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跨越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注重交流,充满平等、和谐,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实施“跨越式”教学,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跨越式”;教学模式; 新课标 ;高效课堂
一、“跨越式”教学及其理论
“跨越式”教学理论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最初在我国广州、深圳地区开始实行,然后逐渐波及到全国。它是指将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学习结合在一起,并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新兴教学设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革新。“跨越式”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输入多、输出大,且追求高效、高质量;教学环节设计力求精益求精,有明确目标和任务,教学中凸显语文课的特点,大量增加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旨在拓展课堂深度、广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授新课、阅读和写作以“2∶1∶1”的时间比例进行安排;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将识字、阅读、写作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的模式整体框架是已给定的,而小细节则需要教师自己按照学情精心设计、灵活操作。“跨越式”教学高效课堂要求,原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就要求这二十分钟的高效课堂必须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找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使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语文课中实施“跨越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经过两年多小学语文课中实施“跨越式”教学的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与总结,笔者认为,要上好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学材料
课程标准是国家期望未来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跨越式”教学理要求,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生字教学,第二课时应完对课文的总体把握和领悟。在既定的目标任务的要求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重、难点。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理解课标,明确教学各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要上好一堂课,熟悉教材是基础,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主线脉络,做到准确地拓展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并解读教材,明确教材为完成教学目标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必须把教材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利用教材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文及相关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而不去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既费时又低效,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跨越式”教学要求,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讲,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同时,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中心,实现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视频或片段,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小组竞赛、小组辩论等趣味活动,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语文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激励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和观察周围事物,从生活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
(三)重视小组合作,加强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思维拓展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了与同学密切交往,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个组内,当能力较强的同学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其他同学可以学习他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影响并有所改善。在此类教学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应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也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激发了内心学习的动力,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惧怕与别人交流、交往的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
(四)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改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对课本中字、词、句的理解,从而整节课都在讲授知识点。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显得枯燥,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在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转变以往传统、陈旧、古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优化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反思和总结,使课堂生动有趣,为学生所喜欢。现代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体,而且是教学反思和研究的实践者。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的业务成长,离不开本人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这个漫长的过程;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又会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三、结语
语文教学就其特点而言,它具有很强人文性,而“跨越式”教学模式则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高效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意识被激起;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在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系列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未曾有过的现象;对于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而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刺激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J].教育研究,2004,(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理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激发出来,进而为提高学生的文字创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对策;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在写作中真实地表达,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水平将会起到一定的辅助功效。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首先教师是需要在教学观念上有所更新突破,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中一些低效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让个性化作文得到更好的体现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教材,看图说话
写作是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用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针对传统教学中作文教学生硬刻板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将知识转换为技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中许多章节增添了图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图中收集写作素材,进行个性化写作。例如:在进行三年级《山行》课文学习时,教师除了讲解诗句,还需要利用差距,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读出插图中的某一内容,用自己的话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并获得情感体验。有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视角得到启发,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不能直接参与插画解读,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力空间,进行从不同角度解读。在学生进行解读后,还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个性化写作练习。在审阅学生作文时,教师看到了学生各具特色,奇思妙想的构思,个性化色彩很浓厚。
二、结合生活,灵活命题
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需要教师善于给予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指导,并且能够提高对学生的写作创设更为宽阔的空间。但一部分教师对于作文的教学观念仍然十分传统,作文训练的方法十分单一,对于不同的学生在写作水平能力上也参差不齐,且表达思维接受程度也不同,这些都是个性化作文中需要改进的部分,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做出更新,从教学指导和写作创设两方面进行推陈出新,在写作的形式上多样化训练,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写作的创意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各种生活的场景或者是学生的自身经历来展开写作训练,例如,在春游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不固定写作形式,要求学生从自己亲身感受表达感想。游记、诗歌、散文都可以写,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进行写作,在评改中大部分学生都写的是游记;也有学生写的是散文;还有个别学生写了诗歌。文章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一片绿色包裹着大地,去感受大自然神奇与美,在写作中学生们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个性化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训练过程中,主张写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真实的`思想;训练方法上指定范围不命题,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作手法多样化,重视表达方式。
三、多元评价,共享提升
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给予的评价很关键,个性化评价作文更好地契合个性作文教学理念,教师要拓宽评价作文的方式,不要完全作为作文的唯一评改人,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来,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在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容易常犯的错误,而对同学作文评价时能够发现写作中的突出的地方,可以吸收借鉴,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对与观众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例如:在一次作文课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20年后的我”为题的文章,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的理想,成就进行详细描写。写作完成后教师在审阅中找出写作亮点,在评语中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上还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标注评语,如果评语有偏离的时候可以及时修改,在学生相互评价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亮点,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优越性,也培养与训练学生自身文章鉴赏能力。
四、广泛阅读,收获素材
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开展个性化课外阅读是收获素材、进行个性化写作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内容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进行个性化课外阅读;并不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反馈课外阅读情况,推荐优秀课外书籍,分享在课外阅读中收集的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集写作素材,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能将课外阅读中收获的知识和素材合理运用到写作中,教师需要不定期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课外阅读收获的知识和素材,进行个性化写作。在新课程背景下,个性化作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非常值得倡导,实现个性化作文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要求,进行探讨、专研,不断完善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范文杰.个性化作文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xx(11):60-61.
