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

时间:2022-08-02 23:44:18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越来越为广大教育者所重视,并作为一个普适性法则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因此,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教育者就应发掘当地特色,将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使教学形式呈多样化发展,从而使特色教育资源得以开发、传承,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当然,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之上,如何找准切入点,实现取材于当地,惠及多数学生成长,还需各学科教师深入探究、调研。为此,本刊特设专题,从特色课程的开设和传统学科融入特色教学资源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因地制宜”教学的全面、深入实施提供参考。

  慈孝教育课程化,即把慈孝教育列入学校课程系列,由指定教师担任引领者,定期、定点开展慈孝教育。其意义在于,慈孝教育不再是随机的、可有可无的某一项或几次活动,而是学校必须长期进行的育人工程,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同等位置。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途径与策略:

  一、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

  1.坚持慈孝育人为首。把慈孝教育提到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慈孝育人工程,系统、扎实地把慈孝教育落实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及至每一堂课,坚决摈弃用形式主义思想应对慈孝教育的开展与落实,坚决反对用虚夸的包装汇报慈孝育人的成果。

  坚持慈孝育人为首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慈孝育人的重要性,学会做人与做事,比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立德行孝根之本,善心善言人之基;坚持慈孝育人为首原则,要求教师率先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师者不慈不孝,何以教人知孝行孝?坚持慈孝育人为首原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明日国之英才,始于我行我孝”的教育理念,把自我行为同化为规范要求,把慈孝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延伸到每一个环节。

  2.明确慈孝育人目的。慈孝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之心;第二重境界是常怀感恩之心,懂得付出,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第三重境界是用爱心感恩世界,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大自然。第一重境界为小孝,第二重境界为中孝,第三重境界为大孝,因此,慈孝育人的目的应立足小孝——怀感恩之心,实践中孝——懂得付出,瞄着大孝——为国为民。

  3.贯彻慈孝,做到知行统一。懂慈孝,学慈孝,会慈孝,是慈孝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慈孝仙居》一书的编撰结构基本都是“知行”统一的模式。着名学者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就是这个道理。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慈孝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贯彻知行统一是一项基本原则。

  4.丰富慈孝实践活动。慈孝教育注重的是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在学校、家里及社会上践行慈孝,它与活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基本适用于慈孝教育的实践活动,慈孝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重要的是实际心灵的沉淀,行动的付出。因此,慈孝教育要丰富慈孝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善于付出。

  二、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途径

  1.落实课内:形成合力。慈孝教育列为学校课程,主阵地就在课堂,即慈孝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慈孝仙居》教材,课程目标、课时设置、课堂教学、课外延伸等务必落实。任课教师应该认真备课,设计教案,针对实际,科学安排,还应牢记和践行慈孝教育原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这一课程。此外,任课教师还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相吸性和趣味性。作为学校的系类课程之一,慈孝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是统一的,绝不可割裂开来,学校各课程的统一在于育人,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大目标的统一下,学校的所有老师、所有课程都必须担当慈孝教育的使命,各学科课程教学都要在合适的教材中渗透慈孝理念,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也要在合适的地方紧密渗透慈孝理念,真正把慈孝教育形成一种合力,让这种合力有一股气势,有一片正能量的天空,能穿透教学的壁垒,能压倒一切负面效应,成为全体师生行动的核心价值观。

  2.注重课外:从小事做起。学校课程建设主要在课堂,但除了课堂,还有课间、课外时间,这些时间内,学生如何做,是可以引导的。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要引导他们尊重别人,礼让他人;要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感恩他人、感恩老师。又如,学生之间的活动和游戏,要引导他们方便他人、善待他人,就是方便自己、善待自己;还要教育他们哪怕一个小小的举动和要求,都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再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课外互助学习,要引导他们明白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要教育他们,合作的关键是“合而不同”,无论是语言和动作,都必须坚持“团体至上”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建设小组合作。校园小事诸多,每日每时每刻每秒都不一样,开展慈孝教育就要从这些小事做起。

