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

时间:2024-06-18 08:47:37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小论文(合集)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小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小论文(合集)

数学小论文1

  数字,就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三角、等。0、1、2、3、4、5、6、7、8、9这些数字在一场叫做世界博览会&的.长期各国科学的交流会上出现频率是无法计算的,但数字只有这十个,在此不加讨论。

  而世博会中的数学,更是无处不在。预计超过7000万人的参观数量,超过2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报名数量。但是,怎么得出这个数据的?也许在邀请成功的时候就已经得到统计结果,但超过&提示了我们——这个数据是估算&出来的。这是一种数学&的思想。

  世博会的场馆大多宏伟壮观,才华横溢的建筑设计师们让他们诞生在设计板上。干这件事没有数学&是大忌。需要精确计算建筑的高度,宽度,长度。这样的庞然大物能否站稳?这要用到角度等。这也是一种数学&。

  世博中的数字与数学,或许现在还不能理解,但它们带着人走向光明。

数学小论文2

  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数学知识储备、培养其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该学科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是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学生学自己喜欢的学科才能事半功倍。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严谨富有逻辑的学科,这就造成它很容易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许多小学生害怕数学课,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教学内容和难度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容易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要让数学变得更生动形象,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方式,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富有探索性、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里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灌输中去接受知识。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动脑的情况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数学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在实际生活之中加强数学的运用,使数学化化,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仅仅灌输理论;有学生熟悉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停留在教室里,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就引进课堂教学,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这条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我们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去测量教室的面积,让学生对面积有具体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育领域又句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没有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发挥作用,特別是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养成的最佳时期。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独立的思考,从而得出新的数学结论,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同时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将学生生活数学化过程的活动。当学生把一个蛋糕切成5份分给别人,从而得到分数的概念,并以此来解决一些分数问题时,这实际就是数学化过程。

  数学教学本身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探索者"”,由学生自己去吸收、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学生与课本、教师等资源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教师则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重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指导学生有效的构建数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结构。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试验、操作观察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推导出面积公式时,学生已经建构了自己新的知识结构,有效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性的东西,比如: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过程、错误的结论等。很多老师不是“遇错即纠”,就是“遇错即批”,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错误之中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题的解法,更要懂得解法的来龙去脉。我们要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经历碰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考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思维的碰撞,真正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身心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养成数学思维,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数学小论文3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自制力,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方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和深入,课本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教学手段也更先进和丰富,但是,不少教师只是做表面功夫,以为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放手就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结果却是教学效率仍然不高。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创设成为充满活力的空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他们求知的欲望。数学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不少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较难把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运用所学知识,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体会数学的趣味和魅力,进而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轻松和谐,学生和教师才能展示真实的自我。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答方法,甚至不同的答案,针对学生独具个性的发言,教师应予以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应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实话,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如教学“分类”这部分内容时,在学生明确了“分类”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先让学生分类,再找学生说明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更有信心,更有创造力,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通过形象直观的刺激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便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向学生灌输,也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片等于一体,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具体,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打破课本中让学生分别填涂两个长方形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进行比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选择用多媒体播放“唐僧师徒分习惯”的故事:一日中午,唐僧口渴,便提出让三位徒弟中的一人去找水,八戒想起了他们刚刚路过一片西瓜地,便主动提出去找水,不一会他化来一个西瓜,孙悟空说师徒四人,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听了不高兴,说:“西瓜是我化来的,我得多吃点。”孙悟空说:“好,分给你八分之一。”八戒听了很高兴,就同意了这个分法,结果却是八戒吃的西瓜最少。学生看完故事后,教师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八戒吃的西瓜最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快投入到了思考和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动手操作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动手操作和根据操作的阶段结果合理想象,对于学生理解新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减缓知识坡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教学“认识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其特点,最后让学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不同点与相同点。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合作,进而引导他们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能获得知识,还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尤其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自由宽松的课堂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1)。

  [2]李林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27)。

  [3]王满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11)。

  [4]赵红。利用网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初探[J]教育导刊,20xx(1)。

数学小论文4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取的。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我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创设情境教学