[2]张林波.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xx(31):89.
作者:袁泉泉 单位:江苏启东市寅北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论文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四.优化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五.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应给予学生四大关注,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
2.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原先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笔者在教学《凡卡》一课结尾时,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质疑: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他的命运怎样?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凡卡能不能跑回去呢?为什么?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到乡下去,是否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逐层深入地讨论,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独立特性和创造性方向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火学出版社,l997
[2]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l99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引进了新型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利用人的发散思维表达的图形思维,利用人的逻辑思维和阅读的经验形成的一种脑图的形式,是促进学生大脑潜能开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将这样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创新的形式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1绘制思维导图的特点和步骤
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作文的地图,按照事先构想好的写作形式和写作思路进行写作,对于命题式的作文,在看到文章的要求之后,首先要抓住要求的中心句还有关键词,围绕中心句将关键词进行扩展,以中心句为起点,将相关的内容与之联系,逐步扩展,以多种形式将题目的相关内容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触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2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2.1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一个关键词或者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扩展,找寻和关键词和句相关的内容进行扩充,形成一个与关键词为中心的网状结构,根据关键词来确定整篇文章的立意,解决学生对于写作不知所措的状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在进行关键词的扩展,也就是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也是不相同的,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
2.2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将语言首先在大脑中绘制成一幅图画的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的形式要远比语言的形式更加容易记忆,学生经过对素材的认真思考,根据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想象扩展,根据词语展开相关的联想,然后根据想象的内容进行内容的筛选,组成最佳的写作内容,达到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2.3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教师,教师进行阅读和批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对于作文格式以及写作方向的修改交流,在写作的思路形成以及内容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过多的交流,都是教师布置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思维导图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激发出更多的思路和想法。教师有时候可能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造成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无法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进行思维的碰撞,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受到了标准答案和标准格式的规范和束缚,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思维方式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的方法
3.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教学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产生畏惧的心理,主要是学生觉得写作没什么话可说,要是能够打开思路,写作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作思路的`优化,让学生能够有思路进行写作,消除学生无从下笔的问题,解决“开头难”的问题。比如:小学第九册单元作文中要求对景色进行描写,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开拓学生的思路,比如可以列举春天这个季节,根据这个中心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通过春天这个词,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相关的词语,想象一下春天的特点,春天的代表颜色还有春天的象征意义等,春天是一个绿色的季节,代表着生命的复苏,春天是生机的象征,一切事物都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过来,而且人们也是在春天进行播种,它是孕育生命的开始,代表着希望。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的眼前产生画面感,对于写作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有了具体的写作思路,在加上自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和体会,解决了学生写作思路匮乏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运用想象能力来丰富写作的内容,对文章的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拓展,作文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自我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写作练习中学生的思维来源于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空间的拓展,有更加宽的写作空间。比如:小学第十二册作文要求题目为《难忘的……》,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举例教学,通过《难忘的一件事》的导读,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对于这类题目的写作形式和内容,对整个题目有更加具体的把握,然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拓展,联系身边的实际经历,不一定将写作定位在难忘的一件事上,还可以进行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景色等许多角度的描写,拓宽写作的范围,只要联系生活时自身感觉比较难忘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描写,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经历都会对写作产生帮助,会让学生更加了乐于观察生活,运用到写作当中,让写作成为体现生活的途径,运用想象,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3.3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导图绘制
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教师需要执行的,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导图绘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图绘制的引导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思维的启发,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乐趣性。比如:在小学第十二册的作文《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为题目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如果具有这种能力想要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很多树木;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很多的海豚,还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一个孙悟空。听完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什么想要克隆这些东西,克隆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克隆树木的学生会说因为现在人们过度的砍伐,导致了树木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差,所以要克隆更多的树木来绿化我们的环境。想要克隆海豚的学生认为现在在海里游泳有时候会淹死人,近年来这种状况越来越多,海豚是一种善良的动物,对人类也很友好而且还会救人,所以克隆海豚,让它们来救人。想要克隆孙悟空的学生认为,孙悟空神通广大,还会法力,能够保护人们的安全,让世界不再有坏人,不再有战争。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将克隆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生能够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通过对于整篇文章内容的导图绘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
4总结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将思维方式和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开拓了小学生的写作思维,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汉字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认识汉字,还要了解汉字的构造与拼音,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这一点,难以突出汉字的特点。教师注重的是每个汉字的意思,而不是多个汉字相联系,将汉字的学习相串联。教师在教授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抄写,学生往往会在抄写中丧失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这样,重复的抄写也打击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将识字的过程看成是一个负担。
2提高小学语文识字的策略
2.1运用游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比较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与识字有关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例如:教师在检查学生的识字时,进行一排学生说出的字能组成一句话的游戏对学生进行检查。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的识字,还能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汉字的意思。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并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过程。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识字,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让教师与学生处于融洽的关系。
2.2创设合理的语言环境
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经常因为不知道如何运用,这就体现创设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语言环境是学生识字并且运用的场所,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教师在教授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创设合理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学生将汉字记得更牢,更不容易忘。例如:在教授学生礼貌用语时,让学生自己进行扮演,并且进行问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礼貌用语的理解,可以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及将学习的汉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强了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2.3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记忆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已经广泛的运用到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比较重,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抓住了学生好奇心重的方面,让学生对多媒体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看到多媒体上多展示的内容,对所展示的内容留下更深的印象。多媒体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易走神,注意力更为集中。识字教学可以将汉字展现到多媒体上,将不同的汉字进行拼接,组成不同的汉字。让学生不仅对多媒体产生兴趣,同时对多媒体上所展示的内容充满兴趣,更加深刻的记住汉字、理解汉字。由于多媒体具有能展示图片的功能,可以讲汉字的意义做成图片,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进行识字,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得更为活跃。
