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教师随笔:老师,你别唠叨了
老师,你别唠叨了
青西新区弘文学校 董记续
语文阶段性测试完毕,学生的掌握情况很不尽人意,和我的预期相差甚远,我很生气。我感觉我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正比,我心里自然愤怒,我在课堂上发泄我的不满,也应该是情理之中,我要让学生知道,我生气的后果很严重,于是我愤怒地提出了以下几点质问:
1、试题中所有的问题,难道我没有讲过吗?
2、解答方法和技巧,我都反复练过多遍了,为什么步骤还是不完整?
3、在练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大家练得都不耐烦了,甚至许多同学发牢骚,那么为什么还是出现错误?有本事不出现错误啊!
……
一顿雷霆后,下面一片死寂,我的心稍有所安,然而我发现后排的一个同学依然在和同位耳语着什么?那是一个从来不听讲,从来不做作业的孩子!我刚刚熄灭的怒火瞬间又被点燃了,碍于他的面子,我把他拎到教室外面,又是一顿劈头盖脸……
当我还正沉浸在发泄的快感中的时候,那个一直低头的同学猛然抬起头来,正视着我,狠狠地说:老师,你别唠叨了好不好!你怎么和我妈似的!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又是一句:有本事你让我愿意学语文啊!
看到这位学生的愤怒,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没有让怒火继续燃烧,我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下。一段暂时的安静的尴尬,既让对方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也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失控。
我平静地让那位同学回去了。我清楚地记得他离开我时那种不可思异的神情,我知道,和我接下来的反思相比,如何去纠结那位同学的“大逆不道”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回到办公室,我思考了许久。我把这个经历分享给其他老师,经过七嘴八舌地讨论之后,我得出以下反思:
1、对于知识。讲过了练过了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就可以把责任推给学生吗?这个理由真的可以解释给学校和家长吗?老师的职责难道就是完成题目的讲解吗?
2、对于角色。在教育教学中,苦口婆心的我,难道一直扮演着一个妈妈的角色吗?难道我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唠叨的形象吗?
当我把这个经历和反思分享给其他老师的时候,老师们安慰了我的情绪,认为这样的学生每个班级都有,是老师们头疼的一个群体,大可不必为此难过。而就“有本事你让我愿意学语文啊”这句话,在经过老师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以后,对如何处理这类学生群体,我们总结出了一系列举措:
1、有一些学生是“喂”出来的。一位老师坦言:她的抽屉里常年备有零食,专门给特殊群体的零食:苹果、巧克力、糖……许多同学成绩的进步,都是她一步步“喂”出来的!当“喂”到一定程度,学生的“心智”自然也就成熟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2、有的一些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这个“表扬”带有特殊意味,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情境,这种表扬可能是违心的,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但“表扬”多了,你会发现:奇迹就真的出现了!
3、有一些学生是“聊”出来的。许多年轻的教师,在课下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无所不谈,无所不交流,师生的心理距离几乎是零。由于“爱”他们的老师,他们不学点东西,还真的是对不起自己亲爱的老师!
4、有一些学生是“打”出来的。这个“打”的内涵肯定不是惩罚,而是警示,而是安慰,而是鼓励,而是相信和希望!当他们切身感受到这种“打”的力量,当他们真正感受到这种“打”的轻柔与温馨,“打是亲,骂是爱”的古训,在他们心中便立刻绽放出一朵朵温暖的花儿!
细细分析,以上的种种举措,其实它们的核心要义就是爱!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断乳期”,迷茫而又有些叛逆的他们,正在重新寻找爱的源泉。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只有“目中有人”,只有少唠叨,多关注,只有低下傲然的姿态,你才能走进一个个情感丰富、真情洋溢的内心世界。这时你会发现:学生的世界,其实那么好懂!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这古老的教学良训,其实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就是做不到呢?
第二天,在语文课堂上,当我经过那位“大逆不道”的同学身边的时候,我发现从来不写作业的他,竟然正在用心地抄写英语!其用心之专,神情之虔诚,让我无法去打扰他!
转过身去,我想:唠叨,肯定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了。那么,关于如何让他愿意学习语文的问题,我想我应该去英语老师那里请教一下了!
【语文教师随笔:老师,你别唠叨了】相关文章:
教研随笔:老师,你读书了吗07-31
语文教师随笔:写作08-18
小学语文教师心得随笔10-22
【教育随笔】老师,你懂得孩子的心理吗?08-01
语文教师,张扬你的个性08-17
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08-23
教师随笔,如何让语文活起来08-03
别吝啬你的大拇指08-17
你,你别靠近我作文800字08-14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就想拉着你的手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