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选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效果, 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奇、爱动,注意力时间短、不能持久坚持学习,因此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 利用信息技术媒体为教学的手段制作数学教学课件, 这样不仅把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而且还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现代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为数学教学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从而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集信息于图、文、声、动、色为一体,以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展示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追求数学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的美感, 调动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四舍五入"这一课时,我利用 flash 动画,将舍去或进一的部分用动画播放, 还可以将所学内容编成动画课件,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相关内容的故事,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不仅教会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将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的谈话中复习了旧的内容, 而且也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动静知识结合的形成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不仅是提高知识与能力,而且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完美结合,更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数学知识与生活能力为主导,课堂教学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师生情感、教学态度、学习价值观,注重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结合。 通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动静结合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的图片与静态的数学概念或公式相互转化,使单板、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将数学规律的解读和训练清晰而形象地突示出来,在动和静的互动下,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促进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高兴趣地探索数学的奥秘。 如在教授"旋转与平移"这一节时,运用现代教育的媒体资源,先在屏幕上设置动态的物体,然后通过物体位置的转移,使静的物体产生动的概念,将静的物体通过动态的旋转和平移,用不同的颜色标志物体移动的路线和旋转点,使学生先观察后说出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然后教师再以动态的图片呈现出正确的概念,这样给不仅给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能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牢固掌握数学概念。 利用信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动静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教学的内容要求必须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数学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细致的观察,大胆猜测、相互交流。 在教学形式上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以满足教学多样化,学习生活化的教学需求。 对媒体技术用运到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手法,以新颖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呈现给学生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模拟出的现实的生活情景。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呈示文字、图像等,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模拟仿真,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 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 教师注重了课本知识的讲解, 学生注重了课本习题的的演练,一节课下来,教师板书,学生练习,好比是"一根粉笔、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气氛, 使单调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极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制高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乐、高效地获得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节,进行面积公式推导时,除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外,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用几何画板通过"平移""旋转""翻折 " 等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的基本图形,进一步加深理解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紧密联系生活,生活因网络而精彩, 学习因教育信息资源更轻松。 教育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和学习注入生命的活力,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将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选择教学,创造性地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高效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计算能力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而小学阶段,正是我们培养计算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符合现代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并以此来提高小学生普遍较差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现代小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同样也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但计算能力对学生所体现出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无法被改变的。因此,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老师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算教学与生活不够密切。题海战术和大量题库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失去对计算的兴趣,很多教师只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将计算教学同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这无法解决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根本问题。第二,课堂讲解同练习相分离。传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通常缺乏合理性,前半节课运算法则的讲解加上后半节课学生自己做练习的单一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第三,学生综合能力欠缺。现实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情感变化,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无法提高计算能力。第四,单一的题海战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计算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的具体教学策略
1、教材内容是重点
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深刻了解教材背后隐藏含义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第一,了解教材知识体系,系统总结教材知识,完整构建知识网络。第二,合理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选取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内容。第三,根据现代教学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预测、做出准备。例如,关于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领导学生多做常见题型,并结合应用题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技巧。教师应以课本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自主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
2、注意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他们自制力差,好奇心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造教学环境,不能直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合实际,将数学知识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如苹果或者梨子来进行教学演示,请同学上台将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得到9÷3=3的结果,实践中的学习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让他们意识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广泛应用,也能达到提高学生主动计算、积极计算的目的。首先,增强学生主动将实际生活与计算教学内容联系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以下教学场景:“假期某某学生计划与妈妈去看电影,儿童票半价,成人票售价35元一张,同时购买了一些零食,请同学计算此次看电影总共消费多少钱?”例如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问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
3、引导同学之间的计算交流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专业技巧。首先,布置一定复杂性的练习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小组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前按照一定条件合理分配好学习小组。其次,在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习题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提出意见、总结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通过学习小组,学生能够主动发表意见和看法,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认识,既能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技巧进行计算,又能吸取借鉴别人的计算技巧和思维方式,并最终将别人的高效学习技巧转变为自己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计算能力的目的。
4、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面对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应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下是具体的几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具体方式:第一个,做游戏。通常情况下,儿童的专注力很难投入到课堂中去,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而没有哪个儿童不喜欢做游戏,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这种做游戏的形式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第二个,会表演。例如,在讲到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角色扮演,分别饰演文章中的小白兔和小乌龟,老师可以充当解说员,这样一来,台上表演的同学积极投入到课堂表演,而台下的同学也认真观看表演。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比赛式,小学生争强好胜,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这种比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说具体奖励发纪念章或小红花,效果会更好。
5、重视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数学计算来说,这是强化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而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科学评估学生的易错点,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算法,并进行及时的练习检测,期间,教师应主动讲解做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第二,课后练习题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检测结果有针对地布置巩固练习习题。例如,如果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通分和约分认识的不够透彻,掌握的不够牢固,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练习的最终目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对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小学教学内容和目标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只有在发现和改善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完善创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巩固练习,才能达到提高小学计算能力的目的。
作者:李淑珍 单位:宁夏西吉县将台乡将台小学
参考文献:
[1]倪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xx,(12):78.