  例如,"轴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是探索教学重要手段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是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一个内容。如果我们对本课内容作一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两部分内容无论是在教材的呈现程序还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基于这一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作了如下的设计:"今天我们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学生已经学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两部分内容有其相似之处,课始放手让学生自由猜测,学生通过对已有认知的检索,必定会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从课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何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面不是最小公因数?这一些问题在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了较好的生成。无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我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1)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怎样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3)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4)这一部分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想法。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提高探究深化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参与探究小学数学法则和算理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使用算理和法则。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教师先出示例题:"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提问:如果把已知条件换成整数或小数应怎样计算?接着让学生根据整数和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给例题列式,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分数乘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是从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法则中演绎过来的。然后教师出示下列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并演示计算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法则。引导学生得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教学,学生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字概念。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促进自主探究能力提高

  思维决定探究方向和力度,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才能才能不断提高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坚持启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经常注意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学生肯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要关注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以制作这些物体需要多少材料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想辦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从而揭示表面积的概念。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是非常熟悉的,因而感到很有兴趣,在学习中保持着比较活跃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非常顺利。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的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长方体物件,分析制作这个物件需要材料的多少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一定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教学,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表面积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自主探究数学思想。

  总之,课堂教学选用自主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便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它是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随着探究素养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小论文5

  利用除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么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6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岁左右的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起始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生气勃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是这一学期来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个案例分析: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在学习上会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炼出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思考题:小梅去文具店买铅笔和橡皮,铅笔每支0。5元,橡皮每块0。4元,小梅拿了2元钱,问能买几支铅笔几块橡皮?

  对于初一学生,这个问题是常识,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是一个求不等式正整数解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梅选择合理的购买方案。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下面一道题: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厘米,另一边长为6厘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考虑不全面,只得出周长是16厘米。于是,老师试着反问:“难道6厘米不能作为腰吗?”学生立刻说出第二种情况周长是17厘米。

  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又接着问:“5厘米的那条边改成2厘米呢?”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0厘米和14厘米”。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并标上长度。

  很快,有学生回答:“10厘米不对!只能是14厘米”。

  老师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齐声回答:“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把常用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去类比,去归纳,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盖子掉进井里去这一结论。

  四、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沟通、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为学生解疑释惑。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互相交谈。

  五、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选择和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讲活讲透,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的教学方法。

  在上周星期五,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在广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块坐在爸爸的对面,这时,爸爸压的一端仍然挨着地面。小宝眼睛一眨,借来了一副重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了他和妈妈坐的这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翘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上窃窃私语,但就是没有人举手发言,我紧接着写出了下面两个不等式: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哑铃重量

  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组算出了答案。

  六、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用好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烟筒的长度及半径,第二天问部分学生,一截烟筒用了多少平米的铁皮。

  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5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到银行调查利率,再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算的存款方法。

数学小论文7

  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永恒的主题。而此次贲老师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我们大开眼界。无论是我们阅读贲老师的专著《现场与背后》一书,还是近两天与贲老师近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贲老师以不变应万变的精湛教学技艺,更让我们深层次的思考“以学为中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才会引领学生进行智慧地思考,才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学为中心,不是简单的放手,而是基于学的有效指导,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生自长,而教室里的学更多的'是在教师引导下从自长到自觉的过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更多的关注学生想什么、怎么想,注重学生的真实思考过程,建立自己对学生的思考很感悟,在不断的展示、交流中提升自我的思考和认识。

  以学为中心,不是教师轻松放手,而是更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因为只有精心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虽然贲老师总是很谦和的说,我还没有看学生的研究单,还没想好如何上课,但课早在他心中进行了勾勒,课的大致环节,课的细节处理,课的核心环节等等内容早就有了思考。这是这样精心的预设,才会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课堂的精彩。

  以学为中心,不是没有课堂结构安排,而是从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以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更多的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现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才能有效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会调整一些教学环节,但更多的是找到了一种“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多学”的方法,安排这样的环节,更多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学,支持学生的学,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成长。