2.4识字与写字相结合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更好的语文学习,写字是学生识字下的实践活动。只有将写字与识字相结合,学生的识字才会得到更为有效的进展。教师在教授学生识字之后,让学生进行写字,教会学生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写字,可以加强对汉字的记忆。写字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将识字与写字看做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作业负担。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让语文教学变得更为容易,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识字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基础,识字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识字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识字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积淀。总而言之,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讲识字教学重视起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自身。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现今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首先要找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并且加以改进,找出解决办法,找到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问题:第一,过于重视课文教学。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的思路,死板教条,迂腐沉闷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讲授过多,没有剩余的课堂时间进行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这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将写作的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而不能让其与教材的教学脱离,否则就会导致学生轻视作文,在考试过程中无法经过思考就开始随意写作或是抄袭,这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是十分不利的。第二,写作目标十分随意。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写作教学不够重视,对于这项教学任务的总体目标、总体布局不够清晰和明确,不能认真分段分组进行目标教学,或者是随心教学,造成了极大的盲目性。教师的盲目就导致学生的写作十分随意,忽略了标准的训练量,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提升。第三,过于重视写作数量。很多语文教师会布置许多的写作任务,如3天写一篇日记,一周交一篇自定题目的作文,等等,而很多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之中。教师也只是走走过场,浮于表面,不会认真阅读,只是判个“阅”字,显得非常模棱两可,仿佛写作作业只是一种形式。这是现在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病。第四,作文内容与实际脱节。虽然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但是语文老师无法将这些篇章的讲解与语文写作进行实际的联系,作文内容与实际脱节。很多学生已草拟将写作文当做是一种负担,无法提起兴趣和热情,也无法通过教材中选取的名家名篇中一些美丽的语言来进行启迪和借鉴。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十分失败的。这三点就是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也是需要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要经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不可一蹴而就。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只有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写作潜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写作方法进行教授,可以采用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或者说,二者可谓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只有真正学会阅读并将其升华为自身知识储备,才能够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老师要做的,就是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加以评析,鼓励学生透过自己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对课文进行赏析,并加以创造和改进。一篇经典的文章中必定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要鼓励学生们多背诵多记忆。可以采用摘抄本的方法,对于一些绝妙的比喻句、拟人句,一些生动精彩的段落,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其誊写到摘抄本上,摘抄本最好便于携带,以便随时翻看和背诵。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基本文学素养,等等,只有提升了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有东西可写,有思路可循。在语文课上,老师要重点进行写作教学的渗透。要从取材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所进步和提升,取材、构思、观察、思考、起草、成形,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环环相扣的教学和努力。另外,使用课本上的文章对于小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些文章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写作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和领略到作者的写作视角和写作手法之后加以思考,最终付诸实践,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可以在课堂上摘抄一些比较精彩的句子,比如说排比句,让学生们直接仿写句子,用以练习学生们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使其趋于熟练。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词汇量,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手法和篇章结构,通过借鉴名家名篇,能够引导学生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
二、总结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在小学的语文测试中,语文写作是绝对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最不容易提高的一个方面。写作过程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是一种包括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文学素养、阅读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找到适应自己学生的写作教学思路,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为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文章首先对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使用电化教育技术突破语文学习的重点;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感情共鸣;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化教育技术的策略。
关键词:电化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小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育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电化教育技术,轻视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崇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而轻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电化教育技术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必然会使学生对生字生词、课文分析和朗诵的学习不足,从而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基础不牢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教师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在教学课堂上大量播放多媒体课件,追求生动的视听和动画效果,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却分散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种教学形式上,忽略了对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当认识到电化教育技术只是课堂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过分的使用会使电化教育反客为主,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一)使用电化教育技术突破语文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中涵盖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而电化教育技术在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必要的情境,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将重点知识内容转变为易于把握理解的内容。同时,辅以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学生更容易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但也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等电化教育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重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时,卧薪尝胆一词的字面意义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并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成语故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含义,明白胜不骄败不馁,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二)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感情共鸣
小学语文的学习范围广泛,很多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精神世界,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作者的情感共鸣。电化教育技术能够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展现一个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之自觉地以景触情,得出对人、事、物的体验和感悟。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作者对师恩的难忘之情,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至深的思想感情,体会其难忘的至深含义,引发学生对于“师恩”的思考。
(三)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某些教学课程的传授时,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去进行解说和演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还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语文教学程序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加课容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学生可能认为海洋只是观光旅游度假的场所,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课时进行教学,往往很难充分地进行讲解,也很难解释得特别直观、透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改善这一弊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告诉学生,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开发海洋、可持续保护海洋的,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洋对人类未来的生命意义和发展意义。
三、结语
电化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主导力量,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地运用电化教育技术,不断优化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龙.浅谈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5):31-32.
