二,三”个环节是重点,这样的设计在实践中获得好评。
我的成功
1、激趣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有节奏的拍手来欢迎老师,一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二来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发现拍手的规律,为下文找规律做了铺垫。
2、充分体现课改的新理念。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之中,让他们带着问题展开小组合作交流,避免课堂中提问,以个别学生回答代替大多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不是生硬把找出的规律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获得成功的体验。
3、根据课堂变化,及时调整设计。在优化策略这一环节,比较画图法,列举法和计算方法时,课堂出现两派,一队认为画图直观而且好理解;一队认为计算简洁,速度快。我马上补充一道,“按灯笼这样排法,第1840盏灯是什么颜色?”要求画图,学生齐喊“哦!那画到啥时?”从而感受到计算方法的简便和实用。
4、灵活使用课后问题,巧妙设计习题。课后的练习第1题是摆珠子,第2题穿珠子,两道题内容相似,我只选取了第1题。我设计一道这样练习题:“我爱数学我爱数学我爱数学……第154个字是什么?”这样习题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它不但很有创意,还体现热爱数学之情。
我的遗憾
课堂中对意料之外的回答,处理不恰当。当提出“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的顺序,第23面是什么?”时,因为有前面两种问题的铺垫,学生基本认可先找出每几个一组,再列算式,正当总结时,于沂渭举手说:“我还有一种方法,把红旗当奇数,黄旗当偶数……”我马上想到每2个一组,奇数是红旗,偶数是黄旗,欣喜打断他的话“噢,把红旗看成一组,黄旗一组,也就是每2个一组,再计算。这种想法很好,大家给于沂渭鼓掌。”但是于沂渭脸上却没有喜悦之情。当时害怕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没有让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听课的老师对这种方法也有异议,表扬也显得苍白无力。
课后我叫来于沂渭让他讲完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是这样的,把2面旗当成一组,红旗是单数,黄旗是双数,第23面旗应是23÷2=11(组)……1(面)第11组是单数应是红旗,剩下一面按顺序应是黄旗。说的多啊!难得学生有这样的奇思,可惜课堂上,我却让这精彩的一幕浪费掉。还得听老师留下悬念,给自己留下深深的遗憾。
《找规律》教学反思5
我今天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在教学环节当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经历发现规律过程,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少缺憾值得我反思。如: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情境时我处理得有些仓促,在逐个呈现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队伍图时,没能清楚的引导学生在找事物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看剩下的是不是一组一组重复的出现,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找规律的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另外就是没有全面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实施多元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一定会不断的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找规律》教学反思6
1、对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考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把课堂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灌”,学生“装”。而现在,却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主要体现在,老师不再主宰课堂,学生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学习主体,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意识大大增强了。在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生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起来,课堂真正成为了一个愉快求知的殿堂,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使用活动单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一定要要从学生的角度动脑筋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而且这个活动更要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新知服务。同时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
2、对开放性探索材料运用的思考
由于“找规律”在前3册教材中都有出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丧失学习的激情,从而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了3册的规律知识后,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找规律”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应该相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本节课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和整合,把整节课放在一个动物王国运动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在两次小组学习活动中,主动活跃地参与其中,积极动脑,开拓了思维,效果也不错。当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的时候,或这件事是他们愿意做的话,学习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3、关于预设和生成的思考
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我们的备课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成功的`预设需要教师对学生已有水平的正确把握,尤其是随堂课,学生每天的情况都在变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天具体情况进行备课,这样更有助于从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从本节课来看,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理解是到位的。课前教师预设出现的几种规律,学生都有发现,而且有的优生能将横向和竖列的规律归纳为同一规律。
4、对如何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思考
因为学生的两次探究交流时间要保证,交流不充分收不到效果所以时间方面掌控的不够好。遗憾的是最能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创造规律没有时间在课上展示。怎样高效的利用时间一直是我追求的,但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动态生成时,有时我们往往会因为时间强行将学生引入我们预定的轨道,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任其发言,又会拖延时间。那么如何把握度,如何因势利导。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多下苦功,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做到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找规律》教学反思7
找规律这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找出规律、用语言描述规律、会用规律、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推理能力等,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欣赏规律美。
这节课上得并不完美,课后进行了反思:
一、课的开始是给出10个图形,10秒记住,男生女生比赛,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有规律的一组记得快、记得准,没有规律的一组不好记忆。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男生那组没有规律,但男生的速度并不慢,记得也比较准,虽然在第三个图形时有点慢,但后面的全部说出来。
课后进行了反思,发现在设计上出现问题,除了第三个图形不好记忆外,其他的图形还是有规律的,没有更好突出有规律一组好记这一特点。
二、在观察主题图时,设计的是让学生观察,找出哪些是有规律的,然后一一分析,出示彩旗规律时,重点讲解,让学生发现规律,,圈出一组规律,教学用语言表述规律。
