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2 18:47:15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论文[汇编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学论文[汇编15篇]

音乐教学论文1

  内容摘要:文章探讨支架式音乐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环节,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作者以陕西富平迤山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班共计108名同学为受试对象,对在高一音乐教学中所采用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采用支架式音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通过支架式音乐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意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支架式教学 环节 实证研究

  一、引言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近些年来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1]已“深入人心”,但许多音乐教师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淡化甚至放弃教师的作用,过分夸大其他教学辅助媒介的作用,过于形式化,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极端,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和界定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特别是教师角色的界定,没有在“教”与“学”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点。由美国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借鉴和吸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2]就为我们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金世余在20xx年的《艺术研究》上便以“支架式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为题,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特色及如何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等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和分析[3]。笔者在这项研究中,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我国音乐教学本身的特点,探讨了在教学实验中所具体用到的支架式音乐教学的基本环节,并对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音乐教学进行了历时一个学期的实证性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相关结论。

  二、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和支架式音乐教学的基本环节

  关于支架式教学中所包括的基本环节,各专著和文献中并没有统一的论述,有的定为五个有的定为六个。笔者在这次的支架式音乐教学实验中,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六个基本环节:

  1.搭建支架

  搭建一个合适的支架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一步。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从原有的音乐能力水平向更高的即第二发展水平攀升,所搭支架的高度不能太高,应建立在实际能力和原有水平之间。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前了解学生原有水平、分析教学任务、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

  2.创设并引入情境

  创设情境是支架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音乐学科而言,“创设情境”更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同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抽象而非语义性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音乐教师利用了丰富课程资源、借助生活现象、自然现象、音乐史实与其他艺术学科如电影、文学、戏剧等,拓宽学生视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尝试探索

  音乐教师由刚开始的引领者与合作者变为一定程度上的观众和评论者,使学生变为主角、尝试投入到探索中去,让他们感受、探索音乐教学中的内容及意义并发现问题。

  4.协作学习

  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在音乐教学,尤其是音乐鉴赏教学中,每个人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集体讨论和合作可以使学生分享彼此的探索结果、借鉴别人的可取见解。这样不仅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反思,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5.独立探索

  音乐教学强调的就是个人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给学生搭建好支架,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及教师的作用“淡化”之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个体独立体验,去感受、分析音乐作品。

  6.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对学生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中变化的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这也是该教学评价较为突出的地方。

  三、教学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为了探讨支架式音乐教学的可行性和具体效果,我们利用实习时间选取了陕西富平迤山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班共计1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高一(1)班为实验班(54人),高一(2)班为对照班(54人)。学生的年龄分布从15至17岁。这两个班级均非艺术特长班。

  (二)研究工具

  由于这是阶段性总结测试,所以本次支架式教学实验中课程结束后的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不在此做具体讨论。这次研究笔者采用了笔试和问卷调查。前后两次笔试均为自行设计,其中包括听辨(20分)、作品分析(20)、乐理知识(30分)、音乐史(30分),共计100分,前测试卷信度为0.83,后测试卷信度为0.84,均达到了含主观题的评价标准。问卷也为自行设计,主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课堂气氛及对课堂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做出调查。

  (三)研究过程

  据该中学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班入学时是随机分班,学习程度应相当。为了确保实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教学实验前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前测笔试,结果见表一。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教材》(于润洋、吴斌主编) (高中一年级使用),两个班的教学时数、教学进度等都是一致的。笔试均是由一个非本校的音乐教师进行评分的,消除了评分教师如果是代班教师或研究者教师而带有主观倾向的可能,评分结果可靠。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在学期末我们进行了一次后测笔试,结果见表二。另外,我们还对两个班后测笔试的各大项(即音乐学习主要的几个方面)得分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三。在这次后测笔试前,我们将问卷发放下去,最后全部收回,结果见表四。

  (四)结果分析及讨论

  由表一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前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音乐学习程度无显著差异。表二使我们不难发现,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两个班学生的`后测成绩的Z0.05=2.46>1.96,这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已有了显著差异。从这里可以看出支架式音乐教学对实验班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成绩,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表三向我们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后测笔试中的各大项平均分均大于对照班学生的,表中Z值与查表理论Z值2.58进行的比较均大于2.58,又依据Z值与差异显著性的关系表,我们可知道两班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p<0.01),这就可以证明实验班学生经过支架式音乐教学后,其音乐学习的主要几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班学生。

  由表四问卷的数据可以说明支架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氛围等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结论

  结合上述对支架式音乐教学实验基本环节的论述、教学实验前后测笔试成绩分析、后测笔试各项得分情况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支架式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并提高音乐学习的成绩;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支架式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讲,支架式音乐教学在对“音乐课标”中划分学生音乐学习的四个方面[5]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它对中学音乐的教与学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李光华. 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化教育[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4):92-93.

  [3]金世余.支架式教学模式与音乐教学[J].艺术研究,20xx(2):96-97.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15-119.

音乐教学论文2

  摘要:

  音乐是一门既包含逻辑理论的理性学科,又是一门善于述说人物内心情感的感性学科。因此,如何做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理性与感性共存,是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笔者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能够理性与感性并存,越来越规范化、创新化。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教育;问题;策略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教育者观念保守

  通常的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包括“教”与“授”两个方面的主体,这就需要音乐教育者在安排音乐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在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审美体验,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表达能力。然而事与愿违,当前许多的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许多的教育者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理解的过于片面与过度,导致许多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感受到了学音乐不该有的压力,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课程的教育者应该改变陈旧而又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与“授”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重点放在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上,充分考虑受课人的心理感受,使孩子们热爱上音乐课。

  2、音乐课程教育方法陈旧

  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的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音乐教师们“重结果,轻音乐课程本该有的愉悦性”。小学作为真正接触各类课程的初级阶段,其对音乐课程的认知,应该通过音乐教师们的正确引导。但是,当今许多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很多的教师们正在扼杀孩子们接触和喜欢音乐课程的“自由性”,更多的喜欢将各种教学成果强制的嫁接到学生们身上,导致许多的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初期就承受课程负担,无法体验到音乐的美好。其次是音乐教师们“重师授,轻学生们参与课堂”。许多教师认为,学校的课堂秩序应该以教师为主,教授完一堂音乐课程该教的内容就算了。殊不知这种单一而又呆板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得教学结构缺乏新意导致课堂感染力不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压制孩子们对音乐的探索和好奇的天性,从而降低音乐课程的课堂质量。

  3、音乐教师能力的缺失

  现在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音乐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和实施上,总是遭遇突发的现象,例如:孩子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音乐课程、课堂纪律散漫,嘈杂等。这就是音乐教师没有能力控制音乐课堂的最典型的'表现。还有些年轻的音乐教师在上小学音乐课堂的时候,总是以非常自我的角度来进行授课,完全忽略了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理解能力与可接受范畴,从而使课堂教育活动受到阻止,影响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1、深化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完善基础教学设施

  音乐对于小学生们性格的形成、情感上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音乐课程作为现代教学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获得全教育界的关注和更加的重视。加强和深化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者们在改革小学音乐课程时应该不断的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识别来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不被时代所抛弃、不拖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后腿。学校还应该加强和重视小学音乐课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课堂中所要用到的钢琴、电子琴、电钢琴等教学仪器是或不可缺的。此外,学校还应该针对音乐课程的需要设立一些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改善好孩子们上课的环境。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营造好一个专业而又新奇的氛围。

  2、加强亲近学生的教学交流方式、开展多元化课堂活动

  小学音乐课程作为新世纪素质教育课程的重点学科,一直深受着学生们的喜爱。但是教师们不能因为音乐课程的这种“娱乐”性特点就对小学的音乐课程抱着随意的态度。相反的,音乐教师们更应该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对音乐的认知规律,将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融入理性的课程教学态度时,还揉入感性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小学音乐课堂变得顺畅,与学生交流起来更加的和谐流畅。当然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要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音乐教师们还应该做到音乐课程的不断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活动,不能只是冲着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去的。它应该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如何调动起小学生们对音乐课程的积极性,这样就需要音乐教师们开展起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调动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元化的音乐课堂可以包含一些游戏、讨论、竞猜、音乐小剧目等项目。

  3、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保障课堂教学的活力

  音乐教师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引导者,不仅自身应该具备比较全面的音乐课程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具备合理规划和引导音乐课堂的能力。因此教育机构和单位应该做到定时对音乐教师进行培养的计划,使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断的完善,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使他们所教授的课堂知识是符合当前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的、不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的。此外,小学音乐教师们还可以不断尝试通过对音乐知识、音乐文章的接触,来更新自己的音乐知识储备,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依。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引导和把控上,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的实践,记录下来每一次课堂引导后学生们的反应。对那些反应良好的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常运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保障音乐课堂的活力。

  三、结论

  《音乐课程标准》里指出:小学的音乐课程教育是所有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孩子们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寓学于乐的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该怎样创新和发展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办法,希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带给一些小学音乐教师们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2]李红.浅谈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03:245.

