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5 15:59:2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锦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锦集[15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学课程之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xx(3):74-74,77.

  [3]汤秀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xx(19):364-36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发展速度日渐加快,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现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操作环节,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彰显,与此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完美体现。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扩展知识广度,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和观念,对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实效性,从根本体现阅读教学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主体 能动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以主体教学形式出现,合理阅读教学模式实施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科学的阅读教学可激发学生本体潜在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基础性知识面得以有效拓宽,但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应该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往往部分教师没有侧重此项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深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意识,助力学生更好、更优地发挥出主体能动性,改变原有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师生二者共同融入其中,促进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机制创建。

  一、必要性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应该逐步拓宽阅读量,窄小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发展,因为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学习的基本阶段,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有较大份额。课标改革基准要求下达后,学生阅读量提升被放在工作首位之上,需要侧重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等,如若学生阅读量小,那么便会造成阅读水平整体下滑。旨在处理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等问题,教师应合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具体阅读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何去何从,学生才是教学主体,需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必要状态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评语抒写和意见反馈等告知学生哪些地方处理不当,然后找寻正确方法予以改正。语文阅读教学阶段中进行学生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才会双向提升,只有进行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和传统教学方案整改,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主体能动性。

  二、具体方案

  1.情境创设,兴趣激发。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被视为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但这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意识到学生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建者,高效阅读课堂创建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全面提高学生本体内在主观能动性。喜欢和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来创设教学主题,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阅读内容的.含义,可以通过游戏或者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体验阅读内容,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比如,在《爬山虎的脚》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信息等,向学生展示茂盛的爬山虎图片,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室外感受真实的爬山虎,还可以亲手去拔爬山虎的脚,随之深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2.积极引导,习惯养成。

  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下,学习能力已经逐步地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教学也不单单只是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所以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正规的学习习惯。将学生思维模式培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应摒弃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诸多弊端与缺陷,教师需仔细地向学生讲解阅读读题方法,在传递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同时,深度培养学生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等。不仅如此,学生群体的主体能动性也会得以提升,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会随着教学方案深入而提高。阅读方式引导和阅读方法引导尤为重要,长此以往可使得学生形成优良的语文阅读习惯,学习思维得以深度强化,主体能动性便可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也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应该了解到,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为就阅读方式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其会贯穿于学习各个环节之中,并会在不同类型科目学习中起到预期牵引效用,优良阅读习惯不仅会提升成绩和效果,学生主体能动性在其促进下便会有利发挥。

  3.因材施教,均衡发展。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知识面的广度都有所不同,在语文阅读的训练时,同样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不应该以偏概全,只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可能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表现,了解每一名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为每一名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和标准阅读量度,实施针对性教学,对差生着重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在爱上阅读学习的同时也可提升主体能动性。而针对优等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层面,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内阅读练习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其他阅读领域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竞赛的方式来鼓励学生阅读,充分调动起每一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今后的阅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不但适应了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使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总之,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同样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不被埋没在角落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鼓励提问,能力培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且小学生对于未知领域也是充满好奇心的,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问引导阶段,方法使用十分重要,教师应负起责任来,有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探索,激发其阅读兴趣,在此前提下不能局限于对事物简单感性认知,应将逻辑思维培养放在操作首位,提问的同时附加引导,以此种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质疑及解疑的过程中,往往会从被动的提问变为主动的答疑,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与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班级凝聚力。《颐和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同学们喜欢园内的哪些景色?为什么会喜欢这些美景呢?以此种方式带领学生加深颐和园印象,随之对颐和园内部景点和景物等加以品读,深度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旨在加深学生对此文的印象,以此种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也可从根本上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达成高效语文课堂创建目的。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应从情境创设、兴趣激发、积极引导,习惯养成、因材施教、均衡发展、鼓励提问、能力培养等方面去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3]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35-37

