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外国文学评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语言解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语言解读
作者/梁英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著名的黑色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地中海“皮亚诺萨岛”上的美国飞行大队里发生的一系列怪诞、荒谬的故事。小说一经出版,仅在美国国内就销售了800万余册,另外许多高等院校把它列入世界文学必读书目。小说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和它的语言魅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作者用来传达意向、实现写作目的以及与读者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约瑟夫,海勒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通过戏仿、反讽、悖论等语言表现技巧,向大家展示了一个荒谬无度、丧失理性的世界。
一、戏仿
戏仿最初被译为“拙劣的模仿”“戏拟”等。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家认为戏仿是“最具有意图性和分析性的文学手法之一。它通过破坏性的模仿,着重突出其模仿对象的弱点,矫饰自我意识的弱点。”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用了戏仿的手法,影射社会的混乱和恐怖。
(一)对英雄凯旋场面的戏仿
食堂管理员米洛中尉是个狡猾、无耻的投机商,为了赚钱,到处倒卖各种物资。由于军官们和米洛同流合污,他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每到一处都受到英雄凯旋式的欢迎。书中第22章写道:“这期间,人们的欢呼声越来越响。男童女童们都不用上学了,而是穿着新衣,排列在大街的人行道两旁,手里不停地挥舞着小旗子……大街上人山人海,欢声雷动,空中到处悬挂着绘有米洛肖像的旗帜……米洛用优美的动作朝每一个人挥手作答……”这种情景显然是对英雄凯旋场面的戏仿。通过戏仿,海勒尖锐地讽刺了米洛之类的唯利是图、靠伪善的方式获得地位和荣誉的军事官僚主义者。
(二)对文学作品的戏仿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瑟连从轰炸任务的任意增加、战友一个个的死亡、官僚机构利用战争获取钱财和权力中,认清了战争的实质,不愿在战争中丧失自己的生命。此时,海勒写道:“死还是不死,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的戏仿。怀特,哈尔福特上尉和一级准尉住在同一个活动板房里,因怀特·哈尔福特扬言要趁弗卢姆睡觉时割断他的喉咙,弗卢姆吓得独自一人住在森林里。弗卢姆在碰到希普曼时告诉他:“我要在冬季到来时回去。”因为弗卢姆认为怀特,哈尔福特冬季将死于肺炎。这是对雪莱的作品《西风颂》中的“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戏仿。雪莱的诗句充满了希望,而弗卢姆的话则充满了绝望。(哈尔福特不一定在冬季死于肺炎)这句戏仿尖锐而深刻地表明了两个人的绝望。
(三)对上帝的戏仿
海勒对上帝的戏仿在小说的刚开始就出现了。为了不再上前线打仗,约瑟连决定留在医院。在医院里,他负责检查所有士兵伤病员的信件。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他发明了种种把戏,某一天,要处决信里所有的修饰词;第二天,他又向冠词开战;第三天,除了冠词,把信里的其他一切东西全删除了。当他再也想不出什么新鲜的花样在这些信上搞鬼时,他就开始攻击信封上的地址和姓名,“随手漫不经心地一挥,就抹去了所有的街道和住宅名称,好似让一座座大都市都消失了,仿佛他是上帝一般”。这显然是对上帝创世的戏仿。
二、反讽
反讽源于古希腊语,意为“佯装无知者”,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文学中,它既指语言的修辞技巧,也指隐含在人物、情节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悖的暗示或对照技巧及组织结构方法。在小说中,海勒对众多人物的塑造和诸多场景的描写都运用了反讽。
(一)人物描写中的反讽
德里德尔将军50岁刚出头,他粗率迟钝、身材矮胖、胸部圆得像水桶似的。他有一个红红的、又短又阔的鼻子。他的肥胖、苍白、突起的眼睑像咸猪肉似的一圈圈围着他那对灰色的小眼睛。没有喝醉酒时,他习惯于长时间的沉默不语。他常常说“战争就是地狱”,但这并不妨碍他靠战争谋得高官厚禄。当他看到约瑟连一丝不挂、只穿着皮鞋站在队伍里等着他颁发勋章时,由于觉得有趣,他那血红色、石板似的脸上竟露出了温和的神色。佩克姆将军是个感觉敏锐、斯文大方而且稳重老练的人,他对任何人的缺点都十分敏感,唯独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他觉得所有人都愚蠢至极,只有他自己是个例外。奥尔看上去经常是乐呵呵的,他的嘴里总是含着两颗海棠果或者七叶树果子。当这两种果子都没有时,他就在嘴里含两只山楂果。他时常像发神经似的咯咯地傻笑,他的脸很粗糙而且凹凸不平,浅褐色的眼睛从眼眶里爆出来,就像一对褐色的半粒子弹头。他每次去执行飞行任务几乎都要出事,要么被击落而坠入水中,要么就是飞机的一个引擎被人打中失灵。科恩中校不修边幅且傲慢无礼,皮肤总是油光光的,几道又粗又深的皱纹几乎一直从鼻子下面延伸到灰暗的两颊下的垂肉和似刀削的下巴之间。他认为约瑟连是个道德高尚的聪明人,而自己却是个毫无道德观念的人,所以正好处在评价约瑟连的道德品格的理想位置上。他最轻松的时候也正是他最刻薄的时候。邓巴纹丝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两眼像洋娃娃的眼睛一般,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为的是竭尽全力延长自己的寿命而培养自己的忍耐功夫。哈弗迈耶特别喜欢吃花生薄脆糖,每晚用四五只口径的手枪上的大子弹射杀小田鼠。克莱文杰属于那种绝顶聪明却全无智谋的人,他于文学颇是精通,却不懂得怎么欣赏。梅杰·梅杰少校只有自己不在办公室时,别人才能到他办公室找他。海勒运用反讽,充分表现了军事机器对个性的残害和对官僚体制专横无礼的嘲笑和讽刺。