  [3]苏丽.试论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07:115-116.

  [4]杨芹.窥探当前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赤子(上中旬),20xx,22:191.

  作者:张洁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

音乐教学论文3

  【摘要】音乐是最能打动人类心灵的听觉艺术形式,在现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发挥着德育教育、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功能。通过音乐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音乐审美取向,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但实际上,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很多时候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因此,本文针对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合作教学;音乐教学;教学方法;教改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音乐能用旋律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通过优美音乐艺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能提升学生品格,净化学生心灵。但音乐属于相对抽象的艺术,在学习中对学生认知能力有一定要求,若沿袭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难以获得理想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合作教学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知识抽象性的削弱,更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产生学习动力。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合作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合作教学法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世界公认最有效教学方法之一[1]。该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优秀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弥补教学不足。合作教学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突破个人学习困境,实现了一种互助性的学习,属于典型帮教式学习模式。

  二、合作教学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作用

  音乐教育不仅能发挥艺术教育作用,更有助于文化课教育,贝费里奇曾说过:“音乐有助于思考。”但高中生音乐基础、认知条件、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异,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所能取得的教学效益非常有限。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模式中,一些学生由于跟不上课堂节奏,便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放弃音乐学习,课堂上敷衍了事。而在合作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小组成员可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在小组的帮助下学习效率更高,并且在小组学习氛围影响下,更容易产生学习动力[2]。另一方面,合作教学法的应用更培养了学生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了音乐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

  三、合作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路。合作教学在教学思路上与传统教学有一定差异,若想实施合作教学教师自身就要先转变教学思路,认清自身职能的变化。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模仿教师学习。而合作教学更多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突出“学”的重要性,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教学计划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中心。

  (二)科学分组。由于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因此,分组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若分组缺乏科学性,便无法取得预期教学效益,甚至影响整体教学计划实施。为保障分组科学性,在分组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测试和考查。尽可能将不同性格、不同音乐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从而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补,让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得到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

  (三)学习任务布置。合作教学实施中,学习任务布置非常重要,要考虑到合作教学需求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学习任务布置前,应对合作教学进行说明,使学生了解教学意图,配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不同小组,教师可因材施教,布置不同标准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布置后,教师要采取差异化教学引导手段,对每组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四)合理教学评价。合理的教学评价能提升教学有效性,检验教学质量,确认学生的学习状态。且通过教学评价,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强化教学针对性。但合作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也应做出合理调整。基于合作教学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有个人评价,更要有小组评价。小组评价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束语: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正文分析可知道,基于传统教学的音乐教学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益。而合作教学为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途径,基于合作教学的音乐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突破个人学习困境,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缺陷,非常值得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贞.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13(29):155+157.

  [2]赵冰.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xx,34(02):88-95.

音乐教学论文4

  在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中,老师都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对音乐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接受能力来制定教育方案,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想要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自己的见解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能力,必须开展创造教学,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1.小学音乐创造的概念

  音乐是一门自由性与创造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更是时刻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一门艺术。小学的音乐创造并不是为了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作曲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像“莫扎特”那样的成就而进行的教学,而是运用各种素材对学生对来进行引导,达到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音乐,创作音乐的目的,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好的引导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因此,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动力。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还只是处于启蒙阶段,每个学生都具备很大的潜力。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创造力,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音乐的创造需要对已经学习过的音乐概念进行完全的理解与记忆之后才能开展,所以,学生在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之后会加深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而音乐的创造要求创造者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储备,知识储备越强,创造时就越简单,储备越少,创造时就越困难。因此,创造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为学生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对创造教育的理解不全面

  现在很多的音乐老师都认为所谓的创造就是作词作曲等专业人士分内的事情,以小学生的能力根本无法完成对歌曲的创造,因此,正式因为老师们对于音乐的这种狭义理解而导致了无法对学生们进行音乐教学。老师们总是喜欢把很多词汇按照成人的方式进行理解,而认为以小学生现在的水平根本无法完成对创造的教学,因此老师在创造学习的教学中缺乏一些科学并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引导。导致学生的创造教学无法实行。

  2.缺少对音乐教学的连续性

  想要实现对音乐的创造教学就需要一个学习与理解音乐的过程,而在现在的很多学校中的音乐教学没有一个系统或者全面的教学。有些老师只带低年级或者是只带高年级,或者是每个年级的音乐都由不同的老师来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方式无法统一,总是在低水平的教学上不断的重复,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实现音乐创造教学的策略

  1.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统一教学模式

  想要对学生们实现创造教学,老师首先应该先让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得到改变。在小学音乐中老师应该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关注一些音乐动态,在教学中不断的思考并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改变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一起参与到学生的“圈子”里面去。在课堂在中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与学生手拉手一起学习,提升自己的亲切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老师实行创造教学时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分辨一些声音并且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比如,在教学时可以准备玻璃杯、装了水的玻璃杯、一串钥匙、易拉罐、书本等物品,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敲击,让学生们对这些声音进行分辨,然后让学生分别对这些声音进行敲击,最后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敲击的方式进行组成简单的音乐,看谁敲的好听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需要学生对一些声音很熟悉。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仿一些声音让学生进行分辨。比如风声、水声、乌鸦的叫声、麻雀的叫声等,并且创造一切情景:想要表现风声可以直接用嘴进行模仿、可以吹水杯进行模仿、可以抖动塑料袋来进行模仿等,并且让学生们自己创造一种方式来对声音进行模仿等。老师通过这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创造教育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得以很好的实现。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是引导他们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一种过程,更是提高音乐审美的重要条件。开展创造教学可以让学生们音乐的学习中逐渐了解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们积累音乐学习的经验,让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潜质得到开发。

  参考文献:

  [1]李小弘.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教学的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xx,10(30):99‐100.

  [2]程继红.浅探当前小学音乐创造教学之策略[J].教师,20xx,9(22):100‐101.