  [4]王立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5(11):81-82

  [5]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基础教育.2013(10):32-33

  作者:程秋蓉 单位:福建省建宁县溪口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

  摘要:人类正在进入一个被数据概括指引的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大数据的作用,大数据已经无处不在。然而,语文教学服务为了追赶当下时代的步伐,也开始运用了大数据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大数据时代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变化呢,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大数据时代来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的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是一次重大时代转型,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模式。然而对于语文学科这种历史悠久的内容都在变革当中,因此大数据时代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重要影响。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促进语文阅读采用最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学生改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可以体现出大数据时代带给人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大数据掌握,阅读教学与生活贴近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总是会有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阅读文章的类别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就是掌握文章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想感情上的解析,这样一篇阅读教学似乎就完成了。这样长时间以后,学生会对阅读学科没有兴趣并且讨厌老师教课的内容。教学中的文本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教学的方式却很老套,所以会产生差距产生时代感。有些教师还会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课外现代感很强的文章作为教学辅助,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教师在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学生对这些内容是非常不感兴趣的。所以当大数据时代来临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阅读进行对阅读文章的筛选,还可以非常便捷地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讲述文章大意以及简单补充一些阅读相关的知识,那样是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但大数据显示,现在的小学生似乎对一些趣味书籍以及实验书籍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用来引导学生作为本堂课的拓展,主要是为了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这种课外延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特别积极认真,还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与老师互相讨论。

  三、大数据掌握话语热点,阅读教学与时代贴近

  社会发展的很快,语言文字也跟着变化的很快。变得快,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不断发生改变,航空事业发展的多快,地球那么大,一下就飞到了;电脑网络通讯发达的人们都不用写信传递消息了,一个信息一个电话就都搞定了;上学的时候教师都会教学生怎么写信,采用什么方式,信是一种文体,有一定的格式。现在的学生都不懂了,然而再学习写信技巧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想说什么发短信就能够表达了;然而最重要的是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变多了,多种语言的相互接触,使中国话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语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比如,“白白”本来是外国话,现在很多人把它当中国话了,并且已经养成习惯,变成临分别时必须使用的词语;有人用“520”表示“我爱你”,而早已经传播给大众知晓,当然,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都会逐渐出现一些新词语新的含义,比如失联、微信、刷屏、高富帅、白富美等等,本来都是开玩笑的,但是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觉得会很有趣,会吸引很多人用这些词语表达内容。所以不断地拓展自身阅读的范围,让学习语文知识可以贴近时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当中蕴含的热情,教师因此不断吸引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报纸上的新鲜报道以及相关评论,及时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断让学生养成热爱思考的习惯,侧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辩证能力。

  四、大数据表现教学状态,阅读教学精细化

  依靠现在科学技术,对阅读课堂全面整治,利用相关技术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保存,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来看阅读教学的真实情况。在过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同时教很多班级,老师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方法有的班课堂就很活跃也很积极配合老师,但是考试成绩却是不怎么理想,相反有的`班级课堂气氛并不活跃反而有些沉闷,学生看起来也不在状态,但为什么考试成绩却比活跃度高的班级学生成绩好呢,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教师很不解。所以教师开始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采取,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同行评价、其他科目教师评价等方式,还可以进行综合专业培训、综合教学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互相进行改进建议。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如果依旧还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视角去教学,那么在目前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就会逐渐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教师通过借助大数据可以将课堂内容完整的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这种方式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科学理性地分析文章内涵以及解决文中问题,如此教学方式,教师也不再是盲目教学。大数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阅读分为准确而又细小的内容逐一进行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阅读的目标,在需要对阅读内容精细化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情况进行深入教学,逐渐细化教学。并且通过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提升较慢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少,学生没有及时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自身思维并没有被激发,对于阅读题的分析理解也比较吃力,主要就是掌握的词汇量以及课外延伸阅读不足造成的。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想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知识并且构建知识,就要发现语文学习当中的规律以及目前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并且能够在自身的认知状态下通过大数据学习从而对阅读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只有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阅读知识能力的吸收,并且跟上时代转变的步伐,响应现代教育改变的时代需要,提升阅读方式和思维,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才是采用大数据教学的最好结果。

  参考文献:

  [1]马鹏华,王金涛.“大数据”时代小语课堂阅读结构范式的重塑[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1):92-94.

  [2]孙阳.iPad环境下“数字布鲁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

  [3]王金涛.“阅读跨界”与“思维翻转”的范式变革[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6(2):9-10,16.

  [4]周雪.小学语文阅读类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4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自主感悟到的一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5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今后长期学习阅读的开端,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理解各科的知识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围绕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密切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动态,积极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从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先明确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接着分析了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尚存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出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新课标理念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为其他语文教师作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反馈,我们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果并不理想。小学生总觉得做阅读理解、看课本课文是一件无趣的事,一方面是因为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过于生硬,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没掌握合适的语文阅读方法,这严重降低了他们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因此,如何理解与消化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急需探究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素质教育的新思想,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要革新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课堂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资源[1]。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诸多实际意义,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能贯彻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强化了语文阅读教师对新课标教育的'认识,促进他们更好地落实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使他们感受到新时代教学方式的真实魅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师主动去优化自己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新理念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动性,让他们被阅读教学所吸引,带动他们参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灌输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越学越觉得阅读语文文章是一件没意思的事,从而降低了他们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2]。这种现状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科学的阅读教学理念,他们往往肤浅地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而没有掌握新课标教学的核心方法,从而无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环境。