[2]孔祥红.也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关爱明天,20xx,(7):379-379.
[3]王艳.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xx,(12):207-20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一、探究型小学数学课外练习重有效
一是学生对探究练习的独立支配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独立完成,或组成学习小组完成,也可以和家长一起研究,还可以由教师协助完成。二是探究内容的相对灵活性:涵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题型既包括数学本身的理性推理,又包括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注重变式和系统性。三是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开放性。探究性作业完成时间为四天左右,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有的探究作业是在日常教学前发放,让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先行研究;有的则是在日常教学后发放,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探究型小学数学课外练习重鼓励
高质量的作业批改依据以下原则:①批改方式要多样;②批改评价要多元;③以激励为主;④作业批改要及时;⑤严肃认真,以身作则。我们在批改学生探究性作业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式批改———以“优”激“优”,提高探究兴趣我们批改探究作业时尝试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特别是6类之后的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时候,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采取“鼓励性评语”,对他们进行鼓励。
2、渐进式批改———因人制宜,提高探究质量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探究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对部分学生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评价的批改策略。当探究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加“星”。为了增强实效,还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
3、协商式批改———给予尊重,提高探究效度探究作业中,常会出现了些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一个思维不灵活,基础不扎实,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好?一个向来作业水平较高的同学有时却做得很差,这就很可能是特殊情况造成的。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我们采取延缓批改,与之协商批改的策略。
三、探究型小学数学课外练习重发展
探究作业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力求让学生从这些习题的解决中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有逻辑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次进行反馈之前,先对学生自我探究的作业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根据习题的特点,学生作业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简约、有效地教学方案。每节教学反馈时间为30分钟左右,根据探究的主题不同,每节反馈的形式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反馈过程中,教师重在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如《转化策略解决问题》运用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请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能力,以生教生的方法,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全体学生初步认识到“转化”的魅力,再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通过交流、探究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之后,及时进行有效展示,同样感受到成功体验,提升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对“转化”这一策略的实际价值的认识;教师重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交流,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如《统计》一课中,对于“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中哪个统计量表示甲队修路速度比较合适?为什么?乙队呢?”这题的教学反馈中在是对基础题的理解和运用之后,引导学生由基础交流到深入交流,鼓励学生交流,在解题时所遇到的困惑及障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解题方法的探究,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中都能运用好扇形统计图;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拓展思维,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如《空间与图形》时,先让学生展示复杂的解题思路,层层深入,通过不断的类比总结,优化出解题的方法,组织学生由猜想到验证、由认识到运用、由静态到动态,让学生轻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到探究的主题,在教师的引领中提高了探究能力,拓展了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小学生处在一个对玩乐有极强兴趣的阶段,课后的游戏活动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十分深远。以至于许多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仍处于回味课间休息时间的各类游戏活动的状态,从而使其心情难以平复,没有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这时候学生的学习成效十分低下。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这样的状态也会造成许多知识点遗漏。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若前边部分内容没有掌握牢固,则后边的内容就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为课堂设计有效且合理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见其成效。
一、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设计趣味游戏,以游戏吸引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课堂
游戏对小学生有极强吸引力,游戏对于学生而言是其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课间的休息时间内,大多数学生都在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至于学生初入课堂时心思并未归位,难以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而游戏式课堂导入则可以成为课间与课堂之间良好的过渡,教师在课堂讲授开始之前,可以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玩游戏而将其专注的焦点集中于课堂之上,通过参与游戏而对课堂所要讲述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在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的课堂学习之中,就可以通过一些概率类如“摸彩球”的游戏来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先将各种颜色的乒乓球的数量列举出来,再将其放置在一个预先制作好的盒子之中,让一个学生从盒子中摸球,另一个学生猜测乒乓球的颜色。
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轮流参与游戏,并将学生的猜测结果记录于黑板之上,让学生从游戏所得的数据中体会什么是概率,从而将学生引入到了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游戏导入是课堂导入中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游戏导入不仅能让教师的课堂讲学更为流畅,同时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上也有较好的作用,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得到提升。
二、以故事情节导入课堂学习内容,让故事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故事向来因其趣味性而对小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在成长历程中大多都是故事相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将课堂学习内容与趣味故事相结合,将课堂所学习内容编排进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故事体会课堂所讲述主题,那么讲故事也是一种极好的课堂导入方式。小学数学在生活之中应用广泛,所涉及的层面也十分宽广,正是由于小学数学的这一优势,所以故事导入课堂的方式才能得以灵活运用。
例如分数化简的'课堂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财产的故事。一位富翁在其遗嘱中有这样的遗产分配,其财产总数的九分之三归大儿子,二儿子得六分之二,小儿子得三分之一。但他们都觉得自己分配的财产不如其他两个的多 , 于是便争论不休,于是他们便找到当地的一位智者来替他们解决疑惑。教师这时可以让学生们充当故事中的“智者”,替富翁的三个儿子计算他们到底谁的财产分得多。学生通过将分式化简,自然便可发现其实他们三人所分配到的财产是一样多的,富翁是非常公正的。学生在帮助故事人物解决问题的同时不自觉地进入到了课堂学习主题,故事导入课堂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