音乐教学论文5

  摘要:要造就一支高品质的教师队伍,针对师范类学生开设普通艺术教育课程就必不可少,因此,结合当前世界各国积极倡导和实施的综合艺术教育方式,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体系,势必进一步推进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进程。

  关 键 词:普通艺术教育 综合化课程

  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的发展目标中指出:“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xx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课程逐步相对规范化,为综合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奠定了基础。笔者在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教学中积极探研,从校本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研究角度出发,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力图将高师公共艺术课程秩序化,进而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作用与价值。

  一、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化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思潮,发展的最初阶段在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综合艺术教育已经步入世界艺术教育的舞台,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积极倡导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由此将综合艺术教育逐渐推向了艺术教育的中心,并对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综合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第一,艺术教育应在尊重和保护人类文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每一个学生都有通过教育丰富其艺术知识和技能、了解人类文明、充分发展自我的权利;第三,艺术教育应该为所有的学生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而不只是有艺术天赋的人。

  高师院校综合艺术教育的课程根本目标定位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定位于文化、教育的发展。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要求艺术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体验、了解、评价并创造艺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师范生的艺术素养,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综合艺术课程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为目标。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艺术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为他们交流观点、评价艺术及其本质提供了机会。综合艺术教育的课程要求艺术教育学科之间的综合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这种整合将艺术作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被延伸到其他学科当中,改变了传统学科教学间的无联系,因此,综合艺术教育必定影响并推进教育的发展。

  二、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的原则

  1.学科之间的综合统一与相对独立

  艺术教育的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综合的目标、综合的学科与综合的内容三个方面。这种综合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是一种概念性的结构,给各个地方教育组织和不同特征的学校施以充分独立自主的空间。

  2.师范技能与审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美的生存,形成完美的人格与健康的情操是任何艺术教育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在相关技能训练过程中拓宽艺术视野,进而提高师范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

  3.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与可选择性的综合

  高师院校普通艺术教育课程的技能与鉴赏应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强调非专业性,不可走“专业”的路子;内容选择要与时代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注重现代化教学媒介的运用;教学内容要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教学内容的编排要多样化,为学生学习提供多个可选择性空间。

  4.多元化教学活动形式,校园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艺术资源,使艺术课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他们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从而提高艺术素养。

  三、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1.我国高师艺术教育长期以来都以欣赏教育为主,学生所学知识往往同高中的艺术教育重复。而如果采用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标准来培养普通师范学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艺术实践与技法课程的内容比重过大,而艺术理论相对不足,不能起到很好的素质教育作用。综合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四门学科间的整合。在综合化课程实施中结合相关理论课程开设,使这些相对专业化的艺术活动走出“纯粹艺术”的殿堂走进大众生活,同时实现了艺术教育的个体和文化发展的目标。

  2.综合方式打破以往依据不同艺术门类划分的学科界限,不是一种普通教育学意义上的“学科综合”。一般以美术或音乐学科的概念体系为中心,在保证艺术教育宏观整体的统一控制中,综合性依然采取分科的方式。以统一开设理论课程为前提,同时开设多种不同科目的专业技能课,供学生自主选择,使高师艺术教育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都有可伸展的空间。与此同时,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在实施教学时保证每一门艺术学科依然相对独立。

  以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艺术教育为例,音乐学科可以围绕欣赏、美学分析理论教学为主,同时开设乐器类(钢琴、古筝、琵琶等)、声乐类 、表演类等技能指导小组。美术学科同样在保证欣赏、评论理论分析的同时,组成以“写”(书法、手绘pop广告、标志设计)、“画”(简笔画、中国画、装饰画)、“做”(纸工制作、扎染、纤维、综合材料)三个方向为主的技能小组开展教学。

  3.根据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总体情况,课程设置为艺术理论与专业技能两个部分。艺术理论课程的课时计划一般安排在36学时左右,每周以2学时进行,18周内完成教学内容。 每一学期同时开设专业技能课程,每一科目课程设置同样36学时,组成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单项技能训练小组。

  总之,综合化有一种相对较宽松的概念化结构,自主性很强,因此在教育的实施中比较灵活,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情况灵活设置课程内容。这种综合性艺术教育对于师范生提高艺术技能与人文修养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顾平.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xx.

  [2]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20xx.

  [4]常新航.师专公共美术课教学模式论.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1).

  [5](美)阿瑟·艾夫兰著,刑莉,常宁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xx

音乐教学论文6

  [摘要]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发展关系着边疆音乐普及教育的未来和民族文化传承,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要根据边疆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并凸显边疆性、民族性的教学体系,以适应边疆音乐基础教育的需求和发展。本文将针对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现状和该专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边疆省份高校从事多年钢琴教学的经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和想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自古以来,边疆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边疆地区的高校不仅是边疆高级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同时也肩负着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边疆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占有着特殊的地位,一直备受社会、国家的高度关注。与发达地区相比,由于边疆地区地处偏远,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所以,艺术教育人才比较匮乏,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配比不足,严重影响到当地的音乐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声乐演唱、基础音乐理论的知识及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而边疆地区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区,一些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学生的音乐素质相对较低,特别在近年高校扩招的形势下,很多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通过扩招的方式被录取进来,这也间接地成为边疆地区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生源水平良莠不齐和质量普遍不高的部分原因。

  一、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现状

  钢琴课在音乐师范专业中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专业课,同时也关系到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弹唱能力及其他音乐素质的发展,因此,在音乐师范专业中一直被列为必修的专业课程。

  (一)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基本沿用传统教学内容,涵盖练习曲、复调、奏鸣曲、乐曲。将基本钢琴演奏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重点,以车尔尼系列教材为主,其他各时期、各风格、各体裁的作品为辅。

  (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授课学期根据专业的主修方向分为4至8学期不等,每周一次课。教学采取“一对多”的钢琴小组课形式或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整班授课形式。少数学校根据音乐师范专业的主修方向或对专业程度较高的学生开设了“一对一”的个别小课。

  (三)课堂教学方法和程序

  教学方法以讲授、示范为主,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为辅。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授课程序采用检查作业、纠正错误、作品指导、布置作业四个步骤。

  (四)考试内容和教学评价

  钢琴考试按学期的不同分别以练习曲、复调、奏鸣曲、乐曲作为体裁要求,包含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及中国风格的作品。学期考核的程度标准基本参照国内社会钢琴业余考级的等级设定,考核成绩分为平日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综合两部分的占比得出学期最终成绩(有的学校也会将期中考试纳入综合成绩)。平日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较少,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出勤、回课质量和练习质量打分;期末现场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较大,为其他几项判分后得出的平均分。

  二、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程度盲目拔高

  目前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基本参照国内其他音乐院校或其他综合大学的音乐师范专业,以专业定级标准评定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因为生源水平参差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差距,一些学生难以达到考核要求,这造成了一些学生将通过考试为学习目标,不得不选择一些不适合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虽然曲目难度达标但实际演奏水平并未达到专业定级标准,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学违反了钢琴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单调

  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钢琴课的教学一般以“一对多”和集体课形式为主,这两种授课方式要求一节课内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材的选用必须同步,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示范,没有办法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专业上的及时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

  (三)教材选用单一

  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在钢琴教材的选用和作品选曲上更多的是参考西方钢琴教材体系和西方各时期风格,对中国作品特别是民族风格作品涉及较少。除此外,按照小组课和集体课作业保持一致的规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考虑大部分学生对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其次才会考虑到作品风格的问题。这就造成了钢琴教材和作业选曲面缩小和相对单一的状况。

  (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的钢琴程度普遍偏低,“零基础”进校的学生占了很大比重。由于成人手指能力的局限性,钢琴学习对他们而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是“逼”着学生在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很努力但因各方面的能力有限,难以跟上小组或集体授课的进度,学习的压力让他们逐渐产生失落和挫败感,丧失学习信心。另外,学习程度上的“拔高”也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风气及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击他们的求知欲。

  (五)教学评价不能体现个性教育

  平日成绩与期末现场成绩占比的判分方式,虽然对学生平时练习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还是以教学目标为准则进行的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程度和自身条件的局限,可以说,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完全体现出教学效果和尊重个性的教育原则。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水平差别较大,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应该采用以尊重学生个体、特点为原则的评价方式。

  三、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钢琴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根据边疆地区特点和实际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边疆地区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各州、市、县的中小学或社会音乐普及教育机构,是边疆中、小学艺术教育和边疆地区音乐教育的主力军。边疆地区高校音乐师范专业钢琴教学应该以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艺术基础教育现状,制定具有边疆性和民族性特点的教学大纲。在作业及考试曲目难度上可以参考专业定级标准,但不要完全照搬,主要依据小组或数码钢琴集体班的学生能力、知识掌握的程度给学生布置适合他们水平、能力的曲目,避免学生因作品难度过大产生吃力感,造成学习上的`负担和失去学习信心。

