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殇读后感 推荐度:
- 国殇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国殇读后感(精选8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殇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殇读后感 1
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出现的创一代文风的伟大诗人,是屈原。他写的《国殇》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描绘战争酷烈,抒发爱国深情的杰出诗作。
热爱祖国的深情,贯串屈原的一生,熔铸了他的人格,辉映着他的诗品。但如果说,他直抒胸臆的恢宏巨制《离骚》是通过自身高尚灵魂的苦闷追求,倾吐忧国心志,他借题抒怀的精制组曲《九歌》,是适应民间祭神的格调与需求,流露纯美情愫;那么这一首《国殇》的艺术风格,既不同于《离骚》的激扬澎湃、忧愤深广,又有别于《九歌》同一系列其他各节的清新宛转,幽渺缠绵。它以其质朴凝重、刚健悲壮,在屈原诸多焕发着浪漫色彩的瑰丽篇章之中,独具特色,别有神韵。
这是所写内容的庄严神圣,写时心情的沉痛崇敬决定了的。它为祭奠英勇牺牲的卫国战士而作,所以无需凭借虚幻的神话境界,甚至不必多用托物的.比兴手法,只是正面纪实叙事,直接表意抒情,显得更加庄重深沉。
《国殇》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文笔朴素、情致纯浓、真切如画、激越如歌。它把保卫祖殊死搏斗的壮烈图景,惊心动魄地活现在人们眼前;把悼念忠魂的满腔热忱化为英雄乐章,回肠荡气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胸怀。
作品开篇只两句,一下子便把人逼近到激战的最前沿:白刃相接,车轴交错,格斗进入炽热状态,拼杀已达生死关头。随后两句,焦点拉开,给读者展示了战场全景。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但就在这旌旗蔽日、飞矢如雨的险境之中,犹如特写镜头一般,凸现了我方战士豪迈的身影——他们临危不惧,冒死迎敌,奋勇争先,冲上前去。
接着,作品跨上第二层次,诗人不再客观描述,而是将自己同时把读者带进我方战士的主观世界;敌众冲散我方阵列,我的战马一死一伤;在这大势已去、身陷重围的决死时刻,我毅然系马固车,决不动摇后退。于是,仿佛电影的定格,诗人让读者看到:一名孤胆英雄奋力猛击战鼓,壮士都已牺牲,荒野悲凉肃穆,而鼓声却似乎轰鸣不绝,倾诉着天地的怨恨,发泄着鬼神的忿怒,张扬着卫国将士宁死不屈的威武气概。
至此,作品升入第三层次,诗人激情迸发,放声歌颂,从外貌雕塑到内心刻画,对烈士进行了热诚的礼赞。他们背井离乡,奔赴疆场,以身报国,义无反顾。他们头颅虽断,弓剑未丢,纵死不悔,斗志犹生。他们忠勇刚强,坚不可摧,英勇永在,浩气长存。这就是千古以来世代相传炎黄子孙禀赋崇尚的爱国精神。
是啊,这么久了,这道题还在被教育界翻来覆去的用,就像这么几千年了,人们还在纪念屈原一样,我感觉到,那些为人颂扬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永恒于世,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这样。
屈原,他爱国,他担心国家安危,所以他嫉恶如仇,他与他们坚决斗争。他无情地揭露那些“党人”贪婪嫉妒,争权夺利,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他对那些曾经支持过他的正确主张的同僚,他亲手热心培养的人才而后来又变节从俗的人们,他在痛心之余,也给予了严正的批判;他对于国君的昏庸糊涂,同样也没有忘记给予谴责。
屈原,他爱国,他要抚壮而弃秽,所以他上下求索,寻找效忠的机会。在苦苦求索中,他恐年岁之不吾与,恐皇舆之败绩,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以及他九死未悔、宁溘死以流亡的舍生取义精神,实在是感人肺腑,透彻心扉的。
由此,我想到前几年,韩国人要申请端午节作为他们的文化遗产。听起来是如此荒谬却又不得不怀恨起中国人的不争气——沉迷于西方的节日却忘掉了自己的传统!圣诞节我们可以过,但是,我们为何忘却自己的节日呢?我们的七夕是多么浪漫的一天,我们有我们的浪漫的传说,可是,我们却去过那个对我们来说如此陌生的2月14日。我在担忧着,哪天,我们是否,也会忘却我们的端午节、中秋节,甚至是春节
想想我们的爱国之士屈原,我们是否会重视我们的爱国之情?当我们追崇超女的时候,是否也要来回忆我们的骄傲我们的偶像屈原?