  以学为中心,不仅仅是展示和分享,而是更主动的思考数学、更主动的研究数学。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展示和交流,更贲老师在课堂中更关注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如果学生只能浅层次的思考,那么这样就不能是真正的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关注数学思维,在不断的思考、成长中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学为中心,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我们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引导学生的思考聚焦在关键问题上,这样才能产生深度的碰撞和对话,才会真正在教中教会学生思考。在聚焦关键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慢下来,在这里舍得花时间,真正在慢中一步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以学为中心,真正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基于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教学走向有效。

  使原有知识、经验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启示,获得较多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发展。

数学小论文8

  摘 要: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但他们却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收到事半

  关键词: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小学教师论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但他们却对游戏情有独钟。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在教学活动中,为游戏创设情境,也就是游戏的大背景,让学生们都尽可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学习,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创设游戏的情境时要注意,所设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近或者相符,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有话可说;情境的'创设必须要基于学生的知识构成和认知水平之上。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我创设了“寻宝”的游戏教学情境,请几位同学出来找找老师课前藏在某同学抽屉里的宝物,每人只有机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生悟出需要老师提供帮助信息,当老师给出宝物在第几列的信息后,范围缩小了,好找了,可又怎样才能一次找到呢?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已被不知不觉的带入到了本节课的探索中,使学生渐渐悟出确定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二、角色互扮,动手操作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去学习。在游戏的创设中也应注意角色的应用,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课上时,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运算卡片,上面有不同的算式,然后让学生们依次上台念出算式如:“25+30就是我,我就是55,你们谁是我的好朋友?”台下另外一个或几个运算结果相同的同学这时候就可以站起来大声说:“60—5就是我,我也是55,我是你的好朋友。”通过这样一个“数字好朋友”的小游戏,既让学生学到了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巩固了他们的友谊。爬数学山、夺红旗、数学医院好医生,找朋友等竞赛活动,也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

  三、挖掘教材,发挥潜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是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换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直观性原则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按照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里“潜在的游戏”上下功夫。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对他们来说“玩”游戏是件有趣的事,有趣的才能吸引他们,所以教师在选择数学游戏时,要选择新颖的、有童趣的、简单易学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9和几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直接用课件演示,而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小棒,橡皮圈。上课中为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强调10根小棒一定要捆成一捆,通过操作,让学生自己得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四、游戏作业,张扬个性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各种能力,我遵循自主性、游戏性、开放性的原则布置家庭作业。在课外作业上大胆创新,舍弃了以前单一、重复的练习,在灵活巩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力求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成为课外作业的主人,自主创意,为学生创设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例如:在教学《归一问题》的应用题时,设计一次“我当小管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基本生活费用开支情况,收集数据,并提出有关问题:你家一周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开支多少钱?一个月又收入多少钱?如果家里要购买一台3600元左右的彩电,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发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体验学习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能更好地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当然,数学游戏并不是每节课都非安排不可,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安排,灵活运用。对于数学游戏的设置,要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

数学小论文9

  快要过年了,妈妈准备买一盒巧克力送给亲戚。我们来到了超市。可是,巧克力品种多价格又多,包装也十分精美,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最后,我们决定在费列罗中挑一盒。有一盒巧克力是16颗装44.8元的,另外一盒巧克力是3颗装8.6元的,还有一盒巧克力是24颗装70元的。

  妈妈问我:“ 买哪种更合算呢?”我想到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算出每颗多少元。44.8÷16=2.8(元) 8.6÷3≈2.86(元) 70÷24≈3(元)2.8元<2.86元<3元

  16颗装比较合算。方法二:算出1元可以买多少颗。16÷44.8≈0.36颗) 3÷8.6≈0.35(颗) 24÷70≈0.34(颗) 0.36颗>0.35颗>0.34颗 还是16颗装合算。

  “妈妈,16颗装的.最合算,我们把这一盒待会家吧!”“好,琪琪我们以后要省钱哦!”