三、在课堂讲授前设立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小学生的联想能力不强,尤其在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图形的切割、平移等操作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然而小学生对于各项动手活动却有极为浓厚的兴趣,在教材中,几何图形的学习存在多处动手的环节,其目的是使教材中讲述的几何图形的操作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可以将该动手环节设置在课堂开始阶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这节课堂中所要讲述的内容。例如在“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对称图形”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寻找或画出这样一些图片,并采用剪纸的方式将其裁剪下来,将其对折或者旋转让学生观察图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便能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对课堂学习内容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师便可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向教材更深层次的知识延伸,从而实现导入课堂教学的目的。
课堂导入是否恰当合理,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应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将学生目光集中于课堂之上,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
[1] 梅亚平 .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对策 [D]. 鲁东大学,20xx.
[2] 王磊 .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初探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
[3] 苏淳良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1、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1利用实际操作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动手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这个特点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探索数学问题,了解数据概念,最终学会应用数学知识[1]。例如,教师在讲解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这些长度单位时,可准确铅笔、绳子、长尺、书本等道具,让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简单的了解之后,自己动手,通过标准的刻度对课堂上随处可见的东西进行度量。而针对米、千米这种较大的长度单位时,教师还可利用绕圈跑、来回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米与千米的概念,并在这种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这些长度单位的换算。
1.2通过情景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游戏教学一直是个百试不爽的教学方法,而小学生们由于天性纯真烂漫,更喜欢游戏,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便可通过创设情景游戏,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接力游戏,通过激烈、紧张的数学问题接力,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与合作中学会情景中显示的数学知识;再如,数学谜语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的问题中,通过对谜语的不断探索、分析与推理,最终获得谜底,学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这种科学、合理的情景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喜欢玩数学游戏。
1.3结合生活原型使学生置身于数学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情景化当中,也不失为有效、可行的情景化教学策略之一。通过生活型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们仿若于生活氛围之中,并学会在生活中利用数学[2]。例如,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这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影像,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循环现象。学生便会指出每周七天是循环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循环的等等,接着,教师再引申出142÷22,4÷3,10÷3等数学知识中的循环现象,从而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含义。
2、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容易出现的误区
从情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误区,而一旦这些误区形成并未能及时解决,则会严重影响情景化教学的效果,进而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造成阻碍。
2.1数学问题本身性质造成的误区。数学问题本身的难易度,是造成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的数学问题,在情景表达上也就比较容易,进而也容易让学生理解,但是,一些解题过程比较复杂、曲折的问题,其本身的完成上就比较困难,如果再利用抽象的情景进行表达,则会弄巧成拙,更不容易让学习听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套用情景,才能避免此类误区的发生[3]。
2.2学生智力活动水平差异引起的误区。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的关系,其智力水平也会较低,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没有重视这方面问题,以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小学生,就容易导致创设的情景过于复杂难懂。学生需要通过情景的显示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探索问题,虽然较高难度的情景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也会因为智力水平差异问题,使很多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真正的针对情景显示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教师也应该重视这方面误区,尽量在应用情景化教学时具有针对性,个体化,因智力差异而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学生均能够在情景学习中受益。
2.3与课本内容脱节造成的误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控制能力不足,会在创设情景时出现与课本内容脱节的现象,这就容易导致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扰乱学生思维,给低年级学生判断问题的能力造成影响,不能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导致学习及思维跑偏。针对这种误区,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多认真研究与分析课本内容,并对打算创设的情景反复进行推敲,在确认与课本内容相符后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保证学生真真正正地从情景中学到知识。综上所述,情景化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教学误区。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应用情景化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功能,还要学会及时地规避误区,引导情景化教学朝着可行性、实用性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情景化教学真正地起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系统教学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数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增强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时的数学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问题教学法就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做好对教学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地分析与知识点地对应,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是扩展学生数学思维范式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问题设计;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建模、知识点运用、解决等过程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一方面增强对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加以说明,另一方面提高知识点与实际案例之间的对应与整合,进而实现对知识点逻辑的扩展与运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运用时,一定要做好对问题本身的设计与控制,增强问题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对应,让学生能够分析、思维、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一、加强对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控制好数学问题的难度、数量
