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个性化教与学视野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研究
个性化教与学视野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研究
林少毅
一、初中学困生现状分析
由于经济、家庭和社会等环境的不利因素,加上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人格心理、学习习惯等方面有欠缺,从而造成学生间学习的差异。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最终会产生一群因差异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这一特殊群体称之为学困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是新课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要肩负的重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困生,改变以往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和挖掘,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因此,对学困生既不能放弃,也不能要求过高,必须对学困生的特殊性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要特别予以关心,要尊重并善于调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或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提高。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要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解决学困生问题呢?我校为此进行了学困生的个性化教与学的实践研究。
二、个性化教与学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实践的举措
个性化教与学是指在班集体教育教学的条件下,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殊需求,教师从学生的不同水平、兴趣和性格出发来设计具有个性的教与学内容,因材施教,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合格的目标,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最终让每个学生“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
1.筛选学困生,制定出符合他们实际的学习计划。选取学习差异与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试卷错误类型分析,将他们进行分类;收集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根据考试成绩,建立学困生档案;与他们进行座谈,通过沟通了解他们学习的薄弱环节,认真分析成因,力求找到提高学困生学业水平的突破口,制定出符合他们实际的学习计划。这个环节主要是从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与情绪以及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教师的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个性化教与学干预,对学困生进行综合矫正,改进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让每个学困生都能合格的目标。
2.尊重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与依恋心理的学生,会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当他们得到教师真挚的爱与关怀,得到理解与重视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快慰与满足,同时产生乐于学习、愿意听从教诲的倾向,就会把对教师的爱移情至教师所教科目,与此同时,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强化与升华。因此,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准确及时地把握学困生的思想心理动向。学困生也只有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明白教师的理解、尊重、关心后,才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劲头,此乃“亲其师信其道”也。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了。
3.共同关心帮助学困生,构建家校联合网络。教师要多与学困生的家长交流和沟通,可以通过家访、电话、网上家长学校或QQ 等方式联系家长,双方及时反馈学困生在校、在家的表现,以便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正确方式来引导激励他们,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家庭的期盼,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教师的主动联系也可让家长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怀,感受到孩子在学校没有受到歧视,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并进一步影响孩子,使孩子明了教师有信心、家长不放弃的苦心,最终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克服学困的自卑心理,想方设法迎头赶上。
4.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学困生,真正体现德育实效性。校园倡导“生活即教育”,注重对学生生活细节的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对学生的校园礼仪、就餐礼仪、集会礼仪、教室礼仪、坐车礼仪等都做了详细规定。如今,只要踏入校园,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是礼仪之风。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礼貌问好并主动给人让道等等一系列的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当然,这一切的成果也包含了身临其境的学困生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他们也在礼仪教育中深受影响并积极参与、共同维护。
学校提出了“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学生在中学时代要完成的十五件事”,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艺术、读书等多方面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了具体的成长指南。学校也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倡导在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争取“每个学生三年内都要获得一张奖状、上台领一次奖、受到学校的一次公开表扬”等。这一举措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感受到了信任和阳光般的温暖,并充满自信,特别是对“每个学生三年内都要当一次志愿者”的成长要求,这些学困生更是抢着做,因为校园志愿者是穿着红马甲的,做好了能够得到表扬,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校园开展的系列活动让学困生不知不觉参与其中,而且使他们很快融入集体,爱上这个集体,感受到其中的真情。教师节,开展“谢谢您,老师”的主题活动,他们会为教师献花、发感谢短信、打扫办公室,一系列的感谢恩师系列活动让大家倍感温馨;母亲节,开展“妈妈,您辛苦了”为主题的感恩家长系列活动,他们会亲自制作感恩卡片,书写祝福话语或写一封充满真情实感的书信,让他们的家长感动得热泪涟涟……学困生通过参与这一系列活动,学会了感恩,感受到了真爱。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如果学校校园环境整洁,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良好,活动开展得顺利,就能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氛围,从而进一步影响学困生,使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充满自信地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推进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学有所获,尽快减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学困生的现状,研究符合校情学情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目的。
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创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导学课堂模式,包括预习、讨论、展示、测试、点评和小结六个环节。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提前半个月编写“导学案”,预设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按要求发放给学生。教师(或小组长)在新课学习前检查学生是否落实“导学案”设置的预习内容,检查学生是否结合课本进行了预习;是否明确课时学习目标、课题的重点、难点;是否对即将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心中有数。教师可让学生适当展现和交流预习达成的目标,或让学生当堂提出自己预习或小组预习探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引导和记录,为课堂讨论和点评做准备。教师要根据“导学案”设置的情境问题,将本课时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合作探究;倡导学生对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强调学生做好讨论笔记,发挥小组长的带领和辐射作用;引导学生不做与课题讨论无关的事,或交代小组长注意矫正同伴行为(如打瞌睡、开小差、开玩笑等),让学生切实融入讨论,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做准备。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回顾预习和讨论情况,开展组内或班上的展示和交流,以拓展、演绎、提升所学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小组发言、表述、演说、辩论、实验操作、类推论证、上台解题、投影展示等形式展现学生的自主发现与合作探究成果,引导学生人人大胆参与课堂展示;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任务学习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发现问题或相互借鉴方法思路。