国殇读后感 2
《国殇》是一本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纪实书籍。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心被一股悲壮、激动的情感撞击着,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当时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老的`中国在西方的绥靖政策中逆流而上,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里全世界只有古老、贫弱的中国在顽强地抗击着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此,我激动着,也感叹着!
数年后,当纳粹德国不到六个月便征服了世界军事强国法兰西时,当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军节节败退时,当日本在远东地区横扫英美联军时,西方要员这才意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中国军队用顽强意志,不屈的精神打消了日本企图三天占大同,一周占太原,三周占山西,一月占华北,三月亡中国的野心。还是那位身残志坚的美利坚总统说的好:“想一想吧!如果把在中国上百万的日本军队放出来,那该是多大的灾难!”
百万战士兮死战场,保种卫家兮国有殇…
国殇读后感 3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国殇读后感 4
人活着是为了争气,争气就是不能给脸上抹黑只能给脸上贴金,贴金是为了使自己的形象光辉,形象的光辉的目的是为了维系做人的尊严,以此得到群体的认可,更希望得到群体的敬仰。因此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的力争完美,成功了引以自豪,失败了侘傺沮丧。当尊严受到威胁并面临难以忍受的耻辱时就要拼命。拼命有俩种原因,一是因无颜见人的羞辱感,二是无法忍受的屈辱感,所以就豁出来拼个鱼死网破。当一个民族危亡时,群起而抗击,残酷的杀死对方,并且自己也不怕被杀死。在这舍身成仁中产生的英雄,是公认的光辉形象,甚至使敌人也不得不佩服与敬仰。可当别人害了你的亲人或朋友,或者抢了你的老婆,使你做人的尊严受到无法挽回的.侮辱时,你奋起杀了人,而且只是杀了一个仇人时,就会被认为你不值,当然也没有人为你的英雄行为歌功颂德。虽然为国和为家杀人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而得到的评价却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同样因义愤杀人的不同结果,是由于群体生存秩序的干扰制约的。群起而攻的不是个体的直接仇人,双方只不过都是些无故的工具。因为英雄的称号,都把幕后指挥者的敌人当作自己不共戴天的敌人,互相杀的红了眼,不但要别人的命,同时也心甘情愿的搭上自己的命。而战争中死的都是些人体工具,真正发动战争的人却安然无恙。人体工具即使胜利了也只不过暂时冠以英雄的称号,而发动战争者得到的是至高无上的王权。
国殇读后感 5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题记
勇敢、无谓、英雄,在我们脑海里,谁都明白这些词的意义,可谁是英雄呢?读了屈原的《国殇》之后,这才明白了。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是为了纪念战死沙场的勇士,这些勇士就是英雄,每个英雄都勇敢、坚强、无谓的,“斤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可见虽然敌人众多,可士兵还是英勇善战,奋勇杀敌,这不就是用干么?“霾两轮兮挚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死伤的人都可以埋住轮子,可士兵还是不停的击打战鼓,血战到底,这不真是坚强吗?“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带上长剑背时秦国作的弓,头首分离,可心却永不害怕,这就是无谓,只有这些士兵在称得上是英雄。
诗中最后一句提到“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让我想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我心中,诗中所提到的项羽也是英雄,他身经百战,但在全军覆没时,只剩他一个,他自尊心强,认为没脸再见家乡父老,就自杀了,项羽的'骨气十分的大,也算得上是英雄。
真正的英雄就应该勇敢、坚强、无谓,就像《国殇》中的士兵,这才是真的英雄。
国殇读后感 6
《国殇》是楚辞中的一篇,作者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这首诗以悲壮激昂的笔调,歌颂了为保卫国家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读《国殇》,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忠魂壮志的赞歌:《国殇》开篇即以“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描绘了战场的惨烈与战士们的勇猛,展现了他们面对强敌不畏生死,誓死捍卫家园的英雄气概。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对忠诚与勇敢最直接的颂扬,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崇尚英雄。
哀歌与颂歌的交织:屈原在诗中既表达了对战死沙场勇士们的深切哀悼,如“首身离兮心不惩,志气豪兮骨髓硬”,又高度赞扬了他们虽死犹荣的高尚情操。这种哀而不伤、悲壮激昂的情感表达,让读者在悲伤中感受到一种力量,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家国情怀的'抒发:《国殇》不仅是对个体英勇行为的颂扬,更是对国家民族大义的深情呼唤。屈原通过描述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牺牲,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民族安危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跨越千年仍能引起共鸣,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艺术风格的独特:从文学角度看,《国殇》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楚辞的魅力。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象征性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既有现实主义色彩又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诗篇,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又能体验到艺术的美感。