  2.2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思想:

  小学语文教师认识、理解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理念。分析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教师没有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新课程思想,他们仅仅是口头要求小学生围绕新课标理念进行阅读,而没有带领学生一起在语文阅读实践中运用这种新思想。小学生认知观、学习方法都尚未成熟,因而迫切需要语文教师指引他们阅读文章,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3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理念教学的策略

  3.1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认识:

  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新思想这一现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也应多借鉴其他教师的新课标教学方法,多阅读新课程教学的相关报刊、杂志,多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的真谛,树立一套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观[3]。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培训课程,听取教育专家对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剖析。还可以围绕新课标思想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书籍,广泛吸收多方的教学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课程教学效率。

  3.2在新课程理念实践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为了避免将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变成一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教师应在新课程语文实践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图书交流会”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课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班级同学划分成若干个阅读交流小组,鼓励孩子们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这种阅读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小学生阅读文章的热情,让他们主动去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在实际阅读中提升了自身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另外,这样的实践教学很好地发挥了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的价值,深化了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一理念的认识,能激发他们在今后的阅读学习、阅读教学实践中主动落实新课标的核心思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进步。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过程。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阅读教学素质,多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语文阅读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吸收其他教师先进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教案,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践行语文新课标教学的核心思想,提升小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各门课程的深入学习做良好的铺垫,促使他们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苗立,李静宇,史国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以安徽省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2013(44):112-113.

  [2]马英,林德义,卿步武.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小学现代教育.2015(04):77-78-79.

  [3]刘英达,魏新怡,杨新宇.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式探究[J].山西技术教育.2011(28):59-60.

  作者:吕淑梅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6

  一、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新思考

  1、通过自主阅读感受美

  在小学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文字中的美。教师要对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阅读,陶冶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感悟和领会其中的美。例如:在学习《山行》和《枫桥夜泊》时,由于这两首诗自身的韵律和节奏感较强,加上诗的内容意蕴深厚,在朗读过程中,脑海里会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朗读中,具有音乐的美感,能让学生进行审美构建。通过反复和不断阅读,学生能对诗的内容进行很好的掌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诗中的美,并且享受美。此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朗读比赛、小组间竞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不断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2、利用视觉形象发现美

  美感主要来源于人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阅读教学中构建的审美,能陶冶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和欣赏美的能力。美感的构建过程是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和欣赏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最便捷和最直接的方式,如:用眼睛看和欣赏,去认识和感受美,这不仅带给学生色觉上的震撼,还能让学生感受精神愉悦。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插图的形式,促使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好的'理解。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达到欣赏美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寻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放映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恐龙》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恐龙图片进行介绍。通过这种直观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学习相应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图片,通过视觉感染,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审美建构。

  3、从阅读分析中鉴赏美

  小学学生语文课本中的美学形象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结合这些美学形象,同时利用语言和意境等进行分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一篇文章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在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时,要特别重视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可以利用以上所阐述的,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仔细揣摩,领略文章中语句的美感。此外,对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分析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

  二、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要采取多元化措施为学生提供美学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本文从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特点和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新思考两个方面对小学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少讲解,多为学生示范朗读

  讲解和朗读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讲解是钻进文里,支离破碎地分析,只能让人知道,而朗读则是跃出纸外,赋予生命以激情,让人亲身感受。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只是注重讲解朗读的要领,然后让学生站起来朗读,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尤其是一些中心句,或者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不够而没有办法读出应有的语气。每逢我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会先进行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感想评说,最后再让学生模仿来读。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有据可依,朗读起来就会更有感情色彩。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朗读一句,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得更扎实一些。可以说,教师出彩的范读能够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当学生的朗读达不到教师所设立的标准时,教师就可以亲自范读,以此来打动学生的心。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听出教师在语音、语调上的抑扬顿挫,从中领悟到正确的语感。教师的范读会更现实、更直接地让学生感悟到朗读中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进行品

