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寄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寄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寄冰》教学反思1
《寄冰》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融常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趣的科学童话。本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化的手法,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让孩子初步了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上完整堂课,对过程与效果的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注重识字教学的多样性,发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他们识记生字的方法也很多,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写一写、加一加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在处理生字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重给予相当的时间进行个体学习,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通过“拼读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等环节来自学生字。比如在教学“热”字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字音,再通过板书来说这个字的复杂字形和笔顺,最后通过让学生找热的反义词来理解字的意思。同时,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能根据生字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有的重在正音,如“热”、“收”;有的重在构词,如“扫”;有的注重笔顺,如“热”、“退”;有的突出新部首的学习,如“收”,在正音后,请小朋友拼读反文旁,再举一些带有反文旁的字,帮助小朋友巩固反文旁这个新知;有的由新字词引出句子说话练习,如“希望”,在开火车读正确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你们在过生日的时候希望收到什么礼物?”、“你们长大了希望成为什么?”,孩子们在说话训练中既读准了字音,通过语言环境也知道了希望的意思。将字词教学与文中的句子紧密的联系起来,不面面俱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训练也显得比较扎实。
2、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联系自身生活理解词义。
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在一些词语的理解上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寄”时,让学生说说“平时你去邮局可以寄些什么东西?”从而使他们知道“寄”就是从一个地方通过邮局的帮助,把东西送到另一个地方;在教学“扫兴”的时候,让小朋友看看前后文,洪洪收到箱子是,以为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冰,肯定很高兴,然而打开一看,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觉得很扫兴,以此来帮助他们知道扫兴就是失望,从高兴变为不高兴的意思。
3、引导语言创造性运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言表达有序,说明思维有序,语言表达完整说明思维就完整。《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说的能力越来越成为人的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特征与关键要素,说的特色显示出来了,就能促使学生写的发展,带动读的深化,促进听的落实,并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
结合整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还设计了多次的`说话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板书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说话训练的平台,引导他们大胆地展开联想,把学会的课内外知识灵活运用,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语言积累转化为小朋友自己的语言能力。如:利用板书,让学生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谁给谁寄冰”?“冰是从哪里寄到哪里”?设计填空练习,出示洪洪给非非寄的信,让学生依据课文第一、二小节的内容概括来补充完整。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老师提示,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转告给别人,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发展了思维,提高口头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改进之处
这篇课文不长,但情节生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我按照了学生的体验与情感变化,把情感放在阅读的首位,通过抓住课文关键词,体会语气;抓住反问句、疑问句等句式,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的训练。如挑战读、男女生赛度、小组读、齐读等等。但是有时小朋友还不能马上读出问句上扬的语气,这是就需要老师适时的指导、示范。在这点上,我做的还不够。另外,在谈到非洲和南极的时候,可以先放手让小朋友自己说说对非洲和南极的认识,然后再放录音,听听非非和洪洪是怎么说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与说话的水平,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最后,我在处理孩子答错问题,应该如何引导他得到正确的答案,还缺乏很多的经验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在孩子回答不出问题时应该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而不是马上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是请其他小朋友来回答。这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使每一节课都让孩子们充分地得到收获。
《寄冰》教学反思2
本文写于1958年3月,是冰心《再寄小读者》通讯的第一篇。所谓“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翔实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前面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们对冰心有一些了解,知道了冰心的爱无处不在。《别踩了这朵花》让学生感受到冰心奶奶对自然的爱,而即将学习的这篇通讯则以孩子为写作对象,从中可以体会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关爱。这篇通讯从形式上看似书信,作者如同与孩子面对面地交谈。
进行本课的教时,我充分利用好文本这一特点,用这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角色意识去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从而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热爱儿童、热爱祖国之心。
《寄冰》教学反思3
《寄小读者》曾经让我十分感动,而我现在也深切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冰心的这一句名言: “ 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 ”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被爱。爱就想是生活的必需。没有爱,天空是灰暗的;没有爱,生命是枯萎的。每当我们看见那一只只珍贵的野生动物被捕、被杀害、被关进冷冰冰的笼子里,从心底发出愤愤不平的怒火;每当我们忽略了脚下的生灵,在它们兴奋地搬运食物的时候,将它们踩于脚下,心底所涌起的一丝波澜。我想,这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爱。爱,可以让一个软弱的人变得坚强;爱,也可以让一个蛮横无理的人变得善良。当我看完了冰心的《寄小读者》,那第二篇通讯始终使我难忘。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 ―― 我惊悦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中,它仍是怡然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
从冰心写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只很可爱的小鼠,仿佛要忍不住想去静静地将它捧在手心,细细地去观赏。若在平时,我们看到老鼠的时候,绝对不会起一丝的怜悯之心。但是那只老鼠是多么地小。我想象着:在面对这一只小鼠的时候,我的心跳加速了,老鼠在我的概念中是不好的,但它有那么小,这还只是一个刚到世界不久的小生命。读着冰心的文章,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仿佛看见了生命在字里行间欢快地跳动着。
“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我神经错乱地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 ―― 上帝!他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他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地蜷伏在地上。课外阅读教学反思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寄冰》教学反思4
反思:
一、用好教材。
本堂课我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学生没有打开书本点字读书,这是一大忌讳。
同时教材后的写字部分也应让学生自己懂得去看字的笔顺,而不应是老师事事倾力倾为。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小老师带大家书空笔顺,不对的话其余学生可以及时纠正。
二、深入挖掘课文。
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朗读,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时候教师需要层层深入的
挖掘课文,如:课文的第一小节,应该将“火热”和“从来没有”加以强调,教师在出示非洲图片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么热的非洲,你们想想他们见过冰吗?从而学生通过体会就很自然地读好“从来没有”。