[2]包建德.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xx(4):9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有些青年教师观课归来,常会说:“××课上得真好,我都被感动得流泪了。”听了这样的评价,笔者非常诧异:这是什么评价标准?“感动得流泪了”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吗?当然,一堂语文课能让听课的人流泪,说明这堂课在情感目标的达成上可能有过人之处。但是,仅仅让人“流泪”,并不是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因为阅读教学不是一般意义的阅读,仅仅达到“流泪”是不够的,它承担着比“流泪”还重要的任务,如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因为,语文教学说到底是打基础的。
由此看来,一些教师并没有做好观课的准备,没有掌握观课的标准,或者被泪水迷惑了眼睛,影响了判断,迷失了方向。这样观课,只能导致误判,可能学不到“真经”。那么,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如何观课,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学到“真经”呢?
一、带上课标去观课
这里所说的“带上课标”,意思是说在比较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当然,能带上最好)的情况下去观课。从观课议课的角度讲,课标是衡量一堂课的尺子。可是,不少观课的教师根本不熟悉课标,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都不清楚。如果是在没有“尺度”的情况下去观课,就很难对一堂课的真伪、优劣、高下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会被时下一些刻意煽情、得“意”忘“言”、追求花样、追求舞台效果、取悦于观课教师等情形的教学所迷惑、误导。
如果说掌握课标理念比较抽象、有一定难度的话,那么,有一个比较好把握的尺度,那就是用课标的“阶段目标”去观课议课,用“阶段目标”去审视判断。以课标中提出的词句教学目标为例:
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从上述目标中,我们可明确四个问题:一是理解词句的方法;二是理解词句的要求;三是教学的阶段性;四是目标的系统性。
如果用这样的教学目标作为观课议课的标准,那么,三、四年级的词句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解词句意思”上,没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五、六年级的词句教学还是停留在“理解词句意思”上,没有引导学生去“推想”词句意思,更没有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样的教学,无论其多么煽情,多么巧妙,多么艺术,都是不符合年段要求的,都没有教在“点子”上,都缺乏对目标体系的把握和实施。
课标同国家制定的其他行业的标准一样,有最高权威性的指导、制约等作用。自觉地用标准,并学会用它作为观课议课的尺度,我们就会心明眼亮,不会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教学所迷惑。
二、拿着教材去观课
如果说带上课标去观课是审视、评判一堂课“教得怎样”的话,那么,拿着教材去观课则是弄清一堂课“教的是什么”,是以教材为依据对照、审视其对错、偏正、深浅等。
如,不少教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都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乐,用大段大段的像背台词一样的诗意般的语言进行煽情。乍一看,这样的教学,手段多样且先进,很“好看”,很时尚。但是课文所在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提出:“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这是一个“读出语言文字背后意思、语言内涵”的阅读方法、能力的专项训练。根据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恰恰不适合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而是应着力引导学生静心、潜心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体会其包含的精神或情感,以此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内涵、品评语言滋味的能力。例如,课文的第三段写圆明园的各种景观,运用了“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从这么多看似平常的“有”字中,学生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多姿多彩、美丽壮观,就能强烈而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美丽壮观景象的自豪、骄傲、赞美之情,还能感悟到为后文写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什么都“没有”了的无比痛心、惋惜、憎恨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埋下了伏笔等。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乐等,那么,“读出语言文字背后意思、语言内涵”的阅读方法、能力的这一专项训练,又如何能够落实?