1)做好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适应度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让数学问题教学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之间对应起来,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才能保障实施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联动,保障数学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2)控制好数学问题教学法中数学问题的难度与数量,做好数学问题的设计与延伸
老师应该主动控制好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难度与问题数量,要避免所有学生都难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况出现,也要避免因为数学问题的数量多而造成的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意图不突出的情况,因此老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法时一定要做好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工作,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到数学问题教学情境中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二、开展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性
1)采用多媒体进行数学问题的说明,增强学生是分析数学问题过程中的形象化
老师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说明,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逻辑关键点与思维要求的侧重点的认知,进而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的导向性与目标性。比如在进行相遇问题的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进行相关数学参数的展示,同时通过多媒体软件中的标记作用加强对路程与速度的标记,进而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逻辑关键点。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开展数学问题教学,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广度
老师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开展数学问题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思维过程,梳理解题思路并在相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群体之间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效益。比如老师可以将“鸡兔同笼”的问题交给学生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发现与整理两个重要的数学关系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能力与扩展能力。
3)使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逻辑的理解与分析
老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数学问题的情景创设,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关键与思维突破口,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可以将梯形的'面积计算与堤坝表面积的计算结合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设计需要多少平米的草坪进行装饰作为数学问题的终点,加强学生对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堤坝装饰面积以及四则运算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解题思路的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老师应该主动将数学问题的分析讲解过程安排给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公式、运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的巩固,提升学生在问题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数学能力,全面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解决多少的数学问题,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扩展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逻辑与思维重点,进而以思维为出发点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数学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
[2]徐兵玲《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3]石万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为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五种策略,即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创新意识
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即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课堂的主体是老师。这样的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本领,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还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体。
一、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如在教学三年级“解决问题”一课时,有一道应用题为“团体操有60人参加表演,分成2个大圈,每个大圈又分成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经过审题弄清题意后,可以想象这个表演中的站位,对每个圈的人数有大概了解后,列式计算:60÷2÷5=6(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追问道:“还有其他不同的解答方法吗?”讨论后,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先求分成了多少个小圈。”列式60÷(2×5)=6(人)。学生纷纷赞同这种做法,并说出了解题思路,笔者马上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学生体验到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入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中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图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在小组交流中感受到12=24=48,然后带着“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不一样,大小却相同”的问题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交流、推理后,初步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三、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小学生的认知大多源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案例或借助生活用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轻松掌握相关的知识。设置教学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有重要作用[2]。
四、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传统的数学课一般单纯地学习加减乘除、数的分类等知识,而如今课程中数的运算等知识是以超市优惠、商场打折、零件合格率等实际生活问题呈现给学生的,因此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紧密相连。生活中的数学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学生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教师来到数学商店里买文具,教师问:“铅笔多少钱一支?直尺多少钱一个?我买4支铅笔5个直尺,你应收多少钱?”进而让学生直观了解计算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规律方程的意义获得准确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数学教学评价方式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按照具体情况,教师应采用多角度、全方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做到:一方面,评价内容要全面,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评价要走向多元。这样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发展积累了重要财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该项评价方法不但保证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组织的合理性,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总之,转变教学模式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即使前行道路上再多坎坷,也会迎难而上,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车向前.小学生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设计的对策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5):95.
[2]杨磊.如何在课堂开展数学主体性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9):45.