  (二)调整钢琴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校钢琴课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但很多学校采取“一刀切”的单一教学形式,一种教学形式从学生入学贯穿至结业。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要综合考虑每个学生专业能力、教学进度情况、专业主修方向等方面,采用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特别是边疆地区音乐师范专业学生存在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单一的钢琴教学形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比如,针对学生入学时钢琴程度的不同采取集体课、小组课授课形式,“零基础”的学生编入集体授课;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按钢琴程度进行“一对二”或“一对多”的分组授课;对个别程度特别高的学生采用“一对一”授课形式。每种授课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通过考核及专业评定针对学生进步情况和能力程度重新更改教学形式和对学生重新分组。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成绩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并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调整钢琴教学内容

  1.增加钢琴演奏技术理论和钢琴教学理论的内容

  边疆地区专业钢琴教师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钢琴学习的需求。师范类钢琴教学要考虑到学生毕业有可能从事初级钢琴教育的工作,需要基本钢琴演奏技术理论和钢琴教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学习,这两方面的知识不仅对今后自身钢琴演奏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重要作用,而且为他们今后从事钢琴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这也关系到整个边疆地区基础钢琴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对当地基础音乐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2.增加即兴伴奏和声乐正谱伴奏内容

  目前边疆地区的音乐师范专业都开设了即兴伴奏课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笔者试想,如果将即兴伴奏内容融入钢琴基础课中,一定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挑选学生熟悉的作品,将其中旋律性较强的部分或片段单独拿出来对学生进行移调和改变伴奏织体的训练,不但适当增加了即兴伴奏教学的内容,而且会让学生建立起这两门课程间的联系,意识到钢琴学习的重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音乐师范学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声乐正谱伴奏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上适当添加一部分优秀、经典的声乐伴奏作品作为钢琴教材的补充。这两种伴奏能力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更有助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选取有民族元素的钢琴作品,凸显边疆民族文化精神

  边疆地区有非常丰富的民族资源和音乐元素,在钢琴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弹奏并且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艺术价值观,有助于边疆地区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比如,近几年,云南省积极推动具有地域文化及云南风格特征的音乐作品创作,坚持举办两年一届的“云南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20xx年6月将举办首届“云南风格器乐作品创作与演奏比赛”。通过比赛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云南本土民族特色的音乐原创作品,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反映出当代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的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如果能将这类作品编选入云南边疆高校钢琴教材或教学内容中,不仅是对云南本土作品的推广和宣传,也对云南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传播有重要的意义。

  (五)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高校音乐师范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来自农村的学生,专业素质和自身条件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钢琴学习。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如果采用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会更为科学、合理。个体差异评价法又被称为个体自身解释法。它以评价对象的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每个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主要是把评价对象的过去成绩与现在成绩进行比较。[1]这种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平时勤奋努力但自身条件和基础较弱的学生有鼓励的作用,反之,对那些有条件但勤奋不足的学生也能起到鞭策作用,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别状况的评价方法。

  (六)教学实践应结合边疆实习实践

  随着国家对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大力扶持,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和艺术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艺术教育师资目前还是非常缺乏,特别是钢琴教师严重不足。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边疆高校在民族地区特别是一些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建立音乐师范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比如通过学生接力形式在校外实习基地开设钢琴兴趣班,或定期组织学生在当地开展小型钢琴演奏会,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上的实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当地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推进钢琴普及教育。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专业设备和师资上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但在教学模式上不能一味地向国内其他地区音乐学院和其他艺术类院校的音乐师范专业看齐,应结合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民族性制定出凸显本校专业特色的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程度的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避免学生钢琴程度的过度“拔高”,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情感融入钢琴教学中,建立适合边疆高校钢琴教材的教学曲库。此外,笔者认为钢琴教学应该与边疆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结合起来,开展钢琴普及教育与艺术教育两手抓,同时鼓励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工作,为边疆地区的基础艺术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钢琴教学研究对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钢琴教学计划的设计、钢琴相关课程间的衔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问题也都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总之,边疆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钢琴教学研究是一项艰巨并具有实验性的研究课题,需要所有边疆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长期努力。最后,希望笔者的观点和想法对其他同行及学者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309.

  [2]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蔡杨,朱冉.钢琴集体课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xx.

  [4]王秋艳,高海燕.云南边疆地区艺术教育复合型师资人才培养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xx(02).

  [5]王瑜.基于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发展的探讨[J].文教资料,20xx(15).

音乐教学论文7

  一、媒体背景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其文化底蕴丰富,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沉淀文化,是当前音乐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表现形式,从山歌到小调,从民族情感到民族色彩,民族音乐以独特的魅力带给人们听觉上的盛宴。互联网时代下媒体在高校民族音乐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方式上的转变。首先,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课堂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而是利用媒体为学生展现出民族音乐的学习技巧,让学生能够模仿音乐大师进行自我练习;其次,媒体的运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无论是对视频的播放还是对音频的点击,都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自身对民族音乐课堂的喜爱。另外,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所出现的局限性,学生与教师可以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与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育内容无非是音乐理论、音乐知识、演唱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由于民族音乐的乐理知识比较复杂与抽象,很多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中比较困难,对其本质含义无法理解。并且,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短,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视唱练耳中缺乏时间因素,会导致部分学生视唱练耳成绩过低,进而影响后期的演唱与演奏技巧。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有关民族音乐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校音乐教师利用音乐网站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将其中所包含的教学知识、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技巧进行掌握,实现教学内容的转变,从根本上实现了以演唱与演奏基础为主体,演唱与演奏技巧为重点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形式,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民族音乐过于乏味、枯燥,甚至部分学生在音乐理论课程中出现“呼呼大睡”的现象,这种情况很难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无法提升民族音乐的教学质量。但是,互联网时代,音乐教师对媒体的运用,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比如,音乐教师在乐理讲解中播放音乐大师的访谈内容,并及时将乐理知识与访谈内容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演唱与演奏练习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媒体,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表演进行下载,方便学生观看,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部分,通过反复观看,仔细聆听,掌握其中的诀窍,使其能够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二、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标志,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作用与日俱增,其中,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媒体以新的手段与方式,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思想、观念、模式、方法进行改善,使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分离。从本质上而言,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媒体为民族音乐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资金、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学资料基本上以书籍、录音带、VCD为主,且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该类教学资源的影响下,会导致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隔世之感,从根本上影响教学效果。互联网兴起后,媒体以独特的形式出现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之中,并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资源现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媒体中所上传的音频、视频、曲谱等资源进行下载,利用网页查找相关音乐信息,欣赏到各个地区的优秀音乐表演,了解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学动态以及音乐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网站有中国古曲网、华音网站、绿洲音乐网、洪恩在线等,在这些网站中可以查阅民族音乐乐理知识、音乐录音技术、音乐表演技巧等。此外,网络中所存在的各类媒体访谈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由于互联网具备及时性、信息性、全球性,所以在信息更新中速度非常快,无论是音乐教师还是学生,均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应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成绩,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新教学观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关系:传统模式中,教师是严肃的,高高在上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需听从教师的意见,服从教师的命令,不与教师发生学术上的争执,虽然说这种模式强调了教师的重要地位,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发,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阻碍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的运用将这一局面改善,并且改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将自己的音乐创作、演唱、演奏作品传递给教师,让教师给予指导与帮助;如果在课堂中学生对部分内容难以理解,但是却因为时间的原因无法在课堂中进行询问,则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介,像QQ、微信等通信软件,实现与教师的课下交流、互动。此外,教师可以设置官方微博,邀请同学对某类民族音乐节目进行评点,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但是,从整体而言,音乐教师要想真正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新的教学观念,就需要将传统的主体角色进行改变,为学生提供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媒介产品的使用技巧,帮助学生利用媒体观看民族音乐表演,使学生在民族音乐道路上越走越好。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如上文所言,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由于时代进步过快,社会发展迅速,部分民族音乐教师所具备的音乐素养呈现出落后、老旧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音乐教师需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积极因素,利用媒体的发展特点,及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保障。