  读文本,而不是放任学生去阅读语文课堂的典型特征就是书声琅琅,人声鼎沸。这也是学生进行品读的必由途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带低年级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出感情来,如果没有教师到位的引导,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只能停留在原地。要想对课文达到品读的程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先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例如,“有了阳光,我们的世界多美呀!”教师进行了讲解后,就让学生进行朗读,还要求学生读出美感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身临其境地欣赏阳光美景,把学生带到阳光温暖的意境里,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画出感觉到阳光美好的`词句,从而一边读一边感受。要想让学生的感受留下深刻印象,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读着禾苗的诗句,就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禾苗在变绿;读着小树越长越高的语句,就好像看到了小树越长越高的情景,最好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把文字还原成画面,真正读出自己的感情来。让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用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再逐词逐句地时行品味,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优美,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做到多评多议

  朗读课文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当一个学生没有读好课文时,教师会请另外一个学生站起来读,或者是不经过任何指导让学生反复读,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恰当的点评,应该告诉学生哪一个词语要重读,哪一个词语要读出怎样的节奏,读出怎样的感情色彩。否则,无用的重复读只能让学生读得厌烦,浪费时间。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在哪里,应该让学生多做评议,可以给出学生几个评议方面,如正确与否、字音是否精确、停顿是否合理,表情是否到位,情感是否饱满等等。这样,用学生的口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他们双方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共同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方面,缺一不可,教师要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始,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这个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受学生喜爱,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朗读水平的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拓展小学生的其他基本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入新颖、有趣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还要从长远的角度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夯实基础。下面就个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几点教学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优点

  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对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展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新课改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在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用全面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学习,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1-3]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时,就可以深入学习其他学科,比如拓展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通过语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多学科学习能力,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

  (一)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案作指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校并没有深入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只是对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科学方案,不能很好地拓展新课改要求的基本内涵,加之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没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教学观念。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于教学效果如何,有没有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只能通过试卷来寻求答案,然而这些都无法在试卷上很好地体现出来,使得教师不能很好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不利于教师在下一步有效开展阅读能力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4-6]上述情况都是因为在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案作指导,一套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只有紧密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将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落实到实际的方案之中。

  (二)在实践教学中问题多多

  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交际能力,但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可依据的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故而处理不好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矛盾问题,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体培养的方式方法缺乏,内容单调,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能力教学。

  (三)教学形式过于死板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这忽略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思想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达不到培养综合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四)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不够有效合理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所偏差,认为语文是我国的母语,口语交际能力是伴随着学习内容的展开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不需要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教师只注重评价学生的诗词掌握能力、字词句掌握情况、阅读能力和写作运用能力以及识字断句能力等基本能力,只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简单、粗略的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学习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

  (一)在阅读课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机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多种角度创造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情景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对阅读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放下与教师互动过程中的各种顾虑,敢于发言,敢于向老师提问题,进而可以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认可,树立自信心,提高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7]教师要积极引导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互动环节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可以把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可以是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作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拓宽阅读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并形成一种主动阅读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书中有趣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各位同学把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有趣的地方或者认为有用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阅读的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多地互动与交流,也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会张嘴说话,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要深入开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工作,最关键的地方是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不一样的学生阅读基础和口语交际能力不同,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口语交际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来给他们布置阅读任务。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可以让阅读基础好的同学去阅读稍微难懂的书籍,让阅读基础差的同学去阅读比较易懂的书籍,并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能够将所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复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读书笔记中的所感所想,创造条件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学习经验。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对读书笔记的互动交流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情况,为下一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展开做准备,有效确保每一名学生通过阅读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结语

  对学生在阅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营造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更加全面的语文口语交际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在新课标改革教学中,要紧跟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昊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xx.

  [2]印依妮.小学低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xx.

  [3]刘红.农村寄宿制小学5-6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调查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xx.

  [4]邰银雪.贫困县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xx.

  [5]胡方奇.昌邑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xx.

  [6]邰先君.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xx.

  [7]谈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xx.

  [8]杨丽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6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9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明确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目标 学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筛选,以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上小学语文阅读课就像是带领学生参加一场赛跑,需要让学生明确起点和赛跑方向,并且确保赛跑时不偏离方向,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以下,笔者详细介绍自己的阅读教学“四部曲”。

  一、明確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

  清晰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坚定的信念,且目标越清晰,信念就越坚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又决定挑战卡塔林纳海峡,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但那天因为浓雾弥漫,在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时她却因为看不到海岸而放弃了。可见,缺乏清晰的目标对一个人达成一件事的影响是巨大的。同理,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是阅读教学需要遵循的总体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一篇教材文本都有具体的阅读目标,教师只有对目标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优化处理,才能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才能顺畅地开展。