总之,《国殇》是一篇感人至深、激荡心灵的作品,它不仅是对古代英雄的纪念,更是对后世的一种警醒和激励,让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和平年代传承和弘扬这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国殇读后感 7
《国殇》是楚辞中的一篇,作者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这首诗以悲壮激昂的笔调,歌颂了楚国将士在抗击外敌入侵时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展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英雄主义气概。读罢《国殇》,心中涌动的情感复杂而深刻,以下几点是我对这篇作品的读后感:
悲壮之美:《国殇》以极其悲壮的语言描绘了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勇士们“首身离兮心不惩”,即使面对死亡,也绝不退缩,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令人动容。屈原通过诗句,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英勇并置,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学体验,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悲剧性与人性的伟大。
爱国主义情怀:诗中流露出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楚国将士们为保卫家园,不惜献出生命,他们的行为是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这种超越个人生死、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尊敬和学习。
英雄主义的颂扬:《国殇》不仅是对逝去英灵的哀悼,更是对英雄主义的颂歌。屈原通过对战场上勇士们英勇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坚韧不拔,激励着后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要勇于担当,坚持到底。
历史的反思:《国殇》也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思考战争的本质,以及和平的珍贵。在那血与火的洗礼中,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促使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反思如何避免战争,促进世界和谐共处。
文学艺术的.魅力: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国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示了古代诗歌的魅力。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使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总之,《国殇》不仅是一首歌颂英雄的史诗,更是一曲对人性光辉、国家大义的赞歌。它穿越千年,依然能够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激发起对家国情怀的共鸣,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和平,勇敢前行。
国殇读后感 8
《国殇》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专门祭祀为国牺牲的战士,表达了对烈士们英勇精神的颂扬和深切的哀悼。读《国殇》,内心会涌动着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既有对古战场壮烈景象的震撼,也有对英勇战士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精神的崇敬。
悲壮之美:《国殇》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壮烈,战士们“首身离兮心不惩,志气凌云兮贯日月”,即使身体破碎,但抗敌的决心和勇气依然不减,这种超越生死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最高尚情操,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
爱国情怀:诗中反复强调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体现了古代将士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对爱国主义最直接、最深刻的诠释。读来不禁让人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在和平年代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爱国精神。
生命价值的思考:《国殇》也促使读者对于生命价值进行深刻反思。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那些勇士选择了以死明志,用生命捍卫信仰和家园,他们的牺牲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而为了更高的理想和价值付出生命,则是生命的另一种升华。
历史的回响:通过《国殇》,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直面那场古老而遥远的.战役,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它不仅是对过往英雄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醒,让我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以及维护和平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总之,《国殇》不仅是一首赞颂英雄的诗篇,更是一曲激荡心灵的壮歌,它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促使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是对和平时期人们的一种鞭策,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国殇读后感】相关文章:
国殇读后感08-24
国殇读后感范文08-04
读后感读后感01-03
假期读后感:《简爱》读后感08-15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家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3-30
《青铜葵花》读后感_读后感01-10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