  1.媒体的运用能够提升音乐教师的媒介素养

  在社会的发展中,媒体的出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并且也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媒体的基本特点,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其中,教师要加强对媒介的认识与理解,对媒体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将自身的基本素养与媒体进行结合,在媒体信息化、媒介化的特点下,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看音乐节目表演、欣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聆听专家的音乐讲座,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与媒介素养,为民族音乐的媒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2.媒体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

  现如今,“优胜劣汰”法则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民族音乐教师对媒体了解不深,那么便会被时代所抛弃。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运用范围最大的群体,对媒体的运用能力比较强,并且个人音乐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很多课堂中没有涉及的东西会在各大媒介产品中所获取。因此,音乐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避免出现学生请教而无法作答的尴尬现象。音乐教师要利用媒介获取大量的音乐知识,并加强对媒体产品与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各种民族音乐学术成果进行下载,在提高自身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拓宽知识面,使自己成为网络时代最合格的民族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论文8

  在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很多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它们的这种联系与融合,不仅能够丰富课程的内容、巩固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相对封闭狭隘的课程观念,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隔阂,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建立起联想式与宏观概念的音乐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师音乐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出高水平的具有全面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基本的音乐素质训练课程,内容包括有节拍、节奏的训练,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的视唱与听辨训练,通过一定课时的训练,逐渐建立起音准、调式等概念,它对于一个人良好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高师视唱练耳的课程在某些方面显现出一些弊端,使这门课程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背离了音乐艺术教育的目的,阻碍了高师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些弊端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过于注重技术训练,缺乏音乐感觉的培养

  曾经学过这门课程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视唱练耳课程过于枯燥,练习过于乏味,技术训练的成分过多,这些对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强烈的打击。技术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因此而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达不到它应有的目的,还会起到反作用。高等师范是培养我国的音乐教育力量,它与专业的音乐院校的目的是不同的,加强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音符的学习,注重音乐感觉的培养,对于我国未来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举足轻重的。

  二、未能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

  当今的音乐教育特别是高师音乐教育,应更多的体现出一种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这已是世界音乐教育者所达成的共识,具体到每门课程中也应有适当方式的表达。如今,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中主要体现出欧洲音乐的元素和一些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而世界其他各民族和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元素和现今各种音乐文化元素,几乎没有得到体现,这种狭隘的音乐观影响下的内容设置,使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在面对丰富的音乐文化时,恍如一个“音乐盲”。当然,这不是视唱练耳课程所独具的缺陷,但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要更多的与世界音乐教育接轨,尽快并鲜明地体现出新的教育模式的优势。

  三、不能对其他专业课程构成有力的支持

  之所以称为基础课程,是因为它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联系,以及它对其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所形成的有力的支持,视唱练耳课程正是这样一门学问。它对于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有重大的影响,音唱不准,影响你的歌唱;节奏不稳,更影响你的乐器演奏。除此之外,和声、曲式、歌曲作法、钢琴伴奏等等,这些课程都需要视唱练耳课程的坚实基础。而现在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往往造成孤立的局面,使它与其他课程严重脱节,学生无法在视唱练耳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和声课程中对于音响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而学生往往无法将练耳课中的感知应用于和声课,就造成理论强于实践,不能完全领会和声的魅力和精体,进而也造成了《钢琴即兴伴奏课》和《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学习障碍。

  强调学科间的综合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种发展趋势。要消除上述这些不良因素,视唱练耳课程应开始从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与其他课程进行一系列的融合。音乐欣赏课程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它容纳声乐、器乐、东方、西方、古典、现代音乐于一身,将更多的音乐知识送到学生面前,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融入音乐欣赏课程,将会从各个方面改善视唱练耳课程的结构,消除视唱练耳课程的不足,发展视唱练耳课程的'基础作用和支持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欣赏课程自身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两种课程融合的可能性。

  一、在视唱练耳中融入音乐欣赏课的音乐元素

  在高师音乐欣赏课中,有丰富的音乐语汇,它们包含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将这些经典的片断编入视唱练耳中,能够使学生解决难点问题,从而得到更为全面、丰富的音乐基础训练。如提高对变化音、调式的掌握、增强细微节奏变化的辨识能力等。同时,这些由作曲家殚精竭虑提炼出的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消除视唱练耳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求知识,以及加快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利用音乐欣赏课中的音乐作品加强对听力的训练

  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耳朵的听力训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它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因此难度也更大一些,往往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却得不到好的效果。如对和弦的听辨,仅仅进行单独的训练或在简单的序进中训练,学生不能很清楚地区分和弦的性质、功能与音色等概念,造成在以后的音乐学习和实践中毫无用处,失去了练耳训练应有的作用。利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以和弦为例,在了解了基本的和弦音响之后,将适当的音乐作品片断,连续地播放给学生,先从宏观入手,逐渐再进入细微的听辨,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和弦的存在,感知和弦的交替和变化,这种在实践中的感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孤立的听辨要具体得多,对于和弦的感知和理解也将大大提速。对于听辨的理解并不能局限在音高的听辨,通过这种结合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音色、力度以及不同的乐器和人声的发音在音乐中的表现和作用,从而进入到更高层次的音乐听辨和感知,在其他课程中发挥作用。如钢琴即兴伴奏课中就能根据作品选用不同的音区、运用具有更加丰富色彩和音响的和弦来编配,使伴奏听起来更富于变化、更生动一些。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能够在曲式和作品分析课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深刻领会作品的内涵和寓意,从而也就能够理解作曲家、把握作品的风格、透过作品探究各种音乐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只有这样,视唱练耳课程才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三、利用欣赏课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在视唱中的创意思维

  如今在高师的音乐欣赏课中,已经大量地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动画、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综合方式,来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从而达到多方位传递音乐信息的目的。如果把这些手段配合音乐旋律一起运用到视唱练习中,将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启发,能够极大地改善视唱练习的效果。视唱不是简单的照谱演唱,在现代的视唱教学中,有很多不同的要求,如发音的清晰、气息的均匀、强弱的处理、情绪的表达、科学的换气、乐句的划分以及看谱直接演唱歌词。这门课程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识谱,它已经是为更好地演奏、演唱和音乐理解做准备了,而想要做得更好,创造力是不可缺少的,艺术的教育就是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但这个过程是需要适当的方法和手段的。利用音乐欣赏课的这种多媒体手段能够启发学生在视唱中的创意思维,发展独立的音乐见解和个性,以与众不同和多元化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将视唱课程发展为培养音乐创造力的课程,从而更好地层现出艺术教育的目的。因此,将音乐欣赏课程的内容融入视唱练耳教学是可能的、可行的,它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想实现它们的融合,教材的编写是关键。丰富的内容加上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因此在教材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和持久的吸引力

  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是要通过实例来培养审美观念的,而审美对象如果过于单调乏味,或进行多次的重复,将导致审美主体思维的机械和消极,即形成审美疲劳。所以我们在将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融入视唱练耳课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充分挖掘学生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方面的潜力,打开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是丰富和多样的,需要我们来仔细研究它的内容,然后结合视唱练耳每一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慎重地选择有针对性的、最合适的音乐片断,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和掌握知识。