  3.校内引领:正确导向。慈孝教育需要正确导向,正确导向,就是弘扬慈孝美德,宣传慈孝典型人物,肯定慈孝言行,提倡知孝行孝。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强调慈孝教育的正确导向,就是要从课程标准建设的角度,做好校园慈孝育人工作的宣传、舆论工作,润化学生的心灵。慈孝教育正确导向,要求教师在校园、教室、走廊布置慈孝文化宣传栏、宣传窗和宣传板报。慈孝教育正确导向,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及时作出评价,让懂得感恩成为校园风尚。慈孝教育的正确导向要求教师把主题升旗仪式、班队活动、少先队集会、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等各项活动融合起来,整合为统一的行动指南,所有活动都在慈孝教育的理念指引下,分工不分家,让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慈孝在身边”“慈孝是美德”“慈孝是修养”“慈孝是准则”。

  4.校外实践:日积月累。慈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行孝。行孝,是行动,是实践,是体验,是内心牵引着的善行。善行,当从日常点滴做起,学生回到家给父母的一个微笑,给长辈的一个拥抱,为父母洗洗脚……小事虽小,但都是难得的善行,日积月累,定当是宝贵的经历。因此,校外实践强调日积月累。在慈孝教育中,校内引领、校外实践一定要步调一致,节奏合拍。

  三、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策略

  1.落实课程目标: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课程有目标:校长要担负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从学校层面,设置慈孝教育课程目标,统一思想,把慈孝教育列入基础课程,确保基础地位不动摇,并规范慈孝教育课程,开足、开齐慈孝教育课程;班主任要担负慈孝教育主体的职责,从教学的角度,设置慈孝教育课程的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上好每一堂慈孝教育课,不随意占课,不随意更改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循序渐进;教师要担负慈孝教育中流砥柱的职责,每一个教师都要从自己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率先做慈孝的典型,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以感恩的心胸回馈家长,把责任写进自己的一生,把慈孝融进每一个鼓励,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人人都会教,人人都能教。课程需要人教,慈孝教育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大家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熟练,对课堂模式的运用不完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不突出,凡此等等,都很难免。为此,需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累积丰富多彩的教学实例,筹集详实的教学资料。教学研讨要因地制宜,以校级研讨为主,以板块级和县级研讨为辅,让大家在教研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研讨,需要教师合作研究,以教研组、年级段为单位,定时、定点进行讨论,确保讨论有成效,不流于形式。最终做到:全校几乎每个教师,人人能教慈孝课程,人人会教慈孝教育课。

  3.强化课程实施:确保每周一节,每节都落实。课程贵在实施,实施课程,必须规范。《慈孝仙居》教育课程的实施要确保每周一节,且每节都落实。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编排,每周有两节地方课程。根据仙居实际,可以用一节课安排《慈孝仙居》内容,一节课安排《美丽仙居》内容,这样一来,生在仙居、长在仙居的公民,就会了解仙居,热爱仙居,就会把慈孝仙居刻在脑海之中,无论走到哪里,总不忘仙居的山、水、小吃、方言,更不会忘记仙居的孝子、仙居人民的美德。

  4.完善评价机制:自觉行动,适当激励。课程需要评价,没有评价,课程实施无从谈效果,但评价必须有标准。慈孝教育课程评价标准是学生的行为,不是学生掌握的慈孝认知。“慈孝储蓄卡”是值得推广的学生行为评价机制,即由学生、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慈孝行为进行评价,用积分累积,像储蓄一样,储蓄自己的慈孝行为。这样,学生就可以每天自觉知孝行孝,另外,学校还要把慈孝教育课程实施效果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慈孝教育做得好的,评先、评优应适当予以倾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孝老爱亲,是人类伦理道德的基石,家庭和睦相处的根本,社会文明和谐的支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弘扬慈孝文化的实践中,全面深入实施慈孝教育课程,使慈孝之花绽放在美丽的仙居。

  (编辑:朱泽玲)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相关文章:

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及策略探究08-18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08-15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原则及策略分析08-26