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给学生准备彩旗图片,学生没有办法动手圈一圈,只是直观的看课件。在后面的规律中都是学生一起说,点名让学生说较少。今后课堂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三、在创造规律这一环节时,事先没有让学生准备彩笔,创造规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家完成的。这也是教学方面的一个失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纪律方面: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天气的原因,也可能是教学设计不吸引他的注意力。教学方面:课前颜色记忆大比拼设计不充分,没有突出规律的特点;课前没有给孩子准备图片,没有让学生准备彩笔,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提前准备,教师做好准备才能更好的把课上好。
《找规律》教学反思8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再一次使我深深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立足并顺应学情的发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立足学情、以学定教。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作为二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和一个完全陌生的老师合作……心中的惊喜与紧张就不用说了。怎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心中的焦虑,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振奋状态呢?这是我们借班教学常常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我在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了几句简短对话:早就听说二()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上课听讲是最认真的,回答问题是最积极而且声音是最响亮的,所以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就是这简短的几句话,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学生的情绪顿时格外高昂。
“规律” 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很少关注。 “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引出学习主题”。一上课,我就以“猜猜看”的游戏开课,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猜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找规律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猜猜看”的过程中,回忆了简单的规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顺应学情、依学而导。
本节“找规律”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基础上,继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相邻两项的差又组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的。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策略。利用情境出示了一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问题:“谁知道聪聪第3、第4、第5次会摆放几个小正方形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创造,生成教学所需的材料,进而展开对材料的研究,从而理解并掌握新的规律以及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中,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整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操作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尤其是 “摆图形、找规律”这一中心环节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想一想:聪聪第3、第4、第5次会摆几个小正方形?”然后拿出学具与同桌摆一摆、说一说,最后提出“聪聪是怎样摆的 ?”“聪聪的摆放有规律吗?”引导学生通过眼看、口说、脑想等多种形式感知聪聪摆放中的规律,体会到图形变化和数字变化规律的联系,悟出找规律的方法。从而很好地实现了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三、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
单调的学习数学知识是困难与乏味的,但把难学的.数学知识放在有效的活动中,复杂的知识就变简单、可操作了。纵观《找规律》一课,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方法,在学习中去应用。从学习的实际出发,我精选了合作学习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时的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提出了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讨论一下:画中有些什么?分别隐藏着哪些规律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了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给予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学中有思,思中有疑,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得。
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我在本节课中,精选、补充了几个典型的习题,设计了”找规律,填一填“、”按规律,跳一跳“,”找规律,接着画“等,既有对数列变化规律的基本巩固练习,又有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又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综合训练题,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找规律》教学反思9
【教学背景】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冬冬家买了新房子,可漂亮了,我们随着他一起去看看吧!
师:冬冬的新家到了,看,好漂亮的墙面。墙面是用图形图案装饰的。
师:请你们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拿出学具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从不同方向去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图形都是一样的。(老师竖起了左手的大拇指)
生2:我是横着来观察,把第一组的第一个圆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二组的图形,把第二组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三组的图形,把第三组的第一个三角形移到后面,就能成为第四组的图形。(老师示意大家鼓掌,同学们使劲鼓起掌来)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3:我觉得刚才的图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样,第一个跑完了就到最后,其它几个就往前进一格,又第一个跑,一直这样。
师:说得好极了!数学上给这样移动的规律取名为“循环”。(板书 循环)
师:思考:竖着观察是不是循环排列规律呢?
教学片段二
师:接着我们到冬冬家厨房看看。
生:真漂亮!
师:只是冬冬家厨房还没铺地砖,他设计了一种方案,我们帮忙看看,这样铺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然后同桌用学具摆一摆并交流自己找到的规律)
生1:每一排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只是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2:横着看,每排四个图形相同,只是同一种颜色的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
生3: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第一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后,其它的每个正方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就成了下一行。
生4:竖着看,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那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下面,其它每个正方形都向上移动了一个位置,变成了后面一排。
……
师: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
教学片段三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些新的规律呢?