也许有人会说,新课改不是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吗?请注意,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其根本是“教材”,而不是随便哪一篇文章。既然是教材,它就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制约性。我们用教材作为“镜子”去对照、审视一堂课,就能比较务实、清楚地看出,在这堂课上,教师是把握了教材,体现了编者意图,教在了“点子”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随心所欲,无视教材的规定性、制约性,不管学生学习的起点、年段性等。不然,手头没有教材,就有可能将那些把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资料堆积课、图片展示课、闹剧表演课等,正事没做好、闲事忙不完的教学,误认为是“超越文本”的“创新”做法。
三、调好角度去观课
这里所说的“角度”,是指观课的出发点、聚焦点。据了解,不少青年教师去观课,其角度不够恰当,常常被一些表面的、吸引眼球的、刺激感官的做法所吸引。为此,笔者主张:以平静的心态、审视的眼睛、充实的头脑和调好的角度去观课,力求不看热闹,要看门道。针对当前公开课和观课议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语文因素。所谓“语文因素”,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常说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书写)”。看一堂语文课,关键是看这堂课有没有这样的语文因素,有多少这样的语文因素,进而思考这些语文因素是如何让学生获得的。下面以《笋芽儿》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看哪种教学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课例一】
师:(板书课题:笋芽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一起读!(生齐读)
师:(出示“笋芽儿”图片,贴在黑板上)这就是“笋芽儿”。(满怀激情地)笋芽儿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是那么可爱。多么可爱的笋芽儿,多么娇嫩的笋芽儿!我们带上“可爱”的感情一起读!(生齐读)
师:笋芽儿,多么可爱的样子,多么亲切的名字!让我们带上“亲切”的感情再读!(生齐读)
师:课文围绕着这个可爱、娇小的“笋芽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童趣、发人深省的故事吧!
【课例二】
师:(板书:“笋”和“芽”)“笋”是个生字。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生一边说着笔画,一边用小手书空)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题目?(生按照标注的拼音读)
师:(在黑板上加“儿”,成“笋芽儿”)现在加上了“儿”字,谁再读一读?(生读)
师:你看,有这个“儿”字与没有这个“儿”字,读起来一样吗?
生:不一样。没有“儿”字,读起来很难听,很生硬。有了“儿”字,读起来就像妈妈呼喊自己的孩子一样,很亲切。
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有“儿”字,就觉得“笋芽儿”很娇小。
师:你看,这个“儿”字多重要呀!我们一起亲切地读读这个题目吧!
师:(出示“笋芽儿”图片,贴在黑板上)这就是“笋芽儿”。课文围绕着“笋芽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如果从寻找语文因素的角度来看,课例一没有多少语文因素,不客气地说,它是披着语文的外衣,没干多少语文的事。教师只是通过一次次外力煽情,强加于学生,使其读出了“笋芽儿”的语气,学生并没有内化理解,没有收获到什么。课例二,则语文因素显而易见,可谓一举多得:一是指导“笋”字的书写(书空);二是让学生读准注音的“笋、芽”字音,也为读好儿化音作铺垫;三是在比较朗读中,初步感知到儿化在表达上的作用;四是在朗读中理解了“笋芽儿”的意思和体会到所表达的感情,即感情亲切、样子娇小;五是渗透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而且学生的所获所得不是教师灌输的、强加的,是他们在巧妙的比较中自悟自得的。这就使我们看到了两个课例在教学理念、方法、经验、水平等方面的明显差距。
二是聚焦学生表现。特级教师贾志敏讲过一个观课“看学生,不看教师”的事例: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个教育代表团到上海一所学校听课。校长请贵宾们在学生后面入座,他们却表示:“我们为什么去注意老师呢?我们要观看的是学生是怎样学习的。”说着,纷纷把椅子挪到了黑板下面,面对着学生,静静地观看学生上课。这个事例很值得我们反思,因为不少青年教师观课与其相反,其角度常常错位,不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是看教师课堂上的“表演”。加之当下有些公开课,其教学不是让学生潜心读书、沉思默想,而是把课堂搞得很“热闹”,教师过于强势、抢眼,让学生当配角,这就使得观课者只关注教师如何教,忽视了观察学生如何学、学得怎样。这样观课就难以全面、正确地做出评判。
课堂是学生学习发展、施展才能的天地,学生是红花,教师是绿叶,不可本末倒置。所以,我们在观课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那些过于强势、抢眼的教师“风采”、教学“艺术”所迷惑,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学生那里,看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然后通过学生的表现思考“为什么”,即教师是用了怎样的教法使其这样的。这种“看学生,不看教师”的观课角度实际是在“看门道,不看热闹”,能使我们学到“真经”。不然,有可能会被那种把课堂当纸,以学生为笔,用教材做墨,尽情挥洒着教师“风采”、教学“艺术”的教学所迷惑,甚至还会误认为那是一种教学风格。
三是聚焦目标达成。语文是一门课程,它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即学习目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达标。所以,看教学目标是如何体现、落实的,也是评价一堂课优劣、成败的重要标准。由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很“吃功夫”的问题,所以表现出来的情形就大相径庭了。如,目标不明确,没有航标乱行船、处处刨坑处处坑的有之;目标不准确,南辕北辙、随心所欲的有之;目标不落实,只管“教过”不管“教会”,教学走教案、走过场的有之;当然也有目标明确,真正达标、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凡此种种,需要观课者在自身比较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去把脉、评判。
如,识字教学,我们要看是平均用力、泛泛而教,还是音、形、义有所侧重地教。有的字问题出在字音上,看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强调;有的字问题出在字形上,或笔画、部件,或结构、笔顺,看教师是否给予点拨;有的字问题出在字义上,看教师是否着力引导等,并且还要看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是否真正解决、落到实处。也就是不仅看其“教过”,关键是看其是否“教对、教会、教好”。总之,观课角度是当下观课者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角度不当,会迷失思考的方向,做出误判,导致误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通过文学得以保存和传播,因而文学素养的养成,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培养文学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在加强古典文学的摄入和古典文化的学习同时,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明传承。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基础语文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意识培养文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有着很大好处。基于此,文章以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首先要加大古典文学教育力度
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在古典文学中,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和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加大古典教育力度就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古典文化有意识的引入教学实践中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通过讲一个“嫦娥与吴刚”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将桂花和桂树引入课堂教学的主题。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讨论是否见过桂花、了解桂花的特点,并把知道的关于写桂花的好的诗句背出一到两句,最后老师说明,课堂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可以获得老师课前准备的桂花糕一份。这时,学生积极性较高,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整堂课教学效果较好。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以“嫦娥与吴刚”的古典传说导入课文,其次要求学生找出并背诵写桂花的诗句,这两种举措都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认知度。
二、积极创设有文学氛围的.语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具有文学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学素养。比如,在课堂中开展“文学知识之星”活动,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和学习中积累文学知识,每个月的月末在语文活动课中形成一次评比,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文学知识之星”称号。通过语文课和课外的积累,让学生有着对文学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适合此年龄阶段的名著,并与同学们分享,教师可以开出相应的书单,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熏陶,学生在一个有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通过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课外名著的阅读,稳步地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采用引导和鼓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能力不一样,学习兴趣也不同,教师要在承认这种差距的前提下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对于班级中文学素养较差或是对文学兴趣不大的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表示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的进行鼓励和引导。如有一个学生在语文课上不认真听讲,对教师有意识的古典文学的引入也无动于衷,教师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迅速跟学生家里进行联系,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兴趣爱好,经了解发现,该名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其他科学习情况也不理想。