语感训练的原则、途径和方法08-17

个性化教育策略激发学生潜能08-24

基于正规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策略08-16

基于正规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策略08-15

课程改革呼唤小班化教育08-16

慈孝优秀作文08-31

学校教科研工作原则策略浅谈08-21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

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途径与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越来越为广大教育者所重视,并作为一个普适性法则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因此,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教育者就应发掘当地特色,将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使教学形式呈多样化发展,从而使特色教育资源得以开发、传承,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当然,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之上,如何找准切入点,实现取材于当地,惠及多数学生成长,还需各学科教师深入探究、调研。为此,本刊特设专题,从特色课程的开设和传统学科融入特色教学资源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因地制宜”教学的全面、深入实施提供参考。

  慈孝教育课程化,即把慈孝教育列入学校课程系列,由指定教师担任引领者,定期、定点开展慈孝教育。其意义在于,慈孝教育不再是随机的、可有可无的某一项或几次活动,而是学校必须长期进行的育人工程,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同等位置。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途径与策略:

  一、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原则

  1.坚持慈孝育人为首。把慈孝教育提到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慈孝育人工程,系统、扎实地把慈孝教育落实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及至每一堂课,坚决摈弃用形式主义思想应对慈孝教育的开展与落实,坚决反对用虚夸的包装汇报慈孝育人的成果。

  坚持慈孝育人为首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慈孝育人的重要性,学会做人与做事,比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立德行孝根之本,善心善言人之基;坚持慈孝育人为首原则,要求教师率先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师者不慈不孝,何以教人知孝行孝?坚持慈孝育人为首原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明日国之英才,始于我行我孝”的教育理念,把自我行为同化为规范要求,把慈孝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延伸到每一个环节。

  2.明确慈孝育人目的。慈孝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之心;第二重境界是常怀感恩之心,懂得付出,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第三重境界是用爱心感恩世界,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大自然。第一重境界为小孝,第二重境界为中孝,第三重境界为大孝,因此,慈孝育人的目的应立足小孝——怀感恩之心,实践中孝——懂得付出,瞄着大孝——为国为民。

  3.贯彻慈孝,做到知行统一。懂慈孝,学慈孝,会慈孝,是慈孝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慈孝仙居》一书的编撰结构基本都是“知行”统一的模式。着名学者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就是这个道理。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慈孝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贯彻知行统一是一项基本原则。

  4.丰富慈孝实践活动。慈孝教育注重的是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在学校、家里及社会上践行慈孝,它与活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基本适用于慈孝教育的实践活动,慈孝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重要的是实际心灵的沉淀,行动的付出。因此,慈孝教育要丰富慈孝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善于付出。

  二、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途径

  1.落实课内:形成合力。慈孝教育列为学校课程,主阵地就在课堂,即慈孝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慈孝仙居》教材,课程目标、课时设置、课堂教学、课外延伸等务必落实。任课教师应该认真备课,设计教案,针对实际,科学安排,还应牢记和践行慈孝教育原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这一课程。此外,任课教师还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相吸性和趣味性。作为学校的系类课程之一,慈孝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是统一的,绝不可割裂开来,学校各课程的统一在于育人,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大目标的统一下,学校的所有老师、所有课程都必须担当慈孝教育的使命,各学科课程教学都要在合适的教材中渗透慈孝理念,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也要在合适的地方紧密渗透慈孝理念,真正把慈孝教育形成一种合力,让这种合力有一股气势,有一片正能量的天空,能穿透教学的壁垒,能压倒一切负面效应,成为全体师生行动的核心价值观。

  2.注重课外:从小事做起。学校课程建设主要在课堂,但除了课堂,还有课间、课外时间,这些时间内,学生如何做,是可以引导的。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要引导他们尊重别人,礼让他人;要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感恩他人、感恩老师。又如,学生之间的活动和游戏,要引导他们方便他人、善待他人,就是方便自己、善待自己;还要教育他们哪怕一个小小的举动和要求,都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再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课外互助学习,要引导他们明白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要教育他们,合作的关键是“合而不同”,无论是语言和动作,都必须坚持“团体至上”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建设小组合作。校园小事诸多,每日每时每刻每秒都不一样,开展慈孝教育就要从这些小事做起。

