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时时刻刻影评

时时刻刻影评

时间:2022-08-22 19:02:4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时刻刻影评

  时时刻刻影评(一)

时时刻刻影评

  “美丽的演出,极度关注生活的导演,《时时刻刻》从开始到结束,都紧紧抓住你的心,让你的眼睛须臾不离银幕,这是一件艺术品”。

  着名电影杂志《美国影评人》在评价此片时如此说到。

  我之所以在文章开头拾人牙慧,是因为它确确实实道出了我观影完后最强烈的感受:它捕捉的是三个女人的感情故事,在那三个不同的世界里他们的际遇不同却又彼此联系,有着自己各式各样的情感纠葛,纠葛中掺满了存在于女人情感世界里独有的细腻、柔弱、敏感,这种耹耹低语是如此的含蓄而浓烈,快要溢出一般,但是导演在处理时并未就此屈服于题材本身的沉闷乏味(对于非文艺党来说),而是延续了自己一贯的“低调摄入,高调摄出”的风格,史蒂芬戴德利擅长刻画沉重深刻的题材,却往往又能开辟出区别于“视觉拉人”别具一格的精彩绝伦的路线,比如反思二战的宏大巨制《朗读者》。就这部影片来说,我想大概离不开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演技——入木三分,惊艳无痕

  尽管《时时刻刻》里的每个角色戏份都是片段式的,她们都被掐掉了头,这表现在它并未对每个主人公的背景有所交待,特别是每一种情感和每一个举动的来龙去脉,这一切疑问如果抛给观众的话势必让人不再有耐心看完,没有一个人会对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未给自己激起任何涟漪的人给予过多关注,当然这一成功离不开如影片女主角情感一样精致雕琢的剧本,但演员就此面临了挑战,她们需用自己的风格去诠释角色谜一般的内心,同时这个风格也是捉摸不透的,换句话说,她们需要对付的是一个从不按套路出牌的陌生人,角色的情感无法捉摸却需要能引起观众共鸣,就拿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弗吉尼亚伍尔芙来说,伍尔芙是一个痴迷于自己世界的意识流小说家,她的成就来源于她精神上的意识流,或者说并非是她的小说成就了她的精神意识流,而是她的意识流成就了她的小说,她本该就是如此一个人,像他的文字一样,漫无边际、无法捉摸,又不受控制,她的过于敏感和过于脆弱以及对于某一件事她更执着于想象、添加或是删除,而非去认识赋予了她这一点与众不同,放在这部女权主义影片下,导演又为她的性格赋予了更多命题:反叛、抗拒和向往自由,最终基德曼为我们塑造了如此一个伍尔芙(很明显为此她垫了鼻子),她拥有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想法,习惯将手插在睡衣口袋里,与恶仆对话更像是在喃喃自语,她的脑子不停地想着东西,想象或是联想,她做的所有都在为她的小说服务,为她脑中的另一个世界服务,甚至她的自杀也是为了给小说一个完美的结尾。我想到在《贝拉的魔法》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西部小说家为他最引以为豪的一部小说里留了一页空白给他自己,我想伍尔芙同样也需要在《戴洛维夫人》里留一页给她自己,给她的另一个世界。同样的,朱丽安摩尔的角色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角色不敢面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演员都实现了对角色最极度的诠释,她们将角色拉到了我们的眼前,甚至会使我们怀疑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奇怪的人。

  叙事——三个女人一台戏

  影片也可看作是并行叙事法的典型教材,三个故事彼此主旨和情感联系紧密,为我们刻画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这三个女主人公有践行自由的,有放弃自由的,为爱情或是其它东西,还有从不敢思考自由的,最后有以自杀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对自由渴望的,也有以出逃来宣泄这种渴望的,还有一个女人很幸运,有许多真正爱自己的人,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另一点联系则是建立在各种象征符号的遥相呼应之上,比如击碎蛋壳,还包括场景切换之间的物体对照,有镜子,还有移动的花瓶等。总之故事有条不紊,一同发展、一同高潮,最终走向了这三个女人相同命运的不同归宿。