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教师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设计了一次谈话,在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学生想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同时还发现,该名学生对游戏内容游戏背景介绍等十分了解。因而教师推荐了学生玩一款新出的“三国杀”,让学生了解各位任务的背景故事,了解游戏的整个内涵,并可以和老师一起游戏。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明显发现,该同学在课上表现好了许多,和他进行交流之后了解到他对游戏各大人物背景以非常熟悉。教师当时对该学生进行了鼓励,并且提醒该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不能妄自菲薄,没有自信。通过此次对问题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也达到了培养文学素养的目的。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爱好,通过幼灯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向学生展示有文学背景的图片、文字、音乐等,寓教于乐。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有效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要根据个别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近年来,多媒体凭借其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大容量信息传播的独特优势,迅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随着多媒体的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其存在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偏离的现象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形式超越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本文认为,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应以目标导向,重在内容;攻克难点,注重设计;启发思维,贵在引导为理念,实现多媒体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搭建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但是,随着多媒体的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存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形式超越教学内容两个问题。这不仅使多媒体教学难以发挥其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还会让语文教学的形式夺取了其实质内容,大大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面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应以多媒体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多媒体运用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运用多媒体达到服务教学质量提升这一目标。
一、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现存的两大问题
教学形式是展现教学内容的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形式主要指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实质,是运用多媒体所要实现的目的。从形式和实质的关系来看,在我国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脱节
多媒体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颖的、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由于其优质的图片展示功能、立体的音乐播放功能、生动的形象演示功能,为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创新意识、扩展学生视野提供了渠道。多媒体教学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教学者中迅速推广。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将“利用多媒体技术”纳入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此评教模式下,为评优和晋升而盲目运用多媒体的教师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教师产生“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就是优秀的教学”这一观念。使得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形式超越教学内容
让小学教学课堂变得生趣盎然是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许多小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课堂的魅力,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插入了多姿多彩的动态图片、生动立体的视频文件。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课件版面设计过于看重其形式的多样性,致使PPT的制作华而不实,视频等文件过多。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精美的图片、动态的视频上,忽略课堂实际应该教授给学生的重点,忽视对其思维上的启发,使得教学形式超越教学内容,背离教学初衷。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多媒体运用理念,以实现多媒体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一)目标导向,重在内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满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评估要求,为了“形式”而“形式”,将多媒体教学过于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精选材料,突出重点,有序表达,精美展示。摒弃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材料,严把素材筛选管。如果多媒体课件内容过于注重形式的华美,多姿多彩的图片、生动立体的视频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图片、视频过多,容易让小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与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的信息点上,图片、视频过少,易造成课堂枯燥,表述不精准等问题,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攻克难点,注重设计
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其让学生在文章教学中产生身临其境这一大优势,突破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难点。在课件版面设计中,一方面要突出教学重点,注重颜色搭配,声音设置;另一方面,对视频筛选,情境设置要以突破难点为目标,合理化选择视频情境,减少注意力转移和大脑疲劳状况,使学生保持放松、愉悦、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启发思维,贵在引导
多媒体教学的自身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让诸多小学教师对多媒体中包含的技术产生严重的依赖。一些教师误认为在多媒体上呈现出的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被学生接受,便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这一新技术,忽视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和个体思维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思辨能力,通过讲授、实际操练引导学生思维,为其未来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既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它又是学生自己发现、探究、认识人生、社会和自然的一种全新的工具。”但在运用多媒体时要重视转变观念,要以目标为导向,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有效地整合,切不可因教学形式而失去教学实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针对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本文主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教育沉疴,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也就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笔者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一、确立教学目标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
1、发展性。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主体性。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动态性。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动态性教学。,动态性教学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二、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为此,教学要求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三、激励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思维:
1、培养批判精神。人的'思维是受观念支配的。在美国,各个学院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而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教育是被动性的教育,“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鉴别知识,将批判精神有机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将知识变成创新的源泉;一方面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将批判精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不故弄玄虚。< 2、引导质疑问难。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真正做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迸放出思维的火花。