  于是,妈妈买了16颗装的巧克力,比3颗装每颗便宜了0.06元,比24颗装每颗便宜了0.2元,真合算,省钱实惠又好吃,下一次,买东西,我还要替妈妈省钱。

数学小论文10

  摘要: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学在学习和发展科学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就是学生的动力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 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为学生打好初步的数学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光荣任务。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这是一对阻碍学生学好数学的矛盾。可喜的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愉快教育”、“兴趣教学”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有效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历了许多数学知识点的初始建立过程,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全面而合理的素养结构。比起我们儿时,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太多了,思维也活跃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开发智力,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算法的掌握上更胜一筹,从而帮助其计算的准确率有所提高。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思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更应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巧妙设置疑难。以疑导学,既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问难释疑,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自觉能力。练习课——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课。在教学中,练习课起着熟练计算,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也因为如此,我们的计算练习课容易陷入题海大战的误区,一节课往往是教师廖廖数语,学生埋头苦算,到最后可能是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速度与技能,但他们对这些计算题的厌恶也从此生根发芽,学习后进生更是畏之如虎。所以教师不能简单、粗糙地处理一堂计算练习题。能挖掘计算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计算的信心与兴趣的计算练习题,才是一堂好的计算练习课。做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外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把教学很好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计算作业的单调印象有所改变。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开发智力,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并把笑容带进教室,用微笑包容全体学生。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

  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压抑感,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高高兴兴地学习知识,而且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场所。

  实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创立一个畅所欲言、敢于发

  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并与教师一起争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巧妙设置疑难。以疑导学,既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问难释疑,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自觉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其他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在小学教育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不仅是因为现在我国小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大统一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而实践能力在世界奥林匹克比赛中中国选手屡遭批评,考试分数虽高,可动手能力却一塌糊涂。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尤其重要。现在学校十分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信息的海洋中,现在必须信息海洋中选择信息,快速地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与培养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组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给予,而更多的是一种唤醒,恰如生命中的阳光与空气,要为种子的萌发于绽放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更好的凸现生命质量的教育本义。所以,我们的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应该是: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学会放手,学生才能学会走路,教师只有相信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给学生以睿智和灵感,又启发学生对美和爱的渴望,即为学生开启一扇智慧之门,又为学生点燃一盏理想之灯,让学生获得生命与创造的能量,成为高尚的健全的有发展潜质的。

  参考文献:

  [1]何新军.浅析实施数学趣味教学的途径[J].20xx

  [2]徐淑芳.浅谈数学趣味教学之浅见[J].20xx

  [3]吴增强.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J].20xx

数学小论文11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道路的起点,在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生学好小学数学能够为以后的中、高级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将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朋友尊重鼓励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快速发展的时期, 但同时不可避免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够准确的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学习上亦如此,不能够明确自己为什么学习,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偷懒,或者不愿意学习。相比之下,他们更想把做作业的时间拿来玩,因为小孩子天性即贪玩。那么如果我们把学习变成一件和玩一样有趣的事情时,小学生不就会热爱上学习了吗?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才能让小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呢?