  二、加强视唱练耳课程的运用和实践

  音乐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只有加强它在实际中的运用,才能发挥视唱练耳课的基础作用,以及对其他课程的应有支持。那么在教材上要更多地体现这一点,而欣赏课的特点和内容非常有利于视唱练耳知识的实践。比如:在实践的内容上安排欣赏课中的一首经典名曲,将其作为视唱来让学生练习,这其实就是一种综合练习,它将视唱中的各种要求、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综合能力训练。刚开始可以先唱乐谱,逐渐地直接演唱歌词和加入情感,然后播放原声录音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包括音准、节奏、歌词,对于强弱、整体的处理和把握方面的对比。在这种反复的实践和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出对新作品视唱的速度和准确度的把握,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以及对乐曲的内涵的体会,对于学生将来在演唱方面的提高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体现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模式的运用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乃至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学生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应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借助大量的音乐欣赏课中的优秀多媒体资源和教学课件,使视唱练耳教材更加的生动、直观、具体,从形式到内容上也更具有说服力。另外,优秀的教学法是现代教学目的实现的有力保证,现在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人们都在研究和探索着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模式,并已经将它们付诸实践。优秀的教学法能够鼓励学生自己就音乐的综合理解和知识作出判断,并积极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分析与创作的能力及经验。适合的教学法在视唱练耳教材中的运用,将会加强它和音乐欣赏课程的融合,使这一基础课程的优势得到全方位的体现。

  音乐艺术教育是音乐文化的教育,它能够培养、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尤其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身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各音乐元素、音乐种类的融合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探讨它们之间的交织和融合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管建华《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多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曹理《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见《中国音乐教育》20xx年第12期

  [3]刘延中《美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简述》见《教育研究》20xx年第11期

音乐教学论文9

  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的头脑灵活,性格活泼,模仿力发达,对于音乐课总是充满期待,至始至终,小学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小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模仿机会,培养他们对音乐感染力的理解。

  1.乡镇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音乐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而乡镇地区小学属于师资较为薄弱的地区,专业技能较强的老师不太愿意到乡镇里教学,因此就造成了乡镇地区音乐教师稀缺的现象。同时,乡镇地区对于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考虑的并不是很完善,他们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基础学科教育,忽略了音乐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其次,乡镇小学的音乐硬件设施还不太完善,对于音乐课最基本的教学用具———电子琴,很多乡镇小学都不具备,老师在课堂上先把要学的歌词抄在黑板上,然后自己示范性地唱一遍,然后一句一句教学生唱。因此,要想乡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全面提高,就必须增加硬件设施,必须增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鼓励更多年轻人到偏远或者条件比较差的乡镇地区教学,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对音乐有所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城市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位于市内的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学校对于学生的音乐教学有很多优势。比如音乐硬件设施的建设,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专门的器乐教室,还有专门的歌曲排练教室,这些硬件设施无疑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机会。他们学到的不单单是课堂上的歌曲,还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对歌曲进行舞蹈编排,可以让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改编指导,让小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魅力。城市音乐教学在初始阶段主要采取听,唱,反复练习这几个阶段。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欣赏一首歌曲并不容易,对于抒情性的歌曲小学生并不容易产生兴趣,比如《摇篮曲》《口哨与小狗》《水族馆》等这些歌词没有故事性的,只是欣赏性的歌曲,只让学生听一下就可以了,这些歌曲本身没有太多的故事背景,所以音乐老师针对这样的音乐教材基本都是先示范性地唱一遍,然后学生跟唱一句一句地学就可以了,有些旋律简单的,只需要教几句,学生就可以摸索出下面几句是怎么唱的。

  二、如何将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多样化

  单一的教唱教学模式并不能实现新时代对小学生音乐认知力的培养。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小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所需要的。

  1.将音乐教材排成小型歌舞表演或情景表演

  音乐这门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唱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从对歌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创作目的等方面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歌舞剧考验的就是小学生对音乐旋律以及歌曲情感的理解,表现手法就是将舞蹈融入歌曲里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导自演似乎有点困难,舞蹈部分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

  拿《摇篮曲》来说,这主要是听赏型的歌曲,老师可以将这首歌曲作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进行舒缓的舞蹈,让他们体会这首歌曲的节奏以及优美意境。情景表演主要考查的是小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故事性画面感比较强的歌曲编成情景剧,进行分组表演。比如《小鞋匠》这首歌曲,是一首律动性较强的歌曲,主要是让小学生体会物体碰撞发出的声音。还有第二单元《小乌鸦爱妈妈》,老师可以指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充分调动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丰富对音乐的理解。

  2.将乐器带入课堂

  乐器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基础工具,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或者演奏乐器,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琴、葫芦丝、电子琴等教学辅助用具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新奇,音乐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给小学介绍乐器的结构,然后简单演奏,让学生体验一下这些乐器的音色。演奏的歌曲不一定非得是教材上的曲子,最好选择更能体现该乐器音色的曲子。口琴主要是要把握气息的变化,葫芦丝的音色是清脆型的,电子琴演奏则具有多样性,可以欢快,可以清脆,可以低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别用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是三种乐器的音色,自己体会哪种乐器适合哪种音乐风格,从而让学生在对乐器的了解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乐器作为自己的特长来培养,既能发展特长,同时又能培养音乐素养。

  3.组织小学生欣赏儿童音乐剧

  音乐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素材,除了教材之外,音乐剧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很好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的表演,形象的画面,鲜活的人物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儿童音乐剧具有这些特点。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儿童音乐剧欣赏,这样的活动意义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为有些儿童剧是教育性的,爱护动植物,保护地球,或者是热爱家人等主题性质的。因此,儿童音乐剧是丰富小学生音乐教学的课外课堂。

  三、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首先,这里所说的音乐创作能力并不是让小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创作,而是能够充分运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歌曲,编入新的歌词,歌词的组成可以是难以记忆的语文课文,可以是自己写的故事,也可以是我们所说的顺口溜。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欣赏歌曲表演,寻找创作灵感。既然要进行创作就要有创作灵感。由于小学生对于创作这一观点还没有很深的认识,除了平时音乐老师的指点外,他们还可以通过欣赏一些其他学校学生改编的歌曲视频或者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歌曲视频,通过欣赏歌曲视频从而获得创作灵感。比如:让学生来给自己的学校编歌曲,歌词由学生来写。至于乐谱,可以由专业老师辅助完成。

  比如,针对老师、学校、同学,可以以我最敬爱的老师,我爱我的学校,我的好朋友等主题来让学生展开歌词征集活动,每班先以班级为单位,收稿,筛选出大概六人左右,一个主题筛选两人,再参加学校的筛选。这样一来能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主要的是通过小学生自己对某一歌曲进行填词会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会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作词过程中也更能体会音乐的魅力。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多样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无论是乡镇小学还是城市小学,无论是音乐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需要对音乐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因为这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改变教学方法,编排小型音乐剧,将表演融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提高音乐老师的专业知识,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会上升一个新的层次。

音乐教学论文10

  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转变传统的方式,把“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积极和谐、学生能够自由发散思维的方式。在音乐欣赏时,更要求听音乐的人能有欣赏的环境,因此,教师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就比较重要了。比如说,教师在教授“故乡”一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投入对故乡的依恋中,讲一些名人对故乡思念的`故事,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对音乐产生体验。

  二、教学方式要直观形象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性不如大人,抽象思维也比较稚嫩,相对而言,他们的形象思维较好。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故事,让学生理解教师所想传递的东西。教师要更多地使用图像、收音机、多媒体、乐器等设备,为学生生动具体地授课。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游戏式的教学

  音乐的课堂应该是愉快和谐的。顺应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元素。学生在进行一些学习之后,有些坐不住的时候,把小游戏精巧地插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再次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如在练习歌曲的时候,可以采取歌曲接龙的方式,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唱。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并对音乐产生愉快的印象。

  四、老师要多激励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

  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也要注重使用激励性评价,把正向激励与音乐教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一上音乐课,就积极踊跃。如在进行音乐的学唱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唱歌,最后给他们肯定的评价。这样会让他们对音乐产生积极的兴趣。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兴趣,对音乐进行愉快的学习。