3、鼓励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则要求学生中规中矩,服从教师,服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维的训练。为此,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
四、开放课堂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制定开放性教学的策略,主要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2、开拓教学内容。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3、拓宽教学空间。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惟一的阵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求知领域的广泛性、社会生活的多彩性要求我们必须拓宽教学空间,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硬环境”。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从一个封闭的空间走进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领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以上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旨在从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云源,汪潮.张君梅语文教学理念和艺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2]巢宗祺,雷实,路志平.语文新课程标[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在新课改中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要求,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之前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下来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不但在教学方法上更加丰富,且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中一些理论知识的教学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毕竟时间尚短,且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不够成熟,所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上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有效手段来改善这些问题,以此将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则成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所要考虑的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以及一些通讯手段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方式。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则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如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技术,能够同语文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以此所实施的一种教学手段,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将语文课本中一些抽象的表达方式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生动的表达出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也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但是,并非所有教师都对现代信息技术有较大的认可,还是有部分教师因观念,或者教学理念上的偏差,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存在一定不足,严重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1.高耗低效
所谓的“高耗低效”是基于语文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所取得成效较低所造成的问题。因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大多是借助多媒体进行的教学,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将课本内容通过课件的方式讲述给学生。但是,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调查中了解到,并非所有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在所用的课件上是由其自己进行的创新,而大多是将课本知识“搬”到多媒体课件中进行的应用,并且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是以幻灯片的方式居多,而以完整课件的方式进行应用相对较少,所产生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产生一定影响,也就造成了所谓的“高耗低效”问题。
2.画蛇添足
在小学语文六年级课程教学中,所学内容同低年级语文课有较大差别,且这一阶段语文课本大多倾向于语文朗读方面,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一些名诗古词,以此丰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意境。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本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罗滨孙漂流记》等课本文章,都是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但是,其在学习过程中并非简单的故事朗读,而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其所受到的贫苦,其对生活的希望。[1]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话,教师只会将语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但是并不会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书本中所具有的情感、意境等表达出来,这对学生进一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以及感悟作品中所具有的深意都产生影响,这时则会造成“画蛇添足”的作用。
3.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上的沟通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声图并茂的方式产生学习的热情。但是,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在借助信息技术使用上而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那么则会造成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气氛减弱等问题,也会使过去教学主体的学生变为信息技术,这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地位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则要先了解其所处的地位,以此才能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用的地位,且能夠在语文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以此丰富教学课程。与此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要考虑到互动性问题,能够在使用中考虑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并非作为教学的主体,能够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作为一种有效工具被广泛应用。
2.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设立教学情境进行应用,也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立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情感特点进行设立。且在情境的设立上要从学生角度为出发点进行考虑,确保所设定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设定的情境也要以教学内容为主,不能将课本内容整个的“搬”过去,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情境进行教学。
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中,教师在情境的设立上就要基于鲁滨孙在荒岛生活的一个情境进行运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本身对于历险类动画就非常感兴趣,所以在课本学习中就可以将动画版的《鲁滨孙漂流记》搬上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既能够在知识学习中对课本中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而又可以通过动画形式了解到课本所学内容,充满了一定趣味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也起到积极作用。
3.扩展语文课本知识
虽然语文教学中课本内容较为丰富和生动,但是在部分语文知识内容学习上仍然在理论知识上难以理解。因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扩展语文课本知识,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2]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等文言文时,因文言文本文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在一些词汇上无法被学生所掌握,所以对教学质量必然产生一定影响。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来扩展语文课本中的知识,通过动画的方式将该文言文故事讲述,再结合学生所学的文言文知识,以此直观性的将文言文知识展现出来,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对该文章有了一定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这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也起到积极作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对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语文、调动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有较大帮助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更多教学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精彩[J].钱爱东.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18):197-199.