  一、使课堂变得有趣

  归根究底,小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还是因为数学这门科目不能够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许窗外一只偶然飞过的鸟儿就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走,也许教室外面忽然有了什么轻微的响动也会让他们好奇的猜测半天。将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牢牢的吸引住小学生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办法来吸引住他们。有一次笔者刚走进教室,便听见很多同学正在讨论刚刚的体育课,很多小朋友还依然对上节体育课所做的游戏回味不穷,依然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讨论。看到这个情况,笔者知道按照这样下去这节课即便勉强的上了,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们的心依然还在上节体育课当中。这时笔者拿出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猪,然后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小猪。”笔者接着说,“同学们想听小猪的故事吗?”学生们纷纷争先恐后的回答道:“想!”于是笔者清清嗓子,讲道:“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们集合在一起比赛讲笑话,规则是,把所有动物都逗笑了就算赢。小老虎是最先上台讲笑话的,他上去讲了个不怎么好笑的笑话,所以几乎没有动物笑。然后是小熊,他讲了个很好笑的笑话,把所有的动物都逗笑了,只有小猪没有笑,小熊只好失望的下台了。接着是小猴子,小猴子刚走上台,正准备开始讲,小猪便笑了起来。小猴子很纳闷,我这都还没讲呢,他怎么就笑了,其余动物也感到很奇怪。这时只听小猪边笑边说道:“我终于想明白刚才小熊讲的那个笑话了,太好笑了,哈哈哈。”同学们也纷纷大笑了起来。于是笔者接着说道:“大家觉得小猪笨不笨啊?”学生们异口同声的答道:“笨”。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还特别补充道:“太笨了”。然后笔者笑着说道:“下面我们将要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了,请同学们翻到书的第××页。”说完笔者又补充道:“等会要测验哦,不会做的同学就是它哦。”说完笔者笑着看了看黑板上画的小猪。同学们一听,连忙端端正正的做好,认认真真、专心致志的听课,都不想显得自己比别人笨。于是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在课后的测验中,笔者特意请了几个平时不怎么学习数学的学生来回答,结果发现连他们也回答的非常好。

  二、让学生把你当朋友

  学生是否喜欢一门科目,其实与教授这节课的老师也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生还小,有逆反心理,同时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比如某些小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觉得老师太严厉,不好玩,所以也就不喜欢这名老师所教的科目,对学习这门科目始终有抵触情绪。相反如果老师和同学间关系很融洽,学生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大朋友”,感觉老师很亲切。那么他们就会自主的、积极的学习这名老师所教的科目,并因此在这门科目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所以,让学生把老师当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随时保持自己的亲和力,不能老是板着一脸严肃的样子,这样学生会认为和你之间有很大距离,不愿意亲近你。老师平时应多主动和学生接触,聊聊天,做做游戏,多一些微笑。小孩子,你对他好,他们是可以轻易感受到的,他们也会对你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会把你当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若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在这名老师的课堂里,小学生们不会畏惧严谨的'课堂压力,而是会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举手,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很大的响应。不会出现老师在上面提问,结果下面却没有人理会的场景。学会尊重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如果不尊重学生,那么学生也不会真正的尊重你。我们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有情感、有梦想、有看法的和我们平等的人,我们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不要老是以一个大人、一个老师的身份去衡量学生。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存在,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漠视从而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老师说的,自己偏不听,老师让做的,自己偏不做,总之什么都要与老师对着干,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而又因为一些老师歧视差生,从而导致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差。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得学会尊重学生,一个不尊重学生的老师,是不可能真正和学生做朋友的。

  三、多鼓励学生

  鼓励、表扬学生的正确行为,会让尚不能明确分辨是非的小学生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正确的,是应该继续坚持的。鼓励学生是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既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拉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为师生间的思想沟通架起一座信任的大桥。鼓励也是一门艺术,要在恰当的实际恰当的使用。鼓励不能盲目鼓励,比如学生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老师却去鼓励他,这是不正确的。鼓励,是对正确行为的一种肯定。某学生今天表现很好,以往上课爱讲话的他今天一句话也没有讲,一直认认真真的听课。这时老师就可以表扬、鼓励,在课堂上鼓励他,他感受到其余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会很光荣,很有成就感,从而一直保持着今天的状态,认真学习,不仅成绩提高了,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方便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数学小论文12

  剪 角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发现我家的桌子是正方形的,那一张桌子就有4个角。爸爸说:“我给你出一道问题,考考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剪去,那还有几个角呢?”我想剪去一个角,原本一个角变成了2个角,加上原有的3 个角,就有5个角了。爸爸又说:“还有别的剪法吗”这可难住我了,还有别的剪法?我仔细思考了好一会也没想出。爸爸见难住我了,就说拿张正方形的纸来,我们来剪去一个角看看。我拿来一张正方形的纸和剪刀,爸爸指导我剪了,由于

  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种情况。

  虽然是剪去一个角,不同的剪法,结果是不同的。看来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才行啊。

数学小论文13

  数学一直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无处不在,它永远都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被骗。

  有一次,我去三水广场买饮料。我看到了一些盒装饮料有一大盒卖,里面有六盒,一共是8元4毛。我本来以为一大盒装的`饮料一定比较便宜,当我准备去结账时,我看到了零售的盒装饮料1元1盒,而且品牌和每盒饮料的重量一样。买6盒一共才6元,大盒装的贵了2元4毛,差点一不小心就被骗了。

  看,生活中的数学是多么有用啊!