  3.校内引领:正确导向。慈孝教育需要正确导向,正确导向,就是弘扬慈孝美德,宣传慈孝典型人物,肯定慈孝言行,提倡知孝行孝。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强调慈孝教育的正确导向,就是要从课程标准建设的角度,做好校园慈孝育人工作的宣传、舆论工作,润化学生的心灵。慈孝教育正确导向,要求教师在校园、教室、走廊布置慈孝文化宣传栏、宣传窗和宣传板报。慈孝教育正确导向,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及时作出评价,让懂得感恩成为校园风尚。慈孝教育的正确导向要求教师把主题升旗仪式、班队活动、少先队集会、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等各项活动融合起来,整合为统一的行动指南,所有活动都在慈孝教育的理念指引下,分工不分家,让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慈孝在身边”“慈孝是美德”“慈孝是修养”“慈孝是准则”。

  4.校外实践:日积月累。慈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行孝。行孝,是行动,是实践,是体验,是内心牵引着的善行。善行,当从日常点滴做起,学生回到家给父母的一个微笑,给长辈的一个拥抱,为父母洗洗脚……小事虽小,但都是难得的善行,日积月累,定当是宝贵的经历。因此,校外实践强调日积月累。在慈孝教育中,校内引领、校外实践一定要步调一致,节奏合拍。

  三、慈孝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策略

  1.落实课程目标: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课程有目标:校长要担负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从学校层面,设置慈孝教育课程目标,统一思想,把慈孝教育列入基础课程,确保基础地位不动摇,并规范慈孝教育课程,开足、开齐慈孝教育课程;班主任要担负慈孝教育主体的职责,从教学的角度,设置慈孝教育课程的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上好每一堂慈孝教育课,不随意占课,不随意更改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循序渐进;教师要担负慈孝教育中流砥柱的职责,每一个教师都要从自己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率先做慈孝的典型,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以感恩的心胸回馈家长,把责任写进自己的一生,把慈孝融进每一个鼓励,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人人都会教,人人都能教。课程需要人教,慈孝教育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大家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熟练,对课堂模式的运用不完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不突出,凡此等等,都很难免。为此,需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累积丰富多彩的教学实例,筹集详实的教学资料。教学研讨要因地制宜,以校级研讨为主,以板块级和县级研讨为辅,让大家在教研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研讨,需要教师合作研究,以教研组、年级段为单位,定时、定点进行讨论,确保讨论有成效,不流于形式。最终做到:全校几乎每个教师,人人能教慈孝课程,人人会教慈孝教育课。

  3.强化课程实施:确保每周一节,每节都落实。课程贵在实施,实施课程,必须规范。《慈孝仙居》教育课程的实施要确保每周一节,且每节都落实。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编排,每周有两节地方课程。根据仙居实际,可以用一节课安排《慈孝仙居》内容,一节课安排《美丽仙居》内容,这样一来,生在仙居、长在仙居的公民,就会了解仙居,热爱仙居,就会把慈孝仙居刻在脑海之中,无论走到哪里,总不忘仙居的山、水、小吃、方言,更不会忘记仙居的孝子、仙居人民的美德。

  4.完善评价机制:自觉行动,适当激励。课程需要评价,没有评价,课程实施无从谈效果,但评价必须有标准。慈孝教育课程评价标准是学生的行为,不是学生掌握的慈孝认知。“慈孝储蓄卡”是值得推广的学生行为评价机制,即由学生、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慈孝行为进行评价,用积分累积,像储蓄一样,储蓄自己的慈孝行为。这样,学生就可以每天自觉知孝行孝,另外,学校还要把慈孝教育课程实施效果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慈孝教育做得好的,评先、评优应适当予以倾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孝老爱亲,是人类伦理道德的基石,家庭和睦相处的根本,社会文明和谐的支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弘扬慈孝文化的实践中,全面深入实施慈孝教育课程,使慈孝之花绽放在美丽的仙居。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