学习小组是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来组建的,每个小组4 人,两个小组组成一大组。课桌摆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田字型摆放,便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都有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让优秀生或尝试让学困生当小组长。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让学困生尽量靠前而坐。展示时可让学困生上黑板展示或首先发言,由学习较好的前几位学生(或其他学生)进行订正和评价。在交流展示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充分展示和表现,以激发他们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这样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传授灌输,以学带教,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承担引导和解答疑惑的角色。这种导学模式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6.课后个别辅导学困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个别辅导是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手段。对学困生来说,学习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校推广“一对一”的家教式辅导,即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手把手地教。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他们的知识缺漏进行补习,更可以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学习方式方法进行矫治和引导。家教式的个别辅导,查漏补缺,因势利导,卓有成效。只要教师坚持这种辅导方式,相信学生一定会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三、个性化教与学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实践的成效
1. 促进了学困生的健康成长。首先,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原因,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在学习上落后,跟不上学习的节奏,这种学业落后又会影响其性格、态度,加上青春期的影响,这类学生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因此,我们要通过创造良好的个性化教与学的学习环境,帮助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同时教师教学评价要实行个性化评价。对学困生的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其次,调动了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了学习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困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提高了,就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
再次,提高了学困生学习成绩。导学课堂使学困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得到培养,促进了学困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困生自主阅读、自主设计问题,其个性得到张扬,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特别是在交流合作方面,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发言,与人合作也能善解人意。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同学关系更加和谐紧密。学困生的这些综合能力得到加强,自然会使学业成绩也得到相应提高了。
第四,推动了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对学困生进行矫正、干预中,他们的学习态度得到了改进,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相应的合作、自主能力等社会素质也得到了培养,适应能力得到了增强,每个学困生基本上都达到了合格的目标,相应地,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就水涨船高了。
2. 创建了一些有创意的个性化教与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个性化教与学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个别化教学,是对“一刀切”教学的否定,它借鉴了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个性化教与学注意对学生差异的科学筛查和诊断,注重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与学内容,兼顾班集体、合作小组、个人等多种形式,使之开放化、弹性化,充分满足了学困生的特殊需要,提高了其整体素质。同时导学课堂模式的推广,也深化了个性化教与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3.促进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化教与学的模式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教练或导师,从而赋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主动性,承担了更多的学习责任,无形中促进了学困生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建了一些有创意的个性化教与学模式,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使得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科研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四、个性化教与学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实践遇到的问题
从客观教学环境上来说,学校的教育承担了社会和家长的期盼,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学校在教学原则上的独立性。从教师、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说,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们的教学仍或多或少带着旧时的影子,理论知识的严重匮乏,想真正转化观念绝非朝夕之功。学生也同样如此,他们已养成多年被动学习的习惯,很难轻易改变。他们懒于思考,懒于探索,很难一下子进入“学习主体”这个角色,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五、个性化教与学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实践研究的方向
之所以选择“初中学困生的个性化教与学实践”作为研究方向,主要是从我校的初中生源和教学实际出发考虑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解决我校大量存在的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学困生问题,为学校的发展找到一条实用的教学改革之路。同时要继续集中教师的力量,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主要在学情调查和小升初、初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学困生的跟踪与辅导问题、学时与教学容量的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深入研究问题、教师专业素养结构调整的问题、教学反思的思考角度等方面形成基本的专题研究项目,让教师形成统一、明确的研究理念。
学困生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转化是可以实现的。学困生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实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并能找准突破口,采取有效的策略,学困生的整体素质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苦、繁琐的过程,指望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只有更进一步地深入实践,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个性化教与学视野下的初中学困生转化研究】相关文章:
专长研究视野下的智能观08-17
质性研究视野下的社会行动研究探析02-27
法学视野下的环境权保护研究02-20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08-20
刍议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方式08-02
初中学困生转化的工作计划11-26
转化学困生的论文08-24
转化学困生的总结08-12
浅议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08-02