生:(异口同声)能!
师:正好,冬冬家的窗帘是空白的,请大家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在白纸上摆一摆,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先想好规律,再动手。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以上片段教学体现了两个特点:
一、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数学。以上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的思想。教师以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
二、关注过程体验,激活课堂活力。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或许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这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质量。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互相讨论,寻找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发现循环排列规律。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移一移,甚至动手画一画,让学生感知这个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来。
《找规律》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我巧妙地设置和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参加生日聚会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花朵、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不仅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在自主探究中,认识规律。例1环节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性经验。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取别人的`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自我尝试、独立猜想、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发现“彩旗”、“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采用学生“互相说一说”的方法。通过讨论和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教会学生,人人又都有了表达的机会。使课堂真正面向了全体学生。
三、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说、动手摆、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找规律》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在教学时,我将找规律一节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我首先出示情景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将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教师形成互动,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特别是最后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难度,出示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动脑,拓展思维。
《找规律》教学反思12
《找规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学生计算(理解算理)———观察发现———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在理解算理这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去计算去表达,关注计算过程。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时,我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断说不断把规律说完整。在最后运用规律环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已能熟练得到正确答案,于是我深入学生,对学生个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乘数只有一个整十数的乘法,有小部分学生存在计算困难,如“23乘30”,学生知道先算23乘3,但确不会算。由此可见是上学期的知识没有掌握或者已经遗忘。针对这一情况,我专门设计了一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练习课。
口算是一种能力,不是作为笔算的台阶,而是另一种不同的训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快速、准确的目标。
《找规律》教学反思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第一课时,图形的规律,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为主线进行教学,通过“做游戏——观察教室设计——布置教室”这一过程,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初步的观察、概况、推理能力,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课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思索。
1、游戏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两组图形形成“有规律”和“无规律”的直接体验,体现出规律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习的愿望。
2、对于规律的概况总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是直接的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及时规范数学语言,并积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每组图形的规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例题、练习题设计有梯度。在例题教学中,第二组图形的变化较第一组图形的变化还多了颜色的规律变化。在练习中,增加了三个图形为一组有规律变化的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
4、由于本节课上的是25分钟的片段教学课,所以没有更多的拓展,在一节完整的数学课中还可继续拓展声音、动作等的变化规律,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后边的自己设计规律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但是课后孩子们设计的非常好,已经有学生独立设计了四个、五个图形为一组重复变化的规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也启发我以后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想敢问敢质疑的好习惯。
《找规律》教学反思14
“找规律”教学反思潘金虹 的工作室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若干水果图片,白纸,等。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学反思《“找规律”教学反思》。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找规律》教学反思15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此次找图形的规律以循环排列为主。这样,学生不仅要看清形状和颜色的组合规律,还要发现图形排序上的规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与掌握不是易事。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设计了一个找小婧房间的规律情景。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婧房间的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主题图作为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另外,引导学生把图形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三、创设探究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仍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因此,在“找规律”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A、呈现问题情境,提出思考问题。
B、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秘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C、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验证。
D、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这样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合作、验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在练习中,再次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自由设计图案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创造“规律”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课上下来,有成绩之处,也留下不少遗憾。
1、课上,正如课前预设,我创设了一个个美丽生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一小部分“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程,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不能独立做题,或是出现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活动中,虽然重视规律的表述,但没有引导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不利于记忆,更影响运用的熟练度。
2、导入时间太长,环节太多,影响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时间。
3、教学环节要整合。第一种规律——“排头到排尾、排头到排尾”的教学展开用是太长,“墙面、地面装修”与例题中的规律类似,限于课件制作技术没有修改,在找、说规律的基础上作了一点深化——渗透周期问题,揭示“循环”概念。安排4人小组排队演规律的环节,可以安排在例题前面,在探索完所在的循环运动规律之后,既能加深体验又可帮助梳理知识,加深理解,整合以上几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不至于“纸上谈兵”。那样,课堂会因学生的大胆创新呈现更多的精彩。
【《找规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4-13
找规律教学反思01-08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4-01
找规律教学反思优秀10-27
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01-22
人教版数学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6-14
五上找规律教学反思04-13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 15篇04-19
找规律教学反思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