作者:李园园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城关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一、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之后拿出事先准备的羽毛球,告诉学生这是花了22元买来的,之后通过外包装,可以看出,一共有12个羽毛球,然后让学生计算,一个羽毛球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主要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与旧知识的对话,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从而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地点设在学校跳远沙坑旁边,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之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沙坑的体积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讨论、合作分析等,进行一一解决。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予以牢固掌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化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展示
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和拓展训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练习题要体现层次性,思维的开放性、操作性,形式的多样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学习新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重要所在。在小组内互动与对话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均可以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在此教学模式中,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通过思维对话式模式的全面运用,增添了课堂光彩,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一、预习的意义
1、从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看,课前预习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的一种表现。尽管预习的题目由老师设计,但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还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有“让我先试试”的欲望,无形之中把学生推上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2、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课前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困惑和疑问的地方做下记号,在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课时就会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看,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课堂的四十分钟里,有老师的讲解、提问,又有学生的讨论、练习,因此学生装阅读课本的时间是极短的。而课前预习中学生要看懂课本,完成预习题,除了阅读课本外,不可能问老师,也不可能与同学讨论,促使他们对课本细嚼慢咽,反复思考。如此持之以恒,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随之提高。
4、从学生的个别差异看,班上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通过预习,有的学生理解了知识,甚至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学一知半解;有的学生可能一点没有理解这也是正常现象。但他们已带着自己的见解、问题走进新的学习之中。老师上课前抽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使预习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二、预习的策略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预习时走马观花。
1、预习的设计和结构要因人制宜、因课制宜。万能的预习结构、预习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老师为了便于检查预习情况,准备一种“数学预习检查卡”,内容很多项,这种做法除少数尖子能完成外,大部分学生只是应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把数学的预习结构定为四个层次(一)初读课本1—2遍;(2)把握重要的数量关系、公式等;(3)提出一些不理解的问题;(4)做一些基本类型的练习题
2、预习的程度要求。有教师认为,初入学的儿童,重在启蒙,打好基础,预习是中高年级的事。其实,预习与“启蒙”、“打基础”是不相矛盾的。只不过年级不同,预习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年级越高,预习的深广度的要求也越高,安排预习的时间也越多。要求不切实际,就会流于形式。低年级可安排在课内预习,中高年级可安排在课外预习。
3、预习内容要精心设计。布置学生预习,并不是让学生看看书,而要求老师精心设计题目。举例说明如下。
(1)明知故问。对学生来说容易理解的知识可采用这种方法。如教材十二册中“比例”一节的第二课时。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
A、阅读课本第33-35页;
B、说说什么叫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要求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以便检查);
C、根据你自学的能力。完成1、写出两个比值是2的比,并组成比例;2、2.8:4与7:10, 3:0.5与 21:3.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你的根据是什么?)
完成2:完成练习册上的解比例4:X=O.5:12.1:X=7:8
2:9=4:X10:99=X:3
为了保证学生看书的时间,又不至于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每次预习可以精选<数学练习册>中的部分题让学生去完成.
(2)宜少宜粗.针对预习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预习要求不能太高.学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一、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这样为后面的学习垫定了基础。如教材十一册中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第一课时,课前可设计这样的预习题:
A、阅读课本第55—56页(不包括例2);
B、能完成准备题的请完成准备题;
C、下面三个要求中,任选一个完成。“某县约有30万人,其中六分之五参加人身保险,没有参加人身保险的有 多少万人?可以画线段图,或仿照例子第二种解除法,写出这一题的分析过程,或列式解答。
三、预习后的教学
学生通过预习,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按老办法上课,学生会感动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做好预习后的.教学呢。
1、充分发挥预习功能。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
生的心理需要,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用比例解决决问题”第一课时,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可直接让学生用比例解决“食堂买3桶油用法80元,照这样计算,买12桶油要用多少钱?720元可买多少桶油?”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往往要教师示范。而预习过后,可以直接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请各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演板,比一比,谁做到又快又好?这样不仅使已理解的学生有了一表现的机会,还没理解的学生也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做完后,可提问“还可以列出不同的比例吗?你每个比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能否用算术方法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不同的方法。
2、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学,能加快学生理解知识的进程。因此,教师要抽出时间,让学生突破教材的框框,从多方面去寻求答案,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教材十一册课本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转化得出了五种解法。
总之,通过学生预习,加上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增强,思维更加灵活,从而达到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用一些与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小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开启学生们对于学习小学数学的一些兴趣。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利用一些与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有效的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悦学悦思悦纳,把数学教学构成三悦课堂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1前言
我国已经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目前一些小学的数学老师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因此做出了一些创新和尝试,就是利用生活实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一些定论,并且也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出一种教学的方式。它是利用一些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从而启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一些兴趣来认识到学习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从小就树立起这种观点。