  以语文S版第十册《珍珠鸟》一课为例,笔者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之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阅读目标: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领悟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的道理。其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珍珠鸟的相关描写,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再次,教师给予示范诵读,要求学生模仿诵读,注意体会珍珠鸟的个性以及作者的情感发展。接着,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为话题,写一写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学习,教学秩序井然。

  二、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

  学生的阅读学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学习基础、阅读悟性、阅读习惯和方法都存在差异,其阅读学习行为也会体现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展开学情调查,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和引导,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比如,笔者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的学习基础较好,有的悟性较好,有的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符合他们的阅读学习起点,促使他们能有专属于自己的起跑线。

  以第十册《提灯女神》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跟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国际护士节”,有少数几个学生了解护士节,但没有一个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因此,笔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把本课教学的起点设计为:让全体学生先听教师讲一个传奇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文学习内容--《提灯女神》;鼓励中等生和学优生主动探究“这个提灯女神是谁”“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一个护士”等问题,并鼓励学优生尝试着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告诉同伴。这样,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在故事的吸引下主动阅读课文,学习中等的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学优生会在探究课文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个别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掌握课文的主旨,但也能通过学优生的解说了解到南丁格尔的伟大事迹,以及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三、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

  参加过跑步比赛(如400米及以下距离的短跑)的人都知道,从起点冲刺往终点跑的过程中,参赛者是不能偏离自己赛跑跑道的,否则比赛成绩就无效。同样,要想让阅读教学顺利到达终点,也应该不偏离阅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到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又确保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偏离主要方向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渊博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进行肯定、引导或纠正,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始终不偏离方向。

  以第十册鲁迅的《少年闰土》一文为例,对于少年闰土这一人物的分析,课文中有不少的相关描写,但是书中描写的闰土形象不一定和学生脑海中的闰土形象相一致,教师如何做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结果呢?对此,笔者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对少年闰土的相关描写,说说自己眼中的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通过‘我给少年闰土画张像’的方式表达你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认识和感悟。”这样,教师既能从学生的画像中了解学生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偏差进行纠正。比如,当时有一名学生画的少年闰土是脸色呈紫黑色,脖子上戴着银项圈,手里拿着一柄钢叉,样子却十分害羞。从该生的画像中,笔者了解到该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特征,但是却混淆了作者对闰土性格的描写。因此,笔者对该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这样的引导和纠正:闰土见人时确实很怕羞,但是,对于擅长的捕鸟,管獾猪、刺猬、猹等,闰土却是十分自信和勇敢的,在画闰土画像时你要把握这些区别,然后再决定是画闰土的哪一面。

  这样引导,教师既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化阅读时间和空间,又能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或纠正。

  四、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

  “学习是为了运用。”语文从生活中来,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终点目标。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诸多契合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观照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让学生生活与语文教材内容顺利接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感受语文,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童年乐趣》描写了一个六岁儿童创编乐曲的经过。这个故事带有传奇性,大多数学生不一定都有这样的学习体验。如何让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呢?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创造。这个创造不一定是伟大的,即使是作出了一点小成就,也十分值得我们回味。请你结合以往的生活经历回忆一下这种感觉。很快,就有学生说道:“妈妈经常让我拖地,我虽然不想干,但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在一次拖地时,一只抹布缠住了我的脚,我忽然发现原来我走路也能够拖地。后来,我就将抹布固定在拖鞋上,在房间里走几圈就完成了拖地任务。听说现在市面上刚出了一款新式的拖地拖鞋。哈哈,我觉得它和我的‘小发明’差不多,这让我心里暗自得意……”在确认学生有了类似的情感体验后,笔者才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去理解克利斯朵夫创编乐曲的经过。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课文中所说的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乐趣了。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如上四个阅读教学步骤开展阅读教学,势必能够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并且对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之间共同以语言为依托,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常是“孤立而行”,即阅读教学只为读,作文教学只为写,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存有断层,很难有更大的提高。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本人结合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统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

  一、彼此的联系

  1、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目标上看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说阅读教学中的读本在编写意图上,跟日常的阅读是有区别的。通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但要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要解决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了。另外,阅读材料多数为简单的叙事文章,与作文教学要求写简单的记叙文也是一致的,阅读的过程是从“文”到“景”,作文是从“景”到“文”,这是相对应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作文教学提倡“自由表达”也是相吻合的。