  主旨——时时刻刻

  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女权主义思潮来自于二战结束时期,大量男兵从战场撤离回国,这意味着大量的女人需从工作岗位退居家庭二线,在这种情况下,女人们揭竿而起,掀起游行活动,要求不被男人取代。所以对于一部女权主义电影,逃不开两个主题,即关于女人的思想解放和独立自主。《时时刻刻》告诉我们的是去勇敢面对生活的时时刻刻,而非各种逃避,但这里更符合其女性主义题材身份的还是关于影片中女主人公的独立自主和思想解放。伍尔芙将自己安置于她脑中的另一个世界,与她丈夫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于是她丈夫以爱之名限制她的饮食起居,包括头脑,以致于她渴望逃离大院、奔向伦敦,逃离不成,唯有一死以求在丈夫的爱和对自己的背叛之间找寻平衡。第二个女人同样也是在寻找这种平衡,只不过她放弃了自杀为了保全自己作为一个女人最后一丝的传统道德意识——保留腹中胎儿,最后在尽了一个女人该有的职责之后,背家弃子而去;第三个女人也是因为一个男人放弃了自己的自由,她因为爱情被牢牢限制在这个奄奄一息男人的身旁,幸运的是,这个奄奄一息的男人拥有一个诗人般睿智而感性的性格,孤注一掷,一死以求全,为这个爱情画上完美的句号,不管是对于这个男人的一辈子而言,还是对那个女人的小半辈子而言。所以,在我看来,《时时刻刻》讲的是面对生活的时时刻刻,它告诉了你即使是同样的生活,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你的面对方式。

  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如出一辙,它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道理,但用的并非一个平常的载体,就像影片中三个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女人一样。

  时时刻刻影评(二)

  Virginia Woolf?一个拥有美丽名字的美丽女子。上大学时,跟风看过《墙上的斑点》,曾经尝试YY,去引发小说中所描述的那一系列幻觉和遐想。但,无耻地失败了。因此对喜欢她的好友嗤之以鼻,转而继续投入到阿婆的世界里。

  《时时刻刻》让我重新认识了Woolf,被这么多人喜欢着的她,其实是有着别样的魅力的,这种魅力大多不是来自作品。现世大部分人是通过昆汀?贝尔的《伍尔夫传》,来对她膜拜的。在这本传记里,伍尔夫拥有超凡的容颜和脱俗的才情。她驾驭着身边所有的人,是圈里不争的“皇后”,男人女人都为她的才貌着迷,而她却再一再二再三地坚持独行。她拥有伟大的灵魂,因此必然“雌雄同体”,一段无性婚姻,让她只一人就承袭了人类从长臂猿那里传承下来的家庭DNA。最后她清醒决然地解脱,更是为自己多彩的一生刻上了高雅神秘的符号。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能从她身上,看到部分的自己。在我看来,Woolf真的是个自恋达人,她习惯享受他人的崇拜和喜爱,习惯得都自然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她,敏感而自负,我猜从小到大,只要她想,应该是很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欢的。就这样的一个人,她怎么会专心致志地去爱上某一个人呢,她必定是且行且爱,且爱且行的。

  而被爱包围的同时,嫉妒和仇恨也必然如影随行,那么Woolf,在这种氛围里,变得有点多疑和小心、尖酸和刻薄、离经和叛道,也就无伤大雅了。她无疑是个称职的演员,一边耻笑他人不可名状的愚蠢,一边又就着迎合的话题取悦他人。这种内外不一致的张力,肯定把她折磨得够呛,毕竟她生活在上个世纪,心情郁闷时,顶多大着舌头八个卦,还不能披着马甲上各个论坛开天辟地地骂,也不能注册百八十个围脖天天织。她的生活,就这么个圈子,禁锢着她,无法自由,直到无法呼吸。

  虽然顶着二十世纪女性主义先锋的名号,但我总感觉Woolf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女权,她只是太细腻又太聪慧,因为伦纳德,她成了既幸运又不幸的女人,深陷泥淖。她真正离世时,业已接近60,容貌和才情都已耗尽,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尽管《时时刻刻》里是一个PS过的Woolf,但我仍愿意相信,她就是那个在美丽的清晨,为了自由而离去的人。她留下了Mrs. Dalloway,隔着时空,引领着看到她的人,或独立或离开。

【时时刻刻影评】相关文章:

面纱影评08-01

影评英语06-08

分手大师影评08-24

致命伴侣影评06-03

电影斗牛影评06-08

夺命深渊影评06-08

后会无期影评08-24

人类清除计划影评08-24

锦衣卫影评06-08

美国x档案影评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