2开展素质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生活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们真正的需求,因为学习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1]。然后再设置一些教学情境,情境应该被孩子们所熟知,并且是在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的。在学生们的教学当中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一些教学需求。这一点也体现了平等这一观点,应该接纳包容各个阶层方面的孩子,来达到在教育方面求平衡的一个特点。老师们设置一些生活的情境,不光要注意到教学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情境是否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不同年龄学生的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什么生活情境太过于简单。显然不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所适应的,就应该适当的提升难度,否则学生们就会丧失乐趣,不想再去学习数学,自认为数学是很简单的。如果老师设置的生活行径过于复杂,也会导致学生们不能够真正理解数学,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解答,同时还会让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起到消极的影响[2]。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分不同的等级去设置,而且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更符合教学的常规方法。例如,教师在“两位数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在上课前,教师提问:“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动物园,有多少想去的同学?”。此时,学生会高兴地回答:“我想去!”教师借机说道:“但是呢,在去之前需要同学帮助我解决一个问题。即学校给的钱是一定的,只能租赁2辆客车来接大家,一辆车最多能安置70位学生,现在有4个班的学生要一起去,一班33人,二班31人,三班35人,四班36人,怎么样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参观动物园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方案,接着教师就可顺理成章地引入“两位数加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十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吸收、掌握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方式应该尽量的去设置一些健康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等一些生活的情景。教育应该与德育相结合,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能够感染心灵方面。应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学习数学的时候,自觉的去净化自己幼小的心灵,将这种善良的种子深深的埋在幼小的心灵当中。虽然有些人说这种对于学生们素质教育的方式并不是提高成绩所追求的。素质道德这些教学之类偏文科的知识与数学没有关系,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偏颇的。因为学生的德育应该是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的,它是一项耗费精力时间非常长,并且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学生们一些良好的品质树立不应该仅仅依靠那些文科的教师,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但是,数学属于理科,素质教育的比重应该适当的减少。比如说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适当的在情景设置的过程中,增添一些比较美好的词汇时[3]。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情景教学的优点
它能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更易接受的一种方法,并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十分强大,如果让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学利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去表达出来,更适合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历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初步的阶段,我们的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去做出一些努力,将悦学悦纳悦思这三个方相结合,在教学的当中将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方法同小学生课堂的教育结合起来[4]。这样的话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共同进步。
4结语
利用一些生活情境式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条件与数学相结合。这种素质教育不仅仅可以开展专业课的素养,同时还对学生们精神方面的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些善良的品质方面可以建立良好向上的学风。给学生们进行展现。这种教育,使学生们不断的联系生活,而不是脱离课本,这样的话就有很大的实际的应用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帮助学生们提高一些生活技能方面。
参考文献:
[1]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xx,193(23):222.
[2]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6):125.
[3]冯志强.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25):82.
[4]曾碧珍.巧妙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赤子:上中旬,20xx(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探究学习的锻炼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够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技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积极实践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究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多么创新的教学方式,这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提出以后,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探索研究的重大发现。探究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搜集资料,整理思路的学习过程。探究的前提是要有为什么,提出了这样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愿望寻找答案。在实践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的主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启发他们找到新的未学的知识。所以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旧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接下来关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笔者重点来谈几个方面。
一、探究式学习需要一定的氛围,教师要重点打造适合探究的教学气氛
什么样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成和探究行为的出现呢?那就是一个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踏实平等,可以自由发挥创新能力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非常重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性被尊重,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他们在班级学习中,会从心理上放松下来。小学数学老师作为数学学习中的权威形象,学生会对老师充满了敬畏之情。教师要发挥学生对自己态度的优势,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主动的用自己发自内心的关爱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失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密切沟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的进行改正,所以,这样的一种知错能改的'行为也会受到学生的肯定,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会与日俱增。因此,关于教学情境氛围的打造,教师是主要发起者,教师主动去影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逐渐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下,自然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同观点,更多的创新视角。
二、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有效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转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理念,用更新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整个教学。长期在应试教育影响之下,很多教师一时无法转换思想观念,认为最终学生还是得靠分数来选择自己的学校,因此,我们还是要围绕学生分数如何提高来开展教学。但是这样的眼睛只盯着目标的做法,实际上是短视的,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学过的知识不知道怎么用。对未知的领域没有好奇之心,没有探索欲望,成了复读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当然,探究式教学其实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以前只要认真备课,把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精彩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听得懂就好,教师承担着最主要的将知识细化分解并给学生讲清楚的作用。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究式学习,强调让学生更多的去理解学习的过程,概念的生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推理。因此,探究的问题如何设计,探究的过程如何具体组织,这些小学数学教师都缺乏经验,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教师必然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向同行学习以及参加新教育方式培训等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如今在互联网当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是免费的,在业余时间里,教师可以观看视频或文字材料,从综合的角度去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教师要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情境