  2、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过程看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认读、理解、想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其中也不乏对题目及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审题,可见写作过程是复杂的智力技能运用过程。二者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其实,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有必然联系的重要环节。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作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可见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这儿仅从课文单元结构来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每个单元除阅读的课文之外,后面都安排了作文训练,可见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联系。例如:单元的内容是有关植物的知识,这样的文章如阅读得法,自然会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植物的兴趣,积累有关的材料,作文的训练就要求以植物为写作内容,这种书面表达训练就完成了读写的的结合,密切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其次是写法上的联系,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思路、手法都可借鉴到写作训练中,如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的巧妙安排、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的灵活运用无不为写作提供借鉴。再次是语言形式的联系。例如课文的语言朴实无华,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通过读来感受、领悟,而写作教学中也必然受到朴实的语言风格影响,定会写出实在的话,避免假话、空话。

  二、相互的影响

  1、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1)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而能力是靠积累的,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更是语文能力积累的一个主要源泉。从朗读中,从感情中,从别人的示范中,从尝试实践中,都可以积累语文能力。而从阅读教学中可以积累五方面的经验:一是阅读经验的积累。从一篇、几篇文章读懂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读懂更多其他的文章;二是写作技能的积累。把从阅读教学中明白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便会成为一名好写手;三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一些佳词妙语、典故见多了,便会形成语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表达时脱口而出,不假累索,写作时形象生动,语言丰富,妙语连珠;四是情感的积累。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地丰富起来,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须的素质;五是生活知识的积累。这是一般阅读具有的功能,对为人为文的好处不言自明。总之,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积累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好处,与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的积累也是一致的,是学生能够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是如此。

  (2)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写作借鉴

  譬如:在学习有关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章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小事,很好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写人能从小事着眼,贴进生活找材料,从一滴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学习有关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紧密联系学生不喜欢听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实际,把道理寓于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在学习有关在造材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时,教师可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2、作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从总体上讲,作文教学能够带动阅读教学。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写文章,而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文章的思想观点如何表达等等。然后,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想: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组织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在我们所学过的文章中有没有可以给我们写作带来帮助的?别人是如何找材料的,如何组织材料的,如何表达的?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悟?这样,不断的引导,不断的思考,持之以恒,学生在写作“知困”的情况下,思索曾经学过的文章,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得去认真而广泛的阅读别人的好文章,特别是我们教材中收编的优秀之作。至此可见,作文教学又带动了阅读教学,并且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施了阅读教学的任务。

  总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两者的联系,是符合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观察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激发观察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事物,学习有侧重点的观察,学习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学会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观察能力

  1.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提升观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就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较好的一个课例。文中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描写可谓精彩至极,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这篇课文,在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充分感知课文描写的壮观景象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为什么如此精彩?作者的语言为什么如此具体生动,令人震撼?通过分析交流,学生就会明白,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体会的结果。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了如指掌,才能写出如此生动逼真、令人震撼的精彩的文字。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想,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精彩,如果你还能把这些精彩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通过学习,学生就会慢慢对观察产生兴趣,之后再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对写得好的日记给予加分、送星等奖励。孩子都是喜欢被肯定,被奖励的,无形中学生的观察兴趣便得到了提升。

  2.通过阅读教学学会观察的方法,提升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的提升除了有较浓的观察兴趣外,正确的观察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观察结果,也能提升观察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例分析,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慢慢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的观察,以此提升观察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观察客观事物的习惯。

  2.1通过阅读学习正确的观察顺序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不仅能提升学生观察的条理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表达变得更有条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观察性的课文,是作者在现实中通过细致观察的结果。空间、时间、方位、从整体到部分、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由人到景或由景到人……这些都是常用的观察顺序,这些观察顺序在小学课文中都有具体的表现。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中,描写了长城的绵延起伏、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老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照从西到东,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先由西向东从远处,从整体上观察长城,说它像一条长龙;然后从近处细致观察长城,突出其高大坚固。学习课文之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观察校园或者上学路上的景观,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表达,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2通过阅读学习掌握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

  何为细致分解观察?就是将观察对象有规律地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再按一定的顺序逐一观察。例如三年级下册课文《翠鸟》一课,作者把翠鸟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从小爪子、头、背、腹部、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使人对翠鸟的外形印象深刻。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一文,作者对非洲的蓝天、骄阳、绿树、红土、彩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黑人兄弟等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按自然景观、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等进行有序的描写,使人充分地了解到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通过文章的学习,教会学生把观察的对象分为几大部分去观察,在逐一观察的时候就能更细致、更全面、更准确。