音乐教学论文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只有承认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内容表现得更丰富,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音乐表现的多样性。教师要通过多元文化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聆听、感知、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的不明,课堂教学变成大杂烩。多元音乐教学是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将音乐与舞蹈、戏剧等进行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进行综合,通过音乐材料建立联系,以审美为核心,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审美的陶冶、人格的健全。多学科的综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但部分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将其他学科内容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音乐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2)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缺乏活力。教师要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但由于教师教法单一,只注重技能的学习,未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体现民族音乐的文化优势,学生无法体会到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难以达到审美的效果。

  (3)音乐教学中文化内容单一。教师忽视了文化多元性,驾驭民族音乐的能力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无法理解文化的魅力。多元的氛围能引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教师要改变活动单一、氛围不浓的现状,让学生接纳中外优秀的文化作品,促进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让多元的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渗透策略

  1.提高认识,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是以民主、融合的方式将东西方音乐遗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展示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既有全球音乐文化,也有地方音乐文化。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的学习中,能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带来的魅力。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能拓宽学生的听觉“视域”,让他们认识到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感受其不同的特点。通过认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音乐,能形成很强的音乐适应性,提高自己欣赏的能力,同时也会以多元的眼光去认识世界。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元文化的渗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让他们学会以接纳、包容不同的文化。如在学习《茉莉花》内容时,教师唱《沂蒙山小调》,让学生在听一听后说出这是什么体裁的歌曲?接着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放马山歌》、《川江船夫号子》、《无锡景》等几首歌曲,再说一说它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教师播放《茉莉花》,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教者让学生欣赏山西、苏南、河北不同地域的民歌《茉莉花》,感受同题材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

  2.积极探索多元文化特点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是个多元文化集中体现的国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结合本土的民族特色,融入多元文化,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开展多元文化教学的依据,教师要将能体现各种风格的国内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听赏与审美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二是教学目的须明确。音乐教学需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要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要通过明确的设计,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活动。三是灵活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既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发挥教师生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四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材、学校的办学特色、乡土音乐、学生等都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渗透,促进当地音乐的传承。江苏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音乐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文化的渗透,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要发展自己的班级文化,积累学生的经验,让学生通过文化的融合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发掘音乐课堂中多元文化的真善美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而且要体现音乐课程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彰显音乐的文化传承、审美体验价值。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审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促进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理解音乐,充分感受到多元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总之,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我们小学音乐教师要选择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精心设计教案,强化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情感的发展,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学论文12

  一、与学生做朋友,增强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对于什么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如果对一项事物没有兴趣,那么是肯定学不好的。对于音乐教学更是如此,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好乐谱和音符音律,只有专业知识扎实了,才能够向纵深发展。青少年宫作为音乐培养基地,要秉承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在教学中负起责任,挖掘学生的专业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在学校学习已经很紧张,要让学生在青少年宫学习感到愉快,给学生身心放松。同时,音乐教师要和学生做好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假装严肃。

  二、适当引入游戏教学,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压抑得不到舒展,大脑高度紧张,这样的状态并不适合学生学习,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对于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产生厌恶思想,所以在青少年宫里希望得到放松。这就要求青少年宫的音乐教师能够善于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美妙意境之中,通过巧设音乐学习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也有利于增加音乐的影响力。另外,在音乐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小游戏,不但有利于对音乐知识的巩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能力和协作能力。比如让学生分组练习发音,或者轮流到讲台练唱等。

  三、因材施教,统筹兼顾,让学生感到满意

  音乐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学生是真的喜爱音乐而选择了音乐特长生,有的学生则是对文化课学习的较差辗转学习音乐或者其他艺术课,希望通过艺术特长生的身份参加升学考试。种种原因造成了音乐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监督管理每一个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青少年宫里度过愉快的时间,让学生对青少年宫的教学感到满意。音乐教师以音乐教材为载体,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为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

  四、多做教学延伸,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学生在学校已经学过了教材中知识,在青少年宫里教师要及时巩固学生学过的音乐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做教学延伸,给学生讲解一些课堂中没有的音乐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在青少年宫里的时间不能虚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向学生展示音乐名家创作的名曲,还可以将枯燥的乐谱转化成为跳动的音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开阔了视野。青少年宫音乐教育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在音乐教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稍加优化,必定能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

  五、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要想让学生在音乐学习时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听讲,优秀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掌握好课堂上的话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语言。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音乐专长,带领学生学到音乐的真谛。准备充分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在讲台上不知所云,那么可想而知学生的听课效率能有多少。所以,青少年宫音乐教师必须秉承教师职业道德不放松,积极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最新动态,了解音乐的发展历史,在为学生授课过程中发挥自如,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音乐课堂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对于学习学习音乐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宫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圣地,必须要追求高效率的教学,打造音乐高校课堂,发挥其艺术教育,文化教育和美育的功能。作为青少年宫的音乐教师,我们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有所提高,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适应新时期新特点,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音乐教学论文13

  摘要:幼师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者和实践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音乐素养也对幼儿音乐教育有决定性影响。现阶段中职学校对幼师的音乐培养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对幼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极为必要。

  关键词:中职教育;幼师;音乐;问题;改革

  音乐是一项艺术,它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一种方式。音乐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幼儿的素质培养以及艺术天分的启发的重要作用。音乐对幼儿的特殊作用促使中职教育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现有的教育必须和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职幼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教学效果也很难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只有充分地认识到了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课以老师为主,教学呆滞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音乐课堂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只知道一味地死记硬背,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形式过于呆板,没有创新,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锐减。并且,单一的教学体系还让老师不能考量到每个学生学习的具体需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音乐教育是特别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门课程,如果达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那么整个教学就会显得呆滞而无趣,使得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1.2孩子基础知识薄弱,失去学习兴趣

  不同于专业的音乐教育和高等院校的音乐培养,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而老师授课也没有注意区分学生音乐底子的差异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大部分音乐基础弱的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原有的乐趣和动力。音乐技能的缺乏也使得他们对音乐概念和文化感到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这严重制约了他们音乐素养的提高,也就使得他们弹奏的曲目显得十分机械而呆板,不懂灵活变通。其实音乐入门教育类似于语言行为教育,要从基础开始,尊重孩子学习规律,构建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寓教于乐。

  1.3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

  除了上述提到的由于教材的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之外,大部分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没有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特别是幼师专业的学生,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教授方法适不适合幼儿教育。并且,现行的教育考核主要实行分数制,由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幼儿教育专业并不适用,学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也会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于此模块产生懈怠,从而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1.4教学内容缺少专业特色

  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设置配套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但是,中职学校对幼儿教育学专业学生的音乐课程的设置,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等等设置与其它的专业设置差别并不大,并没有设置与幼师专业相关的课程,例如教会学生如何编排儿童舞蹈、教会学生基本的儿童歌曲,还有基本的弹唱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属于幼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必备的技能和教学素养。试想,如果一个幼师只会一些基础的通俗音乐,而不会根据幼儿本身的特质教他们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的音乐,给与他们音乐上的启发,那又怎么能算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育者呢?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通常都很强,所以要让幼儿学得好,就要从幼师这个源头出发,在培养他们的过程多添加一些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以幼儿的音乐教育为主。

  1.5考核机制单一

  除了上述提到的由于教材的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之外,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并没有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并且,现行的教育考核主要实行分数制,由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幼儿学教育也许并不适用,学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也会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于此模块产生懈怠,也并不能很好地检测中职音乐教育的教育效果,从而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2解决中职幼师专业学生音乐教育问题的关键

  2.1教材改革,因材施教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材教学内容都比较滞后,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生源的质量,学校应该组织一批有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进行教材的.编撰和修订,积极适应新教育改革的需求,结合幼师专业学生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编纂出一批具有“本土化”“特色化”“创新性”“融合性”的音乐教学教材。