探究是要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来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可以用抽象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内心当中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进行内在的心理表征和转译。这样的方式比较传统、低效,对于老师来说比较简单,好操作。然而,这样的问题提出方式,却很难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在问题本身如何提出,如何呈现这些问题上,教师要多下功夫。例如,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描述问题,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深刻,同时也能极大地促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动力。情境的打造,并不一定需要多么复杂的设备和材料,也不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有的时候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条件。在师生关系氛围上,也要注重平等和谐氛围的构建,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时期的重点课程,对小学生们的思维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理性的判断力等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积极影响作用,是小学生日后学好其他理科的基础。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发展,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以此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简要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有效的渗透途径,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原则;有效途径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是打开并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则能在学生掌握基本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能有效激发学生更多内在无限潜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发注重小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同时更要让学生深入全面的了解相关数学含义、固定公司以及数学理论定论等,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整体成绩,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更好的运用多向思维、不同角度解决具体的习题,从而让学生有效的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性目标。因此,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并落实数学思想的渗透,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1数学思想渗透时的基本主要原则
1.1过程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渗透数学思想过程中,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精心的设计教学方案,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将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逐渐领会相关具体的数学解题方法及思路。比如,在讲解数学乘法交换的基本定律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游戏,让学更好的了解,在乘法中,A*B与B*A之间是没有区别且结果是相同的,可以颠倒顺序,进而让学生将其公式牢牢印在脑海中。1.2确认性:在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要将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总结归纳出来,让学生了解具体的题型基本的方法与切入点,这也是数学的一种思想,必须让学生充分掌握详细的方法,才能使每位学生领会到数学思想,最终确认数学思想具体的使用方法,为学生日后优秀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确认性的原则,在教学当中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1.3重复性:学生真正领悟数学思想,都要经历一个感性到理智、具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当中不断将数学思想重复渗透,这样才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变得更加扎实,深深的刻画在脑海中,真正融入自我意识中。教师要对讲解过的知识定期进行复习巩固,在传授新知识时将已讲知识也整合到新知识中,让学生及复习了原有知识,又学习了新的知识,加深学生数学思想,更加明确具体题型所对应的解题思路。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的有效途径
2.1强调知识过程、感受数学思想:小学生由于年龄特殊,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性因素,并不能完整深刻的将数学方法总结归纳出来,只存在浅层的记忆,思想状态属于初级阶段。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渗透数学思想过程中,充分强调并突出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分析总结法、概括归纳法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具体公式与概念以及数学各种题型之间存在桂林的掌握,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思想。比如,在小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并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突出乘法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在黑板中画出四组苹果,每组都有6个苹果,向学生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问题,按照原有学过加法知识,用常规的“6+6+6+6=24”的算法,计算出正确结果。教师按照苹果板书,可以多在黑板中,画出几组同样数量的物体或是图形,通过一系列相同的计算公式,将学生抛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根据同样数字相加的形式找出规律,学生则会明显看出,所有计算都是若干个相同的数字相加的形式,这时教师再从加法向乘法转化,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并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告诉这样的'形式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比如苹果那组的有4组6个苹果,就可以用“4*6=24”的方式表达。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恍然大悟,理解效率有所提升,整个转化过程衔接自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从而更快的掌握并学会运用新的数学知识。2.2强化过程思考、确认数学思想:许多小学生通常在课堂中听课认真,学习过程良好,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也比较熟练,但是课下过后,在对知识实际应用时,却表现的异常吃力困难,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种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在课下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过程的进一步思考,这说明学生对于数学思想认知并不深刻与全面,进而才会导致学生知识上的“消化不良”。因此,数学教师在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引导学生强化对过程的思考、总结,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确认数学思想。2.3加强知识巩固、总结数学思想:小学生对新鲜事物以及知识充满好奇与积极性,但对于学过的知识忘却的比较快,也没有巩固知识的基本意识,对于学生性格上的这种特征,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并在单元内容学习完毕后,定期带领学生加强知识巩固,协助学生总结相关的数学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脑海中建立完整系统化的学习过程与知识结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印象,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对知识巩固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分析所有单元的知识,找出各单元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将这一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归纳总结出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即使所学的单元知识不同,但实际上知识体系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是循序渐进、由浅到深、承上启下的,不同知识的数学思想也有相同的情况,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真正领悟到数学思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使用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思想与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渗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通过强调知识过程、强化知识思考以及加强知识巩固练习,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确认数学思想、总结数学思想,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解题经验,从而对具体数学知识定义、公式等更加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并深刻意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伟政.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J].学周刊,2016,(25):23-24
[2]邢纯晨.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6,(21):32-3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一、师生互动