三、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感染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典范,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首先应感动自
己,从而去感染学生。
四、教会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即:字的音、形、义。
音:不仅指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还要教会学生也要注意三拼音。
形:由零件组成部件,由部件构成整体。
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可以通过形声字或者通过说话理解
词义,如:“希望”一词,可以问学生,“你希望你爸爸妈妈为你做什么?你爸爸妈妈又希望你做什么?”也可以通过词的字面意思理解词义,如“扫兴”,扫即是扫除,兴即是高兴,扫兴就是扫掉高兴即不高兴。
五、关注细节。
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如:学生在说到“退”字时,说“走字底”加“良”
去一点。我没有及时发觉和更正,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六、精心设计每个训练。
好的训练能起到多个功能,教师应该运用好它。同时在备这个训练的时候应该明确这个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而不应该是随便拿个填空或者说话练习就让学生来做,这样即达不到训练效果又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重建:
一、同一类型的生字放在一起教学。
如:“希”和“望”可以组成词语,放在一起学;“封”和“块”是量词,可
以放在一起学;“寄”可以联系生活……
二、给学生直观的形象。
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更需要直观的形象。可以做两个动物
的'头饰,创设情景,理清学生的思维,不至于把非非和洪洪搞错。同时又可运用到打电话的教学环节中,这样学生学来有意思,更有动力。
三、游戏要注重内容,而不是只在于形式。
游戏环节很容易让学生甚至老师处于注重形式的错误位子上。而形式是为内
容而服务的,用形式来吸引学生将他们说学说知的内容说出来,这才是老师和学生最想达到的目的。 HTtp://
《寄冰》教学反思5
《寄冰》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融常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趣的科学童话。本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同时课文结尾造成的悬念是向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好教材。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感受:
一、目标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效果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注重识字教学,体验要领,发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他们识记生字的方法也很多,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在处理生字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重给予相当的时间进行个体学习,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通过“拼读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等环节来自学生字。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能根据生字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有的重在正音,有的重在构词,有的注重笔顺,有的'突出新部首的学习,有的由新字新词引出句子说话练习,将字词教学与文中的句子紧密联系起来,不面面俱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训练非常扎实。
同时,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我较注重对拼音中难点的经常复习。如:在学习“退”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这个内容。
2、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联系自身生活理解词义。
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在一些词语的理解上还有困难。因此,在教学“寄”时,让学生说说你还寄过什么东西?从而使他们知道“寄”就是从一个地方通过邮局的帮助,把东西送到另一个地方:在教学“希望”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过生日的时候,希望收到什么礼物,从而形象的知道希望的意思。同时,在教学“扫兴”的时候,让小朋友看看前后文,洪洪收到箱子时,以为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冰,肯定很高兴,然而打开一看,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觉得很扫兴,以此来帮助他们知道扫兴就是从高兴变为不高兴。
3、引导语言创造性运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言表达有序,说明思维有序,语言表达完整说明思维就完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说的能力越来越成为人的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特征与关键要素,说的特色显示出来了,就能促使学生写的发展,带动读的深化,促进听的落实,并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
结合我教研组本学期的研究主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还设计了多次的说话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板书等为学生搭建了一座由理解到运用的桥梁,引导他们大胆地展开联想,把学会的课内课外知识活学活用,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如:利用板书,让学生用一句话把“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设计填空练习,出示洪洪给非非寄的信,让学生们来把它依据对课文第一、二小节的内容的概括来补完整。从文中洪洪由于收到水而生气,企鹅因为退回的冰而糊涂,提供句式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揭示水的基本属性。采用打电话游戏来导之以行,培养了人文精神。设计其中一方向另一方打电话道歉,解释和消除它们之间的误会,并积极提出补救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置,既加强了文道统一,有错勇于承认,敢于消除误会,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积极想办法弥补。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老师提示,将阅读所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选择地转告给别人,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发展了思维,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改进之处:
这篇课文不长,但情节生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的体验与情感的变化,把情感置于了阅读的首位,并多角度地通过停顿引导;抓住课文关键词,体会语气;抓反问句、疑问句等句式,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的训练。但是有时小朋友还不能马上读出问句上扬的语气,这时就需要老师能通过适时的指导、示范。在这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另外,在谈到非洲和南极的时候,可先放手让小朋友自己说说对非洲和南极的认识,然后再放录音,听听非非和洪洪是怎么说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与说话的水平,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最后,我在处理孩子的提问方面还缺少经验,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发言,给予充分的引导,而不是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这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使每一课都让孩子们充分地得到收获。
《寄冰》教学反思6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写住在南极的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当洪洪生气地把水退回去,企鹅面对寄回的冰糊涂了这件事,让学生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以及水具有的基本特点。文章生动、有趣,把狮子洪洪和企鹅的形象刻画得跃然纸上,活泼、可爱。同时课文结尾造成的悬念是向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发展学生想象能由于学生已经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练习,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在教学中,我不再字字教学,只针对不同的字进行归纳:有的重音,有的理解意思,有的关注笔画,尽量体现独立识字。
《寄冰》中的`“寄”,学生有了生活经验后能理解,但对于“寄”的对象却能产生无限的遐想,在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能得到良好的结果。教师对“质疑”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通过读一读,找一找的方式来寻求答案,弄懂弄通课文内容。
课文不长,但情节生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生气”和“糊涂”的语气。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尽量使得朗读方式多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读起来。
【《寄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寄书教学反思08-25
冰融化了教学反思08-24
描写冰的作文03-21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8-24
诗歌:寄光阴08-24
教学教学反思03-22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青岛冰天地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