  2.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具有特殊性,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听、说、读、写、唱,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技能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生动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就要求学校有统一协调的音乐配套设施,比如给学生上钢琴课的时候,学校有相应配套的琴房,学生可以在自弹自唱的环境中领悟老师教学的精髓;再比如,教学生学习关于自然的歌曲的时候,不妨将学生带到户外,聆听风儿、鸟儿、溪水的声音,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比较好的,轻松的环境,那么再等他们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就能结合自己以前的经历和经验,给幼儿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助于幼儿的教学。

  2.3提升教师的素养

  中国历来有为人师表之说。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个好的老师,一个能够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必然是有着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但是,可以发现,现在的中职音乐教育教学的老师的教学质量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够,上课只求完事,态度不够端正。所以作为一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音乐教师来说,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能够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还要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因为老师教书育人,教书重要,育人更加重要,尤其是培育的是幼儿的老师,学会为人师表。

  2.4改革教学方式

  音乐的学习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方式上,音乐老师就要勇于打破传统,改变死板教授的方式,敢于创新。在幼师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他们由不懂到懂再到真正的理解。但是对于幼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理解还是不够的,还要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要有知道怎么教学的能力。所以在中职教育中,还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学的课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当学生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就可以答疑解惑,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也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5完善学生考核机制

  在上文中已经谈到,现行的考核主要是以分数论英雄。但是音乐专业的学习是一个实操性较强的一个学习专业,因此考核的方式应该比较多元化。并且,就算一个学生最终拿到了很高的考核分数,但是他并不会教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学习,那这样的教育是算作成功还是失败呢?如果学校采取了适当并且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那么,就不仅能够及时考核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并不是只靠考核的分数评价学生的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以及学生对音乐的体验、理解和拓展的能力等。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并且关键的。

  3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而音乐,作为幼儿最敏感、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教育不仅关系着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所以,中职音乐教学幼儿教育既要培养学生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及思维的想象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培育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浅谈音乐艺术实践对钢琴教学的作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7.

  [2]李勇帆.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xx.

  [3]付葳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天津教育,20xx,(8).

  [4]李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音乐系,20xx.

音乐教学论文14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音乐不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及其创造能力等多种专业技能的责任,还要不断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及综合素质。为了不断满足社会对综合性音乐人才的各种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有必要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熟悉音乐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修养。本文分析了中职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中职音乐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职音乐教育;应用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事业也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养要求日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新时期其教学模式已经面临着诸多挑战。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尝试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逐步成为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深受广大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及学生的欢迎。中等职业教育中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利用不同途径收集、补充音乐教学素材,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及文化资源有效融合到体验式教学中来,进而开展积极有效的体验形式教育活动。利用教学活动能够实现对音乐教育文化的传承,尽快实现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音乐老师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一、中职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1.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在实际音乐教育过程中,按照不同学生心理特征、个性化要求,创造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环境,利用这种氛围来传授中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音乐教学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一般来说,中职学校音乐教学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观念,改变原来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育环境;二是要提升对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将自身感受和音乐学习融入在一起,深刻体会音乐内涵,将其看作是学习的主动者。

  2.体验式教学应用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主要阶段,音乐教育对其身心发育有较大作用。目前职业学校中因为对音乐教育课程不够关注,主要采取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音乐课程通常为其他课程让步,在某种程度上使得音乐教育课程效果不好。音乐教育既不是技能方面的教育,也不是审美方面的教育,而是将技能作为基础、情感作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教育形式。当前音乐教育模式不够先进,课堂教育以满堂灌形式为主,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新鲜知识,在音乐教育课程中教师进行讲授的时间较多,学生参与的时间较少,课堂上学生无法和老师进行双向互动,教师也就无法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进而感悟相关音乐,就不能实现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育学生优良人格等教育目标。从实际教学内容来看,有些专业教师依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声音技巧、听音及相关乐理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对音乐的专业性过度关注。伴随体验式教育逐渐深入,其能够解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音乐教学出现的发展困境。体验式教育就是让学生自主体验,积极投入到相关学习中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体验形式教学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实际教育环境及相关项目,教师及学生之间密切交流和合作,能够快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教育目标。并且中职学生自身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心理特点,所以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学生的`主要特征,而体验式教学则是音乐教育过程中最为合适的方式。

  二、中职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运用的尝试

  1.分析学情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课堂上,教师要想应用体验式教学,首先就要分析学情,也就是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音乐思维水平有所了解。一是学生自身音乐教育基础对以后音乐教育接受程度有较大影响,比如声乐课程要求对相应的歌曲节奏进行有效处理,如学生自身具备这样的知识,在接受方面显然比没有相关知识的学生更快速。二是音乐思维是一种精密细腻的思维形式,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要求不低。所以教师在选择相应教育方式时就要有效地与学生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进而选择出最合理的教学方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活跃,接受新专业技能较快,尤其是对时尚流行有非常独特的见解。中职学校音乐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班级学生音乐特长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应用体验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把握目标,瞄准教学的耙心。教师在对中职音乐教育学情有所了解以后,首先就是要明确课堂实际教学目标,只有清楚目标后才能得到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教师能够在授课之前就对所要讲授的课堂内容熟练掌握,进而确定好课堂教学目的。中等职业教学中音乐教育的主要课程就是音乐欣赏课程。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音乐体会出所要表达出来的魅力。例如,在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环节,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师生共同打造“音乐会”“KTV”等音乐场景,利用多媒体等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特征与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参与体验中丰富认知与感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积极使用新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资料、演示文档等教学材料渲染教学情境,将抽象内容实体化。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乐曲的时候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加深理解。二是在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时,还要对学生心理特性及音乐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将教学工作目标有效分解。在中职学校音乐课程中要将学生体验性显示出来。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将这部分内容显示出来,让学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体会到愉悦感,每节课都有所得。原来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充分按照学生心理需求进行,错误地认为音乐教学模式就是切入形式,如果将基本点定位为兴趣,主动去认清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哪部分有所提升,还有哪些不足,然后逐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那么中职音乐教育必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情感体验,理解音乐的内涵。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创设情境。在中职音乐教育课堂中,教师能够利用情境创设形式对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再现,再现图画情境及音乐渲染情境等。在进行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将不同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及任务融合起来,创设情境要具有针对性。以音乐渲染为参考案例,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特殊节奏及旋律有效营造特定的音乐环境,将学生直接带入进去。例如,在学习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电脑创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并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展现开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高山流水》这样的古代名曲的音乐魅力,能够充分体会出友情的高尚及可贵,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体会名曲的魅力。假如有学生能够进行古筝弹奏,那样就最好不过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创设一些有意义的认知情境,提升学生对音乐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尽快掌握音乐作品,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将情感结合进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利。比如在学习贝多芬名曲《命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世界著名钢琴名曲的同时,通过音乐来感受贝多芬的生活经历,体会贝多芬和命运进行抗争的勇气,将自身命运和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融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人生及命运的体会及感受。中职学生都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情感非常细腻,在音乐教育中不断提升自身情感体验对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以老师在进行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4.设计活动,创设体验的氛围。体验式教学中的设计活动也是关键,教师在进行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对中职学生心理特征及个性发育有所了解,充分结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常可以设计诸如“校园好声音”“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老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专业特性融合起来,有目的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选择合适的曲目让学生欣赏。比如老师在对平面媒体印刷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咱们工人有力量》这类歌曲,引燃学生对生命的热情及自身的奉献精神。一般来说,中职学校音乐教学设计活动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开展:一是利用联想及想象方式培育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二是设计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才能够让其投入大量精力去参与。

  三、小结

  体验式教学应用于中等职业音乐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要掌握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得音乐教学更具效率,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一凡.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xx(2).

  [2]何慧敏.解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20xx(1).

  [3]吴尚忠.体验式教学:中职德育课程新模式[J].科技创新,20xx(2).

音乐教学论文15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06-07

音乐教学论文08-10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08-2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

音乐教学论文: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现状02-24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08-23

高中音乐教学论文07-30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05-15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音乐教学论文(精选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