(一)用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比起枯燥呆板、千篇一律的解答,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它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陈景润读中学时,他的数学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道闻名世界的数学难题。老师格外强调了难题诞生的背景,这让陈景润记住了那个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数学巨擘哥德巴赫,以及他留下的1+1的`谜团。试想如果没有那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证明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的规律被一语带过,也许数学天才陈景润的创造力还在仰望这颗自然科学皇冠上的宝石。
(二)鼓励学生编题
鼓励学生自己出找规律的题型,可以考察学生对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又能找到学习中的盲点。根据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老师,需要真正的放权。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老师绝不干预。与此同时,鼓励学生互为老师,交换题目来做。每个人熟悉的规律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养成自主编题的习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发散思维
(一)万变不离其宗
找规律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不能找到规律要看学生的思维够不够发散。单纯局限于数字或图形本身的表述肯定不能碰到规律的触角。学生需要在数字、图形里透漏的信息寻找解题的线索。有些信息是为了干扰学生的正常判断,造成复杂的假象。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在找到规律的注脚,思考规律可能触及到的方面,自然能够扫除雷区,一马平川。
(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原是精神病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近代心理学上被广泛运用,是形容创造性思维奔发的情景。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上运用头脑风暴,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把找规律的题型汇总起来。学生自由畅谈解题过程,分享发现规律的心得和技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到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一般性问题分成几个方面剖析。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积极活跃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可以穿插一些智力游戏,如猜谜、脑筋急转弯等。
三、总结
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启发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侧重对找规律题型的训练,有利于在学生心智发展阶段思维、逻辑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堂情景模拟,师生互动,发散思维等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相信,这不仅是对找规律题型的教学研究,更是对启迪人类创造力的崭新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课堂数学教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同时计算教学也担负着数学课程所承担的其他任务。新教材追求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
计算教学中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所谓的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在一个班级中,就会出现不同的算法,这就叫算法多样化。有了算法多样化,才有了讨论交流的必要,从而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所以,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我们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算法,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一定掌握书中介绍的多种方法。
应该说,算法多样化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但“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并不是一回事。“一题多解”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要求学生个体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学生群体方法的多样化,对某一个体学生而言,方法可能只有一种,但对众多学生而言,方法就呈现出多样化。如“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好的方法。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教师应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生本人来讲就是最优的方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方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
我以为,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而且又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这样的计算教学才会有实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它有教师探索的无穷空间和奥秘;它又是一门艺术,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给予学生更多的养分。作为教师,应当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艺术化的教学风格,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乐于学习。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对这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都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实践,加强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可以先把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外化”为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再用外部语言把操作活动讲一讲,用内部语言想一想,反思自己的过程与方法,促进知识的“内化”,达到学习的目的。如果采用的教学策略,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外化,让学生操作,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操作步骤,然后从外显活动中提炼出操作活动所反映的数学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学生就不再觉得数学枯燥难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当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种类比较多。老师不同教学方法就千差万别,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规划,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难易的搭配,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的制定未必就能带来学生成绩的变化,很多情况下,老师制定了教学方法,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在现实教学中不能实施,或者是实施起来并不能收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贴近性,不要只追求新、变,而失去了教学方法的真正意义。一般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通过板书在讲台上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极大的缺点,首先,教学方法呆板、无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在数学课上并不积极。其次,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被动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而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使得思想受到了束缚。再次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听,因为数学是一种连贯性、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所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听到就会导致后面的整个内容都不能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足够多的知识。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有很多的问题。首先,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并没有一定的基础,采取这种方法,会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这种方法降低了教学进度。使得教学缓慢,而且学生理解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提取精髓,摒弃糟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为了紧随教学的改革,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方法的总结,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有自身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小学高年级教学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高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日后升入初中、高中学习数学有着极高的影响力。高年级数学教学不能只进行数学的知识的讲解,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9-0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08-24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9-0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推荐】05-18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08-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08-23
小学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培养论文02-26
数学教学论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