数学小论文14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杭州旅行。旅行怎么能少了水呢?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去买水。

  到了商店,我亮着嗓门对服务员阿姨说:”阿姨,我要买三瓶水。“爸爸指了指挂在墙上的牌子。我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牌子上写着:”装修清仓,每样物品买2送1“几个大字。我想:买2送1,2+1=3瓶,那我不是只要买2瓶就够了!我又对阿姨说:”阿姨,我只要买2瓶。“阿姨笑眯眯地给了我3瓶水,而每瓶水的价格是1元5角,我买两瓶水那就是:1。5元+1。5元=3元,我花3元钱可以买到3瓶水,比平时便宜了1。5元,平均下来每瓶水的价格是1元。我给了阿姨一张5元的纸币,阿姨找我了两个一元硬币,我和爸爸高高兴兴地走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吧!

数学小论文15

  摘 要:数学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 文化”资源!数学能完善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如今种种新理念在价值取向上都在追求 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追求个性的 发展和群体的合作,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文化终身教育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 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数学,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及其 应用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而其中"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是"数学文化"的核心。

  1、学习方式的丰富

  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地倾向于"系统学习",不可否认这是一种高效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但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知识 经济 社会,仅有这种学习方式已远远不够。把学生从大量 机械重复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儿童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已成为必然。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一位教师先用现实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圆,教师不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学生相互协作,人人动手、动脑,很快大部分学生都学会借用圆形物体(如硬币、墨水瓶盖等)或圆规画圆;然后,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索:"如果要建设一个圆形大花坛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进而再探索"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其他形状?"这种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大胆探索;使学生的 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人格个性的完善

  在中国数学教育界,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人们把数学看作"一堆绝对真理的总集",或者是"一种符号的游戏"。但是数学是门大众文化,从古希腊数学发展至今,其中有着它自己深深的文化渊源。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在课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就"我国人口占全世界的 2l%、我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5%"两条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充分调用自己的数学、地理、人文知识,各抒己见。教师在不经意间升腾起学生的爱国豪情,更激起学生对地球资源的珍视。一种关注地球未来命运的崇高精神随着百分数的认识得以滋养和生发,这也许正是人文化数学课程的独特魅力。

  3、终身教育的建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让人学会认识若干条自然规律或一两种技能,而是使人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成为一个思想素质、专业素质、 心理素质、德行等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仅靠传统的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所以终身教育与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的追求,是一种理想。它的基本要义就是使人人成为主动适应来来变化之人。而要成为主动适应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其关键是学会学习!唯如此,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成为时代精神的领路人。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 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先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引起了学生的沉思:可不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分析呢?而在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时,我又根据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演示了多种切拼方法,在切拼的'时侯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把圆柱分得很细小,拼成的图形才越接近于标准的长方体。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微分、积分等数学思想方法。我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可能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是比圆柱体积公式更有用,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指出:数学应该不仅指数学知识,而尤其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学生在初中、高中等所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二年便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 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数学能完善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如今种种新理念在价值取向上都在追求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追求个性的发展和群体的合作,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一句话,强调"完人"的塑造,促进个体的持续发展。这要求数学成为每个学生都要学、都能学、都爱学、都会学的一种文化。

【数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小论文02-03

数学小论文05-24

数学的小论文06-17

数学小论文06-28

数学小论文作文09-12

初中数学小论文05-19

数学小论文[荐]06-16

数学小论文(15篇)11-08

数学小论文15篇11-07

数学小论文600字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