  2.3通过阅读学习,学会有侧重点的观察

  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观察性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和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有重点的进行观察的方法,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表达重点突出,具体生动。例如《观潮》一文,作者写了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去后这三部分内容,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潮来时进行重点学习,使学生明白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明白这样观察和描写既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又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过慢慢学习、体会,并且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侧重点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4通过阅读学习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每种事物都有多变性,一次的观察,并不能把握此种事物的全部特点,需要经过多次性的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才能让观察的结果更加严谨全面。例如《火烧云》中,作者就是通过不同时间段对火烧云的观察,掌握了火烧云的各种形态特点,才使文章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活泼。又如《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就是作者通过多次细致观察所得。学习这些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多次或持续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事物本身,并认真地做好每次的观察记录,以此来提升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同时也提升其写作表达的能力。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研究,实践的精神。只要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礼.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xx,2(08):132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xx(15):283-284

  作者:郭俊英 单位: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小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活动流于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语文教师会适当组织一些阅读活动。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不到位,导致大部分活动仅流于形式,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并且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起到的实质作用并不明显。

  2.轻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倾听者的角色。教师只是自己在对文章进行分析,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想法与感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由此抑制了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3.重数量轻质量。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视学生阅读的数量,而不管文章是否真正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即使阅读了很多书籍,往往收获也不大,且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有待加强。

  4.只重视文章的知识点,轻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有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康的审美标准。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文章知识点的识记,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使得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

  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方法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若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便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如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游戏或者崇拜的明星导入,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学生爱看的动画片。总之,课堂的导入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他们才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最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让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使学生对旧知识达到复习与巩固的效果。

  2.阅读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不能将目标定得太高太远,要根据学生实际提出适当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目标定为能够根据拼音读一句话,并且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通读全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感情阅读,并且能够将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这样,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具有目的性,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3.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以主导者自居,而要转换角色,以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就某个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4.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由于学生性格、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不同。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去品位文章,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以便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5.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阅读的有力补充,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在课上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阅读的内容,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在阅读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要注重质量。在学生选择书籍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一些质量好的书籍。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小学生的教育也在经历着发展超越。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绝不仅仅代表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是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常听说,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不见得会学好,这足以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非常重的学习方法。说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不为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内容,他兼具听、说、度、写的综合性,既是识文断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提升写作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如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本文做以浅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好语文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去表达、去理解、去沟通。对教师来说,其职责是教会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并以此掌握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站在“使用”的角度去看待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说到开展阅读教学,本文将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浅析。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学也开始采用前卫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介入,PPT演示等为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课堂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高,有的教师或许也是按照要求进行创新授课,但却太过注重课堂活跃,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总结来看,无非两点,一是教学过程缺乏感染力,一是教学没能抓住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相信在上课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授课,会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优秀的教师会让阅读教学变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他们会用细腻的情感,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并伴有巧妙地课堂问题设计,带领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课文,让学生陶醉其中。相反的有的教师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生硬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实则是教学的感染力不够,教师自身对文章的领悟不到位,情感投入的不够深刻又如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呢。由于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解读不深,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或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而过多的去追求让课堂有意思,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记住所谓的“精彩环节”,却忽视了本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是所说的没有抓住重点。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合理利用书本文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语文课文都是金果筛选后确定的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小学年龄段理解的课文。比如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一篇简单易懂且优美朴实的文章,里面有对景物的描写,对村庄的描写,词语应用的非常恰当,字里行间透露出小村庄的宁静优美,同时结尾又阐述了村庄被破坏,教育孩子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结尾点题,引人深思。这篇文章不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文章里的许多词句、成语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书本就应该作为学生阅读的第一读物。教师教课过程中可以首先自己带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者分组分段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就有了不竭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过于贪玩导致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的“苦读”变成“乐读”。作为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第一点,教师要做好表率,深入课文,以情感人,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第二,要进行鼓励教育,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多夸奖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积极,对优秀的学生,要树立其为榜样,这样能带动其他学生向他看齐,对于淘气的学生也保有耐心,长此以往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力。

  2.3交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铺的第一块砖,未来的路还很长,教师应该在学生还是幼苗时期对其进行扶正,就是所谓的教授他们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这里面就包括学生应该如何选材,对于一篇文章,应该怎么样展开阅读,通过文章我们要学习到什么等等,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精读,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然后是每句话进而通篇文章的意思。2)指导学生速度,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阅读能力。

  2.4加强课外阅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断增长学生知识,强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心灵的过程,所以应主张多元并存的情况,在课外富裕的时间里,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需求,推荐合适的作品。课堂是根基。课外是茎叶,只有课内课外相互补充,同时拓展,阅读之树才能根繁叶茂。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既是学生需要,也是教师职责所在。阅读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所以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xx(12).