(二)情景描写中的反讽
[NextPage]
海勒在书中描写了一位浑身雪白的士兵。他全身都用雪白的石膏和绷带包裹着,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吊瓶中的液体从他的胳膊输入体内,身体中的排泄物从腹股部的导管排入地上的一只洁净的瓶子里。当吊瓶空的时候,护士再把下面装排泄物的瓶子换到上面,排泄物又输入他的体内。丹尼卡医生为了得到飞行补助,想办法把自己的名字编入了一个机组,结果这个飞:机失事,机组成员全部遇难。丹尼卡医生虽然没上飞机也被宣布为死人,大家小心翼翼地避免同他说话。卡思卡特上校拒绝见他,原因是他已经死了。他从此失去了食品供应,成了只能靠其他军官的施舍活着的死人。丹尼卡太太收到了丹尼卡的亲笔信后,向陆军部发了一份电报指出他们的错误。陆军部生气地回复说他们没有犯任何错误,她肯定是受骗上当了,那封信肯定是中队的某个虐待狂和精神患者伪造的。最后,丹尼卡太太带着孩子搬走了,连信件转移地址都没留下。这两幅情景描写产生的反讽效果不言自明,那就是:军事官僚们对人的灵魂的扼杀。
三、悖论
悖论是把两种表面上不协调、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要素并置在一个陈述当中。这样的陈述看起来很荒唐,却往往更能生动地道出真实。
(一)主题中的悖论
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的怪圈。它规定: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停止飞行任务,但是要首先提出申请,证明自己疯了,不能飞行。但它同时又规定:一旦你提出了请求,那就证明你不是疯子,你还得继续飞行。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只要飞完上级规定的飞行次数32次就能回国,但是又说,飞行员必须要绝对服从命令,否则不准回国。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圈套、骗局,是个令人无法逾越的障碍。就像一只无形的上帝之手,牢牢地控制着所有人的命运。
(二)事件中的悖论
小说事件中的悖论无处不在,我们以书中出现的两次审判事件为例。第8章出现的对克莱文杰的审判。克莱文杰是个专爱闹事又自命不凡的人,因此深得沙伊斯科普夫的憎恨而被推上审判台。海勒写道:“指控克莱文杰一案,显然是成立的。唯一缺少的,就是以什么罪控告他。”裁定委员会由三人组成。沙伊斯科普夫本人既是克莱文杰的起诉人又是他的辩护人。小说的另一场审讯在第36章,牧师因为被指控偷了卡思卡特上校的一个红色梨形番茄而受到审讯。明明是卡思卡特上校送给牧师的番茄。他却说:“我为什么要送给他一个红色梨形番茄呢?”牧师有口难辩。另外,军官还说:“我们还要指控你犯了目前我们尚未了解的罪行和违法行为。”从这两场审讯中,我们可以看出军事官僚们黑白颠倒的话语和毫无根据的推理,其充分展示了法律体系和官僚们的荒诞。
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成功地运用了戏仿、反讽、悖论等语言表现手法,深刻而夸张地表现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丑恶、不公和荒诞。在语言的表层之下,我们感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启示以及作品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欧阳有权.文学名著赏析[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英]D.c.米克.论反讽[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4]褚蓓娟.论海勒长篇小说的重复艺术[J].清华大学学报,2009(02).
[5]席忍学.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的人本意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4).
[6]李杰.海勒小说中戏仿的后现代性[J].山西师大学报,2009(01).
[作者简介]
梁英(1976-),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河北师大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评论:《第军规》的叙事语言解读】相关文章:
文学评论相关论文08-12
我的两条军规08-20
单身极品男人的54条军规08-17
解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08-16
从语言哲学出发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育08-16
有消息通知你…?学会解读“招聘语言”08-15
职场中脱颖而出的13条军规08-17
一唱三叹:《未选择的路》的叙事学解读08-15
外国古代雕塑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