[2]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程普.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05):45-4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一、教师要以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语文知识、技能技巧、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获得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之间都能够用流利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五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算是较强的,特别是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最为扎实。此外,学生对文本中信息的获取、对文本关键语句进行的解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比较丰富,多数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语言文字和欣赏语言的美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学生的情感,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当然,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识字写字来说吧,学生怎样才能掌握好呢?我认为“抄”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只要你扎实的`会写了,就不用反复抄了。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欣赏优美的句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養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体验情感的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的语文教学分析,不仅培养了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使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发展的主体。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龚春燕与创新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陈志杰.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3期.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就。众所周知的是,在一个国家的正常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是及其重要的科目,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我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传承和创新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传承创新
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坚持采用传统的应试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给我国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教师一味的讲解,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学生当前的能力范围。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进而更好的提高我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水平,各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快的改变并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在小学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和精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约束,我国许多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许多学校以及教师对语文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许多学生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去学习语文,他们的语文成绩也不会取得大幅度的提高。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许多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久而久之,许多小学生就会渐渐地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1]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创新
1.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的是,与其他的科目相比较,语文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并且所学的内容也比较复杂,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各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积极的利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前的导入,从而更好的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当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朗诵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或者戏剧,然后鼓励学生认真的观看戏剧,在观看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说出他们观看视频的感受以及自己所得到的启示。或者教师也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极大的提高。[2]
2.教师应该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首先改变自己传统的理念。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中华少年》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朗诵一部分课文内容,并且在朗诵结束之后,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说明自己小组所朗诵部分的思想内容。而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朗诵,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又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学习,或者也可以到附近的村庄学习,让他们在户外自己去观察并且了解大自然的事物,在户外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让他们都写一篇关于户外活动的感受。
3.教師应该加强对于课堂师生互动环节的重视程度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教师的指导是他们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可能的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问题,只要学生有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他们提出问题的时间,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快进行解答。或者,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定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考虑或者小组讨论等,但是,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能力提出合适的问题。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如“你们有没有伯父,你们对于伯父有什么印象、你们和伯父关系如何等”,然后要求知道学生可以说出他们伯父的一些特点或者他们与伯父的一些趣事。或者,教师也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来讲解教学内容,然后在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讲解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进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传承和创新,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的改革并且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姚海颖,学苑教育,20xx年04期
[2]全国小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语文教学课改亮点”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小学教学(语文版),20xx年09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一、 心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全这节课,我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你听得真仔细,会听是会学习的一种表现”、“别急,再想想”、“同学们,咱们为他加把劲儿”等等,这些鼓励语的使用,使学生有了自信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决定了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以及声情并茂地朗读。
二、 读中感悟,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新语文教学大纲,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淡化了语言文字训练,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在指导朗读——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时,学生在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我注意将学生引入情境“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敌人正攀着石壁向我们这里爬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此情此景你如何表达你的情感?各自读一读。”这样一来,学生的内心与当时的情境相通,读出了轻重缓急,做到了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特别是学生通过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战士们没有子弹了,但五位战士在班长马宝玉的带动下,拿起石头做武器,表现出五壮士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气节。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表达出马宝玉对敌人恨到了极点,石头向雹子一样向敌人的头上砸去,同样表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
这节课我结合教学重点,即:“结合重点句概括中心”。不但注重指导朗读,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的`读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新大纲“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三、 在教学生理解文中不懂得词语时,注重了学生自悟
在教学中,我摒弃了传统讲解释的死方法,只要学生心理感觉到就表明学生已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如理解“屹立”一词,我抓住时机将课本中的插图打在屏幕上,“同学们,结合插图中五壮士的形象,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屹立’一词的意思?”学生有的说::“屹立,就是坚定不动摇的意思”。有的说“视死如归的举动”……
总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位”的思想,一篇课文学后,使学生留住了语言、留住了形象、留住了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2-27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08-17
小学语文图片教学初探论文08-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获奖02-21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论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