  [2]杨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xx,09:19-21.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xx,05: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4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辩证分析,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改革

  一、对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辩证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辩证的对其进行审视。

  1、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下,学生“唯师独尊”,以老师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尤其在阅读中,不同人的根据自身的情况会对文字有独到的见解。过于强调老师的.威严性便打消了学生思维的释放,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注重智育,教师将大量的应试知识和应试技巧灌输给学生,过度注重练习,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练习,打压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利于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小学语文不仅具有文学性,《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常与实际生活脱轨,更多的强调阅读的文学性,造成语文成了一门华而不实的学科,学生也难以学以致用,语文课变成了单纯的语言训练课。

  2、传统小学阅读教学的经验

  虽然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改革程中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精讲”为主,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有过整体把握之后,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剖析,针对重点段落集中讲解。学生既整体理解了文章内涵,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知,对重点的字词句也有大致的把握。但是精讲也要有度,一定不能忽略文章的整体行。上文所述,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讲练结合,在讲解完文章之后教师针对重点问题提出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合理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传统阅读教学还重视朗读练习。朗读也一门再创作的艺术,通过教师的前期铺垫,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了解基础上,运用朗读的技术可以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动。只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形式较为单一,需要改进。

  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下,以为是笔者提出的对改革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倡导教学中师生主体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老师观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多用积极的话语赞扬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如老师应多用“这位学生说的很好,连老师都没想到”“太棒了”或“这个想法是不错,不过你看……”一类的语言。这样可以提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取得了主导权。

  2、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阅读是对文字进行理解,通过文字的形式接受作者情感的过程。要激起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就要引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上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办图书角、图书交流会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充当导演的角色,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带领学生进行小型舞台剧的表演。学生的兴趣有了,自助学习的良好品质也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慢慢形成。儿童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3、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朗读可以是学生加深对文字和语句的印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朗读虽然是传统阅读教育的有益经验,但是传统的朗读形式和手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朗读方式无非是老师带着学生分段齐读、找个别学生单独朗读、找不同学生分段朗读的形式,比起学生的自读,这种形式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强化。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朗读营造情景,在学生朗读是用优美的图片作为背景,用动听的音乐作为陪衬。这样容易是学生融情于景,对美的感悟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这样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对角色感情的拿捏。

  综上所述,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分必要。对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我们要“扬弃”,针对新课改提出的理念对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2] 杨彦峰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点滴做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xx(15)

  [3] 王玉蕊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J] 吉林教育 20xx(11)

  [4] 潘宝庆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 新课程(教研) 20xx(08)

  [5] 周振权 高中生物教学要加强自主合作学习[J] 新课程(中学) 20xx(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举行的“庆国庆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了一篇脉络清晰、语句优美的课文《明天,我们就要毕业》,虽然这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但我在指导的基础上,紧扣“熟”与“悟”,让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悟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比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读的细致,读的动情,读的扎实,课后练习迎刃而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也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导读,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篇课文时,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明明是写高原上的柳树,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呢?作者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就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巨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

  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

  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用对比、比较、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起波澜。

  四、练习法:

  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练习法有听说能力练习、读写能力练习和智力开发练习,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练习法便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方法。

  运用练习法应注意: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次练习,无论单项,或是综合,均应讲明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求知热情和进取欲望。每次训练,均应有明确的指标,如数量、质量水平层次、时间限定范围等,并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2.形式多样,提高兴趣。对学生而言,训练是一项艰辛的活动,为了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旺盛的练习情绪,并获得灵活多样的技能技巧,练习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既有单项,又有综合;既有课内又有课外。题型也应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同时,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抢答、打擂台、开火车等。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练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3.注重示范,注重评析。“示范”是为了正谬,树立典范,抛砖引玉;“评析”是为了激励,促成群情振奋。练习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示范”和“评析”,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练有干劲。特别是阅读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每次小练笔后,教师能选出好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并指导学生辨析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加上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教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在教学时就应该使各种方法互相补充。比如,导读法,以学生自读实践为主,可辅之以讲读法和练习法;诵读法,以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学生表情朗读为主,可辅之以导读法与练习法。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越的功效。世上没有只用一个音符的好歌,也没有仅用一种教法的好课。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善于恰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奏出最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交响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3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4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0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论文08-1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16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5-27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24

浅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1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论文02-09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